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前期播出的谍战剧《惊蛰》中,当听到剧中男主角陈山用上海话称呼整天躺在竹榻上想吃生煎馒头的父亲“老棺材”时,还是觉得诧异和不习惯。
我在网上查了下“棺材”词条,当属詈辞的同时是可用于对老人和小孩的爱称。上海及周边苏锡常地区,有“憨棺材”“贼棺材”“寿棺材”等各种变体,虽然贬义成分增加,但也常用于夫妻及朋友之间。上海人常挂在嘴边的“浮尸”其使用语境与“棺材”接近,但似乎更亲昵生动。如还不过瘾,人们可以再加浇头,“棺材”便升级为“老赤棺材”“小赤棺材”,“浮尸”前面加上“氽江”,变成了“氽江浮尸”,倒也颇具动感。上海隔壁邻居苏州有个“杀千刀”的爱称在上海耳熟能详,以前笔者公司老板是苏州人,下面员工不讲英语学苏州话,要好同事几天不见,勾肩搭背不算,还要来句:“倷迭搿杀千……刀,好几日朆看见过息哉。”让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糯答答的姑苏软语说出血淋淋的爱称,没有一点恐怖的感觉,倒是喜感实足。
这种语言现象在其他国家也广泛存在。日本新婚丈夫在洞房花烛的第二天早上,会贼忒嘻嘻问候新娘,新娘会点着丈夫的脑门,来句“八格”(日文原义为混蛋、傻瓜),和上海话中夫妻间的“十三点、憨棺材”如出一辙。在英语中,国人熟悉的表示亲昵、自嘲的老、老枷锁、老头痛这些称呼,已是明日黄花,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也与时俱进,花样繁多,但多用于夫妻之间,对于晚辈最多起个绰号,像《惊蛰》中,儿子称呼父亲“老棺材”之类是罕见的。
说到这些骂人的爱称,自然而然会说到“老头子”这个称呼,在上海话中,儿子对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或对旁人称呼某个年老男子时,可用此称呼,但如当面直接称呼,“老头子”们也会怒而巴掌侍候的。只有老夫妻间老妻可对丈夫直接称呼“老头子”。究其来源一般被认为出自《清朝野史大观》,纪晓岚被乾隆帝怒问为什么称其为“老头子”时的精彩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但笔者认为这只是对“老头子”称呼的油滑解释,并不能说明是其出处,从纪晓岚脱口而出以及乾隆帝听到后的嗔怒,是否可以推定这一不敬称呼当时已大为流行了呢?以前上海人中有句话,叫“宁波人规矩大”,“老头子”“老太婆”是绝对属于骂人话,切不可称呼长辈和老人。我姨丈是宁波人,以前带着年幼、生养在太仓浏河的表弟从十六铺乘船到宁波,让阿娘阿爷看看孙子。姨丈百密一疏,未对表弟培训,表弟在亲眷乡亲面前左一个“老头子啊”,右一个“老太婆啊”叫得山板响,气得阿爷阿娘直呼没规矩,要请他吃生活,从此不喜欢这个孙子。记得姨夫和我父亲聊天时,心有余悸地说,小鬼头还算识相的,“老头子”“老太婆”在浏河算好听叫法,还呒没捺老甲鱼、老棺材掼出来哦!
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能淘汰一些骂人的称呼呢?最起码在传播广、影响大的影视剧中不要出现呢?(雨溟)
古时候的读书人最讲究“文雅”,也很在乎“斯文”和“体面”,他们为人处世的时候都非常注重礼仪,只要有点文化的人,必然在意脸面问题,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酸的要命”,所以人们经常称呼他们为“酸秀才”,就是泛指这一类人,他们的“酸”不仅体现在学问上,也体现在“骂人”的时候。
古代人思想比较保守,尤其是“文化人”,如果一不小心说了句脏话,估计都会“脸红”到不好意思,因此读书人一般都不屑说“脏话”,他们骂人的时候,其措辞可是十分“文雅”的,今天小九就给大家简单说几句。
第一句: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出自大圣人“孔子”之口,字面意思看起来感觉是一个人活的太久了,像小偷一样“偷取”时光,其实这句话的来源是因为一件事情,当时孔子约上好友参加一个小聚会,朋友一见到他就毫无形象的坐在了地上,并且露出了小腿,孔圣人可是读书人,好友这样的行为在他眼中就是不礼貌,然后就脱口而出这么一句话,主要的意思是骂他“为老不尊”的样子,实在不适合出门见人。
第二句: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话一般运用在失望之人身上,比如老师对某个学生十分失望,就会用这句话进行“讽刺”,或者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失望,也会这么说,但这句话也不会随便说出口,都是对一个人极度失望,才会脱口而出。腐朽的木头不值得雕琢,跟“烂泥”扶不上墙是一个意思,是一句不带脏字的“骂人”之言。
第三句:何不以溺自照?这句话出自宋代程颐、程颢两兄弟编撰的“大全集拾遗”之中,看起来是文言文的“格式”,但是很好理解,用“白话”翻译过来就是,你怎么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有几斤几两重不知道吗?没有那个“金刚钻”,就别揽这“瓷器活”。这就是大概的意思,是不是挺狠的?放到现在无所谓,但是出自古人之口就有点“狠”了。
第四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我们都知道,泛指一类“小鸟”,没有什么大志向,能填饱肚子就很满足了,“鸿鹄”泛指一些“大鸟”,在古人眼中像大雁、鹤、老鹰,或是鹏鸟这样的物种才算得上“鸿鹄”,这种鸟飞得高、飞得远,比喻有远见、有志向的行为。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你一个见识短浅的小人物,怎么可能理解“胸怀大志”之人的想法呢?说白了是一种鄙视、嘲讽的意思。
第五句:襟裾马牛,衣冠狗彘。此话出自“小窗幽记”,全文是:人不通古今,襟裾马牛,士不晓廉耻,衣冠狗彘。翻译过来就是:如果人不知晓古来今往的事情,就如同穿着衣服的马和牛,如果不懂廉耻是什么,那就是衣冠禽兽、猪狗不如了,放在现在来说谁敢这么骂人,如果不是出自长辈之口的话,估计免不了一顿胖揍了。
综上小九总结一句:中华的语言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对此各位读者朋友怎么看呢?您还知道哪些骂人的“狠话”,欢迎来评论区留下你的言论,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感谢您的点赞和关注。
文/豫荐你
标题:三国骂人有多狠?关羽张飞“口吐芬芳”,诸葛亮给人连起7个绰号
现在,喜欢打架的越来越少,但喜欢骂人的却越来越多。能动口的绝不动手,因为一旦动起手来:打赢了进牢房,遭罪;打输了进医院,遭罪还丢人。其实古人,也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一言不合就开干,他们发生摩擦,往往也是先从骂人开始的。
《三国演义》是一本历史小说,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认为它是“七实三虚”,即七分真实,三分虚构。你说它是历史吧,它又不是历史吧;你说它不是历史吧,它里面许多故事在《三国志》中确有记载。
很多三国迷或许只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甚至连小说都没看过,却总是要和真正看过《三国志》的人争上一番,争到面红耳赤,甚至互相问候全家。其实在《三国演义》中,骂人是非常狠的,武将谋士也经常“口吐芬芳”:有的骂人不带脏字,有人直接无差别攻击,有人直接将对手骂死。
张飞骂人不带脏字张飞在《三国演义》中的性格非常暴躁,也很喜欢骂人。刘备在平原当县令时,被督邮勒索,张飞一气之下将督邮绑起来,一阵狂抽,边打嘴里还边骂:“打死你这个害民贼!”又打又骂实在解恨,但显然此时张飞的骂人功夫还不到家。
后来在“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时,张飞的骂人功底突飞猛进。公孙瓒和吕布单挑失败,眼看就要被吕布追上一戟刺死时,张飞突然冲出阵来,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
他这句话直接把吕布喊懵了:“三姓家奴”喊得是谁?又是啥意思?
吕布虽然脑子不好使,但仔细一琢磨,还是明白过来了:原来自己曾经拜丁原为义父,如今又拜董卓为义父,自己又姓吕,可不就是三个姓吗?后面再加上家奴二字,是在讽刺吕布尴尬的身份,这骂人水平实在是高。吕布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弃了公孙瓒,和张飞战作一团。
后来过了几年,吕布和张飞再次在徐州相遇,张飞开口又是一句“三姓家奴”,吕布又气又恼,奈何自己没文化,只能弱弱地喊出“环眼贼”这样附带相貌特征的骂人话来。在徐州的日子里,张飞仗着大哥刘备是徐州的主人,从没给过吕布好脸色,轻者破口大骂,重则抢夺马匹。吕布本就不是什么善茬,终于在一天夜里,他趁着张飞喝醉酒,偷袭了徐州,取代刘备成为徐州之主。
古人云: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张飞在虎牢关时骂吕布,合情合理,因为双方敌对。后来在徐州,吕布兵败来投,已经不再敌对,而是互为唇齿,张飞再骂吕布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张飞可以鄙视吕布的为人,但不能常把骂人的话挂在嘴边。丢徐州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教训。
关羽骂人无差别攻击显然,在徐州的时候,关羽表现非常不错,从来没骂过吕布。但接下来他的操作就让人看不懂了。
吕布占了徐州没多久,就被曹操给办了,命陨“白门楼”。吕布死后,关羽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开始各种骂人。他在随曹操征讨袁绍时,说出“我观诸位,如插标卖首尔”这样的话,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这简直就是无差别攻击,庆幸的是,袁绍军中大将都不是他的对手,要是隐藏着一个绝世高人,还不分分钟把关羽给剁了?
十几年后,关羽成为荆州的老大。孙权派人来提亲,关羽却说:“虎女焉能嫁犬子?”孙权好歹也是一方诸侯,关羽直接说人家儿子是“狗”的儿子,是不是太侮辱人了?孙权听到后勃然大怒,但还是忍了过去。随后,关羽又在多个场合表明:“江东,一群鼠辈尔!”本来江东或许还有主张孙刘联盟亲和派,他这一句无差别攻击,等于直接把整个东吴都给得罪了。
关羽被捕时,孙权原本想留他一命,但东吴大臣却纷纷反对,也看出来关羽这人骂人有点过了,要是嘴上多积点德,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诸葛亮是如何骂人的?张飞关羽骂人的确狠,但和诸葛亮比起来,还是差点火候儿。张飞一句“三姓家奴”骂了N多年,关羽也就那两句:“插标卖首”和“江东鼠辈”。相比之下,诸葛亮才是真正的骂人高手。
诸葛亮年轻时访问东吴,“舌战群儒”,几乎把东吴群臣骂了个遍,抓住他们的缺点猛攻,什么“偷橘子的陆公绩”啦,什么“无君无父之人”啦,把东吴群臣喷的无话可说,如果实在找不到骂人的点,就来上一句“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你不配)。
老年诸葛亮遇到王朗,骂人功底丝毫未减。理要讲,人也要骂,据统计,诸葛亮在骂死王朗的过程中,一共给他取了7个称号,分别是: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无耻老贼、谄谀之臣、断脊之犬、二臣贼子、厚颜无耻之人。一个70多岁的老人,突然得了这么多“称号”,王朗当场气得吐血身亡。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脱口而出这么多“侮辱”的称号,纵观整个《三国演义》,只有一个人能做到。关羽和张飞的骂人,在诸葛亮面前简直就是小儿科。
总结关羽和张飞骂人,虽然狠,但火候儿不到,最终坑了自己,一个丢了徐州,一个丢了荆州。
诸葛亮骂人,不仅狠,而且炉火纯青,他骂遍东吴群臣,反而赢得了鲁肃的尊重,促成了战略同盟;他一连7个“侮辱”称号,骂得王朗吐血而亡,不战而屈敌之兵。
从关羽、张飞、诸葛亮骂人,我们可以看出,光侮辱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摆事实讲道理,最重要的,是要多读书,不然被骂时,只能弱弱地骂出一句:“卧草”。
骂人是门技术活,不仅讲究策略,必要时还需要肢体需要的配合,不信请看,看下面两位大婶是如何骂人的,多么和谐啊!
本文系“豫荐你”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豫荐你,一位热爱历史的文学青年,以正史为主,不喜欢篡改和曲解历史,写文以资料为准,喜欢请关注、点赞、转发三连哦!
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文章,是关于湛江人骂小孩为什么骂“粪箕仔”?的话题,勾起了很多网友的童年回忆。粪箕,在几十年前的中国农村中,是很重要的劳动工具,它用竹条或藤条编织而成,底部比较平,带有长长手柄,是用来装人畜粪便的,主要是牛马猪的粪便。
就在那个物质匮乏,医疗水平低,医疗水平低的战乱年代,因经常发生婴孩生病夭折的事,按农村的习俗,夭折的小孩子只能用破凉席一裹,装在粪箕里,提到山坡上去埋掉。渐渐地“粪箕仔”这个词就成为恶毒、咒人的词语流传开来。从历史里,我们体谅得到上一辈人的辛酸与无奈,而小时候被骂过“粪箕仔”的人,如今都觉得很平常了。“粪箕仔”这个词,曾经广东广西骂小孩都有这样的习惯,我们来听听网友留言:
“以前农村人是没文化,所以说的话都是生活中实践来的。”
“我们广西老家以前老人骂人就是说粪箕笔你,现在很少人说了,特别是现在普通话流行,小孩都不会说家乡话了,我们也老了,也很少说,很多话都扔了。”
“捡过粪噢,也被骂过粪箕子,还被狠狠地打过呢?”
“我有个老表刚出世时就曾被认为夭折放在粪箕上要丢了,提出门让我老爸看见阻止了救回来,在往后二三十年还被老一辈笑称老表粪箕仔。”
“是的,不错。粪箕仔就是夭折仙小孩用粪箕抬去山上埋了的意思。”
“爷爷咒我叫粪箕心,粪箕级。”
“涯屋下盖滴三四十年代老亚婆大多数亦系贡样闹细曼仔,粪机拈,粪机差。”
“追朔源头确实是很恶毒的一句骂人话,但现在听起来已很平常了,甚至还有一点亲切感,我小时候妈妈老是半笑半质备地骂我。但如果妈骂我‘坐粪箕’时那是真的生气了。坐标阳江。”
“粪基撅,粪基仔,粪基,粪基妹,马骝,狗遂都被骂过,很少小孩不被这样骂过吧。”
“跟我潮汕惠来人差不多是这意思,但我们的粪箕是指干农活挑粪挑土用的,现在搞建筑的也有用着的。”
“我去麻章叫别人小孩(马骝仔)别人家长讨厌我!在赤坎这样叫很正常。”
“骂不听话的孩子,小时候常被这样骂,现在我也会这样骂自己孩子,在特生气时。”
“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这样骂人,不知道啥意思,所以听着也没觉得有啥恶意。”
“我觉得很亲切呀,小时候我太调皮了,老爸被我气得慌时就会哭笑不得的说粪箕仔,满是宠溺的样子。”
“河源龙川骂小孩也有这样的。”
“吴川话:你个只粪箕niao。”
“茂名地叫粪箕笔,粪箕儿。”
“只粪箕掘讲矛听,着捶过矛。”
“笨鸡翘,打靶鬼。”
“闽南语就是这样骂的。”
“我们信宜崖话也是这样说。”
“惠州客家话也是这样说的。”
“阳春白话涯话都有粪基掘的讲法,粤西广西差不多大家都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广西也是这样骂小孩,小时候常听到,粪箕毕。”
“原来广东的也是同我地广西玉林一样叫法。”
“以前咒孩子‘粪箕子’是毒的话,就是咒孩子夭折早死的意思,现在农村也不这样骂小孩了。”
……虽然这个“粪箕仔”原意是比较恶毒的骂人话语,但是在农村人看来,说一些含义比较恶劣的词语反而有助于小孩子的成长,可以辟邪。有网友就说:“我小时候也被奶奶骂过,这样骂反而平安健康,因为如果有人被鬼或水鬼上身,如果家人懂得看得出这个人是被不干净东西附身了,马上对它说,鬼捉你了,鬼捉你了……,这样就破解了。所以说,如果有人骂你,鬼捉你,不要生气哦,还有另种骂语,fan力子捉你,也是这意思。”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口素质的提高,现在已经极少听到用“粪箕仔”作为恶毒的话来骂人,即使现在听起来,已经是一个很平常的词语。你们觉得呢?
视频加载中...
Hello,大家好,我是教粤语的Simon
今天还是教猪相关的粤语
猪兜...猪兜
比喻一个人很笨、很蠢
猪髧兜...猪髧兜
髧指下垂状态,读音是dam3
也是指一个人很笨、很蠢
猪扒...猪扒
指一个人的样很丑
有发现今天教的都是骂人的粤语
例句:哇你个猪兜,呢件猪扒你都啃得落?
文/豫荐你
标题:三国骂人有多狠?关羽张飞“口吐芬芳”,诸葛亮给人连起7个绰号
现在,喜欢打架的越来越少,但喜欢骂人的却越来越多。能动口的绝不动手,因为一旦动起手来:打赢了进牢房,遭罪;打输了进医院,遭罪还丢人。其实古人,也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一言不合就开干,他们发生摩擦,往往也是先从骂人开始的。
《三国演义》是一本历史小说,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认为它是“七实三虚”,即七分真实,三分虚构。你说它是历史吧,它又不是历史吧;你说它不是历史吧,它里面许多故事在《三国志》中确有记载。
很多三国迷或许只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甚至连小说都没看过,却总是要和真正看过《三国志》的人争上一番,争到面红耳赤,甚至互相问候全家。其实在《三国演义》中,骂人是非常狠的,武将谋士也经常“口吐芬芳”:有的骂人不带脏字,有人直接无差别攻击,有人直接将对手骂死。
张飞骂人不带脏字张飞在《三国演义》中的性格非常暴躁,也很喜欢骂人。刘备在平原当县令时,被督邮勒索,张飞一气之下将督邮绑起来,一阵狂抽,边打嘴里还边骂:“打死你这个害民贼!”又打又骂实在解恨,但显然此时张飞的骂人功夫还不到家。
后来在“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时,张飞的骂人功底突飞猛进。公孙瓒和吕布单挑失败,眼看就要被吕布追上一戟刺死时,张飞突然冲出阵来,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
他这句话直接把吕布喊懵了:“三姓家奴”喊得是谁?又是啥意思?
吕布虽然脑子不好使,但仔细一琢磨,还是明白过来了:原来自己曾经拜丁原为义父,如今又拜董卓为义父,自己又姓吕,可不就是三个姓吗?后面再加上家奴二字,是在讽刺吕布尴尬的身份,这骂人水平实在是高。吕布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弃了公孙瓒,和张飞战作一团。
后来过了几年,吕布和张飞再次在徐州相遇,张飞开口又是一句“三姓家奴”,吕布又气又恼,奈何自己没文化,只能弱弱地喊出“环眼贼”这样附带相貌特征的骂人话来。在徐州的日子里,张飞仗着大哥刘备是徐州的主人,从没给过吕布好脸色,轻者破口大骂,重则抢夺马匹。吕布本就不是什么善茬,终于在一天夜里,他趁着张飞喝醉酒,偷袭了徐州,取代刘备成为徐州之主。
古人云: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张飞在虎牢关时骂吕布,合情合理,因为双方敌对。后来在徐州,吕布兵败来投,已经不再敌对,而是互为唇齿,张飞再骂吕布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张飞可以鄙视吕布的为人,但不能常把骂人的话挂在嘴边。丢徐州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教训。
关羽骂人无差别攻击显然,在徐州的时候,关羽表现非常不错,从来没骂过吕布。但接下来他的操作就让人看不懂了。
吕布占了徐州没多久,就被曹操给办了,命陨“白门楼”。吕布死后,关羽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开始各种骂人。他在随曹操征讨袁绍时,说出“我观诸位,如插标卖首尔”这样的话,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这简直就是无差别攻击,庆幸的是,袁绍军中大将都不是他的对手,要是隐藏着一个绝世高人,还不分分钟把关羽给剁了?
十几年后,关羽成为荆州的老大。孙权派人来提亲,关羽却说:“虎女焉能嫁犬子?”孙权好歹也是一方诸侯,关羽直接说人家儿子是“狗”的儿子,是不是太侮辱人了?孙权听到后勃然大怒,但还是忍了过去。随后,关羽又在多个场合表明:“江东,一群鼠辈尔!”本来江东或许还有主张孙刘联盟亲和派,他这一句无差别攻击,等于直接把整个东吴都给得罪了。
关羽被捕时,孙权原本想留他一命,但东吴大臣却纷纷反对,也看出来关羽这人骂人有点过了,要是嘴上多积点德,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诸葛亮是如何骂人的?张飞关羽骂人的确狠,但和诸葛亮比起来,还是差点火候儿。张飞一句“三姓家奴”骂了N多年,关羽也就那两句:“插标卖首”和“江东鼠辈”。相比之下,诸葛亮才是真正的骂人高手。
诸葛亮年轻时访问东吴,“舌战群儒”,几乎把东吴群臣骂了个遍,抓住他们的缺点猛攻,什么“偷橘子的陆公绩”啦,什么“无君无父之人”啦,把东吴群臣喷的无话可说,如果实在找不到骂人的点,就来上一句“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你不配)。
老年诸葛亮遇到王朗,骂人功底丝毫未减。理要讲,人也要骂,据统计,诸葛亮在骂死王朗的过程中,一共给他取了7个称号,分别是: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无耻老贼、谄谀之臣、断脊之犬、二臣贼子、厚颜无耻之人。一个70多岁的老人,突然得了这么多“称号”,王朗当场气得吐血身亡。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脱口而出这么多“侮辱”的称号,纵观整个《三国演义》,只有一个人能做到。关羽和张飞的骂人,在诸葛亮面前简直就是小儿科。
总结关羽和张飞骂人,虽然狠,但火候儿不到,最终坑了自己,一个丢了徐州,一个丢了荆州。
诸葛亮骂人,不仅狠,而且炉火纯青,他骂遍东吴群臣,反而赢得了鲁肃的尊重,促成了战略同盟;他一连7个“侮辱”称号,骂得王朗吐血而亡,不战而屈敌之兵。
从关羽、张飞、诸葛亮骂人,我们可以看出,光侮辱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摆事实讲道理,最重要的,是要多读书,不然被骂时,只能弱弱地骂出一句:“卧草”。
骂人是门技术活,不仅讲究策略,必要时还需要肢体需要的配合,不信请看,看下面两位大婶是如何骂人的,多么和谐啊!
本文系“豫荐你”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豫荐你,一位热爱历史的文学青年,以正史为主,不喜欢篡改和曲解历史,写文以资料为准,喜欢请关注、点赞、转发三连哦!
作为成都的老土著,经常会接待一些外地的朋友来成都吃喝玩乐。酒足饭饱之后就会聊起我的爱好,他们都晓得我逢人就喜欢推广下四川方言,于是经常就有下面这种对话。
“老王,教我说几句四川话吧。”
“你想学啥子喃?”
“四川话骂人怎么说呢?”
“瓜娃子。”
我想大概九成九外地人学到的第一句四川话都是“瓜娃子”,但是从外地人嘴里听到“瓜娃子”这个词的时候,我总感觉是有辱四川话。人吃五谷杂粮,话说四面八方,四川话里面有那么多经典的骂人方言,为啥子翻来覆去只有一句“瓜娃子”呢?
说了几十年的四川方言了,我就麻起胆子不自量力地将四川话骂人分为“三大门派”,一起来看下四川话里到底有多丰富的骂人方式,又咋个文明又优雅地用四川话骂人?
个人觉得四川话骂人可以分为单词派、俗语派、散打派三大门派。
我们先来说说啥子叫做单词派呢?
如同在人们印象里,广东人骂人喜欢说“我顶你个肺”,北京人喜欢说“你丫xx”。在很多外地人印象里,四川人喜欢说“老子”、“瓜娃子”、“锤子”、“宝器”、“仙人板板”等骂人方言。或许这个说法在川人之间并不流行,但是在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里面都能见到这种说法。久而久之,弄得川人自己都觉得自己应该说用这些词来骂人。
就好比有些四川人本不会常说“龟儿子”,但是看到《让子弹飞》、《哪吒》的方言配音里面在说,《笑傲江湖》里四川的青城派全派都在说,最后自己忍不住也就说起来了。
四川方言里单个骂人的词汇相当多。“老子”常当作主语来用,似乎骂人的时候“老子”一说气势就强上三分。“锤子”是用来给自己打气的,“看个锤子”和千里之外东北人嘴里的“你瞅啥”效果惊人的相似。“瓜娃子”这些年出现的频率太高了,反而不咋个常用了,取而代之的是“仙人板板”、“哈戳戳”、“胎神”等词。
若要论单词派里啥子战斗力最强,我觉得是各种“四字词”。四川人嘴里的四字词简直就是一场想象力训练,光是一个“……眉……眼”这种格式的四字词就可以给你填出十几个骂人的词汇出来。
憨眉憨眼、花眉花眼、狂眉狂眼、恨眉恨眼、瓜眉瓜眼、怪眉怪眼、没眉没眼、鬼眉鬼眼、痴眉痴眼 白眉白眼、诧眉诧眼、挤眉眨眼、轮眉鼓眼、眍眉凹眼、痴眉钝眼、横眉劣眼、瓜眉傻眼、颤眉颤眼、斜眉吊眼、蔫眉耷眼
随手一写就是这么多,更不要说诸如“黄手黄脚、眼浅皮薄、憨吃憨胀、穷吃饿吃、恶痒恶痛、痰迷心窍、估吃霸赊”这些经典四字词。
这些诸多骂人的方言就是单词派基础武功。他们或许不能说出成套成段的骂人话语,但是凭借着扎实的单词功底,叉腰指手的强大气势,一句一词也可以逼得对手哑口无言。
如果说单词派骂人靠得是气势,那么俗语派骂人靠得就是学识。
俗语派骂起人来是啥子样子的喃?我们先来听几句就晓得了。
“你娃娃真的是肚脐眼打屁,腰里腰气的。”
“你现在的处境就是茅厕坎坝铺,离屎不远了。你这个人就和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不听劝。”
“你这身衣服穿出去就和夜明珠蘸酱油一样,宝得有盐有味的。”
单词派骂人或许还会听到“瘟丧”、“虾子”、“先人板板(仙人板板)“之类带攻击性的词,俗语派骂人则像是一个笑面书生,嬉笑间一段段俗语脱口而出,等人琢磨过味儿来早已经飘然而去。
俗语派的底气就是四川方言里数量众多的歇后语和俗语。
四川方言里的歇后语其实很接地气。这是一个十分委婉的说法,若是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充满了“屎尿屁“和”神怪仙人“。
打个比方来说,你要觉得有人做事过分了,可以说他“茅厕头挂秤杆——过粪“。你要说一个人架子大,可以说他”屁股上面吊案板——大牌大吊“。你要暗讽一个人喜欢吹牛,可以说他”壳子冲得圆,狗屎蜜蜜甜“。
再个比方来说“神怪仙人“,比如你想说一个人是老油条,可以说他是“王母娘的蟠桃——老果果”。要说一个人胡说八道,可以用“如来讲经——佛说”,这里“佛说”取得是谐音“胡说”。比如说还有“王母娘戴花——老妖艳儿”、“土地老爷卖房子——神不住了”、“鸡脚神戴眼镜——假装正神”。
不管是菩萨也好,观音也罢,各路神仙在四川人嘴里基本上都被“踏屑”(故意贬低)了个够。
俗语派的高手骂起人来几乎是不带一个脏字的,这种感觉就如同高手出手于无形之中,飞花拈叶皆可伤人。你以为对方在和你吹牛开玩笑,结果隔了好久回过味来才发现在骂人。
以前老成都人嘴里的歇后语是一个接着一个,听着有趣,回味起来更有意思。现在若想入俗语派很简单,多背几句歇后语便可,但是想要精通却很难。非得有大智慧和丰富的学识不可。
不过若是说起积累,散打派才真正靠得是丰富的生活经验积累。
取名为“散打派”,自然说得是李伯清李老师的本事。李老师的各种段子可谓是将各种庞杂的生活经历去芜存菁。若是以散打的架势,用四川方言骂人,等闲都是架不住的。散打派的各种段子将生活经历糅杂到段子中,以嬉笑怒骂的方式噼里啪啦地说出来,酣畅淋漓之间自带几分宗师的气势。
若说单词派用得是词作为骂人的武器,俗语派靠得是句子,那么散打派就是靠着大段大段的话语将对手压制地无言以对。
“越热越出汗,越冷越打颤;越穷越莫的,越有越方便;热天莫的冷天冷,冷天又莫的热天热;从来鸡公不下蛋,煤炭历来就曲妈黑;如果哪个不相信,赌你去把它洗白。鸡不叫不睡觉,哪个舅子才乱点炮!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就光扯筋。”(出自李老师经典段子)
听了这段话,你以为对方是在和你开玩笑,其实是在说教。你以为对方在讲道理,其实是在变相的骂你。不过听得人或许不会琢磨出味道来,说得人或许也觉得酣畅淋漓。
我觉得若要用四川方言修成散打派骂人方式,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情。非得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灵活的思维,等闲人是做不到的。
最后打个总结吧。
四川话里头骂人的词汇和语句非常之多,并不是一句“瓜娃子”就能代表的。
但是古人说得好,君子断交,不出恶声。礼之用,和为贵。没事多看书,有事少吵架。
你问我为啥子这篇文章里没写那些“我x你x”、“xx批”、“x你仙人板板”的骂人词汇。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没必要把自己拉到和骂你人一样的低素质。对方用恶俗的语言骂你是他没素质,你不能因此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我们就算要吵架也要选择优雅又文明语句。
“狗撵摩托,不懂科学!”
【方言十八扯 035】
【欢迎关注成都十八扯同名公众号】
【往期专题精选】
四川人嘴里的“宝器”究竟是啥子宝贝 | 四川方言
这6个四川方言词,道尽成都中年男人的前半生
从恭祝长寿到骂人杂种,四川方言“龟儿子”的变化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