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母狗啥意思

发布时间:2024-05-25 01:20:35作者:几分真心来源:互联网

母狗啥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要说「母狗」

文:金恒立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连载影评,第一期:九十年前的狗血故事?我们先聊点更基本的)

谈论《母狗》,有一个问题是必须提及的:既然雷诺阿的意图是朝向“现实主义”与“内在真实”的严肃创作,不是以刺激观众为目的的剥削电影,那么他为什么选用这样一个刺耳的片名呢?

当然,剧本是改编自一部通俗小说。同时,翻译上的微妙误差也需要考虑到。法文片名La Chienne是法文词“狗”的阴性单数形式,这种构词导致,la chienne相比中文译法“母狗”,其含义更向淡化性别的“狗”倾斜。可以说,使用la chienne有性别指涉的成分,也有去性别的可能。

然而,毕竟这只是很微妙的、可能层面的错位。同一个词,事实上也的确在法语中会被用来辱骂女性。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

隔着九十年的时间,在性别议题流行一时的当下,我们很难不标签化地去看“Lulu”这个形象。何况,影片的片名本身似乎就是一张已经散发出陈腐气味的标签。

但就像所有由性别视角出发的标签化理解最终都会陷入某种主体性的悖论一样,持道德批判观点的(男性?)观众也都难免发现,自己终于无力又恼火地被“Lulu”嘲弄的笑声所挫败,就如同片中的勒格朗。她不断地欺骗,一直在讨好,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强大甚至有侵略性的生命力。

这种侵略性,或说攻击性,是《母狗》故事最重要的题中之义,是这部“诗意现实主义”经典所呈现的关键“内在真实”,并且,它实际上不限于“Lulu”,是去性别的,只与人的强烈情感相关。

出于流俗的、乡情的“诗意”,我们现在似乎习惯于把欲求不得的恋慕领会为一种精巧、感伤、恳切,浪漫且无害的情绪,以至于会忽略“沉溺”这个词本身预示的危险,和“追求”字面上便指涉某种扩张着的物欲。

“Lulu”恋慕“Dédé”,甘愿为了他去诱骗勒格朗和画商,她利用勒格朗而不产生愧疚如同牺牲,侍奉“Dédé”不怀怨怼如同偶像。她惊人的自信与坦诚全部来自这种恋慕,也直接导致了自己的死亡与勒格朗和“Dédé”的结局。

对她来说,强烈的情感本身就是其中攻击性的意义所在,而对我们来说,很难不在她得到“Dédé”一吻后满足的表情中发现令人不安的自毁阴影。

我们知道,随着“Dédé”的愿望被她满足,他的野心会越来越大,她也一样,而哪怕是为了获得同样的一吻,她都会需要付出更多的牺牲;我们也将看到,那一瞬间满足的笑容里,有一点癫狂,会变成一场不祥的纵声大笑。

饰演“Lulu”的珍妮·玛蕾斯(Janie Marèse),凭借在本片中的表演惊艳了当时的法国电影界,但当年23岁的她并没能看到影片公映。

在《母狗》的拍摄过程中,珍妮与饰演“Dédé”的乔治·弗拉芒(Georges Flamant)相恋。剧组杀青不久,1931年的8月4日,两人乘坐的汽车在法国南部瓦尔省圣马可西姆市(Sainte-Maxime, Var)的公路上失控翻覆,珍妮当场死亡,乔治幸免。汽车由乔治驾驶,但他其实并不会驾车,并且饮了酒。

珍妮·玛蕾塞(1908-1931)

“Dédé”,当然,远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他残忍、卑劣、贪婪、自私,甚至面貌都似乎相当贴合了“獐头鼠目”四个字。他是个坏人,无论以什么标准去评价都是这样。

对现实主义的作品,我们稍不小心就会陷入善良却危险的误区,即故作老成,用“没有绝对的好坏”来模糊基本的价值判断。一个残忍、卑劣、贪婪、自私的人当然是一个坏人。但是,基于这一点,这个角色却呈现除了比“反面典型”更为丰富的面向。

雷诺阿用几场戏完成了这种丰富性,最后又将之归结为一个精准又奇异的镜头。第一场戏已经是影片中段了,在那之前他的出场只是工具性的。

他带着画商来见“Lulu”,“Lulu”第一次主动打了退堂鼓。“Dédé”起身带她去跳舞,并用这支舞说服了她。两个人用舞步完成了一场此消彼长的角力,收放之间,身体不时出画,险恶又浪漫,直到“Lulu”服从。这个灵感我们会看到,被许多后来的导演更精致地沿用了。

“Dédé”是一个能对别人的内心产生影响的恶棍,他游移在张狂与虚弱之间,对“Lulu”既是操控又是依赖,对画商既谄媚又嫉恨。

“Dédé”人物弧光的真正曲度,出现在影片的末端。雷诺阿用精彩的一镜调度完成了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场戏。

他从“Lulu”的公寓走出来,片刻之前的张扬完全不见了,显得惊恐又迷茫。一言不发地离开现场,在众目睽睽下,很难说仅仅是戚戚于女友的死(会有悲伤吗?),还是有惶恐于失去了生活的共谋(依傍?),或者,竟然已经意识到自己是“犯人”了。

这条弧光在流畅的运镜中显得急转。极克制地隐去了真正面对尸体的一幕,是不寻常的处理,但在导演调度和演员表演的合作下,又极具现实感。

之后的两场戏,可以对照来看:“Dédé”顺从地在酒馆被捕,但在法庭上又打断律师,急切地为自己抗辩,从而实际上将自己推入了深渊。不能说这其中有矛盾,因为现实的人,尤其是“Dédé”这样的人,总就是矛盾的,也因此而是丰富的。

说矛盾是恶过于武断了,矛盾是比恶更常见得多的特质。同时,说矛盾是一种根本的恶,也本身就是矛盾的,因为“根本”意味着某种一致性。

“Dédé”的矛盾,揭示出他并不能完全为罪恶负责。贪婪是一种外求的物欲,征示着自身的匮乏。“Dédé”在法庭的抢白与他的贪婪呈现出同样的样态:他希望接近权力,希望得到艺术市场和法庭的青睐,为此不择手段,却一步步走向毁灭。

乔治·弗拉芒(1903-1990)

1931年的意外之后,乔治被几家媒体直接指称为“凶手”,从此再没有可以和“Dédé”相比的角色。近三十年后,在1959年,他在特吕弗名作《四百击》中完成了生涯最后的表演。

雷诺阿给“Dédé”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奇特又意味深长的软光特写。将要被执行死刑的他看起来像一个殉难者。他将要死于别人的罪了。

这会是一种过于牵强的比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