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传统工艺的传承意义(传统工艺)

发布时间:2024-06-18 05:58:22作者:浮生如梦来源:网络

传统工艺的传承意义(传统工艺)

本文目录一览:

带观众沉浸式体验传统工艺之美

苏州美术馆:

带观众沉浸式体验传统工艺之美

观众在苏州美术馆欣赏“乐享精粹沉浸式音乐会”

在今年的元宵佳节,苏州美术馆为观众奉上了一场“乐享精粹沉浸式音乐会”,观众在这里可以做龙灯、品茶艺、赏民乐,享受一场流动的视听盛宴。

鳌鱼灯的制作技艺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时人们喜欢取其“跳龙门、登鳌头”的吉祥寓意,每逢重大节日都会有举灯起舞的习俗。在美术馆的花灯制作展示区,观众可以亲自体验制作鳌鱼灯,花灯以竹子作骨,以彩布作衣,灯头如龙,灯身如鱼,轻摇手柄,鱼身便跟着舞动,活灵活现。这种亲自体验、身心沉浸的参观方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苏州璀璨夺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闻名遐迩。2024年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苏州“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10周年。苏州美术馆近日推出“龙年新春工艺美术特展(桃花坞木刻·苏绣·虎丘泥人)三宝献礼”展,以展示传统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

该展共展出308组展品,涵盖各时期桃花坞木刻145组、苏绣创新作品58组、苏州泥塑虎丘泥人105组。其中75组清康乾时期“姑苏版”桃花坞木刻与105组293个人物的虎丘泥人精品,为国内首次集中展示,尽显苏州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

“早在2023年7月,苏州美术馆就开始筹备策划此次特展,基于对馆藏的研究和梳理,我们希望从学术的高度和深入的体验两个维度来呈现苏州工艺美术。”杨艺表示。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苏州美术馆的馆藏特色。步入展厅,观众可以从一幅幅画面儒雅、色彩清秀的木版年画中感受到温润含蓄的江南文化。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展出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康乾盛世“苏州版”为重点,展示清前期至太平天国战争前的苏州木版年画精品,风格多样,精美绝伦。

光彩夺目的苏绣作品则展现了苏绣艺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在针法、技法、材料和形式方面进行的探索创新。如由苏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美芳与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合作的科技创新绣品《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展现了传统苏绣的现代表达。作品使用了一种截面呈三角形的“异形丝”材料,通过将“异形丝”与真丝结合绣制,能使作品的刺绣线条产生强烈的折光感,有极强的立体效果。玫红色、紫色、金色等多彩丝线将金核子对撞爆发的强大冲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创新的理念解锁了苏绣的无限可能。此外还有与吴冠中合作的彩墨画创新绣品、与常沙娜合作的敦煌专题绣品,以及五代宋元明清古代书画等绣品,也极具艺术魅力。

具有千年历史的苏州虎丘泥人,在宋代曾被誉为彩色泥塑“天下第一”。本次虎丘泥人展以“寻迹虎丘泥人一千年”为主线,由多位泥塑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传承人采用古法制作,刻画了293个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戏剧人物,一颦一笑间皆是苏州的风土人情。多位传承人还特意复制出在苏州瑞光寺发现的北宋彩绘描金泥质观音立像、顾炎武塑真像等传世泥人精品,串联起穿越千古的虎丘泥人遗珍。

在介绍复制清末时期《邯郸记》昆剧作品的泥人时,苏州市相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代表性传承人陆招妹说:“戏文题材是苏州泥人比较典型的题材。这件作品色彩典雅细腻,尺寸大约在11.5厘米。”她表示,手艺人通过复制传统再作新设计,两者进行衔接,是对苏州泥人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此次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打卡”。吸引他们的一方面是精彩纷呈的传统工艺,另一方面还有专业的导览、生动的非遗展示展演和丰富的公教活动。为了让观众更好地参观体验,苏州美术馆进行了28场志愿讲解和12场非遗项目展演、体验活动,使观众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为了保证导览的专业性,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组建了一支由工作人员构成的志愿者团队按照讲解时段为观众服务。苏州美术馆管理部副部长吴霞靓在带领观众观展时,深入讲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她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更深入地感受非遗魅力,了解和珍视传统文化。

“苏州美术馆没有固定的专职讲解员,我们每做一个特展都由美术馆的工作人员经过学习研究后进行专业讲解。此次特展,我们对讲解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光是美术馆,整个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都参与进来。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任徐惠带头学习编制讲解材料,不同岗位的同事本着对文化的热爱报名参加讲解。”杨艺说,这种专业讲解特别受欢迎,每场活动讲解员都会被观众层层围住,从头听到尾。

苏州美术馆还在展厅设沉浸式公教体验展示区,邀请桃花坞木版年画、苏绣、虎丘泥人的手艺人开展体验课,让参与观众免费体验。在苏州高级工艺美术师赵丽亚带来的苏绣体验课上,她通过刺绣仙鹤图案,把“斜绕”“滚针”“打籽”这3种苏绣最基本的绣法传授给现场学员,让学员了解苏绣技巧,并爱上传统手工艺。此外,虎丘泥人从业者赵广凤、陈祖彬带领现场观众捏制虎丘泥人并上色,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新传人王静宇则现场指导观众体验桃花坞木刻版画印制技艺。

学术梳理、专业讲解、深入体验,观众在苏州美术馆感受到浓浓的苏式年味,收获了满满的文化“礼包”。(青明)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两会建言|全国人大代表郝持胜: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及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本报记者 刘旺 北京报道

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怀。许多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而在这当中,中国露酒所蕴含的文化、工艺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竹叶青酒泡制技艺传承人、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贮配一厂配置车间高级技师郝持胜在关注中国露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他认为,自古以来,露酒的饮用文化十分丰富。尤其是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饮用雄黄酒、中秋饮用桂花酒等,其核心本质都是追求一种健康、舒适的饮食文化。随着传统露酒酿造工艺的发展,健康、养生的独特物质和文化内涵逐步凸显。当前,中国露酒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及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郝持胜认为,以中国露酒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为例,虽然近年来,通过行业的整体努力,从物质层面,基本明确了露酒的功能属性、风格特征和工艺特色,但是,如何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强大动力,还需要下大功夫去探索。

同时,他表示,目前在酿造技艺的传承上,往往是简单抱着工艺标准去操作,或通过自学来掌握各种药材药理药性,并把所学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再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但这种传承方法效率较低。

对此,郝持胜建议精心守护,他表示,希望政府、社会各界能加大对竹叶青酒及其他露酒酿造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力度。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整理历史及当下的传统工艺要诀,系统梳理技艺,做好工艺规范、技法构成、技艺步骤等经验的整理。同时,能以相关学术研究作为保护实践的支撑,对有关工艺技法和经验构成进行知识谱系的梳理和研究。

同时,郝持胜认为要挖掘价值,升华蕴含的文化内涵及精神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及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怀。

郝持胜建议,充分挖掘中国露酒背后的多重价值,让传统露酒文化活起来,从物质生产向文化建构深化,向精神上积淀与升华,通过深挖历史传承、匠心精神与技艺品质,聚焦历史事件、着眼具体人物、解读关键细节,形成独特的价值表达。同时结合新时代需求,在传统饮用文化的基础上,构建更加科学的饮用文化体系。

此外,郝持胜提到要与时俱进,构建系统、完善的传承体系。

他表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这一点在中国露酒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建议露酒行业在政府指导下,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与传统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非遗传承,关键是在传人。懂露酒的传人,一定要具备中医学知识。要依托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建立相关课程群,完善教学内容,细分知识,剖析缘由,明确精髓,丰富露酒酿造工艺传承的知识基础。

(编辑:于海霞 校对:张国刚)

【匠心】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匠心是大型纪录片

匠心是一档大型电视纪实类节目,以刻画大国工匠、传承匠心精神为主题。通过外景拍摄的形式,匠心呈现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匠人故事,让观众领略到了传统技艺的非凡魅力。

首先,匠心展示了创新传统技艺的力量。在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中,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正濒临失传。然而,在匠心的聚焦下,我们看到了许多匠人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的努力。他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现代科技和材料,使工艺更加精湛、产品更加优质。这种创新既不违背传统,又与时俱进,使得传统工艺在当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其次,匠心弘扬了匠人精神的传承与传递。在匠心的镜头下,我们看到了这些工匠们不仅仅追求手工艺的完美,更注重工艺背后的精神内涵。他们崇尚工匠精神,秉持着对工艺的极致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从而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他们以匠人的豪情和专注,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使之永久流传于世。

再次,匠心通过令人赞叹的故事激励着社会的正能量。在这个时代,很多人追求的是速成、方便和快捷,匠心的呈现却让人看到了不断努力、孜孜不倦的价值观。这些工匠们经过数十年的坚守和苦练,才能够将工艺推向极致。他们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用他们的专注和执着,创造了一个个匠心之作,这种精神无疑是珍贵而可贵的。

匠心作为一档大型纪实类节目,通过其独特的形式与深度,揭示了一个个普通人背后的不凡故事。这些故事或许属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但它们所传达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却是相通的。通过匠心,我们认识到了匠人的执着和追求,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宝贵和独特之处。

匠心是一扇向世界展示中国匠人精神的窗口,也是一个让观众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平台。我们应该珍视这样一档节目,并将它传播给更多的人。因为只有当我们关注并推崇这些从事传统工艺的匠人时,他们才能有更多的动力去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我们一起关注匠心,点赞匠人,共同助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欢迎关注支持本账号,共同分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