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1478年是哪个朝代 1478年属什么生肖

发布时间:2024-06-26 20:49:36作者:几分真心来源:用户分享

1478年是哪个朝代 1478年属什么生肖

本文目录一览:

1478年,朱瞻墡望北而拜、吐血不止而亡,朱祁镇:知足,方能长乐

1449年8月15日,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兵败被擒。听闻消息后,太后孙氏依照群臣意见,召襄王朱瞻墡入京。即使让一个普通人来看,“年长且贤”的朱瞻墡此次入京的目的必是取代朱祁镇承继大统。

然而,朱瞻墡却严词拒绝了孙氏的请求,在回复太后的奏疏中,朱瞻墡说道:

“请立皇长子,令郕王监国,募勇智士迎车驾。”

自1424年册封襄王后,朱瞻墡一生有三次距离皇位非常近,却都被他婉言谢绝。可在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后不久,竟对这位“不贪慕皇位”的亲叔叔动了杀心。那么,朱瞻墡为什么多次拒绝皇位的召唤呢?他与朱祁镇之间发生了什么?朱祁镇又为何要置他于死地呢?

“圣孙”的好弟弟

朱瞻墡是朱高炽的第五个儿子。朱瞻墡出生时,他的爷爷已是永乐皇帝,他的父亲也坐上了太子之位,而他的哥哥朱瞻基更是众人眼中的“好圣孙”。因此,朱瞻墡的降临并未激起多大的波澜。

在永乐时期,朱棣与朱高炽因皇权问题斗得不可开交,汉王朱高煦也在时刻寻找朱高炽的麻烦。故而,青少年时的朱瞻墡逐渐养成了低调、稳重的性格。

朱棣病逝后,太子朱高炽承继皇位,18岁的朱瞻墡也被封为襄王,驻地襄阳。按照明初规制,藩王15岁时就需外出就藩,可朱高炽宠爱幼子,不仅未将他外放襄阳,反而留在了京城。

10个月后,朱高炽突患重病,不治身亡。当时,太子朱瞻基正在应天,来往需要时日。而汉王朱高煦在安乐州虎视眈眈,因此太后张氏与杨士奇等大臣商议后,以朱瞻墡为监国,代行皇权。

朱瞻墡虽年幼,但机警聪慧,为人和善。他的哥哥朱瞻墉与朱瞻基一母同胞,却在关键时刻,被太后张氏抛弃,可见朱瞻墡在众人心中的确有过人之处。

太后张氏、杨士奇等大臣信任朱瞻墡的为人,新继位的朱瞻基更是将他当作“定国柱石”。在汉王朱高煦谋反作乱后,朱瞻基御驾亲征,特将京城留给朱瞻墡,再次令他监国。朱瞻墡监国期间,机密大事必送至御前审阅,鸡毛蒜皮的小事则当机立断,掌权数月,处理朝政游刃有余,没有留下任何令人诟病的把柄。

1428年,皇长子朱祁镇册封为太子,朱瞻墡等在朝藩王纷纷离开京城,外出就藩。朱瞻基感念他的功劳,特将朱瞻墡改封湘王,驻地长沙,掌控荆湘。此后七年,朱瞻墡再未回过京城。

三拒皇位

朱瞻基驾崩后,太子朱祁镇年仅9岁,主少国疑,人心惶惶。当时,太皇太后张氏掌权,众多老臣认为朱瞻墡“年长且贤”,又是张氏的亲子,故而不思立太子朱祁镇,反而四处撺掇扶立湘王朱瞻墡登基。

听闻有人要立他为帝,朱瞻墡诚惶诚恐,立即上疏表示自己对帝位绝无觊觎之心,断然拒绝了那些投机取巧的臣子。他的母亲张氏也遵照朱瞻基的遗命,将朱祁镇扶上帝位。然而,十个月后,朱瞻墡却收到诏令,改封他为襄王,驻地重新回到襄阳。

杨士奇、杨荣、杨溥之所以将他从长沙调往襄阳,与他在朱祁镇继位之初遭到群臣拥立有很大的关系。长沙自古就是军事重镇,民风彪悍,士兵战斗力强。上任襄王朱柏曾亲提两千兵马自长沙杀到西安,俘虏叛贼首领。因此,将朱瞻墡放在襄阳,有利于朝廷监管。

然而,随着太皇太后张氏、三杨的病故,太后孙氏对朱祁镇的管教越发松懈。年幼的皇帝渴望成为朱元璋、朱棣那样的帝王,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竟亲率50万大军兵发瓦剌,结果在土木堡遭遇惨败,朱祁镇也被瓦剌生擒。

当时,消息传至京城后,朝野震动。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才两岁,根本无力应对眼下困局。故而,群臣呼吁从朱瞻基在世的兄弟中寻找一位贤明的藩王为帝。孙太后虽有些不情愿,可也不能眼看着大明江山毁于一旦。因此,在大臣的建议下,她取来朱瞻墡的金符,召朱瞻墡入京。

孙太后虽有心,可朱瞻墡无意。他不仅拒绝了入京即位的要求,还请求朝廷册封朱见深为帝,以朱祁钰监国辅政。在明初众多藩王中,对皇位如此不屑一顾的只有他一人。

而在于谦推举朱祁钰称帝,打赢了瓦剌后,丧师辱国的朱祁镇竟厚颜无耻地回到了京城。朱祁钰遥尊他为太上皇,并将朱祁镇幽禁在南宫中,防止他篡权夺位。

得知朱祁镇被软禁,朱瞻墡再次上疏,请求朱祁钰宽恕他的兄长,并直言:“他虽是哥哥,却也是太上皇,按照规制,陛下应每日前去问安,率领群臣朝见,不能坏了礼法制度。”

朱瞻墡的一番劝解,并未化解朱祁镇兄弟二人的隔阂。当时,朱祁钰继承皇位前,曾向孙太后允诺,以朱祁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可在坐稳皇位后,朱祁钰竟动了歪心思,要将皇位留给自己的血脉,不仅废除了朱见深太子之位,还将他圈禁。

然而,天不遂人愿。朱祁钰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仅仅一年,就不幸夭折了。朱祁钰只有这一个独子,且他常年身体不好,故而群臣再次呼吁朱见深重新入主东宫,但朱祁钰不愿皇位留给朱祁镇一脉,始终未曾同意。

朱祁镇的固执令群臣极为不满,当时他已经病入膏肓,一旦不能确立储君人选,在他驾崩后,势必造成天下。于是,众臣改而推举朱瞻墡为帝。

这是朱瞻墡人生中第三次受到皇位的青睐,以他前两次拒绝的态度来看,51岁的朱瞻墡更不会接受大学士王文的建议。就在朱祁钰纠结以谁为继承人的时候,朱祁镇在石亨的帮助下趁机发动了“夺门之变”,废掉了朱祁钰的皇位。

“知足常乐”的叔叔

朱祁镇首次登基时,“三杨”忌惮朱瞻墡在长沙的势力,将他改封为襄王。而朱祁镇再次登位,对朱瞻墡的疑心更大。由于朱瞻墡威望、人品俱佳,且极受朝臣推崇。因此,朱祁镇对他动了杀心。

就在朱祁镇对朱瞻墡的疑心越来越重时,孙太后找来了昔日朱瞻墡维护朱祁镇的奏折。读罢奏疏后,朱祁镇大为感动,他深知,自己冤枉了这个情深意重的叔叔。

此后多年,朱祁镇常召朱瞻墡入京闲谈,对他的请求无所不应。然而,朱瞻墡每次来京,从不多留,除了进宫面圣、祭拜祖陵外,就在府中看书写字。有时,在入京途中,看到百姓疾苦,赋税繁重,他就会劝谏朱祁镇轻徭薄税,与民休息。还有时,他又会代替百姓求情朱祁镇释放被诬陷的官吏。朱瞻墡提的要求不少,却从未有一件事关他自己。

朱瞻墡离京时,朱祁镇会亲自骑马护送。每当此时,朱瞻墡都会诚惶诚恐,规劝朱祁镇:

“以君送臣,不合礼法。”

然而,在朱祁镇眼中,这并非是君王送他的臣子。而是作为侄子,护送德高望重的叔叔。朱祁镇二次复位后,冤杀了不少忠良,但对于“知足长乐”的朱瞻墡,他却敬重有加。

1478年2月18日,73岁的朱瞻墡身患重病,他勉强起身,望着北边重重一拜,随后吐血不止身亡。朱瞻墡一生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七朝。朱棣时期,他谨守家规,从未张扬;朱高炽时期,他事父竭尽全力;朱瞻基时期,他恪守藩王礼节,不曾逾越;朱祁镇、朱祁玉、朱见深时期,他三拒皇位,多次为民请命。7朝6位帝王,除了朱祁镇短暂怀疑过他,朱瞻墡都是藩王中最完美的孙子、儿子、弟弟、叔叔和叔祖。

1478年,朱瞻墡望北而拜、吐血不止而亡,朱祁镇:知足,方能长乐

1449年8月15日,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兵败被擒。听闻消息后,太后孙氏依照群臣意见,召襄王朱瞻墡入京。即使让一个普通人来看,“年长且贤”的朱瞻墡此次入京的目的必是取代朱祁镇承继大统。

然而,朱瞻墡却严词拒绝了孙氏的请求,在回复太后的奏疏中,朱瞻墡说道:

“请立皇长子,令郕王监国,募勇智士迎车驾。”

自1424年册封襄王后,朱瞻墡一生有三次距离皇位非常近,却都被他婉言谢绝。可在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后不久,竟对这位“不贪慕皇位”的亲叔叔动了杀心。那么,朱瞻墡为什么多次拒绝皇位的召唤呢?他与朱祁镇之间发生了什么?朱祁镇又为何要置他于死地呢?

“圣孙”的好弟弟

朱瞻墡是朱高炽的第五个儿子。朱瞻墡出生时,他的爷爷已是永乐皇帝,他的父亲也坐上了太子之位,而他的哥哥朱瞻基更是众人眼中的“好圣孙”。因此,朱瞻墡的降临并未激起多大的波澜。

在永乐时期,朱棣与朱高炽因皇权问题斗得不可开交,汉王朱高煦也在时刻寻找朱高炽的麻烦。故而,青少年时的朱瞻墡逐渐养成了低调、稳重的性格。

朱棣病逝后,太子朱高炽承继皇位,18岁的朱瞻墡也被封为襄王,驻地襄阳。按照明初规制,藩王15岁时就需外出就藩,可朱高炽宠爱幼子,不仅未将他外放襄阳,反而留在了京城。

10个月后,朱高炽突患重病,不治身亡。当时,太子朱瞻基正在应天,来往需要时日。而汉王朱高煦在安乐州虎视眈眈,因此太后张氏与杨士奇等大臣商议后,以朱瞻墡为监国,代行皇权。

朱瞻墡虽年幼,但机警聪慧,为人和善。他的哥哥朱瞻墉与朱瞻基一母同胞,却在关键时刻,被太后张氏抛弃,可见朱瞻墡在众人心中的确有过人之处。

太后张氏、杨士奇等大臣信任朱瞻墡的为人,新继位的朱瞻基更是将他当作“定国柱石”。在汉王朱高煦谋反作乱后,朱瞻基御驾亲征,特将京城留给朱瞻墡,再次令他监国。朱瞻墡监国期间,机密大事必送至御前审阅,鸡毛蒜皮的小事则当机立断,掌权数月,处理朝政游刃有余,没有留下任何令人诟病的把柄。

1428年,皇长子朱祁镇册封为太子,朱瞻墡等在朝藩王纷纷离开京城,外出就藩。朱瞻基感念他的功劳,特将朱瞻墡改封湘王,驻地长沙,掌控荆湘。此后七年,朱瞻墡再未回过京城。

三拒皇位

朱瞻基驾崩后,太子朱祁镇年仅9岁,主少国疑,人心惶惶。当时,太皇太后张氏掌权,众多老臣认为朱瞻墡“年长且贤”,又是张氏的亲子,故而不思立太子朱祁镇,反而四处撺掇扶立湘王朱瞻墡登基。

听闻有人要立他为帝,朱瞻墡诚惶诚恐,立即上疏表示自己对帝位绝无觊觎之心,断然拒绝了那些投机取巧的臣子。他的母亲张氏也遵照朱瞻基的遗命,将朱祁镇扶上帝位。然而,十个月后,朱瞻墡却收到诏令,改封他为襄王,驻地重新回到襄阳。

杨士奇、杨荣、杨溥之所以将他从长沙调往襄阳,与他在朱祁镇继位之初遭到群臣拥立有很大的关系。长沙自古就是军事重镇,民风彪悍,士兵战斗力强。上任襄王朱柏曾亲提两千兵马自长沙杀到西安,俘虏叛贼首领。因此,将朱瞻墡放在襄阳,有利于朝廷监管。

然而,随着太皇太后张氏、三杨的病故,太后孙氏对朱祁镇的管教越发松懈。年幼的皇帝渴望成为朱元璋、朱棣那样的帝王,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竟亲率50万大军兵发瓦剌,结果在土木堡遭遇惨败,朱祁镇也被瓦剌生擒。

当时,消息传至京城后,朝野震动。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才两岁,根本无力应对眼下困局。故而,群臣呼吁从朱瞻基在世的兄弟中寻找一位贤明的藩王为帝。孙太后虽有些不情愿,可也不能眼看着大明江山毁于一旦。因此,在大臣的建议下,她取来朱瞻墡的金符,召朱瞻墡入京。

孙太后虽有心,可朱瞻墡无意。他不仅拒绝了入京即位的要求,还请求朝廷册封朱见深为帝,以朱祁钰监国辅政。在明初众多藩王中,对皇位如此不屑一顾的只有他一人。

而在于谦推举朱祁钰称帝,打赢了瓦剌后,丧师辱国的朱祁镇竟厚颜无耻地回到了京城。朱祁钰遥尊他为太上皇,并将朱祁镇幽禁在南宫中,防止他篡权夺位。

得知朱祁镇被软禁,朱瞻墡再次上疏,请求朱祁钰宽恕他的兄长,并直言:“他虽是哥哥,却也是太上皇,按照规制,陛下应每日前去问安,率领群臣朝见,不能坏了礼法制度。”

朱瞻墡的一番劝解,并未化解朱祁镇兄弟二人的隔阂。当时,朱祁钰继承皇位前,曾向孙太后允诺,以朱祁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可在坐稳皇位后,朱祁钰竟动了歪心思,要将皇位留给自己的血脉,不仅废除了朱见深太子之位,还将他圈禁。

然而,天不遂人愿。朱祁钰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仅仅一年,就不幸夭折了。朱祁钰只有这一个独子,且他常年身体不好,故而群臣再次呼吁朱见深重新入主东宫,但朱祁钰不愿皇位留给朱祁镇一脉,始终未曾同意。

朱祁镇的固执令群臣极为不满,当时他已经病入膏肓,一旦不能确立储君人选,在他驾崩后,势必造成天下。于是,众臣改而推举朱瞻墡为帝。

这是朱瞻墡人生中第三次受到皇位的青睐,以他前两次拒绝的态度来看,51岁的朱瞻墡更不会接受大学士王文的建议。就在朱祁钰纠结以谁为继承人的时候,朱祁镇在石亨的帮助下趁机发动了“夺门之变”,废掉了朱祁钰的皇位。

“知足常乐”的叔叔

朱祁镇首次登基时,“三杨”忌惮朱瞻墡在长沙的势力,将他改封为襄王。而朱祁镇再次登位,对朱瞻墡的疑心更大。由于朱瞻墡威望、人品俱佳,且极受朝臣推崇。因此,朱祁镇对他动了杀心。

就在朱祁镇对朱瞻墡的疑心越来越重时,孙太后找来了昔日朱瞻墡维护朱祁镇的奏折。读罢奏疏后,朱祁镇大为感动,他深知,自己冤枉了这个情深意重的叔叔。

此后多年,朱祁镇常召朱瞻墡入京闲谈,对他的请求无所不应。然而,朱瞻墡每次来京,从不多留,除了进宫面圣、祭拜祖陵外,就在府中看书写字。有时,在入京途中,看到百姓疾苦,赋税繁重,他就会劝谏朱祁镇轻徭薄税,与民休息。还有时,他又会代替百姓求情朱祁镇释放被诬陷的官吏。朱瞻墡提的要求不少,却从未有一件事关他自己。

朱瞻墡离京时,朱祁镇会亲自骑马护送。每当此时,朱瞻墡都会诚惶诚恐,规劝朱祁镇:

“以君送臣,不合礼法。”

然而,在朱祁镇眼中,这并非是君王送他的臣子。而是作为侄子,护送德高望重的叔叔。朱祁镇二次复位后,冤杀了不少忠良,但对于“知足长乐”的朱瞻墡,他却敬重有加。

1478年2月18日,73岁的朱瞻墡身患重病,他勉强起身,望着北边重重一拜,随后吐血不止身亡。朱瞻墡一生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七朝。朱棣时期,他谨守家规,从未张扬;朱高炽时期,他事父竭尽全力;朱瞻基时期,他恪守藩王礼节,不曾逾越;朱祁镇、朱祁玉、朱见深时期,他三拒皇位,多次为民请命。7朝6位帝王,除了朱祁镇短暂怀疑过他,朱瞻墡都是藩王中最完美的孙子、儿子、弟弟、叔叔和叔祖。

1478年,朱瞻墡望北而拜、吐血不止而亡,朱祁镇:知足,方能长乐

1449年8月15日,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兵败被擒。听闻消息后,太后孙氏依照群臣意见,召襄王朱瞻墡入京。即使让一个普通人来看,“年长且贤”的朱瞻墡此次入京的目的必是取代朱祁镇承继大统。

然而,朱瞻墡却严词拒绝了孙氏的请求,在回复太后的奏疏中,朱瞻墡说道:

“请立皇长子,令郕王监国,募勇智士迎车驾。”

自1424年册封襄王后,朱瞻墡一生有三次距离皇位非常近,却都被他婉言谢绝。可在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后不久,竟对这位“不贪慕皇位”的亲叔叔动了杀心。那么,朱瞻墡为什么多次拒绝皇位的召唤呢?他与朱祁镇之间发生了什么?朱祁镇又为何要置他于死地呢?

“圣孙”的好弟弟

朱瞻墡是朱高炽的第五个儿子。朱瞻墡出生时,他的爷爷已是永乐皇帝,他的父亲也坐上了太子之位,而他的哥哥朱瞻基更是众人眼中的“好圣孙”。因此,朱瞻墡的降临并未激起多大的波澜。

在永乐时期,朱棣与朱高炽因皇权问题斗得不可开交,汉王朱高煦也在时刻寻找朱高炽的麻烦。故而,青少年时的朱瞻墡逐渐养成了低调、稳重的性格。

朱棣病逝后,太子朱高炽承继皇位,18岁的朱瞻墡也被封为襄王,驻地襄阳。按照明初规制,藩王15岁时就需外出就藩,可朱高炽宠爱幼子,不仅未将他外放襄阳,反而留在了京城。

10个月后,朱高炽突患重病,不治身亡。当时,太子朱瞻基正在应天,来往需要时日。而汉王朱高煦在安乐州虎视眈眈,因此太后张氏与杨士奇等大臣商议后,以朱瞻墡为监国,代行皇权。

朱瞻墡虽年幼,但机警聪慧,为人和善。他的哥哥朱瞻墉与朱瞻基一母同胞,却在关键时刻,被太后张氏抛弃,可见朱瞻墡在众人心中的确有过人之处。

太后张氏、杨士奇等大臣信任朱瞻墡的为人,新继位的朱瞻基更是将他当作“定国柱石”。在汉王朱高煦谋反作乱后,朱瞻基御驾亲征,特将京城留给朱瞻墡,再次令他监国。朱瞻墡监国期间,机密大事必送至御前审阅,鸡毛蒜皮的小事则当机立断,掌权数月,处理朝政游刃有余,没有留下任何令人诟病的把柄。

1428年,皇长子朱祁镇册封为太子,朱瞻墡等在朝藩王纷纷离开京城,外出就藩。朱瞻基感念他的功劳,特将朱瞻墡改封湘王,驻地长沙,掌控荆湘。此后七年,朱瞻墡再未回过京城。

三拒皇位

朱瞻基驾崩后,太子朱祁镇年仅9岁,主少国疑,人心惶惶。当时,太皇太后张氏掌权,众多老臣认为朱瞻墡“年长且贤”,又是张氏的亲子,故而不思立太子朱祁镇,反而四处撺掇扶立湘王朱瞻墡登基。

听闻有人要立他为帝,朱瞻墡诚惶诚恐,立即上疏表示自己对帝位绝无觊觎之心,断然拒绝了那些投机取巧的臣子。他的母亲张氏也遵照朱瞻基的遗命,将朱祁镇扶上帝位。然而,十个月后,朱瞻墡却收到诏令,改封他为襄王,驻地重新回到襄阳。

杨士奇、杨荣、杨溥之所以将他从长沙调往襄阳,与他在朱祁镇继位之初遭到群臣拥立有很大的关系。长沙自古就是军事重镇,民风彪悍,士兵战斗力强。上任襄王朱柏曾亲提两千兵马自长沙杀到西安,俘虏叛贼首领。因此,将朱瞻墡放在襄阳,有利于朝廷监管。

然而,随着太皇太后张氏、三杨的病故,太后孙氏对朱祁镇的管教越发松懈。年幼的皇帝渴望成为朱元璋、朱棣那样的帝王,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竟亲率50万大军兵发瓦剌,结果在土木堡遭遇惨败,朱祁镇也被瓦剌生擒。

当时,消息传至京城后,朝野震动。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才两岁,根本无力应对眼下困局。故而,群臣呼吁从朱瞻基在世的兄弟中寻找一位贤明的藩王为帝。孙太后虽有些不情愿,可也不能眼看着大明江山毁于一旦。因此,在大臣的建议下,她取来朱瞻墡的金符,召朱瞻墡入京。

孙太后虽有心,可朱瞻墡无意。他不仅拒绝了入京即位的要求,还请求朝廷册封朱见深为帝,以朱祁钰监国辅政。在明初众多藩王中,对皇位如此不屑一顾的只有他一人。

而在于谦推举朱祁钰称帝,打赢了瓦剌后,丧师辱国的朱祁镇竟厚颜无耻地回到了京城。朱祁钰遥尊他为太上皇,并将朱祁镇幽禁在南宫中,防止他篡权夺位。

得知朱祁镇被软禁,朱瞻墡再次上疏,请求朱祁钰宽恕他的兄长,并直言:“他虽是哥哥,却也是太上皇,按照规制,陛下应每日前去问安,率领群臣朝见,不能坏了礼法制度。”

朱瞻墡的一番劝解,并未化解朱祁镇兄弟二人的隔阂。当时,朱祁钰继承皇位前,曾向孙太后允诺,以朱祁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可在坐稳皇位后,朱祁钰竟动了歪心思,要将皇位留给自己的血脉,不仅废除了朱见深太子之位,还将他圈禁。

然而,天不遂人愿。朱祁钰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仅仅一年,就不幸夭折了。朱祁钰只有这一个独子,且他常年身体不好,故而群臣再次呼吁朱见深重新入主东宫,但朱祁钰不愿皇位留给朱祁镇一脉,始终未曾同意。

朱祁镇的固执令群臣极为不满,当时他已经病入膏肓,一旦不能确立储君人选,在他驾崩后,势必造成天下。于是,众臣改而推举朱瞻墡为帝。

这是朱瞻墡人生中第三次受到皇位的青睐,以他前两次拒绝的态度来看,51岁的朱瞻墡更不会接受大学士王文的建议。就在朱祁钰纠结以谁为继承人的时候,朱祁镇在石亨的帮助下趁机发动了“夺门之变”,废掉了朱祁钰的皇位。

“知足常乐”的叔叔

朱祁镇首次登基时,“三杨”忌惮朱瞻墡在长沙的势力,将他改封为襄王。而朱祁镇再次登位,对朱瞻墡的疑心更大。由于朱瞻墡威望、人品俱佳,且极受朝臣推崇。因此,朱祁镇对他动了杀心。

就在朱祁镇对朱瞻墡的疑心越来越重时,孙太后找来了昔日朱瞻墡维护朱祁镇的奏折。读罢奏疏后,朱祁镇大为感动,他深知,自己冤枉了这个情深意重的叔叔。

此后多年,朱祁镇常召朱瞻墡入京闲谈,对他的请求无所不应。然而,朱瞻墡每次来京,从不多留,除了进宫面圣、祭拜祖陵外,就在府中看书写字。有时,在入京途中,看到百姓疾苦,赋税繁重,他就会劝谏朱祁镇轻徭薄税,与民休息。还有时,他又会代替百姓求情朱祁镇释放被诬陷的官吏。朱瞻墡提的要求不少,却从未有一件事关他自己。

朱瞻墡离京时,朱祁镇会亲自骑马护送。每当此时,朱瞻墡都会诚惶诚恐,规劝朱祁镇:

“以君送臣,不合礼法。”

然而,在朱祁镇眼中,这并非是君王送他的臣子。而是作为侄子,护送德高望重的叔叔。朱祁镇二次复位后,冤杀了不少忠良,但对于“知足长乐”的朱瞻墡,他却敬重有加。

1478年2月18日,73岁的朱瞻墡身患重病,他勉强起身,望着北边重重一拜,随后吐血不止身亡。朱瞻墡一生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七朝。朱棣时期,他谨守家规,从未张扬;朱高炽时期,他事父竭尽全力;朱瞻基时期,他恪守藩王礼节,不曾逾越;朱祁镇、朱祁玉、朱见深时期,他三拒皇位,多次为民请命。7朝6位帝王,除了朱祁镇短暂怀疑过他,朱瞻墡都是藩王中最完美的孙子、儿子、弟弟、叔叔和叔祖。

土耳其的托普卡帕宫

托普卡帕宫(Topkapi Palace)是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座皇宫,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和主要居所。托普卡帕宫是昔日举行国家仪式及皇室娱乐的场所,现今则是当地主要的观光胜地。建于 15 世纪的托普卡珀宫,曾作为奥斯曼帝国的皇宫达到400多年之久,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将其改为博物馆,即托普卡珀宫博物馆(Topkapi Palace Museum),以收藏的稀世珍宝和历史文物之丰富而闻名于世。

托普卡帕宫

伊斯坦布尔位于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半岛(Bosphorus peninsula),2000多年来一直与重大政治、宗教和艺术事件联系在一起。伊斯坦布尔是一座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原名君士坦丁堡,曾是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三朝古都。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是世界上唯一横跨欧亚两洲的名城。伊斯坦布尔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窄窄的海峡把全市一分为二:海峡西岸属欧洲,东岸则属亚洲。如今,这座美丽的古城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1985年,伊斯坦布尔历史区(Historic Areas of Istanbul)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伊斯坦布尔

托普卡帕宫占地70万平方米,四周有5公里长的宫墙环绕。整个宫殿有7座大门,4座朝陆地,3座朝海洋,其中主要的一座大门面对哈吉亚·索菲亚教堂(Hagia Sophia)。全宫分3个内苑,四旁环绕着成组的宫室。托普卡帕宫由四个庭院及后宫等建筑构成,它仿佛是一座城中城。

托普卡帕宫

景区一角

托普卡帕宫最大的城门“帝王之门”建于1478年,19世纪又以大理石覆盖其表面。走进大门是第一庭院,庭院左侧是公元532年拜占庭时期建的教堂——圣伊莲娜教堂,是伊斯坦布尔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帝王之门

圣伊莲娜教堂

第二座门“崇敬之门”城门上黑底金字是可兰经最重要的教义,写着:“阿拉是惟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阿拉的先知。”门两旁图像文字则是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印玺。跨过这道门就是第二庭院。

崇敬之门

第二庭院

议政厅

第三道大门——吉兆之门是第三庭院的入口,内外宫的界限。吉兆之门的圆顶由大理石柱子支撑着,标志着苏丹在宫内。吉兆之门的后方是觐见大厅。苏丹在此接见大臣和各国使节。第三庭院皇宫内华丽的走廊两侧,是一间间展示皇家宝物的展厅,作为帝国的宝库,是收藏工艺品、珠宝等。博物馆主要收藏有历代苏丹及后妃们的服饰、古代刺绣、钟表等。珍宝馆最值得一看,展出有钻石、珠宝、瓷器、皇冠、宝座、日常用品、装饰品、盔甲、宝剑等,都镶满了钻石和各种珠宝,其华贵和奢侈都超乎想象。

第三庭院

吉兆之门

觐见大厅

展厅

走出第四道大门,就进入了苏丹及其家人在托普卡帕宫最深处的私密空间,包含一些亭台楼阁、宫殿、花园、喷泉等,这里被称为第四庭院。这里的巴格达宫和白色大宫殿格外引人注目,在第四庭院近海处可以看到博斯普鲁斯海峡。

第四庭院

巴格达宫

宫殿一角

宫殿一角

本文作者在托普卡帕宫,后面是博斯普鲁斯海峡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