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豐,象形字,读作fēng。异体字写作豊。本义祭品堆满如山的食器豆。甲骨文有豐字,也有丰字。豐字的简体字写作丰,但豐和丰的本义是不同。本文主要解读豐字。
一、字形演变
豐字的甲骨文字形为上下结构,下为豆,上为豆中堆积如山的祭祀食物。
豐字的演变
豆,一种高脚盘。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陶豆,后来又出现青铜豆,并且有盖子。开始是一种食器,后来成为一种祭祀的礼器。
陶豆(网络图片)
(有盖)青铜豆(网络图片)
豐字上半部的山字里的“丰、屮、羊、木、亡”等符号,表示不同的食品。
豐字里的山,形容食物堆积如山。
金文字形绝大部分与甲骨文字形大体相同,但个别也有变化。其中,西周“来盘”、“来鼎”铭文的豐为左右结构,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右边增加了“攴”,表示向已经堆放食物的豆中继续添加食物。
还有西周早期“豐昜”金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左边增加一个“王”字,表示周王用堆满食物的食器豆进行祭祀的样子。
战国时期楚简、篆文字形承接甲骨文字形。有的楚简字形发生了变化,把豐字上半部写作双手从上堆放食物(祭品)的样子,隶书把这种字形写作豊。于是,楷书分别写作两个字豐和豊。
《康熙字典》以豐为正体,豊为异体字。简化字以豐字的局部代替整体,写作丰。这造成豐与甲骨文就已经存在的丰字相混淆,无法体现豐字的本义。后来豐和豊有了分工,豐重在强调豆里的食物多如山,豊则强调双手把食物放在豆中,表示对神灵和祖先的敬重。因此,豊成为禮的初文。豐与豊的衍生字见后文详解。
二、字义详解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明祭祀和战争都是国家大事,马虎不得。祭祀是非常重要的事,用什么祭祀是有讲究的,不能乱来。
《说文解字》认为,“豐,豆之豐满者也”,即食器豆中装满了食物。
从豐字甲骨文多个字形中可以看出,豆中的食物多种多样。但,豐字一定有一种最初的食物。它是什么呢?或许《礼记》的相关记载能够给出答案。
《礼记·曲礼下》记载:“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liè]……稻曰嘉蔬,韭曰豐本……(凡祭宗庙之礼,各种祭品皆有美称:牛称为“一元大武”,野猪称为“刚鬣”……韭菜称为“豐本”……)。
“韭曰豐本”,即韭菜在作为祭品时被称为“豐本”。这就告诉人们,豐字堆积如山的食物是韭菜。《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载,“丹熏之山,其草多韭”。研究表明,我国是韭菜原产地,野生韭菜几乎遍及全国。至今,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及青藏高原仍有野韭菜分布。
现代韭菜(网络图片)
或者,早在采集狩猎阶段,人们就开始以韭菜为食。《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中就有诗句“献羔祭韭”,证明韭菜在我国已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
韭菜容易成活,适应性强,而且割了又长,长了再割,割了还长,而且长势旺盛。因此,《说文解字》说,“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
作为祭祀时献给神灵和祖先的食物,韭菜的生长特性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即可保佑子孙人丁兴旺,又能保佑社稷长长久久。因此,韭菜成为重要的祭品,是有原因的。可以断定,最初豐中的食物就是韭菜。豐字甲骨文字形中的丰、屮甚至亡都可能是韭菜的不同写法,而羊、木(树木的嫩芽)等其他食物,则是扩大了祭品来源之后在豐字中的反映。
现代祭祀中祭品也要摆满盘子(网络图片)
最早以豐作地名,可追溯到先周的豐邑。《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有声》记载了文王攻打崇国建豐邑的事迹: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豐(受命于天我文王,有这武功气势旺。举兵攻克那崇国,又建豐邑真漂亮)。可见,豐邑是在周文王攻下崇国之后在崇国都城的基础上建立的。
或许,崇国人最早用韭菜祭祀神灵和祖先。当时,人们把野韭菜满满地堆放在豆(食器)中,祭祀神灵和祖先,祈求护佑。甚至,崇字中的山与豐字中的山都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有人发现,在今咸阳市秦都区钓台镇东张村的北面,仍有一片神奇的土地“九子滩”。此地不长庄稼,只长韭菜,又称“韭泽滩”,专门术语叫“野韭泽”,曾经是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上林苑”。或许当时皇家祭祀用的韭菜就直接从这里采摘。
人们把用韭菜堆满豆中祭祀神灵和祖先这个过程,用符号记录下来,称为豐。同时,把两岸长满韭菜的河叫做豐。后来,为强调河流就在豐字的基础上增加水(氵),写作灃,简化字写作沣。
三、引申义
豐字的引申义,由韭菜生长茂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堆满豆的样子而来。
1.收获很多,富饶。(1)《诗经·周颂·臣工之什·豐年》:豐年多黍多稌[tú],亦有高廪[lǐn](丰收年景谷物多,高大粮仓一座座)。(2)《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宋 ,先代之后也,於周为客,天子有事膰[fán]焉,有丧拜焉,豐厚可也(宋国是先朝的后代,在周朝来说是客人。周天子祭祀宗庙时,宋国要送祭肉;天子有丧事,宋国国君要来吊唁,周天子是要答拜的。因此,设盛宴招待宋国国君是可以的)。(3)《淮南子》:礼豐不足以效爱,而诚可以怀远(礼物豐厚不足以表达爱意,而诚意则可以安抚远方的人)。如,豐衣足食,豐富多彩,豐收,豐饶。
2.盛大,兴盛。《礼记·檀弓下》: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国君比照天子,使用四块大石碑下葬;仲孙、叔孙、季孙三家比照国君,使用四根粗柱子下葬)。如,豐功伟绩,不朽豐碑。
3.同豆,古代放酒器的托盘。《仪礼·公食大夫礼》:饮酒实于觯[zhì],加于豐。宰夫右执觯,左执豐,进设于豆东。(把清酒斟在觯中,放在托盘豐上。宰夫右手拿着觯,左手拿着托盘豐,进前摆放在豆的东侧)。
四、豐(豊)的衍生字
豐(豊)的衍生字,都与豐(豊)字的本义或引申义有关系。带豐字的字更强调多,带豊则强调恭敬。
(一)带豐的衍生字
1.灃,fēng,黄河支流渭河的右岸支流,位于关中中部西安西南。西周的豐、镐二京就建在灃河东西两岸。简体字写作沣。
咸阳沣河湿地公园(网络图片)
2.酆,fēng,豐邑的合写。异体字写作鄷。
3.寷,fēng,本义祭祀用的大屋,引申为大屋。
4.麷,fēng,本义祭祀用炒熟的麦子。《周礼·天官·冢宰·笾[biān]人》:笾人掌四笾之实。朝事之笾,其实麷、蕡[fén]、白、黑、形盐、膴[hū]、、鱐[sù](笾人掌管宗庙祭祀时四次用笾进献的食物。行朝事礼时所进献的笾,盛的食物是炒熟的麦、麻子、炒熟的稻米、炒熟的黍米、虎形的盐块、大块肉、烘干的鱼、干鱼块)。
5.靊,fēng,本义布满天空的云层。如,靊霳(雷声)。原作豐隆,指雷师或雲师。
6.㒥,fēng,本义接受祭祀的人,会意仙人。异体字写作僼。
7.蘴,fēng,芜菁,又称蔓菁,块根球形、扁圆形或长圆形,外皮白色、黄色或红色,根肉质白色或黄色,无辣味;茎直立,有分枝,下部稍有毛,上部无毛。因其形状酷似装满食物(叶子)的食器豆,就在豐字上加草字头,写作蘴。
芜菁(网络图片)
8.艷,yàn,本写作豓,讹写作豔,俗写作艷,简体字写作艳。本义以血置于豆中祭祀。引申为色彩丰富。
9.灩,yàn,本义水波荡漾造成阳光折射,色彩缤纷,波光粼粼。俗写作灧,简化为滟。
(二)带豊的衍生字
豊,又读lǐ,豐的异体字,禮字的初文。带豊的字有的可以替换为豐,互为异体字。
10.禮,lǐ,本义祭祀的仪式。简体字写作礼。异体字有礻+豐。
11.醴,lǐ,本义祭祀用酒。
12.鳢,lǐ,本义用来祭祀的鱼,又称黑鱼。异体字写作魚+礼。《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鱼丽》:鱼丽于罶[liǔ],鲂鳢(鱼儿钻进竹篓里结伴而游,肥美的鲂鱼黑鱼各有一头)。
13.澧,lǐ,本义做祭祀用酒的河水,同醴。
14.鄷,fēng,同酆。
15.僼,fēng,同㒥。
16.艶,yàn,同艷。
17.灔,yàn,同灧。
19.灎,yàn,同灩。
五、豐与丰字辨析
豐与丰,甲骨文是两个不同的字。由于豐笔画较多,简化时就择其局部取代整体,简化为丰。这与醫字简化为医字的方法相同。由于把豐简化为丰,造成豐与丰相混淆,无法溯源豐与丰的本义。
豐字的本义堆满食物的食器豆,而丰字甲骨文字形是一棵带根际土的树苗,是封字的初文,本义待栽的树苗。
由于豐与丰来源不同,本义不同,因此两个字的引申义完全不同,不能相互代替。豐字指豆被食物堆满,引申为事物豐富、繁多。具体见前述。
丰字本义待栽的树苗。《说文解字》:“丰,草木丰丰也。从生,上下达也。”这个解释是丰字的引申义,并非本义。丰字引申为植物(树苗)、人或动物长大形成的容貌、体貌:
1.草木茂盛。《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湛露》:湛湛露斯,在彼丰草(早晨露珠重又浓,挂在丰茂草丛中)。如,丰茂,丰长,丰彤(林木茂盛)。
2.孩子(或动物)长大成年后的体态、举止。《诗经·国风·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难忘你人物好丰采,你曾在巷中久等待,没跟你同走悔不该)。如,形容青年男子仪表、举止,丰采,丰仪。形容青年女子样貌、体态,丰韵,丰满。另,可形容动物长大。如,丰豕(大猪)。
总之,豐字指堆积在豆中的祭品,丰字则是活的动植物。因此,虽然现代简化字使二字合一,都写作丰,但是当使用繁体字行文时就要注意二者不能混用。
六、豐(丰)姓的来源
豐姓源自不同的氏族,而丰姓则源自古逢国。由于汉字简化字,现在二姓合流,都写作丰。
或许,豐姓源自用堆满食物的豆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人,而用豐作为祭祀礼器的氏族并非唯一,因此,凡以豐祭祀神灵和祖先的氏族,都有可能以豐为自己的族徽,并成为豐氏。
丰姓源自古逢国,而逢字的甲骨文字形中有带根际土的树苗(丰)。这一支丰姓不同于豐姓。
其中,有文字记载或文物出土的豐国有:
1.古崇国,在被周文王灭亡后,文王把崇国都城变为自己的都城,改称为豐邑,在今陕西西安鄠[hù]邑区。后周武王把这里封给其十七弟子于,建豐国。
2.西周初期,有姞[jí]姓豐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周代墓地出土了一件簠[fǔ],被称为豐白(伯)簠。因发现“室叔簋”中有“豐姞”字样,有学者认为,存在姞姓豐国,具体地点是今江苏省豐(丰)县。
据文献记载,豐(丰)姓来源有:
1.源于高辛氏。上古时期,帝喾有臣子名豐侯且。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的,称豐氏,后来简化为丰。
2.源于姜姓。远古时期,帝喾之妃陈豐(亦称陈锋)。在帝喾的支庶子孙中以及陈豐的族人中,有以先祖母的名字为氏的,称陈豐氏或陈锋氏,后有省为单姓豐氏、陈氏的,后简化为丰。
3.源于姜姓。商朝末期,今山东省益都县有逢国,其国君称逢伯。因逢字甲骨文字形中有丰(带根际土的树苗)字,亦称丰伯。丰伯参与武庚叛乱被周公旦所灭,其后裔有称逢氏或丰氏的。此一支丰氏不能写作豐氏。
4.源于姬姓。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封其十七弟子于在豐邑,侯爵,史称豐侯。由于子于爱酗酒误事,被周成王废黜。豐侯的后裔子孙以祖先的封邑名为氏,称豐氏。汉武帝时,诏令规范汉字,在许多地名原字上增加邑(阝)偏旁,以表示其专指地名。这导致豐姓变为酆姓,诸多史书也把豐写作酆。上世纪文字简化过程中,酆姓简写为丰。
5.源于地名。豐水,现称灃(沣)河,是黄河支流渭河的支流。周文王灭崇国之后,在豐水西岸建都豐邑。豐水后写作灃。在灃水流域生活的人中,有以灃为氏的,称灃氏,后简为丰氏。
6.源于姞姓。西周初期,有姞姓豐国,据考证在今江苏省丰县一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周代墓地出土了豐白(伯)簠[fǔ]。而在三门峡古虢国出土的室叔簋铭文中有“豐姞”字样,证明这个豐国为姞姓。该豐国的王族子孙及国民中,有以故国名豐为氏的。
7.源于姬姓。春秋时期,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公子豐,在郑釐[xī]公时期任郑国上大夫。其孙子及其后来的子孙以豐为氏。
8.源于少数民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瑶族、苗族、傣族、土家族、布依族、彝族、黎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豐氏族人分布。
如今豐(丰)姓人口约21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315位。
诗曰:
豐指食物堆满豆,
最初祭品或是韭。
祈求子孙人丁旺,
企盼社稷长且久。
参考文献:
1.《辞源》,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3.《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
4.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
5.《说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译本),孙永清编著,中国书店,2011年版。
6.李学勤主编《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7.《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
8.《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版。
9.《实用甲骨文字典》,陈年福编著,四川辞书出版社,2019年版。
10.《国学大师》(网络版)。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