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8年至1417年期间,天主教发生了一场严重的,这段时期被称为西罗马教廷和阿维尼翁教廷之间的大。这场源于教会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教义分歧,最终导致教会在罗马、阿维尼翁和比萨之间出现了三个教皇互相对立的局面。
在14世纪初期,教会内部存在着权力和财富的争夺,教皇和国王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且教义上的分歧也日益加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会的权威和统一性。尤其是在14世纪中期,法国国王和意大利的一些贵族家族开始对教会的政治干预,造成了更加复杂的局势。
1378年,教皇格列高十世去世后,罗马和阿维尼翁的选举产生了两位教皇——乌尔班六世和克莱孟七世。
乌尔班六世主张教会改革,并试图恢复教会在意大利的权威,而克莱孟七世则得到法国国王的支持,并留在阿维尼翁。两位教皇各自拥有一批忠诚的支持者,这导致了教会内部的混乱和。
1389年,比萨的主教誓约·勒桑发动了一次宗教改革运动,并宣布自己为教皇亚历山大五世。他得到了法国和英格兰的支持,进一步加剧了教廷之间的对立。
这段时间内,西方教世界陷入了混乱和混战。教皇的导致了教会内部的信仰,信徒和国家各执一词,纷纷支持不同的教皇,造成了严重的混乱和。
直到1417年的康斯坦茨公会议,才最终解决了这场教皇的问题,宣布了阿维尼翁教廷的无效,并选出了新的教皇马丁五世,结束了这段混乱时期。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寻根问祖者越来越多。我们是从哪里来,来了多少年?有关祖宗的传说,怎么证实他的真实性,都需要用年代来考证。所以说,在没有文字儿记载的情况下,要准确的说出我们祖先的迁来时间,是非常不容易的。只能用一个大概的年限,即从那一年至那一年的时间段来推算,但这个时间段儿也是不好计算的。
比如,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都说自己的始祖是山西大移民时从大槐树下迁来的,到底是不是呢?
如果你知道你的大家族中,辈份最大的和最小的是多少世,并从中找出生日年限较近的两个人作为计算基数,再从他们的辈数中减两辈进行计算就可以了。有人认为减一辈,是不对的,因为减一辈误差大,减两辈误差相对小许多。
我是这么考虑的,我们的始祖迁民时,岁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十五六岁,也可能四五十岁,这期间什么岁数的都有。有一个人过来的,有父子两代过来的,还有祖孙三代过来的。这么看来,两代以上迁民的,总辈数减一辈显然就不对了。一个人迁民的,生儿子时大部分也超不过十年,有的也就一二年三五年,生孙子时可想而知,在二十几年至四十年之间。所以说总辈数减两辈要比减一辈误差小许多。
接下来就要考虑多少年为一代人了,我从网上查了一下,又结合我家“神主匣”真实记载,依据近九代人的真实年数,计算出代差大约为二十四年至三十一年。用这个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始祖迁来的大概时间了。
如:
一个大家族中,
繁衍快的到了二十五世,生于二0一七年,
繁衍慢的到了二十一世,生于二0二0年。
问至二0二一年,始祖迁来多少年?
首先先算二十五世的,
25世一2世二23世,
24x23二552年
552年十4年二556年;
再算二十世一的,
21一2二19代
31x19二589年
589十1二590年
由此算出,这个大家族的始祖迁来时间段为556年至590年。山西大移民最后一次,是1417年,距今是604年,比这个大家族推算的时间段最大数还多出15年。如果说这个大家族的始祖是山西移民,还是有点牵強,如果差的再多十年二十年的就更不是山西移民了?
以上是我推算始祖迁来时间段的算法,不知您是否认同,请谈谈您的看法。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中国这片土地,东南皆为大海,北方是荒漠草原,西方为地势奇高的青藏高原,因此中原王朝建立后,对四方的番邦小国没有多大的征服欲望,反而以和他们交流,使他们归附中原王朝为主。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击匈奴,决意与西域各国联合,于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不想此举开辟了世界上第一条贯通东西方文明的道路——“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通道,汉朝的繁荣强盛被西域各国所知,他们争相遣使,归附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雕塑
唐朝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达到一个顶峰,唐朝的军队征服突厥、高昌、高句丽等强大势力,威名传播万里,慑服于唐朝的强悍和繁荣,各国自唐太宗时期就争相遣使进贡。此时,与中国有交流的国家,东及日本,西至波斯,东南亚国家更为频繁。元朝时期,统治者延续唐宋时期的开明外交,以宽阔的胸怀欢迎外国人员的到来。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就有许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来中国经商,泉州地区就是因为他们的频繁贸易而繁荣。当然,也不乏有人钦慕中国的繁荣昌盛,来此游历增长见识,著名的马可波罗就是其中之一,他回到欧洲之后写的游记甚至引起欧洲人的“中国热”。
▲明成祖朱棣朝服像
明朝成立初期,由于倭寇猖獗,明太祖厉行“海禁”,除官方进行的朝贡活动,任何人不得与海外人员交流贸易。明成祖朱棣继位后,为宣扬国威,派遣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规模宏大的船队七下西洋。沿途很多国家被明朝的船队震撼,同时也被大明的上邦风采吸引,他们的国王不仅决定归附大明,还决定随郑和船队亲自到大明进贡,其中就包括了今天所讲的苏禄国使团。
▲郑和宝船模型
苏禄国的国土以菲律宾苏禄群岛为中心,包含巴拉望岛和马拉西亚沙巴州东北部,于公元1915年灭亡,所以我们在今天的世界地图上找不到这个国家。苏禄国的体制与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不同,它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酋长制国家,具有高度政教合一的特点。更为奇特的是,苏禄国一共有三个国王——东王、西王和峒王,其中东王的权势最大。虽然苏禄国与中国的政治文化相差极大,但是这并不妨碍两国的友好交往,也不影响它对天朝上邦的仰慕。
▲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画像
据史料记载,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苏禄国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答剌、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带着亲眷和侍从,组成外交使团,随郑和的船队前往大明,朝见永乐皇帝。苏禄国只是东南亚一个不起眼的小国,但是它派出的使团却尤为独特,人员共有340多人,是前往大明觐见的国家使团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由于他们的国王亲自前往朝见,大明的官员不敢懈怠,对使团迎接安排极为周到,到达北京后,永乐皇帝更是给予他们热情的款待和丰厚的赏赐。
▲明成祖设宴款待使团场景复原
大明的气象没有让苏禄国使团失望,他们被中国的繁荣景象所折服,更被中国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所吸引,渐渐成迷其中,流连忘返。在京城游玩27天之后,苏禄国使节团这才恋恋不舍地动身回国。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当使团走到山东省德州以北的安陵时,年迈的东王巴都葛叭答剌不幸染病陨殁。由于事发突然,使节团一下子就陷入手足无措的窘境,对于把老国王遗体运回故土还是就地安葬,他们拿不定主意,只能将事情陈奏给永乐皇帝。讣告到京,明成祖深为哀悼,当即派礼部郎中陈世启赴德州,为东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德州城北十二连城九江营的西南部择址建陵,规模与中原藩王相同,明成祖还亲自撰写悼文。
▲东王后裔祭扫祖墓
将东王安葬之后,使节团决定让王妃葛木宁及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和侍从十余人留在德州守墓,长子督马含随其他人员回国继任王位。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苏禄人与大明百姓结婚繁衍,人数逐渐增多,文化习俗渐渐融入当地。清朝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他们经皇帝批准后加入中国,改姓为“安”和“温”,真正的融入中华民族。
参考资料:
《明史》《清史稿》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欢迎加入古代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培养思维、积累谈资、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