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证专家:@动物速递|优质宠物领域创作者
继在黑龙江密山发现东北虎之后,杭州也发生了野生动物园金钱豹出逃的事件。一时间关于金钱豹的相关话题,热度暴涨。
豹子是猫科动物中颜值比较高的一种,它的身形匀称、体态俊美,身上的斑纹如花朵般漂亮。同时它们也是适应性最强的猫科动物之一,能在多种气候、地形条件下生存。
关于豹子热议的传闻也有很多,比如“只有印度的豹子会伤人”“豹子打不过鬣狗,总被抢食”,这些都是真的吗?
颜值高、体态美,视觉听觉都出众广义上豹亚科里面的所有动物都能够称之为豹,但在学术界,真正的豹子只有花豹一种。
根据地域分布差异、基因差异等又可以分为9个亚种,分别是:波斯豹、远东豹、印度花豹、华北豹、印支豹、非洲豹、斯里兰卡豹、阿拉伯豹、爪哇豹。
不同亚种之间体型相差较大,多数集中在28-90千克之间,体长90-190厘米。
花豹算得上是猫科动物里最全能的一类了,所有猫科动物会的技能,它基本上都会。尤其是爬树,甚至能与灵长类媲美。
我国有4种豹子,分别是:远东豹、华北豹、印支豹和印度花豹(国人也称华南豹)。历史上我国也有较多的花豹,不过国人更喜欢将它们称为“金钱豹”,因为它们身上的斑纹,有点像古代的铜钱。
花豹的适应性很强,广泛分布于非洲和亚洲森林、草原地区,无论是湿地、草原,还是密林、灌木丛,甚至是荒漠环境下,它们都能很好地生存下去,这与花豹的生活习性有关。它们能根据环境的不同,改变自己的活动规律。
花豹跟老虎一样,也是伏击型狩猎集大成者,但是与猎豹58%的狩猎成功率相比,花豹就要差很多了。它的狩猎能力主要取决于它发达的视觉和敏锐的听觉:在夜间,即便是很远处所发出的细微声音,都能引起它的警觉。花豹的攻击手段多样,常常伏击在树上,待猎物经过时,一跃而下将其捕杀。
因为猎物总被鬣狗抢夺,所以豹子是最惨的动物?在看相关的纪录片时,我们常常会发现猎豹辛辛苦苦捕获的猎物,被鬣狗抢了。
其实不仅仅是猎豹,包括花豹在内的许多捕食者的猎物,都多多少少会被鬣狗抢夺,不是它们打不过鬣狗,而是大多数独居的捕食者都懂得衡量得失。
比如科学家在美洲狮、老虎等动物的身上,都观察到了“食物共享”的现象,当一只美洲狮出现在了另一只美洲狮的进食场时,双方经过短暂的试探之后,就一起坐下来吃猎物了。
一方面,豹子和鬣狗的身体构造不同。大多数猫科动物的牙齿构造都差不多,犬齿发达裂齿比较退化,这样的牙齿构造虽然适合捕猎,但处理起猎物尸体来说却比较差。
而鬣狗的裂齿发育、锥形前臼齿极为粗壮,加上颌部粗而强,裂齿咬力发达,能轻松咬开骨头,这样的牙齿构造在处理起动物尸体残骸来非常得心应手。
另一方面,鬣狗在打架方面更勇猛。花豹如果受伤,狩猎能力大大减弱,这就意味着无猎可捕,等待它的极有可能就是死亡。而鬣狗即使受伤,凭借出色的“清道夫”能力,它还可以靠食腐活下来。
而且,花豹一次捕食行动下来,本身体力就有了较大的消耗,若与鬣狗战斗更加不划算,所以大多数时候,面对鬣狗“抢劫”时,它们都选择避让。不过花豹有个绝招,那就是将猎物拖上树,能有效避免被抢。
只有印度的豹子会伤人,中国的豹子不咬人?杭州出逃的豹子引起了人们的后怕,但也有部分人表示:豹子比老虎更谨慎,不会伤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显然不是。
印度人口多,流浪狗多,豹子数量也多。根据新华社新德里2020年12月21日电的消息可知,2014-2018年间,印度的豹子数量增长了60%以上,截止2018年,印度的豹子数量达到了12852只。
这些豹子可不仅仅生活在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中,在城郊、生态林里,亦有大量分布。即便是在孟买这种印度大城市,豹子几乎每天也都会趁着夜色闯进街头捕食流浪狗。
由于常常与人类接触,印度的豹子对人的陌生感已经消失了。久而久之会发现,人类除了长得高大吓人之外,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同时印度有着占全球总量75%的野生老虎,还有大量的懒熊、豺等猛兽,所以豹子所面临的生存竞争比较残酷。
生存压力大就会积极寻找更多的猎物来源,而印度大量进行不发达农业劳作的民众,就成了豹子攻击的目标。
那中国的豹子为何鲜有伤人的事件呢?
主要原因是与人类接触的少,而且生存压力也不大。
别说老虎了,大多数森林里,连猞猁都是罕见的物种。拿川西腹地来说,有着较多的岩羊、白唇鹿、白唇鹿、野猪等动物,豹子并不缺猎物。加上我国的豹子主要分布在太行山脉、秦岭、西南腹地、东北等人迹罕见的地区,与人类接触的机会很少,陌生感使它们畏惧人类。
相对于老虎来说,豹子的攻击性的确更小一些,对人类的畏惧感也更大,但是别忘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它也是一种大型的食肉猛兽。
野生动物们进入人类生活的环境,神经会变得高度紧张,此时如果受到刺激,极有可能会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变得富有攻击性。
近些年猛兽频繁下山,是因为环境好了吗?虽然前几天在杭州转塘山林发现的金钱豹,并非是野生豹,而是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出逃的。
但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种感受:近些年大型食肉猛兽进入人类活动区域的事件,的确多了起来。
今年4月23日进入密山临湖村的东北虎;去年3月份左右,四川新龙县的一只野生金钱豹,进村将农户家的一条狗给吃了。
很多人将这类野生动物下山的原因归结为虎豹多了、环境好了、猎物不够了这三大原因,其实是不准确的。
虽然全国的虎豹数量的确在上涨,野生环境也的确在变好——比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挂牌成立,标志着东北虎豹的保护工作进入了全新的纪元,保护更加全面了。但它们下山进入人类村庄的原因,而是更复杂、更多样。
老虎和豹子都是较为相似的两种动物,它们具备高度移动性和显著的探索行为,尤其是雄兽,在性成熟之后离开母兽,会尽可能地远离出生地,在更远的地方建立领地,这是动物们避免近亲繁殖的生存智慧。
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修复和建立生态廊道,这样有利于有利于物种的迁徙和幼兽的散布,影响整个种群的繁衍和发展。随着生态廊道的完善,一些原本生存过金钱豹但后来灭绝的区域,如果环境再次变得适宜豹子生存,那么这些地区的豹子将可能再次回归。如此动物们才能经由生态廊道,误闯人类村庄。
万一万一我们遇到豹子了,要怎么做?首先,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能打得过它。
作为一种专业的食肉动物,它的猎杀本领,早已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磨练得炉火纯青。也不要转身就跑,因为这会刺激它的捕猎欲望,除非你身后就是房门有绝对的把握可以逃到安全区域。
在遭遇豹子时,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做法,如果豹子只是盯着你看,并没有进一步攻击的打算,此时就应该沿原路慢慢后退,直至安全之后立即报警。
如果当时情况已经剑拔弩张,豹子有明显打算攻击的欲望,此时就应该尽量制造噪音,并慢慢后退,直至安全之后立即报警。
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防范于未然,不要独自贸然进入有豹子出没的区域。
今天要讲的是:“豹”字。
豹,读音bào,像虎而体型较小,性凶猛,身上有斑点或花纹的哺乳动物。
“豸”在左部要写得瘦而长,注意几个撇笔的行笔指向,切忌联排。首撇稍重,角度稍平,短促有力;两个点笔紧凑呼应,左低右高;撇笔位于首撇顿笔下方处起笔,不要写重,沿中间点笔下沿而过,撇尖勿长;弧弯钩从撇笔下部起笔,先横向行笔再拐弯向下,略带弧形,到位后稍压笔毫然后向左提锋出钩,钩角稍平;最后两个撇笔勿雷同,上撇稍直,稍轻,下撇稍弯,稍长。
右边“勺”字撇画稍高,角度稍立;横折竖钩露锋起笔,横画勿长,稍抗肩,然后顿笔略向左下行,稍带弧度,行笔到位后跪笔弹锋出钩,注意出钩指向与左边钩笔的区别;最后点笔饱满,布白均匀。
鬣狗是今天非洲标志性的食肉动物之一,它们长相丑陋,叫声难听,但是却能够与狮群抗衡。在史前时代,鬣狗家族远比今天繁荣昌盛,它们曾经遍布欧亚大陆,甚至经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洲。
极地河谷中的一对牙齿北美洲在冰河时期是巨兽的世界,生存着我们耳熟能详的的猛犸象、长角野牛、高驼、短面熊、刃齿虎等庞然大物。尽管这些动物已经灭绝,但是却留下了丰富的化石,而这些化石遍布美国和加拿大。
图注:史前北美洲是巨兽的世界,图片来自网络
育空地区位于加拿大的西北部,与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接壤,是荒凉寒冷的地区。古生物学家在育空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其中就包括了上世纪70年代在旧克罗河(Old Crow River)河岸边采集上两枚独特的牙齿化石。由于化石太少,牙齿并没有被关注,而是保存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之中。
图注:旧克罗河的位置,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在旧克罗河岸边发现的牙齿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21世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华裔古生物学家杰克·曾(Jack Tseng)在一次与朋友聊天中,偶尔得知这两枚牙齿化石的存在,于是他前往加拿大想要看看化石实物。当打开化石标本盒的一瞬间,杰克·曾就已经知道这是一个大发现,他在回忆看到化石的情景时说:“臼齿和前磨牙是如此明显,在最初的5分钟内,我就确定这是一个新种类——豹鬣狗”。
图注:华裔古生物学家杰克·曾,图片来自网络
在杰克·曾的领衔之下,围绕着这两枚牙齿化石的研究立即展开。2019年6月,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开放第四纪》(Open Quaternary)期刊上,证明鬣狗家族曾经在严寒的极地生存。
鬣狗中的追捕者在育空地区发现的牙齿化石属于鬣狗家族中的豹鬣狗(Chasmaporthetes sp.),不过这并非一个全新的物种,因为豹鬣狗早在1921年就已经被命名。
图注:豹鬣狗的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豹鬣狗的外貌类似于今天的鬣狗,但是又有很大的不同。与身体粗壮,前肢明显长于后肢的斑鬣狗相比,豹鬣狗的身体和四肢更加修长,类似于猎豹,所以才被命名为豹鬣狗。身体结构表明豹鬣狗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它也是整个鬣狗家族中出现过的跑得最快的成员。
图注:腿长善跑的豹鬣狗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四肢修长,豹鬣狗的臼齿也与众不同。我们知道碎骨吸髓是鬣狗的绝活,强大的咀嚼能力和粗壮的臼齿也让鬣狗有了“碎骨者”的外号。与今天的鬣狗不同,豹鬣狗的臼齿更加细长锋利,并不是适合压碎骨头,反倒是更适合切割肉类,所以豹鬣狗更倾向于主动捕猎,而不是处理动物的尸体。
古生物学家认为豹鬣狗更像今天的猎豹和犬科动物,生活在开阔的平原上,追逐和捕杀大型的猎物。
图注:奔跑的豹鬣狗,图片来自网络
鬣狗的极地远征豹鬣狗生存于距今490万年前至78万年前的上新世至更新时时期,它们曾经广泛发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和北美洲,是非常成功的物种。
这次研究的豹鬣狗牙齿化石时代约为距今140万至85万年前,这也创造了鬣狗家族在寒冷高纬度活动的新记录。豹鬣狗起源于欧亚大陆,之后一直向东顺着白令陆桥进入北美洲,然后南下一直到达今天的墨西哥地区,所以它也成为唯一进入北美洲的鬣狗。尽管之前古生物学家已经在位于北美洲南部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和墨西哥发现了豹鬣狗的化石,并且知道它们的祖先来自于亚洲,但是却并不知道豹鬣狗的御寒能力如何。
图注:曾经生活在北美大平原上的豹鬣狗,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豹鬣狗生存时更新世的北美洲,图片来自网络
加拿大豹鬣狗化石的发现证明了其完全适应了寒冷的极地环境,它们能够追逐并杀死像驼鹿、野牛,甚至是猛犸象这样的大家伙。研究者杰克·曾甚至认为,生活在极地的豹鬣狗会像今天的北极狐一样,在春夏换上棕褐色的毛发,当冬天到来的时候,又会换上白色的长毛,既可以保温又可以伪装。
如果不是化石的发现,我们可能根本想不到会有一种鬣狗在冰河时期的严寒极地生活,而史前鬣狗家族也远比今天繁盛!
参考资料:
1.Kurtén, Björn (1980) Pleistocene mammals of North America, p. 199,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0, ISBN 0-231-03733-3
2. O. P. Hay. 1921. Descriptions of species of Pleistocene Vertebrata, types or specimens of most of which are preserv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Museum. Proceedings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Museum 59:599-642
3.D. Geraads. 1997. Carnivores du Pliocene terminal de Ahl al Oughlam (Casablanca, Maroc). Géobios 30(1):127-164
4.J. J. Flynn. 1998. Early Cenozoic Carnivora ("Miacoidea"). In C. M. Janis, K. M. Scott, and L. L. Jacobs (eds.), Evolution of Tertiary Mammals of North America 1:110-123
5.Tseng, Z.J.; et al. (2013). "A new cursorial hyena from Tibet, and analysis of biostratigraphy, paleozoogeography, and dental morphology of Chasmaporthetes (Carnivora, Mammali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33 (6): 1457–1471. doi:10.1080/02724634.2013.775142.
图片 / 网络(侵删)
文字 / 古生物探索(江泓)
排版 / 古生物探索
根据报道,德国奥芬巴赫市的一名牙医2018年为患者拔下一颗长达3.72cm的牙齿,在经过一段的时间申报和考察之后,这位医生终于被颁发了“拔下历史上人类最长牙齿”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可是为什么不给患者颁发一个”长了历史上人类最长牙齿“吉尼斯世界纪录呢?)。
△人类最长的牙齿,3.72cm△
大家可以放心的是,这颗世界上最长的人类牙齿尖的那头是长在肉里面的,所以这个长了最长牙齿的人并不是跟吸血鬼一样支着大长牙。而且对于人类来说,你也可以想象如果长了这么长的牙齿,对于我们的生活会有多少不便。
长长的牙齿在大自然中不少见然而实际上,在自然界中长着大长牙的动物并不少见,比如说大象、海象、野猪和独角鲸(对的,独角鲸伸出来的那个东西不是角,是牙齿),等等。这些生物长长的牙齿更像是一种工具,比如说大象的牙齿往往被用来挖掘,海象的牙齿是用来把自己拉到冰面上,独角鲸则是把伸出去的牙齿当成“感测器官”,可接收盐度、温度和压力变化。
△大自然中牙齿很长的生物△
除非迫不得已,否则这些牙齿一般不会被作为武器,因为牙齿在战斗过程中很容易被折断。所以对于一些凶猛的食肉动物而言,他们会有比较长的牙齿,但是一般不会长的很夸张。比如说下图就是云豹的牙齿,可以看到犬齿很长,但是却没有伸出体外,依然被嘴唇包裹的严严实实的。
△云豹的犬齿依然可以被嘴唇包裹住△
但是我们今天说的另外一种更加凶狠、危险,但是已经灭绝了的生物——剑齿虎,他们的牙齿却显得与众不同。
凶猛的生物:剑齿虎剑齿虎其实是一类生物的总称,其中包括猫科下的剑齿虎亚科、鬣齿兽科及猎猫科,且包括后兽下纲的两个科,而这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剑齿虎亚科中的斯剑虎属。这种动物生活在距今3百万至1万年前的北美洲和南美洲,体形如狮,体重重达200公斤。
△斯剑虎体型巨大△
△斯剑虎的17cm大长牙△
最吸引人注意的大概就是斯剑虎的牙齿了。斯剑虎的上犬齿可以长达17cm,简直就是两把军刀,甚至于斯剑虎的名字Smilodon的希腊文意思就是“刀一般的牙齿”。可以说这威武雄壮的牙齿恐怕仅从气势上就足够吓人了。
但是斯剑虎的大长牙却给科学家提了一个难题:如此长的牙齿,斯剑虎到底是怎么捕猎的呢?
第一个问题:这么长的牙齿还能张嘴咬住猎物吗?牙齿越长,那么就需要把嘴张的越大才能够咬住猎物,所以大家看到这么长的犬齿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就是斯剑虎的嘴能够完全张开吗?
根据科学家对化石的研究,斯剑虎的骨骼和肌肉已经在逐渐的演化过程中适应了越变越长的牙齿。如下图所示,一般的狮子可以将嘴张到60°就足以咬住猎物,但是斯剑虎需要将嘴张大到夸张的120°才可以。为了做到这一点,斯剑虎的下颚牙齿退化了很多,同时斯剑虎的用于咬合的肌肉也更加薄弱。
△斯剑虎嘴可以张到夸张的120°△
所以斯剑虎的嘴完全能够张开,并且可以咬住猎物。
△斯剑虎张嘴时的复原图△
第二个问题:这么长的牙齿还能正常捕猎吗?按理来说,如果斯剑虎在高速奔跑中猛得咬中了猎物,那么很有可能牙齿一下子就会在巨大的惯性中折断。所以人们一度怀疑这种生物根本就不是食肉动物,而是一种食腐动物,长长的牙齿是用来啃食动物尸体的。
但是食腐完全就是从别的动物嘴里抢食物,属于别人吃完了他吃剩下的,一般来说体形都十分小巧,一方面是体形小巧方便从其他动物那里抢食,另一方面是他们吃的那点儿残羹剩饭根本就养不活太大的体格?斯剑虎体重重达200公斤,脆弱的咬合力面对剩下的骨骼也无能为力,所以说他们是一种食腐根本就说不过去。
△正在啃食尸体的鬣狗△
不过结合现代狮群的捕猎方式,我们可以合理推测斯剑虎到底是如何捕猎的。现代狮群捕猎大型猎物的时候往往是采用用体重压垮猎物,然后再猎物无力反抗的时候咬死对方。
△狮群在捕猎△
而同样的,斯剑虎很有可能也是采用类似的办法:一起上,凭借体重拖累猎物,然后对准脖子就是一嘴,彻底杀死猎物。
这种斯剑虎采用群体捕猎的假说得到了古病理学的支持,因为考古学家发现有一些斯剑虎的化石表明这些斯剑虎生前受过很严重的伤但是又恢复了,说明在长达几个月的受伤期间有其他生物在照看他们。
而且最新的研究通过模拟斯剑虎的头部运动发现,斯剑虎的咬合力虽然可能只有狮子的三分之一,但是他们的颈部肌肉异常强悍,所以推测斯剑虎咬住猎物不是为了咬死他们,而是为了限制住猎物的活动,最后在猎物到达疲劳极限的时候,咬住猎物的脖子,凭借长长的牙齿深入动物的颈部,从而杀死猎物。
△对于斯剑虎头颈部肌肉的仿真△
事实上,斯剑虎生存的那个时代地球天气很冷,大部分动物都有厚重的皮毛,所以这种捕猎方式及其高效,长长的牙齿可以迅速杀死猎物。
总结一下斯剑虎有着极长的牙齿,但是独特的头部生理构造让他们可以把嘴张开到惊人的120°从而咬住猎物,同时群居的生活、捕猎方式也让他们可以采用体重限制猎物的活动,然后凭借长牙一口咬住猎物的脖子、将其杀死。
所以这军刀一样的牙齿果然是神兵利器,但是为了发挥出牙齿的强大功效,剑齿虎无论在生理构造还是生活方式上都会与现在的老虎有很大的区别。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