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做佛事有什么好处改变命运 做佛事真的会有效果吗

发布时间:2024-06-09 10:02:07作者:趾高气扬来源:用户分享

做佛事有什么好处改变命运 做佛事真的会有效果吗

本文目录一览:

佛学常识什么叫“做佛事”

凡是做的信佛之事、求佛之事、成佛之事,都叫“做佛事”。

凡是做的信佛之事、求佛之事、成佛之事,都叫“做佛事”。一般人误将做佛事,看成专为死鬼而设的仪式。佛法的主要对象是为活人而非死鬼,为亡灵超度,乃是一种补救的办法,不是佛教的中心工作。

所以,做佛事宜在生前,死了人固然要做佛事,结婚、生产、禳灾、袪病、祝寿、谋职、开张、交易、建造、安居、行商等等,也都应该做佛事。修功积德,行善致福,做佛事岂仅为了度亡而已?佛法能致现生之福,能致后生之福,能致人天富贵的世间福果,尤其能致福智圆满的究竟佛果。

民间习俗,以为诵经拜忏,可给鬼魂在阴间当作钱用,又焚烧纸库锡箔及冥票,给鬼魂在阴间增加财富。其实,佛法门中,没有这种观念。诵经拜忏是为亡者超度增福,亡者死了也不一定入于鬼道,鬼道的众生也用不着人间给它们钱用,用钱仅是人间贸易的媒介物。焚化纸钱,也仅大约自汉唐之世流行下来的民间风俗而已。

既然人死之后,若不解脱生死,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于鬼道,所以请你不要确定你的亲友死后就成了鬼,你应以虔诚心祈祷佛法的加护,加护你的亡亲故友,超生西方极乐世界,至少也该盼望他们生于人间或生于天上才是。

一部佛经的功德竟如此大!念诵一次,保佑你逢凶化吉、福报圆满!

生活中,

很多人经常到寺庙烧香祈福,

可是,

因为时间问题,

也不可能天天到寺庙烧香!

那怎么办呢?

小编教大家一个非常实用的祈福方法,

那就是——诵经。

在佛教经典里,

有很多经咒语都可用来祈福。

每天早晚,

只需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诵经祈福,

既有助于身心平静、康健,

还能迎来一个好运势哦~

一代天后王菲,

已皈依佛门26年,

她曾说:

“信佛以后,

整个人宁静起来,

不再像以前那么浮躁。”

生活中,

她经常去佛教圣地三跪九叩,

还录制《心经》、《金刚经》等佛教歌曲,

歌曲全是经文,

她说:“自从接触经文,

觉得有些道理听起来很舒服,

所以想让更多的人受惠。”

黄晓明:婚前诵经,积累福报

黄晓明在《大唐玄奘》剧中,

曾出演唐朝的玄奘法师。

他曾表示,

从小便喜欢唐僧,

能够出演这个角色,

是冥冥中注定的一种缘分,

为了演好角色,

也为了给婚姻积累福报,

他在那段时间一直吃素、诵经。

现在,

黄晓明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婚姻幸福、美满!

余秋雨:寺庙诵经声,救回他一条命

余秋雨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

在他两岁的时候,

遭遇土匪绑架,

当土匪跑到一个正在做佛事的寺庙,

听到念诵诵经的声音,

停顿了好久。

最后,

土匪抱着他走出寺庙,

并亲自送回家。

寺庙的诵经声,

不仅救了他一条命,

还让一个人迷途知返,

真的是赞叹不已!

六祖惠能:听《金刚经》,与佛结缘成一代祖师

六祖惠能,

本来只是一介樵夫,

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有一天,

他无意间听到有人诵读《金刚经》,

从未接触过佛法,却瞬间觉醒。

后来,

他离开老家,到寺庙打杂,

最终成为佛教历史上的一代祖师。

而这一切,

仅仅只是因为有人持诵经典,

这不仅给自己积累福报,

还能成就他人、结善缘。

吴秀波:一部《金刚经》,治好“心魔”

曾经,

吴秀波有着很严重的“恐机症”,

只要一上飞机,便充满了恐惧。

有一次,

他随手拿起一本《金刚经》,

第一眼便看到: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这句话让他幡然醒悟,

才发现:只有放下,才能获得幸福。

从此,

他坚持念诵《金刚经》,

终于战胜了心魔。

球星巴乔:诵经30年,走出痛苦

巴乔,

是很多球迷心中的偶像,

而他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

在没有学佛前,

“伤痛”成了巴乔的人生困扰。

有一次腿部手术缝了整整220针,

疼到都想“死”。

1988年,

他因好朋友接触到佛教,

并从此每天打坐念经2次,

每次最少都2个小时,

至今30年从未间断。

现在,

身上的那些伤痛不再困扰他,

佛法诵经成功帮他走出迷失、痛苦。

陈坤:每天都读《金刚经》,让人内心安静

早在十多年前,

陈坤就已经信佛,

而且每天坚持诵读《金刚经》。

他说:

每次都读完《金刚经》,

都有不同的感受,

很享受念诵的过程,

并且可以让他感受到内心安静。

虽然有时候不懂其含义,

但是只要坚持每天读,

相信迟早有一天,

一定会领悟其真正的意义,

并用自己领悟的方式解决生活的难题。

佛经记载,

念佛诵经,有10种功德:

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

三声遍十方,四三涂息苦,

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

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

九三昧现前,十生于净土。

今日,

愿我们都能虔诚诵经,

祈愿佛菩萨的护佑,

家庭幸福,富贵圆满!

一部佛经的功德竟如此大!念诵一次,保佑你逢凶化吉、福报圆满!

生活中,

很多人经常到寺庙烧香祈福,

可是,

因为时间问题,

也不可能天天到寺庙烧香!

那怎么办呢?

小编教大家一个非常实用的祈福方法,

那就是——诵经。

在佛教经典里,

有很多经咒语都可用来祈福。

每天早晚,

只需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诵经祈福,

既有助于身心平静、康健,

还能迎来一个好运势哦~

一代天后王菲,

已皈依佛门26年,

她曾说:

“信佛以后,

整个人宁静起来,

不再像以前那么浮躁。”

生活中,

她经常去佛教圣地三跪九叩,

还录制《心经》、《金刚经》等佛教歌曲,

歌曲全是经文,

她说:“自从接触经文,

觉得有些道理听起来很舒服,

所以想让更多的人受惠。”

黄晓明:婚前诵经,积累福报

黄晓明在《大唐玄奘》剧中,

曾出演唐朝的玄奘法师。

他曾表示,

从小便喜欢唐僧,

能够出演这个角色,

是冥冥中注定的一种缘分,

为了演好角色,

也为了给婚姻积累福报,

他在那段时间一直吃素、诵经。

现在,

黄晓明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婚姻幸福、美满!

余秋雨:寺庙诵经声,救回他一条命

余秋雨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

在他两岁的时候,

遭遇土匪绑架,

当土匪跑到一个正在做佛事的寺庙,

听到念诵诵经的声音,

停顿了好久。

最后,

土匪抱着他走出寺庙,

并亲自送回家。

寺庙的诵经声,

不仅救了他一条命,

还让一个人迷途知返,

真的是赞叹不已!

六祖惠能:听《金刚经》,与佛结缘成一代祖师

六祖惠能,

本来只是一介樵夫,

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有一天,

他无意间听到有人诵读《金刚经》,

从未接触过佛法,却瞬间觉醒。

后来,

他离开老家,到寺庙打杂,

最终成为佛教历史上的一代祖师。

而这一切,

仅仅只是因为有人持诵经典,

这不仅给自己积累福报,

还能成就他人、结善缘。

吴秀波:一部《金刚经》,治好“心魔”

曾经,

吴秀波有着很严重的“恐机症”,

只要一上飞机,便充满了恐惧。

有一次,

他随手拿起一本《金刚经》,

第一眼便看到: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这句话让他幡然醒悟,

才发现:只有放下,才能获得幸福。

从此,

他坚持念诵《金刚经》,

终于战胜了心魔。

球星巴乔:诵经30年,走出痛苦

巴乔,

是很多球迷心中的偶像,

而他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

在没有学佛前,

“伤痛”成了巴乔的人生困扰。

有一次腿部手术缝了整整220针,

疼到都想“死”。

1988年,

他因好朋友接触到佛教,

并从此每天打坐念经2次,

每次最少都2个小时,

至今30年从未间断。

现在,

身上的那些伤痛不再困扰他,

佛法诵经成功帮他走出迷失、痛苦。

陈坤:每天都读《金刚经》,让人内心安静

早在十多年前,

陈坤就已经信佛,

而且每天坚持诵读《金刚经》。

他说:

每次都读完《金刚经》,

都有不同的感受,

很享受念诵的过程,

并且可以让他感受到内心安静。

虽然有时候不懂其含义,

但是只要坚持每天读,

相信迟早有一天,

一定会领悟其真正的意义,

并用自己领悟的方式解决生活的难题。

佛经记载,

念佛诵经,有10种功德:

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

三声遍十方,四三涂息苦,

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

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

九三昧现前,十生于净土。

今日,

愿我们都能虔诚诵经,

祈愿佛菩萨的护佑,

家庭幸福,富贵圆满!

中国境内最赚钱的八座寺庙,和尚个个富得流油,你知道几个?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这样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您的认真阅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感谢您的支持。

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也开始注重旅游,尤其是寺庙旅游。这些络绎不绝的游客为了拜佛烧香,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购买寺庙昂贵的香烛,甚至一郑千金为寺庙捐献大量的香火钱。这也让许多寺庙大赚特赚,甚至连寺庙的和尚们也都富的流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我国最赚钱的8座寺庙。

8.杭州灵隐寺

灵隐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路法云弄38号,坐落于风光秀丽的飞来峰下,与西湖隔山相望。它背依着北高峰,面临着清澈的湖水,如同一颗镶嵌在群山中的珍珠,散发出静谧而恬淡的光辉。穿过层层竹林和茂密的树木,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渐渐映入眼帘,那就是令人神往的灵隐寺。

据《灵隐寺志》记载,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年间,距今已有约1700年的历史。它由晋朝一位叫慧理的僧人创建,最初名为“云林寺”。因为传说中观音菩萨曾在此地现身,后改名为“灵隐”。至今,灵隐寺已经历了数次重建与扩建,成为杭州乃至全国极为重要的佛教圣地。

南北朝时期,灵隐寺风光一时,成为东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到了宋朝,灵隐寺更是达到了鼎盛期,其规模空前,僧侣众多,成为江南一带最为重要的佛教活动中心之一。明清时期,灵隐寺虽历经战火,但每每得到重建,彰显出佛法无边的生命力。灵隐寺之所以能够吸引无数信徒与游客,不仅仅在于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神圣的宗教氛围。寺内云雾缭绕,古木参天,无论是早晨的晨钟暮鼓,还是夕阳下的诵经声,都让人感到莫大的宁静和安详。

灵隐寺作为一处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仅门票一项就需花费30元。而要想完整体验其魅力,还需添购价值45元的飞来峰门票,总计花费达75元。尽管门票价格是北京著名的雍和宫的三倍之多,这里却依然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探访。根据统计,灵隐景区的年访问量超过百万人次,单是门票一项,收入就高达惊人的每年7500万元。

7. 舟山普陀寺

普陀寺位于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的普陀山中,普陀山是众多小岛中的一座,与朱家尖岛、蚂蚁岛、沈家门等相邻。它东临东海,南靠舟山渔场,北望杭州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整个普陀山地势北高南低,岛屿面积约12.5平方公里,海岸线蜿蜒曲折,形成了诸多美丽的海湾和沙滩。这里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居和观光。

普陀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根据《法华经》中的记载,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据说,唐朝时期,一位名叫慧锷的高僧在此地看到了观音显圣,便在此地建起了小庙,这就是普陀寺的最初雏形。到了宋朝,随着佛教的兴盛,普陀寺也开始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著名的佛教圣地。明清时期,普陀寺达到了其鼎盛时期,不仅建筑宏伟,香火鼎盛,更有众多高僧大德在此讲经说法,吸引了无数朝圣者。

整个寺院建筑群依山而建,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寺中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主要建筑,每一处建筑都雕梁画栋,美轮美奂。特别是位于普陀寺核心地带的观音殿,殿内供奉着高达33米的千手观音像,是普陀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游客们必到之地。普陀寺门票费用因季节和类型的不同而异。具体来说,标准门票售价为每人140元。在旺季期间,即4月1日至10月31日,门票价格上调至每人168元;而在淡季,亦即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门票则优惠至每人112元。

6. 西宁塔尔寺

塔尔寺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它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西南约25公里处,处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海拔达到了2600米。寺院背依碧波荡漾的湟水河,面临连绵起伏的青山。其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四面环山,中间开阔的平谷,这样的地理环境为塔尔寺的建筑群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宏伟的格局。

历史上的塔尔寺可以追溯到明代初年。据史料记载,塔尔寺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76年),最初由一位名叫夏若巴·珠巴扎西的僧人创建。自建寺之初,塔尔寺便被定位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寺院,对于传播和弘扬藏传佛教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几个世纪下来,塔尔寺经历了无数次的重建和扩建,每一次的变化都在不断地丰富着它的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

说到塔尔寺的建筑,它的造型精美、结构复杂,是一处展现藏传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整个寺院由大殿、佛塔、经堂、僧舍等多个部分组成,布局严谨,构造精巧。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大经堂,不仅因其宏大的建筑规模,更因其内部复杂的壁画和精致的雕塑而闻名遐迩。这些建筑不仅承载着丰厚的宗教意义,也是藏族民族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

除了建筑本身,塔尔寺周围的自然景观也是其魅力所在。四季变换,寺院周围的山林和河流展现出不同的美丽风貌,使得塔尔寺不仅是一个宗教圣地,也成为了一个吸引人们前来旅游观光的热门目的地。在历经多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后,塔尔寺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了壮大,在精神上也成为了人们心灵的归宿。每年的佛事活动和传统节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游客,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只为一睹这座神圣寺院的风采,体验藏传佛教的深刻魅力。

在旺季期间,塔尔寺的门票价格攀升至70元一张,而在游客较少的淡季,门票则降至40元。据估计,塔尔寺每年仅凭门票就能收入超过8000万元。特别是在2018年2月15日和16日这短短两日之内,该景区的票房收入便爆炸性地达到了315万元。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寺庙旅游的兴趣日益增长,这一数字预计还会继续攀升,令人震惊。

5.九华山百岁宫

九华山地处安徽省池州市境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因山上有九峰相连,形似莲花,而得名“九华”。而位于九华山中部的百岁宫,则是一座拥有过千年历史的古刹,它不仅是九华山地区的精神象征,更是中国南方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据史料记载,百岁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初名“灵岩寺”。据传,唐代高僧慧远大师曾在此地修行,并见到一位年逾百岁的老人指点迷津,遂改名为“百岁宫”。这座寺庙见证了中国佛教从盛至衰再到复兴的历史进程,其间经历了无数风雨考验,但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信众心中的一片净土。

地理上,百岁宫位于九华山中腰,四周群山环抱,云雾缭绕,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犹如人间仙境。由于九华山地势险要,古时的百岁宫更显得与世隔绝,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古徽州的建筑风格在百岁宫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简约而不失庄严,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

历史上,百岁宫经历了无数次战乱与自然灾害的摧残,但每一次都得到了重建和修复,使它的历史得以延续。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百岁宫达到了鼎盛时期,不仅寺庙规模宏大,香客云集,而且还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来此访问、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佳作。现如今的百岁宫,已经成为九华山最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之一。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游客来此朝圣,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这里的自然美景,更多的是来体验那份宁静与祥和,寻找心灵的慰藉。在2023年春节期间,百岁宫的香火异常旺盛,香曾一度卖到脱销。

4.陕西法门寺

在中国西北部的陕西省宝鸡市,有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法门寺。它位于渭河平原的西部边缘,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是古代西北地区的农业中心。古代的丝绸之路北线经过此地,法门寺因此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法门寺的建立,传说与东汉明帝梦见金光入室、遣使西域求法密不可分,但其准确的建寺时间,至今仍有待考证。不过,根据历史记载,法门寺在北魏时期已经存在。唐代,因唐玄宗与王后的皈依,以及为纪念释迦牟尼成道,寺院得到进一步的扩建和提升,一跃成为当时佛教的重要活动中心。其后虽经历战乱破坏,多次重建后,法门寺的规模和影响力始终不减。

1987年,法门寺地宫的意外发现,更是让这座古刹的历史地位愈发显赫。地宫内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为震撼的莫过于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法门寺佛教圣地的身份,也对研究我国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在这里可以看到唐代的建筑风格,感受到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除了佛教建筑,法门寺还收藏有大量佛教文物和艺术品,如唐代彩绘塑像、佛经、法器等,每一件都是研究佛教艺术的宝贵资料。

而今的法门寺,不仅是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也成为了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国佛教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游客,来到这里朝拜祈福,寻求心灵的安宁和净化。目前,法门寺在旺季的门票价格可高达120元,每年吸引的游客数量超过百万人次,仅门票一项的收入便高达惊人的1.7亿元。再加上香火捐献等善款收入,法门寺堪称中国最辉煌的古刹之一。

3.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

勐泐大佛寺座落在云南西双版纳中部,属于带季风气候区域,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它背依群山,面朝大河,被翠绿的原始森林所包围,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是一处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绝佳去处。

勐泐大佛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最初建立时仅为一小庙,由来自泰国的僧侣所创建。根据当地史料记载,这座庙宇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在此地修行并圆寂的高僧而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僧侣和信众被这里的宁静所吸引,纷纷来此修行和朝圣。明清时期,随着勐泐大佛寺信众数量的增加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原有的庙宇结构已难以满足需求,因而在历代住持和地区领袖的努力下,勐泐大佛寺得到了多次扩建和重修,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勐泐大佛寺的建筑融合了中原和南洋的佛教建筑特色,寺内的大雄宝殿、钟楼、鼓楼等建筑错落有致,充满了古朴典雅的佛教气息。寺内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尊高大的释迦牟尼佛像,高耸入云,俯瞰群山,展现出令人敬畏的佛教精神风貌。勐泐大佛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寺庙,更是傣族及周边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年的水灯节、宋干节等传统节日,都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和游客汇聚于此。其门票每日收入就曾达到过80多万。

2.嵩山少林寺

嵩山,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地理与文化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道教的五岳之一,更因嶙峋的山峦、密布的林木、清澈的溪流和参天的古树而闻名遐迩。其最高峰位于少室山,海拔1494米。嵩山地势西高东低,山体由西向东逐渐倾斜,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及气候条件。

嵩山少林寺位于这样一个地理宝地,使其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少林寺背依嵩山,面向沙河,四周群山环抱,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山中林木葱茏,气候宜人,是隐世修行的理想场所。少林寺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在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为印度高僧跋陀禅师在此建寺修行。寺院建成后,跋陀禅师便在此传授佛法,后世尊为“少林寺第一祖”。少林寺自建寺之初,便以其独特的禅宗教育,深邃的佛学思想,以及特有的武术修练而著称。

公元620年,达摩祖师东渡中国,后来定居少林寺,开创了少林寺禅宗武术的新时代。他提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将禅宗思想和武术技能完美结合,推动了少林寺武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达摩面壁九年,不仅深化了少林禅宗的内涵,更使少林寺的武术修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历经朝代更迭,少林寺也遭遇过无数的战火洗礼和自然灾害,但每一次都能在广大信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重建与复兴。尤其在唐代,少林寺僧兵参与了唐玄宗李隆基平定安史之乱的战斗,赢得了“勇冠三军”之誉,少林寺的声望和影响力也因此达到顶峰。

当外国朋友们提及中国,往往第一个浮现于脑海的便是激动人心的中国功夫。因此,少林寺以其独一无二的地位,成为我国对外展示的重要文化符号,其中一年的门票收益更是高达3.2亿,可见其非凡的吸引力。但少林寺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宗教和武术领域,它还开创性地将商业模式融入传统寺庙运营之中。从文化商品、服饰、药品到房地产开发,少林寺都有所涉猎,展现了其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1. 三亚南山寺

南山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中国的佛教文化正处于鼎盛时期,许多寺庙在这个时候建立。南山寺的前身是一座名为“南山禅院”的小庙,它由一群对佛教有着深厚信仰的僧人创建。然而,真正使南山寺声名鹊起的,是在宋朝时期所做的重建及扩建工作,使其成为了海南地区佛教信仰的中心。

随着历史的演进,南山寺经历了多次重建和扩展,每一次的重建都使其建筑风格更趋完美,信仰内涵也更加丰富。直至今日,南山寺以其恢弘的规模、精美的建筑和圣洁的氛围,成为了海南乃至全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南山寺地处美丽的海南岛西南海岸,背依崇山峻岭,面向浩瀚无垠的南海。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南山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寺庙周围是广袤的南海,波光粼粼,海风轻拂,为这座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远处连绵的山峦和青翠的森林环绕,更显示了佛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进入南山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108米的南海观音圣像,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海上观音像,象征着慈悲与宽容。这座圣像不仅是南山寺的标志,也是整个海南岛乃至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寺内的建筑错落有致,宁静庄严。游客在这里,可以参观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充满古典韵味的天王殿、以及寄托着对先人的敬仰之情的祖师殿等。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和艺术价值,令人沉浸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之中。

随着海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全球各地的富豪纷至沓来,把这里当做他们寻求祝福和实现愿望的圣地。这个地方年复一年地吸引着巨额善款,仅门票一项,收入就曾高达6.1亿元。据传,它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是因为其显著的灵验性,赢得了众多赞誉和好评。

七七斋、水陆、盂兰盆会,神秘的佛事你了解多少

七七斋、水陆、盂兰盆会,神秘的佛事你了解多少

佛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丧葬礼仪的改变,除了相墓术的传播与发展之外,第二个是佛事的兴起。

所谓佛事,是指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养佛事等活动。其中与丧葬有关的当推七七斋、水陆和盂兰盆会。

七七斋,就是从死者断气身亡日起,至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丧家要斋僧、诵经,每七天一次,共行七次,世称“七七斋”。

按佛教轮回观,人死后在七七四十九天内,分七阶段随业力受生,因此死者家属要在这段时间里斋僧念经,作种种功德,替死者消弭恶业,以投入良善之家托生。

据文献记载,七七斋最早始见于北魏胡太后之父国珍之丧。

水陆宣传图

《北史》卷八〇《胡国珍传》载:“国珍年虽笃老,而雅敬佛法。”等他死亡之后,“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干僧斋,斋令七人出家;百日设万人离,二七人出家。”

《北齐书•孙灵晖传》:(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此后,七七斋一直在中国盛行不衰,流传至今。

水陆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渡大斋胜会”,也称“水陆道场”、“水陆大会”、“水陆会”、“水陆斋”、‘水陆斋仪”、“悲济会”等。

据宋代名僧遵式的《施食正名》,此名称的来历系“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故名“水陆”。

水陆是中国佛教的一种非常隆重的经忏法事。举行法事的时间较长,最少为7天,多者可达49天。规模盛大,少者僧人数十,多者成百上干。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供品以饮食为主,供养诸佛、菩萨、天神、五岳、河海、大地、龙神、冥官眷属、城隍土地、儒士神仙、畜生、饿鬼六道、善恶诸神及地狱众生等水陆一切鬼魂。

水陆实拍

相传水陆始自南朝梁武帝。

《佛祖统纪》卷三十三:“梁武帝梦神僧告之曰: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大斋以拔济之……积日披览,创立仪文,三年而后成……天监四年二月十五日,就金山寺依仪修设。帝亲临地席,诏祐(僧祐)律师宣文……常设此斋流行天下。”

到了宋代,杨锷采用密教仪轨编撰成《水陆仪》(今已失传),对水陆的流行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至此,水陆盛行于世,特别是成为战争以后朝野经常举行的一种超度死者亡魂的大规模。

佛说盂兰盆经

当然,这种风俗在民间丧俗中也普遍流行。如苏轼就为其亡妻王氏设过水陆道场,以示追悼,祈求超度,并撰有《水陆法赞》16篇,号称“眉山水陆”。

创始于梁武帝萧衍的盂兰盆会仪式,也是灵魂不灭观念的产物,为中国民间丧俗中的重要仪式之一。据佛家的解释,“盂兰盆”三个字是梵语Ullambana译音,意为救倒悬,即救度死者亡魂倒悬之苦。

《盂兰盆经》载,释迦牟尼弟子目连以天眼看到死去的母亲生在饿鬼道,如处倒悬,受尽苦难而不能救拔,于是求佛救度。释迦要他在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集百味饮食于盂兰盆中,供养十方僧众,以这样的功德使母解脱苦难,往生人世或天界享受福乐。

佛教徒举行的盂兰盆会就是依此神话而来,成为佛教超度祖先的一种仪式。

目连救母

潜埋虚葬

潜埋虚葬,简称虚葬,又曰伪葬,是十六国北朝时期在上层统治者中间流行的一种特殊葬式:墓主的尸体潜埋它所,同时备礼仪文物虚葬之。

可能看名字有点难以理解,不过如果说曹操设72疑冢的传说故事,相信大家会更容易理解。

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六《疑冢》条曰:“曹操疑冢七十二,在漳河上”。马端临《文献通考•王礼考•山陵》按语亦曰:“世传曹公疑冢七十有余,其防患至矣。”

这里所说的疑冢,就是指虚葬墓。

中国历史上有确切文献记载的最早次潜虚埋葬,发生在西晋愍帝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据《晋书•石勒载记上》记载,石勒母亲王氏去世,石勒将她“潜窆山谷,莫详其所。既而备九命之礼,虚葬于襄国城南”。后赵建平四年(公元333年)石勒死,也行此法。“夜瘗山谷,莫知其所,备文物虚葬,号高平陵”。

《太平寰宇记》引《郡国志》曰:“勒尸别在渠山葬之。夜为十余棺分道出埋,以惑百姓。”

石虎死后同样伪葬,自别于深山埋之。由此可见,潜虚埋葬是石赵诸王及王室丧制的成规。​

曹操动漫形象

此外,南燕及拓拔魏早期也流行这种葬式。

南燕建平六年(公元405年),慕容德死,“为十余棺,夜分出四门,潜瘗山谷,莫知其尸所在,虚葬于东阳陵”。

《宋书•索虏传》谓拓跋浬时的风俗:“死则潜埋,无坟垅处所。至于葬送,皆虚设棺柩,立冢,生时车马器用皆烧之,以送亡者。”

《资治通鉴》卷一六〇载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八月甲申:“虚葬齐献武王于漳水之西;潜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之旁为穴,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匠。及齐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发石取金而逃。”

根据上述记载,我们可以推测,十六国北朝时期,在各族上层统治集团中曾普遍实行潜虚埋葬这一特殊葬俗。

潜虚埋葬的本意就是为了保守秘密。其流行的原因,据曹永年先生研究,与当时社会动荡不定的状况有关,是为了避免死者身后坟墓被人盗发的危险。

资治通鉴

招魂葬的盛行

招魂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葬俗之一,时称招魂虚葬或招葬,是一种墓中不放尸体的葬式。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定,战争连年不断,因此人民或死于乱兵,骸骨无存;或父子异邦,生死未卜。于是,招魂虚葬便在民间广泛地流行开来。

《晋书•慕容㑺载记》云,㑺迁都于邺,赦其境内,缮修宫殿,复建铜雀台。为此,廷尉监常炜上言:“自顷中州丧乱,连兵积年,或遇倾城之败,覆军之祸,坑师沈卒,往往而然,孤孙茕子,十室而九。兼三方岳峙,父子异邦,存亡吉凶,杳成天外。”常炜之言反映了北方招魂葬流行的情况和原因。

当然,南方亦不乏招魂虚葬之人,如《晋书•东海王越传》载:永嘉五年(公元311年),西晋东海王司马越死于项,其柏柩为石勒所焚。越妃裴氏“太兴中,得渡江,欲招魂葬越”。东晋元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仔细讨论一下这件事情。博士傅纯曰:“圣人制礼,以事缘情,设冢椁以藏形,而事之以凶;立庙祧以安神,而奉之以吉。送形而往,迎精而还。此墓庙之大分,形神之异制也。至于室庙寝庙祊祭非一处,所以广求神之道,而独不祭于墓,明非神之所处也。今乱形神之别,错庙墓之宜,违礼制义,莫大于此。”总之是站在专家的角度反对这件事情,元帝也就听从了他的建议,下诏不许裴氏不许为东海王越招魂立庙。但裴妃并不奉诏,最后还是达成了目的,葬越于广陵。

感谢大家的阅读,我是作者良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头条的号苏家酒窖,每天都有最有趣的文化资讯~也欢迎评论留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哦!如果你有想进一步了解的传统文化内容,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小编会为你“定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