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韩姓的由来简介50字 韩姓的由来作文400字

发布时间:2024-06-24 09:52:52作者:及時行樂来源:网友上传

韩姓的由来简介50字 韩姓的由来作文400字

本文目录一览:

韩姓(5)|韩姓的另两个渊源:出自“祝融八姓”之一的董姓和少数民族改汉姓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韩姓除前面讲述的出自姬姓的渊源外,还有一个渊源是出自董姓,董姓为“祝融八姓”之一。这个说法是袁义达、邱家儒在《中国四百大姓》中提出来的。

《史记·楚世家》记载,帝喾时期的火正(掌管火,安排农业生产的官员)吴回,他的儿子陆终娶了鬼方氏部落首领的妹妹女嬇(kuì)为妻。

陆终画像

鬼方氏是当时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经常入侵中原的炎黄部族,后来又被称为混夷、獯鬻(xūnyù)、玁狁(xiǎnyǔn)、戎、狄,战国后被称为胡、匈奴,与后世的汉朝打得昏天黑地。这是闲话,此处不提。

陆终娶女嬇,可能是双方为各自部族利益和解而结成的政治婚姻,也有可能是漂亮的女嬇在战争中被作为战利品掳来的。

女嬇怀孕了,对陆终来说,这是一个大喜事。当爹的感觉一定很好,陆终会这样想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终却发起愁来。按说,怀胎10月后就该生产了,但女嬇的肚子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随着时间的流逝,看着女嬇高高隆起的肚子,陆终成天愁眉不展,竟一病不起撒手而去了。

女嬇怀孕3年,都还没生产。有学者认为,古书中说女嬇“孕而不粥三年”,并不是真的怀孕了3年,而是指怀孕时间比一般孕妇的要长一些。

女嬇所在的鬼方氏族,可能掌握了剖腹产子的技术。

六月六日那天,女嬇实在等不下去了,在她的亲自指导下,她被实施了载入史册的中国首例剖腹产手术。但这个手术却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麻药,而且指导手术的人,竟然是孕妇本人!

大家可以发动小宇宙想象一下,这个手术是怎样做下来的。

手术分为两步:最先剖开女嬇的左胁,从肚子里抱出3个婴儿;接着剖开她的右胁,再次抱出3个婴儿。

这一场手术下来,从女嬇的肚子里抱出了6个婴儿,全是儿子。这也是中国一胎六子的最早记录。

这6个儿子最终都长大成人,并各自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世本·帝系》中说:“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篯铿,是为彭祖;其四曰求言,是为郐人;其五曰晏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芈姓。”

惠连是陆终的第二个儿子,因住在董地,他的后裔子孙就以居住地名称为姓,称为董姓。

惠连后来住在韩地,也就是今山西境内的汾河下游的永济市韩阳镇,他的后裔中的一支形成韩氏族。

韩氏族在夏朝时是侯国,西周初期被灭国,子孙遂以国名为氏。

韩氏族人失国后,开始了迁徙。

他们中的一支,经今河南安阳市的韩陵山,北迁到今河北固安县的韩城,后来又东迁到了辽宁昌图县,最终由辽河进入朝鲜半岛,成为如今朝鲜和韩国的先民。

韩姓的另一个渊源是改姓,与中国其他大多数姓氏一样,也存在着大量的少数民族汉化改姓的情况。

西汉元封2年(公元前109),汉武帝派兵远征由原战国时代的燕国后裔创建的卫满朝鲜国。第二年,卫满朝鲜被灭亡。

卫满朝鲜大司马韩陶(又名韩阴),在王险城(今朝鲜平壤市)被攻破前,率部下投降,被汉武帝封为荻苴(díchá)侯,封地在今江苏灌云县一带,称为荻苴国。

韩陶家族及其属下,从朝鲜迁到封地居住。后世子孙在江浙地区繁衍生息,逐渐融入汉族,成为韩姓的一支。

南北朝时,鲜卑族拓拔部中有出大汗氏、破六韩氏部落。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鲜卑复姓改为汉姓。

因“汗”与“韩”音相近,出大汗氏改为单姓韩姓,破六韩氏也改为韩姓。

进入明朝,朱元璋下令禁止用少数民族的姓氏,许多少数民族为此改为汉姓,其中包括韩姓。

山东禹城市韩家寨《韩氏祖墓碑志》记载:“邑西韩氏,居韩家寨,来自西域,崇奉回教,为邑望族……”

这支回族韩氏在元朝至正元年(1341)从今青海循化县迁入山东禹城市一带。明永乐2年(1404),迁到韩家寨,其后裔子孙就以居地名汉化为韩姓。

明景泰2年(1451),西域回回族人卜尔者丁入朝归附,在南京锦衣卫任百户,其四世、五世孙均改为韩姓。

西域人实哈塔,原是安息(今伊朗)人,精通天文数术,朱元璋赐其姓为韩姓。

明朝时,今甘肃临夏地区的羌族大土司可汗氏,改姓氏为韩姓;在西南地区的彝族安韩氏,将原姓氏省文改为韩姓。

到了清朝,蒙古族哈勒图特氏、吉喇特氏,鄂温克族、满族哈尔卡拉氏,满族哈勒塔喇氏、哈斯呼哩氏、韩佳氏、罕扎氏、罕古拉锦氏、翰颜氏、赫济哩氏、金米特氏、颜济哩氏,锡伯族韩吉利氏、韩亚喇氏,柯尔克孜族嘎普韩部落,鄂伦春族卡格依尔氏、哈尔卡拉氏等,也都有改为韩姓的。

此外,在今保安族、土家族、苗族、壮族、白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韩姓人,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韩姓,世代相传至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百家姓》“韩”姓的来源

韩姓的来源非常不一般。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传闻,五帝之一的颛顼,就是韩姓之后。

韩姓,一源自姬姓,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记载,周成王将叔虞分封在唐邑 (今山西)。因为邻靠晋水,叔虞之子燮(xie)继位后,称为晋侯。晋穆侯之孙毕万受封于韩原 ( 陕西韩城 ),改地名为氏,其后世子孙以韩为氏。

二源自以国为氏,公元前230年,也就是秦灭六国时期。六国中就有一个是韩国,可见非常古老。韩国被秦所灭,韩国遗民的后人有的以韩为姓氏。

三源自黄帝之后,传闻黄帝有一子名为昌意,昌意因错被贬,被贬之后生了一个儿子叫韩流,韩流生下了五帝之一的颛顼,可见在上古时期就有韩姓,非常的古老。

四源自少数民族改姓,比如鲜卑族改韩姓,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一个部落出大汗氏改为韩姓。这只是其中一例,还有满族,锡伯族,朝鲜族,鄂伦春族等其他民族汉化姓氏都有韩姓。所以韩姓的历史来源是非常复杂的。

韩姓繁衍发展主要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等时期。韩姓最初发源于陕西和山西一带,商末周初时进入了河南,河北地区。汉晋南北朝时期,韩姓以韩国古都阳翟和南阳为中心,形成了颍川郡望(今河南禹州)。同时韩姓从中原向北部地区以及山东,甘肃浙江等南方地区扩散。唐朝后期,韩姓进入广东和福建。东晋和隋唐时期,北方战乱不断,韩姓在战火中损失惨重。到宋朝时,中原人群大量南迁,韩姓也随之迁往广东、福建一带。元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韩姓人实行大规模南迁,有的迁居台湾,甚至移居海外。韩姓人口数量约九百万,排在中华姓氏人口总排行的第二十六位,也是一个人口非常大的姓氏。

关于韩姓的典故。“伯俞泣仗”

韩伯俞,汉代梁州人。生性孝顺的他,能先表达自己意愿和想法,所以赢得了母亲的宠爱。只有他妈妈对他很严格。虽然她很爱他,但偶尔也会因为他做错了事,用手杖打他而生气。这时,他会低下头,弯下腰等待挨打,没有抱怨,也没有哭泣。直到母亲打完,怒气渐渐平息,他才轻轻的小声对母亲道歉,母亲无奈的笑了笑。

后来母亲因为某些原因生气,用树枝打了他,但由于他年纪大,体弱多病,根本经不起打。伯俞突然哭了起来,他的母亲感到困惑。于是问伯俞:“我以前打你的时候,你从来没说过话,也没哭过。”为什么你现在就受不了哭了?是不是因为我打得太狠了?”伯俞怕母亲生气,急忙解释说:“没有,没有,以前挨打的时候我觉得很痛苦,但是知道母亲身体好,我很高兴,母亲还可以陪我很久很久,我可以一直享受母亲的宠爱。“但是今天,母亲打我的时候没有感觉到任何疼痛。说明母亲身体虚弱,所以很伤心,忍不住哭了出来。”伯俞的母亲把手杖扔在地上,叹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后世就传出韩伯俞用母亲拿手仗打自己的力度来判断母亲的身体健康,伯俞泣仗被古人作为孝顺父母的典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