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前言
这个问题是:仄声是第几声?
这个问题,是诗词格律的最基础问题。字有四声,平上去入,仄声包括了上去入三声。
今天普通话的四声分一二三四声,平声大致对应一和二声声,上声大致对应三声,去声大致对应四声。
但是入声比较复杂,在普通话中没有入声,古入声字在今天的四声中都存在。
一、古四声与五声
古人研究声韵,源自于翻译佛经,在魏晋时期就有了研究声律的书。
据说中国最早韵书是三国李登《声类》与晋代吕静《韵集》。不过这两本书早已亡佚了。
唐代封演《闻见记》记载《声类》“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声类》的五声可能是宫、商、角、徵、羽。
隋朝陆法言等人编撰《切韵》,成为诗词韵书之滥觞,后来唐韵、广韵、集韵、平水韵都是以切韵系统的韵书。
切韵采用的是四声,即平、上、去、入。
齐梁时期,永明体诗人沈约在《答甄公论》中,曾经解释过四声与五声的区别:
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经历了南朝宋、齐、梁三朝,是南朝梁开国功臣,谥号为隐。因此他也被称为沈隐侯。
二、什么是平仄?
什么是平仄呢? 《广韵》解释到:平,正也。《增韵》说:平,坦也。《說文》解释:平, 平舒也。
顾名思义,平,就是平坦,不倾斜 ;仄,是平的反义词,就是不平的意思,倾斜就是仄。
《说文》中解释“仄”:本字,通作側。
唐朝诗人把仄称之为“ 侧“。唐朝元和 (806-820年)左右的诗人王睿 ,有书《炙毂子》记录:
上四字指”八月九月“,八【入声黠】、月【入声月】、九【上声有】。这四个字都是仄声。
唐人说的调体就是今天说的拗体。青蛇上竹一种色,“种”应该是平声结果用了侧(仄),所以是拗体(五连仄),下句用“无”对句双救拗,是拗体律诗的标准方法。
三、平仄怎么分
上面说过,齐梁永明体诗人研究四声,后人又把四声分成了两类:平和仄。
1、平
在四声中,平就是平。相当于我们普通话的一声和二声。如妈、麻。
2、仄
上、去、入三声都是“不平” ,我们称为仄或者侧。
例如上声:马,即今天的三声;去声:骂,类似于今天的四声;
3、入派三声
最麻烦的是入声,宋以后“入派三声”,入声字分别派入了平上去三声中。
入声字:叔(入声一屋),今天是一声。类似还有屋、出、一、失。
入声字:国(入声十三职),今天是二声。类似还有合、节、舌、别。
入声字:法(入声十七洽),今天是三声。类似还有北、雪、骨、血。
入声字:踏(入声十五合),今天是四声。类似还有叶、壁、末、乐。
四、诗词谱中的标识
在诗词谱中的平仄,用汉字表示的话有三种:平、仄、中;中,表示可平可仄的意思。
例如在《钦定词谱》中,刘禹锡的词《纥那曲》,文字表示平仄就是 :
用符号表示:
词谱中的“△”表示,此处要押平声韵,例如《纥那曲》中的“青、情、声”。如果是▲,表示押仄声韵,例如岳飞的《满江红》就是押仄声韵。
○”标平声; ●”标仄声 ;“⊙”标应平可仄 ;“◎”标应仄可平。“⊙”、“◎”都可以用“中”来表示。
《纥那曲》这个词牌,其实就是近体五言绝句,也是一种格律诗。诗谱的平仄,当然也是如此标识。
结束语
平仄,是旧体诗词创作的基础知识,如果不知平仄,无法入门 。
不过,现在诗词学会推广《中华通韵》,基本就是按照普通话的四声来代替古四声。也就是一、二声,就是平生,三声四声就是仄声。
如此作诗,基本不需要去查询平水韵,相对简单许多。
@老街味道
刘坡公学诗百法,作诗五戒之二,创作诗词如何戒谄谀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