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屿字取名的寓意 屿五行属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05 23:59:18作者:心软是病来源:用户分享

屿字取名的寓意 屿五行属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寓意智慧非凡的男孩儿名字,叫人看了就喜欢

虎年定会有许多男宝宝诞生,因此爸爸妈妈给男宝宝起名时,会寄予更多的期望,比如希望男宝宝富有智慧,那么不妨赋予一个智慧的名字,寄托期望之义。男宝宝名字充满智慧,能够让人另眼相待,同时也是希望男宝宝能够成为有才智的人。一起来欣赏下虎年男宝宝起名有智慧的名字分享,一起看看吧!

冠赫

诗词出处:"家声烜赫冠前贤,时望穹崇镇北边。"——《全唐诗 酬太原狄尚书见寄》

点评:“冠赫”选自于句中,适合作为男孩名,可以理解为家世显赫,声名远播。“冠赫”作为起名,有盛大、显赫之义,一方面寓意孩子能力出众,做事为人信服;一方面寓意孩子文质彬彬,有先贤的品格与德行。

柯屿

点评:柯字含有木字根,含有玉叶金柯、南柯一梦的意思,将其用于名字中,寓指男孩观显赫尊贵又温文儒雅,凸显男孩的清俊雅致之义。屿字含有山字根,本义是小岛屿的含义,作为男孩的名字,增加男孩的气质,赋予男孩独特的魅力之感。二字搭配起名,颇有君子风范,好听大气也。

兮彤

灵感来源:"彤弓弨兮,受言载之。"——《诗经 彤弓》

解析:《诗经》有云:“彤弓弨兮,受言载之。”所以“彤”有红色的意思,代表着希望,所以“彤”字也很好理解,五行属火。火给人的感觉就是热情奔放,洒脱自如。而“兮”没有具体含义,但有文艺气质,蕴含孩子上进活泼、朝气向上的内涵。

洋翰

名字分析:洋州有佳士,翰墨擅风流。洋字,意指人有海纳百川之胸怀,性格温和,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温润儒雅。翰字入名,形容人文采斐然,才高八斗,意指人学识丰厚,见多识广,前程似锦,博学好问,惊艳众人,明烛天南。洋翰二字,读起来珠圆玉润,蕴意文野美好。

斐然

解释:文采斐然形容人学识出众,提取其中的斐然二字作为男孩的名字,延伸了成语的寓意,也含有古风仙气之感,给人清冷出尘的印象。其中斐是形容有文采的样子,然字则是助词,在儒家的《论语》“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中有提及斐然,赋予名字更深远的内涵。

子同

参考:"子舍荣华,孙枝赫奕,茂盛同松竹。"——《全宋词 念奴娇》

释意:“子同”选自宋词,这是一首贺寿词,诗人称赞寿星子孙能够光宗耀祖,子辈荣华富贵,孙辈声名显赫,整个家族如松竹一般四季常青、繁荣昌盛。“子同”可以理解为人中龙凤,作为宝宝名字很适合男孩,寓意宝宝天赋极佳,为人勤奋刻苦,极有潜力,前途似锦。

彧儒

注释:彧这是一个很有古典运气的汉字,其本义是指有文采,趣味高雅的,谈吐文雅的,有教养的含义,因此作为男孩的名字,是指男孩文采斐然,学识渊博之义,凸显男孩的诗书才气之言。而儒藏有翩翩公子,世家大儒的气质,凸显男孩的内涵。名字读起来文雅而有诗意,内涵丰富。

晓源

点评:“晓”指天刚亮的时候,入之为男孩名字,可寓意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代表着新生之义,表示积极向上的含义,寓意吉祥。而“源”字是水源、源源不断,具生生不息的寓意,名字“穆晓源”,读来绵密悠长,十分有韵味。

思康

诗词:"叹书生、康时无计,谩忧思、时堕酒痕边。"——《全宋词 八声甘州(约程漕使遇孙初筵劝酒)》

释意:“思康”选自宋词,这是一首劝酒词,传达出词人对友人的劝诫,希望友人能够忘却烦恼。“思康”结合词中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珍惜当下的生活,展望美好的未来,“思康”很适合作为男孩的名字,寓意宝宝才思敏捷、深谋远虑、未来健康安宁。

思新

出自:"不思旧姻,求尔新特。"——《诗经 我行其野》

意思:“思新”这个名字,用《大学》里的话说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表达的是思进取,有创新力。寓意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能积少成多。最后终会光芒万丈,一鸣惊人。也可以趣解为:厚积薄发,可谓“思新”的内涵。

惠同

诗词出处:"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诗经 北风》

点评:“惠同”选自于句中,可以理解为遵从内心,携手同行。“惠同”作为起名,寓意孩子仁爱、有善心,懂得结交好友,在人生道路上可以找到携手共进之人。“惠同”作为男孩名合适,赋予孩子一种宽厚的气质,寓意善良宽容。

关注首页底部菜单栏,了解更多起名常见问题

1,做起名的人很多,我应该如何分辨?

2,我的姓氏感觉不好起名,正常吗?

3,必须等宝宝出生再起名吗?

4,什么是生肖起名法?

5,浩辰、梓萱这种名字为什么不好?

......

浅论“屿”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提要:目前所知“屿”字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的文献,在六朝时期使用频次大幅增加。自中国古代地名用字已属于“屿”的一种常见用法,运用信息平台检索和统计释为“小岛”的“屿”地名的古今分布地区,发现它和闽语区大体一致,不一致的山东和广西也因移民因素受闽语间接影响。早期以地名用字“屿”命名,“钓鱼屿”是沿用已久的别称。我国文献资料对的记载远远早于海外,海外地图对于的地名用字多以“屿”的闽南语发音“su”标注,地名用字“屿”为属于中国的事实增添理论支撑。

关键词:“屿”;地名用字;注音;使用状况;

张振兴(2004)提出“屿”是闽语特征词,即“屿”在闽语区内以“小岛”释义作为地名用字,在闽语区外则相对不同。张振兴(2004)在吴天颖(1994)钓鱼列岛由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观点基础上提出闽语区的渔民最早发现,且“屿”为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提供证据。袁泉(2014)和张志佳(2021)分别从不同角度辨析了“岛”“屿”二字。故本文主要陈述“屿”的历史渊源,梳理“屿”作为地名用字的古今分布和使用状况。

一、“屿”的历史渊源

目前所知最早记载“屿”的文献是西汉刘向的《请雨华山赋》,但这部作品存在缺讹,难考证其义(章樵注,1937)。此后,笔者查阅文献发现许慎撰、徐铉等校(2007)《说文解字》中的“屿”释为“岛”,汉朝对“屿”的记录寥寥无几,而六朝时期对“屿”的记载已经大幅增多。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2010)《汉语大字典》曾提到,“屿”既有“小岛”之义,又有“平地小山”之义。

清人桂馥在《札朴》(1958)中曾讨论过“屿”是“淤”的俗字,任运红(2018)认为这一观点有待商榷,因为中古时期“淤”字音“于”和“饫”,而“屿”和“序”同音。笔者认为桂馥作为“说文四大家”,其观点可能主要受限于出土文献,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所知关于“淤”的最早记录见诸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行乎洲淤之浦”。郭注:“是淤与屿音义亦合,疑为淤之别体”。西汉扬雄《方言》曰:“水中可居为洲,三辅谓之淤。”郭璞注:“音血瘀。”此处“三辅”指今关中地区。许慎撰、徐铉等校(2007)《说文解字》中的“淤”:“淀滓浊泥,从水于声。”由此可见,“淤”用作地名用字时,可释作泥沙淤积而成的水中陆地。

许慎撰、徐铉等校(2007)《说文解字》中“屿”读“徐呂切”,在《宋本玉篇》中读“似与切”,以上属于“屿”的古音读法。通过访谈福建闽南区本地人获知,“屿”音“si”是福建客家话中的读法,闽南语中“屿”读“su”,闽南区部分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屿”的古音读法。

二、“屿”的分布与使用状况

(一)古代“屿”的分布与使用状况

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古代汉语分类中,“屿”时常作为地名用字而存在,偶尔作为诗句意象或人名用字而存在。在中国古代地名用字已成为“屿”的一种常见用法。我国古代以“屿”作地名用字的地名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浙江和广东。因我国古代部分不知名岛屿资料有限,故结合其他古籍史料,简述古代影响较大的“屿”地名。

在福建,历史上较有影响力的“屿”地名,如,菜屿列岛。从栗建安、羊泽林、李榕青等(2013)的简报获知,菜屿列岛由圣杯屿、红屿、井安屿、小菜屿、礼屿等二十三个小岛构成,菜屿航道所处古雷半岛中南部东面海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要冲,专家推测菜屿沉船遗址在元代。《厦门志》(1996)记载,大担屿位于厦门周边的海中,与小担屿相连,且现存范咸的诗作《登大担屿》和纪许国诗作《大担屿风雨感事》。《台湾文献丛刊提要》(1977)提及:“厦门一名鹭岛,宋曰嘉禾屿,明曰中左所。”嘉禾屿是厦门在宋代的名称,《厦门志》(1996)提及嘉禾屿还是南宋名将张世杰的驻军地。赵尔巽等撰(2020)《清史稿》记录了凤屿的存在,凤屿还在《厦门志》(1996)中多次出现。结合李德霞(2004)的文献可知,张廷玉等撰(1974)《明史》中的洪屿是荷兰战队曾出没的地点之一,目的是为达成互市。

在台湾,八罩屿是施琅助力收复台湾的一个作战地点,其记于赵尔巽等撰(2020)的《清史稿》。

在浙江,张廷玉等撰(1974)《明史》记载了戚继光于连屿剿除贼寇的事迹。赵尔巽等撰(2020)《清史稿》在宁波府下记录了台宁屿的存在。

在广东,赵尔巽等撰(2020)《清史稿》则在潮州府下记载了海上的虎屿和北腊屿。

(二)当今“屿”的分布与使用状况

结合《地名管理条例》(2022)内容,本次调查范围限于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在地名称。本文以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和“古音小镜”为主要资料来源,用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核实,注明每个地名的分布地区和作为地名用字“屿”的含义,汇总包含1295个地名的全国地名用字“屿”使用分布信息表如表1,并根据信息表的数据,统计当今我国地名用字“屿”的使用分布状况。

就地名用字“屿”的全国分布而言,地名用字“屿”汇集在福建的地名最多,有686个,如福州市长乐区的大屿;然后是浙江省,有484个,如温州市洞头区的半官屿;广东省有83个,如汕头市濠江区的娘屿;台湾省22个,如台湾附属岛屿之一彭佳屿;海南省有10个,如三沙市的石屿;其他地区仅零星分布。

当今全国地名用字“屿”释为“小岛”的有961个,占“屿”地名总数的74.21%,故当今地名用字屿主要释为“小岛”。同时,地名用字“屿”表“山”之义有334个,占全部地名的25.79%,如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的腰屿。

“小岛”作为地名用字“屿”用作岛屿类地名的重要含义之一,其实,例如厦门市海沧区的小兔屿,这种用法下“屿”地名的分布地区和闽语区有959个一致,占据绝大多数。未和闽语区一致的“屿”地名分布于山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仅2个,属于特殊个例。根据林国平、邱季端主编(2005)《福建移民史》的记载,山东在历史上曾因经济移民迁往福建并且后来有部分人返归。据黄许桂主修、曾泮水纂辑(2008)《平和县志》的记载,琯溪黄氏、大坪黄氏及霄岭黄氏在迁往闽西南地区后,其子孙分支皆有迁往广西,此外,通过访谈广西南宁人得知,南宁地区有许多福建人经商。受福建移民的影响,山东和广西含“屿”的地名也受到闽语的影响,因而,“屿”地名的分布地区都直接或间接受到闽语影响。

三、地名用字“屿”和的关系

最初称“钓鱼屿”,即早期以地名用字“屿”命名,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还常被称为“钓鱼台”,最终定名为“”。

万明(2016)推测,我国最早对的记载可至十一到十二世纪的宋朝。明清时期,官方文献则记载了名称从“钓鱼屿”到“钓鱼台”的变化。早在明初约1403年,《顺风相送》的传抄本已明确标注钓鱼屿,据郑海麟(2014)的文献可知,《顺风相送》还以文字记录我国海船在钓鱼屿周围活动的范围,这表明那时我国已经为命名。此后,官员出使形成报告留存数篇,直到清代1683年,汪楫著《使琉球杂录》基本沿用“钓鱼屿”的称呼,刘江永(2016)提及,清朝1708年,程顺则《指南广义》等文献改用“钓鱼台”。

中国古代的诸多地图记录着的别名“钓鱼屿”。根据吴天颖(1994)的文献可知,明朝1562年,收录于《筹海图编》卷一的“沿海山沙图”及诸多地图在中国海防区内标注了钓鱼屿及其部分附属岛屿赤屿(赤尾屿)。郑海麟(2014)提及,大约成图于明朝1617年的《坤舆全图》以“好鱼须”标注“钓鱼屿”,此处的“须”即“屿”的闽南方音。

海外地图中亦存在的命名资料。廖大珂(2013)曾提到,迄今所知日本最早记载的资料是1781年的地图《琉球国图》,此图中标注为“钓鱼台”。显然,这幅地图的时间比中国最早的资料晚了几个世纪。除此之外,根据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著,贾俊琪等译(1997)的考证,日本人对及其附属岛屿的地理知识,几乎都是来源于英国海军的书籍与地图。何伟(2019)提出,目前所知海外最早记录的地图是1750年《中山传信录》法文版的一张地图《琉球诸岛图》,此外,还有涉及欧洲诸多国家的地图共计数幅。结合上述文献和《闽南方言》(2008)中闽南方言的海外传播状况推测,英国、法国等较少使用闽南语的国家,在十八、十九世纪的诸多地图中,以汉语中闽南方言的音译“su”标注的早期地名用字“屿”。

由此可见,海外对标注的名称来自中国闽南方言区,而中国对的记载至少早于海外三个世纪。结合《〈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全文)》(2012)、《奥本海国际法》(1981)及上文的论述可知,我国最先发现、命名和利用,并把长期纳入我国管辖范围,满足传统国际法领土取得的“占领”和“时效”两种方式。从命名角度来看,作为闽语特征词,地名用字“屿”为属于中国的事实增添理论支撑。

作者:陈馨雨 尚凡钰

来源:《汉字文化》2023 第 349 期

选稿:黎淑琪

编辑:杨琪

校对:徐和惠子

审订:计梦菲

责编:黎淑琪

(由于版面内容有限,文章注释内容请参照原文)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屿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