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丰炘
2017年4月9日至10日,《安徽胡氏通志》筹委会在安徽天长县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安徽胡氏通志》编纂委员会。2017年5月2日,《安徽胡氏通志》编纂委员会在合肥正式成立。安徽胡氏在全国首开编纂氏族通志先河,是一件整理全安徽胡氏宗族史志的大事。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已确定为省志的重点专志项目立项,这是全安徽胡氏的重大喜事!为此,笔者准备将我所知的太平胡氏源流和值得入志的相关史料典籍予以梳理,提供给通志办,以尽绵力。愿我太平胡氏宗同努力,促成此一盛事。
胡氏得姓
我中华胡氏是怎么来的?轩辕黄帝有个专置衣帽的大臣,名胡曹,就是说胡姓在五千年前就有了。还有个周王室的姬姓胡国,在今天的河南郾城,还有个归姓胡国,在今天的安徽阜阳。但是现在的中华胡姓一致确认是周武王分封列国后我胡氏得姓的,是胡公妫满。唐代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林宝所著《元和姓纂》、南宋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郑樵所著《通史·氏族略》,都持此定论。当代《姓氏追根寻祖》也持此说,仙源城南《胡氏家谱》之世系表,明标得姓始祖为妫满公。 周武王灭纣立周,秉承他的父、祖辈实施仁政的宗旨,特别追念上古五帝之虞舜的孝德之政,经过察访,访得自己部下有个专管制陶器的陶正(“正”,官名),叫虞阏父(读“府”音)的,是舜的三十一世孙,虞阏父有个儿子,叫妫满,于是把妫满封为陈国开国之君陈侯,国都在宛丘,即今天河南淮阳市,离安徽阜阳二小时车程。周武王同时把自己的女儿太姬许给妫满为妃,把立庙祀舜、追崇舜德的担当交给妫满,妫满成了周武王分封列国中的陈国开国国君陈侯。
妫满公生于殷商末代帝王纣王九年(公元前1067年)十月十五日,殁于周昭王十年(公元前986年)正月十五日,享年虚岁82岁。妫满公82岁,尊为高寿,周王室追谥为“胡”,是寿考德劭之意,考,高寿。于是,妫满公就是我胡姓的得姓始祖,人敬称他为陈胡公,或胡公妫满。据仙源城南《胡氏家谱》世系载,妫满公儿子中有个叫“申公犀”的,他就是全中华胡姓的第二代远祖。由此看来,上古五帝的舜帝,是我中华胡姓的远嫡祖,周武王姬发是我全中华胡姓的远外祖。 妫满公儿子中另有人以国为姓,即是陈姓。由此可见,陈、胡同宗同源,虽一陈一胡,其实一姓。妫满公姓妫,又姓虞,妫满公名满,其后代中有以虞、妫、满为姓的。后代子孙中因种种原因改姓的还有田、袁等四十多个,故胡、陈、妫、虞、满、田、袁等姓氏,都是同宗同源的关系。 妫满公为陈侯后,首开修建城墙先例,今之尚见城墙古迹,尽是我得姓始祖妫满公所创。妫满公承舜帝之德政,效武王之仁风,选贤能,崇教化,把不大的陈国治理得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中,虽排不上号,但在春秋一百多个诸侯国中,却是前十二强国之一。陈国立国六百多年,直到战国后期才被楚国所灭。 两千八百多年前的胡公妫满,德高望重,一直受到宛丘(淮阳)人世代敬仰。进入二十一世纪,淮阳市斥资一千余万元,把胡公妫满永安地修建为“陈胡公公园”(陵园),供人们瞻仰。
胡门安定
可能人们还记得,以前过年的红灯笼,灯笼上都有红字,标明姓什么。比如我们胡姓灯笼,一边一个“胡”字,另一边有“安定”两个字。“安定”是什么意思呢?是胡姓最发旺时期的地域名,也就是常说的郡望名,“安定”,就是中华胡姓郡望名。所谓“郡望”,就是某姓氏聚居处,名人众多,抬高了郡的名望。 “安定”在哪里?安定是秦汉时期的区划名,西汉汉武帝元鼎三年(113)定的。郡比县大。当时安定郡辖有临泾、安定、高平、泾阳等,所辖范围,相当于现在甘肃泾川北的景泰、靖远、会宁、平涼、泾川,镇原和宁夏的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地,总面积比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还要大,也大于整个皖南。 胡姓本得姓于河南淮阳,可能因为战乱原因,为寻找平安乐土而向西北迁徙所致。汉代应劭的《风俗演义》就说,有个胡建,“占名门户,占系陈国”,意思是胡建是春秋陈国人,这就分明是妫满公的后人了,而且是有名门户的名人,他在安定郡,先从地方官做起,做到“主簿”,相当于今天地级机关秘书长,最后升到太守,地级一把手;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是胡姓在安定郡早期有名望的人。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百多年中,根据当时各朝代的志书记载,胡姓共有七个人封了王,八个人封了公、侯,十多个当了将军、太守、刺史、三公九卿,还有四个皇后,一个皇太后,使得安定郡胡姓确实名扬天下、名标青史,成为他姓不可匹敌、难望项背的名门望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个比其他朝代突出的特点,就是特别讲究门户,而我胡姓恰在这个最讲门户的时期而突出了门户,所以胡姓共认“安定”就是我胡姓的郡望名。 和胡姓同宗同源的陈姓,以后从淮阳西迁到河南中部的颍川,发展壮大,所以“颍川”就成了陈姓的郡望名,“颖川陈”。
胡裕南迁太平(黄山区)
太平谭家桥、三口两镇都知道“胡裕和白茶”的故事。胡裕是太平胡姓入迁始祖。隋大业(605~616)初年,炀帝得知黄山(当时叫黟山)产白茶,可延年益寿,命时为工部尚书的胡裕考察。胡裕发现今三口、谭家桥交界处真有大片白茶(现在仍有),可山民据以为生,一朝成为皇帝家御品,则山民生计何以堪!于是胡裕不忍,挂冠隐遁。
时炀帝失政,天下大乱。胡裕和时为姑孰(今当涂)太守的长兄胡福一起从咸阳迁居黄山。哥哥胡福迁居屯溪篁墩,
胡裕迁居今黄山区三口镇尚书岭。此处原名无考,胡裕居处后渐有此名,后人口聚众,改名尚书里,沿用至今。
据太平仙源城南《胡氏家谱》载:胡福公五传至学公,迁婺源清华,又七传到七七公渠迁泾县,其后世居龙坦。
胡裕公二传仁公,三传松公,四传邦公、珲公。邦公迁宏潭(今黟县),为宏潭胡始祖。自唐至20世纪40年代末,宏潭一片常属太平,与郭村、贤村合为弦歌乡,贤村为弦一,郭村为弦二,宏潭为弦三。宏潭期间划归黟县。
胡珲公为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755)翰林院学士,从尚书岭移居谭家桥罗村之碧山,其故居遗址,后世一直完好保存,2011年安徽电视台拍片存档。
从得姓始祖妫满公起,胡福、胡裕二公已是第五十九世,胡珲为六十二世。六十六世之应祚公迁弦歌,即今黄山区郭村,今郭村有俗称东胡、西胡两个胡村,都是应祚公后裔。
六十六世之开祚公迁龙门,成为龙门胡一支;后八十三之福一公迁龙门四甲,为龙门四甲胡始祖;八十三世之实翁公迁龙门,为龙门六甲、八甲、九甲胡始祖。 又八十二世之福庆公由仙源城南迁龙门,为龙门漆园里胡、八甲胡之一支始祖。
七十五世之灿公从碧山迁至仙源城南,七传至八十二世之周保公时,在宋末元初,其间派系分支颇多。城南胡断周保公为一世祖,故城南谱以周保公直系为序,因时代久远,所以其他支派就无考了。
此处要补说一事。区城有甘棠胡,全区闻名。碧山、郭村、龙门、仙源等地胡姓,城南谱都有根据,而甘棠胡支派暂时难定。但据仙源城南《胡氏家谱》载,胡周保公之孙宁四公派中,仅宁四公长子的三个儿子的墓都在甘棠胡的凤形山上;另据谱载情况看,宋、元、明、清时,仙源城南胡、龙门胡、甘棠胡居住似乎不分彼此。另从龙门胡看,却又居住相对集中。所以甘棠胡与城南胡可能派系或同或近。甘棠胡以居凤形山为中心。中医世家胡大侔的祖上,居住在今黄山区政府政务新区办公楼地片,叫芝麻坵胡。后来估计至晚也是清前期,迁居龙门八甲,到胡大侔的祖父复从龙门迁居甘棠六角楼南,故胡大侔后人印象是祖居龙门,其实是甘棠胡之一支。 清康熙前,福、裕二公后裔都是联宗修谱,因明代胡姓人丁繁茂,故康熙年改为分宗修谱,仙源城南胡小宗修谱,太平胡姓的碧山、郭村、龙门等都小宗修谱,但昭穆辈序诗都是统一的。仙源城南胡小宗康熙年修谱,根据原联宗统谱,断为妫满公八十二世孙周保公为仙源城南胡之一世祖。 仙源城南原有“胡氏总祠”,毁于抗战时期日机轰炸,该祠可能含仙源城南所有胡氏支派。
乾元己亥谱序
胡裕公,名禄,裕是字。他隐居之尚书岭,在三口镇正西偏南方向的黄山之麓,离今之龙裔公墓和黄帝祭祀广场约在三里路光景,不超过五里。虽是山坡土路,但可通小车、中巴。我专去踏看过,现住人户不多,大多数已在两里路外新村居住。 很可贵的是,当地人异口同声说胡裕造拱桥的古迹。桥在尚书岭老村口山涧上,桥南头是一座古庙,现存庙基。桥为青石拱桥,宽近四米,长近六米,涧深可五米,俗称“尚书桥”或“胡裕桥”。现在路通涧北,故桥只掩映在树木笼罩、藤蔓缠绕中,但很坚固完好。从这里经今风景水库、福固寺遗址前小路约十五里,即到谭家桥镇罗村之碧山的村口。 碧山风水极佳。胡珲故居在村南,座南向北。南为“来龙山”,源于“夫子峰”,一条平岗,名“骆驼山”。风水讲左青龙,右白虎。故西为左,青龙取雄势,有“夫子峰”,如巨笔插天;东为白虎位,平阔为佳,就是绿柳桥村口。 源于夫子峰的凤溪,东西贯通全村,经村水口桥——“绿柳桥”,注入龙溪,北向经迄溪桥,入注麻川。
“绿柳桥”南北向,单孔跨在凤溪上,泛微微红色花岗岩石砌就。桥腰两边大碗口大的阳文楷书“绿柳桥”三个大字,虽经风蚀,仍较清晰。 当年李白访胡珲,是从桥北头过桥到桥南头向人打听胡珲的,故胡珲就在桥南头骑路盖了“问余亭”。桥南头只有三米多宽,便是“来龙山”嘴,“问余亭”靠“来龙山”的一边,供有韦陀护法神,联曰:“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上人”。 “问余亭”中一边刻有李白赠联:“溪水流声,十里笙歌从地出;山峰拱秀,千年图画自天开。” 胡珲答联:“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 此二联明、清宁国府志,太平县志均有载。 “问余亭”千年维系不倒,而拆于“”,2015年重建于桥上,让路于机动车。胡珲在桥北头西北不远,建有太白书院,供子弟读书。 “绿柳桥”经皮尺丈量,长八米多,宽五米多,离水面6.4米。村北是源于“夫子峰”的平岗,名“踏马岗”,相传胡珲陪李白在此练马故名。岗西头有胡珲专为李白下榻而建的三间两进“太白庵”,有精美的石雕,1952年失修倒塌,庵址尚在。宁国府志载“胡珲墓在碧山”,村人指说就在“踏马岗”东头,在“绿柳桥”或胡珲故居址处看,约百米之遥。 村人又说,凤溪夹岸,历代相传桃柳成荫。可见李白《山中问答》之“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是写碧山之实的。 胡珲故居址离“绿柳桥”约三百米。经皮尺粗量,开间有六十米,进深五十四米,平面纱帽形,粗略目测约有两千平米。 “骆驼山”有石砌三米多高石墙,防山土崩塌。门前有丈宽大路,隔路有直径十七米的半月形塘,即李白赞白鹇鸟“照影玉潭里”的玉潭。 下句“刷毛琪树间”的琪树,据村中老人说,潭边原有一棵树,绿叶红果,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人用钢筋箍死了。 查《辞海》1120页注引《全唐诗》481页诗人李绅的《琪树引》:“琪树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岁生者相续,一年绿,二年碧,三年者红。”证明实有琪树,绿叶纷披,年年结果,满树挂有绿、碧、红三色果,故像香榧树一样,被称为“公孙树”。村中老人说的虽不具体,但基本形象却近乎《全唐诗》之注。可惜了碧山这棵千年宝树! 碧山之碧,除了绿色葱茏之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琪树“结子如碧珠”之意。 在进入新世纪后的二轮修志中,谭家桥罗村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从未见过的李白的一首诗《访胡公珲》: 千重云水万重山,谁识胡公隐此间? 饲得珍禽足娱老,白云如海任飞盘。 对于李白诗集和李白研究,这首诗的发现,意义都不算小。诗境既符合罗村、碧山,又很符合李白的诗风和心境。 李白访胡珲,恰在胡氏入迁太平后,胡珲在他的五世高祖,即福、裕二公之父胡乐陵公所修《胡氏统谱》基础上,修订迁太以后的“胡氏宗谱”之时,天假其缘,博得李白写了谱序。 李白因安史之乱爆发,满怀救国抱负,为玄宗小儿子永王李璘谋划,却遭到当了皇帝的玄宗的大儿子李亨的镇压。五十九岁了还充军夜郎,幸亏路上遇赦,回采石而经黄山(“黟山”已在天宝六年(747)改名“黄山”),李白访胡珲就在这次。李白经人推荐,天宝元年至三年(742~744),在翰林院,和胡珲既是翰林院同事又是好友。李白因奉唐玄宗命写颂诗《清平调》,谁知反得罪了杨贵妃,天宝三年,被玄宗“赐金还山”,离开了翰林院。分隔十六年后,在唐肃宗李亨称帝后的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六月间来到碧山,为胡珲修迁太后的第一部《胡氏宗谱》写了谱序。这一年干支纪年是“己亥”,故序名为《乾元己亥谱序》。时在该年的阴历“秋七月上浣”,即七月上旬。乾元是唐肃宗年号。 《乾元己亥谱序》刊存仙源城南《胡氏家谱》卷一中。此谱序,在太平胡氏各小宗之谱中,应该都有,原联宗统谱也当有的。
仙源城南胡氏
清康熙年修谱,由福、裕二公后裔联修统谱,改为分小宗分修家谱。虽分宗修谱,但从太平当地各小宗昭穆世系辈序诗用字,和清咸丰六年避太平天屠戮之劫难外逃而近年回太平寻根的太平胡姓后裔示证的不完整的辈序诗看,可知全太平胡姓都是一致的。我属仙源城南胡小宗,故只略补城南胡大略情况。 宋末元初,一世祖胡周保公生二子,名真一、真二。真一后世不繁,或迁或没。真二名百英公,在元代,精研《易经》,生四子,均以《易经》命名,依次为:复亨,行宁一;临亨,行宁二;泰亨,行宁三;谦亨,行宁四,以此为城南胡四派(即四大房)。在元末明初,复亨宁一公派不旺。临亨宁二公曾为明驻外大使,但为人低调,不事张扬,性好隐居;后世一般。 泰亨宁三公在朱元璋占据皖南为吴王时,因精《易经》而为贡生。大明初建,明洪武帝召问对策,泰亨以“十二策”对答,洪武帝十分器重,因贡生而补授“进士”,为“贡补进士”,委以督管钱粮重任。因大明初建,云南不宁,又负云南一府之命,参与靖边。因独力请缨突围求援,被叛军俘,骂贼不屈而殉难,归葬龙门。其身世事迹入录《安徽通志》,祀“乡贤祠”。 谦亨宁四公,是百英公续配所生,奉母居麻村,克己事母至孝,得皇恩赐“春晖堂”额旌表,墓在麻村仰山虎形。 宁一、宁二、宁三、宁四为三世,子孙以宁三、宁四派最为繁荣,到五世、六世、七世、八世,明弘治、嘉靖时,仙源城里,有北门里胡家大门里,大水关以北、羊角山以南的胡家园,是胡姓聚居处;整个城南,从仙源南门桥以南直到今103省道以南的农田,在清咸丰前,都是胡姓族居地,包括麻村。明嘉靖年间为有序管理正月十三至十五三天花灯大庆,将城里、城南各姓排序轮管,所排二十四大姓,唯我胡姓独重三回,可见明时仅仙源一地胡姓之旺。 从明前期开始,麻村宁四公一派,每年元宵花灯大庆,独出四青、四黄八条龙灯。三天大会,八条龙灯,每姓祠堂都到,每到必出奇彩——在祠堂大天井四角大柱上表演一青一黄双龙盘柱,成为一绝技。1946年元宵节,为纪念抗战胜利,还能出四条龙。 说明太平胡氏历史兴旺,还有一个事实。清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石达开部企图从太平往东直通苏州打开通道,支援占领苏州的杨秀清,遭到当时太平县令欧阳藜照率八百壮士在兴村白沙岭狙击。八百儿郎怎抵石达开部之古隆贤数万悍卒?欧阳县令和八百壮士全部殉难。太平因此遭到太平天国兵十万悍卒屠村报复。当时全太平近三十万人,除逃难的外,大部被杀,最后只剩三万多人。而与欧阳县令共同殉难的八百壮士,我胡姓子弟就有七百零一人,占殉难者八分之七。由此可见,清咸丰那场大劫前,即我太平仙源胡氏族人何等繁盛。 随欧阳县令殉难的仙源胡氏子弟七百零一位名录,现存黄山区档案局。 仙源“城南胡”胡周保公一派,以周保公为一世,现已到二十五世了,我是“丰”字辈,是周保公二十一世孙,宁四公派,是得姓始祖胡公妫满的一百零三世孙。
逐步规范的人名
中国人起名字是逐步规范的。上古及秦汉时,名多单字,一般看不出人际关系中长幼尊晚的关系,例如曹操曹丕曹植,他们间的父子、兄弟关系,从名字上看不出来。就是到了唐代,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元霸,他们的名字也不能反映彼此关系。到了宋代,已开始有注意,例如苏轼、苏辙。到了宋元之时,已普遍注意名字反映人际的关系了。 以我仙源城南《胡氏家谱》为例:同代人的名字,或以某个字统领,或以某偏旁部首的字作标志,以标明同代兄弟关系。但仍有个问题,特别是偏旁部首的字,都习惯用惯常的字,不愿用生僻的,或感觉不舒服的字。这又有问题,上下不远的世系,名字会出现相同或相重现象,例如家谱上就有上下四代间,曾祖与曾孙的名字,就有同偏旁部首的字,不能正确表示世系关系。到了明代,昭穆辈序的标记问题提上了日程,修谱要编写辈序诗。辈序诗一般是四言句或五言句,一首四句,也有六句、八句或更多的,表述本姓本宗的心愿的。有了辈序诗,名字统一由辈序字统领,世系辈序就清楚了。 我仙源城南《胡氏家谱》开始排辈序诗,是清康熙间修谱,由主修人大学者胡泉白水公编写的。他遵二世祖百英公,三世宁三公崇尚《易经》传统,他自己也是《易经》大师,于是他依《易经》卦名,编了五言二十字——“咸观渐有豫,同履益丰升。家恒师萃大,鼎济晋乾中。”到19年(1930)修谱时,又续了十个字:“谦巽人随泰,明孚兑覆临”,共三十字。目前,发展快的,一般到“师”、“萃”了。 白水公修谱时,启用辈序诗的字以命名,是断自周保公第十三世孙开始“咸”字辈的,不光城南胡照此办理,全太平胡姓各宗也都照此办理,就是太平各宗外迁保持联系的,也都照此办理。 有一点说明,太平胡姓发祥地碧山胡,是从周保公为一世为标志的对应世系往下十五世,开始启用“咸”字辈的。比其他小宗要晚两辈,缘由不得而知,需查碧山谱可能有分晓。例如,我是“丰”字辈,“同”字辈是我的曾祖辈,离世已久,可碧山现在仍有六、七十岁的“同”字辈在,可只相当于我的父母辈。 又,太平话“升”、“新”同音,凡名叫“胡新×”的,其实就是“升”字辈。
陈胡公是一位贤达的君主,死后还为当地百姓办了很多好事,被百姓广为称颂。
故事之1:借盘子借碗。据老辈人讲:周围村里人,谁家有红白大事,只要在陈胡公墓前,焚香诉说自己的难处,便可借来盘子、碗。后来,几个不肖之徒,光借不还,再一、再二、再三。以后,再有人来烧香、诉说,也借不来盘子、碗了。
故事之2:不要冻着了。胡公墓前有条小路,每年夏季,本村一些男子,晚饭后便拿着被单、席子,在这条小路上乘凉。每到夜深人静时,人们似睡非,会听到:\"起来!快起来,别着了凉!\"有的人呓呓症症,翻个身又睡了,突然身上拍了一下说:\"起来!快起来!别着了凉!\"睁大眼睛细看,什么也没有,只得夹着东西回家。
故事之3:\"铁汁子\"。有一年夏季的一天,天气闷热,附近蔡庄、南坛村的小孩在陈胡公墓边洗澡,你一个猛子,他一个猛子,象水老鸹儿,窜出一溜溜水花儿。突然一声喊:\"呀!那是啥?\"从水底翻滚出一层褐色的泥浆,象生栗子皮那样的颜色。\"铁汁子!\"\"铁汁子!\"老人家说:\"你们这些娃娃又淘气了是不是?八成洗澡不安生,又蹬着陈胡公他老人家的铁墓了吧!就不怕护墓神打你们的屁股。\"
故事之4:\"不准在这里撒野\"。日军驻淮司令大贺中将,看到胡公墓是个三面环水的高台,指示部下在这建座炮楼。开始往这里运砖,白天运的砖,一夜之间全没有了,第二天日军司令部派少佐监督,进的砖一摞一摞摆了一大片,可次日清晨依然荡然无存。日军司令认为,不是附近村民干的就是地下游击队搞的。他立即派人进砖,砖上都留有记号;一边派少佐龟田带一队人就近埋伏。龟田悄悄来到陈胡公墓上,恰好中间有一片空地,丢有几捆蒲子,可坐可躲可以隐身,龟田一眨眼,只听一个声音:\"什么东西!竟敢在吾墓上撒野!尸骨不想返故土吗!\"龟田举起指挥刀向发音处砍去,可是一丝一毫也动不得。龟田欲抽刀再吹时,反而这把刀脱手飞出,刀把朝外,刀尖向内,围着龟田的脖子旋转,越转越快,圈儿越缩越小,龟田吓得三魂出窍,心里大叫:\"饶了我吧!好汉爷!\"\"再说一遍,不准在这里撒野!\"龟田直觉得被一股大力托向天空,叭地又被甩在地上,他睁大了眼,夜色漆黑,双腿跪在地上,身下蒲草不见了,周围的砖也全没了,龟田叫来埋伏的士兵,大叫:\"砖呢!\"士兵回答:\"没见!\"龟田软得如一滩泥,被几个士兵架着回了城,日军司令问明情况,一连头疼了几天,再也不提进砖的事。
故事之5:求雨。附近村里人,每逢干旱,都要来这里祭拜求雨。有一年秋,又逢干旱,麦种不上,人们着了急,想来想去,有人提出:\"还是求陈胡公他老人家帮帮忙吧!\"几个上了年纪的妇女一商量,都捧着大把的香来到陈胡公墓前,焚香跪拜,\"老人家,天不下雨,地没法犁,麦种不上,明年咋过?你老开开恩吧,下场大雨,俺老老少少都求您了。\"没出三天,果然下了一场透雨。村里人说:\"他老人家显灵啊!\"
故事之6:解围、消灾。人们一旦有个腰疼、腿酸、头痛、发烧,往往要到胡公墓前,祈求消灾免难。据传附近村有一个孤老婆子,浑身患几样病,走路柱根棍,一动三发喘,做顿饭累得天旋地转,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好,左邻右舍都为她以愁。一天,她拿把香,趔趔趄趄来到陈胡公墓前。她喘了半天,燃着香,扶着棍跪在地上,说:\"我把这老骨头,浑身都是病,你老能治就给我治,不能治就叫我回去死了,我求您了。\"她刚磕了三个头,直觉得浑身有劲,站起来挟着棍走了,简直像换了个人。
尊祖敬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陈胡公墓吸引了众多海内外陈氏宗亲寻根问祖,朝谒先宗。陈胡公生于农历十一月十五,死于农历正月十日,每逢这个日子海内外陈氏子孙纷纷来到巍巍胡公墓顶礼膜拜,以慰先祖之灵。
让我们以明代诗人宋塘的《胡公铁墓》来共同追忆这位陈氏先人吧:
传闻铁墓柳湖中, 满目烟光失旧踪。
千载暗留悬馨石, 一泓冷浸若堂封。
武王伐纣之后,分封七十二个诸侯国,其中姜太公姜子牙的封地就是后来的齐国,姜子牙也就是齐国的老祖宗。按照当时宗法制的继承制度,后来的齐国国君也该是姜子牙的后代,那么也就会是姜子牙的姜姓吕氏一脉,但是到了后来的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却都是田氏,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呢?
东周分为两段,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春秋和战国,在春秋战国的交接年间,诸侯各国之间算是发生了巨变。在这一时期,强大的晋国被三家臣所瓜分,同样身为大国的齐国,虽然保持了完整,但同样被自己的家臣所取代,自此开启了战国的七雄时代。
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将齐地分封给了自己的功臣姜子牙,齐国也就成为了姜姓吕氏统治的地盘。齐桓公之前,齐国一直也都是吕氏齐国,齐桓公在位期间,虽然齐国也是吕氏齐国,但是这时候田氏来到了齐国,从此开始了和吕氏的明争暗斗。
陈国是春秋时期妫姓田氏所统治,田完正是陈国厉公妫跃的儿子,因此他又被称作陈完、妫完。他的发迹并不是在陈国,而是在齐国。由于陈国的内斗,田完为躲避灾祸而逃到了齐国,此时正是齐桓公为称霸而东征西讨的时期。
齐桓公为称霸而重用管仲,还接纳重用各国人才。田完来到齐国之后,齐桓公欲任他为卿,只不过他推辞不受,说字迹已经受了齐桓公的很多恩惠,不敢再接受如此重任,于是齐桓公就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
齐国当时的大夫齐懿仲想把女儿嫁给陈完,于是就找人来占卜,卜辞显示“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意思也就是说有妫氏的后代会在姜姓那里成长,五代之后就能够取得正卿的地位,八代之后就没人能比他们尊贵了。看了卜辞之后,齐懿仲就把女儿嫁给了田完。
田完生前却是也只做了工正,而这个职位也在他死后由后世继承。直至五代之后,田氏传人是田桓子无宇,他深受当时的齐庄公宠爱,齐庄公还把自己的女儿孟姜嫁给了田桓子。到了齐景公时期,景公喜奢侈而厚赋重刑,而田氏在此时则施行一系列新政以夺得民心。《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九年(前539),景公派晏婴出使晋国,晏婴私下对叔向说:“齐国最终将归田氏。田氏虽无大的功德,但能借公事施私恩,有恩德于民,人民拥戴。”。
齐景公死后,就在齐景公尸骨未寒的时候,田氏的田乞已经开始在谋划着夺取。其实田乞有这个心思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只是齐景公在位时期稳定,他没有任何的机会,直至齐景公临终前废长立幼,这才给了田乞机会。
在当年的夏天,田乞联合姒姓鲍氏以及诸大夫发动,成功夺取。田乞善使阴谋,他又欺骗了鲍牧,立公子吕阳生做了傀儡国君,也就是齐悼公,同时还派人杀死了齐侯吕荼。自此之后,田氏独揽了齐国大权。
田乞死后,他的儿子田成子田常继承相位,他对外结好邻邦诸侯,对内扩大封地,安排自己的田氏宗族,同时还亲近百姓, 既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又交好了百姓。齐国之内,此时已经算是田氏的天下了。
在韩、赵、魏瓜分晋国之后,此时的田氏已经几乎拥有了齐国。在田成子之后,又经历了田襄子田盘、田庄子田白、田悼子三代,在庄子之子,悼子弟弟田和为齐相时期,田和将齐康公放逐于海岛。后来魏文侯派使臣报告周天子,请求立田和为诸侯,周天子同意,田和自此正是成为齐侯,齐国的吕氏也完全被田氏取代。
从田完入齐开始算起,到田和代吕而立,总共经历了286年,齐国终于从吕氏手中落到了田氏手中。此时已经到了战国时期,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的齐王都是田氏而非吕氏的原因。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