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 2月8日消息,2月8日,公安部发布《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按户籍人口数量排名,2020年的“百家姓”与2019年相比变化不大。“王”“李”“张”“刘”“陈”依旧名列前五,五大姓氏人口总数占全国户籍总人口的30.8%。
(原题为《2020年百家姓排名:“王”“李”“张”“刘”“陈”排名前五》)
责任编辑:伍智超
今天,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再度推出全国姓名报告。
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依托全世界最大、覆盖全国14亿人口的信息系统,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全国户籍人口(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姓氏和姓名用字、2019年新生儿姓名用字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起来看看吧:
2019年“百家姓”排名
按户籍人口数量排名,2019年的“百家姓”与2018年相比略有变化。
第一:“王”
第二:“李”
第三:“张”
第四:“刘”
第五:“陈”
依旧占据头五把“交椅”
“万”姓以275万人、“欧”姓以261万人,双双跻身2019年“百家姓”。
“常”“汤”两姓则排至第101、102位。
“百家姓”总人数占全国户籍人口的85.9%。
各省(区、市)第一大姓氏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海南、陕西、甘肃、新疆:“王”姓
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李”姓
上海:“张”姓
江西:“刘”姓
浙江、福建、广东:“陈”姓
贵州:“杨”姓
广西:“黄”姓
青海、宁夏:“马”姓
注:西藏自治区藏族人口所占比重约94.3%,进行户籍登记时绝大多数只登记名字,对西藏自治区人口的姓氏未作统计分析。
使用最多的姓名是:“张伟”
全国户籍人口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姓名依次为:“张伟”“王伟”“李娜”“王芳”“李伟”“王静”“李静”“张敏”“刘伟”“张静”。
这些姓名男女皆有使用。
名字使用最多的是:“英”
全国户籍人口中,名字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字依次为:
“英”“华”“文”“玉”“秀”“明”“丽”“兰”“红”“金”等。
姓名字数长度
目前,我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外,户籍人口姓名长度多为2至4个字。
二字姓名为单姓单名、三字姓名为单姓双名或复姓单名、四字姓名为复姓双名,超过4个字的姓名比较少见。
全国户籍人口中,三字姓名占比84.3%,二字姓名占比14.0%,四字姓名占比0.7%,其他字数姓名占比1.0%。
新生儿名字使用最多的字:“梓”
2019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名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字依次为:
“梓”“子”“宇”“泽”“涵”“晨”“佳” “一”“欣”“雨”等。
与2018年相比,“锦”“瑶”“煜”“安”等字新晋成为新生儿起名用字首选。
男性新生儿:
2019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男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依次为:“浩宇”“浩然”“宇轩”“宇航”“铭泽”“子墨”“梓豪”“子睿”“子轩”“梓睿”。与2018年相比,“铭泽”“子墨”“子睿”“梓睿”进入前十。
女性新生儿:
2019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女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依次为:“一诺”“依诺”“欣怡”“梓涵”“诗涵”“欣妍”“雨桐”“佳怡”“佳琪”“梓萱”。与2018年相比,“佳琪”进入前十。
“国”人姓名情况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直以来,很多人取名喜欢用“国”字,寄寓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户籍人口名字中含有“国”字的共计2127.9万人,其中男性1769.3万人,女性358.6万人,男性人数是女性近5倍。
从名字使用频率看,排名前10位的男性“国”人名字依次为“建国”“国强”“国华”“国庆”“国平”“国良”“”“志国”“国栋”“国辉”,排名前10位的女性“国”人名字依次为“国英”“国珍”“国华”“国芳”“国兰”“国秀”“国芬”“国琴”“国荣”“国香”。
“百家姓”有你的吗?排第几?你身边有叫“张伟”的人吗?快来@TA吧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张力友),综合自公安部官网
本期编辑:胡洪江、朱田恬
2023年中国姓氏排名一览
说到百家姓,大家都会说“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不过这个是旧时候百家姓的排名,随着年代的更改,百家姓也在发生变化。我国的人口基数是非常大的,很多姓氏甚至没听说过,你知道你的姓氏在百家姓是第几吗?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中国姓氏排名一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的姓氏非常多,不仅有单姓氏,还有复姓。另外《百家姓》说是百家,但是可远远不止一百个姓氏。还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文献,记录了中国姓氏的发展。根据人口普查来看,目前我国姓李的是最多的,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百家姓排名2023年排名全国排名前三百名。
百家姓第1—100名: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漕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百家姓第101—200名:
101.庞 102.樊 103.兰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颜
111.倪 112.严 113.牛 114.温 115.芦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鲁 120.葛
121.伍 122.韦 123.申 124.尤 125.毕 126.聂 127.丛 128.焦 129.向 130.柳
131.邢 132.路 133.岳 134.齐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庄 139.辛 140.管
141.祝 142.左 143.涂 144.谷 145.祁 146.时 147.舒 148.耿 1490牟 150.卜
151.路 152.詹 153.关 154.苗 155.凌 156.费 157.纪 158.靳 159.盛 160.童
161.欧 162.甄 163.项 164.曲 165.成 166.游 167.阳 168.裴 169.席 170.卫
171.查 172.屈 173.鲍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甘
181.景 182.薄 183.单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宁 188.柯 189.阮 190.桂
191.闵 192.欧阳 193.解 194.强 195.柴 196.华 197.车 198.冉 199.房 200.边
百家姓第201—300名:
201.辜 202.吉 203.饶 204.刁 205.瞿 206.戚 207.丘 208.古 209.米 210.池
211.滕 212.晋 213.苑 214.邬 215.臧 216.畅 217.宫 218.来 219.嵺 220.苟
221.全 222.褚 223.廉 224.简 225.娄 226.盖 227.符 228.奚 229.木 230.穆
231.党 232.燕 233.郎 234.邸 235.冀 236.谈 237.姬 238.屠 239.连 240.郜
241.晏 242.栾 243.郁 244.商 245.蒙 246.计 247.喻 248.揭 249.窦 250.迟
251.宇 252.敖 253.糜 254.鄢 255.冷 256.卓 257.花 258.仇 259.艾 260.蓝
261.都 262.巩 263.稽 264.井 265.练 266.仲 267.乐 268.虞 269.卞 270.封
271.竺 272.冼 273.原 274.官 275.衣 276.楚 277.佟 278.栗 279.匡 280.宗
281.应 282.台 283.巫 284.鞠 285.僧 286.桑 287.荆 288.谌 289.银 290.扬
291.明 292.沙 293.薄 294.伏 295.岑 296.习 297.胥 298.保 299.和 300.蔺
常见复姓
复姓,又称复氏,指由两个及以上汉字组成的姓氏,是中华姓氏中比较特别的一支。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太史”从官名而来,“令狐”以封邑命名,“东郭”根据居住地设定,其他还有源于职业、先祖名、族系、少数民族改姓或自创等情形。复姓虽然少见,但因其常被武侠小说或影视作品“偏爱”,大家并不陌生。目前,“欧阳”是第一大复姓,有111.2万人。其他常见复姓人数为:“上官”8.8万人、“皇甫”6.4万人、“令狐”5.5万人、“诸葛”4.8万人、“司徒”4.7万人、“司马”2.3万人、“申屠”1.9万人、“夏侯”1.1万人、“贺兰”1.0万人、“完颜”0.6万人、“慕容”0.5万人、“尉迟”0.4万人、“长孙”0.3万人。
各省前十姓氏排行
广东省: 陈、李、黄、张、梁、林、刘、吴、罗、杨
海南省: 陈、王、李、吴、符、林、黄、张、周、郑
重庆市: 李、张、陈、刘、王、杨、周、黄、罗、唐
山东省: 王、张、李、刘、孙、赵、杨、陈、徐、马
福建省: 陈、林、黄、张、吴、李、王、郑、刘、杨
浙江省: 陈、王、林、张、李、叶、郑、吴、徐、刘
江西省: 刘、李、陈、张、黄、王、吴、周、胡、徐
内蒙古: 王、张、李、刘、赵、杨、郭、孙、高、陈
湖南省: 李、刘、陈、张、王、周、黄、杨、唐、罗
河南省: 王、张、李、刘、杨、赵、陈、郭、孙、马
北京市: 王、张、李、刘、赵、杨、陈、孙、高、马
江苏省: 王、张、陈、李、徐、周、朱、刘、吴、杨
山西省: 王、张、李、刘、赵、郭、杨、陈、武、高
湖北省: 李、刘、张、陈、杨、胡、黄、王、徐、周
天津市: 王、张、李、刘、杨、赵、陈、孙、高、马
宁夏: 王、张、李、刘、杨、陈、赵、吴、马、孙
辽宁省: 王、李、张、刘、赵、孙、杨、陈、于、高
上海市: 张、王、陈、李、朱、徐、周、沈、吴、陆
河北省: 张、王、李、刘、赵、杨、高、陈、马、郭
安徽省: 王、张、李、陈、刘、杨、吴、周、徐、孙
黑龙江省: 王、张、李、刘、赵、孙、杨、陈、于、徐
四川省: 李、张、王、刘、陈、杨、周、黄、罗、吴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宋朝版的《百家姓》近千年以来一直朗朗上口,无论男女老少、鸿儒白丁,总能或多或少得背出几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多次对全国姓氏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 2018年底出炉的全国姓氏统计情况中,五大姓的最新排名是:王、李、张、刘、陈。五大姓氏在全国的人数高达4.332亿,占据了全国姓氏人数的三分之一,在当今互联网发达的大数据时代,这样的统计应该是权威可信的。
那么,五大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的位置分别是怎么样的呢?
第一名的王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第二名的李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第四名的陈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这三个姓的排位变动在10名以内,还算比较稳定。第三名的张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几呢?第24,嗯?好像差得有点多是不是?
什么,差得有点多?那我们来看看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什么位置。
答案是:252名!
有人要问,发生了什么?宋朝至今的千年左右时间内到底发生了什么?莫非在某一时间涌现出了多位生育能力绝伦的刘姓大神,使得刘姓人数在一千年里的时间内出现了几何倍数的巨大增长。
当然不是,首先要从《百家姓》的排名依据上探究。纵览全作,如果说是纯粹按照姓氏的人数来排序的,显然是不严谨的,如若如此,刘姓无论如何也排不到这样低的位置。
对宋史稍有了解的朋友们应该就能轻易列举出几位有宋一代的名人,比如宋真宗的皇后刘娥,也就是脍炙人口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的始作俑者刘皇后;比如南宋“中兴四将”中的刘光世,此人事迹和名气在四人中远不如岳飞、韩世忠,比起张俊也逊色不少,但能与上述三人齐名,显然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又比如其同时代的抗金名将刘琦,这位就是厉害角色了,曾将不可一世的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兀术揍得满地找牙。
相较之下,《百家姓》中高居11名的褚姓,可能专攻宋史的史学大家也很难在宋代找出一位褚姓名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百家姓》的排名依据大体和人数分布有一定的匹配度,当中可能会受到一些读音和押韵因素的影响做些微调。但相当一部分姓氏的排名受到了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时局、政治以及历史遗留原因。
经典版百家姓目前最广泛的认知是出自宋代一钱塘儒生之手。为什么前四是“赵钱孙李”呢?
首先宋朝皇帝姓为赵,无需多言,赵必须第一,除非谁不想要脑袋了;
吴越国王钱缪当时奉宋为正朔,故排第二;
钱缪之妻为孙氏,故孙排第三;吴越国对于宋太祖赵匡胤扫平天下的霸业可谓是有求必应,出力不少,同时又是相传作者钱塘儒生的家乡,于公于私将吴越国王、王后的姓氏排在第二、第三,也合情合理。
至于第四的李姓,南唐国主姓李,也奉宋正朔,但去国号,后主李煜称江南国主,而非王,南唐作为吴越国的友好邻邦,想必作者对其也存有一些特殊情感,所以李排第四。
接下来重点要说的就是刘姓,刘在百家姓的444个单姓中排名第252,不可谓不低,如果从上面提到的时局、政治和历史原因分析,是否能解释得通呢?完全可以!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相传《百家姓》的成熟时间为北宋初年,结合上述对钱孙李三姓的分析,当时吴越以及南唐尚存其国,可大致推断成书时间是在宋太祖赵匡胤的统治期间。
宋太祖自陈桥兵变之后,接管了后周世宗柴荣经营后的一片不错的家底,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统一大业,总体进程顺利,将并世的十国逐一击破,唯独盘踞在三晋之地的北汉,倚仗背后契丹的强力支持,频频给宋军带来麻烦。
和大多数开国帝王一样,宋太祖的军事才能可谓上乘,但终其一生三征北汉,亦未能灭之。直到继任者宋太宗的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才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宋廷上下对于北汉的憎恨应当是毋庸置疑的,而北汉的皇帝正是姓刘。
第二、北宋得国于后周的“禅让”,为了宣扬自己的合法性,一定程度上需要显现出与后周的一脉相承,而后周的建立是与后汉的交替。
因此北宋当权者需要将自己和后汉拉到一个对立面上,而后汉的君王也是姓刘。所以出于这一原因,也是有必要对刘姓进行进一步打压的。
第三、自五胡十六国之后,胡汉之间的关系一直在民族矛盾和民族融合之间激烈挣扎,相较之下,比起潜移默化的融合,战争引发的民族仇恨还是占据了主导。宋朝以正统汉族自居,与异族即便不兵戎相见,也是尽量划清界限的状态。自西晋末起,很多异族首领为了逐鹿中原,会使用汉族名字并冒认一个汉族祖先,为了彰显其绝对的“正统性”,被冒认最多的自然是我们的汉高祖刘邦大大。
其中最成功的当属十六国汉(前赵)的建立者匈奴人刘渊,身后还得了一个汉光文帝的谥号,可谓以假乱真。到了五代十国,由于干爹文化的盛行,这一现象更是变本加厉。前两条中提到的后汉、北汉的刘姓君主,也均是来自少数民族沙陀族。另外多提依据,北汉的靠山契丹(辽国)的国姓耶律在后面的历史演化中,随着契丹族从中国的主流历史舞台中逐渐淡出,耶律姓也开始大规模改汉姓,其中主要改姓的就是刘。当然,这是后话,与本文主体无关。
综上所述,北宋统治者迁怒于刘这个姓氏是不是似乎也解释得通,而那位传说中的钱塘知识分子也有可能想将此作为进身之阶,自然要在编撰之时揣测一下当权者的心思。不过我们似乎并未在后来精彩的北宋政坛上看到他活跃的身影,但他的作品却成为我国三大传统启蒙教材,得以广泛流传。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王佐文若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近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2020年新生儿“爆款”名字有哪些?百家姓排名有何变化?不同年代使用最多的10个名字都有哪些?一起来看。
“百家姓”排名有何变化?
按户籍人口数量排名,2020年的“百家姓”与2019年相比变化不大。“王”“李”“张”“刘”“陈”依旧名列前五,五大姓氏人口总数占全国户籍总人口的30.8%。
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其中男孩529.0万,占52.7%,女孩474.5万,占47.3%。
2020年“百家姓”中,新生儿登记姓氏最多的是“李”,共72.6万人;最少的是“顾”,仅1.7万人。
“欧阳”是第一大复姓
目前,“欧阳”是第一大复姓,有111.2万人。其他常见复姓人数为:“上官”8.8万人、“皇甫”6.4万人、“令狐”5.5万人、“诸葛”4.8万人、“司徒”4.7万人、“司马”2.3万人、“申屠”1.9万人、“夏侯”1.1万人、“贺兰”1.0万人、“完颜”0.6万人、“慕容”0.5万人、“尉迟”0.4万人、“长孙”0.3万人。
随母姓与随父姓的比例为1:12
我国姓氏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和民族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子(女)从父姓”的传统习俗,但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子女随母姓情形有所增加,随祖父母姓和外祖父母姓的也频有出现。从2020年新生儿姓氏选取情况看,随母姓与随父姓的比例为1:12。
新生儿“爆款”名字有哪些?
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名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字依次为“梓”“子”“宇”“辰”“一”等。与2019年相比,“玥”“伊”“昕”“可”等字受到新生儿父母的青睐。
男性新生儿使用最多的名字:奕辰
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男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依次为:“奕辰”“宇轩”“浩宇”“亦辰”“宇辰”“子墨”“宇航”“浩然”“梓豪”“亦宸”。
与2019年相比,“奕辰”首次入围并登顶榜首,成为男性新生儿父母起名的首选,“亦辰”“宇辰”“亦宸”也进入前十。
女性新生儿使用最多的名字:一诺
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女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依次为:“一诺”“依诺”“欣怡”“梓涵”“语桐”“欣妍”“可欣”“语汐”“雨桐”“梦瑶”。
与2019年相比,“一诺”“依诺”“欣怡”依旧位列三甲,“语桐”“可欣”“语汐”“梦瑶”进入前十。
不同年代使用最多的
10个名字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时,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刻,很多男性取名为“建国”“建华”,很多女性选用“英”“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名里“军”“勇”“英”“丽”等比较常见,时代延续性较为突出;
八十年代,人名里很多选用“伟”“磊”“静”“丽”,反映人们一心追求简洁、平静、朴实的生活心态;
九十年代名字则注入了风雅的文化元素,“杰”“浩”“婷”“雪”等字更多地被选用;
进入21世纪后,“涛”“浩宇”“浩然”“婷”“欣怡”“梓涵”等“文艺范儿”的名字大受欢迎。
不同年代姓名字数长度变化
从不同年代看,三字姓名一直占据主流。目前,三字姓名占比超过90%,二字姓名占比减至6.3%。
四字及其他字数姓名虽使用人数较少,但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分别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0.3%、0.4%提高到目前的1.6%和1.7%。
来源:央视新闻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