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起源于中国古代。据史书记载,尤姓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当时有一个叫做尤伯的部落首领,他的后代就以尤为姓。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和人口的迁移,尤氏逐渐分布到各地,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分支和衍生姓氏。
在中国历史上,尤氏曾经有过一些著名的人物。例如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尤棐、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将尤来、东汉末年的官员尤公等等。此外,尤氏还是中国传统的“三才”之一(即天、地、人),被视为高尚的品德和才能的象征。
尤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一直比较显赫,尤其是在文化领域。尤氏家族中有很多文化名人,如唐代文学家尤袤、宋代书法家尤臻、明代文学家尤侗等等。这些文化名人不仅在自己的时代享有盛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文化领域,尤氏在政治、军事等领域也有过很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例如明朝时期的将领尤炳、清朝时期的大臣尤侗等等。这些人物不仅在自己的时代有着卓越的表现,而且对后世的政治和军事事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尤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姓氏。在中国历史上,尤氏家族中的许多人物都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才能而著称,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今天,尤氏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代表着一种优秀的家族传统和文化精神。
尤姓,是我国的一个姓氏,在宋朝成书的《百家姓》中,排在第19位,而在2006年普查中,当代尤姓的人口约有80万,是全国第163位姓氏,
至于尤姓的源流,其主要是源出于沈姓,属于避讳而改姓氏的。当然还有一些是其他源流。
源出沈姓
在五代之初时,后梁的皇帝朱温于公元909年,封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闽王。
王审知,字信通,号详卿,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开国国君,“开闽三王”之一,他去世后,谥号为忠懿。后来其次子王延钧称帝,其被追赠为昭武孝皇帝,庙号为太祖,后世尊称其为“开闽尊王”、“开闽圣王”。
因审和沈二字同音,再则王审知是闽王、后又追封为昭武孝皇帝,所以,闽国境内的沈姓人,为了避“审”字讳,就将沈姓的三点水去掉,改为姓“尢”姓。
不过,尤姓之人虽然改姓为尤,但仍然没有忘记自身是由沈姓所改,所以又尊沈姓的得姓始祖为尤姓的得姓始祖。
那沈姓始祖又是谁呢?
沈姓的得姓始祖是聃季。
聃季,姬姓,又称冉季载,是周文王第十子。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没过几年就去世了。他去世后,其年幼的儿子继位,也就是周成王。由于成王年幼,所以由周公旦摄政。
但当时的当时霍叔、管叔、蔡叔很不服气,他们于是就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于反叛。
周公旦为国家计,自然出兵平叛,在平定这次叛乱中,周公旦的十弟聃季立下大功。
所以,周公旦就封聃季于沈,建立沈国。聃季的后人就以国为氏,还姓为沈。
到五代时,王审知称闽王,这才有了闽国境内的审姓人改姓为尤。
源于仇姓
在古时,尤和仇音同,同时两者都为怨义。
源出王姓
王审知的闽国后来灭亡了,他的后人为就分别改姓为游、尤、沈、叶等姓。
至于其他的一这样源流,则是源出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尤 读音 yóu 部首 尢 笔画数 4 五笔 DNV 参考:怣 邮 訧 尢 尤(yóu;形容词)(形声,小篆字形,从乙,又声。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受到阻碍,则显示出它的优异。本义:最优异)
⑴ 同本义 [outstanding]
尤,异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当之猶之古文,犬子也。尤,怪也。——《小尔雅》 尤,异也。——《广雅》 夫有尤物。——《左传·昭公八年》。注:“异也。”而视之尤。——《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服注:“甚也。”然有知强弱之所尤。——《管子·侈靡》。注:“殊绝也。”夫子,物之尤也。——《庄子》尤功(功绩最卓著。亦指功绩最卓著的人)⑵ 惊异 [staring]
公饮之酒,厚酬之,赐及从者。司马亦如之。张丐尤之。——《左传》 尤(yóu;动词)⑴ 责备;怪罪 [blame]
尤其室。——《左传·襄公十五年》。注:“责过也。”畜君何尤。——《孟子》注:“何尤,无过也。”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尤苦(苛责;污蔑);尤恶(谴责和憎恶);尤怨(埋怨;怨恨) ⑵ 缠绵;爱昵[linger;show tender affection for]。
尤殢(尤云殢雨;也指放娇撒赖,纠缠不清);尤红殢翠(比喻男女间的缠绵亲昵);尤云殢雨(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尤(yóu;副词)尤其,更加 [particularly]
义兴人谓三横,而处尤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尤甚;尤妙 尤(yóu;名词)⑴ 过失,罪过 [mistake]
废为残贼,莫知其尤。——《诗·小雅·四月》尤诟(过失和羞辱);尤违(过失;过错);尤累(过失)⑵ 姓尤(yóu)
1) 特异的,突出的:尤为。尤异。无耻之尤。
2) 更加,格外:尤其。
3) 过失:效尤(学着别人做坏事)。
4) 怨恨,归咎:怨天尤人。
5) 姓。
包含“尤”的词语◆ 尤其 【yóuqí】
[ particularly especially ] 表示更进一层。犹更,格外
◆ 尤物 【yóuwù】
[ rare thing ] 珍贵的物品
夫有尤物,足以移人。——《左传·昭二八年》信造化之尤物。——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 bewitching female beauty ] 特别漂亮的女人 投甘言而引尤物,贵丽色而作生涯。——《包公案》◆ 尤异 【yóuyì】
[ advanced ] 政绩优异
包含“尤”的成语◆ 尤物移人 【yóu wù yí rén】
释义: 绝色的女子能移易人的情志。 (A beautiful woman can move people's feelings)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 负诟忍尤 【fù gòu rěn yóu】
释义: 忍受指责和怨恨。 (Enduring accusations and resentments)出处: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责备之严,诚不足怪。庸讵知当局之负诟忍尤,艰难应付,有非楮墨所能罄者。”
◆ 群起效尤 【qún qǐ xiào yóu】
释义: 大家一起向坏的学习。 (People learn to go to bad learning together)示例: 这些坏作风应该根除,以免群起效尤。
◆ 忍尤含垢 【rěn yóu hán gòu】
释义: 遭受怨谤耻辱而忍耐着。 (Endure disgrace and stigma)出处: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 石尤风 【shí yóu fēng】
释义: 指打头逆风。(It means going against the wind)
福州有尤溪洲,尤溪有福州门!
尤溪洲,真的是尤溪人的老码头!
今天,离2019立冬只有3天!
朝阳冉冉,夕阳如练,波光粼粼,鸥鹭翩飞,福州蓝的美名愈发神奇了。
尤其是,横跨福州市闽江北港的尤溪洲大桥,游船历历;望龙园上,风筝高飞,9根福柱临水祈福,好生流连。
一直很得意,三明尤溪人在离家300里的大福州居然有乡愁吟唱。听老一辈人讲,尤溪洲是当年尤溪人坐船来福州登陆的码头,因此名叫尤溪洲。2004年元旦通车的大桥,自然就叫尤溪洲大桥了。
故事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唐开元29年(公元741年)尤溪立县,隶属福州。到南唐保大六年(948年)才改隶剑州(南平),1970年终归三明。掐指一算,尤溪人的福州佬历史,居然超过200年!
这从迄今已近500年历史的尤溪县城“福州门”可以佐证。明嘉靖六年(1527),尤溪县城池东大门建石拱桥--沈福门,这个尤溪建城标志,一直都呼“福州门”!1999年,因城区旧城改造,被移至沙洲公园内。2011年开始,重新复建古城门及城门楼,甚是魁伟。
时至今日,尤溪人呼福州人为“虎纠巴巴”,福州人戏称尤溪为“尤K”。尤溪人外出买房置业,不选南平,不选三明,而是首选福州,感情这也是乡愁的复辟?!
LONG LONG AGO! 昔日尤溪商人利用水路之便,常常运一些粮食、木材、毛竹、茶叶、土纸、木炭、柴片、笋干、香菇,顺着闽江东去到福州贩卖,再从福州运食盐、棉布、日用杂货、果品、海产品、中药材回尤溪,而登陆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尤溪洲,久而久之,闽江就成了尤溪去福州的水路官道,而登陆的码头就取名尤溪洲。
岁月悠悠,当年的闽江黄金水路已然风光不在!但现在300吨级的货轮,确实可以从尤溪的西滨和尤溪口两个码头,船运到福州马尾港。
尤溪与尤溪洲的故事,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先说:尤溪的尤姓来历------
唐代之前,尤溪县叫“沈溪”,到五代时,因避闽王王审知讳,就把沈字的水旁去掉,改为尤姓。于是,开始有了“尤”这个姓氏。当地土著居民以尤姓为多,遂改名为尤溪。一说尤溪县的母亲河叫尤溪,故而命名尤溪,现城关还保留着别称“沈城”。因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出生于沈城,小名就叫“沈郎”,他亲手栽种的樟树,后人就叫它“沈郎樟”。
明嘉靖《尤溪县志》载:本县别称沈溪。至于尤姓,系承晡季,源起河南汝南。尤姓,是来自福建的沈家,跟姓沈的人实际上是同一家人。
再说:福州家具与尤溪木材的上下游关系------
两湖潮生海涨天,鱼虾入市不论钱。
户无酒禁人争醉,地少霜威花正然。
北宋诗人鲍信,客游福州时写下了这首诗。福州人自古依水而居,在内河旁生活,在内河旁营生。昔时,东、西两湖与闽江潮汐相通,自然调节,给福州带来丰富的鱼米之利。
解放前,福州双抛桥前木匠铺林立。当时福州内河纵横,双抛桥下面有一条河往西连通白马河,白马河通闽江,河两岸有近百家木匠铺。需要什么木材,几家店主商量好,然后派一人到尤溪等闽西北买木头。购买的木头扎成木排,顺江而下,到台江入白马河,再到双抛桥。木头在水中泡去树胶就不易开裂。木头捞起后,由锯木工人锯成板材,由木匠师傅打成家具,家具做好了,徒弟们就用板车送到三坊七巷的“漆巢”水流湾,上漆后出售。
最后:说一个吃的趣闻。
乌冬面:
日文:うどん;日文汉字:饂饨;英文:udon;与荞麦面、绿茶面并称日本三大面条,是日本料理店不可或缺的主角。
然而,乌冬面日语叫乌龙面,可能源自福州乌龙江的尤溪放排汉!你会相信吗?
尤溪县志办研究员张其兴说,尤溪始建县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隶属福州,当年尤溪许多人伐木沿闽江放排而下,在福州把木头捞上岸买卖,很有可能与日本高僧空海法师有接触。
日本僧空海法师,名叫遍照金刚,香川赞岐人,生于公元774年,卒于835年,公元804年随日本遣唐使入唐学法,回日本时携回大量佛教经典,并在梵文字母拼写原理的启发下,发明了日本字母平假名,创造了日本文字,成为日本平安时代最伟大的佛法大师。
空海法师带回日本的另一样东西就是面粉。
福州开元寺灵愿法师说,空海法师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在东海遇到台风,与使臣藤原葛野麻吕乘坐之船在海上漂流34天,终于在霞浦县赤岸村靠岸,全船130多人均由当地村民援救上岸,由于关防信印全部丢失,空海等人只能在福州开元寺等待,一住就是两个多月。
专注乌冬面研究的傅树华说:“为什么福州乌龙江旁边的岛叫尤溪洲,会不会是因为尤溪人在此捞木头上岸得名?而在日语里,乌冬的意思偏偏就是乌龙,这会不会是和乌龙江有关系,会不会是空海大师在乌龙江上吃到这个面,回到日本把面条取名为乌龙面呢?”
张其兴还透露给傅树华,崇祯年间的正版《尤溪县志》,现存于日本国会图书馆,而中国却只有复印件,由此推测当年尤溪与日本就已经有非同寻常的渊源了。
令傅树华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文化名人也开始关注他的研究。立雪书院院长游嘉瑞还为他题词:“日本乌冬面源自中国尤溪。”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