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布依族的六月六节多数地方是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过,但也有地方是六月的寅日,或卯日等。六月六节通常要过几天,整个六月,几乎都有地方过节,所以又称其为六月节。
The Liuyueliu Festival is celebrated by many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 China, but the Buyi ethnic group is particularly known for their observance of it. It is typically celebrated in most parts of Guizhou on the sixth day of the sixth lunar month and can last for several days. Different tribes of the Buyi ethnic group celebrate the festival throughout June, leading some to refer to it as the June Festival.
浪漫六月六,糠包在相思崖上飞舞。(张帆/摄 贵州图片库发)
关于六月六节的传说
关于六月六节的传说比较多,笔者此次仅收录整理了布依族较为普遍,觉得比较靠谱的两种传说。
第一种传说是纪念禹的生日。传说禹的生日是六月初六,布依族的先祖是古越民族,古越人又是禹的后裔,所以每年到禹的生日六月六,布依族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布依族将大禹奉为神明,甚至祭祀时都要模仿大禹晚年积劳成疾后的步伐和行礼姿势,可见大禹在布依族同胞心中的地位。
第二种说法是纪念战胜洪灾。相传远古时期,有一年发生特大洪灾,大水把所有的村寨淹没了,布依族的祖先坐在一根圆木上,漂到半山腰幸免于难,正好是六月六这一天登上岸的,所以每到获救之日,就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关于这一传说,从古代延续至今的一个习俗可以佐证。六月六那天煮好粽子后,在供祖宗之前,要先拿一个喂狗,还要拿一串粽子挂在狗身上,然后供奉祖先,供完祖宗后,人们才开始吃。据说此习俗的缘由是因为当时洪水把所有的粮食都冲走了,布依族祖先爬上岸后回头一看,家里养的一条狗也跟着游上了岸。正在人们因为没有粮食种子发愁时,狗抖了抖身上的水,把三粒稻谷抖落在地上,人们有了这三粒稻谷作为种子,后来才有稻米吃。为了感恩狗帮助先祖渡过了难关,就有了人们把粽子先拿给狗吃、敬重狗的习俗。
布依族糯米制作传承人刘艳(右一)在制作“彩虹花糯米粽”。(张帆/摄 贵州图片库发)
吃吃喝喝庆节日
六月六是布依族最大的民族节日,所以像春节一样,美食种类非常丰富,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只是对特色食品粽子做简要介绍。
布依族的粽子花样繁多,琳琅满目。外观式样上有三角粽、枕头粽、方形粽等;重量上有重一二两的,也有重五六斤的;包裹粽子的叶子有小方竹叶(也称粽粑叶)、楠竹叶、糯高粱叶、糯玉米叶、芭蕉叶、荷叶等。包在粽子里的东西就更多了,好吃的东西都可以与糯米和在一起包在里面。常见的有火腿、香肠、腊肉、鲜肉(猪肉、 鸡肉)、花生、核桃、桂圆、红枣、莲子、红豆、绿豆等。布依族还有一种灰粽,是用糯谷秧晒干后烧成灰,与糯米混合包成的粽子,此粽虽然颜色灰黑,但有一股特殊的香味。相关资料记载东汉时就有灰粽,但说用的灰是稻谷灰,作者只知其表,灰粽用的是糯谷秧灰,而不是稻谷灰。稻谷灰颜色是黑色,味道是苦的,糯谷秧灰颜色是灰色的,没有苦味,而且有一股特殊的香味。使用的糯谷秧必须在拔节(茎秆农作物的主茎各节在生长期一定阶段长得很快的现象)之前,拔节后的糯谷秧灰也会有苦味。
粽子吃法也很多,烧、烤、煎、炸、蒸和煮都各有不同的味道,热吃冷吃都可以。作为布依族过六月六最主要的传统美食,粽子在聪慧的布依族同胞手中发展出了多种口味,也成为远销各地的布依族特色美食。
走亲访友,浪漫“浪坡”
布依族是很注重感情交流的民族,大小年节,亲友们常互相拜访,特别是春节、六月六节和油团节,内亲们必须互相拜访。如果这三个节日都不拜访,说明这门亲戚出了问题,已经走到尽头了。特别是嫁出去的姑娘,一定要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节。女儿、女婿回娘家拜节的手礼,仍然是酒、鸡、猪肉、糖。过什么节,娘家就回赠什么粑粑,六月六节的回礼是粽子粑。其他亲友互访,只提两壶酒即可,告别时也不用赠送粑粑。
六月六当天贞丰县的少数民族同胞欢度传统节日。(贾庆祥/摄)
与春节一样,六月六有的村寨组织“浪坡”活动。活动的内容也与春节相同,有歌舞、赛马、武术、吹奏唢呐等比赛和表演。由于是大热天,气温较高,正是姑娘、小伙们展示自己的漂亮服饰和健美身材的时候。年轻人们都穿戴自己最漂亮的服饰去参加“浪坡”活动,“然稍”“然冒”,与自己的意中人谈情说爱。
祭天祭祖传承历史文化
六月六节和春节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所以必须举行祭天和祭祖的仪式。祭天与春节一样,在寨子中央的“报更兑”(天神庙)前举行。祭祀品可丰可简,有条件的用活猪、羊、鸡等,也可用一块猪肉、一只公鸡亦行,但必须有粽子。仪式过程仍然由寨老主持,摩师或寨老诵“访己经”和向“报更兑”通说,内容是感谢天和天神对全寨的保佑,使全寨老幼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同时请他继续保佑全寨。祭司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耆老或老摩师担任。
六月六节祭天特别之处是对祭司的装扮、姿势和诵经有特殊要求,其他时候祭天对祭司没有这些要求。
六月六节祭天,祭司头戴旧斗笠,身披旧蓑衣,手执“变倒” (木制的扶田埂工具,布依语叫“变倒”,很像历史资料描写禹手执的“耒锸”),踏着禹步敬香,匍匐在地上默诵《访己》经文和祷告词。传说祭司做这种“蓑笠翁”、手执“变倒”的特殊装扮,就是扮作禹的形象,因为六月六是禹的生日。传说禹每年在自己的生日六月六都要举行祭天祭祖仪式。由于忙于治水,六月六的祭天仪式多数是在治水工地举行,所以他头上还戴着旧斗笠,身披着旧蓑衣,手执耒锸举行祭天仪式。从这一习俗,也可以看出布依族过六月六节与祭祀禹有关。
布依族六月六祭天称为“访己”,颂“访己”经,就是祭祀“己”神。布依语称彩虹为“厄”(第六声),称蛇为“厄”(第二声),布依语“厄”与“己”音相近,把彩虹看成是活的龙神,是龙的显影。彩虹出现时,过去有的老人要跪拜,不能对彩虹有不礼貌的行为,如不能用手指,否则手会烂掉;不能对着彩虹小便,否则就无后等。《访己》经文通篇所叙都是祭龙,祈祷龙保佑村寨人畜平安、谷物丰稔,所以“访己”就是祭祀龙。龙是“天子”,代表“天”,祭祀龙就是祭祀“天”。而禹则正是被古人神化为龙。《说文》:“禹,虫也”。古人把龙视作虫类,这里实际上指的是以禹为龙。闻一多《伏羲考》考证说,夏为龙族,传说禹自身为龙,夏人姒姓即己姓,“己”“蛇”在古代是同字。禹是被神化为龙蛇的,故布依族“访己”祭祀龙蛇,就是祭祀大禹神。
在“访己”习俗中,还有祭祀白马神的遗俗。“访己”祭物除牲醴之外,还有半斗稻谷,上面插用白纸剪成的小纸马和五色小三角旗。祭时,将宰杀的鸡血涂在纸马上,祭毕,把小纸马和小三角旗插到本村各处稻田中,以厌虫灾。以白纸马象征白马,涂之以鸡血,象征“血白马以祭”,以祈白马神护佑禾稼不受虫害。布依族不仅六月六祭祀白马神,大的节日如春节、三月三或者大的仪式如丧葬等,都要用白纸剪成的纸马祭祀,显然这与夏禹祀白马神有渊源关系。过去祭天必须是“天子”即皇帝亲自祭祀,禹是天神,是龙的化身,是有资格祭天的,所以布依族的祭司就装扮成禹的形象(头戴旧斗笠,身披旧蓑衣,手执“变倒”)祭天。
全寨集体祭祀完社神后,就各家各户回自己家供奉祖先。形式上简要许多,主要以供奉祭品和跪拜祈福为主。
六月六是布依族同胞在长期农耕稻作活动中形成,以祭祀、歌舞为载体,集宗教、生产、文娱于一体,承载布依族文化的民族传统节日。从布依族过六月六的方式可以看出布依族低调内敛,充满智慧与大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的民族文化。想要了解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的布依族,就来一起过一回六月六吧。
文 | 伍忠纲
新媒体编辑 | 徐婕妤
二审 | 张 芬
三审 | 赵 林
文/雷学业(苗族)
地处湘桂黔边界的城步苗族自治县,是一个苗族风情浓郁的“百节之乡”。一年四季,月月有节,一月数节,节中有节,节节相连,充满情趣,蕴含意境,令人回味。这样的氛围凝聚着亲情乡情,乡亲们把日子过得像一缸酒一坛蜜,一首歌一行诗,让人生不老,岁月长留。
六月六,是城步苗乡欢腾的节日。 杨文武摄
有一位作家曾说过,在少数民族地区,总会千方百计把节日演绎得淋漓尽致。每当节日来临,家家户户都为节而忙,为节而聚,为节而饮,为节而欢。“节”是“情”的注解,“节”是“情”的化身,亲情,族情,乡情,友情,乃至爱情,无不在“节”中凝聚和流露,那种热烈的氛围,浓郁的乡情,和谐的风味,全在推杯换盏和相互往来中得到诠释。从初一到十五,从正月到腊月,过完小节过大节,把岁月浓缩在紧密相连的年节之中。
农历六月六,正是城步苗族众星拱月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一日多节,节中有节,苗胞们习惯称之为“半年节”“螃蟹节”“尝新节”“山歌节”。每逢六月六来临,人们就会合家团聚,亲友相会,杀鸡宰鸭,打酒买肉,山寨同欢,隆重庆贺。
岁序逢中“半年节”
农历六月六,时处年岁之中,故被苗胞称之为“半年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将已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过节,宰鸡鸭、磨豆腐、蒸甜酒、熬米酒、包粽子、舂糍粑,家家团聚,共话亲情,美酒佳肴,尽兴欢饮,其乐融融,共度“半年大节”。
至于未婚男女青年,三五成群来到歌坪戏台、河边沙洲、树荫竹林,谈理想抱负,唱山歌情调,下河洗澡,上树捉蝉,尽情嘻戏,千般浪漫……与春节、大年十五一样,六月六也有“送节”的习俗,送的是鸡鸭鲜肉、烟酒糖果、衣布花伞,女方回赠情郎布鞋香帕,刺绣荷包。
六月六来临,苗族姑娘赶做布鞋。 杨瀚摄
六月六,时处盛夏,天气炎热,艳阳高照。苗族老人们传说,这天晒过的衣被,不生虫,不发霉,不褪色。因此,每逢六月六,苗家人都会利用这个好日子,翻箱倒柜将冬衣被褥拿出来曝晒,已备好“寿衣”“寿被”的老人们,也要将这些“宝物”翻寻出来晒一天,以期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催动农事“尝新节”
“六月初六挂田青,田边敬奉五谷神。保护禾稻收成好,天地神明护阳春”。这是城步苗胞于六月初六这天去给田头社公(即五谷神)“挂青”时唱的山歌。六月初六,苗胞们又称它为“禾兜节”“尝新节”,要杀鸡鸭挂田青敬奉五谷大神。这天早上,男主人净手后带上香烛、冥钱、米酒、供果,前往一丘大田祭祀“五谷大神”,用一些小竹片夹几张冥钱插在田头,名曰“挂田青”,以图驱散蝗虫鸟兽,确保稻谷丰收。如果路遇亲友也不能说话,彼此点头而过,以示对五谷大神的虔诚。此时禾稻正当抽穗,男主人会扯回一把饱胀的禾穗,放到“岩钵”中捣出谷浆,拌入老米中煮熟,新穗老谷,陈米嫩浆,煮出的米饭香甜无比,芳香扑鼻。
城步苗族地区传统水稻-乌米禾。 雷学业摄
苗族为什么要敬五谷大神呢?远古时候天下大旱,苗民饥渴难忍,死亡过半。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六月初六日,五谷大神降临苗乡解救人类,所带粮食施光后,不惜将自己的奶汁挤出来救命,每一滴奶汁都凝结成一粒白米,后来奶汁挤出血来,就成了红米。所以苗乡才有白米饭和红米(乌米)饭。再挤下去,血挤干了,五谷大神也就死了。苗族人民为了报答他的救命大恩,定于每年六月初六挂田青纪念他。此时,禾稻已抽穗成浆,开始成谷,挂田青的人就抽一把谷穗回家,在神龛前向五谷大神报喜,然后蒸熟尝新过节。
苗胞们还有给动物“过生”的习俗。六月六相传是螃蟹的生日。这天,艳阳高照,天气炙热,水温升高,螃蟹们成群结队从岩穴出来,爬上河中石面,河边沙滩,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享受美好的阳光浴。顽皮的孩子们就会蹑手蹑脚去沙滩或河石上抓螃蟹。我记得小时候常用鸡鸭肥肠去河边钓螃蟹,螃蟹们闻到腥味而出,用钳子紧紧夹住肥肠不放,小伙伴们轻轻把“钓竿”拉到岸边,将肥肥的螃蟹一只只捉住放进鱼箕,或用柔韧细长的枝条一个个串起来,提回家去,用仔姜嫩椒紫苏炒食,成为六月六餐桌上男人们的下酒佳肴。
气壮山河“山歌节”
“长坪府,大寨县,长安有座真銮殿;湖广三杉十八尖,树树连成一条线。”这首山歌叫《湖南杉树王之歌》,是吟唱城步明代苗王李天保的。
至今伫立在长安营的“湖南杉树王”,相传为李天保所栽 雷学业摄
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在城步横岭峒和广西蒙顾峒(今龙胜县境),苗族首领蒙能和李天保,不满大明王朝对苗侗民族的残暴统治,反抗官府清丈薄田以及改变“租税寡约,相与羁縻”的惯例,率领苗侗同胞揭竿而起。义军一呼百应,声势浩大,势不可挡,接连攻下新宁、绥宁、新化、靖州、会同等州县。朝廷派总兵肖绶领兵进剿,不胜。正统五年(1440年)九月,义军西进攻下贵州五开卫隆里所。正统十四年(1449年),起义扩大到贵州黎平、天柱等地。景泰元年(1450年)十二月,明廷派都御使王来总督湖广军务,以总兵梁瑶、参将李震等领兵镇压苗民起义,迫使义军退往广西。景泰五年(1454年)二月,蒙能率军五万余人,浩浩荡荡打回黔东,屡败官兵,一度打到宝庆和长沙。景泰七年(1456年)四月,蒙能在攻打贵州平溪卫城的战斗中,不幸中火枪身亡。
蒙能牺牲后,义军拥立李天保为首领,蒙能之子蒙聪为元帅,杨昌富为将军,用蒙能所遗之银印作“敕书”,以城步横岭峒为根据地,继续坚持战斗。李天保自封为“武烈王”,定年号“建元武烈”,在横岭峒长安坪筑将台高九丈,悬挂黄白旗,建立真銮殿,设立了长坪府,大寨县,称要“攻武冈,直抵湖广至南京登殿”。朝廷大为惊骇。当年十一月,明代宗朱祁钰派遣南和伯方瑛为总兵,调集四省粮草,七万官兵,数路进剿,残酷镇压。起义军英勇斗争,鏖战五年之久,直到明英宗天顺五年(1461年),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李天保被擒,遇害于北京。这次起义几起几落,长达二十四年,是苗族人民古代斗争史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
至今保存完好香火旺盛的长安营天王庙。 雷学业摄
苗族信奉神灵,崇拜树灵。当年李天保撤离根据地时,拔了三棵杉树苗,分别“倒栽”在湖南城步大寨、靖州飞山寨和广西小江的寨门前,他用“倒栽杉树”的办法来占卜吉凶,激发义军士气,若杉树成活了,象征着义军富有生命力。他当年倒栽的三棵杉树不但都活了,而且至今都还健在,一共长出十八个树尖,其中大寨这棵有三个树尖,飞山寨那棵有六个树尖,小江那棵有九个树尖。
而大寨这棵杉树(其实它是东晋时所栽植的人工杉树)最赋生命力,更为神奇,它也像李天保一样,成为“树中之王”。2018年,湖南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主办了寻找“树王”评选活动,从樟树、枫香、银杏、桂花、柏木、闽楠、罗汉松、马尾松、杉木、南方红豆杉10个树种中推选出10株“湖南树王”。结果,大寨村的这棵杉树,以其树龄1600年、树高28米,胸径2.2米,冠幅28平方米,四周伴生有古杉群落,沧桑雄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获评“湖南杉树王”。
莽莽大山中的长安营镇大寨村远景 杉树王傲然挺立。 雷学业摄
时至清代乾隆初年,天灾人祸连绵,湘桂黔边界各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日益加剧。乾隆五年(1740年)正月,城步横岭峒侗族首领粟贤宇、莫宜峒苗族首领杨清保、广西义宁县(今龙胜)侗族首领吴金银等决定率众起义,他们打起李天保的旗号,粟贤宇自称“李天保再世”,杨清保为“李天保太子”,率领起义军杀官吏,攻城池,烧营汛,扫荡清军据点。起义烽火很快形成燎原之势,迅速向新宁、通道和广西等地蔓延。清政府惊恐万状,急命湖广总督班第率兵镇压。班第一面调兵围剿,一面命令辰沅道尹杨辅臣、靖州副协将姜瑞曾前往招抚。杨辅臣、姜瑞曾派遣城步县新寨把总李三省、风界外委把总邓岐山、寨头巡检司巡检王淦、绥宁县黄桑把总欧国璋等,于四月二十八日入峒进行“晓谕”。结果,全被义军处死。清廷气急败坏,不肯善罢甘休,紧急从湖南、广西调兵五万余人进行围剿。敌军压境,义军镇定自若,他们确定了“官有万兵,我有万山,其来我去,其去我来”的战略战术,据险自固,分兵防守。
每年六月六,长安营村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抬天王巡游”活动。 杨文武摄
六月初六日,清军分数路进攻义军。一路由靖州千总张文英率领,从界溪攻白水洞,遭到义军的猛烈袭击,张文英等当场毙命,清军如惊弓之鸟,纷纷溃逃。另一路由靖州副协将姜瑞曾和永州游击殷起龙率领,自绥宁进攻竹岔、枧头二山,结果,被义军诱入龙开口,一时伏兵四起,礌石滚木箭镞齐下,辣烟毒雾笼罩山冲,清军惊慌失措,死伤近千,大败而逃。
六月初六同一天,桂军由地灵、罗汉寨进攻长塘,遭到义军顽强狙击,死伤过半,狼狈逃窜。
清朝政府从皇帝到文武大臣个个恼羞成怒,立刻将湖广总督班第、广西巡抚安图撤职,湖南巡抚冯光裕负气而亡。
修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长安营游击署,至今保存完好。 雷学业摄
乾隆五年(1740年)闰六月,乾隆皇帝下旨,任命镇压苗民的大刽子手、贵州总督张广泗为钦差大臣,调集湖南、湖北、两广、贵州等五省官兵和数万乡勇,向苗侗义军展开了大规模进剿。乾隆六年(1741年)二月,终将起义镇压下去。粟贤宇、杨清保、吴金银、张老金等苗侗将领相继被清军捕杀。
2019年农历六月六,长安营村举行的“抬天王菩萨”巡游活动。 雷学业摄
“蒙李起义”和“粟杨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对苗侗人民的残暴统治,有力维护了湘桂黔边区各族同胞的切身利益。尤其是李天保建立的“武烈苗国”,唤醒了历代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群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革命意识,彰显了苗侗人民自治自立的民族信心。为了纪念李天保等苗侗领袖,苗侗人民在长安坪修建了“天王庙”,并于每年的六月初六举行“抬天王菩萨”巡游和开展山歌赛活动,并逐渐固定为长安营六月六山歌节,传承至今。
(史料来源:雷学业、刘志阶《城步苗族简史》·2021内部版)
一年一度传统的六月六到了,作为农历的重日,六月六和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一样,都属于农村较为重要的节日,流传着翻经节、姑姑节、谷秀节等传统的民间习俗。
另外,每年的六月六,大多处于小暑时节前后,为麦收结束、三伏开启时节,因此不少习俗与禁忌也与节气有关。而且,六月六不仅是汉族文化的节日,也是少数民族以及国外(巴西)等很多地方的佳节。
那么,2022年的六月六有什么特点呢?农村老人所说的3种习俗4种禁忌要知晓,到底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说一下。
一、2022年的六月六非同一般今年的六月六不仅为重日,而且恰逢午月午日,为名符其实的双重日。估计大多数人对此迷惑不解,所谓午月,是古人以节气来划分月份,从芒种到小暑之间的时间。而午日呢?是农历纪日的方法,指的是干支逢午的日子。由于今年的六月六为午月戍午日,所以,既重日又重午,实属罕见。
当然,从科学上解释,这种排列极其正常,但在古人看来,却有着不同的说法,特别是在农村习俗和禁忌上有更多讲究。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
二、六月六,农村流传着3种习俗。(1)六月六,姑姑节。
每逢六月六日到来,在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将出嫁的女儿接回来,热情款待。因此,六月又称“姑姑节”。这种习俗流传已久,相传源于春秋时期,而且流传的范围极广,覆盖陕西、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安徽、江苏等大多数黄河流域地区。
同时,六月初六女儿回娘家,也颇有讲究。在北方不少地区,通常的标配是一刀肉。而所谓一刀肉,其实重量不重要,但割的时候一定不能断刀,寓意着子女与父母骨肉相连,又称“离娘肉”。另外,商品时代,还经常夹杂了商家炒作,节日习俗也就愈加丰富多彩了。近年来,有的地方还流传着给父母买新鞋,为父母健康长寿祈福。朋友们,您对此怎么看?
(2)六月六,晒衣节。
六月六是传统晾晒物品的节日,实际上,在三伏天与汛期到来之前,晾晒衣物很有必要。当然,除了晾晒衣物之外,还包括其他容易潮湿发霉的物品,比如,书本,六月六是古代各地晾晒经书的法定日子。
六月六,晒衣物,又称“晒龙衣”,源于乾隆皇帝下江南的传说,目的为杀虫除秽,祈求平安。今年的六月六恰逢重午,大家可能听说过“午时水”的神奇效果,所以今年六月六晾晒衣物,去霉杀虫的效果会更好。
(3)六月六,谷秀节。
在农村。有句老话叫“六月六,看谷秀”,意思是六月六到田间查看作物抽穗开花,可以预测秋季收成的好坏。其实,这种习俗通过科学更容易理解,抽穗期为作物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时期,能看出今年作物产量和收成的大概情况。所以,作物生长关键时期,谷物的生长状况,反映着作物养分、水分和温热的真实状况,如何因地制宜,加强科学管理,是夺取丰收的关键。
六月六,看谷秀,反映着各地丰富多彩的农事习俗。在北方的山东、江苏等地,农村农人们还用炒熟的面粉与糖制成糕,作为节日美食。而在徐州等地,则有伏羊节吃羊的习俗。
三、六月六有4种禁忌(1)六月六,夜不晚归。
六月六,不晚归,主要流行于我国华南一带,尤其在潮汕地区,六月六又称“挑瓜节”。相传,唐王李世民为回报判官之恩,许诺“瓜入幽冥”。于是,每年的六月六,西瓜便变成了上供祭品。至于六月六不晚归,不在外露宿,是担心被懒惰的差使抓去做了去地狱送瓜的挑夫。
(2)六月六,宜晴不宜雨。
因为六月六日是晒龙衣和经书的日子,所以,宜晴不宜雨。
那么,如果下雨会有如何的说法?
“六月六,晒龙衣,打湿龙衣旱死谷”,六月六下雨,则后期可能会出现干旱。另外,在江苏连云港等地,这天又被称为“小白龙探母日”,这天倘若下雨,则后期可能会出现42天的连雨天,也会对作物生长造成毁坏。
最后,六月六不动土,以及夫妻各自歇息。
我们都知道五月被称为毒月,而端午又称毒月毒日,素来流传着不动土和夫妻各自歇息的说法。而今年的六月六,又逢重午,也称“尾端午”,因此这天同样忌讳动土,提倡夫妻两人各自歇息。
对于动土,其实大家很好理解。下面,咱们着重讲讲夫妻各自歇息。
什么意思呢?端午时节提倡夫妻各自休息,这是因为此时节气繁忙,农活劳累,而夏至之后,昼长夜短,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身体健康,夫妻双方晚上要各自早早休息。而六月初六,虽然此时农忙时节已告一段落,但随着三伏到来,天气愈加闷热同样影响人的睡眠,所以,仍需要夫妻双方各自好好休息,安然度夏。
朋友们,又到一年一度的六月初六,您那里有什么样的农村习俗呢?欢迎朋友们留言评论,我们一起热切交流!#农村##农民##我要上 头条#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