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西汉末年出现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当中的“隅”字和“榆”字,都念作“yú”。
东隅、桑榆这两个词现代不常用,因此有一些年轻人不知道它的含义。“失”和“收”其实很好理解,无非就是“失去”和“得到”的意思。“之”是代词,代指那个失而复得的东西。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两句,是古汉语中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它的正序表达应该是:(某人在)东隅,失去了“之(某物)”;又在桑榆,得到“之(某物)”。
句中的“东”是一个方位名词,因此“东隅”、“桑榆”,就是两个方位名词。我们再看第一个词中的“隅”字,它的释义是:角落。也可以是墙角,也可以是屋角。
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出处《诗经·静女》说:“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这里的“隅”就是指城楼上的隐蔽之处,而“桑榆”就是指桑树、榆树。
所以这句成语字面上的解释应为:在东边隐蔽的角落失去,又在西边的桑树和榆树之间找到了。不过它在词典上的标准解释则为:刚开始在某一方面失利,后来得到了补偿。
不过它在成语词典上的解释却要“高端”一些,“东隅”在词典上被解释为日出之处,“桑榆”被解释为桑树和榆树,借喻“日落”的傍晚。
所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又可以解读为:日出的时候失去了,又在傍晚的时候收回来了。
专家做出这种解读,主要是因为这个成语出于《后汉书·冯异传》中刘秀对冯异的原话:“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冯异是东汉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原来是王莽新朝时的一个地方官,后来起义军打到他所在的郡县,他就投靠了刘秀。
冯异不但擅于作战,而且为人“谦退不伐”,还能善待兵士,《后汉书》评价他讲信义,“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克成远业”,可见他不是一般的人才。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冯异的军队在华阴和“赤眉军”遭遇,打了两个月的仗,冯异收服了对方五千人马。第二年,冯异就被刘秀任命为“征西大将军”。
当时冯异正在谋划怎样与赤眉作战,结果大司徒邓禹、车骑将军邓弘二人带兵赶来汇合,非要搅局进行“瞎指挥”,结果导致汉军在回溪阪一带吃了大败仗。
事后邓禹狼狈逃遁到了宜阳,扔下冯异这个“光杆儿司令”,自己徒步走回营寨。冯异回营之后,马上又重新组织起几万人马,决定一雪前耻。
这一回没有邓禹、邓弘这两个“搅屎棒”的掣肘,冯异就可以安心实施自己的设谋了,于是冯异在池黾设了一个巧计。
冯异先把手上的士兵分成两队,一队要他们打扮成“赤眉军”的模样,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埋伏;另一队由他亲自率领,主动去挑衅“赤眉军”。
傍晚时分,冯异的军队与“赤眉军”打了起来。对方发现他们没几个人,于是产生了轻敌的心理,打着打着就被冯异引进了汉军的埋伏点。
结果冯异一声令下,早已经藏在暗处的“假赤眉军”一涌而出,混到了真“赤眉军”的队伍里。一时之间敌我难分,“赤眉军”因此乱了阵脚,十余万人大败逃窜。
讲到这里,事情还没有完,因为这帮赤眉军后来逃窜到了宜阳。前面我们说过,大司马邓禹正在那个地方,于是就把他们“包了饺子”。
最后,十余万赤眉军全部选择了弃械投降,冯异也因此打了一个大胜仗,改变了当时的战争格局。
前面我们提到《后汉书·冯异传》中的那段话,正是光武帝刘秀表彰冯异在平定赤眉军时的表现时讲的,刘秀说:大破并平定赤眉军,将士们劳苦功高。
刚开始部队走到“回溪阪”,像大鹏鸟被人折断了翅膀一样,但是大家最终凭借着奋勇,终于能振翅高飞,在黾池这个地方重新取得胜利,这真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啊!
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演变刘秀这段发言说得文绉绉的,短短三十来字,当中还用到了至少三个华丽丽的比喻。一是以大鹏折翅喻军队失利,二是以东隅喻日出,三是以桑榆喻日暮。
这难道真是一个正常人讲话的方式,而不是《后汉书》作者精心修饰的结果吗?对那段历史稍有一点熟悉的人都知道,刘秀虽然自称是刘邦的后代,但是他其实是一个“农民”出身。
史书上记载,刘秀自称是刘邦的后代,因为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他们家传到他的父亲那一代的时候,就只是一个县令了。
按理说,在汉朝能当一个县令,也算是地方长官,所以他的出身并不差。最起码他的父亲应该能供得起他读书,然而他在刘秀9岁那一年就去世了。
然后刘秀就被叔父收养成了一个平民,他平时就喜欢种田,只是在种田的同时,还私自培养了一批死士。
新朝天凤年间(公元14-19年),也就是刘秀9岁至16岁时,他曾经到长安进入太学学习,但是他最终也达到“略通”《尚书》的水平。
不过刘秀在长安结识了邓禹、朱估,这二人后来都成了他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可见刘秀到长安之后,并没有把心思完全放在文化学习上。
然后是地皇三年(公元22年),17岁的刘秀就起兵夺天下了,所以他事实上是没有什么机会上学的。
刘秀在起兵前后,曾经在农村生活过几年,所以他在表彰冯异在战场上“转败为胜”时,自然会想到一些自己在民间听到的谚语。而他听到的这个谚语,就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后汉书》在引用刘秀发言的时候,给这个成语又单独加了一层引号,说明这句话也不是刘秀原创。
然而这个成语在《后汉书》之前的经典中,已经是找不到了,所以它只有可能是来自汉代的民间,也就是田家阡陌之间。
古代农民的识字率极低,平常讲话很难会用到华丽的修辞。而像“东边隐蔽的角落”,和“西边桑树、榆树的枝丫”这种地方,却是他们时常接触到的。
所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两句的意思,就是说在“在东边失去的东西,又在西边桑树和榆树的枝丫上找到了”。
但是这句话说出来就不那么精练,也少了些文采。后汉书的作者范晔生于南朝,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北朝时代的文人们是出了名的喜欢华丽文风,尤其看不惯粗鄙简陋的发言。
于是范晔经过一番考察之后,发现“桑榆”这个词在《淮南子》中就曾经被用来比喻日暮。显然是出于这个理由,范晔对刘秀的话进行了再加工,结果就造出了我们如今看到的成语。
结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句非常富有诗意的成语,同时“东隅”一词,也在古诗中有了日出的意象。
比如李白作《有所思》,第一句“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就是说仙人在大海东边日出的地方。北宋司马光的“朝阳升东隅,照此庭下桐”中的“东隅”,也是指东边日出的地方。
不过仍然有人取“东隅”的本义作诗,例如北宋梅尧臣的《永叔内翰见过》中第一句“我居城东隅,地僻车马少”,释道潜的“种瓜屋东隅,翠蔓已分布”。
当中的“东隅”仍然保持了《诗经》中“隅”字的本义,就是指角落、墙角。不过“桑榆”后来一直在古诗中带有日落的意象,还因此延伸出一个叫“桑榆晚景”的成语,指一个人的暮年。
第八期:反义构词。
黄山髓。
阳奉阴违,此起彼伏,吐故纳新,同甘共苦。小学常用成语:阳奉阴违。
·“阳奉阴违”的意思是:表面上遵从,暗地里不执,指言行不一口是心非。例如:他这个人总是阳奉阴违,表面上答应得很好,实际上却不按说的做。这句话就是在形容一个人表面上顺从,背地里却不遵守承诺的行为此起彼伏。
·“此起彼伏”是一个成语,形容事物或情况接连不断地出现或变化,一会儿起来一会儿落下形成交替或轮流的局面。例如:音乐会上观众的掌声此起彼伏非常热烈。这句话表示掌声不断地响起和停歇,形容现场气氛热烈。或者“远处的山峦此起彼伏景色十分壮观”。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山峦起伏的景象。
总的来说“此起彼伏”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各种交替、轮流或起伏的情况。
·吐故纳新。“吐故纳新”的意思是: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以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例如:我们要善于吐故纳新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句话表示要摒弃旧的观念和方法,吸收新的知识和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这个词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发展、更新或个人的学习进步等方面。它强调了摒弃旧的过时的东西,同时吸收新的有益的元素,以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
·同甘共苦。“同甘共苦”的意思是: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例如:“他们两人一直同甘共苦相互扶持。这句话描述了两人在面对困难和享受成功时,始终共同承担互相支持。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在困难时刻相互支持共同奋斗的关系。表示一种团结合作和互相关爱的精神,它也可以用于描述团队夫妻朋友等之间的关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塔门”(ID:DT-Tamen),作者:张晨阳,编辑:王朝靖。
几十年前,鲁迅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论「他妈的」》,把「他妈的」称为中国的「国骂」。
「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
但如今,在互联网中,面对不认同的立场、观点、情绪,人们更习惯的不是集尽难听之词把对方骂得狗血淋头,而是直接打出一个「 ?」或者「 。」;而曾被视为客气礼貌的「您好呀」或许比国骂「他妈的」更像一种问候双亲的表达。
从豆瓣上的「说话就要阴阳怪气」小组,到这两年脱口秀中的讽刺段子,在社交网络上,阴阳怪气,堪称当下最流行的社交用语传染病。
什么是阴阳怪气学?如今,阴阳怪气已经成为一种互联网冲浪显学。简单来说,阴阳怪气的核心是打压与否定,形式是有话不直说、绕弯骂人。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种典型互联网阴阳怪气。
1. 通过重复、反问、下判断输出情绪
阐释:句式简单万能,几乎适用于任何场景。通过重复、反问、下判断的形式输出情绪。配上语气、表情、肢体语言之后,攻击值MAX。
举例:就这?你在教我做事?他急了他急了他急了!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有人xxx吧?
杨蒙恩在《脱口秀大会4》里讲过一个在饭局上与领导聊天的段子,无论对方说什么,都能套用以下回复模板,配合语气和手势使用最佳——
「您这事可真这个(竖大拇指)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疑惑脸)
要是我,我可不行。(摆手谦让)」
2. 现如今,可爱也成为一种攻击
阐释:继「必看」后,又一种可爱风被挪用。欲抑先扬,常与「呢」「咯」「呀」等语气助词和快乐情绪的表情包搭配使用,先释放善意信号,降低对方防备,然后制造反差,猛地一击,绝地反杀。
举例:
调皮可爱眨眼吐舌:给 爷 爬 !
眉头一皱委屈巴巴:说你爹爹?
满脸开心嘻嘻哈哈:给您上坟咯!
神情虔诚双手合十:希望人有事!
3. 现在的互联网,文学家的最大作用就是引用来损人——鲁迅
阐释:在阴阳怪气这件事上,许多文学家的文字更为精妙,不带一个脏字,针针见血。也被网友摘出来用于阴阳怪气。
举例:
木心:「有些人的脸,丑得像一桩冤案。」
胡兰成:「你的脸好大,像平原缅邈,山河浩荡。」
许知远:「审美的狭隘,是一种智力的缺陷。」
钱钟书:「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也有人巧妙化用,如,朱自清《背影》中的「橘子梗」:你站在此地不要动,我去给你买个橘子。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是你爸爸」。
4. 如今,任何一个emoji细看都有阴阳怪气的嫌疑
阐释:在如今的互联网中,就算没有反差、没有愤怒、没有亲人名字,一部分简单的日常词汇、标点符号或者表情,也被当成了阴阳怪气的典型代表。
举例:「哈」、「哈哈」、「哈哈哈」、「蛤蛤」,所有emoji表情。
阴阳怪气如何成为阴阳怪气阴阳怪气的流行,和互联网上的圈层文化的扩张有关。从饭圈的「控评、洗地、带节奏」,到00后的「yyds、xswl」,到「就这、不会吧不会吧」这些小圈子里的黑话,因为好玩而出圈被模仿。由于用黑话能彰显小众圈子的独特,维系内部认同感,获得同伴共鸣。
然而,原本只在小圈子里彰显审美趣味的黑话,一旦被大众范围模仿使用,那些词句的内涵和趣味常常会迅速被抽干,变成一个「跳过交流、直达情绪」的道具。不论你说什么,都可以套用,「不会吧不会吧,他急了他急了」。所有人在用一致的词表达复杂的情感。
这种拒绝交流,单方面做结语的方式,和扣帽子行为同出一辙。把表现得温和就叫对方「圣母」,一提出反对就称对方「喷子」,抛出一个词句就仿佛给对方下了一道判书,自己就自然而然地「赢了」一般。
阴阳怪气在某种程度上和讽刺类似,但大多数讽刺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而阴阳怪气的表达常常与问题的本质无关,它的作用不再停留在反驳、批判、输出观点,更多的是表达情绪、立场,以及攻击对方。
发现没,在如今的互联网环境中,几乎所有的常见词汇、表情包乃至一句普通的话,都可能是在表达阴阳怪气。
《红楼梦》中一句再平常不过的台词:「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今天被当做阴阳怪气。
这种语言污染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搜「小奶狗」几乎已经看不见狗子了;「哲学、菊花」已经不能作为纯粹的哲学、菊花用了。「不会吧」如今也不只是一种惊讶的感叹。用语的结论化,battle化,简单化,绝对化,比如绿茶、直男、微笑,快速把人群分类,快速贴标签,快速占用原有的词意。
如果有一天,在聊天界面,对方向你发来一个笑脸,你根本不知道他究竟是真的开心还是在对你冷嘲热讽。睿智其实是弱智,赞同其实是反对,夸奖是嫉妒,笑嘻嘻则是MMP……
一旦接受这种设定,我们似乎就难以再直视字词的表面含义,友善与恶毒的距离越来越接近,我们也越来越难以分清他人究竟是好心还是恶意。
所以,我们要怎么阴阳怪气马伯庸在《寂静之城》中构建过这样一个想象:
在未来,人们失去了言论自由,很多「禁语」无法使用。但舆论并没变好。民众们乐此不疲,不断发明新的词汇阴阳怪气。直到一位专家改变了策略——从限制人们不说什么,改为让人们只说什么。
但即使是这样,只要还有0和1,人们就能创造无数的词汇。直到有一天,语言白名单上一个词都没有。人们失去了表达的意愿和能力,整个世界,变成了一片灰色。
关键在于,当我们表达的时候,要明白是不是在交流,一旦在交流,就要意识到对方作为人的存在,也就是说,在顾及对方,互相寻求理解、尊重的前提下交流。以下,有几个小建议,或许,可以帮助你在阴阳怪气杀敌一千的同时,避免自损八百。
1、分清事实和观点,并在阴阳怪气发表评论之前,思考一个问题:我是真的不认同他的观点,还是不喜欢发表观点的这个人。如果不喜欢这个人,取关远离要比留一句攻击性的话,要更能保护自己。
2、下意识阴阳怪气说话是会伤害到人的。如果你已经习惯了阴阳怪气式表达,在日常线上聊天中,最好先确认一下,你和对方的关系深浅,到底适不适合一上来就阴阳怪气开玩笑。
3、语境是复杂的,语言的作用是交流,让语言服务于人,该禁止的永远不是某种语句,而是考虑语句使用的场景是不是恰当。有人把阴阳怪气看作是一种抵抗与解构,有人则称之为语言毒瘤、垃圾、污染,但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大多事情都难以用恒定的标准去定性。
无论如何,套用郭德纲的一句话就是:「那些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阴阳怪气或千万别阴阳怪气的人,要离他远一点,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