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严先生祠堂记原文及翻译 严先生祠堂记表达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06 06:42:39作者:往事如风来源:网友投稿

严先生祠堂记原文及翻译 严先生祠堂记表达了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严先生祠堂记》原文及译文

《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贬居睦州之时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处处将严光与光武帝并列,写光武帝“以礼下之”,礼贤下士,实际上写出了严光鄙视显贵,为人高洁的气节。文章隐隐地批评了当时社会钻营官场、追求名利,贪污腐化的恶习;赞颂了严光不图名利,视官爵如泥土的高尚品德;也赞扬了光武帝能以礼待人的优良作风。文章结构精巧,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相得益彰。

作者: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严先生祠堂记》原文及译文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zhào),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miǎn),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严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以道义互相推崇。后来光武帝得到预言天命所归的《赤伏符》,乘驾着六龙的阳气,获得了登极称帝的时机。那时他统治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先生能够以节操方面来尊崇他。后来先生与光武帝同床而卧触动了天上的星象,后来又归隐江湖,回到富春江畔隐居,清操自守,鄙弃禄位,达到了圣人自然清静的境界。先生视官爵为泥土,天下又有谁比得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够用礼节对待他。

先生:指严光。赤符:《赤伏符》,新莽末年谶纬家所造符箓,谓刘秀上应天命,当继汉统为帝。后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

在《蛊(gǔ)》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zhūn)》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lián),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在《盅》卦的“上九”爻(yao)辞中说,“大家正当有为的时候,偏偏显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在《屯》卦的:“初九”爻辞中说,阳气(帝德)正开始亨通,因而能够显示“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深得民心。”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可以说先生的品质,比日月还高;光武帝的气量比天地还广阔。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

蛊:六十四卦之一。上九:九爻。屯:六十四卦之一。复:复除徭役臣妾:原指男女奴隶,这里引申为被统治的人民。亿兆:古代以十万为亿,十亿为兆。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cí)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yāng)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人文Walk |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句夸赞起于富春江畔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雯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当人们追念某位先生,这句话是至高的赞美。可是你知道吗,这句话来自范仲淹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严先生即东汉隐士严子陵。

九百多年前,范仲淹被贬至睦州(桐庐郡),在此期间,重修严先生祠堂。

今天,由浙江省社科联和潮新闻共同推出“人文Walk”,行走在富春江畔,寻找“先生之风”对今天的影响。

1

如果要在江南寻找一座最具穿越感的小城,非桐庐莫属。

桐庐城市规划展示中心二楼有一条“时光隧道”,长长的廊道两侧是特制的电子大屏,一侧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先生的《潇洒桐庐郡十绝》,另一侧是画家叶浅予先生的《富春山居新图》。

而廊道的两端——一边是桐君山,那是被元代画家黄公望描摹于《富春山居图》中的一处秀美所在;另一边则是这座城市的中心广场,它见证着桐庐在这个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

出了桐庐城市规划展示中心,先在富春江畔远眺,对面是一幅天然的画屏,画屏之上,桐君山是桐庐的起源,叶浅予先生的故居,在绿意之间,跃动这洁白的表情。一座高高挑起的步行桥,跨越汇入富春江的分水江。

桐庐的秀美山水,无时无刻不催发着诗人的诗兴。

韦庄说:“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桐庐县作》);苏轼说:“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送江公著知吉州》);陆游说:“桐庐处处是新诗”(《渔浦》)……

对于范仲淹,一首两首诗显然已不足以表达他对这片山水的热爱,于是一气呵成《潇洒桐庐郡十绝》,而且,每一首诗的首句都是“潇洒桐庐郡”。

范仲淹在桐庐为官的时间算起来只有半年,但据不完全统计,范仲淹诗文中用到“桐庐”或“桐庐郡”的有22处。

就这样,“潇洒桐庐”穿越千年,成为桐庐的一张金名片。

无数人为之写诗的小城,在今天,更是魅力非凡。2023年11月,就是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发期间,《本巴》的作者刘亮程也来到桐庐,和当地作家交流,并登上严子陵钓台,抚今追昔。

2

无疑,范仲淹是桐庐的关键词之一,这里有一座他的纪念馆,站在馆中,这位北宋先生在此的生活、创作、交游,一览无余。

馆中有一卷长36米高0.4米的御题《高义园世宝》,此卷前面为范仲淹手书韩愈的《伯夷颂》,由清朝乾隆皇帝御题“圣之清”额和跋;其后为1051-1908年间,历代名臣、名家的书法作品,多数为对范仲淹人品以及书法的点赞,包括欧阳修、赵孟頫等人。

范仲淹为何来到桐庐?理由说来有些可笑。

1034年(景佑元年),时任右司谏的范仲淹因极言“郭后无辜不可废”而触怒仁宗黄帝被贬至睦州(桐庐郡),这是他第二次被贬。

废后起因,不过是皇帝后宫争风吃醋的家事,但是它被置于朝堂,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1034年正月,范仲淹被催促着踏上这趟江南行旅,大概用了三个多月才到目的地。

南行路上,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但也并非一帆风顺。

舟行淮河,风雨大作,范仲淹乘坐的船几乎倾覆,他在五律《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中记录了这次遇险。他所经历的政治责难、旅途险境,埋怨的妻儿、同船的商客,皆在笔下栩栩如生,他自己呢,则持有乐观的心态——“斜阳幸无事,沽酒听渔歌”;“商人岂有罪,同我在风波”;“他时在平地,无忽险中人”。

明 佚名 范仲淹像 南京博物院 藏

桐庐的山水,很快治愈了他的失意。

桐庐为官期间,范仲淹给恩师晏殊写信,大赞桐庐的人文底蕴与自然风光:“……渔钓相望,凫鹜交下,有严子陵之钓石,方干之隐茅。又群峰四来,翠盈轩窗,东北曰乌龙,崔嵬如岱;西南曰马目,秀状如嵩。白云徘徊,终日不去。岩泉一支,潺湲斋中,春之昼,秋之夕,既清且幽,大得隐者之乐……”(《与晏尚书书》)

这样的山水气韵,千年未变。今天,站在富春江畔,眼前依然是画意诗情。

当然,范仲淹笔下的桐庐是一个大桐庐的概念,包含了桐庐、建德等地,诗中某些意境来源于当时的州府所在地三江口,但一川山水,神韵相似,更何况多处写的就是如今桐庐境内的风物,尤其是修建严先生祠及写记和二访方干故里两件最有影响的事都发生在桐庐境内。

3

到桐庐,自然要访严子陵钓台。由桐庐市区开出15公里左右,抵达钓台码头,乘船至严子陵钓台,一路欣赏碧波荡漾,青山夹岸。

钓台之下,是严先生祠堂,祠堂内外,牌坊与碑石皆有看点。沿山路上行,碑石林立,山泉叮咚,名人雕像静默远望。钓台分东西,立在古朴的石亭中,眼前水静山绵,可荡涤心胸。

今天的严先生祠堂在富春江边的严子陵钓台之下,为1983年桐庐县人民政府选址修建。这座祠堂的渊源,可追溯到千年之远,诸多资料标明,祠堂建于范仲淹来到桐庐之前,但具体年代尚未确定。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收入《古文观止》名《严先生祠堂记》)文末诗句,就是从富川江边生发到今日生活。

范仲淹为什么要重修这座祠堂?

先说严子陵,他是光武帝刘秀的同窗。虽然刘秀识才,但严子陵不慕仕途,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水。

范仲淹正是仰慕严先生之高风亮节,想要建造一座像样的祠堂来祭奠先生。

也就是从范仲淹开始,严先生祠的修缮均是由州或是县来承担,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由政府建造。而由宋至清,严先生祠堂被修建26次之多,范仲淹的善举,被不同的时代秉承。

上世纪60年代,富春江水电站建成之后,古严先生祠堂被江水淹没。1983年的重建,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修建。今天,我们站在粉墙黛瓦、古朴的石牌坊、林立的碑刻之间,观摩着那些古人留下的旧迹,今人留下的赞许,依然能感受到先生的风范扑面而至。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句话是对严子陵的描摹,同样也是我们今天形容范仲淹最好的句式。虽然,具体而言,他们的人生有着出世与入世的区别,但其高尚的品格,并无区别。

4

桐庐多才子。

深入桐庐,会重新认识很多古代诗人,也解决了许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疑惑。

而且,这些才子的过往,已经浸润到了今天桐庐人的日常生活。他们的雕像、人生作为已经作为艺术品,立在江畔、展览馆,或者喧闹的市井当中。你只要去寻,他们就在身边。

一千年前,来到桐庐的范仲淹,也是一位探寻者,短短半年,他曾两次探访晚唐诗人方干的故里,追寻诗人遗风。

在严子陵钓台,隔江眺望,不远处的群山中,有方干的故里。方干故里在白云源(今芦茨村),他是与贾岛齐名的诗人,后世称他:“官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

范仲淹探访白云源时,方干的故居仍在,所以他写下了《留题方干处士旧居》——

风雅先生旧隐存,子陵台下白云村。

唐朝三百年冠盖,谁聚诗书到远孙。

范仲淹的初次探访,正好遇到方干的八世孙方楷荣登进士回到乡里,于是有了这首七绝。显然,这次探访是非常有收获的,因为这首诗还附注:“仲淹访方干处士旧居,见其家子孙多儒服,因留二十八字存之。”

范仲淹第二次探访方干故里,是在他即将由睦州移守苏州之际。

“重入白云寻钓濑,更随明月宿诗家。”这一次,他在方家借宿一晚,只是,诗是到达苏州之后才写就。

这样的寻访,对于方家意义非凡。

后来,方干的九世孙方蒙在荣归故里之时,曾在村中临溪建造了一座“清芬亭”,纪念这段跨越时空交集。

应该如何看待严子陵、方干、范仲淹的关系?南宋诗人项世安写过这样一首七绝诗——

山高水长子陵节,桐庐潇洒范公诗。

又吟处士清新句,蝉曳残声过别枝。

子陵、范公、处士由此相聚,这就是诗歌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严先生祠堂记》原文及译文

《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贬居睦州之时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处处将严光与光武帝并列,写光武帝“以礼下之”,礼贤下士,实际上写出了严光鄙视显贵,为人高洁的气节。文章隐隐地批评了当时社会钻营官场、追求名利,贪污腐化的恶习;赞颂了严光不图名利,视官爵如泥土的高尚品德;也赞扬了光武帝能以礼待人的优良作风。文章结构精巧,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相得益彰。

作者: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严先生祠堂记》原文及译文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zhào),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miǎn),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严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以道义互相推崇。后来光武帝得到预言天命所归的《赤伏符》,乘驾着六龙的阳气,获得了登极称帝的时机。那时他统治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先生能够以节操方面来尊崇他。后来先生与光武帝同床而卧触动了天上的星象,后来又归隐江湖,回到富春江畔隐居,清操自守,鄙弃禄位,达到了圣人自然清静的境界。先生视官爵为泥土,天下又有谁比得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够用礼节对待他。

先生:指严光。赤符:《赤伏符》,新莽末年谶纬家所造符箓,谓刘秀上应天命,当继汉统为帝。后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

在《蛊(gǔ)》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zhūn)》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lián),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在《盅》卦的“上九”爻(yao)辞中说,“大家正当有为的时候,偏偏显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在《屯》卦的:“初九”爻辞中说,阳气(帝德)正开始亨通,因而能够显示“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深得民心。”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可以说先生的品质,比日月还高;光武帝的气量比天地还广阔。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

蛊:六十四卦之一。上九:九爻。屯:六十四卦之一。复:复除徭役臣妾:原指男女奴隶,这里引申为被统治的人民。亿兆:古代以十万为亿,十亿为兆。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cí)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yāng)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