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方“关注”关注人文悟宇!
两晋南北朝(28): 3月19始写两晋南北朝,见此篇,有兴趣者翻篇前往!
司马睿于317年在建康建立东晋之后,也算兢兢业业,终于维持了晋朝一脉,苟安于江左。
司马睿
做个皇帝太不容易,如果才华配不上野心,那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你要时刻平衡好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之间的矛盾、北方士族内部之间的矛盾,还要抑制门阀豪强对于皇权的威胁,对于流民帅还要打一下,拉一下,既要利用他们为皇权服务,镇守藩镇,抵御胡族,又要小心防备他们突然的叛乱……。
一个字,累!
东晋发生的所有内乱,几乎逃不出上述几种情况。
元帝司马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着不慎,想要巩固皇权,打击豪强,最后反被豪强弄成傀儡,活活气死,郁郁而终。
他的儿子晋明帝司马绍于299年登位,水平或许超过其父司马睿,在324年平定了王敦之乱,算是为父报了仇,也稳定了江东。他依靠的都是谁呢?
晋明帝司马绍
温峤(jiao),来自太原温氏,刘琨的妻甥,应该算是士族。
庾亮,来自颍川庾氏,他的妹妹庾文君嫁给了明帝司马睿。所以,他既是士族,又算是外戚。
温峤和庾亮年轻时就与作为太子的司马绍交往甚密,可以称之为铁杆兄弟。
温峤
因此,我们可以说,司马绍凭借了另一派北方士族加上外戚,打击了琅琊王氏士族,从而维护了皇权。
庾亮
但是,还有另一派力量,在平灭王敦之乱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流民帅。代表人物是郗鉴。
我们之前说到的祖逖及其弟祖约,刘遐,以及叛乱的徐龛,还有后面我们将要讲到的苏峻等,都是流民帅。他们在乱世之中,聚众数万而成领袖,确实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比如王敦在祖逖去世之前就不敢轻举妄动。
郗鉴
也正因为流民帅的势力不可小觑,司马睿在位时,基本在招抚之后,都是将其外派,抵御外敌,屯驻淮河南北,不得越长江一步。
当时的郗鉴被封为兖州刺史,镇守一方。司马睿对流民帅的信任感应该很弱,即使想遏制王敦,也没想到启用流民帅,如祖逖等,只想到外派亲信据守方镇来牵制王敦,但反而弄巧成拙,他的亲信戴渊成了祖逖的上司,把王敦最为忌惮的祖逖给活活气死了。
然而,晋明帝确实要高其父一筹,将流民帅郗鉴引为外援。之后,虽然郗鉴被王敦忌惮,而将其调回京师,但在王敦之乱中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就是在王敦之乱中,勤王的流民帅刘遐、苏峻、祖约等也立下大功,这也为后面的事件埋下了伏笔。
不过晋明帝英年早逝,在位只有4年,27岁就死了,留下了5岁的皇太子司马衍,托孤与王导、郗鉴、庾亮、温峤等人。皇太后也就是庾亮的妹妹庾文君临朝听政。
庾文君
郗鉴与王导关系非常密切,有次王导请病假不上朝,但私下里却去送郗鉴。并且他们两族还有姻亲关系,郗鉴的女儿嫁给了王羲之(东床快婿的典故由此而来),郗鉴的孙女嫁给了王献之。
东床快婿王羲之
有了这一层关系,郗鉴始终力保王导!陶侃和庾亮一直想要废黜王导,但都因郗鉴的阻拦而未得逞。
这就产生了士族之间的争斗问题了。
庾亮因为外戚的身份,得以主持朝政。在这之前,王导辅佐朝政时因宽和而赢得人心,但庾亮估计比较生硬,常常以法断事,得不到朝臣和将领们的信任和拥戴。
要想独掌朝纲,必须要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对于这一点,庾亮心知肚明,否者,谁听他的呢?王导有郗鉴撑腰,他有谁呢?
但谈何容易,在流民帅徐州刺史刘遐死后,他乘机将刺史的位置给了郗鉴,但实际刘遐的兵力却给了被石聪击败,南逃而归的郭默(上文有讲到),以期拉拢他为其服务。
但就这点小事,也险些造成刘遐部将叛乱,酿成大祸。
另外几个流民帅祖约和苏峻以及名将陶侃对庾亮尽皆不满。
祖约和苏峻因灭王敦有功,但封赏有名无实,祖约和陶侃因为没有成为明帝顾命大臣而怀疑是庾亮从中作梗。
难啊!怎么办呢?还得挺过去啊!
于是,庾亮一方面任命温峤(毕竟都是明帝的朋友)驻守武昌,另一方面修缮石头城,以防不测。
同时,苏峻因为收留了被庾亮诛杀的政敌司马宗之党羽,促使庾亮开始谋划剪除苏峻之军事力量,如果可能,将其收归己有,岂不两全其美?
因此,庾亮不顾群臣反对,力召苏峻进京担任大司农,明升暗降,实则剥夺其军权,欲取而代之。
苏峻什么人,岂能不知?他联络了对庾亮和朝廷不满的祖约,于327年年末,正式起兵叛乱。
点击标题右下方关注人文悟宇
因为“闻鸡起舞”与“中流击楫”两个成语,祖逖永远被大写在魏晋南北朝乃至中国历史的民族英雄榜上。东晋的北伐大业因祖逖忧愤而死最终功败垂成,而祖逖的一世英名,却让一奶同胞的亲弟弟祖约败坏殆尽。
在祖约看来,他的一生,始终笼罩在哥哥祖逖的光影之下。当初只是成皋县令、从事中郎中低级干部的他,人生命运的转变,恰恰是在祖逖北伐建功立业之后,“及逖有功于谯沛,约渐见任遇”。随着祖逖功绩的凸显,祖约也逐渐进入高层视野,成为中央掌握的后备干部。
东晋元帝太兴四年,公元321年,祖逖见北伐无望,朝廷内患又日渐滋生,忧愤成疾,出师未捷身先死。
立志偏安江南的东晋,并不关心祖逖留下来的北伐大业由谁继承,关心的是谁来继续统帅祖逖的部众,确保刀把子牢牢握在自己人手里。
弟以哥贵的祖约成为朝廷眼中的最佳选择,虽然与祖逖、祖约同父异母的祖纳曾向晋元帝司马睿打小报告,说祖约这小子后脑勺有反骨,应该压制而不是提拔,如果一味纵容,将来刀把子可能就是对内而不是对外了。
但司马睿觉得祖纳是在对祖约羡慕嫉妒恨,坚持用祖约管理刀把子。孰料祖纳竟是一语成谶,不幸言中。
官好当,事儿却不一定好干。祖约接过祖逖的大旗,不但未能将哥哥的事业发扬光大,继续北伐,反而是江河日下、丢土失地。
就在祖约接任豫州刺史的第二年,即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祖约就先丢襄城(今天河南襄城)、城父(今天安徽毫县东南),再失陈留(今天河南开封附近),退守寿春(今天安徽寿县)。祖逖辛辛苦苦收复的几块中原失地,又被后赵夺去。
守不住哥哥祖逖的功业,是能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毕竟兄弟俩能力有大有小,不能强求。但将刀把子对内,犯上作乱,却是大是大非的底线原则了。
当初王敦作乱时,祖约是以平叛军的角色勤王救驾的,受封五等侯,进位镇西将军。但晋明帝去世后,祖约没有当上辅政大臣,开牙建府的报告又一直得不到中央批准,逐渐与组织离心离德。
恰巧这时苏峻起兵造反,约祖约同去。祖约思来想去,决定干他娘的,反了。遂同苏峻一起攻入建康,赶走皇帝,当上侍中、太尉、尚书令,党政军三位一体,在首都建康即今天南京很是快活了一把,史称“苏峻、祖约之乱”。
可惜好景不长,勤王军攻进南京,苏峻兵败被杀。而祖约,则率领宗族和亲信百余人去投降后赵皇帝石勒。
当初哥哥祖逖带领宗族亲信一路向北,是北伐中原;今天弟弟祖约带领宗族亲信一路向北,是投降胡虏。倘若祖逖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不知会不会气得活过来。
叛逃后赵,给祖约带来的不是求荣的荣华富贵,而是几乎满门的灭顶之灾。人家石勒虽是胡人,但对叛国之臣也是瞧不上的。
祖约到后赵后,石勒一直躲着不见他。有人建议石勒,现在北方粗定,不应再招降纳叛,应该发扬爱国的正气,打击叛逆的邪气,“当显明逆顺”。祖约这小子,不能再留了。
石勒下诏给祖约:爱卿你来这么久了,朕也没顾上见你。这样,过两天带上你的一家老小,开个party快活快活吧。
等到宴会那天,石勒推脱身体不舒服没有现身,让手下大臣代为招待。祖约明白,这是要将祖家一网打尽的节奏。死到临头,祖约要一醉解千愁,喝的酩酊大醉,抱着外孙嚎啕大哭。
最终,祖约一家老小百余人全部被杀,妻妾女儿被分给胡人为奴,“亲属中外百余人悉灭之,妇女伎妾班赐诸胡”。
祖逖的脸面,就这样被丢土失地、犯上作乱、通敌叛国的弟弟祖约给一点点丢尽。
幸好祖逖的在天之灵还在眷顾着祖家。当年受过祖逖厚恩,此刻官拜后赵左卫将军的王安,将祖逖年仅十来岁的小儿子祖道重暗自救下,“安窃取以归”,这才为祖家留存一丝血脉。祖道重先是出家为僧躲避灾祸,后赵灭亡后才回到东晋,“复归江南”。
文章来源:视野镜头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