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命之所以难,乃在于五行生克制化合之循理,实在是错综复杂,精深难懂。纵使古来多有先贤著书阐释,亦难解其微义。八字论命最简单的是五行,最困难的却也是五行;所谓最高深的五行,即在最简单的阴阳之间。
生,是指五行上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克,是指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制,是在克的基础上又加大力度,制就是要命,强大的力量使对方完全屈服,没有还手之力,也没有办法再去做其他事情,使制者失去自由,失去生克权是,这是克的一种极端形式,是强旺的五行克制弱小的五行的最终结果。
还有一种叫反克,是主克方力量小而被克方力量非常强大,至使主克方受损严重,叫反克。
一般来说,三个克一个或一个克三个(反克)才能被制住。当然这是指天干五行相克。在地支中冲,主冲方有力,被冲方无力。一个便可冲翻,否则也得两个或三个冲一个,连冲带克者一个便可冲翻对方,只冲不克一般需两个或三干才能冲败对方。若某五行有生源,要制住此五行需要切断其生源再克之,才能将此五行完全制服。这也是判断有灾的诀门。
合,是命理上五行生克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合而小化,俗称绊住,以生克论,另一种就是合而成化,叫合化,合化成功后,以所合化之五行来论生克,但无论合化成功与否都揭示着一种信息之象。
天干五合正化规律: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然而在一定条件下,两五行相合并非都成正化,而是成反化,即甲己合化木、乙庚合化木、丙辛合化火或金、丁壬合化水或火、戊癸合化土或水,无论正、反化都有一个共同规律:即都是从强而化,谁力量大就顺从谁,看相合成化与否要结合全命局力量来衡量,而不是仅看月令及化神。
化,指动爻之化,静爻只能合而不能化。有化破、化绝、化克、化退、化空之分。
1. 化破:是指变爻被日或月冲,因逢冲而破,失去了对原动爻回头生克冲合之能,原动爻的生克之力不受其影响。化破有吉有凶,如变爻本是回头生则不吉。如变爻本是回头克,则凶变吉。
2.化绝:是指原变爻为原动爻的绝地,此术语一般在原动爻原本就休囚又在卦中受克时才采用,表示原本不吉的信息更加恶化。实际上“绝地”一词只是喻示一种信息之象,还是应该用生克关系来析卦,如木动化绝,实际是化申金回头冲克,应按化回头冲克论;金动化绝,实际是化寅木回头反克。
此种情况下人们往往用化绝一词来表述,是否对原动爻不利,需视双方力量而定,如原动爻旺相有力,
且所测之事为当日事或短期事,则减力甚微,几乎不受其影响。如所测之事为中长期事,在原动爻转衰,变爻临旺之期而应凶。如原动爻休囚无气,且受它动爻之克,则此动爻几乎无用。
3.化克:是指变爻回头克制原动爻。凡是变爻回头克原本动爻,只要是变爻不受日月制而有生克权,就能将原本动爻克伤,包括原本本爻为月日之爻。
4.化退:是指酉动变申,卯动变寅、辰动变丑等,如此动爻旺相有力,在卦中无克或生多克少,则始终有用,但因化退而逐渐减力,如所测事为短期行为,则吉凶不受其影响,如所测事为中长期行为,则预示着事将成而终败,问吉不吉,但也不凶,问凶不凶,但也无吉。如此动爻原本休囚,又在卦中受制或克多生少,则几乎无用。
5.化空:是指在甲戍旬中动爻变申酉之类,在以下情况下为有用:
①、原动爻旺相不空,变爻出空值日有用。
②、化空之变爻旺相逢日冲,当日有用;
③、化空之变爻又逢合,逢冲之日应吉凶;
④、原动爻自空又化合,但得日辰合之,出旬值日应吉凶。
在以下情况下为无用:
①、原动爻休囚受克又化空。始终无用。
②、原动爻自空又化空到底无用。
③、原动爻化退化空又化破,难以为用。
论命之所以难,乃在于五行生克制化合之循理,实在是错综复杂,精深难懂。纵使古来多有先贤著书阐释,亦难解其微义。八字论命最简单的是五行,最困难的却也是五行;所谓最高深的五行,即在最简单的阴阳之间。
生,是指五行上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克,是指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制,是在克的基础上又加大力度,制就是要命,强大的力量使对方完全屈服,没有还手之力,也没有办法再去做其他事情,使制者失去自由,失去生克权是,这是克的一种极端形式,是强旺的五行克制弱小的五行的最终结果。
还有一种叫反克,是主克方力量小而被克方力量非常强大,至使主克方受损严重,叫反克。
一般来说,三个克一个或一个克三个(反克)才能被制住。当然这是指天干五行相克。在地支中冲,主冲方有力,被冲方无力。一个便可冲翻,否则也得两个或三个冲一个,连冲带克者一个便可冲翻对方,只冲不克一般需两个或三干才能冲败对方。若某五行有生源,要制住此五行需要切断其生源再克之,才能将此五行完全制服。这也是判断有灾的诀门。
合,是命理上五行生克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合而小化,俗称绊住,以生克论,另一种就是合而成化,叫合化,合化成功后,以所合化之五行来论生克,但无论合化成功与否都揭示着一种信息之象。
天干五合正化规律: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然而在一定条件下,两五行相合并非都成正化,而是成反化,即甲己合化木、乙庚合化木、丙辛合化火或金、丁壬合化水或火、戊癸合化土或水,无论正、反化都有一个共同规律:即都是从强而化,谁力量大就顺从谁,看相合成化与否要结合全命局力量来衡量,而不是仅看月令及化神。
化,指动爻之化,静爻只能合而不能化。有化破、化绝、化克、化退、化空之分。
1. 化破:是指变爻被日或月冲,因逢冲而破,失去了对原动爻回头生克冲合之能,原动爻的生克之力不受其影响。化破有吉有凶,如变爻本是回头生则不吉。如变爻本是回头克,则凶变吉。
2.化绝:是指原变爻为原动爻的绝地,此术语一般在原动爻原本就休囚又在卦中受克时才采用,表示原本不吉的信息更加恶化。实际上“绝地”一词只是喻示一种信息之象,还是应该用生克关系来析卦,如木动化绝,实际是化申金回头冲克,应按化回头冲克论;金动化绝,实际是化寅木回头反克。
此种情况下人们往往用化绝一词来表述,是否对原动爻不利,需视双方力量而定,如原动爻旺相有力,
且所测之事为当日事或短期事,则减力甚微,几乎不受其影响。如所测之事为中长期事,在原动爻转衰,变爻临旺之期而应凶。如原动爻休囚无气,且受它动爻之克,则此动爻几乎无用。
3.化克:是指变爻回头克制原动爻。凡是变爻回头克原本动爻,只要是变爻不受日月制而有生克权,就能将原本动爻克伤,包括原本本爻为月日之爻。
4.化退:是指酉动变申,卯动变寅、辰动变丑等,如此动爻旺相有力,在卦中无克或生多克少,则始终有用,但因化退而逐渐减力,如所测事为短期行为,则吉凶不受其影响,如所测事为中长期行为,则预示着事将成而终败,问吉不吉,但也不凶,问凶不凶,但也无吉。如此动爻原本休囚,又在卦中受制或克多生少,则几乎无用。
5.化空:是指在甲戍旬中动爻变申酉之类,在以下情况下为有用:
①、原动爻旺相不空,变爻出空值日有用。
②、化空之变爻旺相逢日冲,当日有用;
③、化空之变爻又逢合,逢冲之日应吉凶;
④、原动爻自空又化合,但得日辰合之,出旬值日应吉凶。
在以下情况下为无用:
①、原动爻休囚受克又化空。始终无用。
②、原动爻自空又化空到底无用。
③、原动爻化退化空又化破,难以为用。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生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
《难经》将此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因此,五行相生,实际上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子行的资生、促进和助长。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木为火之“母”;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土为火之“子”。木与火是母子关系,火与土也是母子关系。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五行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
《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因此,五行相克,实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如以木为例,由于木克土,故“我克”者为土,土为木之“所胜”;由于金克木,故“克我”者为金,金为木之“所不胜”。
应用领域(一)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五行学说不仅用五行特性说明五脏的功能特点,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即五脏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肝生心即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心生脾即火生土,如心阳温煦脾土,助脾运化;
脾生肺即土生金,如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肺生肾即金生水,如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肾纳气;肾生肝即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肝阳上亢。
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肾制约心即水克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心制约肺即火克金,如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
肺制约肝即金克木,如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制约脾即木克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脾制约肾即土克水,如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五行学说,不仅可用以说明在生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联系,而且也可以说明在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
某脏有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疾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以五行学说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传变,可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两类。
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面。母病及子,即母脏之病传及子脏。如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为母脏,肝为子脏。肾病及肝,即属母病及子。
临床常见的因肾精不足不能资助肝血而致的肝肾精血亏虚证,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而致的肝阳上亢证,肾阳不足不能资助肝阳而致的少腹冷痛证,皆属母病及子的传变。他脏之间的母病及子传变,可以此类推。
母病及子,多见母脏不足累及子脏亏虚的母子两脏皆虚的病证。子病及母,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
如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子脏。心病及肝,即是子病及母。临床常见的因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虚而致的心肝血虚证,因心火旺盛引动肝火而形成心肝火旺证,皆属子病及母。子病及母,既有子脏虚引起母脏也虚的虚证,又有子脏盛导致母脏也盛的实证。
另外还有子脏盛导致母脏虚的虚实夹杂病变,即所谓“子盗母气”,如肝火亢盛,下劫肾阴,以致肾阴亏虚的病变即是。
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
相乘,是相克太过致病。
引起五脏相乘的原因有二:一是某脏过盛,而致其所胜之脏受到过分克伐;二是某脏过弱,不能耐受其所不胜之脏的正常克制,从而出现相对克伐太过。
如以肝木和脾土之间的相克关系而言,相乘传变就有“木旺乘土”(即肝气乘脾)和“土虚木乘”(即脾虚肝乘)两种情况。由于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出现胸胁苦满、脘腹胀痛、泛酸、泄泻等表现时,称为“木旺乘土”。
反之,先有脾胃虚弱,不能耐受肝气的克伐,而出现头晕乏力、纳呆嗳气、胸胁胀满、腹痛泄泻等表现时,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是反向克制致病。
形成五脏相侮亦有两种情况,即太过相侮和不及相侮。太过相侮,是指由于某脏过于亢盛,导致其所不胜无力克制而反被克的病理现象。
例如:肺金本能克制肝木,由于暴怒而致肝火亢盛,肺金不仅无力制约肝木,反遭肝火之反向克制,而出现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甚则咳逆上气,咯血等肝木反侮肺金的症状,称为“木火刑金”。
不及相侮,是指由于某脏虚损,导致其所胜之脏出现反克的病理现象。如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水肿,称为“土虚水侮”。
总之,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如肝脏有病,病传至心,为母病及子;病传至肾,为子病及母;病传至脾,为乘;病传至肺,为侮。其他四脏,以此类推。
五行学说认为,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轻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如清·徐大椿《难经经释》说:“邪挟生气而来,则虽进而易退”;“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
按照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深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
如《难经经释》说:“所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所胜,我所克也。脏气既受制于我,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由于五行生克规律不能完全阐释五脏间复杂的生理关系,因而五脏间病变的相互影响也难完全以五行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说明。
《素问·玉机真藏论》已有“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的论述。故对于疾病的五脏传变,不能完全受五行生克乘侮规律的束缚,而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去把握疾病的传变。
(三)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五行学说根据五色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测病情的轻重顺逆。
由于内脏疾病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皆可从面部色泽的变化中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主色”和“客色”的变化,以五行的生克关系为基础,来推测病情的顺逆。“主色”是指五脏的本色,“客色”为应时之色。
“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反之,“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清·吴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说:“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五行学说还将色诊和脉诊结合起来,即色脉合参,结合五行生克规律来推断疾病的预后。
如肝病色青而见弦脉,色脉相符;如果不得弦脉而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即克色之脉,为逆,预后不佳;若得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为顺,预后较好。
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所说:“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
(四)控制疾病的传变。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理论,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脏而发生传变。
如肝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肺、脾、肾等脏。心、肺、脾、肾有病也可以影响肝脏。不同脏腑的病变,其传变规律不同。
因此,临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依据其传变规律,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其传变。如肝气太过,或郁结或上逆,木亢则乘土,病将及脾胃,此时应在疏肝平肝的基础上预先培其脾气,使肝气得平,脾气得健,则肝病不得传于脾。
如《难经·七十七难》所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这里的“实其脾气”,是指在治疗肝病的基础上佐以补脾、健脾。
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脏气的有盛有衰。“盛则传,虚则受”,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既要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掌握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调整太过与不及,控制其传变,防患于未然,同时又要依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切勿将其作为刻板公式而机械地套用。
(五)确定治则治法五行学说不仅用以说明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传变,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预防,而且还以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1、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临床上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六十九难》)。
补母,是指一脏之虚证,不仅须补益本脏以使之恢复,同时还要依据五行相生的次序,补益其“母脏”,通过“相生”作用而促其恢复。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
如肝血不足,除须用补肝血的药物(如白芍等)外,还可以用补肾益精(如何首乌等)的方法,通过“水生木”的作用促使肝血的恢复。
泻子,是指一脏之实证,不仅须泻除本脏亢盛之气,同时还可依据五行相生的次序,泻其“子脏”,通过“气舍于其所生”的机理,以泻除其“母脏”的亢盛之气。泻子适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
如肝火炽盛,除须用清泻肝火的药物(如龙胆草、柴胡等)外,还可用清泻心火(如生地、木通等)的方法,通过“心受气于肝”,“肝气舍于心”的机理,以消除亢盛的肝火。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
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
必须说明的是,按五行生克次序来说,心属火,脾属土,火不生土应当是心火不生脾土,而益火补土应当是温心阳以暖脾土。但自命门学说兴起以来,多认为命门之火具有温煦脾土的作用。
因此,目前临床上多将“益火补土”法用于肾阳(命门之火)衰微而致脾失健运之证,而少指心火与脾阳的关系。
培土生金法:是健脾生气以补益肺气的治法。主要用于脾气虚衰,生气无源,以致肺气虚弱之证,若肺气虚衰,兼见脾运不健者,亦可应用。
金水相生法:是滋养肺肾之阴的治法,亦称滋养肺肾法。主要用于肺阴亏虚,不能滋养肾阴,或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肺阴的肺肾阴虚证。
2、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临床上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
人体五脏相克关系异常而出现的相乘、相侮等病理变化的原因,不外乎“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太过”者属强,表现为机能亢进;“不及”者属弱,表现为机能衰退。
因而治疗上须同时采取抑强扶弱的治疗原则,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使弱者易于恢复。若一方虽强盛而尚未发生克伐太过时,亦可利用这一治则,预先加强其所胜的力量,以阻止病情的发展。
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肝气横逆,乘脾犯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之证,称为“木旺乘土”,治疗应以疏肝平肝为主。
又如木本克土,若土气壅滞,或脾胃湿热或寒湿壅脾,不但不受木之所克,反而侮木,致使肝气不得疏达,称为“土壅木郁”,治疗应以运脾祛邪除湿为主。抑其强者,则其弱者机能自然易于恢复。
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脾胃虚弱,肝气乘虚而入,导致肝脾不和之证,称为“土虚木乘”或“土虚木贼”,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主。
又如土本制水,但由于脾气虚弱,不仅不能制水,反遭肾水之反克而出现水湿泛滥之证,称为“土虚水侮”,治疗应以健脾为主。扶助弱者,加强其力量,可以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或平肝和胃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
临床应用时,应依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对抑木和扶土法有所侧重。如用于木旺乘土之证,则以抑木为主,扶土为辅;若用于土虚木乘之证,则应以扶土为主,抑木为辅。
培土制水法:是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佐金平木法: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也可称为“滋肺清肝法”。适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证。
若属肝火亢盛,左升太过,上炎侮肺,耗伤肺阴的肝火犯肺证,当清肝平木为主,兼以滋肺阴以肃降肺气为治。
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泻南补北法。若由于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则应以泻心火为主;若因肾水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则应以滋肾水为主。
但必须指出,肾为水火之宅,肾阴虚亦可致相火偏旺,也称为水不制火,这属于一脏本身水火阴阳的偏盛偏衰,不能与五行生克中水不克火混为一谈。
总之,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可以确立有效的治则和治法,指导临床用药。但在具体运用时又须分清主次,要依据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行全面考虑。
或以治母为主,兼顾其子;治子为主,兼顾其母。或以抑强为主、扶弱为辅;扶弱为主,抑强为辅。如此,方能正确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
(六)指导针灸取穴
在针灸疗法中,针灸学家将手足十二经近手足末端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分别配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在治疗脏腑病证时,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
如治疗肝虚证时,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取肾经的合穴(水穴)阴谷,或本经合穴(水穴)曲泉进行治疗。若治疗肝实证,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取心经荥穴(火穴)少府,或本经荥穴(火穴)行间治疗,以达到补虚泻实,恢复脏腑正常功能之效。
(七)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人的情志活动,属五脏功能之一,而情志活动异常,又会损伤相应内脏。由于五脏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故人的情志变化也有相互抑制作用。
临床上可以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就是情志病治疗中的所谓“以情胜情”之法。
参考文献1、冯克正, 傅庆升等.《诸子百家大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2、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所谓的生克制化,实质上是生与化同义,克与制同质。
生与化的区别只在于表现形式的不同,主生的力量大使被生的力量增加就称之为生;主生的力小,被生的力量增加的同时,而主生的力量削弱或消失,则称之为化。
克与制的区别只在于表现程度的不同,克是互相牵制,主克被克双方受损,主克受损程度小,被克受损程度大;制是主克力量大,被克力量小,主克者恃强凌弱,被克者如鸡蛋碰石头,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完全被制服。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