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子时是几点到几点(子时过)

发布时间:2024-05-27 04:18:46作者:行尸走肉来源:互联网

子时是几点到几点(子时过)

本文目录一览:

姜玉阳《子时过》|我希望曾经辉煌的歌手不被埋没

文|张又一

时间回到我们初三那年...

那年,我十五岁,那年暑假两个月我喜欢读网络小说,那时看小说真的是达到了一种废寝忘食的地步。看书看到凌晨四五点,经常是我父母起床的时候,我才睡下。

那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夜未睡,窗外蒙蒙亮,公鸡打鸣,自己浑身就像做了一夜的运动,所有的肌肉都在充血,感觉自己能一拳打死一头牛,然而,事实却是,我的身体被掏空了。

那时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第二天早晨醒来还是精神倍爽,到现在,我想要再熬夜看网络小说,已经坚持不下去了,每次看小说不超过一个小时,自己的眼睛就难受,大脑就开始犯困,所以,那年熬夜看网络小说的疯狂只能存在回忆里了。

现在,我不再看网络小说了,开始转投文学作品,看的书也上了几个档次,比如贾平凹《秦腔》、王安忆《长恨歌》等,同是,我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因为知道自己身体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在坚持锻炼,每天都要坚持早睡早起,同是,喝水也会用玻璃杯喝热水,经常看着同龄人在单杠上耍或者在球场打篮球,而我却一点想法都没有,我就静静的看着他们...

现在的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算是提前步入中年阶段吧,听歌也成了我读书是的一种习惯。

以前的阶段,总是喜欢听一些我们那个阶段的网络歌曲,印象最深的就是姜玉阳的《子时过》。

前段时间,打车去医院看病,司机师傅碰巧放到了这首歌曲,顿时,望着车窗外的风景,一下子就被歌曲带入了曾经看书疯狂的阶段。

音律会伴随着某些场景镶嵌进你的脑海,当你听到熟悉的旋律时,你的脑海是有画面感的。

现在,似乎很少能够听到有关于姜玉阳的新闻,他只是一直在发歌,却没有看到他的社会活动。那天看着网易云音乐里的评论说是,那个名叫《蒙面唱将猜猜猜》的节目应该要请姜玉阳去,指不定姜玉阳就会像李荣浩那般大红大紫。

我看到那条信息的时候,我也是同样的感受,就是希望姜玉阳能够去那个节目,我相信他一旦去了之后,勾起的回忆会让许多人失声痛哭。

其实,我们这批孩子是见证着一个历史的转折点的。

我们之前没有网络,或者说网络并不发达,所以我们的生活与网络没有联系,我们那时是活的真实的,而比我们小的孩子,他们是伴随着网络迅猛发展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都在网络的社交软件上。比如,微博、快手、抖音、内涵段子、火山....

现在很多小孩都会把自己的很多东西发在网络上,想要成为所谓的网红。比如前一阵子的郭乐乐,拍了一些闷骚的视频发到网上“红”了,他就整天向钱靠齐,我认为他的价值观是有偏差的。

同样,这两年的音乐作品也是很浮躁的。许多的音乐的情况是歌曲红人不红,往往许多歌手都是只靠着一首歌在音乐上走下去,我认为这样是不可能长久的。

在我们那时,一个歌手往往有着很多首代表作,数的上来的,我喜欢的歌手:周传雄《黄昏》、《冬天的秘密》、《蓝色土耳其》;姜玉阳《痛彻心扉》、《子时过》、《秋风落叶》等等,这些还都是属于销声匿迹的,更不要提一直占据乐坛榜首的那些歌手。

翻翻过去的歌曲,我们听的是感动,是情怀,而现在,我们听得或许也仅仅是歌曲而已。

全国十二时辰,你出生在几时?

新安国学【全国十二时辰,你出生在几时?】①子时:23点到1点,夜半,又名子夜,夜色最深重之时。②丑时:1点到3点,称鸡鸣。③寅时:3点到5点,平旦、黎明,夜与日交替之际。④卯时:5时至7时,日出,又名破晓等,太阳刚刚露脸…中国十二时辰 转起长知识!@人民网 ​

来源:新安晚报

一曲谱尽天下兴亡事

(一)

756年6月8日,潼关,残阳如血。

喊杀声、马鸣声渐渐消停了下来,城头的大火还在熊熊地燃烧着。城门已然大开,城里城外尸骨成堆,黑褐色的液体沿着撕裂的大地,流入了滚滚的黄河之中,掀起殷红的血浪。

安禄山看着跪在地上的哥舒翰,大笑着说道:“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关的潼关?这就是巍巍大唐的实力?如此不堪一击,真乃天下笑柄耳!”夕阳照进他的眼睛,他竟有些恍惚了。

“父皇,再往前三百里就是长安城了,不如一鼓作气,杀将过去,生擒了李氏老儿?”安庆绪上前请示道。

安禄山没有作答,他已飘飘欲仙了,想要的东西近在咫尺,此刻却有些不忍心下手了。他眯着眼睛,在心里想着:“我那干爹,待我比亲爹还要亲,此时怕是吓得不行,万一吓出个好歹我实在有些不忍心。至于我那朝思暮想的干娘,她跑不了,早晚会钻进我的怀抱。”

想到这里,他冷冷地说道:“此战我们赢得太过轻松,前方必有埋伏,如今天色已晚,军队就在此扎营,等后续部队到达后,再进长安。”

此时的长安城,乱成了一锅粥。叛军攻破潼关的消息在大街小巷传递着,有钱的、没钱的都在收拾金银细软,或挑着担子,或赶着牛车,带着全家老小,四散奔逃。

皇宫里,玄宗皇帝走来走去,额头冷汗直冒,杨国忠跪在地上,面如死灰。

“封常清死了,高仙芝死了,哥舒翰也死了,都是拜你所赐,眼下如何是好,你倒是说啊?”玄宗痛心疾首地捶着桌案。

“为今之计,已别无他法,只有离开长安,方有活路。”杨国忠抬起头,用恳切的目光看着玄宗。

“离开长安去哪里?”

“去四川,我已派人前去打点了。”

“那事不宜迟,你赶紧下去安排,我们今晚就走。”

君臣散去,各自做着出逃前的准备。

高力士小跑着来到玄宗的面前:“宅家,娘娘和太子都已准备好了,府库里尚有大量的丝绸珠宝,无法携带,你看是留给叛军还是就地烧毁?”

玄宗轻叹了一口气,说道:“叛军得到了财宝,或许会对城里的百姓好一些,还是留下吧。”

子夜,玄宗和杨国忠照了面,一行人在禁军首领陈玄礼的护送下,偷偷离开了长安。

在通过渭河上的便桥时,杨国忠过来请示道:“陛下,我们带着家眷,行走缓慢,很容易被叛军追上,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把河上的木桥烧了吧。”

玄宗听罢摇了摇头,说道:“此次离开,走的仓促,许多大臣都不知道,等他们知道了,也许要经过这条路来找我们,还是留着吧。”杨国忠虽觉得不妥,也只能作罢。

经过通宵达旦地赶路,第二天清晨,一行人来到了咸阳。这里的官吏早已逃散,没人过来迎驾,也没人前来嘘寒问暖。玄宗饿的不行,只得亲自上街乞食。

百姓们已经跑的差不多了,街上空荡荡的,店铺、酒肆、茶馆都已人去楼空,曾经的繁华一夜间消失殆尽。

一些穷人和老得实在走不动的人,听说皇帝流落到此,都过来围观,他们拿出自己家里的窝窝头和拌着糠的稀粥,递给玄宗。吃惯了山珍海味的老皇帝,此时也是饥不择食、狼吞虎咽。

填饱了肚子,老皇帝恢复了些许力气,拄着拐杖站了起来。他的眼睛有些浑浊,凌乱的白发在风中飘散,俨然没了帝王之气。他看着眼前骨瘦如柴,身着破衣烂衫的百姓,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民间疾苦,什么叫生而不易。

他饱含着热泪,对周围的人说道:“朕糊涂昏聩,信错了人,误了国家,误了百姓,都是我的错!”一时间,在场的所有人都哭得稀里哗啦。在一片哭声中,玄宗转过身,缓缓离去,他要赶的路还有很长。

马车在颠簸的山路上行驶了小半日,午后来到山间的一座驿站。

玄宗打开轩窗问道:“到什么地方了?”

随行军士答到:“回陛下,到马嵬驿了。”

“宅家,我扶您下去走走吧,这一路上颠簸的紧,您这身子怕是吃不消了。”杨贵妃握着玄宗的手,柔声地说道。

玄宗点了点头,在杨贵妃的搀扶下,晃晃悠悠地走下马车。

天空有些阴沉,虽只是初夏,热浪已开始在空中翻滚。山间万籁俱寂,只有乌鸦“呱呱”的叫声,听得人心惊肉跳。

这个驿站很大,有七八间房舍,房舍中散落着一些生活用品。后院有一个很大的马厩,不见马匹,只有一些没吃完的草料,想必这里的驿卒也是刚刚逃离不久。

玄宗挑了一间房,坐下休息。杨国忠走了进来,他有些焦急地说道:“陛下,咱们所带的口粮不多了,如此下去,恐生变故。”

玄宗心里一紧,说道:“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眼下只能缩减口粮,每日只做一顿饭。”

“就这么办吧,你告诉陈将军,今晚就在这里歇脚,顺便安排人做饭。”

杨国忠出去了,还在想着今天吃什么,十几个吐蕃使者便围住了他,其中一人说道:“宰相大人,我们一共有二十个人,可你每天只分发十个人的口粮,这是何意?”

杨国忠阴沉着脸说道:“现在是特殊时期,大家都没得吃,不是只有你们饿肚子。”说完他就甩手想要离开。

使者们不依不饶,拉扯着他的衣袖,继续理论,双方争吵的声音越来越大。

不远处,禁军首领陈玄礼正看着这场闹剧,他不由得喜上心头,口中暗暗说道:“机会来了。”

随即,他召来一名校尉,在他耳边咕叨了几句。校尉带了几个兵士,朝杨国忠走了过去,边走边大声喊到:“快来人啊,杨国忠勾结番人想要谋反!”

吐蕃使者发现情况不对,一溜烟便都跑开了,只留下杨国忠站在那里。他还没搞清楚情况,就被士兵们绑到了陈玄礼的面前。

杨国忠怒气冲冲地看着陈玄礼,大声呵道:“反了,反了,好大的胆子,你们想干什么?”

陈玄礼冷哼一声,说道:“杨国忠,你祸乱朝纲,导致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如今你又勾结吐蕃人意图谋反,不杀你不足以平民愤。”说完,他手起刀落,一颗血淋淋的脑袋滚得老远。

“宅家,不好了,出大事了!”高力士慌慌张张从外面跑了进来。由于跑得太快,他被门槛绊了一下,结结实实摔在了地上。

“出什么事了?你莫慌,慢慢说!”玄宗略带责备地说道。

“杨国忠谋反,被陈玄礼杀了!”

“什么?有这种事……那现在外面是什么情况?”

“陈玄礼带着一众兵士,跪在外面,执意要见您。”

玄宗抬起头,闭上了眼睛,他的右眼皮一直不停地跳着,似乎在传达着某些预兆。

“这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走吧,出去看看……”玄宗拄着拐杖,在高力士的搀扶下走了出去。

数百饥肠辘辘的士兵死死地盯着老皇帝,陈玄礼双手高举着杨国忠的人头,面如死灰。这一刻,老皇帝感到一股彻骨的寒意在身边蔓延,随时都会将他冻住。

他定了定心神,说道:“将军心细如发,诛杀叛贼,扶大厦之将倾,实乃大功一件。等去了四川,朕必好好地封赏,请将军带着兵士们歇息去吧。”

陈玄礼没有动,冷冷地说道:“贼虽已除,然祸仍在,希望陛下以国家为重,处死贵妃杨氏,以告天下!”

“请陛下除祸,以告天下!请陛下除祸,以告天下……”士兵们震耳欲聋的声音在空中响彻。

“陈将军,就不能留下娘子吗?这是我唯一的心愿。”玄宗乞求道。

“请陛下割恩正法。”说完陈玄礼低头向地面重重磕去,当即血流满面。

玄宗转过身,用拐杖使劲捣着地面,良久,他对高力士说道:“去请贵妃自缢。”说完,两行老泪夺眶而出。

杨贵妃惴惴不安地坐在房中,从逃亡的那一刻起,她就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

高力士手捧三尺白绫走了进来,“娘娘,这是宅家赐给你的。”

“我的大限到了吗?也罢,我这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活得轰轰烈烈,荣华富贵白白享受了几十年,比之普通百姓,实在是要好得太多,如此一想倒也值了。”说完这些话,杨贵妃显得轻松了许多。

“承蒙娘娘一直关照,您有什么遗愿,奴家一定尽量做到。”

“我还真有一事,要请力士帮忙。”说着杨贵妃打开柜子,取出一个红色的木匣子:“这里面装的是《霓裳羽衣曲》,它是陛下和我爱情的见证,如今这世上,唯一让我牵挂的就是它了,我死后,有劳力士将它和我埋在一起。”

说完,杨贵妃低下头向高力士行了一礼,然后抓起桌上的白绫向大堂走去。

高力士跪在地上,流着泪高声喊道:“跪送娘娘,一路走好……”

没有排场,没有悼词,甚至没有墓碑,一个孤零零的土包,埋葬了一位美人、一段爱情、一个繁华的盛世。

(二)

唐昭宗龙纪二年(890)年三月,朗州。

一间酒肆的客房里,两个人正在窃窃私语。

“我说侯三,大白天的你不去种地,把我喊到这里干什么?”

“种地?种地能挣几个钱?我啊,发现了一个个发财的机会。”说完,侯三伸出手指放在嘴边,示意小声说话。

“就你这样,还想发财?你这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想的美啊!”

“我说刘赖子,你可别狗眼看人低,这趟活要是做成了,咱们这下半辈子可就不愁了,就看你敢不敢做。”

“什么活,说说看。”刘赖子眯着眼凑了过去。

“盗墓!”侯三脱口而出。

“盗墓?盗谁的墓?”

“冯元一。”

“冯元一是谁,我听都没听说过。一个普通人的墓有什么好盗的,这不是找晦气吗?”刘赖子露出鄙视的神情。

“这你就孤陋寡闻了吧,冯元一就是那高力士,玄宗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当时可是权倾朝野的人物,他的墓你说值不值得盗?”侯三高昂着头,显得很是神气。

“你都查清楚了,不会有错?”

“我侯三别的不行,论找墓盗墓,我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绝对错不了。”

刘赖子用手扒拉着他那为数不多的小胡子,两只眼睛滴溜溜地转着。

“我说侯三,这么好一个发财的机会,你为啥要告诉我呢?”

“刘赖子,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咱哥俩可是十几年的交情了,我信得过你。这盗墓可不是件小事,抓住了是要砍脑袋的。像高力士这般风光的人物,墓穴肯定很大很深,我一个人肯定搞不定。咱俩一起干,挖出来的宝贝一人一半,你看如何?”

听到这里,刘赖子两眼开始冒光,他连连点头答应,两人约定好子时在城外的乱坟岗见面。

子夜,乱坟岗,月黑风高,两个人影在黑暗中快速地走着。鬼魅般的猫头鹰在树上“咕咕”地叫着,阴冷的风吹过树林,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忽听得“啊”的一声惨叫,一个人从树林中跑了出来,与对面来的另一人结结实实地撞在了一起。两人在地上哼唧了一阵,爬了起来。

“我说侯三啊,你说你瞎叫唤啥啊,就你这胆子还盗墓呢?”刘赖子拍拍身上的泥土,鄙视地看着侯三。

“不是我想叫啊,是林子里有东西在追我。”侯三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不停地喘着气。

“好了,赶紧办正事,那座坟在哪里啊?今晚也真他妈邪门,连个月亮都没有!”

“坟就在前面,我白天用树枝做了记号的。”侯三说完,便在前面带路。

“就是这里了。”

“我说侯三,你在涮我吧,就这小坟头,连块墓碑都没有,会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这连普通人家的坟墓都比不上啊……”

“我说刘赖子,你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啊?这越是有名气的人,他的墓就越简单,掩人耳目,懂吗?如果他的坟前立块花岗石做的碑,再刻上几个金色的大字,他的墓早就被人掘了,还轮得到咱俩来挖?”

经侯三这么一说,刘赖子也觉得是这么个理,二人便拿起铁锹开始挖。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座坟埋得并不深,很快就挖到了棺材板。他们撬开棺材板,侯三打开火折子向里面一照,两个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里面没有尸体,只有几件衣服,几个瓦罐,一把牛尾拂尘和两个玉镯子。

刘赖子不甘心,干脆跳进了棺材,用手在里面摸着。突然,他在角落摸到一个小匣子,用火光一照,发现是一个木质的盒子,还上了一把小铁锁。

“哎!今晚算是白折腾了,全是破烂,一件像样的宝贝都没有。”刘赖子垂头丧气地抱怨着。

“干盗墓这一行,就是碰运气,要么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别抱怨了,咱们还是把东西分了赶紧跑路吧。”

由于木盒子上了锁,无法估量它的价值,刘赖子决定赌一把,他要了木盒子和牛尾拂尘,把两个玉镯子和几个瓦罐留给了侯三。分完东西,两人把坟重新填好,便各自溜之大吉。

第二天,刘赖子撬开了木匣子,里面是一卷黄色的绢布,上面画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符号。见不是什么宝贝,他一气之下准备将其撕掉。就在这时,他的内人走了过来,连忙制止道:“夫君且慢,这黄绢材质优良,是御用之物,不如拿去当铺问问,说不定还值几个钱呢?”

刘赖子来到当铺,将黄绢递给掌柜。掌柜展开一看,只见一个个小人翩翩起舞,如穿花蛱蝶一般,栩栩如生。他虽看不懂,却知道这是一件世间少有的风雅之物,于是他给了刘赖子五两银子。

刘赖子喜笑颜开地走了,他不会想到今生自己就这样与绝世珍宝擦肩而过。

(三)

时间的车轮不停歇地滚动着,转眼间来到了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六月,南唐后主李煜在金陵登基。

李煜并不想做皇帝,他的理想生活是: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然生于帝王之家,是幸运,也是不幸。

北面的赵匡胤虎视眈眈、贪得无厌,朝堂之上派系争斗、吵嚷不休,这一切让他心生厌倦。反正他爹给他的就是一个残破的国家,他无力将其修好。他将余生所有的热爱都给了“后主词”、“金刀错”、“澄心堂纸”以及两个美人。

这天,李煜正在礼贤院查阅书籍,乐工曹生急匆匆跑了进来。

“官家,官家,我发现了一件宝贝!”曹生边跑,边大声喊着。

“什么宝贝,能让卿如此兴奋?”李煜有些不以为然。

“您看看这个。”曹生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红色的木匣子,双手递了上去。

李煜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卷黄色的绢布,上面画着一串一串的音符。年代有些久远了,不少地方都已破损。

李煜赶紧坐了下来,拿过古琴便弹了起来,琴声虽断断续续,却似空谷龙吟,绕梁不息。

“妙,妙,妙……”李煜手捧着黄绢,说话竟有些颤抖,“这可是失传已久的《霓裳羽衣曲》啊,相传为唐玄宗谱曲,杨贵妃编舞,如此宝物,你从何处所得?”

曹生激动地答道:“此物为江南一富户所赠,放在府库很久了,今日清点物品时,无意间发现了它。”

“可惜啊,这画卷流落民间太久,很多地方已经破损了,我虽尽力弹奏,依然难以成曲。”李煜颇为遗憾地说道。

突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大声对侍卫喊道:“来人,去请皇后娘娘过来,从现在起,闭门谢客,任何人不得打扰。”

李煜下了逐客令,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让这首沉寂了几百年的曲子,重新响彻起来,而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他最喜爱的发妻——周娥皇。

李煜没有猜错,周后天资聪慧,精通音律,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霓裳羽衣曲》又活了过来。夫妻二人把曲子编成舞蹈,每日每夜在宫廷里演奏。而在宫墙之外,南唐的百姓们每天带着桌椅板凳,坐在墙角,听着那倾国倾城之音,仿佛也回到了繁花似锦的大唐。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慢慢地,《霓裳羽衣曲》变成了《玉树花》,而李煜也步了陈叔宝的后尘。

再后来,《霓裳羽衣曲》便神秘地失踪了,有人说赵光义将它视为祸国殃民的邪物,焚毁了;也有人说它跟随着李煜宫中那位能歌善舞的窅娘,去了西域。

王朝兴亡更替,然乐曲长存。也许某一天,《霓裳羽衣曲》又重现江湖,它演奏的依然是人们心中所向往的那个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