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星座

车牌号696是什么意思 接受696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05-25 08:19:28作者:往事如风来源:网友上传

车牌号696是什么意思 接受696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抖音678是怎么火的 类似抖音678谐音的数字分享(含义意思)

[闽南网]

678起初最早的时候是用在对不起上面的,后来对不起就用D87,、087、987等来表示对不起的意思,那么最近有人就开始用687来表达对视频制作人的一种夸奖,当然也有很多调侃的。这下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吧?

类似抖音678关于6开头的谐音(附含义):

609——到永久;

6120——懒得理你;

6785753——老地方不见不散;

6868——溜吧溜吧;

6699——顺顺利利;

666——溜溜溜

数字谐音都是从网络聊天中产生的,很多人都是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回复就用一些数字来代替,同时这样的方式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不过,这种回复方式好像跟当年QQ刚刚流行起来的时候一样,发886的一样的吧?(好有年代感的说~)

抖音678是怎么火的?

但是在抖音上,不知道为啥就突然火起来了,可能是有些人带节奏的吧?毕竟抖音在这种方面还是比较“团结”的。比如从前有一个“过山车”头像组织,一个人模仿,很快变成整个抖音争相模仿。

“淫刑除异己”的武则天,晚年为何亲手结束酷吏政治,平反冤狱?

零 “酷吏政治”的结束和“平反运动”的开始

武则天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六月,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一触即发。

酷吏来俊臣首先发难,他竟然想对武氏诸王、太平公主以及女皇的情妇张易之、张昌宗下手,甚至还欲诬陷皇嗣李旦和庐陵王李显。《资治通鉴》记载了他的图谋:

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诬皇嗣及庐陵王与南北牙同反,冀因此盗国权。

来俊臣真是出手即置人于死地:他竟然想诬陷皇嗣与南、北衙禁军谋反!而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并不是坐以待毙的人,很快来俊臣就自食其果了:

诸武及太平公主恐惧,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

看到自己得力的“打手”下狱,女皇武则天有些犹豫了,此时另一位名列酷吏的宰相吉顼,则进言道:“俊臣聚结不逞之徒,诬构良善,贿赂如山,冤魂塞路,国之贼也,何足惜哉!”

听完这些话后,女皇似乎也觉得来俊臣做的有些过了,一方面是为了安抚朝臣,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人担责,于是女皇决定处死来俊臣。

就这样,武则天一朝最大的酷吏来俊臣终于伏法了!而此后呢,女皇也在陆续地减轻杀戮。

酷吏的末日

最大的酷吏被处死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平反冤狱”。圣历二年(699年),也就是来俊臣被处死的两年后,凤阁舍人韦嗣立就上疏提议:“垂拱以来伏法者,并追还官爵”。只不过那时候武则天内心还比较犹豫,没有接纳建议。

转机出现在两年后(701年),这一年十月,武则天改元“长安”,并且在革命之后首次回到了西京,又于长安二年(702年)八月,下了一道敕书,“冤狱平反”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敕书中这样说道:

自今有告言扬州及豫博案余党,一无所问,内外官司无得为理。

所谓扬州案和豫博案,分别指的是“李(徐)敬业扬州起兵反武”一案和垂拱四年李唐宗室“串联反武”一案,这两个案子延绵近二十年,株连甚广,武则天借机大肆排除异己。如今,武则天的敕令也让这两个案子,在一定程度上划上了句号。

见女皇松动,这一年(702年)十一月,监察御史魏靖更是上疏直言:“乞详覆俊臣等所推十狱”,希望能对此前的冤狱进行重审。女皇再次做出让步,命另一位监察御史苏颋重新审理来俊臣等人的旧狱。《资治通鉴》对此记载道:

由是雪免者甚众。

长安四年(704年)七月,女皇重新起用缘坐者(被株连)的亲属,随后又赦免了革命以来被酷吏迫害的大臣亲属。紧接着,神龙元年(705年)元日,武则天大赦天下,下制说道:

自文明(684年)以来得狱者,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咸赦除之。

这次赦免已经是女皇做出的最大让步了,而此时距离神龙仅仅只有二十一天了。

晚年武则天“平反冤狱”

回首武则天的一生,她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伴随着血腥,尤其是公元684年以后,她临朝称制,开启恐怖政治,大肆启用酷吏,挥舞刑柄排除异己。

女皇的狠辣、恐怖,已经被所有人熟知,然而晚年的她,开始逐步结束酷吏横行的恐怖政治,甚至开始了部分的平反运动,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须知此时,反对武则天的力量依然存在,稍后的神龙就是明证,武则天这些略显反常的举动背后,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一、外在原因:愈加严峻的政局 激起了更多的诤谏

(一)愈加严峻的政局

武周革命前后,酷吏们愈加过分,政局则更加恐怖了。

这段时间,来俊臣等人召集无赖数百人,专以罗织为能事,并做《罗织经》当做行动准则。而女皇武则天呢,在皇城的西南丽景门,给酷吏们建立了大本营,随后又于司刑狱置“三品院”,专门囚禁三品以上的大臣。女皇想扩大打击面的目的已经昭然若揭。

宰相狄仁杰、任知古等七人被诬告谋反就出现在这个时候,只不过这还不是酷吏政治的高潮。就在狄仁杰七人死里逃生的一年后,也就是长寿二年(693年)女皇更高层次的打击面已经展开。首先,在这年正月,女皇将皇嗣幽闭。随后,在二月,有人告流人谋反,对于这个诬告,武则天宁可信其有,展开了大规模。

究竟有多大规模,请看《资治通鉴》记载的一组数字:

(司刑评事万国俊)一朝杀三百余人,(刘)光业争效之,杀七百人,(王)德寿杀五百人,自余少者不减百人,其远年杂犯流人亦与之俱毙。

豪无人性的杀戮,真是恐怖到了极致!也正是如此,来俊臣才有胆量诬陷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皇嗣等人。

(二)正直大臣诤谏不断 女皇感受到了压力

酷吏横行之时,依然有严思善、徐有功等人执法不阿,与酷吏对立。在长寿元年(692年)万年县主簿徐坚上书批评“死刑覆奏制”遭到破坏。

同一年,右补阙朱敬上疏,用汉高祖“马上得天下,安可马上治之”的典故来劝谏武则天:

伏愿览秦、汉之得失,考时事之合宜,……窒罗织之源,扫朋党之迹,使天下苍生坦然大悦,岂不乐哉!

随后,侍御史周炬更批评酷吏用种种酷刑虐待囚犯,指出囚犯认罪都是屈打成招,只求速死罢了,进而劝谏说道:

周用仁而昌,秦用刑而亡。愿陛下缓刑用仁,天下幸甚!

正直朝臣的进谏

对于接二连三的进谏,武则天此时作何表态呢?她赐给了右补阙朱敬“帛三百段”,对于侍御史周炬的劝谏,《资治通鉴》记载道:

太后颇采其言,制狱稍衰。

由此而见,正直大臣的冒死进谏,在一定程度上对女皇武则天也形成了压力,女皇还是一定程度上,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于是才“制狱稍衰”。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就连大文豪陈子昂也认为:

比来刑狱久清,罪人全少。

虽有夸张的成分,但可以看得出来,在大臣的诤谏压力下,女皇确实是减少了杀戮。——这是恐怖政局的一个阶段性转变。

二、主观原因一:女皇防备酷吏“窃威弄权”

最先提醒女皇小心酷吏弄权的,应该是御史中丞知大夫事李嗣真。

据《唐会要·酷吏》记载,大周革命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天授二年(691年)的正月,李嗣真便向女皇上疏,指出任用酷吏的危害,提醒女皇不得不防:

今告事纷纭,虚多实少。……(酷吏)先谋疏陛下君臣,后谋国家良善。

这意思是说,酷吏的目的就是先让女皇疏远君臣,然后在陷害忠良,制造政治危机。而女皇也明确的对李嗣真说道:

“我比来已作此意。”

由此可见,女皇早已对酷吏“窃威弄权”有所防备,第二天李嗣真再次上疏警告“威权下移”会影响到国家安全:

权由臣下,非审慎之法,……今日(酷吏)假此威权,便是窥国家之利器也,不可不慎!

“权由臣下”,正是女皇武则天的大忌,李嗣真此言不得不让女皇对酷吏有了更多的猜疑。而很快,猜疑也演变成了紧锣密鼓的行动。

女皇对酷吏的猜忌

两个月后,有人告发“酷吏”文昌左丞周兴与左武卫大将军武神绩通谋,于是女皇不顾昔日情面,而命来俊臣审理此案。最终,周兴被流配岭南,为仇人所杀,武神绩也下狱伏诛。

同一年八月,曾经参与武太后“废帝事件”的武虔勖也被下狱,他不堪酷刑,想联系以正直著称的徐有功,然而事情败露,来俊臣命卫士将其斩杀;九月,曾建议女皇杀尽流人的酷吏武游艺,因告诉亲人自己做梦登上了湛露殿而被告谋反,下制狱自杀;几乎同一时间,首席酷吏索元礼,也被女皇所杀。

由此可见,女皇武则天一方面借酷吏之手,大肆杀戮、排除异己、夺权革命,另一方面,也猜忌酷吏过分“窃威弄权”,对自己产生威胁。于是一旦发现不对劲,或出现类似苗头,女皇便会杀掉一批酷吏,再重新起用另一批酷吏。

明白了女皇的这个心思,来俊臣被杀也就可以理解了。而正是这种猜忌之心,也为“酷吏政治”的结束,埋下了伏笔。

三:主观原因二:女皇断尾自保、诿过酷吏 朝臣借机平反

如前文所述,酷吏横行下的恐怖政治,愈演愈烈,激起了正直朝臣的不满。压力之下,女皇选择了断尾自保,将所有的过失都推给了酷吏,进而杀之,一方面让自己置身事外,另一方面用以安抚臣民。

上文所说的,女皇杀周兴、索元礼是诿过自保,杀最大酷吏来俊臣同样也是。据《唐会要·酷吏》记载,在杀掉来俊臣之后,女皇故意和姚元崇(即姚崇)有过这样一番对话,女皇说:

“以前宰相皆顺成其事(指冤狱之事),陷朕为淫刑之主。”

好一个“陷朕为淫刑之主”,女皇不仅诿过于酷吏,甚至还要诿过给宰相们,却将自己洗得一干二净。

朝臣利用女皇“诿过之心” 提议平反

朝臣们看清了女皇的心思,开始利用女皇的“诿过之心”,提议平反了。例如,圣历二年(699年),也就是来俊臣被处死的两年后,凤阁舍人韦嗣立上疏说:

今四海多含冤之人,陛下傥录垂拱以来伏法者,并追还官爵……如此则天下皆知彼所陷罪,元非陛下之意。

韦嗣立为了女皇能够同意平反,故意指出酷吏所制造的冤狱“元非陛下之意”,真的是看透了女皇的心思。然而此时,对于韦嗣立的话,女皇并没有听进去。

是的,上面分析的这三个原因,对女皇结束酷吏政治、开启平反运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要知道,女皇一路走来见过太多太多的风浪,而且她颇具政治手腕与抗压能力,即便有朝臣的进谏、即便她在防备酷吏“弄权”,但这就能让她下定决心,结束酷吏政治、平反冤狱吗?理由似乎还不充分。

因此,想要彻底弄清楚,女皇为何在此时开始平反运动,我们还要跳出当时的朝局,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这个角度就是——佛道“同归一宗”之下,女皇人生观发生了改变。

四、阐史观说:佛道“同归一宗”影响下 女皇人生观发生了变化

(一)从“重佛抑道” 到“佛道同归一宗”

一直以来,女皇压制道教而推崇佛教,很简单,因为道教与李唐颇有渊源。大周革命后的第二年,即天授二年(691年)三月,女皇甚至还颁布了《释教在道法之上制》,明确佛教在道教之上。但由于涉及地位和信仰的问题,此后多年,佛、道二教出现了严重的冲突。这些冲破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因此这里也就不做细说了,我们只说佛、道冲突的影响。

由于佛、道二教的冲突异常严重,女皇不得不做出了改变。圣历元年(698年)正月,她颁布了《条流佛道二教制》,来调和两教的矛盾,其中说道:

佛、道二教,同归于善;无为、究竟,皆是一宗。

这表明,女皇从理论上将佛、道二教放在了同一位置。其实不仅是在理论上,女皇在内心中也开始慕道求仙了,而在此基础上,她甚至有了负罪意识。

(二)女皇人生观的改变:慕道求仙、负罪意识、追求享乐

女皇人生观的改变,首先体现在她对道教的态度上。此后她一系列的行动,表明她开始慕道求仙了。

圣历二年(699年)二月,女皇驾临嵩山,拜谒周朝太子晋庙。而太子晋的故事颇具道教意味,传说太子晋升仙之后,与人在此相会,驾鹤而去。而女皇为了表示追慕,随后为太子晋重建灵庙,并亲自撰写了碑文,表达了崇仙慕道之意。

圣历三年(700年)四月,女皇来到嵩山下告成县三阳宫避暑,在这里,女皇与随驾的群臣酬唱于山林之间,格外逍遥。又于五月,结识了一位叫做胡超的道士,胡超也开始为女皇炼制长生药。

不仅如此,近年来还有人在嵩山捡到了一通金简,内容显示女皇开始对往日所做所为进行检讨:

“大周国主武瞾,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山,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瞾罪名!”

如果这通金简是真的的话,那么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女皇年老病衰,她有了负罪意识,希望借助道家,来洗涤自己的种种罪孽,追求长生。

武则天晚年 人生观发生了改变

而此时废帝庐陵王,也重新成为了太子,政局表面上是稳定的,于是女皇变了,她开始追求享乐。此时的女皇,经常与张易之兄弟宴饮享乐;武三思上奏称,张昌宗就是太子晋的转世,于是女皇便让张昌宗穿上羽衣,坐在木制的仙鹤背上,与大家共享神仙之乐。

正因为这些思想上的转变,女皇才停止杀戮,陆续为冤案平反,这或许才是最深刻的原因吧。当然,女皇的平反是不彻底的,神龙后,大唐复辟,平反面和层次才进一步扩大。

神龙元年(705年)年底,一代女皇武则天溘然长逝,死后留下来一道遗制,其中提到:“王、萧二家,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至此,争夺皇后位时,她与王皇后、萧淑妃以及褚遂良、韩瑗等情敌、政敌的恩怨,也终于烟消云算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资治通鉴》 《唐会要》 等

本文作者:脑洞阐史观

作者简介: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媒体人,有数十篇文章流传网络,期待你的关注与指正。

★本头条号“脑洞阐史观”已与“维权骑士”签约,盗用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