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花开落草萋芊,季雨浓深燕对眠。
风起吹惊荷叶动,更无朝夕不摇莲。
时花开落草萋芊,季雨浓深燕对眠。
风起吹惊荷叶动,更无朝夕不摇莲。
这是唐代诗人唐彦谦的一首春愁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通过春草又绿,写尽了游子的离愁别恨与思乡之情。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这两句是说,无论是天南,还是天北,小草总是围绕着路边生长。它到处都能扎根繁衍,一直绵延不断地向远处生长。这是写“春草之绵延”。
“天北”“天南”,言地域之广阔。“绕路边”,言小草与行人相伴。“托根无处”“不延绵”,皆是说春草之多、之盛、之密。一到春天,眼目所及之处,皆是春草。而游子正是在春草中出行,送行的人也总是望着行人消失在春草之外。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这两句是说,茂盛的春草,看上去总是那么地无情,催游子早日归家,春风吹绿小草又是一年。这是写“春草之乡愁”。
“萋萋”,依旧是写春草,与上两句写春草相呼应。为何上春草“无情”呢?因为“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春草不懂人的离愁别恨,只顾自己疯狂地生长。而远行之人,却见到无穷无尽的春草,徒增无限乡愁。
“吹绿东风又一年”,写得极其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吹绿东风”,实则是“东风吹绿”的倒装。这“吹绿东风又一年”中,蕴含了诗人无尽的感慨与忧伤。无数美好的时光,就在春风中悄然流逝了,而离别让美好的春天更显孤独凄清。
纵览全诗,言有尽而意无穷,草有尽而情无限,离愁别绪,贯彻始终,令人一唱三叹,回味无穷,是为春愁诗中的绝妙佳作。
春天, 渐渐走向尾声。曾经的姹紫嫣红,争奇斗妍都已渐去,随着时光的流逝,无论多么娇美的花儿,也终究逃脱不了萎谢枝头,随风飘零的命运。花开时有多少的美好,花落时就有多少的忱惜和无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春天里睡眠,不知不觉就已天亮了,到处是鸟儿的啼叫。诗人忽然想到,昨天夜里风雨声不停,那美丽的花儿也不知被吹落了多少啊!未及出门,便已预料风雨中的情形,未见落花,却已怜惜之甚啊。
都说,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当鲜花被风吹雨打,得不到命运的眷顾时,又惹得人多少不忍啊。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宋·朱淑真《落花》
枝头的连理花开得正好,谁知遭风雨嫉妒,辣手摧折。诗人真希望主管春天的青帝常做主人,不要让娇嫩的花儿飘落在碧绿的苍苔上。可这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春去春来,花开花落,又怎能阻止呢!
花儿纷纷落去,意味着春天也即将离去,春光不在了,又怎不令人唏嘘呢?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唐·严恽《落花》
时光荏苒,春天回到了哪里?在花前又举起了酒杯。成天询问花儿,它却不回答,它是为了谁而绽放娇颜,又是何故零落一地呢?不会有答案,只有一杯一杯的酒,对着落花,一醉解千愁。
花落时,人也变得分外伤感,心中有怜惜,更有时光流去的忧伤。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唐·李商隐《落花》
高高的阁楼上游客已离去,小园里只剩下到处飘飞的落花。参差的花影连着曲折的小路,远望落花飞舞映着夕阳余晖,诗人肝肠欲断不忍把落花扫去,望眼欲穿地盼来春天,却又匆匆而去。爱惜春花不由得怨恨春天离去得早,花谢花飞中留下的只有沾衣的眼泪。
春将尽,曾经有多少繁华,如今就有多少惆怅!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宋·秦观《点绛唇》
醉后荡着小舟,随着水流不知不觉到了繁花深处。只因为现实羁绊,没有办法在花间常住。看那山水茫茫,处处笼罩着夕阳余晖。两岸青山连绵,飞红似雨点,竟然不记得来时的路途。在漫天的花雨间,是心醉,亦是心碎。
春花在风雨中匆匆凋谢,本令人无奈,而更令人无助心伤的,却是命运的无常,有时人生又何尝不正似无依无靠的落花呢?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与音乐家李龟年的再见,显得犹为伤感。当年经常在岐王宅里相会,也曾在崔九堂前,屡屡欣赏对方的演出。而现在,却是在江南的落花时节,与老朋友相遇,物是人非,潦倒的处境,飘零的落花,让这重逢亦充满了浓浓的哀伤啊。
花离枝,水东流,时光逝,世间的一切从不会因谁而停留,而改变,失去仿佛是生来的宿命。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五代·李煜《相见欢》
林间的春花匆匆地谢去,怎禁得起寒雨和凉风的朝夕摧折?经雨的林花就像美人脸颊的胭脂泪,惹人无限怜惜,何时才能再重逢呢?人生有太多的遗憾和哀愁,就像那东流的江水,无止无休,没有尽头。
花落总是引起无尽的伤情,然而草木荣枯,花开花谢,也本是自然规律。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花开时美,花落时却也别有风情。
晴暖感馀芳,红苞杂绛房。
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
——唐·李商隐《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晴天时,能闻到阵阵香气,红色的花苞与花朵相间。就算飘落也如同自在起舞,即便是清扫之后,仍能闻到落花的余香。花虽然逝去,那一缕幽香却更耐人追寻,怜惜,却并不难过。
有时候,决定了一个人心情的,并不是外部环境,而是自身的心境,花落亦是安然,喜悦。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诗人分外闲适,甚至能听到桂花的飘落。夜里寂静无人,山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在山涧中啼叫。如此静谧,美好的春夜,诗人不禁融入其中了。
春花既娇艳,却亦有一番风骨,无论是灿烂地绽放,还是决然离去,都自有它的美丽。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宋·王安石《北陂杏花》
一塘春水绕着杏花林,花儿绚丽,水中的花影朦胧,各占春色。即使被春风吹落似雪,随水流逝,也终得素洁,好过道路边上的杏花任人攀折,或飘坠地面,被碾作尘土啊。
春天总是短暂的,春花也总是看不够的。与其伤春,不如趁着最后的春光,尽情地游赏吧!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天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
红花满树,青山依依,夕阳斜照,郊外的草色一直蔓延到天边。游春的人兴致正浓,哪里管春天即将离去,丰乐亭前,已是落花遍地,却依然游客不减。
花谢了,春去了。然而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离愁就像潮水一样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蔓延,向东一扬鞭子,就好像已到了天涯。枝头飘零的落红不是无情之物,它落入地面,化作春泥,是为了培育更多美丽的花儿,为了下一个更美好的春天啊。
时光给了花儿繁华和生机 ,却也终会结束。那飘飘洒洒的落花,在不同的人眼里,便有不同的心情,或伤感,或失落,或潇洒,或闲适。无论如何,春去春会回,花谢花会再开,人生总是有喜有悲。下一个春天,再见吧。
-作者-
禾雨,喜欢诗词的女子,在四季中寻找一个个美丽的细节,愿时光留下温暖的记忆。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缠绕着我,不知不觉间太阳便已落下了。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像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掉下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别离愁绪的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这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的心境愈加低沉。
“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
龚自珍的故乡虽是浙江杭州,然而他在北京做了十余年的京官,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由于沉沦下僚,生活拮据,诗人不得已被迫离京出都,因此在对京都的不舍中,还暗含着诗人仕途蹭蹬、不为世用的感叹。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正是因着这两句,使得整首诗从离愁别绪中解脱出来,得到了升华。
诗人将自己比作落花,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后,化作精魂,养育着来年的春花。
诗人以自然循环法则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旧时时关注着国家的兴亡与命运,仍旧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生。
“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落花的自白,也是诗人与的官场决裂,向黑暗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春日里的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
文章来源:诗词世界,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