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是什么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发布时间:2024-05-28 17:41:13作者:心软是病来源:网友投稿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是什么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本文目录一览:

上元节 中元节 下元节分别指什么节?三元的日期和关系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中元节也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有祭祀祖先的传统习俗。除了中元节之外,还有上元节和下元节,被统称为“三元”。那么三元的具体日期是什么时候?三元之间有什么关系?本篇文章就一起了解一下。

1、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

2、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3、下元节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三元的日期和关系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 唐代以一、 七、 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 中元 、 下元: 上元祭天官, 中元祭地官, 下元祭水官, 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道教有三官,正月十五天官赐福,农历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农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综合媒体报道)

来源:中国小康网

为何“大节”都在晚上过

  今天,我们将迎来新岁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节后的首个重要节日——元宵节。元宵节适逢周六,想必大家早早都已想好了怎么庆祝。

  千门万灯明,在这里,首先祝大家圆满如意。

  接下来,问题来了:为何传统佳节多在晚上过?白天庆祝不香吗?

烟台山童话主题花灯 图源|烟台文旅

  我国的传统节日不少,但从在人们心头的分量来看,称得上“大节”的也就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几个。无独有偶,这几个节日的“重头戏”都在晚上。这是为什么呢?

  先看春节。春节的重点在除夕。除夕晚上不熄灯,通宵熬年。“年”是一种怪兽,为了驱赶它,家家户户挂红灯、贴春联、燃放爆竹。

  这是我们都听过的除夕故事。

  查阅史料可见,除夕历史悠久。远古时期,由于先民们对疾病、瘟疫、死亡等现象的认知有限,以为是有鬼怪作祟,便发明了一种逐疫驱鬼、祈求平安的仪式,叫“除”或“傩”。

  到了周代,傩已被纳入国家礼制范畴,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傩祭仪式。此后,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傩祭,在岁末举行大型仪式,逐疫保平安。山东临沂“北寨汉墓”出土的画像石中,就有展示汉代傩祭仪式场景的“大傩图”。到了唐代,傩祭传入日本。

  不管是傩祭还是驱赶年兽,除夕的本来意义都是驱厄保平安。而之所以是在晚上,是因为人们认为“不好的东西”会在晚上出现,“交子之时”尤为关键。

  火把节、社火戏等都是这么来的。

  再说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传说上元节由“天官”来管,所以也叫天官节。

  天官是司掌季节变化的官员。季节变化的最小周期为一天,最大周期为一年。而一天的变化则以日升日落为标志,因此太阳就成了“天”的代表性事物。天官节,实际上就是太阳节。

  太阳节为何也在晚上过?那是因为人们认为太阳是从东海中升起来的,太阳就睡在东海那边的扶桑树上。人们担心太阳也会偷懒贪睡,所以选择在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吵吵闹闹,吹吹打打,不让太阳睡过了头,并且用好多小太阳(灯笼和火把)来提醒太阳要记得去努力工作。同时,灯笼和火把也是在向太阳献祭供奉。

  既然有上元节,那就有中元节和下元节。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下元节在农历十月十五,分别由地和人主管。天地人一体在这里完成了闭环。

  至于为什么这三个节日都在月圆之夜,传说是源于天、地、人三官的生日。但更可靠的说法应该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视“圆”,在我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月亮圆满的时候也希望人间圆满。所以无论是春节还是元宵节,也都承载着中国人对团圆的渴望。

  说到圆满,就得说一下中秋节。中秋节的主题是赏月,古时候人们还要祭拜月亮神。

  古人认为,月亮在夜晚能发出明亮的光,其中必然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故此拜祭。

  你看,无论是供奉太阳还是拜祭月亮或是逐疫驱鬼,人们崇拜的都是发光发热的力量,驱逐的是黑暗里的不明物什。这既源于对黑夜的畏惧,也是对光明的向往。

  “大节”都在晚上过,恰恰是为了驱逐“黑暗”、远离疾厄,迎接“光明”、拥抱安康。

  趵突泉迎春花灯会 图源|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节日民俗有很强的仪式感,晚上过节也便产生了丰富的夜文化。

  刚刚过去的春节有多热闹不必赘言,什么烟花秀、花车巡游、非遗展演、办村晚、唱大戏、逛灯会,精彩节目目不暇接。在山东,家家挂红灯、户户贴春联、村村有好戏,把节日民俗一股脑儿地摆到桌面,度过了一个喜庆祥和的春节。

  今天是元宵节,我们重点说说元宵节的夜文化。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这是明代唐寅笔下的元宵之夜,灯火与明月交相辉映、笑声与歌声汇成海洋。

  与除夕相比,元宵节显然更热闹。虽然二者都是通宵灯火不熄,但除夕的大街上静悄悄,而元宵夜却是人声鼎沸。

  这是因为,在古代元宵节是全面解禁的日子,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出门观灯,是真正的全民“狂欢节”。《雍洛灵异小录》记载唐朝上元夜的热闹场面:“灯明如昼,山棚高百余尺,神龙以后,复加俨饰,仕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

  人们在临沂市郯城县郯国古城景区观赏花灯 图源|新华网

  元宵灯会上,值得一看的不仅是创意百出的灯盏,还有大开脑洞的灯谜。猜灯谜有多迷人?不谦虚地说,它算得上是中华文化中最有魅力的“文字游戏”。

  此外,灯会上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各种表演,是真正能体现“闹”字的节日。大概这就是闹元宵的由来吧。

  据说,宋代的司马光是个“老古板”,有次元宵节,他夫人精心打扮后准备出门观灯,司马光心中不爽,说:“家中点灯,何必出门去看?”他夫人表示,出去能看人。司马光怒了,怼道:“难道我是鬼?!”

  生活段子今天来看,不免令人发笑。

  也难怪司马光“不放心”,由元宵节出门观灯引出的“邂逅”故事可真不少。

  看过《大明宫词》的人应该都还记得,太平公主就是在元宵节初遇薛绍一眼误终生。各地戏曲中有关元宵节的剧目、唱段更是数不胜数,什么《荔镜记》《春灯谜》《追鱼》《夫妻观灯》《李二姐观灯》《赵芙蓉观灯》《徐阿增出灯》……覆盖大江南北各个剧种。

  有关元宵节的诗词,俯拾皆是。有写灯火阑珊的,有写火树银花的,有写去岁喧哗的,有写今岁嗟呀的,有写嬉笑游冶的,有写孤身独坐的,一年的首个月圆之夜,能勾起人们形形的情绪。

  中秋节也是如此。人们把月亮与故乡、家庭、爱情、友谊、人事变迁、生命更替等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人伦思念,“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家国情怀,“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英雄志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生命祈盼……

  传统节日是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庆祝传统佳节,不仅是人们欢聚和祈福的时刻,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

  既然我们的夜文化资源丰富,那么推动夜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能赋能文旅业发展。

  而要推动夜文化“两创”,加快夜文化的现代化、年轻化普及是重要手段。

2024年淄博花灯艺术节

图源|淄博玉黛湖风景区

  如今,花灯已经成为春节后领衔夜文化的主角。在近年来的节后旅游热潮中,山东将灯会融入文旅项目,用文化点亮了齐鲁夜经济。

  比如,趵突泉迎春花灯会、淄博花灯艺术节、即墨古城新春灯会、台儿庄古城春节花灯会、曲阜新春元宵灯会、烟台黄渤海新区渔灯节,等等。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淄博花灯艺术节,据说今年将上演齐国盛世的歌舞、荀子的隔空对话,封神演义里的众神也会齐聚街头……为游客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其间,各处灯会也会利用全媒体手段开展形形的线上“观灯”“观演”“猜谜”。

  传统夜文化的“现代化”呈现、“年轻态”表达,让其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为夜经济带来巨大流量。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夜晚是人们心灵需求慰藉的高峰阶段。在物质生活极大丰裕的今天,夜经济早已不能局限于吃吃喝喝,能撬动夜经济的杠杆是夜文化。传统夜民俗、夜文化就是宝贵资源。

  台儿庄古城打造的“文化新景”,沉浸式演艺《入梦台城·歌声十里》。

  花灯,唤起了一种有关篝火的古老记忆,唤起了无数文艺作品描述的有关灯火的审美体验。但谁又能说不能把司马光夫妻的观灯趣事排成情景小剧、把《追鱼》搬进景区进行沉浸式演出呢?

  而吸引年轻人参与到传统夜文化的转化中,也能加深他们对传统民俗、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总而言之,理想的夜经济应该是一种文化产品。它要符合中华审美心理,并通过日常生活渠道进一步涵养源于传统又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文精神。

  从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角度讲,推动传统夜文化“两创”也有利于国际传播。比如,元宵灯会除了看彩灯、看表演,也可以出一些英文版之类适合外国人猜的灯谜嘛。毕竟,趣味性是文化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长河泱泱,生活辽阔纵深,每一个民俗节日里都潜藏着精彩的人文故事,也都流淌着中华审美和价值观念。将它们挖掘出来,提炼出来,是淬炼高质量夜经济、塑造高格局夜文化、满足人们对高品位夜生活追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两创”的必然选择。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原创 杨福成

鄄城融媒 吴常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