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都是按百度百科上每一位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出生时间来推出皇帝们的生肖星座,看下哪些皇帝和你有缘?
和你同个生肖或者是既使你们不同生肖但是和你同个星座的皇帝都算是和你有缘,数一数在目前己知的资料下有多少位皇帝和你有缘(同生肖,或者是同星座也行)
另外:
1,标题虽说大一统皇帝,但是毕竟三国演义家喻户晓,所以我特意添加了三国的皇帝出生时间,虽然大部分都只知道出生年份,不知道出生日期
2,唐朝以前的大部分皇帝往往只能查到出生年份,没有查到出生日期。所以大部分唐朝以前的皇帝都只知道生肖,不知道星座是啥
秦朝
1,秦始皇(前259年1月27日)
属虎,水瓶座
2,胡亥,(前230年)
属羊,星座不详
汉朝
1,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年冬月二十四
属蛇,魔羯座
2,惠帝刘盈(公元前210年)
属兔,星座不详
3,前少帝刘恭,约公元前192年
属鸡,星座不详
4,后少帝刘弘(?)
5,汉文帝刘恒(前203年生)
属狗
6,汉景帝刘启,(元前187年1月17日)
属虎,魔羯座
7,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属鸡,狮子座
(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8,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
属猪,星座不详
(前94年)
9,汉中宗刘询,(前91年)
属虎,星座不详
10,汉元帝刘奭,(前74年)
属羊,星座不详
东汉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
属兔,魔羯座
汉明帝刘庄,(公元28年)
属鼠,星座不详
汉章帝刘怛,(公元58年)
属马,星座不详
汉和帝刘肇,(79年)
属兔,星座不详
汉殇帝刘隆,105年
属蛇
汉安帝刘祜,94年
属马
汉顺帝刘保,115年
属兔
汉冲帝刘炳,143年
属羊
汉质帝刘缵,138年
属虎
汉桓帝刘志,132年
属猴
汉灵帝刘宏,157年
属鸡
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
属鸡,白羊座
曹魏1,魏武帝曹操,155年
属羊
2,魏文帝曹丕,187年
属兔
3,魏明帝曹叡,204年
属龙
4,曹芳,232年
属猴
5,曹髦,241年11月15日
属鸡,天蝎座
6,曹奂,246年
属虎
蜀汉
1,刘备,161年
属牛
2,刘禅,207年
属猪
东吴
1,孙权,182年
属狗
2,孙亮,244年
属猪
3,孙休,235年
属兔
4,孙皓,242年
属狗
晋1,晋武帝司马炎,236年
属龙
2,晋惠帝司马衷,259年
属兔
隋
1,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生
属鸡,巨蟹座
2,隋炀帝杨广,569年生
属牛,星座不详
唐
唐高祖李渊,566年
属狗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生
属马,水瓶座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生
属鼠,巨蟹座
李显唐中宗,656年11月26日生
属龙,射手座
李旦_唐睿宗,662年6月22日生
属狗,巨蟹座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
属鸡,座
唐肃宗李亨,711年生
属猪
唐代宗,公元726年1月17日
属虎,魔羯座
唐德宗李适,742年5月27日
属马,双子座
唐顺宗李诵,761年1月8日
属牛,魔羯座
李纯(778年―820年)
属马
唐穆宗李恒795年
属猪
唐敬宗李湛(809年7月22日
属牛,狮子座
唐文宗李昂(809年11月20日)
属牛,天蝎座
唐武宗李炎(公元814年7月1日)
属马,巨蟹座
唐宣宗李枕(810年)
属虎
唐懿宗李漼(833年12月28日)
属牛,魔羯座
唐僖宗李儇(862年6月8日)
属马,双子座
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
属猪
唐哀帝李柷(zhù)(892年)
属鼠
宋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
属猪,白羊座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生)
属猪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
属龙,魔蝎座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
属狗,金牛座
宋英宗赵曙(1032年2月16日)
属猴,水瓶座
宋神宗赵顼[xū](1048年5月25)
属鼠,双子座
宋哲宗赵煦(1077年1月4日)
属蛇,魔羯座
宋徽宗赵佶(1082.05.05)
属狗,金牛座
宋钦宗赵桓(1100年)
属龙
宋高宗完颜构(1107.6.21)
属猪,双子座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
属羊,射手座
宋光宗赵惇(1147年9月30日)
属兔,天平座
宋宁宗赵扩(1168年11月18日)
属鼠,天蝎座
宋理宗赵昀(1205年1月26日)
属牛,水瓶座
宋度宗赵禥(1240)
属鼠
宋恭宗赵㬎(xiǎn)(1271年7月2日)
属羊,巨蟹座
宋端宗赵昰(1269年7月10日)
属蛇,巨蟹座
宋怀宗赵昺bǐng(1272年)
属猴
元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
属猪,天平座
元成宗铁穆耳(1265年10月15日)
属牛,天平座
元武宗海山(1281年)
属蛇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年4月9日)
属鸡,白羊座
元英宗硕德八剌(1303年2月22日
属兔,双鱼座
中间有两个被废杀,无谥号无庙号,也百度不到出生年份
元文宗图帖睦尔(1304年2月16)
属龙,水瓶座
元明宗和世㻋1300年12月22日
属鼠,魔羯座
元宁宗懿璘质班(1326年5月1日)
属马,金牛座
元顺帝1320年4月17日
属猴,白羊座
明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生,生日?)
属龙
建文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属蛇,射手座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
属鼠,金牛座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
属马,狮子座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2月9日)
属虎,水瓶座
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1427年生)
属羊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生)
属猴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
属兔射手座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
属虎,狮子座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7)
属猪,天蝎座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1507年9月16日
属兔,座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1537年3月4日
属鸡双鱼座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1563年9月4日
属猪,座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
属马,座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1605年12月23日
属蛇,魔蝎座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
属猪,水瓶座
清
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
属羊,双鱼座
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
属龙,射手座
顺治1638年3月15日
属虎,双鱼座
康熙1654年5月4日
属马,金牛座
雍正1678年12月13日
属马,射手座
乾隆1711年9月25日
属兔,天平座
嘉庆1760年11月13日
属龙,天蝎座
道光1782.9.16
属虎,座
咸丰1831年7月17日
属兔,巨蟹座
同治1856年4月27日
属龙,金牛座
光绪1871年8月14日
属羊,狮子座
宣统1906年2月7日
属马,水瓶座
听说星座和生肖能一定程度上影响性格以及生活习惯,如果有位皇帝他和你一个星座或生肖说不定在性格和生活习惯上和您有相似之处哦,还有,嘉靖果然是个座,哈哈
明朝(1368年―1644年),计276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自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至明思宗朱由检为止,历十二世,传任皇帝16位,庙号及年号分别是: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1、明太祖朱元璋(洪武)
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明朝第一位皇帝,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61年(龙凤七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国号大明,建立了明王朝,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史料简称高皇帝。
2、明惠帝朱允炆(建文)
朱允炆(1377年-1402年),明朝第二位皇帝,为太祖朱元璋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文。朱允炆即位后,力行削藩政策,以罪相继废黜周王、代王、齐王、岷王,湘王自焚而死;1399年(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朱允炆在位期间优容文士,宽刑省狱,减轻赋税,裁减冗官冗员,改变祖父朱元璋的一些严厉政策,史称“建文新政”。一些资料认为建文新政有浓重的复古色彩,带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一些官名、殿名、门名的改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徒增纷扰。
3、明成祖朱棣(永乐)
朱棣(1360年-1424年),朱元璋的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建文四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
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上,修《永乐大典》。又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等。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出兵安南、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在第五次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五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
4、明仁宗朱高炽(洪熙)
朱高炽(1378年-1425年),成祖朱棣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0个月。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立为燕王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城。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1404年(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蒙古,朱高炽都以太子的身份监国,朝无废事。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侍,阴谋夺嗣。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调整统治机构,提高阁权,使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重要机构。洪熙还一改永乐时的,他褒奖直言,虚怀纳谏。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的延续打下基础。
1425年(洪熙元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8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之献陵,传位长子朱瞻基。朱高炽继位前还曾留心诗文,著有《御制文集》《御制诗集》。
5、明宣宗朱瞻基(宣德)
朱瞻基(1398年-1435年),太祖朱元璋的曾孙,仁宗朱高炽之子,明朝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朱瞻基早年深得祖父永乐皇帝的宠爱,于1411年(永乐九年),被立为皇太孙,相从永乐帝巡幸北征,还选用翰林诸臣为其讲经史、习政务、增广见识。1425年(洪熙元年)五月,朱高炽死后,朱瞻基即位。1426年(宣德元年)八月,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禁锢京师。在政治上,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阁地位,任用“三杨”、蹇义、夏原吉等。清革前弊,整顿统治机构,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对外关系上,进行第七次郑和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也利于交趾与中国各族人民的交往。
朱瞻基在位期间实行了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蠲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等,在稳定明朝统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实行明仁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史称“仁宣之治”,开创了明王朝的“永宣盛世”。但因其减免田赋,常成空言,立内书堂,教小内使读书,宦官始通文墨,司礼监掌印及秉笔太监之权渐重,导致明朝加速灭亡。朱瞻基情富才全,不仅是文治武功,还雅尚翰墨,尤工于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俱佳,留世画作有《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瓜鼠图》《射猎图》等。
1435年(宣德十年)正月,朱瞻基因病逝于乾清宫,享年38岁。
6、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天顺)
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宣宗朱瞻基长子,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年号“正统”“天顺”(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23年。
宣德十年,正式即位,年号正统。主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发动麓川之役,导致综合国力耗损。正统八年,正式亲政,励精图治,宠信王振,导致宦官专权。1449年(正统十四年),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迎接明英宗回京,安置于南宫。1457年(景泰八年),策动夺门之变,废景帝朱祁钰,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复位称帝,改元天顺。任用李贤等人,追复胡善祥为恭让皇后,释放建文帝后代,废除宫妃殉葬制度,后来又听信谗言流放郭登、袁彬等人,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致使弋阳王一家冤死,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导致明朝自景泰时期恢复的国力再度受创。
1464年(天顺八年)病逝,享年三十八岁,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明十三陵中的裕陵。
7、明景帝朱祁钰(景泰)
朱祁钰(1428年-1457年),宣宗朱瞻基次子,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明朝第七位皇帝,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朱祁钰于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获封郕王,1449年(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骑兵俘获,事出突然,朱祁钰临危受命监国并于九月初六日登基,次年改为景泰元年,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朱祁钰即位后,任用贤能、励精图治,积极致力于稳定时局,首先通过北京保卫战使明王朝转危为安,继而发展经济,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安定社会。1457年(景泰八年)一月,代宗病危,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英宗复位,十七日清晨夺门复位。史称“夺门之变”。代宗被降为郕王,软禁在西苑,1457年(于景泰八年)二月十九日崩于西苑。
朱祁钰是一位承前启后、力挽狂澜,有功于国计民生的贤明之君。史料认为他未能善待明英宗朱祁镇,使得兄弟间生有嫌隙招来萧墙之祸,加之更易皇储、废黜糟糠之妻等事,颇遭后人诟病。
8、明宪宗朱见深(成化)
朱见深(1447年-1487年),初名朱见濬,后更名朱见濡,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明代第八位皇帝,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朱见深从小由祖母抚养成人,1449年土木堡之变,英宗被瓦剌掳去,兵部侍郎于谦等立朱祁钰为景帝,改元景泰,同时立朱见深为皇太子。1452年,景帝废朱见深为沂王,改立己子朱见济为皇太子。1457年,明英宗夺门之变复辟后又被复立为太子。1464年,明英宗驾崩,朱见深继位。朱见深即位之初,顺应人心,平反于谦冤狱,又恢复景帝帝号,赢得了朝野支持,保证了政局稳定。初期倚重李贤、商辂等阁臣,斥逐佞幸,体谅民情,蠲赋省刑,考察官吏,朝中能臣汇集,朱见深还在镇压民变后,于当地设置府县,安抚流民,流人得所,流民问题得以缓和。成化中后期,朱见深逐渐怠于政事,习学方术,沉溺后宫,极度宠信万贵妃,内廷诸事多倚其统领。深崇信道术,大肆升授番僧。晚年的朱见深也渐知僧道传奉官之滥,开始陆续裁汰,传旨多倚贤良内宦怀恩、覃恩,朝政平静,社会整体仍“幸称小康”,太平无事。
朱见深在位期间大力发展文化,诞生了闻名于世的成化瓷。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较为松动,曾亲自编写《文华大训》一书,垂训子孙。朱见深还是一个具有极高书画造诣的皇帝,除了《一团和气图》,也曾画过一幅《岁朝佳兆图》。这两幅作品和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画的《无量寿佛图》,被民间誉为“吉祥三宝”。
1487年,朱见深病死,享年41岁。
9、明孝宗朱佑樘(弘治)
朱佑樘(1470年-1505年),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明朝第九位皇帝,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8年。
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即位,年号弘治。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1505年(弘治十八年)五月,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享年三十六岁,葬泰陵,庙号孝宗。
10、明武宗朱厚照(正德)
朱厚照(1491年-1521年),又自名朱寿,别称锦堂老人,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1498年(弘治十一年),皇太子朱厚照开始读书,由于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因此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后被宦官刘瑾、谷大用等人引导常嬉戏游乐、练习骑射、放鹰逐犬,获得了“好骑射”的名声。1505年(弘治十八年)五月,明孝宗病逝,年仅15岁的朱厚照登上皇位,次年改年号为“正德”,即位后刘瑾、谷大用等八人被分到各处宫禁掌管具体事务。1517年(正德十二年),曾“北巡”居庸关外,亲自率军赢得了应州之战的胜利。
后世对朱厚照的评价争议很大,毁誉不一,一方面喜好玩乐,且施政不循常制,致使朝纲多有紊乱,甚至被认为是无道昏君;另一方面,其在某种程度上追求个性解放,且在朝政大事上不糊涂,能任用不少贤臣良才,大体保持了明朝基业的稳定,亦有作为的一面。其在位期间,重用宦官,荒淫无度,却工于绘画,其画作有《青松皆老图》等。
1520年(正德十五年)农历闰八月,南游北返时,路过清江浦(今江苏清江市附近),自驾小船在积水池中捕鱼,却舟翻落水,着凉受惊,自此就生起病来。1521年(正德十六年)农历三月回北京不久驾崩。
11、明世宗朱厚熜(嘉靖)
朱厚熜(1507年-1566年),宪宗朱见深之孙、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1521年(正德十六年),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子继位,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时年14岁的兴王世子朱厚熜承统,为世宗皇帝。即位不久,朱厚熜围绕其生父兴献王的尊称和祀典问题,掀起了史称“大礼议”的政治事件。后朱厚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采取厘革宿弊、振兴纲纪等改革措施,下令退还一些被侵占的民田,汰除军校匠役10万余人,史称“嘉靖新政”,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护。但朱厚熜后期迷信方士、浪费民力的行为,不仅使“新政”未能彻底实施,反使国势日趋没,政治和经济都出现了深刻危机。1542年,爆发“壬寅宫变”,朱厚熜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的朱厚熜迷信道教,祈求长生不老,长期不视朝,由严嵩执掌大权。同时蒙古俺答汗长年寇边,甚至于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567年1月23日(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于乾清宫去世,享年六十岁。庙号世宗,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12、明穆宗朱载垕(隆庆)
朱载垕(又作朱载坖[jì],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1539年(嘉靖十八年),朱载坖受封裕王。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庄敬太子朱载壡无子而薨,按次序应立朱载坖为皇太子,但世宗始终未立新储,其弟景王朱载圳亦觊觎皇位。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朱载圳死。1567年1月(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世宗驾崩,朱载坖才得以登上皇位,改元隆庆。他在位期间,将政事委任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阁臣,兴利除弊,又重用谭纶、戚继光、王崇古等帅才,加强边防。经过一番整顿,国势有所起色,实现了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两件大事,为万历中兴的局面奠定基础。
但他本人则纵情声色,导致身体每况愈下。1572年7月5日(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朱载坖驾崩,享年三十六岁。庙号穆宗,葬于十三陵之明昭陵。
13、明神宗朱翊钧(万历)
朱翊钧(1563年-1620年),穆宗朱载坖的第三子,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6岁被立为太子,并于1572年(隆庆六年)六月即位,当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朝事主要依靠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其在内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饬,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朱翊钧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后因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努尔哈赤后金建立,并于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攻占抚顺,挑起后金与明之间的战争。朱翊钧力主挞伐,次年明军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惨败,此后明对后金取守势,无力进攻。
朱翊钧在继位的前十年,奋发图强,使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促使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间十年其由勤变懒,加之沉溺酒色、财货的病态心理,非但未能使明朝中兴,相反却把明朝推向绝境。后人评论朱翊钧“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但朱翊钧也并非一无是处,其在骨干朝臣的辅助下,明朝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颓态,且明朝万历年间先后进行的三次大规模战役,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神宗病死,享年58岁,葬定陵。
14、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朱常洛(1582年-1620年),神宗朱翊钧与孝靖皇后王氏之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朱常洛生母王氏出身低微,且一直不为明神宗所喜。身陷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驾崩后,正式即位,年号泰昌。在位期间,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
朱常洛数十年间饱受神宗的漠视与郑妃的欺凌,战战兢兢的人生更使其形成了懦弱阴柔的个性。直至继位为帝之时仍受郑妃与李选侍的影响和控制,这为后来的“红丸案”“移宫案”埋下了伏笔。他的离奇暴崩也为其子明熹宗朱由校留下一个剑拔弩张、分崩离析的统治集团。《明史》曰:“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
史料认为,朱常洛“惑于女宠”“导以荒淫”。1620年(泰昌元年),病中服用内官崔文昇所进之“红丸”后驾崩,享年38岁。
15、明熹宗朱由校(天启)
朱由校(1605年-1627年),光宗朱常洛和孝和皇太后王氏之子,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朱由校性格荒唐怪异,耽于逸乐,无心朝政。他一生重用阉党,致使乳母客氏与魏忠贤专权,祸国殃民。朱由校在位期间国内社会矛盾激化,辽东边境的危机也愈发紧迫。朱由校同时重用东林党人,并下诏为张居正等罪臣平反,录方孝孺遗嗣,优恤元勋,给予祭葬及谥号。这些措施使得天启初年一度出现“东林势盛,众正盈朝”的政治局面。朱由校虽然没有接受皇太子、皇太孙或藩王级别的皇室教育,但他并不是世人所传的“文盲皇帝”,他一直坚持参加经筵日讲,且具备相当的政治与文化素质,对于客氏、魏忠贤的活动也有所警觉和防备。
1625年5月,朱由校于游玩中落水,遂至惊吓成疾。1627年5月,旧疾复发,驾崩,享年23岁。
16、明思宗朱由检(崇祯)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字德约,光宗朱常洛第五子,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年号“崇祯”,通称“崇祯帝”。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1622年(天启二年),朱由检受封信王。1627年,熹宗无嗣而崩,朱由检奉遗诏继承皇位,改元崇祯。他即位之初,就铲除了权宦魏忠贤及其党羽(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力图实现明王朝的“中兴”。他任用袁崇焕对付割据辽东的后金,后金不但没有削弱,还于崇祯二年(1629年)冬攻入塞内,包围北京,虽然撤离,但此后五次入塞劫掠,并陆续攻克山海关外的大凌河、松山、锦州等明军据点。明朝陕西和河南等地连年天灾,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廷剿抚失宜,导致其中的李自成、张献忠两部坐大。朱由检频繁更换内阁辅臣,先后诛戮袁崇焕等18名封疆大吏,并起用洪承畴、杨嗣昌、卢象升、孙传庭等解决内忧外患,但终归失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兵临北京,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今景山),享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