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是一个平年,农历癸亥年(猪年)。中秋刚过,秋意浓浓,时于农历8月17日(阳历9月23日)晨08时许,有一个小孩出生在自古有金州美誉之称,美丽汉江穿城而过,生态宜居城市—AK。这个小孩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出生在大山沟农村,那时不通公路,不通电,用现在网络流行语就是通信靠吼,交通靠走,照明无电、吃水靠人力挑的时代,对于一个新的生命,在伟大母亲和父亲的精心爱护中,生命得到延续,在此深深的感谢两位老人家,
这一年不平凡,多灾之年。小孩出生的时候,由于父辈兄弟姐妹较多,家庭条件差,居住环境简陋,可以说是根本住不下,父亲就和其兄弟姐妹分家,离开了原来和兄弟姐妹、爷爷、奶奶一起居住的老房子(现在叫老庄子),大概4月份另选新址建房,当时盖了三间土木结构,现在这座老房子还依然保存完好。听讲述建房时小男孩还没有出生,他母亲天天一起和请的人一起干活,那时请的人不用开工钱,到时候人家需要干活时,在帮人家,在当地叫换工。7月、8月由于连日暴雨,在我家房子刚竣工不久,导致屋后垮塌,泥石流冲上孩童家后房檐,墙体严重变形,算幸运的是没有倒塌,就这样,父母开始清理,保住了房子。据查询,1983安康遭遇持续强降雨,是历史上罕见的,人力难以抗拒的特大洪水,是建国后陕西损失最大的一次水灾事件。安康城区1.8万户,8.96万余人受灾,870人丧生。老城及部分郊区被淹约3.2平方公里,水毁房屋约3万余间,70多个单位失去工作条件,1.7万余名学生无法上学,经济损失约4亿多元。
峰回路转,话回主题。1983年全国经济水平还不发达,农民经济收入很低,小男孩家里4口人(父亲、母亲、哥哥),其父母只有种玉米、小麦、水稻、大豆等农作物变卖后维系日常生活,由于土地都是荒山坡,产量低,时常家里还缺粮断顿,父母年轻时开过商店,搞过农作物收购的小本生意,小男孩来到家这个家庭,给父母带来的欣喜,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活负担,但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一天一天的长大!
忆往昔,明智理,促进步,1983正值风华正茂。(天道酬勤7ge)
还有一个多月,农历新年就要来啦!
2019年是农历己亥猪年,每年发行生肖邮票是延续了40年的惯例。今年全年邮票发行的“开门票”——猪年生肖邮票《乙亥年》即将和我们见面~
肥猪旺福
肥猪憨态可掬,以奔跑的动态表现灵动生风的喜感,象征着正在奔向美好的生活。
五福齐聚
这是首次在一枚生肖邮票中完整体现“全家福”的概念,两只大猪和三只小猪同时出镜,其乐融融,寄托新春时节合家团圆、五福临门的美好祝福。
是不是很!可!爱!
据了解,这套《己亥年》特种邮票的设计出自著名艺术家韩美林之手。邮票将生肖的形象特点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巧妙结合,赋予生肖形象以“合家欢”的设定。
发行总量创出新低
防伪工艺更加高级
这两张邮票一动一静,看着就觉得很喜庆啊! 2019年1月5日起,你就可以在中国集邮网上营业厅以及全国2000多个邮政网点买到啦~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的邮票发行将继续执行减量的发行政策,这套《己亥年》特种邮票将比2018年狗年邮票套票减少10%以上,发行量将达到近9年来最低量。而猪年生肖邮票会和猴年、龙年一样,是需求旺盛的年份。一边是发行量下降,一边是需求上升,也就是说,这套邮票将更具收藏价值!
不仅价值高,而且品质更可靠。
↑《己亥年》生肖邮票版张上的每一枚邮票,都印有与邮票版张序列号码相同的无色荧光号码。
↑邮票四边中部可见椭圆形齿孔,可供集邮爱好者辨别真伪
正是凭借着调幅调频混合加网、红色荧光油墨、无色荧光号码等“黑科技”,采用了获得过中国安全防伪产业最高奖项专用防伪邮票纸的这套生肖邮票,真正做到了“容易识别,不易仿制”。
网友:邮票里蕴藏着一个“大秘密”!
这几只小猪小编是觉得越看越可爱!不少网友还发现了邮票里的一个“大秘密”,脑洞大开地读出了邮票设计背后的“深意”
。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虽然纯属臆测,但万能的网友居然还找出了“历史依据”
。2016年发行的猴年生肖邮票,其图样里有两个猴宝宝。巧的是,那一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
↑2016年发行的猴年生肖邮票《丙申年》
生肖邮票连连看,
你最喜欢哪一套?
从1980年开始发行生肖邮票至今,我国已连续40年发行生肖邮票。收藏生肖邮票,也有了记录个人成长和时代变迁的特殊意义。小编为你梳理了目前已发行的枚猪年邮票,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套?
↑第一轮癸亥年(1983年)猪年邮票
↑第二轮乙亥年(1995年)猪年邮票
↑第三轮丁亥年(2007年)猪年邮票
猪在十二生肖中居第十二位,与十二地支配属“亥”。古人用表示“收藏万物”的亥字来结束十二地支的循环历程,喻示万物归根,生命伏藏。生肖邮票发行到猪年,意味着一轮12年生肖邮票的发行接近尾声。
是不是很棒!如果能集齐这12年的生肖邮票,相必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事。小编打算从猪年生肖票开始集起,若干年后回头看,肯定是满满的回忆!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2018年9月28日,川藏铁路拉林段藏木特大桥成功合龙。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摄(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经历过严冬,才倍加珍惜春天的温暖;经历过黑暗,才倍加珍惜光明的可贵。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是西藏各族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
1959年3月28日,西藏改革拉开帷幕,由此开辟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新纪元。
60年风雨兼程,在中国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了短短一甲子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一个团结美丽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屹立在世界之巅。
3月的拉萨,春天如约而至。布达拉宫脚下的宗角禄康公园,踏春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这个在旧西藏大多时候只供贵族游玩的地方,早已成为百姓的公共乐园。
“再也不是谁的私人财产,活得心里真敞亮”
——实行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解放百万农奴和社会生产力,完成西藏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走进拉萨市城关区塔玛社区党委第一书记格桑卓嘎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合影。那是总书记在2013年上与西藏代表团代表亲切握手交谈的场景。
格桑卓嘎是农奴的后代,至今已连续三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我的母亲以前是农奴。没有改革,就没有新西藏,更没有我们这些农奴后代当家作主的幸福生活。”格桑卓嘎感慨道。
直至20世纪50年代,西藏社会依然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之下。占西藏人口只有5%的三大领主(官家、贵族、寺庙上层僧侣)及其代理人,几乎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改革西藏社会制度成为西藏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西藏人民的根本愿望。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广大农奴要求挣脱封建农奴制的枷锁、实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但西藏上层集团企图让农奴制“永远不改”,于1959年3月10日在拉萨地区发起全面武装叛乱。在中央果断决策下,武装叛乱迅速得以平息。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的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改革,百万农奴终于迎来翻身解放。
“我再也不是谁的私人财产,活得心里真敞亮。”在改革中当选为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主任的尼玛次仁感慨。
尼玛次仁曾经是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索康·旺青格勒溪卡的农奴。旺青格勒曾说:“尼玛次仁是我的财产,我愿意揉成团装在口袋里,随我;我高兴拉成条围在腰上也由我。”
西藏改革后,山南地区乃东县的次仁拉姆一家分到了房子、土地、牲畜等。获得新生的她,带领11户朗生(农奴)组成农业生产互助组,齐心协力、脱贫致富,成为百万翻身农奴的榜样。
1959年3月至1961年底,西藏改革基本完成。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向人民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伴随新型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政治观念的传播,西藏百万农奴和旧时封建贵族等都成为享有平等权利的现代公民,行使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和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政治权利。
据统计,出席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301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其中的藏族代表中绝大多数是翻身农奴和奴隶。至今,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大代表始终在全区各级人大代表中占有绝对多数。
在党的培养和关怀下,农奴出身的热地参加了工作,上了学,逐步成长为国家领导人之一,2003年当选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次仁拉姆1979年担任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她曾回忆说:“从一个农奴成为国家的干部,参与国家管理,参与自治区重大事项的审议,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让我深深体会到西藏新旧社会两重天!”
“成为了幸福生活的奋斗者、共享者”
——在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迸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经历过旧西藏的苦,特别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甜。”79岁的群培出生在萨迦县雄玛乡农奴家庭,如今,群培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科技路上有一幢两层的藏式楼房,“每月有几千元退休金,每天侍弄侍弄花草,早晚去旁边的明珠湖公园散步”。
改革让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第一次成为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主人,焕发出了空前的生产和生活热情。尤其是中央先后召开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极大地调动了西藏各族各界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旧西藏没有现代工业,现在西藏已建立起包括20多个门类、富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1959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74亿元,到2018年达到1477.6亿元。
改革前,西藏农牧民没有生产资料,几乎终身负债,根本谈不上纯收入。2018年西藏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7元和11450元,是1965年的73倍和105倍。
改革前,西藏90%以上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近年来已有200多万农牧民住进安全的房屋,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多平方米,生活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
旧西藏没有一条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如今西藏建立起以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区通车里程达9.74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分别达到82.5%和47.9%。
旧西藏仅有一座125千瓦、只供少数上层贵族享受的小电站,而今西藏已形成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偏远乡村群众也用上了电。
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如今,西藏已实现了从学前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医疗卫生机构,而短短几十年,西藏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并逐步建立了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人均预期寿命由35.5岁增加到68.2岁。
眼下,西藏正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2019年将确保1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西藏各族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成为了幸福生活的奋斗者、共享者。”这是西藏全区上下的共同心声。
“藏族风俗传统和藏文化丰富多彩的特性至今未变”
——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家住拉萨市城关区的巴桑老人,坚持每周3次到塔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色藏医药门诊部泡药浴,治疗风湿病。
这种被称为“藏医药浴法”的治疗方式,2018年11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保护和传承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视。”西藏藏医学院副院长米玛表示。
西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人。60年来,党和政府倾力保护和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使西藏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与发展。“尽管时代在变,但藏族风俗传统和藏文化丰富多彩的特性至今未变”,是很多藏学家的共识。
作为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唐卡艺术曾经长期被束缚在寺庙中。近些年,在党和政府大力支持下,唐卡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西藏仅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就有从事唐卡绘画、制作的画师3000多人。
“近年来,国家给我们寺庙经堂维修、文物保护等经费超过1.7亿元,还帮我们开设了西藏佛学院色拉寺分院,极大改善了僧人的学经环境。”在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色拉寺,寺庙管委会负责人、拉萨市佛教协会会长普布次仁告诉记者。
布达拉宫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有近4万函汉、藏、满、蒙、梵等多文种珍贵古籍文献。从上世纪70年代起,有关方面组织成立了古籍文献整理小组,保护修复了部分古籍文献,整理出版了4部古籍文献文集目录。“从今年起,国家将再投入3亿元,对布达拉宫的古籍文献实施专项保护利用。”布达拉宫管理处副处长觉单说。
“西藏仍为全球最洁净的地区之一”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全区七成国土面积禁止开发或限制开发,生态系统保持完好
从拉萨市区向西27公里,堆龙德庆区古荣乡有个“荣玛高海拔生态搬迁点”。这是西藏在自然条件恶劣、脱贫难度大的高海拔地区实施的首个生态搬迁项目。2018年6月,1000多公里外的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的200多户牧民,在这里开始了全新的城郊生活。
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荣玛乡,属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全乡262户1102名牧民群众搬出后,这里的万余亩草场的围栏全部拆除,给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更多的生存空间。”尼玛县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副局长德青伦珠说。
西藏所处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十分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党的以来,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将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作为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从《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到《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中央和西藏自治区编制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目前,西藏拥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禁止开发或限制开发区域面积已超过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0%。西藏各地各部门坚守生态安全底线,严禁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项目进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积极推进美丽西藏建设。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监测显示,20年来,保护区内生活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中科院发布评估报告认为,西藏仍为全球最洁净的地区之一。”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张永泽说。如今,西藏绝大部分区域的生态仍处于原生状态,西藏人民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充分享受这块人间净土上的蓝天白云、神山圣湖、森林草原以及纯净的水和空气。
六十载砥砺奋进,西藏走上现代文明进步之路,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一甲子硕果累累,西藏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中国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才会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27日 08 版)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