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朋伟 摄
俺村俺家年味浓|送火神
俺村俺家年味浓|送火神
俺村俺家年味浓|送火神
俺村俺家年味浓|送火神
俺村俺家年味浓|送火神
俺村俺家年味浓|送火神
正月初七,在老家是送“火神”的日子。
这一天的傍晚,各家各户的大人们吃过晚饭就会站到村庄的高处,看田野里斑斑点点的火光,并且一二三四地数着。传说中,谁家送了“火神”,接下来的一年里家中不会失火,而谁如果能看到七点“火神”,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就不会害眼病。
送“火神”是家里男孩子的事。初七下午的时候,各家的男孩们就会找根棍子,再弄些稻草,捆扎起来成草把,就作为“火神”了。有的孩子还会在草把中放入鞭炮,更为送火神增添些热闹。
天刚刚黑,已经按捺不住要跑出去的孩子们就会吵闹着吃晚饭,然后边擦去嘴角的饭渣边抱起早就准备好的草把,让大人帮着点着了,朝前举着,飞快地跑出门去,跑过大街,冲出村子,奔向田野,嘴里高叫着“送火神喽,送火神喽”,全然不顾大人在背后提醒脚底下慢点。这个时候,村里的孩子会争先恐后地冲向田野,有的草把上泼了些煤油,火势会燃烧得格外凶猛,有的火苗引燃了绑在火把里的鞭炮,会突然“啪”地一声爆响,把正跑着的孩子吓得一愣,接着哈哈地笑起来。
故乡所处的一带,地势成不算太大的簸箕形,许多个小村落靠在小山构成的簸箕边上,中间就是平坦的田野了。每个村里都有几个乐于生事的孩子。他们鼓动着其他的孩子,狼山屯的说“咱们把火神送到清凉寺去吧”,清凉寺的说“咱们把火神送到狼山屯去吧”,还有的会提议送到尹口去、山王去,“野心”更大一些的想到得更远,甚至会提议送到四五公里外的核桃园去。狼山屯、清凉寺、尹口、山王、核桃园都是故乡附近的村庄名字。于是,这些孩子常常会在途中相遇,然后叫嚷起来:“你们为什么往我们村送?成心想让我们村着火吗?”一阵叫嚷下来,双方就开始动武,使用手中的火把打斗起来。孩子们中不少是从小就练习武术的,所以打起来也会比较热闹。再接着是一方逃跑,一方追赶。整个田野里火光一片,叫嚷声一片,就连山坡上正在数“火神”的大人们也开始叫嚷起来。
初七晚上的打斗、追赶并不会影响各村孩子们之间的友谊。第二天大家走亲访友,遇到了,仍然会开开心心地玩在一起,早忘了前一天晚上的“挑衅”和“村庄保卫战”。
尽管如此,我小的时候比较害怕和人打仗。初七的下午,我和弟弟会跟着大一些的邻家孩子跑到生产队里偷稻草,找根棍子,扎成草把先藏起来。有时候我们也会扎得很长很长,弟弟说:“咱们把它送到清凉寺去。”
我说:“送到济宁去吧。”
弟弟点头同意。
济宁那时候是我们心中非常远的地方,是个大城市。
又到正月初七了。我已经许多年没在故乡过这个日子,不知道故乡的这一天是否热闹依旧?我只能站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阳台上,看眼前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楼房了……
#柳绪纲的散文
二十五年前,我和妻子回到她的家乡山东省金乡县过年,我在那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妻子的老家在比邻徐州丰县的农村,那里民风淳朴,保留着很多传统习俗,除了大年初一不扫地、不往外泼水、倒垃圾和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等很多地方都有的禁忌外,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习俗,比如,正月初六在其他地区都是上班、开业的好日子,但在那里的农村,却有正月初六女人不能干针线活的禁忌,若干了针线活,以后生的孩子,手会出“六指”。而另一个与众不同的习俗,则是正月初七的“送火神”。
在这一天,新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躲火神”,如果女儿不回娘家,一旦看到婆家的火,就会克死婆婆,因此,嫁出去的女儿虽然不能在大年三十和初一回娘家过年,但在正月初七这天却必须回娘家,而且要持续三年。
正月初七这天早上,人们早早地就到大地里找来玉米秸或麦秸等柴草,扎成一个个的火把备用。到了黄昏时分,天还没有完全黑尽,大人们把准备好的火把点燃交给孩子们,孩子们举着火把向村外的大地走去,大人们则在后面放着鞭炮,以示欢送火神。孩子们把火把送到村外的大地里,燃烧的火把集中在一起成了一个熊熊燃烧的篝火堆,孩子们便围着火堆欢呼雀跃,然后,相约回家。
什么是“送火神”?一种说法是,据传说,火神名叫祝融,是炎帝的火师,是祝融把火带到人间,使人吃上了熟食,改变了茹毛饮血的原始饮食习惯。为了纪念和感谢祝融给人间带来了火,人们便要在正月初七这天,用炮仗将其送到天上。第二种说法是,火虽然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饮食习惯,但却有两面性,即水火无情,火是灾害之一。送火神,就是要把火灾送走,让人们平平安安地度过新的一年。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