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7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成辉)前些天的高温,一度让湖南不少小伙伴以为已入伏。而事实是,离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天,还有十几天的时间!根据2022“三伏”日历显示,今年7月16日正式入伏,直到8月24日出伏,共40天。
“夏至三庚便数伏”。①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10天;②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20天;③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10天。也就是说,今年三伏天又是一个加长版。
据悉,三伏在小暑和大暑节气之间,今年的初伏(也叫头伏)是从7月16日至7月25日,末伏(也叫三伏)是从8月15日至8月24日。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一般来说,“三伏”中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这一时节,全国多地都会开启“蒸烤”模式,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实际上,在三伏天开启前,包括我省在内的诸多省份,就已经开启了高温模式。据气象部门统计,6月27日至7月3日,我省出现2次强降雨过程。6月27日至29日受高空槽和中低层切变影响,强降雨集中在怀化中南部、邵阳、娄底、长沙、湘潭、株洲北部及岳阳等地。7月2日至3日受“暹芭”台风北上影响,强降雨集中在常德、益阳、娄底、邵阳、永州及郴州南部等地。降雨间歇期,我省出现阶段性高温,最高为6月29日桃源38.6℃。
省气象台预计,受“暹芭”台风低压影响,4日至5日我省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6日至9日省内处于大陆高压与副热带高压之间的低值区,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高温逐渐发展,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10日开始,全省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
气象专家提醒,公众需加强防范“暹芭”台风低压造成的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及城市内涝;防范雷暴大风对水上交通、户外作业或活动的不利影响。此外,相关部门需警惕中小型水库、山塘水位快速上涨,做好安全度汛工作。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转眼已经到了6月中旬,天气逐渐炎热,让人动不动就一身汗,已经能明显感受到盛夏的气息。据气象专家的预测,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增暖效应逐渐显现,2023年的全球气温将高于2022年,而2024年可能会突破一个临界值,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
且不说这个预测是否准确,现在的气温,已经跟三伏天有得一比了。说到三伏,相信大家也关心今年的三伏时间表,不如先来了解一下——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一个完整的三伏天,包括初伏、中伏、末伏。2023年三伏天的时间表如下:初伏: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中伏:2023年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末伏: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今年将从7月11日这一天正式入伏,并将于8月19日迎来末伏的最后一天,整个三伏天将持续整整40天的时间。
在这特殊的40天里,又有哪些养生细节要注意呢?
三伏养生,牢记“1不吃2不洗3不睡”
1不吃:不吃“凉”燥热的夏天,很多人为了解暑,会选择一些比较“凉”的食物,如凉拌菜、凉面凉粉、冰啤酒、冰奶茶、冰可乐......
事实上,咱们人体永远喜欢温暖的环境,身体温暖,微循环才会正常,氧气、营养等物质的运送才会顺畅。经常吃冰凉的食物,体内气血会变得不顺畅。也许一开始你不觉得胃肠有什么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龄渐长,自然容易伤胃气,从而降低身体的抵抗力。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少吃冷食,即便天气再热,也要吃热乎乎的食物。
2不洗1. 不在大汗后马上洗澡天气这么热,动不动就一身汗,这时候最适合痛痛快快冲个澡。
且慢!此时洗澡,不论是冷水还是热水,都会对健康不利——水温过热:血管会进一步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导致心脏大脑血流不足,造成缺氧现象;水温过冷:毛孔会立即紧闭,皮肤表面虽然凉了,但体内的积热却散发不出去,反而会感到闷热烦躁。建议:等不出汗了再洗澡;水温以40~42摄氏度最佳。
2.不洗冷水澡天气越发炎热,洗冷水澡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还美其名曰:洗冷水澡更能让人神清气爽!但是,冲凉一时爽,事后火葬场。天热时,人体毛孔舒张,体表血管扩张,骤然用冷水冲洗,毛孔由于冷水的刺激骤然收缩,会使体内的热量遭到抑制,散发不出去,导致中暑。这就相当于中医说的“阴暑”,即寒邪突然入侵,把暑热暑湿困在体内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如身体阵阵发冷、头晕、头痛、恶心、眼前发黑、四肢又酸又重等。
再者,伏天出汗多,体表血管呈扩张状态,此时如果突然给身体浇个冷水澡,会让血管急速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容易损伤心脑血管,发生意外。所以,为了健康着想,还是建议大家洗温水澡。
不睡“3觉”1.不在车内入睡天气炎热,在车里开着空调睡一觉实在是太舒服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看起来平常的动作,却深藏杀机!
长时间开空调,会导致车内外空气不能对流,尤其在汽车停止时,继续运转空调可使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集聚于车内。当人长时间在车内休息、睡觉时,氧气过度消耗,就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人体吸入后,往往会毫无知觉,甚至出现严重症状仍不知何故,继续处在高浓度的环境中,直至死亡。建议:天气再热,也别在开着空调的车里睡觉,老年、儿童、体弱者尤应注意;正常行驶车中要经常打开车窗,长时间开空调,车窗要留点空隙;不要在密闭车库内长时间开着发动机。2. 不睡贪凉觉三伏天气炎热,为了能舒服地熬过夏日漫漫长夜,大家可谓各出奇招。但是,一些贪凉行为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中招的赶紧改——· 对着空调/风扇直接吹空调/风扇使劲对着脸吹,神经会“罢工”,可能会面瘫(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不能鼓腮)!
而且,面瘫早期可治愈,延误则会终生瘫痪。所以建议大家不要直接用风扇或空调对着脸吹。· 袒胸露腹睡这样睡确实凉快,但却容易着凉,引起腹痛、腹泻,老人和幼儿更是容易中招。建议大家穿个背心或薄衫,最好盖个薄被单。· 直接睡在地板上豪迈地往地板一躺,凉快是凉快,但很容易着凉。而且睡地板上,还会招惹“湿邪”,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
3. 不带气入睡在这持续高温的天气下,很多人会变得比以往更暴躁易怒,常常处于要发火的边缘,甚至一点小事也能点燃他们的怒火。有些人是白天遇到不开心的事,到了夜深人静时,越想越气;还有些人则是回到家,孩子和另一半惹自己生气,一时无法排解,只能“带气入睡”......然而,中医认为“怒伤肝”,愤怒的情绪使人体的气上逆,并会伤损肝的功能。长期如此,伤身又影响睡眠,而睡眠不佳又会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所以,建议大家睡觉前尽量放空自己,不要再想让自己生气的人和事了。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
央视网消息:从今天(7月16日)起正式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正式开始。“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正式入伏标志着我们将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大家感兴趣的三伏之问。
第一个问题,三伏天里哪伏最热? 三伏分为头伏、中伏、末伏。通常我国大陆主要是热在头伏和中伏,东南沿海和岛屿地区大多是热在末伏。
第二个问题,今年头伏哪儿最热?今年头伏期间,全国最热的城市集中在南方城市。福建、江西、湖南、浙江等地都将会持续闷热,最高气温基本在35℃以上,局部可达40℃左右。
第三个问题,三伏天是30天常见,还是40天常见?今年7月16日入伏,8月24日出伏,一共40天,是个“加长版”三伏。通过查询2001年—2022年的三伏时间表发现,这22年里有17年都是“加长版”三伏,占比高达77%,可见“普通版”三伏不普通,“加长版”三伏更常见。
第四个问题,三伏天怎么防暑?天儿一热,很多人以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其实,伏天更要提防的反而是“寒”。伏天里,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冷风直吹;护好咽喉和后心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饮食注意少寒凉,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第五个问题,三伏天里应该吃点啥?民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伏天人们食欲不振,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来源: 央视网
提要:“三伏天”不神秘!一口气了解清楚三伏天的来龙去脉
现在已经过完了小暑的节气了,马上就要进入“三伏天”了,对于三伏天老人们应该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对于年轻人而言就不见得有多么容易理解了。什么是三伏天呢?三伏天是怎么计算的呢?这里科学兴农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伏天的小知识。
什么是“伏”?《艺文类聚 岁时 伏》当中引用《历忌释》:“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伏”解释起来就要联系到我国传统的五行学说,在五行学说当中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中元素构成的,而我们的四季春、夏、秋、冬则分别对应无形当中的木、火、金、水四个五元素,其中木生火,火克金,也就是说夏季的火是克秋天的金的,这样秋天就不敢出来,需要“伏藏”起来,五行学家就把夏季和秋季这段时间称为“长夏”,长夏是属于土元素的,这样的话一年就有了五个季节,五个季节连起来就是相生的关系了。而长夏这段时间就是我们常说的“伏天”了。
伏天怎么计算?伏天的计算方法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需要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计算,夏至日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第一天了。那么有朋友也许会问了,为何要这样进行计算呢?这个其实还是需要联系上面的五行有关的内容的。按照五行的说法秋天属于“庚辛金”的,所以在计算伏日的时候需要选择从庚日算起来,再者长夏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而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是从夏至日之后的二十天到三十天的时候才开始的,这样的话伏日就需要从夏至日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来计算。我们知道天干总共有十个,所以说每隔十天就能够出现一个庚日。
细心的朋友应该会发现我们的三伏天不一定就是三十天,有些年份可能会是四十天,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古人在计算三伏天的时候,头伏和末伏都是既定的日子,头伏是从夏至日的第三个庚日的第一天,而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而二伏天则是在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但是从夏至日到立秋的时间长度并不是固定的,如果立秋在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的话,二伏就有十天,如果立秋时间在之后的话,就会出现闰中伏,二伏就有二十天,所以我们的三伏天有时候是三十天有时候就会是四十天了。
最热的天气真的在三伏天当中吗?古人们按照五行学说来计算的天气变化并不精确,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极端的天气,最高气温的天气不一定就出现在三伏天当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三伏天确实是夏季非常炎热的一段时间,朋友需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