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答案,2002年才独立的亚洲国家:东帝汶。
图-帝汶岛与大洋洲的相对位置
帝汶岛,位于亚洲与大洋洲结合部,面积约3.08万平方公里,约为海南岛的九成大小。殖民时代,葡萄牙人最先来到这里,荷兰人到来后,两个列强重新划分殖民地。
图-印度尼西亚地图
帝汶岛南北窄东西长,谈判的结果是各占一半,将帝汶岛分为西帝汶与东帝汶。荷兰有军事优势,当然是要靠近爪哇岛这一侧的西帝汶,但西帝汶中有一处欧库西的地方,是葡萄牙人首次登陆该岛建立的港口,葡萄牙人坚决不肯让出该地。于是葡萄牙占据东帝汶,并且在西帝汶有一块飞地欧库西。一个岛屿被两个国家分割本没有什么稀奇,比如爱尔兰岛上的爱尔兰和英国,加里曼丹岛上的印尼和马来西亚。海地岛上的海地与多米尼加。
图-东帝汶地形
1950年印尼从荷兰独立时,东帝汶仍在葡萄牙手中。1975年东帝汶宣布独立,九天后印尼就出兵占领该国,成为印尼一个省。葡萄牙在这里统治了400多年,因此东帝汶大多数人信天主教,与印尼主流伊斯兰教格格不入。
东帝汶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帝汶岛剩下的部分属于印尼。印尼面积约191.36万平方千米,在东帝汶面前可是巨无霸。
图-印度尼西亚地形
后来的二十多年,东帝汶人从未停止反抗,遭到印尼打压。反抗、打压、再反抗,20多年时间,东帝汶人牺牲了10-25万,逃难到西帝汶的超过30万,而今天东帝汶人口也不过132万,印尼把东帝汶地毯式清理一遍又一遍。
与东帝汶最近的大国是东南方向的海上邻国澳大利亚,1999年,以澳大利亚为首的维和部队进驻,情况才得到控制。2002年,东帝汶举行公投,正式成为一个国家,并加入联合国。
图-帝汶岛位置
同一个岛同一个民族,继续分属两个国家。东帝汶保留在印尼的飞地欧库西,在面积是自己62倍的大国中保有一块飞地,这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东帝汶人口约132万(2020年),其中78%为土著人(巴布亚族与马来族或波利尼西亚族的混血人种),20%为印尼人,2%为华人。
中国与东帝汶的交往历史悠久,南宋赵汝适《诸蕃志》记载了这个盛产檀香的地方。
图-东帝汶首都帝力
在殖民时代,中国澳门与东帝汶同为葡萄牙殖民地,而且是葡萄牙在远东仅有的两个殖民地,由于面积都不大,因此曾合并管理,东帝汶的总督也一度由澳门总督兼任。两地间存在如此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澳门的华人很自然地到东帝汶寻求贸易机会,东帝汶的华人华侨也越来越多,成为中国与东帝汶关系之间的一条重要纽带。
东帝汶本来华人不少,但从印尼独立过程中,华人为躲避战乱纷纷离开。随着东帝汶独立后政局稳定下来,华人开始返回,重操零售、批发等旧业。
图-东帝汶首都帝力国际机场
东帝汶首都帝力,位于帝汶岛东北海岸,是东帝汶规模最大的深水港,也有东帝汶最大的国际机场。
帝汶岛与澳洲大陆之间的帝汶海,富含油气资源,澳大利亚宣称这片海域大部分属于本国,东帝汶则要求按照中间线原则划定海域。由于海域中的油气资源多位于帝汶岛一侧,澳大利亚不认可东帝汶的说法。
图-东帝汶帝力
东帝汶富产石油和天然气,中国则是一个能源需求大国,双方在油气开发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
图-文莱地形
东帝汶很像文莱,领土都是地区大国的国中国,都有油气资源,人口都不多。文莱是东南亚人均GDP仅次于新加坡的富裕国家,东帝汶则还是世界经济落后国家之一,不过东帝汶发展空间广大,文莱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目标。
六十甲子是古人发明创造的,又称六十花甲子,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如今还在使用。
用干支如何纪年?
六十花甲子是由天干地支表示的,按照顺序分配刚好是60年一轮回(天干10个和地支12个如下),第一个纪年是甲子年,所以称为六十甲子。(如图1)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图1
那如何快速推算今年是哪一年?
为了方便读者记忆公元纪年法,介绍一个简单实用的记忆窍门,供读者实用。
天干纪元
如图2
凡是天干为庚的年份,其公元年个位数字均是0,例如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天干为辛,其公元年个位均是1,例如1961年、1971年、1981年、1991年、2001年、2011年、2021年。天干为壬,,其公元年个位均是2,例如1962年、1972年、1982年、1992年、2002年、2012年、2022年。以此类推。(如图2)
2022虎年个位数字是2,所以就是壬寅年了。
如何快速知道每一年的生肖?
我们知道12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分别对应: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纪年
如图3
年份除以12所得余数,对应的地支就能推算出生肖了。(如图3)
例如1911年 如何推算生肖属相?
1911除以12,余数为3 故为亥年(猪年) 如(照图3)
例如2022年 如何推算生肖属相?
2022除以12,余数为6 故为寅年(虎年) 如(照图3)
其他同理类推。
所以2022年,当然是壬寅年。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传染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人类生存的大敌。
1992年,印度、孟加拉国发生了大范围的0139型霍乱,前后大约有20万人发病;
1995年,苏丹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该传染病病死率高达77%;
1996年,日本大阪地区爆发了出血性结肠炎,不到一月时间里,发病者就高达6524例……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人口迁移流动、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细菌耐药性增强等等因素,即使一种病毒被控制或消灭了,也还是会出现另一种新的病毒。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03年春天,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肆虐中华大地,给人类的健康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回顾令人胆寒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
,也称为型肺炎,全称叫传染性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称这种疾病为严重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2002年11月,广东省佛山市就已经出现了病例,一位名叫黄杏初的厨师是至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病人。
2003年1月,广州市第一次出现SARS超级传播现象,一名患者造成了19名亲属和50名医务人员感染。
疫情爆发初期,病原体尚未知晓,出于对新病毒的未知,当时醋和板蓝根一度成为了“香饽饽”,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口罩告急、消毒液告急、体温计告急……繁华的都市失去了往日的喧闹。
突如其来的疫情令人胆寒,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国是疫情的首发地,更是“重灾区”,机场、车站、各大出入口都有医护人员冲锋在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8月15日公布的统计数字,全球累计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因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达11%。
2003年7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基本结束。此后,病毒除实验室感染和2003年12月、2004年1月广州4名轻症病例外,在人群和动物再也未见病例。
令人胆寒的,是怎么在自然界中突然销声匿迹的?专家们推断总结出来以下原因:
实施了有效的隔离“”疫情突如其来,这是21世纪第一次遇到的新发传染病重大疫情,国家和世界都呈现出一种紧急状态,各国对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了有效的隔离,很好的阻断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而我国更是对“”病毒严防死守,这背后是无数医护人员的日夜付出。
病毒的传播力受限制“”病毒致病性和致命性较高,人患病快且重病死亡的概率都大一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传播力。
还有专家猜测,“”病毒具有一定的怕热属性,天气逐渐变热,病毒适应环境变差,就很难在自然界存活。
为什么新冠病毒却如此难以消灭?19年过去了,如今人类又面临传染形势更为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疫情波及了160个国家,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时间。
当年疫情历时大约9个月,而后并未有新的病例出现,为什么新冠病毒却这么难以消灭?
病毒更为“狡猾”“”病毒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以及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常见3-5天,实际传染性没有那么强,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传染性。
而新冠病毒的潜伏期,短则7-14天,最长有24天,潜伏期以及无症状患者都具较强的传染性。
目前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不断持续扩散,在全球范围内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达上千种,变异速度快、种类繁多,导致人类很难发现其变异的规律性。
例如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的变异株,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致病性,有专家通过大数据建模发现,其传染力比“德尔塔”高37.5%。
更重要的是,只要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未接种疫苗或者对其没有免疫力,新冠病毒就还有可能在传播过程中不断“繁衍壮大”。
未来新冠病毒还会如何变化,在目前阶段仍然难以预料,只能不断严密监控。
没有严格执行有效的隔离措施随着交通便利性的提高,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如今的人口流动性远远大于2003年,为新冠病毒的大范围传播提高了条件。
再加上一些国家对新冠的防控措施实施不到位,甚至持“躺平”状态,稍不注意,病毒就可能再爆发一波。
目前来看,全人群接种新冠疫苗是控制新冠病毒导致疫情爆发和扩散的有效手段。
结语有专家表示,很多病毒在销声匿迹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又会重新开始流行,而且致病性更高。因此,目前没有在自然界发现病毒的存在,也并不代表以后不会重新出现。
来无影,去无踪,它到底去了哪里?即使是现在,也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然而,不管这场新冠疫情什么时候会终结,不管人在哪里,作为一个微小的个体来说,保持信心、积极地生活、科学防疫,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即使是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承认的已经消失的病毒,也仅是天花病毒而已。新发和死灰复燃的传染病,是人类永恒的挑战。
渺小的人类,需要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啊!
--END--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