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格里历全称格里高利历,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公历,是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而这场历法改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
早在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Council of Nicea)就曾规定,应该在春分之后的第一个满月庆祝复活节,根据这个规定,复活节被定在了3月21日。遗憾的是,当时所使用的儒略历(Julian Calendar)并不完全符合太阳年(太阳在天球上回归到完全相同点所需要的时间)的实际时间长度。儒略历中的一年为365天又6个小时,而实际的太阳年则几乎比儒略历精确地少了11分钟。
儒略历
这么小的差异在年与年之间并不明显,甚至在人的一生中也不算明显,但如果这11分钟的误差重复发生1200多次,则能累积产生一个很大的误差。
自这时起,历法改革已经悄悄拉开了序幕。到16世纪70年代,春分日已经提前到了3月11日,导致在教历法中最重要的节日复活节也要跟着一起提前。如果不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纠正,那么这个误差将会继续扩大,而复活节也要继续提前。
与此同时,用来计算满月发生日期的阴历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即每310年会相差1天的时间。到16世纪,满月发生的日期比儒略历预算出的日期已经晚了4天。
这一切对于教会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这不仅事关复活节的日期,而且还包括整个宗教历法中的节日和圣徒纪念日,更不用说节气和农历也陷入了一片混乱。现行历法已经难以适应现实需求,对于历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早在13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就曾抱怨道,现在的历法“令智者无可奈何,令天文学家望而生畏,并受数学家愚弄嘲笑”。
英国哲学家培根
时间规律确实是困扰着整个教世界的一个问题,人们希望教会这个“神圣生活节律的守护者”能够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从康斯坦茨会议(Council of Constance,1414—1418)开始,此后的几次教会会议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什么实际成果。最后,1545年至1563年间,在意大利北部举行的定期会议——特伦托会议(Council of Trent)中,颁布了一项法令,决定为实行历法改革而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大约在10年后,新当选的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终于执行了特伦托会议的这项法令。
历法改革进入关键阶段。这个委员会的任务相当复杂。首先,他们必须确定儒略历和阴历之中的确切误差;然后,他们需要制定一个新的阴历,使之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月相;最后,他们需要纠正已经发生的累计偏差,并制定一个新的日历,使之能够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
1577年,该委员会向一些领先的天主教学者发布了一份修改“纲要”,用以征求意见和建议。在审议并整理完众多的反馈意见之后,委员会对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阿洛伊修斯·里利乌斯(Aloysius Lilius)博士所提出的精确而简洁的建议情有独钟。1580年9月,委员会向教皇提交了他们的结论——它在很大程度上基于里利乌斯的建议,1582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颁行。
第一个建议是为了立即对日历进行一次性校正,需要在当前日期上删除10天。
为了防止在未来的几个世纪再度出现类似的问题,委员会还对儒略历提出了一个永久性的调整建议:与旧历法相同的是,每个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一个闰年,闰年包括366天而不是365天;但与旧历法不同的是,能被100整除的年份(即1800年、1900年等)为标准年份,包括365天,例外的情况是,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仍然是闰年。
这些措施产生的综合效果就是,能够消除每年10分48秒的误差,从而有效地同步日历年与太阳年。从今以后,春分将总是落在3月21日这一天。
1582年2月,在教皇诏书中,教皇颁布了官方旨令:接受委员会的建议,并下旨令,当年10月4日星期四之后,次日将是10月15日星期五——这使得1582年成为历史上唯一仅有355天的年份。
他还颁布了由克拉维斯及其同事设计的历法,这一历法在世界各地一直沿用至今,通常被称为“格里历”(Gregorian calendar,即公历或格里高列历)。至此,委员要解决的这个已经持续了1200多年的历法改革问题得到解决。
虽然格里历改革是以宗教原因为出发点,但改革的重头贡献是给文明社会提供了一个准确又可靠的公务与民用的日历系统。这个持续千余年的历法改革,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中开花结果,为整个世界的时间规律提供了参考,意义重大。
-文:【美】阿米尔▪ 亚历山大
-图片:网络(侵删)
【延伸阅读】
《无穷小:一个危险的数学理论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
一部奠定现代世界灵魂的数学史,亦关乎16-17世纪欧洲史;
一场关于数学确定性的大战,伽利略、托里切利、霍布斯、牛顿……纷纷登场!
从意大利到英国,从耶稣会到皇家学会……
了解更多,点击阅读
格里历全称格里高利历,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公历,是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而这场历法改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
早在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Council of Nicea)就曾规定,应该在春分之后的第一个满月庆祝复活节,根据这个规定,复活节被定在了3月21日。遗憾的是,当时所使用的儒略历(Julian Calendar)并不完全符合太阳年(太阳在天球上回归到完全相同点所需要的时间)的实际时间长度。儒略历中的一年为365天又6个小时,而实际的太阳年则几乎比儒略历精确地少了11分钟。
儒略历
这么小的差异在年与年之间并不明显,甚至在人的一生中也不算明显,但如果这11分钟的误差重复发生1200多次,则能累积产生一个很大的误差。
自这时起,历法改革已经悄悄拉开了序幕。到16世纪70年代,春分日已经提前到了3月11日,导致在教历法中最重要的节日复活节也要跟着一起提前。如果不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纠正,那么这个误差将会继续扩大,而复活节也要继续提前。
与此同时,用来计算满月发生日期的阴历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即每310年会相差1天的时间。到16世纪,满月发生的日期比儒略历预算出的日期已经晚了4天。
这一切对于教会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这不仅事关复活节的日期,而且还包括整个宗教历法中的节日和圣徒纪念日,更不用说节气和农历也陷入了一片混乱。现行历法已经难以适应现实需求,对于历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早在13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就曾抱怨道,现在的历法“令智者无可奈何,令天文学家望而生畏,并受数学家愚弄嘲笑”。
英国哲学家培根
时间规律确实是困扰着整个教世界的一个问题,人们希望教会这个“神圣生活节律的守护者”能够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从康斯坦茨会议(Council of Constance,1414—1418)开始,此后的几次教会会议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什么实际成果。最后,1545年至1563年间,在意大利北部举行的定期会议——特伦托会议(Council of Trent)中,颁布了一项法令,决定为实行历法改革而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大约在10年后,新当选的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终于执行了特伦托会议的这项法令。
历法改革进入关键阶段。这个委员会的任务相当复杂。首先,他们必须确定儒略历和阴历之中的确切误差;然后,他们需要制定一个新的阴历,使之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月相;最后,他们需要纠正已经发生的累计偏差,并制定一个新的日历,使之能够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
1577年,该委员会向一些领先的天主教学者发布了一份修改“纲要”,用以征求意见和建议。在审议并整理完众多的反馈意见之后,委员会对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阿洛伊修斯·里利乌斯(Aloysius Lilius)博士所提出的精确而简洁的建议情有独钟。1580年9月,委员会向教皇提交了他们的结论——它在很大程度上基于里利乌斯的建议,1582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颁行。
第一个建议是为了立即对日历进行一次性校正,需要在当前日期上删除10天。
为了防止在未来的几个世纪再度出现类似的问题,委员会还对儒略历提出了一个永久性的调整建议:与旧历法相同的是,每个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一个闰年,闰年包括366天而不是365天;但与旧历法不同的是,能被100整除的年份(即1800年、1900年等)为标准年份,包括365天,例外的情况是,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仍然是闰年。
这些措施产生的综合效果就是,能够消除每年10分48秒的误差,从而有效地同步日历年与太阳年。从今以后,春分将总是落在3月21日这一天。
1582年2月,在教皇诏书中,教皇颁布了官方旨令:接受委员会的建议,并下旨令,当年10月4日星期四之后,次日将是10月15日星期五——这使得1582年成为历史上唯一仅有355天的年份。
他还颁布了由克拉维斯及其同事设计的历法,这一历法在世界各地一直沿用至今,通常被称为“格里历”(Gregorian calendar,即公历或格里高列历)。至此,委员要解决的这个已经持续了1200多年的历法改革问题得到解决。
虽然格里历改革是以宗教原因为出发点,但改革的重头贡献是给文明社会提供了一个准确又可靠的公务与民用的日历系统。这个持续千余年的历法改革,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中开花结果,为整个世界的时间规律提供了参考,意义重大。
-文:【美】阿米尔▪ 亚历山大
-图片:网络(侵删)
【延伸阅读】
《无穷小:一个危险的数学理论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
一部奠定现代世界灵魂的数学史,亦关乎16-17世纪欧洲史;
一场关于数学确定性的大战,伽利略、托里切利、霍布斯、牛顿……纷纷登场!
从意大利到英国,从耶稣会到皇家学会……
了解更多,点击阅读
今天(1月14日)是儒略历新年(1月1日),什么是儒略历?它在历法进程中起到什么作用?什么时候被废止的?与现在使用的英文每个月份的名称有啥关系?
请听小编一一道来。
凯撒大帝
儒略历(Julian calendar)是由罗马共和国官儒略·凯撒(即盖乌斯·尤里乌斯·凯撒)采纳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儒略历中,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366日为在当年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16世纪前,西方国家大多采用它。由于实际使用过程中累积的误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推行了以儒略历为基础改善而来的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公历。
创立动机在儒略历发明之前,罗马人使用的是阴历(与我国传统的农历差不多),每个月29或30天,每两年插入一个闰月,闰月长度为3/4个普通月(也就是,第一年新月月初,第三年下弦月初,第五年满月月初,第七年上弦月初,第九年回到新月月初)。在这样一个历法系统里,常年355天、闰年377或378天,平均下来每年有366又1/4天。本来这个历法是为了切合太阳的运行规律的,但是由于闰月的添加是罗马神官们自行决定的,所以在战争时代或者其他一些宗教活动荒废的时候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法宣布一年为闰年,这样一来历法就会大大偏离太阳规律。同时由于消息传播的方式并不发达,远离城邦居住的居民甚至有时并不能了解到神官发布的闰年通告,经常会导致许多人对这天的日期一无所知。
这个情况在凯撒当政时期变得颇为严重,因此凯撒决定进行历法改革以永久的让历法和太阳运行规律结合起来,不受宗教活动或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宣布采用儒略历而废止了罗马历。
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
但由于儒略历的误差也比较大,到1500年前后时,累计误差就更多了。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推行了以儒略历为基础改善而来的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公历。从而废止了儒略历。
涨知识
英文月份名称起源儒略历虽然被废止了,但目前英文中每个月份的名称却源自于它,且各有代表意义。
古罗马历法,一年从March到February,前11个月以数字命名,最后一个月(February)是腊月。后来改历,January成为第一个月,各月名逐渐改用俗名或以神命名。
一月 January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双面神雅努斯。
二月 February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节日Februa。
三月 March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
四月 April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词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着春天开始。
五月 May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花神玛亚。
六月 June 名字来自古罗马共和国的创始人Junius。
七月 原名Quintilis,后改July。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为恺撒是这月出生的,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恺撒的名字“儒略”。
八月 原名Sextilis 后改August。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因为后来者屋大维是生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
九月 September 拉丁语“第七”的意思。
十月 October 拉丁语“第八”的意思。
十一月 November 拉丁语“第九”的意思。
十二月 December 拉丁语“第十”的意思。
目前,儒略历与公历(格里历)相差多少了呢?
根据推算,1901年——2099年间格里历日期减13日等于儒略历日期。所以,今天(2019年1月14日)正好是儒略历2019年1月1日新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翟恒水 综合自节气网、百科网,图片来自网络)
法国大革命经历数次更迭,革命成果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最后也被颠覆,而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取代的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缔造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人叫拿破仑
上期我们讲了拿破仑发动的雾月,即拿破仑派取代热月党人的督政府的过程。但是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在雾月后在法国建立执政府之后,法国并未立马转换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名义上还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实际上拿破仑自任执政官,随后改成终身执政官,已经有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实质)
雾月
真正将法国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变成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是拿破仑称帝
拿破仑称帝1804年12月2日罗马教皇庇护七世在巴黎圣母院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一世加冕。并废止共和历,恢复格里历(即公历)。这就是拿破仑确立皇帝身份的事件。但是在拿破仑正式加冕之前,法兰西就已经在法理上变成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加冕
1804年5月18日,法国《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法国为法兰西帝国(由于后来又有法兰西帝国,因此后来就称其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加以区分,同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也是同理),宣布拿破仑为法国皇帝(这也就是在法律层面确保了拿破仑的皇帝地位以及统治,但是讽刺的是拿破仑用法律确立自己的合法地位,但是的政体又是践踏法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正式取代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拿破仑
拿破仑称帝,成为法国人民的皇帝(L'Empereur des Francais),结束了法国执政府的统治(法国执政府也就是拿破仑雾月后建立的政府,只存在了1799-1804短短五年时间,当然从拿破仑的角度来说所谓执政府就是他登基称帝统治的垫脚石,就是个过渡工具人)。
拿破仑称帝后对外多次打败了反法同盟军队(拿破仑雾月成功的一大因素就是反法同盟在外的威胁,以及他在数次抵挡反法同盟当中积累的声望,同时拿破仑的人生轨迹也紧紧与反法同盟相联系。可以说是反法同盟这个对手造就了拿破仑的传奇,当然也最后将拿破仑拉下神坛),一定程度传播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思想(假如是反法封建势力击败了法国,那么法国革命的火种很可能就此扑灭,也就谈不上民族独立和自由,这个层面来说拿破仑对革命是有一定功劳的)
反法同盟反法同盟就是1793年到1815年间欧洲各国为了对抗新兴的资产阶级法国而结成的同盟。英语叫Anti-French Alliance;法语叫Alliance anti-française;德语叫Anti-Französisch-Allianz;俄语叫Анти-французский союз
历史上总共有七次反法同盟,前两次反法同盟对抗的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此段时间的法国局势一直不稳(简单理解就是反法同盟参与国家、势力太多,法国双拳难敌四手,招架不住),而当拿破仑出现后,准确地说是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后五次的反法同盟就都是打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了,更准确点就是打拿破仑了(当然在拿破仑退出政治舞台后,就再也没有反法同盟了,当然其中原因很多,比如波旁王朝复辟达到了反法同盟的目的,另外这些国家内部也以及发生革命,有的国家甚至比法国还革命)
欧洲局势
反法同盟后五次都是针对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可见拿破仑的军事实力多强(当然政治手腕也是杠杠的),拿破仑屡败反法同盟,几乎所向披靡,直到他遇到了俄罗斯的寒冬和库图佐夫,直到他在滑铁卢遇到了威灵顿,当然在拿破仑称帝前后法国所面对的还是第二次反法同盟和第三次反法同盟
反法同盟
第二次反法同盟是1799年欧洲列强趁法军猛将拿破仑的军队被困于埃及的时机,再次发起的反法战争。这次参战国是神圣罗马帝国联同大英帝国、奥地利、俄罗斯帝国。这次反法同盟给了当时法国督政府以巨大压力,以致同年底拿破仑只身返国,凭借当时国内外形势发动雾月(法国共和国历雾月18日),任首席执政官,并取得法政大权,成为法国第一执政(第二次反法同盟反而给了拿破仑以“上位”的机会)。此后拿破仑亲自指挥意大利方面军,回头对付反法各国,于1800年6月14日取得马伦哥会战的胜利,各国不得不与拿破仑议和,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法英签订《亚眠条约》,至此第二次反法同盟解散(这也是拿破仑登基称帝专制的重要一环,使拿破仑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换句话说第二次同盟本是打着挫败法国的目的,结果使得拿破仑成了最大赢家
反法同盟
第三次反法同盟是1805年8月9日,奥地利帝国、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瑞典等国结成的,主要是向拿破仑宣战(我总感觉有点像报仇的意思,虽然并不是,当时已经是拿破仑称帝第二年,法国已经变成帝国,而反法同盟打的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然而现在人法国都帝国了跟你们一个性质了为啥还打呢?充分说明这些国家最根本的底层代码是利益,不管法国帝国也好共和国也罢,只要你强大我们这些列强就容不得你。看来近现代西方国家不但对东方国家这么干,对自己人也这么手黑)。10月法军炮轰乌尔姆,击败奥军,取得了乌尔姆战役的胜利。12月初,法军在拿破仑的指挥下,与俄奥联军在奥斯特里茨村激战,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决定性胜利。12月27日,拿破仑与奥地利皇帝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反法同盟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正式宣告终结(接下来就是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历史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又有不同,如果说第二次反法同盟是给拿破仑登基创造条件和机会的话,那么第三次反法同盟就是“帮助”拿破仑登基后稳住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5)法兰西第一帝国(Premier Empire français)是拿破仑建立的一个君主制度国家,又被称拿破仑帝国(这个就有点像咱们早先讲法兰克王国时期的查理曼帝国,虽然时间上属于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但在查理曼时期就被称为查理曼帝国),在19世纪的欧洲影响甚大。帝国本土包括今天的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莱茵河左岸、意大利部分领土,鼎盛时期影响范围占据大半个欧洲。
顶峰时期拿破仑控制的疆域
法兰西第一帝国从1804年拿破仑登基算起到1815年拿破仑百日王朝终结,总共也才11年,但是它的影响力在当时却遍布整个西欧(当然主要是通过战争,拿破仑一次次用战争将西欧多个国家“打服了”,而后期的拿破仑的受到普遍反对,因此只能依靠不断对外战争和胜利维持稳定,因此拿破仑出兵沙俄,结果遇到了俄罗斯的冬天和库图佐夫,打败的拿破仑不就就退位)
拿破仑帝国
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底子就在拿破仑登基之初就打下来了。也就是雾月(1799)到拿破仑登基(1804)期间才是真正法兰西第一帝国“立国时期”。拿破仑在这段时期对外进行战争(主要与第二次反法同盟的战争),对内出台政策维持稳定(比如颁布的《拿破仑法典》就是世界上第一部资本主义民法典。法典首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的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对今天的法律也影响甚大。并且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事实上的拿破仑帝国本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尽管拿破仑专制,但是当初罗伯斯庇尔也,不影响法国的共和国政体和资产阶级性质。因其《拿破仑法典》是适应资产阶级需要而制定的,这部法典至今仍在使用,但随着法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化,法典也进行了一百多次修改。)
小结在拿破仑登基前后总共经历了这些时期:
1799年雾月之前: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资产阶级性质、督政府、热月党人
1799年雾月之后——1804年《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之前: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资产阶级性质、执政府、拿破仑派
1804年《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之后: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性质、拿破仑皇帝
在这段历史当中,对外经历的是欧洲第二次、第三次反法同盟;对内是拿破仑个人声望逐渐上升到顶点(登基前后)并开始有下滑趋势的时期。就在这样的局势之下,法国完成了由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到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转变,同时拿破仑也完成了由督政府将军到执政府执政官再到帝国皇帝的华丽转变,法国迎来它的拿破仑帝国时代
那么拿破仑帝国时代的法国内外关系又是怎样的?拿破仑本人当皇帝之后的经历又是如何?法国的状况如何影响欧洲的?敬请期待下期精彩内容!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