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女人尼姑命是什么意思 尼姑命的女生如何化解

发布时间:2024-06-22 21:20:34作者:作茧自缚来源:互联网

女人尼姑命是什么意思 尼姑命的女生如何化解

本文目录一览:

尼姑:古代文人笔下的堕落形象

尼姑佛教中出家女众的称呼。提起尼姑大家第一时间会想起什么形象呢?很多人都会想到灭绝师太。《倚天屠龙记》中的灭绝师太虽然不是反面角色,但屡屡被称为“”灭绝老尼“、“灭绝恶尼”,大多数读者都不喜欢她。在当今社会,灭绝师太还成为了反义词。被灭绝师太拖累,尼姑在当今社会的名声不太好。

那么,尼姑在古人心中的形象是怎样的呢?是广受赞颂还是被像当今一样呢?

在古代的小说中,记载过很多好色的僧人的故事。这些僧人表面是佛门弟子,实则作奸犯科。以至于在古代出现了一种说法:色中饿鬼是僧家。

既然和尚能被编排,尼姑为什么不能?长伴青灯古佛的女人,真的能无视俗世的繁华,忍受漫长无尽的寂寞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吗?

在男性的作者与读者看来,异性的故事比同性的故事更能吸引眼球,风月缠绵的花边新闻总比古井无波的正常事件更能具有流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一些尼姑引诱男女到尼姑庵私会,败坏社会伦理;更出格的是,一些尼姑庵以佛门禁地为幌子,实际上做的却是风月场所的事,这简直是为古代的文艺工作者白送素材。一大批涉及尼姑的小说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里面的尼姑大多数是堕落的形象,尼姑庵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风月场所,堕落之地,比如《红楼梦》中就有秦钟与尼姑智能儿在水月庵风流的故事。

四大名著读者众多,本人不敢擅自评论。所以下面介绍一些偏冷门的以尼姑庵为故事中心的作品,看一下古代文人眼中的尼姑形象。以下故事权当抛砖引玉,欲知详情,可以去看原文。

下面这个故事是展示了文人笔下的尼姑形象,看一看在文人眼中尼姑做了什么事。

故事一:鸳鸯绦(出自《醒世恒言》第十五卷)

明朝宣德年间,江西有个监生,叫郝大卿,为人风流俊美,沉溺声色,经常流连花街柳巷,夜不归宿。妻子陆氏见他如此,索性不管。

某年的清明节,郝大卿独自到郊外踏青游玩,实际上想寻花问柳。苦寻大半天后,一无所获,正苦恼间,寻见一个叫非空庵的尼姑庵,动起了勾搭尼姑的念头,于是大踏步走进庵中。

庵中的尼姑空照年方十九,面庞白皙,天然艳冶,韵格非凡,是一个爱风月,嫌冷静,恨出家的人,见郝大卿一表人才,心中泛起阵阵波澜。两人郎情妾意,立即就成了夫妻之礼。

非空庵还有一个二十五岁的尼姑静真,长得姿容秀美,丰采动人,却也是个风流的主儿。她见空照勾搭上了俊郎君,火急火燎地想去分一杯羹。郝大卿来者不拒,又重复了昨天的故事。

被刮骨钢刀侵蚀将近两月,郝大卿逐渐吃不消,向两尼提出回家调养几日,等身体恢复了再来续佳缘。空照与静真两尼尝得甜头,害怕失去眼前的美男子。颇有心机的静真想到了一条毒计。

两尼设计灌醉了郝大卿,乘机剃光了郝大卿的头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没了头发的郝大卿哪里敢回家,不得已,只能够扮做尼姑模样,不断回应着空照与静真的愿望。

日复一日,郝大卿的身体已逐渐销熔,开始卧床不起。尼姑怕事情败露,不敢寻医看病,更不敢送他回家。两人亲自熬汤喂药,然而不遂人愿,郝大卿病势加重,奄奄一息。

郝大卿临死之前,将身上佩戴的鸳鸯绦托付给空照,想拿它作为信物叫妻子陆氏来见自己最后一面,争取陆氏的原谅。空照与静真商议,静真认为如果将鸳鸯绦送出去,庵里的丑事将暴露,到时两人难逃罪责,于是从空照手中夺过鸳鸯绦扔到了天花板上,想销毁证据。郝大卿等不到妻子的到来,含恨而终,死后,尸体被两尼掩埋在非空庵里。

郝大卿的妻子陆氏见郝大卿长久不归,心中担忧,多次叫人寻找,没有任何消息。

半个月后,陆氏叫匠人修葺被大雨毁坏的房子。无意之间,瞥见一位匠人腰间系着丈夫的鸳鸯绦,询问之下才得知,鸳鸯绦是匠人帮非空庵修葺房顶时偶然拾得的。陆氏请匠人到非空庵中打探消息,匠人不负所托,打听到了郝大卿丧命非空庵的经过。

得到消息的陆氏带领族人气势汹汹地赶往非空庵,空照与静真见东窗事发,连忙逃到了极乐庵,请了缘师太收留。

众人挖出尸体后,惊异地发现尸体是个光头尼姑,后来检查后,最终确认是个和尚。

众人猜测这个和尚究竟是谁?这时一个老和尚表示,尸体应该是他的徒弟去非,他的徒弟几个月前失踪了,其父以为是自己杀死了他的孩子,把他告了,现在尸体找到,可以洗脱自己的罪名了。

去非的父亲听闻发现了儿子的尸体,赶来确认,发现尸体与自己的儿子有几分相似,于是便确认,尸体是自己的儿子。

县令当即派遣衙役去抓捕静真与空照,在极乐庵中抓捕到了两尼,又以包庇罪,抓捕了极乐庵众尼。

在残酷的刑罚下,静真与空照对事实供认不讳,承认非空庵中的尸体是郝大卿。原本郝大卿风流英俊,但临死之前已经形如枯槁,即使就是引镜自照,也认不出自己,更何况他人呢?

真相大白,两尼依律当斩,非空庵被拆毁。极乐庵众尼无辜,无罪释放。判决结束后,众人开始散去

去非的父亲见尸首不是自己的儿子,又想去找老和尚要人,双方扭打在一起。老和尚的徒弟不忍师父被欺负,准备加入作战。正在散去的极乐庵众尼中有一个尼姑站了出来,喝止了双方的争执。双方定睛一看,这个尼姑分明就是失踪已久的去非。原来,去非勾搭了极乐庵的了缘,扮做尼姑在庵中已有三月,现在看见父亲受欺负,心中着急,不想暴露了自己。

于是去非被判流放,了缘被判卖身为奴,极乐庵也被拆毁。

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当时的部分文人笔下对尼姑是没有好印象的。上面的故事大致发生在尼姑庵里面,对于尼姑庵外则没有太大影响。而下面的故事,尼姑则直接把黑手伸到了庵外的人。

故事二:良人报怨(出自《初刻拍案惊奇》第六卷)

贾秀才娶姿容绝世,素性贞淑的巫氏为妻,两人相敬如宾。贾秀才在外地读书,半年才回一次家。

巫氏与同街上的观音庵的赵尼姑有点交情,赵尼姑时不时在巫氏的闺阁中走动。赵尼姑表面上修行礼佛,实际上却是个风月之人,她和她的徒弟小尼姑与市井无赖有着不清不白的关系。

市井无赖卜良无意间窥见巫氏美貌,起了坏心思,找到老相好赵尼姑,露骨地表达了他对巫氏的思念。在卜良的利诱下,赵尼姑决定满足卜良内心的渴望。

一条毒计在赵尼姑的脑海中形成。

巫氏与丈夫成亲多年,却未有子嗣,平常时经常在家中参拜观音,祈求子嗣。赵尼姑心知巫氏的夙愿,向巫氏表示,你这个没有用,你应该到观音庵中参拜观音像,同时念诵庵中的《白衣经》,十分灵验,我这个有用。

巫氏心动了,做好了到观音庵中求子的准备。赵尼姑心中暗喜,吩咐卜良提前到庵中隐藏起来。

为了显示诚心,巫氏吃了两天素。 参拜当天拂晓,没有吃早饭就到了观音庵中。赵尼姑故意不提供早餐。

巫氏诚心得参拜观音,念诵的《白衣经》,完全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阴谋!

完成一系列仪式后,已经是中午了,十分劳倦与饥饿,赵尼姑乘势给巫氏送上经酒浆制成的糕点,忍不住饥饿,巫氏多吃了几块,结果被成功放翻。藏在暗处的卜良这时出现,得偿所愿。

巫氏酒醒后,面对既定的事实,心中羞愤,想见丈夫最后一面后自尽。在外地的贾秀才心绪不宁,赶忙回家,得知妻子的不幸经历,心中没有嫌弃爱妻,而是丝毫不在意,好言安慰了妻子一番。

贾秀才是个聪明人,经过思索后,定下了计谋,吩咐巫氏实施复仇的计划。

巫氏向赵尼姑表示自己食髓知味,欲与卜良长期相好,叫他晚上过来。到了晚上,卜良兴致勃勃赶过来想与巫氏亲热,却被巫氏趁机咬断舌头。

伤痛不已的卜良得知自己中计,转身逃跑。

贾秀才取了卜良的舌头,到观音庵中杀死了赵尼姑和他的徒弟小尼姑,并特意把卜良的舌头放在小尼姑的嘴上。

拂晓,左邻右舍发现两尼被杀,告知官府。县令断定:凶手想调戏小尼姑,小尼姑誓死不从,在抗拒中咬断对方的舌头。凶手大怒之下,杀死了小尼姑,这一幕被老尼姑看到,凶手顺势灭口。

失去舌头的卜良在街上乱,被官差窜抓获,因为失去舌头,卜良难以申辩。被县官下令拷打,最后因难以忍受酷刑,被活活打死。

报仇成功后,巫氏见贾秀才干事决断,贾秀才见巫娘子立志坚贞,两人更加恩爱。

明代的陶宗仪,将尼姑称为三姑六婆。尼姑自此成为贬义词。当时的人们总结出,在生活中千万不要与三姑六婆接触,否则只会惹祸上身,而三姑六婆中,最应该提防的应是尼姑。通过以上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尼姑在人们眼中的形象已经恶化到了什么地步,已经成为人们时刻提防的对象。

在堕落的环境中也有不愿意屈服的人,有没有通过努力逃离尼姑庵苦海的人呢?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故事三:同船修得共枕眠(出自《初刻拍案惊奇》第三十四卷)

浙江湖州有一个官宦之家,家主已经亡故,只有寡妇杨母独自抚养女儿长大。杨女十二岁时,已经出落得十分美丽,并且十分聪慧,只是身子弱,经常生病。

杨母是个爱女心切之人,看着体弱女儿十分担忧。她最大的愿望是女儿能成功长大成人,为了这个目的,她什么代价都愿承受。

翠浮庵的观主与杨母交好。然而这个观主不出意料地还是个表面心善,实则污浊不堪的人。她手下的几个徒弟都是喜风月之人。

观主到杨家做客,看见美貌体弱的杨女,起了歪心思,便哄骗杨妈妈,说杨女命犯孤星,只有送到佛门清修,才能够消灾。

爱女心切的杨妈妈听闻能有让女儿能平安长大的方法,不假思索,没有考虑女儿的抗拒,欣然接受。就这样杨女成为观主的徒弟,法号静观。

翠浮庵观主的目的是等静观长大之后,当她的摇钱树。

秀才闻人嘉少年英俊,气质闲雅,风流潇洒,家贫未有妻室。某天,闻人嘉与好友到翠浮庵附近赏梅,被修行四年,年方二八的静观窥见。静观对闻人嘉一见钟情,自此之后芳心暗许,做梦都想与暗恋之人配成良缘。

缘分就在不经意间降临了!

几个月后,闻人嘉乘船去杭州的姑妈家读书,准备乡试。恰好一个少年和尚请求同船去杭州。闻人嘉见少年和尚生得清秀、娇嫩,便同意携带和尚同船。少年和尚看到同船之人竟是闻人嘉,喜不自胜,眼睛只看着他,不移半分,娇羞无限。

到了晚上,少年和尚与闻人嘉同睡。和尚主动挑逗闻人嘉。闻人嘉惊奇地发现和尚为黄花闺女。两人事毕之后,女子告诉闻人嘉,自己是翠浮庵的女尼静观,几个月前对他一见钟情,不想今日不期而会,不是自己卑贱,实乃上天的缘份,自己想嫁给他为妻。

闻人嘉得到了美女下嫁的祈求,喜不自胜。

为了能让闻人嘉帮自己脱离虚伪的佛门,静观请闻人嘉到翠浮庵读书,找机会帮自己脱身,闻人嘉允诺。

闻人嘉到了翠浮庵读书,庵主与其他两个女尼看来了一个少年郎君,欣喜异常。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闻人嘉不得不尽力应付这几个尼姑的纠缠。

过了两月,正值盂兰盆节,庵主与两尼给大户人家诵经,庵中只剩下静观与闻人嘉。两个觉得时机已到,乘机出走。闻人嘉将静观托付给信佛的姑妈,待静观头发长成后再成亲。

庵主与两尼诵经回来,发现两人不见,第一时间考虑的不是静观,而是英俊的闻人嘉。

闻人嘉心中早定好了计策,为了避免翠浮庵众尼怀疑自己拐走了静观,他又故意回到翠浮庵敷衍了众尼几天。方才假惺惺地与他们告别,去参加乡试。

见静观迟迟不归,众尼才开始怀疑其是被闻人嘉拐跑了。众尼想去找闻人嘉的麻烦,讨回静观。又怕自己的丑事败露,犹豫不决。正犹豫间,一个贵妇人领着一个清秀的小和尚前来拜访。这个小和尚是贵妇的相好,贵妇怕外人发觉,就想把小和尚寄送到翠浮庵中,假扮成尼姑,日后好在尼姑庵中时时相会,作为回报,庵中众尼也能得到好处。众尼欢喜异常,将闻人嘉与静观抛到脑后了。

几年之后和尚身体虚弱,得病而死。贵妇思念老相好,也得病去世。不久之后,贵妇的家人告观主偷盗,翠浮庵观主死于狱中。

闻人嘉考中科举之后,杨女头发已经长成。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

夫妻俩拜见杨母,杨母感叹,早知有这样 一天,当初没必要把女儿送到尼姑庵中。杨女安慰母亲,自己没有到尼姑庵,也不会有如今的幸福。

上面这个故事的女主角遇到良人,脱离苦海,皆大欢喜。下面这个故事中的女主角就没有这么好运了,虽暂时脱离苦海,但最终也落得个悲剧的结局。下面的这个故事的尼姑庵比上面故事的尼姑庵更加污浊。

故事四:白衣庵(出自:《萤窗异草》卷二)

清朝时,贵州有个苗民叫辜亚九,此人力大善斗,容貌秀美,非常像一个柔美的女子。因家贫,小时候被卖到云南的戏班,成为戏子。因声音与容貌俱佳,在云南颇有盛名,然而他却对自己的职业心有不甘。

不堪戏班中好色之人的调戏,力大善斗的辜亚九杀死对方后开始逃亡。

逃亡到陕西时,一群乞丐垂涎他的美色,想灌醉他然后实施侵害。辜亚九发现阴谋后,打死两个乞丐后逃命。

一个道士同情他的遭遇,收留了他。道士将亚九藏到一个粮食与生活用品应有尽有的隐秘土室里,道士让他待在此地不要出去,待亚九头发长成后两人会重新见面。

经过两年的隐匿后,亚九的容貌更加地红润,头发也有一尺多长了。这时道士出现了,他将亚九装扮成一个道士,两人云游四方,到处化缘。

亚九容貌秀美,别人看到他俩,都以为道士拐了一个女子,道士心中不安,到达河南睢阳时,就给亚九一些盘缠,打发了他。

到达汝宁时,身上盘缠已经用尽,亚九只能十分窘迫地坐在地上乞讨,不幸的是颗粒无收。

当他感到绝望之时,一个五十来岁,皮肤白皙,下巴没长一点胡须看上去像太监一样的老头表示如果跟他走将会得到施舍。亚九十分高兴,随他而去。

老头将辜亚九领到一个庵中,庵名为白衣庵。

进庵后,亚九才知道这是一个污浊之地,老头实乃老尼姑假扮。老尼姑有一套化妆成男人的道具,她时不时地化妆成男性,目的就是到处寻找满足条件的男子,将他们诱骗到庵中。

庵中除了老尼姑外,还有五个尼姑,只有一个长得貌美无比,令亚九心动,其他几个姿色平常。亚九心里心里盘算,自已一人难敌六尼,长此以往,自己必将丧命,心中暗暗定下计策。

当晚,亚九不情愿地满足了众尼的愿望。

因为亚九长得秀美,所以众尼姑将亚九穿上女装打扮起来,对外就谎称是刚来庵里要求剃度出家的女子。

到了晚上,众尼又想依样画葫芦。亚九拿出预先藏好短木棒,威喝众尼,表示自己只喜欢那个长得美艳的尼姑,不愿碰其他的丑女。其他尼姑不服,亚九力大无穷,用木棒击伤老尼,并驱赶众尼姑,众尼姑只得悻悻而去,只留下那个美艳的尼姑。

缠绵过后,美尼对亚九道,老尼姑为人狠毒善妒,且在本地树大根深,与官府多有来往,两人长久必遭不测。亚九十分担忧,当即狠下心来,找到一把刀将其余尼姑杀死。

亚九又一次犯下血案,他威胁美尼与他一同逃跑,美尼无奈,只得应允。然而两人如何躲避追捕呢?

亚九本身就长得姿色秀美,经常被人让成是女人,在做戏子时,又模仿过女人,现在自己一身女装,惟妙惟肖,可以蒙混过关。亚九取出老尼姑本来就有化妆成男子的道具,叫美尼化妆成一个男子。美尼化妆结束后,俨然一个偏偏美少年。

趁着拂晓,两人拿走了庵中的钱财后开始逃跑。美尼向亚九交代,自己姓刘,本地人,自幼被送进庵中,在那种环境下自己虽心有不甘,却也只能身不由己,随波逐流。刘女又向亚九透露,老尼姑经常引诱流浪汉到庵中,失去用处之后就杀掉,已经有九个人被杀了。亚九听后,感觉众尼姑被的下场是报应,自己也算是为民除害了。

亚九时刻保持着女性装扮,刘女时刻保持着美少年装扮。路上追捕两人的官差虽然也有怀疑,但都被两人的雌雄互换给瞒过。

两人经过跋涉,从河南进入山东,再由山东进入山西,两人在山西安定下来。

为了继续掩人耳目,两人还是保留着雌雄互换。亚九为妻,刘女为夫。由于两人演技精湛,竟没人识破。两人还生了两个儿子,由于行事隐秘,没人看出异常。

贵阳、陕西和汝宁三地的官差因抓不到亚九,屡次被上司训斥。

两个儿子稍稍长大后,亚九的警戒心开始下降,为了照顾孩子,亚九打算请个老婆子照顾儿子,刘女苦谏,亚九不听。为了不让老婆子发现,两人让老婆子睡在外间,两睡觉时都关上层层大门不让老婆子进来,这老婆子感到奇怪。

有一天,亚九疏忽大意,没有关中门。老婆子趁机悄悄地偷窥亚九与刘女,不经意间发现了两人雌雄互换的秘密,心中的疑惑终于解开。

老婆子开始将两人的秘密透露出去。在做多的听者之中,有人觉得亚九夫妻必有蹊跷,于是报告县令。

县令审讯完老婆子后,先抓捕了刘女,确认其是女子,又设计抓捕了亚九,确认其是男子。为了给亚九定罪,县令各地张贴榜文,贵阳、陕西和汝宁三地追捕亚九的官差闻讯,赶来各自出示缉拿亚九的公文。县令严刑审理,亚九不堪刑讯,只得招供。

亚九与刘女被判斩首。亚九的两个儿子被解送回家,由亚九的母亲抚养。

上面的故事令人感叹,白衣庵这个污浊之地的伪装没有在众尼生前被活活拆穿。下面再讲一个官府主动拆穿伪装的故事。

故事五:固安尼(出自:《萤窗异草》卷四)

观音庵的庵主静定本是王,原是固安某大户人家的小妾,颇有姿色。老爷去世后,向主母请求出家为尼,以报答主人的大恩大德。主母被她的诚意感动,花巨资替她修了观音庵。静定成为庵主之后,收了几个女徒。

离观音庵半里远的地方有个寺庙叫法祥寺。

观音庵每天锁着大门紧闭,只要是男子,无论年纪多大,都不能进入。庵中女尼不设道场,非必要绝不出门。日常的物品采购都是由一位穷老妇采购,除此之外,庵门绝不打开,众人都称赞观音庵是个清净之地。

固安的新县令汪秉铎观察到和尚庙与尼姑庵离得很近,便预感事情绝不简单。于是便向当地的士绅豪强询问,大家都说静定是孤高清净之人。汪县令坚持自己的看法,便继续派人探查。

十几天后,探子看见挖土工许二在观音庵前破口大骂,句句都是针对静定。静定闭门不敢反驳。

探子暗暗生疑,特意请许二喝酒并将他灌得迷迷糊糊地。从醉醺醺地许二口中得到了事情的真相:静定花重今聘请让许二挖地道,沟通法祥寺与观音庵,每到晚上,寺中的和尚就会通过地道进入观音庵中,每逢初一与十五,则是观音庵众尼姑到法祥寺。静定赖掉了每个月给许二的钱,让许二非常不满,故在观音庵前咒骂静定。

探子将真相报官给汪县令,见自己的猜想被证实,心中窃喜,当即准备自己的计划。汪县令当月十五日一早就带领众人到法祥寺上香,借清点人数之名集合众僧,却发现少了两个。于是汪县令以两个和尚藐视自己为由,命令衙役搜查和尚的房间,发现了几个衣冠不整的尼姑。

汪县令下令逮捕当场的和尚与尼姑,却没有抓到静定。经审问,才知道静定刚分娩,在观音庵中坐月子。在地道上,汪县令发现消失的两个僧人的尸体,原来是争风吃醋而自相残杀。

至此真相大白,原来静定当初出家为尼的目的就是为了脱离主人家的束缚,海阔天空;众人眼中的佛门清净之地却是污浊之地。

众僧尼被判流放。对于静定与法祥寺主持的处理上,汪县令玩起了恶趣味:将静定与主持面对面,做出不文明的样子。装进供奉佛像的柜子里,活活烧死。

汪县令写了偈语为两人送终:‘’生既掌风流之教,死亦化连理之枝。改换皮毛犹牝牡,秋风道上每双骑”。

以上五个故事仅仅揭示了佛门众尼在生理上的堕落。下面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尼姑的发迹史,荒唐之处,令人深思。

故事六:天魔禅院(出自:《夜雨秋灯续录》卷六)

根据坊间传说,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沉迷西藏密宗的修行之术,沉浸在“十六天魔舞“带来的刺激 ,特意在大都修建了天魔禅院,寺中供奉着众多的欢喜佛像。明军攻破元大都后,元顺帝北逃,天魔禅院随即被拆毁。后来,在天魔禅院的旧址上新建了一个尼姑庵,名为桃花庵,仍然供奉欢喜佛。修建桃花庵的人就是庵主广怜。

广怜,原名光莲,出生贫苦,姿色秀丽,自幼便被卖给大户人家为婢。十三、四岁时就魅惑了少爷,后又被少爷献给自己的父亲。因受到父子两个的宠幸,广怜得以掌控家中的财物。父子两人抵挡不住广怜的魅惑,先后患病去世。广怜席卷了这家人的财宝,搬到外地,成为了大富婆。此时,她才十六岁。

广怜到外地后,每天盛装打扮,坐在门口,吸引男人,逐渐艳名远播。慕名而来的人都想一亲芳泽,然而她只接见俊美的男子,其他人入不了她的法眼,想从中寻求能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经过物色,广怜看上了自己的老顾客——候选知府白盈,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两人海誓山盟后,广怜拿出急需的重金贿赂吏部的官员替白盈买到了陕西某地知府的官位。白盈带着广怜赴任,广怜劝白银为官只管贪污,至于贪污而来的钱,她要亲自管理。

三年之后,两人贪得二十万银两。但是在广怜的魅惑下,白盈的身体已逐渐衰弱。等上面派人来查时,白盈已经奄奄一息。白盈死后,广怜将三年来贪得的财物运到京城。知道内情的人对她议论纷纷。为了避祸,广怜只好出家为尼。

广怜来到天魔禅院旧址,起了重建的念头,用自己的“积蓄“重建了寺庙,命名为桃花庵。寺院修好之后,苦于没有佛像,恰巧挖掘出了十四尊欢喜佛像,广怜十分高兴,觉得这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就将佛像供奉起来。

广怜多次花重金从各地购来众多贫苦人家的女孩,不立即削发,而是先教她们歌舞应酬,酒上游戏;待以上把戏纯熟后,再传授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广怜的调教下,众女孩化贫为美。

女孩学成后,广怜又将桃花庵装修得十分高雅,庵中上百个房间都布置地十分符合香艳。

自此庵中,每夜只闻管乐声,不闻木鱼声。不仅是市井好色之徒经常光顾,并且王侯卿相也流连忘返,本来崇高神圣的庵堂,竟变作了烟花之地。

随着时间的流逝,广怜逐同皇亲国戚与各部高官熟悉起来,在权贵圈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广怜手下的众多徒弟深受高官们的喜欢。有人想谋求官职,只要给广怜送重金,就会心想事成;有人犯了命案想脱罪,只要舍得给广怜送巨款,便能安然无恙。不到四十岁时,广怜积累的财富已堪比范蠡、石崇。

在桃花庵中,荒唐的事经常发生。有妇人误入桃花庵时常受到屈辱;无数男子因沉迷美色身体虚弱、气息奄奄被关进地窖而死去。

水部郎官任衷白在京候补,想通过给广怜祝寿的方式升官。盘缠稀少的他尽己所能,购买了众多的土特产,想去贿赂广怜。广怜以其官职低微,礼物贫贱,不愿搭理,命人退还礼物,派遣容貌一般的徒弟冯香渠去应付任衷白。

任衷白看到众多权贵子弟在庵中的高贵礼遇,再看到广怜对自己的不屑一顾,心中十分恼怒,埋下了怨恨广怜的种子。

冯香渠早就十分厌恶桃花庵的一切,又看见任衷白一表人才,喜欢上了他。冯香渠表示不用怨恨,桃花庵只不过是座冰山,见日就化,虚有其表而已,倘若对她有情,今后可以常来。

两人告别后,任衷白感觉冯香渠是个奇女子,一个月后,又重新光顾桃花庵。

冯香渠觉得任衷白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于是就当即向他表白,表示愿与他共结连理。冯香渠又把自己的闺蜜郑香侬介绍给了任生,郑香侬也看上了冯生。两女祈求任生将她们解救出苦海。

任衷白觉得事情难办,两女劝他不用担心,叫他只管上进,其它的一切他两会想办法,三人盟誓,永不相负。

此时,长公主受到皇帝的喜爱,冯、郑两女偷了广怜的宝物交给常来桃花庵中游历的长公主奶妈刘夫人,让刘夫人交给长公主,请求让任生当大官。

任衷白知道冯、郑两女对自己的苦心付出,十分感到,表示感谢,并重申盟誓。

不久后,任衷白受到皇帝接见,被任命为督查院给事中。他决定马上报复广怜,上任后的第二天就起草奏章将桃花庵的种种事情报给皇帝。皇帝了解到天子脚下竟有如此道德沦丧之地,平时倚重的众位官员居然如此堕落。

皇帝大怒,下旨查抄了桃花庵,所有尼姑被绑送到监狱。审判结束后,广怜问斩,她的大徒弟流放,小徒弟被售卖。任衷白急忙趁机买下冯、郑两女,自此一家和睦。

广怜被杀时,已经四十岁,在死前,她仰天感叹道:“我这个出生贫穷的女子,能享受和皇帝差不多的富贵,现在才死,算是迟了,能有什么遗憾呢?”

桃花庵被任生叫人焚毁,欢喜佛像也被烧化。物质上的雕像虽毁,但精神上的欢喜佛仍然万世长存,永远不灭。

广怜这个尼姑,可以算是文人笔下尼姑形象的集大成者了吧。

通过以上的故事,尼姑在古代文人笔下的形象已经清晰了。虽说古代也有很多善良或侠义的尼姑形象,但在以上这些故事面前,都黯然失色。

为什么尼姑会是这样的形象呢?

古代有人总结:“人人都有情感,但有的人只能整夜敲木鱼;人人都有欲望,有的人能同住锦帐,有的人只能独坐,这时就只能怅然所失,即使禅理高深也难以平复荡漾的春心,即使是无边的佛法也难以压制心中的欲望。“

这或许就是根源吧。

女性地位不断提高,尼姑数量却逐年攀升,是什么让她们削发为尼?

封建时代下男尊女卑,就连婚姻中男性也占有绝对地位。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时的婚姻完全由家人去掌控,这正是人们常说的“包办婚姻”。就连时期的文学先驱鲁迅,都没能逃得过这一结局。

对于婚姻两方子女而言,受害最大的是女性。

虽然首要前提是门当户对,但更多时候被当成了一种“手段”,因为两方家庭都想从彼此那里最大限度地获得利益。

这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大大缩小了青年男女们追求自己内心所爱的范围。

到了婆家,女性开始被“任人宰割”,毫无地位可言;对于娘家来讲,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脏水,明知是“赔钱货”自然不会再过问。

新时代的今天,这种现象一去不复返,女性地位在提高的同时,她们在各个领域都表现出了自己的能力与优势。

在笔者个人看来,这是人们尊重女性意识的觉醒。

不过有个现象值得人们深究,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同时,尼姑的数量却逐年攀升?到底什么原因让她们做出了削发为尼的决定?

逃离世俗

出于对“爬山”的喜爱,笔者每年都会去一趟五台山,一方面这里历史文化悠久,另一方面这里相对清静。

每年的上山过程中,都会碰到年轻貌美的尼姑,并且数量是逐年递增。

谈及背后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生活压力过大,当然也包括家庭。

很多人对女性的定义为相夫教子,但这种腰杆不硬的事情,谁都不愿意发生在自己头上,她们也渴望经济独立,所以也会在职场中埋头苦干。

拼到最后,自己有了底气有了财富,但周围人对她们的非议也随之而来:这不是谁谁谁家的媳妇,每天连家都不顾,真不知道娶她的意义在哪。

有的女性每天活在别人的非议中,她又不得不重新做出选择,回归家庭主妇的生活。

可更多问题接踵而来,自己要依靠别人才能生活、花个钱要看别人脸色、每天不接触别人很可能会患上抑郁症等等,这种苦没有人能理解。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听过。

全职妈妈在家带娃,丈夫在外奔波一天回到家中,然后就是各种家庭花费,电费水费孩子上学等等。

这个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发生冲突,但女性则显得有些被动。

种种繁琐之事困扰着自己,她们有了逃离世俗的想法,这不是初衷,但这绝对是精神上的一种解脱,因为自己可以远离世俗,情绪不会再被其左右。

别人常讲生活要回归平淡,皈依佛门又何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不过可选之处有很多,五台山能够成为众多女性青睐的对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过于清净。

除此之外,五台山还有一个特别的优势就是现代化,在进行佛法修炼之余,人们还能系统地接触到各个领域的专业课程。

对于这些想要逃离世俗的女性们而言,不过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罢了。

清心寡欲

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生活中流传的许多高寿故事,长寿秘诀无非都是两点:抛弃杂念和清淡饮食。

现代人们到处鼓捣养身之道,大多数都还是建立在这两点之上。

佛教中有着特别的“清规戒律”,比如不吃荤食、不妄语、不装饰等等,有东西在约束着你,加上周围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自然要比在外界强很多。

如果在世俗中,还想追求养生之道,这需要建立在强大的自律能力上。

生活中避免不了的人情世故,今天这个打电话让吃饭,明天那个打电话让下馆子,亲情友情到处牵绊着自己,你是去还是不去?

去了就是各种山珍海味,有的人甚至还会暴饮暴食,长寿不长寿的不重要,只要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就已经很好了。

抛开这些方面,现代人们的娱乐方式变得多样化,特别是电子设备的出现。

闲暇之余人们就是抱着一个手机,打游戏也好看电视也罢,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有的还会影响到正常生活乃至个人身心健康。

严重的我们不讲,笔者在这里就想问一句,那些整天玩手机的,哪个没有颈椎病?

来到清净之地,周围的朋友都会得知这个消息,自然不会再过多地打扰。每天规律的作息时间,全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至于手机就算了吧。

这种环境下,长寿或许是意料之中,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追捧。

笑侃人世间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心人”的出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许多人看中的是利益,这需要我们做具体的区分。有的人假借尼姑之名,出售一些附身之物,她们并不是真正的“出家人”,还请诸位擦亮双眼做好防备。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虎啸龙吟凌云志,落花流水平常心。

入寺是一种人生,但摆脱不了的还是心境。如果在世俗中,自己能够找到一个疗愈身心的好办法,自己也无需做这样的决定,因为最忌讳的是盲目从众,遵循内心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