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凌姓是中国姓氏中较为古老的一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历史上,凌姓家族涌现出了一些著名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一、凌仪
凌仪是凌姓家族的先祖之一,他是一位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学者。他在数学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曾为当时的朝廷制定了许多先进的历法,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和重用。凌仪的家族在当时也是颇有名望的,凌姓家族也因此得以繁衍壮大。
二、凌统
凌统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位名将,也是凌姓家族中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他曾在孙权的帐下效力,屡立战功。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凌统率领吴军击败了曹军的一支精锐部队,为吴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凌统以其勇猛善战、忠心耿耿而备受孙权的赏识和信任,成为当时吴国的一位重要将领。
三、凌文
凌文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也是凌姓家族中的佼佼者。他擅长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被誉为当时的“江南才子”。凌文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诗意,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推崇和喜爱。他的作品至今仍被传颂不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凌珂
凌珂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也是凌姓家族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曾跟随康熙皇帝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凌珂以其勇猛善战、智勇双全而备受康熙皇帝的赏识和信任。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为清朝的疆域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百家姓#凌姓是中国姓氏中较为古老的一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历史上,凌姓家族涌现出了一些著名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一、凌仪
凌仪是凌姓家族的先祖之一,他是一位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学者。他在数学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曾为当时的朝廷制定了许多先进的历法,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和重用。凌仪的家族在当时也是颇有名望的,凌姓家族也因此得以繁衍壮大。
二、凌统
凌统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位名将,也是凌姓家族中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他曾在孙权的帐下效力,屡立战功。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凌统率领吴军击败了曹军的一支精锐部队,为吴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凌统以其勇猛善战、忠心耿耿而备受孙权的赏识和信任,成为当时吴国的一位重要将领。
三、凌文
凌文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也是凌姓家族中的佼佼者。他擅长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被誉为当时的“江南才子”。凌文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诗意,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推崇和喜爱。他的作品至今仍被传颂不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凌珂
凌珂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也是凌姓家族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曾跟随康熙皇帝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凌珂以其勇猛善战、智勇双全而备受康熙皇帝的赏识和信任。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为清朝的疆域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地名,出自远古帝王伏羲氏的诞生之地淩,属于以以居邑名称为氏。淩,就是传说中远古第一帝伏羲的诞生之地,因境内有淩水(今京杭大运河泗阳段),因以为地名,先秦时期改称泗水,设泗水郡。淩县,就是秦、汉之际阴淮平原的泗水郡淩县(今江苏泗阳西北部),汉武帝刘彻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置泗阳县,在古泗水北岸,故名。在汉末至三国的战乱时期,其地住民有避难而纷纷外迁者,为将来便于联络,便以居邑古名称为姓氏,即称淩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或避难改姓为氏,后有简笔为凌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姚姓衍生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属于以官职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姬封被周武王姬发封在西周之京畿内的古康国之地,称康叔,后周公旦建议周成王姬诵,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都封给了康叔,并建立了卫国,国都在卫(今河南淇县朝歌),史称“卫康叔”。卫康叔有个儿子在周王室为官“凌人”,他的后人就以其官职作为姓氏,由此产生了凌氏。凌人,亦称凌阴、凌室,是当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也就是典籍《周礼》上所记载的:“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在史籍《姓纂》中记载:“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上也记载:“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从这些文献来看,凌氏最初源自周文王的儿子姬封,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叫做“凌人”的官,所以才“以官为氏”而姓了凌,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凌氏正宗。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西汉时期官吏陵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陵令,亦称陵台令,西汉初期由汉高祖刘邦亲设的官职,专职负责守卫帝王陵墓,其职位高于同官秩的食宫令、寝庙令。后来的汉高祖之长陵、汉武帝之茂陵,皆各设陵令、食宫令、寝庙令各一人。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亦皆设有,但官秩降至七品,俸禄六百石。南北朝时期的北梁、北齐,曾一度改称为“陵监”。
在陵令、陵台令及其守陵的陵寝关防军将士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陵氏,后避其姓氏字的忌讳,改称为凌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伏羲、姬康(康叔、卫康叔)。《姓纂》说:“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凌人”,以官为氏,称凌氏。故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时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间),到西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为河间国。北魏时期改回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此后或为郡,或为国。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除,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河间)。早期河间郡的统辖范围在今河北献县、交河、阜城、武强一带。
总堂号
圣仁堂〔圣仁求正堂〕,以尧禅于舜,舜禅于禹,以圣明仁义而正得天下。
堂号
渤海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立德堂:江苏立德堂
伐冰堂:江苏伐冰堂
积善堂:原址七都二甲(江苏金湖,安徽天长)
字辈排行
安徽庐江凌氏字辈:“文运欣逢盛祖功宗德长赖前希积厚期后克流光代有贤继起世为善愈昌守尊亲礼法笃孝友纲常勤俭居身本庄慈御众方专心求典籍则古构词章考道以修已成名且佐邦若生资朴实亦力田工商习业咸由正家声永发祥作斯垂训语兼序尔裔行”。
四川宜宾凌氏字辈:“添叔宗友永源朝福世文思亲立大德汉祖心万春均受生成慧群沾富教公传家惟孝敬积善自昌隆礼义从先训诗书裕后昆芳贻绵甲第献策上金门”。
湖南湘中凌氏字辈:“宇凤正杰朝庆景熙文逢盛世士际良期家传孝友代启英奇承继先德永怀祖贻时当千禧续修扬旗宗亲合力万载生辉政通人和民富国强六印光裕兰桂腾芳”。
历史名人
凌统,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余杭人。十五岁的时候就拜为别部司马,征伐江夏的时候,他作为前锋。曾经与周瑜等在乌林将曹操打败。升迁为校尉。凌统虽然在军营中作了大官,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下属也很礼貌,不贪财,重义气,有国士之风。后从征合肥,魏将张辽突然赶到,凌统护卫孙权冲出重围,将士死伤很多,凌统也受了重伤。不久死去。孙权很伤心。
凌十八,广东省信宜人。农民出身。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在家乡钱排发动起义。任用王晚为军师,凌二十八为先锋,率众数千人。咸丰元年率部进攻广西玉林,打算前往浔州参加金田起义。后来因为前进的道路受阻,未能与太平军的主力会合。广西巡抚周天爵驻守在浔州,派按察使杨彤如和总兵李能臣率军进攻,王晚在战争中牺牲,凌十八率众回到广东化州,经信宜出罗定地区活动。驻扎罗镜圩,咸丰二年两广总督叶名琛派军围剿,相持坚守一年,因粮弹缺困而失败,全军壮烈牺牲,凌十八投井就义。
凌光斗,名洪寿,字焕北,一字步韩,号仰亭,别号笔峰,清永善县副官分防大沙坝人(今绥江县中城镇),祖籍江西长宁。嘉庆五年(1800年)凌光斗考中秀才,13年戊辰恩科中第七名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挑一等签制福建省,七年委署顺昌县,八年提补汀州府连城县知县(今福建省连城县),14年10月19日恭奉覃恩,敕授文林郎。“道光二十年(1840年)殁于连城。道光皇帝御制文林郎诏书匾现存绥江其后代家中。凌光斗为官清廉,深谙民情,创修祠堂,大兴教育,倡导儒学,全家诰封,名扬滇川赣闽。
凌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四位,人口约八十七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4%左右。
本文是姑苏好白相推出的“姑苏百年家族往事录”系列之一。每周一段姑苏城内的家族往事,请各位一起听故事。
翻开老版的《百家姓》,从“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 蔣沈韩杨”,一直到“樊胡凌霍”,凌氏排在第159位,新版的《百家姓》凌氏则排第155位。在中华百家姓里,凌姓不算大姓,却也不算小姓。相较某些皇族姓氏,凌姓虽然没有它们的尊贵和显赫,但追溯历史,凌姓却也是名门望族一枚。
谈及凌氏的渊源,“自周朝之前无所祖,自周朝以后才有宗”,按历史朝代推算,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凌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被封在卫,建立卫国。康叔的一个儿子在周朝做官,官职为凌人,属周礼天官之列,凌姓即来自他的官职。因此,康叔也就是凌姓的始祖。
说道苏城凌氏,第一个提到的却是先祖凌统。凌统并不是凌氏的始祖,却是目前能找到有坟茔留存至今的最早的凌氏先祖,墓地在今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悟空寺村。凌统是三国时期吴国人,是名将军,戎马一生,忠心护主,救过孙权的命,被史家誉为“有国士之风”,人称“江表虎臣”。对凌氏族人来说,在凌统之前的有名人物无出其右者,而且据各地族谱记载,全国大多数凌氏都是凌统的后裔,在江苏凌氏后人保存的《龙溪凌氏族谱》里,就把凌统尊为凌氏始祖。不少凌姓堂口也就习惯尊称他为一世祖,足见其历史地位之高。现江阴的凌统墓已修复,华东凌氏宗亲会在2013年清明举行了全国公祭,来自江苏、江西、浙江、安徽、广东、广西、北京、上海等多个省市的凌姓后人前来参与,盛极一时。
在苏州,凌氏大约有五、六千人,主要分布在太仓直塘、吴江同里、苏州横街、吴中渡村浦庄、苏州浒墅关等地。历史上苏州当地出过七、八个凌氏名人。凌冲是苏州的凌氏先祖,也是苏州历史上典型的代表名人。他是含山名宦,宋朝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据含山县志记载,王安石曾记录凌冲为江苏苏州人。还有苏州人的后裔,后搬到泰州的凌儒,明朝御史,著有《旧业堂集》10卷,并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刻本《山堂肆考》二百二十八卷写序,也是苏州凌氏的骄傲。另外,明代凌云翼,是苏州太仓直塘人,为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的进士,以剿各地暴众而成名将,官至南京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北京的金山岭长城就是他修复的。他的胞兄凌云鹄,曾任尹天府丞,有贤名,入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凌云鹄、凌云翼的父亲凌昆被诰赠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佥部御史两广总督等职。同乡的大文豪王世贞说过“走遍长安城未见如公之高义者”,也名列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凌云翼孙凌必正,系明崇祯四年辛未科(1631)年进士,曾任广西兵备按察副使。因其廉洁惠下,深受百姓爱戴,他还是个著名国画家。
3000多年时间里,凌氏后裔先是世居河北省河涧郡,在河涧渤海逐渐成为望族。后随历史变迁而不停南迁,现遍及中华大地及海外。全国凌氏现主要分布地有江西、湖南、江苏、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等省。“凌氏在北方很少,80%的凌氏都在南方,江浙一带是凌氏的巨族。”
凌氏家族不大,闪光点却很多。在凌统之后,凌氏名人层出不穷,灿若星辰。如明代著名文化人,创作、出版《拍案惊奇》的凌濛初,读书人几乎无人不晓。还有南宋抗元名将凌震、明代的诗文家凌云翰、凌义渠,明代针灸家凌云、清代学者、诗文家凌杨藻,清诗人凌霄,清学者凌曙,清经学家凌廷堪。当代有著名作家凌解放(笔名二月河),电影导演凌子风、联合国高级翻译凌建平、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副会长凌文璧等,都是凌氏的骄傲。
都说今生相聚乃有缘,凌氏族人因为先祖、因为血缘相聚一起,作为一脉相承的凌氏族人,都是传承和发扬凌氏优秀传统的一份子。因为,这些先人留下的传统和文化是凌氏子孙再宝贵不过的精神财富。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地名,出自远古帝王伏羲氏的诞生之地淩,属于以以居邑名称为氏。淩,就是传说中远古第一帝伏羲的诞生之地,因境内有淩水(今京杭大运河泗阳段),因以为地名,先秦时期改称泗水,设泗水郡。淩县,就是秦、汉之际阴淮平原的泗水郡淩县(今江苏泗阳西北部),汉武帝刘彻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置泗阳县,在古泗水北岸,故名。在汉末至三国的战乱时期,其地住民有避难而纷纷外迁者,为将来便于联络,便以居邑古名称为姓氏,即称淩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或避难改姓为氏,后有简笔为凌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姚姓衍生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属于以官职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姬封被周武王姬发封在西周之京畿内的古康国之地,称康叔,后周公旦建议周成王姬诵,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都封给了康叔,并建立了卫国,国都在卫(今河南淇县朝歌),史称“卫康叔”。卫康叔有个儿子在周王室为官“凌人”,他的后人就以其官职作为姓氏,由此产生了凌氏。凌人,亦称凌阴、凌室,是当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也就是典籍《周礼》上所记载的:“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在史籍《姓纂》中记载:“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上也记载:“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从这些文献来看,凌氏最初源自周文王的儿子姬封,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叫做“凌人”的官,所以才“以官为氏”而姓了凌,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凌氏正宗。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西汉时期官吏陵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陵令,亦称陵台令,西汉初期由汉高祖刘邦亲设的官职,专职负责守卫帝王陵墓,其职位高于同官秩的食宫令、寝庙令。后来的汉高祖之长陵、汉武帝之茂陵,皆各设陵令、食宫令、寝庙令各一人。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亦皆设有,但官秩降至七品,俸禄六百石。南北朝时期的北梁、北齐,曾一度改称为“陵监”。
在陵令、陵台令及其守陵的陵寝关防军将士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陵氏,后避其姓氏字的忌讳,改称为凌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伏羲、姬康(康叔、卫康叔)。《姓纂》说:“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凌人”,以官为氏,称凌氏。故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时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间),到西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为河间国。北魏时期改回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此后或为郡,或为国。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除,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河间)。早期河间郡的统辖范围在今河北献县、交河、阜城、武强一带。
总堂号
圣仁堂〔圣仁求正堂〕,以尧禅于舜,舜禅于禹,以圣明仁义而正得天下。
堂号
渤海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立德堂:江苏立德堂
伐冰堂:江苏伐冰堂
积善堂:原址七都二甲(江苏金湖,安徽天长)
字辈排行
安徽庐江凌氏字辈:“文运欣逢盛祖功宗德长赖前希积厚期后克流光代有贤继起世为善愈昌守尊亲礼法笃孝友纲常勤俭居身本庄慈御众方专心求典籍则古构词章考道以修已成名且佐邦若生资朴实亦力田工商习业咸由正家声永发祥作斯垂训语兼序尔裔行”。
四川宜宾凌氏字辈:“添叔宗友永源朝福世文思亲立大德汉祖心万春均受生成慧群沾富教公传家惟孝敬积善自昌隆礼义从先训诗书裕后昆芳贻绵甲第献策上金门”。
湖南湘中凌氏字辈:“宇凤正杰朝庆景熙文逢盛世士际良期家传孝友代启英奇承继先德永怀祖贻时当千禧续修扬旗宗亲合力万载生辉政通人和民富国强六印光裕兰桂腾芳”。
历史名人
凌统,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余杭人。十五岁的时候就拜为别部司马,征伐江夏的时候,他作为前锋。曾经与周瑜等在乌林将曹操打败。升迁为校尉。凌统虽然在军营中作了大官,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下属也很礼貌,不贪财,重义气,有国士之风。后从征合肥,魏将张辽突然赶到,凌统护卫孙权冲出重围,将士死伤很多,凌统也受了重伤。不久死去。孙权很伤心。
凌十八,广东省信宜人。农民出身。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在家乡钱排发动起义。任用王晚为军师,凌二十八为先锋,率众数千人。咸丰元年率部进攻广西玉林,打算前往浔州参加金田起义。后来因为前进的道路受阻,未能与太平军的主力会合。广西巡抚周天爵驻守在浔州,派按察使杨彤如和总兵李能臣率军进攻,王晚在战争中牺牲,凌十八率众回到广东化州,经信宜出罗定地区活动。驻扎罗镜圩,咸丰二年两广总督叶名琛派军围剿,相持坚守一年,因粮弹缺困而失败,全军壮烈牺牲,凌十八投井就义。
凌光斗,名洪寿,字焕北,一字步韩,号仰亭,别号笔峰,清永善县副官分防大沙坝人(今绥江县中城镇),祖籍江西长宁。嘉庆五年(1800年)凌光斗考中秀才,13年戊辰恩科中第七名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挑一等签制福建省,七年委署顺昌县,八年提补汀州府连城县知县(今福建省连城县),14年10月19日恭奉覃恩,敕授文林郎。“道光二十年(1840年)殁于连城。道光皇帝御制文林郎诏书匾现存绥江其后代家中。凌光斗为官清廉,深谙民情,创修祠堂,大兴教育,倡导儒学,全家诰封,名扬滇川赣闽。
凌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四位,人口约八十七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4%左右。
经与史书对照历代凌氏名人,不少地方有错漏,现作修正,也希望大家修订补充。
三国
凌操:凌统之父。
凌统:字公绩。吴国余杭人。历史年表:189——237(寿49),拜吴别部司马,使摄父兵。屡战得捷,迁校尉。张辽于津北陷孙权于围,统捍权出,身受重伤,拜偏将军。不久病卒(年四十六,约188—237)。有二子:凌烈、凌封,时年各数岁。
凌烈:凌统长子。烈成年时,孙权封凌烈亭侯,还赠其故兵。后凌烈有罪坐免,凌封复袭爵领兵。
唐代
(618年-907年)
凌士燮:凌准之父,唐肃宗时任睦州学正。曾为柳宗元学师,《柳河东集》收有《凌助教蓬屋题诗序》(凌助教士燮,苏州吴人。观序辞,公尚在京师时作。)“河间凌士燮穷讨六籍,皆有著述,而尤邃《春秋》”。(柳宗元集卷二十五·序隐遁道儒释)。
凌 准:(752—808)字宗一。新城(今属富阳)人。荐任崇文馆校书郎。泾源之乱,以佐元戎有功,累迁殿中侍御史、浙东廉访使判官。以王叔文推举,任翰林学士,转员外郎。唐宪宗立,以涉王叔文,贬为和州刺史,降连州司马。工文辞,专史学,著有《六经解围》、《汉晋春秋》、《邠志》。
凌 恭:安义人,隋大学士、户部尚书凌恭。见科举中的安义进士。
凌 敬:《唐史演义》书成后,遣人赍递建德,建德不答。祭酒凌敬献议道:唐兵现据武牢,势难前进,为大王计,不如统兵渡河,攻取怀州河阳,戍以重兵,然后张旗鸣鼓,逾太行,入上党,徇汾晋,趋蒲津,据河东以窥关西,最为上策。
凌 正:德宗建中元年(780) 武状元 军谋越众
凌 璠:昭宗时江都尉。《唐录政要》十三卷(十二卷)
凌玉鼎:夫子庙记 (唐) 凌玉鼎 大唐开元二年冬殿中传御史凌玉鼎撰。
宋代(960年-1127年-1279年)
凌 霄:龍井延恩衍慶院。在風篁嶺 乾祐二年(949)居民淩霄募緣建造舊額報國看經院 熙寧中改壽聖院紹興三十一年改廣福院 淳祐六年改今額有龍井。
凌 策:(957-1018),字子奇,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太宗雍熙二年(985)进士。宋代工部侍郎,太宗时进士,外放六任,皆有治绩。《海外诸番地理图》。咸平(998-1003)末景德初年,广州知州凌策主持自英州太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广州至英州。
凌 咸:淳化三年(992)孫何牓进士
凌 震①:咸平元年(998) 孫僅牓探花。
凌 皓:天禧年间(公元1017-1021年)在南雄县令凌皓倡导下兴建凌陂,灌田5000余亩,为广东有史可稽的最早水利工程之一。
凌景阳:欧阳修集—奏议卷十 【论凌景阳三人不宜与馆职奏状〈庆历三年(1043)〉】。仁宗庆历七年(1047)凌景阳以都官员外郎知漳州(清光绪《漳州府志》卷九《秩官》),并曾官职方员外郎(《文恭集》卷一五《凌景阳可职方员外郎制》)。《全宋诗》2-1130
凌民瞻:嘉祐八年(1063)許將牓进士
凌民師:民瞻之兄,熙寧三年(1070)葉祖洽牓进士,吏部侍郎。
凌 浩:治平二年(1065)彭汝礪牓进士
凌伯雄:元豐二年(1079年)時彥牓进士
凌唐佐:字公弼,徽州休宁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建炎初,提点京畿刑狱,加直秘阁,知南京。 24-15707; 唐佐阴欲图豫,用蜡书奏达朝廷,乞兵为援。
凌伯玉:政和二年(1112)莫儔牓进士
凌 琰:福建省省情资料库新闻系统:政和二年(1112)壬辰莫俦榜进士,特奏名:凌 琰(《三山志》卷第二十七)。
凌 哲: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凌民師之姪,宣和六年(1124)沈晦牓进士,官累御史、吏部侍郎,人称凌佛子。自开封迁华亭。二十六年,右正言凌哲復上疏曰:“漢高入關,悉除秦法,與民約法三章耳。所謂殺人者死,實居其首。
凌 遘:凌哲之兄改名遠,宣和六年(1124)沈晦牓进士
凌 揆:凌哲之弟,建炎二年(1128)李易牓进士
凌景夏:(1100—1175)字季文,余杭人。徒步从横浦游,绍兴二年(1132)同第,居第二。官至吏部尚书。历著作佐郎。以忤秦桧,出知外郡。桧死,除起居舍人,吏部侍郎。
凌 冲:庆元二年(1196)丙辰邹应龙榜进士,宋代知县,吴人。字和仲,侯官人,琰之侄孙。洗烽录·正文 第六十七章 红叶如云纷纷落·清新… 兵部右侍郎凌冲。《全宋诗》 2-840
凌次英:《宋会要辑稿》中有记述,嘉定五年(1212)三月文林郎(进士)
凌 嵩:嘉定十三年(1220), 【 庚辰】劉渭牓进士。
凌 雲:凌揆之姪孫,嘉定十六年(1223)蔣重珍牓进士,《全宋诗》 59-37372
凌万顷:景定三年(1262)方山京牓进士《淳佑玉峰志》.《全宋诗》68-42797,宋阳羡进士凌万顷叔庆、陈留边实同撰。边实纂清宣统元年本红印本 1册。
淩震炎:咸淳元年(1265) 【 乙丑】王國牓进士。
凌 坚:浦江人。龍川(学案)门人,少孤,力学笃行,以助人为乐。陈亮患难中,坚每为之奔走。
凌 超:真际院:宋乾德时,吴越将凌超创建,曰静虑庵,一名定慧庵,奉僧志为终老之所。
凌 璋:《妙法莲华经》扉页画,刊署“凌璋刁”,刁既为雕,绘刻亦精美。
凌 振:燕陵(今河北北部)人氏. 宋朝盛世第一个炮手,其制造的火炮威力惊人。
凌 震②:文天祥取惠州,广州都统凌震、转运判官王道夫取广州。
凌云屋:《全宋诗》72-45464
凌 谥:《宋会要辑稿》中有记述
凌仲舒:《宋会要辑稿》中有记述
凌 濬:《宋会要辑稿》中有记述
淩大淵:同里進士,已請期而卒。妻劉氏,列女。《咸淳臨安志》卷之六十八
凌 微:宋代平江(苏州)举人。
凌 翔:宋代平江(苏州)举人。
凌云翼:宋代平江(苏州)举人。
元代(1271年-1368年)
凌 纬:字景文,昌化(今属临安)人。笃学能文,大德中尝为雪江书院山长。卒年九十三。县令表之曰康德先生。有《唐山纪事》、《董子雅言》。
凌时中:(1260—1334)字德庸,号吉川。安吉人。元至元十八年进士。历建昌路司狱,宣城、嘉兴太守。入淮东宪司幕府,后任福建肃政廉访司经历,都水监丞。累官至秘书监,封吴兴郡侯。为官恤民,不畏权贵。
凌懋翁:字师德。元代:翰林直学士,安吉人。时中子。秦定进士。知连州,新往招谕诸洞,各族首领悦服,地方安宁。官终秘书监。
凌时东:浙江通志:孙一元《中秋同凌时东、董予言、陈用明西湖玩月》、《同凌时东、吴介夫、僧古心游虎跑寺泉诗》
凌 岩:元代文人凌岩(喦)作有《九峰诗》,《全宋诗》67-42318。宋代的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元代的陶宗仪、凌岩,明代的徐阶、黄其昌、屠隆,清代的王兴尧、姚椿、改琦、董黄等,都为佘山的历史和文化增添过重要的一笔。
凌 彦:绍兴市志-第三十四卷 凌彦,字羽中;上虞人。
凌恢甫:元兵(1177年)至泉州石湖,焚毁石湖塔。元顺帝后至元二年(1336年),晋江(锦江)人,佛教善信凌恢甫,在泉州湾口石湖重建六胜塔,通高31米。六胜塔既是佛教建筑,也是航标灯塔。(泉州历代大事年表 )。
凌云翰:(1323—?)字彦冲(又字彦翀)。仁和人,一说钱塘(今均属杭州)。博通经史。元至正九年(1349)举人,任平江路学正。明洪武十四年(1381)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以贡举乏人,工诗,有《柘轩集》四卷,有《关山霁月图》诗。
凌彦翀:(元)锺馗图:乡丈凌彦翀,名云翰,号柘轩。至正间,以《周易经》与士衡叔祖同登浙省乡榜,授平江路学正,不赴。才高而学博,为乡党所推。
明 (1368年-1644年)
凌 悦:字孟博。安吉人。元至元(公元1271年)进士。明太祖召为卷帘使。累官都御史。有《六经疏义》百卷。御史凌悦乘机弹劾,刘基却站出来替李善长辩护。
凌 玉:洪武三年(1370年),刘基任“弘文馆学士,开国诩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赠封诚意伯。”次年,以病告老还乡,归隐青田。此后,朱元璋每逢军国大事,常派人到青田征求他的意见。刘基总是悉心答复,然后焚其草稿。居家期间,饮酒弈棋,闭口不谈自己的功绩。青田县令凌玉多次慕名求见,均被谢绝。尽管这样,他还受到奸相胡惟庸的诬造陷害。
凌 汉:《昭代典则》载,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有个释放犯在路上碰到凌汉,特邀请他饮酒,并赠以厚金。凌汉说:“子罪当尔,非我私子。酒可饮,而金不可受。”坚决拒绝接受厚金。太祖得知其事,即擢凌汉为副都御史。
凌 贤:字彦能。安吉人,居乌程(今属湖州)。洪武时举于乡。为应天府治中,居官刚正不阿。改知郑州,寻谪均州。宣宗即位,召拜兵部书,又命掌都察院事,固辞归。
凌 辉:廿八都 进士 按察御史。明监察御史凌辉墓位于坂面乡下川村。墓碑中间镌刻“皇明永乐监察御史凌辉之墓”,两旁镌刻“功满四朝垂千古,名扬三省昭千秋”。凌辉,尤溪坂面人,字清峰,十四岁入选宫坪第五名,十九岁中乡试举人第十名,24岁中进士第三十一名,永乐壬辰十年(1412)五月,赐敕一道选任广东道监察御史。洪熙丙午(1426)元年四月敕赠河南道监察御史,正统丁巳二年(1437)晋升中宪大夫、三省监察御史。凌辉参与编《大明一统志》和主修第一部《德化县志》,保存和弘扬民族文化。
凌 镐:字叔京。富阳人。天顺四年(1460)以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改礼部。为人质朴,以阿谀奉承为耻,遇处事不善,即直言指责,虽上司亦不顾。对不属则态迹匾额,多出其手。晚居上海,为书画界名流。
凌 寀:绍兴历代进士名录 第二章 进士名录 成化十一年(1475)谢迁榜进士,山阴人,御史,一作知县。景夏公第13代后人。
凌友宽:福建连城知县凌友宽 兰溪人 成化年间(147?)任职
凌友彤:凌氏《沙溪集略》卷七,凌友彤《异姓考》。
凌 云:字汉章,号卧岩,系成化弘治间,归安(今湖州市)人。明代名医。遇一道人授以针术,治疾无不效,授御医。针灸家,湖州人。成化间以针灸擅名吴浙。为人慷慨负义气,见人之病,如痛在身。每日求治者数十百人。贫者未尝受值,故身死之日,家无余财。著《经学会宗》、《子午流注图说》、《流注辨惑》等。卒年七十七。
凌 煜: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案举:浙江杭州湖墅,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九月二十四日,天尚未明,湖墅夹城巷北,有黄斑虎躯体雄伟,自南河游至巷。有脚夫谢四,因早出行,与虎交肩行过,被虎爪伤左肩。虎遂入前巷知州凌煜家,据厅上大吼,邻里无不杜门。凌家破后壁逃,虎遂登楼,地方奔告官司,唤猎户二十余人,擒之无策。
凌迪知: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明代官吏、学者。嘉靖时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著述选辑甚丰。所撰《万姓统谱》收上古到明万历间人物,为我国第一部专收人名之工具书。另有《左国腴词》、《太史华句》、《西汉隽言》、《文选锦字》、《名世类苑》、《历代帝王姓系统谱》。
凌约言:凌蒙初的祖父凌约言,嘉靖十九年进士,官至大名府通判。凌约言说:“子长之文豪如老将,用兵纵骋不可羁。”
凌汝志: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进士,历任宜春知县、应天府丞等职.
凌云翼:汝志弟。凌云翼名汝成,号洋山,字延年,云翼是他的另一个字。明史卷二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十一,为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年)进士,万历三年,召为南京户部尚书。乃太仓直塘乡人,与王世贞是同乡,他卒于王世贞前。明万历四年(1576)信宜等地瑶民起义,两广总督凌云翼。与《金瓶梅》有关。
凌 云: 明嘉靖年间,会稽人凌云曾寓游唐山,作有《唐山县赋》,并分别载入《唐山县志》和《顺德府志》之中。赋中曰:“周太祖负震主之威,挟不尝之功,荡涤群鼠,正位飞龙(崇威对太祖言)。柴世宗以异姓之亲,承大统之隆,武备既举,文教亦崇。盖五代之令主,亦一世之英雄,故郭园村伊之故迹,而柴氏里乃其旧居。”在《唐山县赋》中有如下的精彩描述:漳流充将绿其东,太行送青其西,泜水潭潭涵碧于南,唐峰直直结翠于北,其山若止若奔,欲兴欲仆,茅欲拔而连茹(县北有茅山),牛方眠而未寐(卧牛山亦在县北)故有笼而出云(尧山石泪出云),隐豹而宣雾(宣雾山亦在县北)。其水则乍隐乍见或高或下,将数里而长流,复三蹬而不泻(汦水出恒山隐见三蹬)”。意思是说:漳河水滋润县东部一片葱绿,巍巍太行映得西部一片青翠,泜河水在县城西南碧波荡漾,尧山矗立在县城北面显得郁郁苍苍。这座山似静似动,有起有伏,北面茅山突出来与尧山一脉相连,县东北还有一座卧牛山,卧在那里像似睡未睡的耕牛。从前,尧山像大笼子一样岩石能够生出水气,飞出白云;宣务山如巨大的虎豹隐藏在尧山后面;泜河水忽隐忽现,或深或浅,有时流数里长,有时又潜入地下,前行河水又流出来,因数处是这样,人们称作“三蹬”(引自曹隆政的《唐山县赋》译文)。景夏公第16代后人。
凌 璵:《潮州志 职官志一》页74中,还著录了金碑落款中的仝立碑人。该碑是为嘉靖年间,嘉兴人徐瓒出任海阳县的巡检,清廉可风,主动推却应得例金三百余金的事迹以教育吏治激励民风而立的。景夏公第16代后人。
徐公却金碑刻全文如下:
万历戊子四月既望,余方承乏海邑,首诣境内逸贤及名宦之有功德於民者,欲表章之,以励世风。生儒耆老者,以韩公愈对。余曰:“是功德之显著者,崇祀有祠,曷必言?”。俄更对曰:“嘉靖丙午间县治未建,浙嘉竹溪徐公领司巡辟望,民夙隶焉。公诚德廉静,有惠政于民。上委督矿,例馈三百馀金。公坚却之,曰:“宁为清白吏,肯受不义金?”适外艰讣至,辄称贷以归,不俟终日。民到于今思颂之。余曰:“是功德之德而弗传者,当表章以崇祀之。”遂则纪于县乘,以传不泯,亦阐幽意也。顾余非著乘之手,须勒石以俟后之君子采焉。已而至凤城,会诸寅友。尝及潮阳令慎独,欣然进曰:“是吾先大父之所为也,是吾伯兄雷阳丞翼所愿为阐扬而未之逮也。”备述家乘所载不爽,遂刻石旌善亭,以为修志者助也。万历十六年岁在戊子,三月壬子吉,知澄海县事全州胡尚仁书。潮阳县丞会稽人凌璵,主簿仙游郑惟恕仝立。(另一文中又称凌鐆,立“廉正功德”碑).
凌 立:字子中。钱塘(今属杭州)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刑部主事。出知建昌府,听继明敏,狱无滞冤。为忌者所中,落职归。
凌瑞森:(明)李攀龙辑,(明)凌瑞森,(明)凌南荣辑评,明万历三年(1575年)凌氏盟鸥馆刻朱墨套印本。
凌南荣:同上(明)
凌登瀛:明万历九年(1581年),兴化知县。兴化文庙,万历十三年(1585年),知县凌登瀛根据《礼记》制度。兴化知县凌登瀛赠藏的《四书集注》。
凌稚隆:字以栋,号磊泉。乌程(今属湖州)人。有《左传评注测义》、《五车韵端》。《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明·凌稚隆辑,有明万历中乌程凌氏《史汉评林》刊本。汉书评林一百卷 明凌稚隆辑 明万历九年(1581年)自刻本。五车韵瑞:附洪武正韵(一)/(明)。撰五车韵瑞一百六十卷,稚隆有《春秋左传评注测义》,已著录。
凌 儒 : 明御史。《山堂肆考》二百二十八卷,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刻本。书贾将书名控改,书贾对《山堂肆考》原书序文进行剜改,在凌儒的序中就有两处被挖改:一是交序文第六页后半页害虫去后,杜撰墨"无锡陈夫子好古士也"。二是第七页文字也作了篡改。
凌兴德:“不知者以为极奇极幻”。见明万历年间吴兴凌兴德翻刻本《虞初志》,线装,五册。
凌 琯:《读书录抄》卷之首行题“薛文清公读书录抄”,次行题“新安凌琯 抄辑”。明周汝登、耿定向、凌琯等纂辑。爅隆庆六年徽歙斗城凌琯撰。“位於贵州镇远的书院为纪念理学家朱熹而建。明嘉靖九年(1530年),镇远知府黄希英创建朱文公祠,祭祀先生朱熹,又辟朝元阁,置田亩,聘师儒,招生讲学,总名之书院。从此,书院声名大播,中和洞亦改称洞。万历五年(1577年)、十三年,提学凌琯、巡按毛在先后扩建修葺院舍,规模日大。惜明末废坏,弦歌断奏。
诏市绵二万五千斤,体乾请俟湖州贡。帝不从,趣之急。给事中李已言:“三月非用绵时,不宜重扰商户。”体乾亦复争,乃命止进万斤。逾年,诏趣进金花银,且购猫睛、祖母绿诸异宝。已上书力谏,体乾请从已言,不纳。内承运库以白答刂索部帑十万。体乾执奏,给事中刘继文亦言白答刂非体。帝报有旨,竟取之。体乾又乞承运库减税额二十万,为中官崔敏所格,不得请。是时内供已多,数下部取太仓银,又趣市珍珠黄绿玉诸物。体乾清劲有执,每疏争,积忤帝意,竟夺官。给事中光懋、御史凌琯等交章请留,不听(明史->列传第一百二)。景夏公第16代后人。
凌 震:(1471—1535)字时东,号练溪。乌程(今属湖州)人。由岁贡授黔阳训导,提督宝山书院。未几请老归,闭门自养。与刘清惠、孙太初游。博综群籍,善古文,尤长于诗。有《练溪集》。
凌汉翀: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宰相叶向高之子叶成学会同知县凌汉翀、名匠李邦达设计施工,历时11年才建成。
凌濛初:乌程人,明末小说家。崇祯时,授上海县丞,官至徐州通判。有初刻、二刻《拍案惊奇》。另编《南音三籁》,著《国门集》及杂剧《虬髯翁》、《北红拂》等。
凌瀛初:凌氏雕版印书商以凌蒙初为代表,有同族兄弟凌瀛初、凌澄初及子侄辈凌汝亨、凌毓枬、凌琛、凌启康、凌宏宪等20余人。
凌镑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曾任上海县丞,徐州判。其著作尚有《燕筑讴》、《南音三籁》等。
凌汝亨:周 管仲撰,明 凌汝亨辑评:《管子辑评》。
凌义渠:(1593—1644)字骏甫,号忠介,为甲申十九忠臣之一,乌程(今属湖州)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中官给事中,累言事。擢山东右布政使,所至有清操。入为大理卿。京师陷,奋身绝吭而死。
凌必正:崇祯四年辛未(1631)进士,凌云翼孙。任广西兵备按察副使。
凌 駉:明兵部职方司主事,字龙翰,歙县人,崇祯癸未(1643)进士。
凌 寿:钱塘(今属杭州)人。官大理评事。工篆隶。
凌崇贵:平江举人
凌登名:《榕城随笔》均是杂记,载:“闽南产柑桔,其种不一,而果实硕大,芦柑为最,红桔次之。芦柑色桔黄,红桔则正赤,皆佳种也。” 又"漳南产柑桔,其种不一,而颗皆大,芦柑为最。”凌登名诗:洛阳之桥天下奇,飞虹千丈横江垂……
凌福之:著有《毕法赋》
凌 翀:《千顷堂书目》作者为凌翀。《永乐大典》所题,亦有一条作者凌翀。
凌 炯:黄山仙女峰明代凌炯有诗赞曰:“髻是岚兮线是烟,恰如飞燕号留仙。望夫羞作胭脂虎,饮药甘为玉露蝉。苔没香尘单舄冷,花沾薄袖舞衫鲜。
凌 桐:黄山的秋季,别有种种胜景。秋高气清,白云碧汉,丹枫似火,草深果黄。明歙人,曾授监察御史、河南巡抚的凌桐,做记游诗有句:“更有秋容写不得,白云碧汉映丹枫。”
凌 信:明代有太常寺少卿凌信。古镇黎里位于江浙沪交界处,东距上海90公里,北离苏州45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明代弘治年间升格为江南大镇,保存着宋元古井及清代牌坊。太常寺少卿凌信,出使安南凭外交安抚了安南国王。
凌星卿:《关岳交代》,杂剧,凌星卿著。
凌晏如:浙江湖州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凌左棠:明朝时,刘家院西有一叫齐家堡小村,争强好斗。一次,工部侍郎凌左棠到北山下视察水利。
凌 傅:(明)象山知县凌傅发民围岳头、岑兆2塘,得田3万余亩。
凌大德:( 明 ) 牡丹亭 雕版流派。金陵版画盛于明代,当时三山街一带集中了许多刻书兼卖书的书坊。著名画家有王少淮、王希尧、凌大德、钱贡、陆寿柏、汪耕、高友、胡正言、王概兄弟等。名刻工有黄镐、黄应祖、黄德宠、黄子俊、鲍昌胤、鲍守业等。
凌毓楠:刻《吕氏春秋》、《楚辞注评》(明)
凌云刻:五色本《文心雕龙》、三色本《记诗绝句类选》(明)
凌启康:四色本《苏长公集》(明)
凌 说:明代邑人都御史、诗人凌说《独松冬秀》诗云:“撞破关门山势开,树头云起唤龙来。擎天老干高千丈,傲雪贞标压众材。岁久根节坚作玉,风生岩壑响成雷。苍颜不改浑依旧,万古相期竹与梅。” 独松关雄踞在独松岭上,十分峻险。关旁原有一棵千年古松,关以松名,故曰“独松关”。 “独松冬秀”古时是鄣南(安吉)八景之一,古松雄关的景象。
明代最著名的特务是高见贤、夏煜、杨宪和凌说, 四人以伺察搏击为事。
凌 瑄:号双湖。归安(今属湖州)人。凌云孙。尝施针浙闽,疗效卓著。晚年曾奉慈寿太后诏,晋登仕郎。
凌 相:甲申朔,越十八日辛丑。遣巡抚湖广地方兼赞理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凌相,致祭於纯德山之神,并于恩门外之西立《纯德山祭告文》碑。(《纯德山祭告文》碑)
清 (1644年-1911年)
凌嘉印: (1632—1698)字文衡。钱塘(今属杭州)人。好学不倦,为书吏,尝匿直舍案下私读理学书。后弃吏,受业于应撝谦,尽其所传。自此穷年矻矻,学为著书。尝注礼书,惜未竟而卒。
凌嘉邵:撰教养全书四十一卷,分选举、学校、治官、田赋、水利、国计、漕运、治河、师役、盐法十考,略仿文献通考,而於明代事实尤详。其不载律算者,以徐光启已有成书;不载舆地者,以顾炎武、顾祖禹方事纂辑也。又有性理大中二十八卷。门人钱塘凌嘉邵、沈士则传其学。
凌一凤: 字子威。归安(今属湖州)人。云后裔。擅长针灸术。顺治(1661)、康熙间应召入都,授太医院院判。
凌召文: 康熙年的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康熙字典的编修官。
凌元焕: 清代棋圣黄龙士生于1651年,江苏泰州人。少既善弈.康熙七年(1668),18岁时,与老国手盛大有对垒七局,胜六负一,一举成名。以后与当时的棋界名手谢友玉、卞宾原、江天远、张吕程、凌元焕、何暗公等俱有较量,均占优势。
凌銘麟: 字天石。杭州人。康熙二十年(1681年)撰成《文武金镜律例指南》十六卷。新編文武金鏡律例指南十六卷 (清) 凌銘麟清康熙二十七年刻本 史260 存目。
凌 藿: 字云章,号柏陵。福建延平府龙溪县知县,1704年到任(景夏公第20代后人)。
凌绍雯: 浙江杭州人,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三月初七,康熙皇帝玄烨亲令大学士、吏部尚书张玉书和陈廷敬两人为总阅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凌绍雯、王景全等27人为纂修官。
凌大田:【雍正年间诗人】雍正时期(雍正元年1723)有成就的诗人不多。《清诗纪事》收入海宁张思问、杨正讲、查羲,嘉兴郑世元、诸锦、凌大田、蒋德、顾牧云、徐储山等人。除诸锦诗歌创作较多,是秀水诗派中较重要的诗人外,其余影响不大。
凌如焕:江苏上海(今上海市)人,清代官吏、学者。雍正间由编修提督湖北学政,请于三峡水道设救生船,以护行旅。官知兵部左侍郎。通《易》理,中年后喜为诗。兼工草书。有《新滩歌》、《应制集》、《楚游集》、《读史集》、《皇华集》、《黄海纪游》等。月亮湾清代诗人凌如焕称之谓“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
凌 焘: 雍正末、乾隆初,江西按察使.
凌祖璧: (1730-?)《嘉庆山阴县志·书籍》(嘉靖 山阴县志)..凌祖璧五经异注。五经说 读律须知 清山阴凌祖璧(字禹和)撰。(凌藿侄孙,景夏公第22代后人)
凌树屏:字保釐,乌程人。乾隆己未(1739),进士,官咸阳知县,改嘉兴教授。有《匏息斋集》。又:字保厘,号缄亭。乌程(今属湖州)人。乾隆四年进士,授陕西凤县知县。调咸阳,后改补嘉兴府教授。才情奔放,工诗赋。著有《孤息斋集》二十四卷。
凌廷堪: (1752-1808)字次仲。乾隆进士,歙县沙溪村人。清代著名经学家和音律学家,凌廷堪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6岁时,在异地经商的父亲去世,家境日促,只读了很短时期的书,就被迫当了商行里的学徒。此后,他坚持业余自学,1789年中举人,1790年联捷成为进士,任宁国府学教授。著有《礼经释例》13卷,《燕乐考原》6卷、《校礼堂诗集》14卷、《校礼堂文集》36卷、《梅边吹笛谱》2卷等。《清史稿》有凌廷堪传。凌次仲云:“宋史乐志引乐髓新经作稽识。”华言长声,即南吕声也。辽志以商声七调属鸡识旦。凌次仲谓南吕声为商声之误,是也。乐之七调《书凌氏廷堪校礼堂集中〈书唐文粹文后〉文后》。清代中后期著名的徽派朴学家还有洪榜、汪莱、凌迁堪、江有诰等。
凌 廉: 《清代江南瘟疫成因论略》乾隆十二年(1747),顾钥、陆汝恭、凌廉等复各捐银两,涝埋流棺一千二百四十三具。”
凌存淳: 松江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出任广东肇庆知府,周书被请去在书院教书,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凌存淳性耿直,为官清正,为一点小事得罪了广东巡抚,被罗织罪名,意欲按律问斩,周书为之不平,不顾自家性命,为凌存淳奔走辨白,终于弄清是非,凌存淳官复原职,两人友谊更为深厚。
凌 浩:乾隆三十七年(1772)金榜榜会稽人,寄籍中牟,大定府知府
凌晓楼: 古典旧文·郎潜纪闻二笔,嘉庆间江淮大儒也,治何氏《春秋》、郑氏《礼》尤精审。
凌光斗: (1780-1840),名洪寿,字焕北,号仰亭,别号笔峰,云南人,祖籍江西长宁。于嘉庆5年(1800年)考中秀才,嘉庆13年考中举人;道光6年(1826年)福建连城为官,道光8年提补汀州府连县知县。
凌 翰:字青翰,号溪阳,光得里犁园乡人(安溪县)。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8年)乡试,中式第三十五名举人。慎言慎行,时人称为“凌圣人”。以道德文章受知于三山(福州)陈铁香御史。历任漳州府学正堂、厦门玉屏书院山长、代理福州鳌峰书院山长(泉州人名录)。嘉庆十七年(1812)许玉成、凌翰、林大鸿、刘清振、陈仲高等往厦门募得修建清水岩款三千余元,存县备用。
凌寿棋:《阳山杨梅诗》句云:“饯春迎夏共传杯,光福青梅入馔来,待得批杷洞庭热,阳山五月有杨梅;山前山后火云红,肤粟堆时墨晕融,背出掇头齐上市,阳山各各说西东。”浒墅关志十八卷 (清) 凌寿祺 道光七年(1827)刊本。
凌 坤: (1795—1861)坤一作堃,字厚堂、仲讷,号铁箫子。乌程(今属湖州)人。幼随父宦居京师,失后母欢,避走山西。清道光十一年兴顺天乡试。请业于阮元,始治经。为皖派经学家之一。晚授金华教谕。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占金华,死之。著有《尚书述》、《周易翼》、《春秋理辨》、《评校吴子》、《相地指迷》等。
凌介禧:东南水利略六卷,乌程凌介禧撰。道光十三年(1833年)蕊珠仙馆刊。又名蕊珠仙馆水利集。
凌斐然: 据清光绪23年(公元1897年)《昌化县志》记载,道光21年(1841),知县凌斐然“于城之东三里许,改建新城。”
凌树祟: 蕲王庙牌楼,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联语为绥德知州凌树祟所书.
凌十八:广东信宜人。农民出身。道光三十年(1850)春,在家乡发动起义。任用王晚为军师,凌十八为先锋,率众数千人。咸丰元年率部进攻广西桂林和玉林,打算前往浔州参加金田起义。后来因为前进的道路受阻,凌十八率众回到广东化州,后来又回到罗定地区活动。咸丰二年两广总督叶名琛派军将他们打败,凌十八被捕就义。
凌 奂:原名维正,字晓五,一字晓邬,晚号折肱老人,清代浙江归家(吴兴)人。生于1822年(清道光二年),卒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享年71岁。是明代针灸专家凌汉章的后代。凌奂生来体弱多病,就放弃功名,学习医学。著有《医学薪传》、《饲鹤亭藏书志》。辑有《外科方外奇方》,《饲鹤亭奇方》。亦工篆隶,兼善绘事,又解音律。所著《本草害利》。该书详尽地陈述了每一味药的利害得失。 (见《嘉善县志》).
凌 汉,原名庶康,仕名汉,字月槎,清绍兴山阴人。幼失怙恃,刻苦于学,文誉顿起,而不得志,饥寒又迫,乃弃书读律。当是时,越人之以申韩名家者,首推皇甫庄沈氏,而汉实继其传,当道争致之。与王有龄、麟趾、薛时雨相依最久,佐治浙中30年。咸丰四年(1854)捐同知铨发山西,八年,补太原同知,十一年擢知府。同治二年(1863)冬,署潞安知府,清理数十年积案。三年春,特恩简放汾州知府,由是益奋勉,披星戴月,鞠躬尽瘁。不久积劳致病,未至汾州,卒于潞州官舍。(凌藿第六代后人,景夏公第26代后人)
凌恒谟: 湖南岳州府平江县人 同治3年(1864)任浙江严州府建德县知县
凌 霞: (1820?—1890?)一名瑕,字子与,号尘遗、病鹤。归安(今属湖州)人。工诗,与杨岘、陆心源等称“苕上七子”。善画梅,工书法,通小学。有《天隐堂文录》、《三高遗墨楼集》、《癖好堂收藏金石书目》等。《三十树梅花草堂记》,《天隐堂文录》卷下。凌霞以是“扬州八怪”画派的命名者,这些湖州人在传承中国文化,从学术上总结文学艺术流派方面,功绩卓著,令人高山仰止。
凌佩卿: 中西石印五彩书局魏允文、魏天生最早石印年画1882年鸿文书局凌佩卿。一说陆陛卿.
凌树荃: 同治七年(1868)五月二十八日,闽浙总督英桂等文称:“据闽省通商总局司道详称,同治七年闰四月十三日,准护理台湾梁道元桂函禀,本年三月二十一日,据凤山县凌令树荃禀报,本月中旬,闻有传教奸民,用药迷毒妇女情事,正在饬问间。
凌 阅:(1872-1911年),本名凌鹏云,江油县双河乡人。清副贡,县高小教员,清末“凌闭起义”领导人。
凌定国: 台湾云林县将军庙 在都司署内,祀二十四将军,后楹祀台湾镇总兵林向荣。光绪四年(1878年),都司凌定国修。
凌绂曾:清代医家。字初平,一字别驾。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光绪十六年(1890)任肥城知县。凌奂之子。精于医,尤擅治时疫,于霍乱,痧症、烂喉丹痧等颇有心得。曾续辑华岳(芳伯)之《急救腹痛暴卒病解》一书,另撰有《烂喉丹痧辑要》等。在霍乱的辨证治疗上,将寒、湿霍乱、霍乱转筋归于邪入太阴,治以温固助阳等。此两书后合为《险证择尤》(1894年)。另唐《封氏闻见记》 十卷 封演 撰一书,凌绂曾存有藏抄本。
凌 德:字蛰庵,号嘉禄。归安(今属湖州)人。工书法,尤善擘窠书,卖字以糊口。时武林、吴兴诸胜迹匾额,多出其手。晚居上海,为书画界名流。医术颇精,尤长于妇科。曾辑成《女科折衷纂要》(1892年)一书。又辑古医籍中有关咳嗽、麻疹之证治成《咳嗽经旨》四卷及《专治麻疹初编》六卷(1890年)。此三书均收入《三三医书》中。
凌饧祺: (光绪)德平县志 凌饧祺,李敬臣熙纂 光绪19年(1893)修 25年铅印.
凌锡祺:《尊道先生年谱》凌锡祺编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陆子遗书》现存北图。
凌汝曾: 福建武平知县凌汝曾 光绪三十年(1904年) 县署
凌昌焕: 字文之(1873-1947)吴江人,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的编纂。
凌 雪:南天痕二十六卷 附录一卷 四明西亭凌雪撰。宣统庚戌复古社铅字排印本。
凌福彭: 天津知府,翰林出身,久任京官。凌叔华的父亲。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异,与陆小曼结合,以及迷恋林徽因,与凌叔华又有一段隐情,大多数人都没有发现徐志摩还有这第四位女性。
凌 旭: 字苏生、湖州人。以症多相似,一或不辨,遂至误人,因著《临症辨似》。书后附吴坤安《察舌证歌》。
凌 云: 清代名画家。
凌 咨: 字正尧。嘉兴濮院(今属桐乡)人。工画花卉、人物,水墨大士尤佳。
凌步芳: 受变法维新的影响,学习西方科学,著有《杜德美割圆捷术通义》、《微积初学解说》、《积分初学解说》等书。
凌宸世: 字兰亭。桐乡人。云七世孙。以针术著称,驰名吴浙。
凌大寒: 原名邦宪,后以字行,更字寒林。乌程(今属湖州)人。诸生。书画超迈,亦工诗。尝习刑名学,后见常以疑狱而杀人,乃弃去。著有《红蟫庵集》。
凌 焕: 平江举人。
凌艮谟: 平江进士。
凌威禧: 平江举人。
凌 瑚:字仲华,号香泉,江苏如皋人,清代画家。工画人物仕女,尤长花卉禽虫。浙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之写生,称为三绝。擅长于画士女和花卉禽虫。浙江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的写生称为“三绝”。
凌 霄:江苏江宁人,清代名士。初官州判,后入毕沅幕。工书画小学,能诗,善篆刻。与孙星衍、洪亮吉私交相厚。有《快园诗话》、《芝泉集》。
凌及甫: 归安人。精外科术。著有《补台方选》、《疡科正名》。
凌景埏: 元以后的散曲,清代的有今人凌景埏的《弹词目录》、谢伯阳辑的《全清散曲》。《文言和白话》15.3.7戏曲。
凌巨川: 1999年香港版的线装本,所收有朱子范、任真汉、伍端锴、沈仲强、李沧萍、吕灿铭、香翰屏、凌巨川、徐悲鸿、高剑父、张大千、陈去之、张谷雏、陈荆鸿、商衍鎏、张书旗、梁寒操、陈树人、黄文山、黄般若、黄独峰、冯康侯、傅菩禅、劳纬孟、赵少昂、邓芬、郑郁郎、黎葛民、罗叔重、苏世杰、李焰生,印的也算精美。
凌钦明: 字丽天,号讱言。乌程(今属湖州)人。布衣。善篆籀,工治印,晚年尤精。卒年八十九。
凌 曙:清代经济学家,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阐释《春秋》微言大义的一部著作。较为完善的校注本,直到清代才有卢文弨校本,凌曙注本。群书答问二卷,补遗一卷。凌曙撰。
凌惟一: 字味闲。宁波人。精篆刻竹木。善画花卉,宗陈道复。
凌 旭: 名医方论四卷。臨症辨似 不分卷 [清]凌旭 撰
凌以封: 字桐庄,号欧亭山人。乌程(今属湖州)人。少从石渠学写真。及长,人物、仕女皆臻神品,兼工山水、花鸟。
凌应秋: 沙溪集略 八卷 (清) 凌应秋辑 抄本
凌 詠: (志曰:字达夫) 《杭州府志》卷八十七
凌 鱼: 番禺黎氏宗祠 又叫黎永思堂,在番禺南村镇板桥村。次楼为庑殿顶,施砖雕斗拱,石额分别由卢文绍、翁方钢、凌鱼、黎学乾撰忠孝廉节赞词。
凌云汉: 号樨樵。秀水(今属嘉兴)人。精花鸟,专师王秋言。
凌雲翰: 清《杭州府志》凌雲翰《嘲析产》小词之类
凌兆熊: 广州知州凌兆熊大为困惑,邀集幕友谈论其事,谁都猜不透梁总管是何路数?
凌贞侯: 湖州人,以针术著名。得家传,术尤精。以医术游于河冯、京师,诊治无分贵贱,名噪一时,常召入禁中治病。后以《内经》理论为主,参考诸家之说,并附已意,编成《针灸集要》。
凌振高: 凌公启莲家谱所记,宝安布吉凌氏,其信奉教始于凌振高及其子启莲,为振高施洗者系韩山明牧师,为启莲施洗者,则似韦永福牧师,而此凌启莲则为尝任巴色会牧师之凌善元之父,亦即为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长之凌道扬先生及曾任上海沪江大学校长之凌宪扬之祖.
凌 杼: 清代绣画如苏绣、湘绣、蜀绣、京绣之类随处...名艺人可考而知的有杨君卯、沈关关、余蕴珠、陈书、丁佩、凌杼、华堪、沈寿、林青青等人。
凌 铸: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明清目录表:西江视臬纪事【清】凌铸
凌叔华:是徐志摩托付的人,其父亲凌福彭是清代翰林出身,久任京官。
凌鸿勋: (1894-1981),字竹铭,广东省广州市人. 凌鸿勋1918年回国后,先在交通部路政司工作,1920年2月回母校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任教,后代
凌文渊: 号,直之,辛亥革命官至财政部长。“百梅楼”乃海陵凌文渊直支的斋号。凌氏好画梅,故存此室名。齐白石自作诗,是齐氏60岁时赠与泰州人凌文渊的。
凌铭之: 上海南洋女子师范学校,1914年首创的中等女子师范学校。元年8月由民族资本家凌铭之独资创办并自任校长。原址南市西门外方斜路三多里,后几度迁移。
凌宴池:是时期金融家,当过上海,汉口等地大陆银行行长,周作人引用过他谈墨的文章.
凌宏勋: 铁路业奠基人,交通部长,中研院院士、台湾新竹交大创始人。
凌压西:(1891—1969),原名凌琼德,号剑西,1891年3月14日(农历)出生于广西容县石头镇石塘村。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曾任中将师长、副军长。
凌希天: 在番禺、中山等地领导农动的凌希天,清代的王隼、梁无枝、车腾芳、潘有为、李明彻、刘彬华、林柏桐、黄乔松、刘华东、冯询、黄子高、黄玉阶、陈澧、侯康、凌步芳、潘飞声、梁鼎芬、吴道鎔、丁仁长等均是著名的学者。
凌禹声:凌汉章十五世孙,著有《霍乱平议》(1930年)。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