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Robert Capa /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hy / Magnum Photos
[卡帕的传与奇 上篇]
失焦的卡帕 与 卡帕的聚焦
文 / 木闻
他,本是一个虚构的名字。结果呢,假作真时真亦假,这个虚构的名字反倒流传甚广。没有谁会在意他的真名,除了传记作家,也不过是单纯记录。而他自己,只是在一篇自叙体散文中提了提。或许怕不够显眼,就直接放在了标题里:《我,安德烈·弗里德曼》。
“我”,就是卡帕。对,就是他,那个传奇的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
对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卡帕同时代的人们,如今好奇八卦的人们也一样——卡帕是个神一样的存在。作为一个有故事的人,他有着各种传说传闻,又与那个时代的名流频频交集,带着相机在世界各地到处跑,经历丰富,衍生的故事广为流播,堪称传奇。当然,更主要的,不留意他本来叫什么,是更在意他传奇的人生,以及他传奇而短暂的人生中,拍下的那些传奇而永恒的照片。
这一天要来了:二〇一七年深圳(福田)国际城区影像节,玛格南图片社联合深圳大乾艺术中心,完整呈现世界摄影史无法忽视的这段传奇——《罗伯特·卡帕影像回顾展》。
卡帕展,在中国大陆是首次。
2017国际城区影像节
《聚焦与失焦》
罗伯特·卡帕影像回顾展
2017.8.14-9.10
深圳大学美术馆
一
他用生命摁动快门
卡帕成为传奇,缘自《生活》杂志的推波助澜。
一九三七年七月的《生活》杂志第十九页刊登了一幅照片。广袤的天际之下,一个战士被子弹击中头部,即将倒下。原本紧攥在手的步枪已然松开,似乎要跌破画面。瞬间丧命的身体在下一秒就会与草地上浓黑的影子会合,发出沉重的一记闷响,与尚未散去的清脆枪声重叠。
照片下方一行粗黑标题:“DEATH IN SPAIN:THE CIVIL WAR HAS TAKEN 500,000 LIVES IN ONE YEAR”(《死亡在西班牙:这场内战在一年之内带走了五十万条生命》)。
1937.7.12《LIFE》
这是西班牙内战的科尔多瓦前线,死亡的五十万分之一,卡帕凝固了这个瞬间。
此前,《倒下的士兵》在一九三六年九月首次发表在另一本刊物上。这幅照片使卡帕一举成名。那是个战乱频仍的时代。紧接着,他拍摄了世界各地的数场战争,声誉日隆。“战地摄影师”,成了他的代号。
及至一九四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卡帕随盟军登陆诺曼底(Normandie),又拍下了他的另一幅经典之作,一张失焦的盟军登陆场景:混乱的海滩,冒烟的沉船,头戴钢盔、身背军械的美军士兵,辨不清面目,伏在晃动的海水里,模糊的奔袭着的背影……
1944.6.19《LIFE》
卡帕用文字记录了著名的六月六日这一天“D-Day”与第一批登陆美军在奥马哈海滩(Omaha Beach)的亲历——
“我拍完了照片,海水在我裤腿里冰凉。犹豫着,我想从钢柱旁走开,但子弹每次都把我赶了回来。我前面50码处,一艘烧得半焦的水陆两栖坦克挺出水面,给我提供了下一个藏身之处……在浮尸之间,我游到了它的旁边,停下来又拍了几张照片,最后鼓足勇气,一跃到岸上……
“海滩的斜坡给了我一些保护,因为我们都平趴着躲避机枪和来福,但海潮把我们推向铁丝网上方,铁丝网那边枪声不断……我拿出相机,头也不抬地开始拍照。”
卡帕从镜头里突然发现,“怎么有人不动了,随着海水一浮一浮的”。他心里清楚,克服恐慌的惟一办法就是不停地拍照拍照,直到把所有胶卷都拍光。
《诺曼底登陆》和《倒下的士兵》,成为卡帕的代表作。黑白的影像,简洁的场景,静止的一瞬,却又蕴涵着庞杂的空间,呼啸的动感,极宁静,又动荡喧嚣,悉心观看,会被一种强烈的气息震动。
这是镜头之后的卡帕用生命摁下了快门。
©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hy / Magnum Photos
二
一个虚构的“卡帕”,
拍了失焦照,
却聚焦了无法回避不可否认的真实
卡帕差一点儿失去了他用性命换来的这幅代表作。
信使千里迢迢把底片送到伦敦,暗房的技工急着追赶截稿时间,忙乱中使出昏招,调高了烘干箱的温度,导致胶卷上的涂层融化。七十二张底片,卡帕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这些底片几乎全军覆没,仅仅抢救幸存了十一张。其中就有这幅失焦的《诺曼底登陆》。
有意思的是,《诺曼底登陆》与《倒下的士兵》一样,都给卡帕带来了非议乃至质疑。后者被说成是摆拍,前者因其明显的失焦,甚至在杂志发表时,编辑还特别在图下注明“稍微失焦”,试图解释是因为摄影师激动以致手抖,影响了拍摄。
名作变成公众议题,讨论、考证,一时沸沸扬扬。
起初,卡帕并不知道他和他的作品都变成了焦点。他整天趴在战壕里,只负责拍照。拍完了,送走底片,他要在几个月甚至一半年后,才能看到他到底拍了些什么。
对于种种非议,经历过战争的卡帕不以为然。他在某次公开场合忆及《倒下的士兵》的拍摄过程。
然后,他说:“在西班牙拍照不必耍花招。你不用摆布你的相机,摆布被摄者。照片就在那儿,你拍就是了。真相就是最好的照片,最好的宣传材料。”他还谦虚地把这张照片的成名,归功于杂志编辑和大众传播:“这张获奖照片,诞生于编辑们的想象力和看到这些出版物的公众心中。”
而对于《诺曼底登陆》的失焦,卡帕并不承认是由于“激动而手抖”。看得出,他很得意这张照片,后来甚至将其充作自传的封面,书名索性就叫《失焦》。
一个作者,如何张扬自信,其实无关紧要。到头来还得看读者对他的作品买不买账。
卡帕无疑是最后的赢家。
1938年4月,卡帕拿着他的康泰克斯相机在一辆被缴获于台儿庄战役的日军坦克
©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hy / Magnum Photos
为什么一个化名的虚构的卡帕,拍了失焦照,还被奉为经典?
一幅成功的照片,决定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影像够不够丰富、构图够不够精致、瞬间是否准确、快门有没有犹豫、表现力够不够冲击、品质是否有瑕疵、技巧能不能称得上精湛——如果这些都不重要,那,是什么?
通俗地说,是你有没有到现场,到了现场拍了没有,又究竟拍了些什么。之于卡帕,就是他逼近战场,置身其中。光圈、快门、焦距,这些玩意儿在他的照片里可以有用,也可以无用乃至忽视,唯一在意的,是视角,观察,注意力,也就是聚焦了什么。
炮火在身边炸开,流弹从头顶穿过,大地颤动,空气燃烧。从卡帕的照片里,你能闻到炸药味。他的失焦照,却聚焦了无法回避不可否认的真实。哪怕失焦,也是真实。所以,卡帕的那句名言才会流传。他淡淡地,又很牛逼地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
逼近炮火的真实,是将生命聚焦为底片,而不单单是摁动了一架机器的快门。
三
是战士,还是赌徒?
都不是,
是「战地记者」
有一年,尚未成名的卡帕在巴黎一时找不到活干,照片也卖不出去,困顿极了。他给母亲写信说打算:“我一定要进入电影圈,看来,我在摄影方面是没什么希望了。”
如今想想,庆幸命运之神没有安排卡帕去电影圈,而将他送上了摄影的神坛,直到四十岁那年,他在越南拍摄一场战争时,踩中地雷被炸死。这是数以亿计的死法中别无二致的一种,据说,在最后那一刻,他还本能地摁了一下快门。
几分钟前,卡帕对摄影师同伴说,我到那边去看看。他看上去似乎不满意此前的拍摄,一点儿也不兴奋。于是,当爆炸声传来时,同伴骂他:“妈的,又让这小子拍到好照片了!”
© Robert Capa /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hy / Magnum Photos
与卡帕一样,他的摄影师女友姬达·塔罗(Gerda Taro)也死于战场。卡帕和塔罗相识时,他还叫弗里德曼。小弗和女友塔罗“设计”出一位神秘的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据说他来自美国,钱多得不得了,根本不屑于卖照片的几个钱,但每张照片都拍得超级棒,因此必须高价。而且,想要得到他的照片,还有些不太容易。
女友前台经纪、自己幕后拍摄,这种自吹自擂看似矛盾的销售逻辑反倒激起了报刊杂志的好奇,争相约订他的照片。小弗忙碌起来,世界各地的战场上,从此活跃着摄影师卡帕。
1937.8.16《LIFE》
左边这位娇小的美丽女人是格尔达•塔罗,她25岁,是一位波兰籍的女摄影师,她最好的相片展示在这两版。7月26日,她因拍摄西班牙的内战而殉职。她极可能是第一位死于拍摄中的女摄影师。在最近的一年里,她拍到了关于西班牙最好的一些相片。
从一九三六年起,卡帕拍摄了西班牙内战(一九三六-一九三九)、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法国、德国战场(一九四一-一九四五)、第一次阿以战争(一九四八-一九五〇)、印支三国抗法战争(一九五四)。
© Robert Capa /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hy / Magnum Photos
尤其值得一提的,卡帕于一九三八年拍摄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他只在中国待了短短半年多,遭遇了台儿庄战役,拍摄了蒋委员长的最高军事会议,镜头里还有领袖周恩来,以及中国抗战时期的民情风貌。(有关卡帕拍摄的中国抗战,请看下篇)
卡帕并非生来就要做一个战地摄影师,是那个时代和环境将弗里德曼推上了人生的这一级台阶。卡帕一生经历/拍摄了五次战争。他不是军人,在战场上只拿相机,从不拿枪。但他与战士一样主动出击,浴血奋战。
在卡帕的镜头里,有士兵、难民,也有尸体、废墟。他的镜头是平视的,影像黑白,肃穆庄严,尽显战争的苦难与人类的哀伤。这份珍贵的视角,超越了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具备了永恒的品质,从而铸入历史。
早在一九三八年,英国的一份画报刊登了卡帕的一组战地照片。那时,他年仅二十五岁,就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
在卡帕朋友们的眼中,他是个把生活过到极致的人。他爱生活,他爱朋友,他喝酒,他爱美食,尤其是漂亮女人。
© Robert Capa /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hy / Magnum Photos
“如果你过如此危险的生活,而且你知道随时有丧命的可能,那你往往会去体会人生的乐趣。”还有朋友说,“这家伙是个赌徒,也是伟大的表演者——他的舞台是战争。”
卡帕自己怎么看呢。他倒是直言不讳:“我当然是战地记者。比起军人来,战地记者能获得较多的酒、较多的女人、较好的收入,以及较大的自由。”不过,他又说,“战地记者也有赌本,那便是操在自己手中的生命。他可以押在选定的注上,也可以在最后一分钟把它收回口袋里。”
如同他的照片,于无声中听惊雷。
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1932-1954)
©Rush Orkin /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hy / Magnum Photos
本文图片版权所有
@罗伯特·卡帕 @国际摄影中心 / 玛格南图片社
@Robert Capa @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Magnum Photos
参考书目及素材来源
■ 玛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
■ 《LIFE》1937年7、8月刊,1938年5、10月刊,1944年6月刊
■ 《卡帕传》,(美)阿列克斯·凯尔肖(Alex Kershaw)著,李斯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 《珍藏卡帕》,(美)理查德·维兰(Richard Whelan)著,陈立群译,中国摄影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当代摄影大师》,阮义忠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
■ (美)理查德·维兰:2017年深圳(福田)国际城区影像节《罗伯特•卡帕影像回顾展》《前言》
■ 姚瑶:《彩色的卡帕,一个新鲜的侧面》(原文来自瑞象视点)
〖 原创声明 〗
这里的文字均为记录者木闻写作
感谢关注 欢迎转发 授权转载
44559513@qq
点击名字 收看往期
杨伟名 张奚若成柏仁李鸿诚
李家载 于右任 于右任
周大新韦成枢于彦智史方舟
法 清景 秀王老九于邦彦
赵寿山孙蔚如 李 达 孔从洲
高桂滋王老虎关麟征胡 琏
刘玉章无名氏向 愚 王翱榜
胡德平 胡德资王振来 李仪祉
周秉德 王玉荣刘建民赵利文
王 智张铁民孙志尧陈忠实
万 鼎李 淼李鸿诚 印健幸
宽 严 于运河周正龙 耶律氏
张子美张培祥元树德 吴定国
白纪年申 芳刘淑霞某某某
霍松林 霍松林 苗 阜李 淼
落榜者 龚全珍 甘祖昌
西南联大教授西北联大教授
虔贞女校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