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跳火堆是哪里的风俗 跳火堆作文500字

发布时间:2024-06-19 09:23:50作者:旧事重提来源:网友投稿

跳火堆是哪里的风俗 跳火堆作文500字

本文目录一览:

正月十五闹元宵,甘肃大西北跳火堆:这种习俗很多人没见过

春节刚过去,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常说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过完年,元宵节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种玩法,元宵节各地习俗不一样,先说一下古代元宵节吧,在古代民间传说中,元宵节是中国民间的情人节,元宵节因为有灯会,古代青年男女们就趁机逛灯会、约会过情人节。

现在正常的元宵节就是,吃汤圆、猜灯谜、看花灯、逛灯会,这样庆祝元宵节,也有一些传统的习俗庆祝元宵节,譬如云贵川一些民间在元宵节这天去邻居家地里偷菜,也叫偷青,民间说这天偷菜没有人骂,其实就是故意摘一点菜,讨邻居骂、一骂就把这一年不好的晦气骂走了,如今这种习俗已经基本消失了,只有一些乡村还有,图个乐哈。

再说一下南北习俗不一样,那么位于大西北甘肃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跳火堆,元宵节晚上大街小巷,人们在门口燃起火堆,来往的人都往火堆里跳过去,大西北风俗在正月十五跳火堆打火把,烧掉、跳掉、熏走各种晦气。

昨天朋友圈就看到大西北朋友发的朋友圈他们依然用这种古老悠久的习俗庆祝元宵,他也给小编讲述了他们甘肃大西北元宵的习俗,以及发了各种图片,昨晚元宵节他们玩的不亦乐乎,可热闹了。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火堆,一路蹦蹦跳跳的回家。

首先他说元宵节即称为上元节,又名元宵节、火把节、灯节之称,追溯上元节的根源,最早可以从商周时代说起。 《礼记·月令》载:“孟春,天子以元日(正月里的吉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

在“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商周,一年的祭祀都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在四季之中,开春的祭祀最为商周先民所重视。每逢正月吉日,除了准备美酒佳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还要行乡饮酒礼和射礼(射箭),有时还会在夜晚祭月。这一系列活动,开始有了上元节的雏形。

昨晚甘肃朋友的元宵节,可玩的开心极了,全国五湖四海朋友的朋友圈的元宵节,我看了唯独甘肃西部地区元宵节跳火堆,最为热闹,你昨天元宵节怎么过的,过的开心吗?欢迎留言发表评论。

美文阅读:跳火堆

细数一下,已经有二十年没有感受老家过年的气氛了。如今的生活较二十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未曾敢想自己也能住在这钢筋水泥筑的县城里。虽住在繁华的县城,每逢过年,街道上被装扮得灯火辉煌,火树银花,可是年味却总觉远不如儿时,快乐也少的可怜。今年元宵夜,看晚会的当儿,忽地想起儿时跳火堆的场景。

陕北的天,虽说年后已到了立春节气,但你根本感受不到一丁点春的气息。如果过年前后下场雪,便山舞银蛇,原驰腊象。阳洼洼上的雪,得过几天消融,背坡坡上的,那就要等到清明前后方可慢慢融化了。

那时候,正月十六以后,在我看来年才算真正结束了,年的味道,也是在这天以后才在我心里渐渐散去了。

“儿子,晚上要燃火堆了,你去砍些柠条回来。”十六早上吃过饭,母亲对我说。

我对干这活的兴致,远胜于写寒假作业。

约摸十一点左右,太阳暖了,我带着工具,哼着小曲,连蹦带跳地朝着那片柠条地走去。

柠条长在背坡上,坡很陡。此时柠条枝都很僵硬。我在柠条上方站好,用脚将柠条枝踩下去,然后贴着地面砍,这样既省力,又不会损伤柠条的根,也有利于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发新芽。这是母亲教给我的。不一会,我就砍了不少。柠条上有刺,不能用手抓藤条,只能抓住柠条根部,将柠条拉到平坦处,理顺摆在绳子上捆好背回家。这也是母亲教给我的。回来就直接将柠条撂在院子中央,只等天黑点火。

左邻右舍的孩子们,结队从这个院子奔到那个院子,查看哪家院子的柴禾更多些,这样他们就知道晚上谁家的火会燃得更旺。然后由一个较大点的“头儿”组织孩子们商议晚上谁家先点火,谁家压轴。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一点不假,晚饭后,东山的那轮明月,泛出皎洁的光,也来凑热闹。点火时刻到了,跳火堆、燎百病的仪式至此也正式拉开序幕。

院子里站了十几个邻里的孩子,父母站在门口。我拿了些助燃的柴禾置于柠条枝下,用火柴将火点燃,然后得意地扫视全场,一副主人翁相,我完全掌控了全局。火苗马上起来了,冒着白色的浓烟,倾刻间,白烟被火苗追着飞向天外,只见一丈多高的火舌。柠条这东西,好似油松,一经点燃,就吱吱作响,火势很猛。

隔壁大叔家那个胆大的孩子,一见火势起来,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他向后退了十几步,向嘈杂的人群喊:“都闪开,我要跳了!”父母刚要劝止,他便冲了过来,只见一团黑影从窜得老高的火焰里窜了过去。引来其他孩子羡慕的眼光和一片叫好声。说来也怪,从这么高的火苗里出来,竟然没有烧伤,只有额头前的头发被燎焦了些。在他的带领下又有几个孩子逞了英雄。尔后,跳过去的几个孩子站在火堆旁冲还不敢跳的孩子们得意地笑着,并且一个劲地唆使着。他们见还是没人敢跳,就又一字排开,挨个跳着。然而一个跳过去的孩子不守规矩,刚过去就一转身反着跳了过来。说时迟,那时快,便和这边扑过来的一个孩子在火焰中心撞到一起,双双跌落进火堆里。

“啊——”

大伙还在惊愕中,两个孩子便从火堆里爬了出来,相互看了看,然后又看了看我们,见我们都瞪大着眼睛,他们便哈哈大笑起来。只见他俩脸全是黑的,咧着嘴笑,牙齿白得很是明显,我们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好一会才缓过神来,于是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父母赶紧上前拉过两个孩子,查看是否受伤,衣服是否烧着。说来也怪,他们两个除了头发被燎焦了些外,一点事也没有。火势小了些,所有的孩子都从火堆上跳了过去,有的还跳了不止一次。等孩子们跳完了,就到了“燎百病”的时候。

所有孩子都帮忙,把家里的被褥、毛毡、衣物等一件件地拿出来,在火苗上燎,每燎一件,母亲都会念念有词:“燎百病,燎干净,燎了满年四季不害病。”我们也在燎的时候说着同样的词。仪式结束后回家一看,所有被燎的物件全部都乱丢在土炕上,母亲为整理这些,得花上一个多小时。小孩子们也会被燎的,都由大人抱着,在火势很小的时候,象征性地燎一下,同样念叨着“燎百病,燎干净,燎了满年四季不害病”。

母亲在孩子们跳火堆的时候,一个人面对着窑洞的墙壁认真地看着,仿佛在寻找什么。我好奇地站在母亲身边,也盯着墙壁看,没见有什么。说来也怪,刚准备问母亲墙壁上有什么,再看时,却见墙壁上有好多个不知名的虫子,刚要出声,母亲示意我安静,我收起我惊讶的状态,没说什么。

“今年会是个好年景。”母亲默念道。其中玄机,至今我都不得而知。

没有明火了,只剩柴火堆,微风一吹,红红的。孩子们早就去下一家热闹去了。父亲拿来铁锨,铲了点火星朝院外走了十多步,将火星倒向沟洼下面,很是响地说了一句“二不浪,寻火来。”父亲告诉我,这叫“送火”。

“为什么要说这些?”我一脸疑惑地问父亲,“二不浪是谁?”

“我也不知道。”父亲若无其事地回了一句就进屋了。

我很奇怪,父母今天怎么都神神秘秘呢?

正月十六晚上跳火堆,不知是从哪年流传下来,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父母却借此许下美好心愿。在火光里,祈祷家人健康平安,祈求上天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至于为什么要“送火”,后来母亲告诉我,“送火”就是将不祥的东西都送出去。不过我心里倒觉得,传说火能驱逐野兽,还能驱赶怪物和邪气,那些没地方去的孤魂野鬼晚上也想来取暖,人们为了不使其留在自家院子里,就铲些火倒在远处,让它们远离宅院,一家人也就安然无恙了。

最后,母亲拿出两个黄米馍馍和两个白面馍馍,让我们兄妹几个放在将要熄灭的火堆里烧热吃。母亲说,吃了这个火堆里烧得东西,一年都平安,不会得病。于是全家人都吃了点。你还别说,沾着木灰的馍,吃着还挺香。

是啊,这就是百姓平凡的生活和他们朴实的愿望。

想着想着,不由得笑出声来。多希望还能回到从前,再体验一回乡下的跳火堆。

正月十五闹元宵,甘肃大西北跳火堆:这种习俗很多人没见过

春节刚过去,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常说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过完年,元宵节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种玩法,元宵节各地习俗不一样,先说一下古代元宵节吧,在古代民间传说中,元宵节是中国民间的情人节,元宵节因为有灯会,古代青年男女们就趁机逛灯会、约会过情人节。

现在正常的元宵节就是,吃汤圆、猜灯谜、看花灯、逛灯会,这样庆祝元宵节,也有一些传统的习俗庆祝元宵节,譬如云贵川一些民间在元宵节这天去邻居家地里偷菜,也叫偷青,民间说这天偷菜没有人骂,其实就是故意摘一点菜,讨邻居骂、一骂就把这一年不好的晦气骂走了,如今这种习俗已经基本消失了,只有一些乡村还有,图个乐哈。

再说一下南北习俗不一样,那么位于大西北甘肃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跳火堆,元宵节晚上大街小巷,人们在门口燃起火堆,来往的人都往火堆里跳过去,大西北风俗在正月十五跳火堆打火把,烧掉、跳掉、熏走各种晦气。

昨天朋友圈就看到大西北朋友发的朋友圈他们依然用这种古老悠久的习俗庆祝元宵,他也给小编讲述了他们甘肃大西北元宵的习俗,以及发了各种图片,昨晚元宵节他们玩的不亦乐乎,可热闹了。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火堆,一路蹦蹦跳跳的回家。

首先他说元宵节即称为上元节,又名元宵节、火把节、灯节之称,追溯上元节的根源,最早可以从商周时代说起。 《礼记·月令》载:“孟春,天子以元日(正月里的吉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

在“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商周,一年的祭祀都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在四季之中,开春的祭祀最为商周先民所重视。每逢正月吉日,除了准备美酒佳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还要行乡饮酒礼和射礼(射箭),有时还会在夜晚祭月。这一系列活动,开始有了上元节的雏形。

昨晚甘肃朋友的元宵节,可玩的开心极了,全国五湖四海朋友的朋友圈的元宵节,我看了唯独甘肃西部地区元宵节跳火堆,最为热闹,你昨天元宵节怎么过的,过的开心吗?欢迎留言发表评论。

美文阅读:跳火堆

细数一下,已经有二十年没有感受老家过年的气氛了。如今的生活较二十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未曾敢想自己也能住在这钢筋水泥筑的县城里。虽住在繁华的县城,每逢过年,街道上被装扮得灯火辉煌,火树银花,可是年味却总觉远不如儿时,快乐也少的可怜。今年元宵夜,看晚会的当儿,忽地想起儿时跳火堆的场景。

陕北的天,虽说年后已到了立春节气,但你根本感受不到一丁点春的气息。如果过年前后下场雪,便山舞银蛇,原驰腊象。阳洼洼上的雪,得过几天消融,背坡坡上的,那就要等到清明前后方可慢慢融化了。

那时候,正月十六以后,在我看来年才算真正结束了,年的味道,也是在这天以后才在我心里渐渐散去了。

“儿子,晚上要燃火堆了,你去砍些柠条回来。”十六早上吃过饭,母亲对我说。

我对干这活的兴致,远胜于写寒假作业。

约摸十一点左右,太阳暖了,我带着工具,哼着小曲,连蹦带跳地朝着那片柠条地走去。

柠条长在背坡上,坡很陡。此时柠条枝都很僵硬。我在柠条上方站好,用脚将柠条枝踩下去,然后贴着地面砍,这样既省力,又不会损伤柠条的根,也有利于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发新芽。这是母亲教给我的。不一会,我就砍了不少。柠条上有刺,不能用手抓藤条,只能抓住柠条根部,将柠条拉到平坦处,理顺摆在绳子上捆好背回家。这也是母亲教给我的。回来就直接将柠条撂在院子中央,只等天黑点火。

左邻右舍的孩子们,结队从这个院子奔到那个院子,查看哪家院子的柴禾更多些,这样他们就知道晚上谁家的火会燃得更旺。然后由一个较大点的“头儿”组织孩子们商议晚上谁家先点火,谁家压轴。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一点不假,晚饭后,东山的那轮明月,泛出皎洁的光,也来凑热闹。点火时刻到了,跳火堆、燎百病的仪式至此也正式拉开序幕。

院子里站了十几个邻里的孩子,父母站在门口。我拿了些助燃的柴禾置于柠条枝下,用火柴将火点燃,然后得意地扫视全场,一副主人翁相,我完全掌控了全局。火苗马上起来了,冒着白色的浓烟,倾刻间,白烟被火苗追着飞向天外,只见一丈多高的火舌。柠条这东西,好似油松,一经点燃,就吱吱作响,火势很猛。

隔壁大叔家那个胆大的孩子,一见火势起来,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他向后退了十几步,向嘈杂的人群喊:“都闪开,我要跳了!”父母刚要劝止,他便冲了过来,只见一团黑影从窜得老高的火焰里窜了过去。引来其他孩子羡慕的眼光和一片叫好声。说来也怪,从这么高的火苗里出来,竟然没有烧伤,只有额头前的头发被燎焦了些。在他的带领下又有几个孩子逞了英雄。尔后,跳过去的几个孩子站在火堆旁冲还不敢跳的孩子们得意地笑着,并且一个劲地唆使着。他们见还是没人敢跳,就又一字排开,挨个跳着。然而一个跳过去的孩子不守规矩,刚过去就一转身反着跳了过来。说时迟,那时快,便和这边扑过来的一个孩子在火焰中心撞到一起,双双跌落进火堆里。

“啊——”

大伙还在惊愕中,两个孩子便从火堆里爬了出来,相互看了看,然后又看了看我们,见我们都瞪大着眼睛,他们便哈哈大笑起来。只见他俩脸全是黑的,咧着嘴笑,牙齿白得很是明显,我们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好一会才缓过神来,于是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父母赶紧上前拉过两个孩子,查看是否受伤,衣服是否烧着。说来也怪,他们两个除了头发被燎焦了些外,一点事也没有。火势小了些,所有的孩子都从火堆上跳了过去,有的还跳了不止一次。等孩子们跳完了,就到了“燎百病”的时候。

所有孩子都帮忙,把家里的被褥、毛毡、衣物等一件件地拿出来,在火苗上燎,每燎一件,母亲都会念念有词:“燎百病,燎干净,燎了满年四季不害病。”我们也在燎的时候说着同样的词。仪式结束后回家一看,所有被燎的物件全部都乱丢在土炕上,母亲为整理这些,得花上一个多小时。小孩子们也会被燎的,都由大人抱着,在火势很小的时候,象征性地燎一下,同样念叨着“燎百病,燎干净,燎了满年四季不害病”。

母亲在孩子们跳火堆的时候,一个人面对着窑洞的墙壁认真地看着,仿佛在寻找什么。我好奇地站在母亲身边,也盯着墙壁看,没见有什么。说来也怪,刚准备问母亲墙壁上有什么,再看时,却见墙壁上有好多个不知名的虫子,刚要出声,母亲示意我安静,我收起我惊讶的状态,没说什么。

“今年会是个好年景。”母亲默念道。其中玄机,至今我都不得而知。

没有明火了,只剩柴火堆,微风一吹,红红的。孩子们早就去下一家热闹去了。父亲拿来铁锨,铲了点火星朝院外走了十多步,将火星倒向沟洼下面,很是响地说了一句“二不浪,寻火来。”父亲告诉我,这叫“送火”。

“为什么要说这些?”我一脸疑惑地问父亲,“二不浪是谁?”

“我也不知道。”父亲若无其事地回了一句就进屋了。

我很奇怪,父母今天怎么都神神秘秘呢?

正月十六晚上跳火堆,不知是从哪年流传下来,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父母却借此许下美好心愿。在火光里,祈祷家人健康平安,祈求上天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至于为什么要“送火”,后来母亲告诉我,“送火”就是将不祥的东西都送出去。不过我心里倒觉得,传说火能驱逐野兽,还能驱赶怪物和邪气,那些没地方去的孤魂野鬼晚上也想来取暖,人们为了不使其留在自家院子里,就铲些火倒在远处,让它们远离宅院,一家人也就安然无恙了。

最后,母亲拿出两个黄米馍馍和两个白面馍馍,让我们兄妹几个放在将要熄灭的火堆里烧热吃。母亲说,吃了这个火堆里烧得东西,一年都平安,不会得病。于是全家人都吃了点。你还别说,沾着木灰的馍,吃着还挺香。

是啊,这就是百姓平凡的生活和他们朴实的愿望。

想着想着,不由得笑出声来。多希望还能回到从前,再体验一回乡下的跳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