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国祭祀中,国人往往会为逝者烧钱,这是千百年来留下的传统,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为逝者烧钱,从来都没有人对此质疑过。
那么,多烧一些纸钱对于逝者来说真的会有用吗?为何人在去世后,一定要让他的后人为他烧纸呢?这真的只是一种迷信吗?
“烧纸”最开始是为了糊弄百姓不管身处何地,到了清明的时候都一定要回到故乡祭祖,而这其中“烧纸”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从字面上理解,烧纸就是家人死后用火将纸点燃烧给逝者,事实上烧纸的纸,并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用的纸张,它是一种黄色的纸,上面印着各种图案的钱币。
为逝者烧钱,顾名思义就是要为他送去纸钱,让他能够在人们想象中的阴曹地府中能够有钱花,同时也表达了活着的人对逝者的一种思念。那么,烧纸到底来源于何处呢?
追根溯源,这与研究发明纸的人有一定的关系。众所周知,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改进的造纸术成为了生活中最为普通的东西,是老百姓们都能买得起的东西。可当纸问世以后,老百姓们根本不认识它,甚至还拒绝使用这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写字。看到自己发明的心血即将要付诸东流后,蔡伦的徒弟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假死后,进行烧纸,然后自己再起死回生。
就这样,在出棺的时候,周围的老百姓发现盖在徒弟脸上的纸张竟然动了,随后,没多久蔡伦的这位徒弟竟然坐了起来。看到安然无恙的他,身边的老百姓都惊呆了。因为当时人们文化水平有限,觉得是烧纸,起到了起死回生的作用。从这以后,烧纸就变成了一种习俗。
“烧纸”为了更好打通关系在古代封建迷信中还有一种说法,人去世以后到了阴曹地府往往都会接受那里的审判官进行审问,尤其是对生前犯下的种种罪行都是不可饶恕的。如果死人接收到了你烧给他的纸钱后,他会用这些纸钱去打点鬼差,不让自己受到更严厉的惩罚,不会受到刁难。
送的纸钱越多,在下面就越好办事。相反,如果人去世没有亲朋好友进行烧纸的话,那么他就会在阴曹地府中受到更多的磨难,事事都会不顺。
“烧纸”能避免盗墓的风险如果说为逝者烧纸是为了让他们在阴曹地府中有钱花,那么为何不陪葬其他金银珠宝呢?古代先人对于丧事是非常注重的,他们认为如果把贵重的金银财宝带入坟墓成为陪葬品的话,这些贵重钱财一定会招来盗墓贼。
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进入自己的坟墓中,掠夺走这些陪葬贵重物品。如此一来,自己不仅没有钱财在阴曹地府花,而且死后也不会瞑目,坟墓也会遭到破坏。所以烧纸钱就解决了这个难题,逝者既能得到钱财,又不用担心会有人破坏自己的坟墓。
“烧纸”具有思念之意现代人为逝者“烧纸”往往表达更多的是“思念之情”。尤其是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来说,如果不为去世的亲人烧一些纸钱,总会有一种无法心安理得的感觉。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在烧纸过程中,不断进行祈祷,希望去世的人能够保佑他升官发财,身体健康;其实这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而已。
逢年过节,很多游子都会通过烧纸祭奠的方式去怀念已经去世的人。如果一个逝者的坟墓前,没有人为他烧纸的话,这就代表了在他去世以后,活着的人已经将他遗忘掉了。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亲人去世的时候,都会分为,头七、三七和五七;在每个阶段中进行烧纸钱,代表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比如,在头七中进行烧纸,表达的是逝者一路走好,不要再回家“闹”,作为上西天路上的盘缠。三七烧纸,代表的是逝者不会挨饿,可以为自己买东西吃,买衣服穿。五七烧纸表达了对逝者的一种无限悲伤思念之情。当然,这些都是一种安慰自己的说辞,事实上并无科学道理的。
烧纸行为是一种迷信,还是一种习俗?从科学角度来看,为去世的人进行烧纸,不管是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还是祈祷保佑自己升官发财,亦或是帮助死人在阴曹地府更好的生活,这其实都是一种封建迷信行为。但从“烧纸”的渊源中来看,它也确实是流传已久的传统习惯。几千年流传下来,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不过,就目前而言烧纸的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生态环境,这种传统习俗也将逐步被取而代之。
生活在江西赣州的张女士介绍说:“在我们当地,家里有人去世后都会进行烧纸钱。纸钱烧得越多,代表儿孙以后越兴旺发达。不过最近这几年来,在相关部门严管管控下,我们也很少烧纸了,一般都换成了献花祭祀。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样挺好的。虽然以前烧纸是一种风俗习惯,但为了保护环境,文明祭祀是值得倡导的。”
现代人祭祀只有烧纸一种方式吗?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如今的祭祀方式已经有很多种,如果说过去的祭祀中,只有烧纸、烧元宝的话,那么现代祭祀为了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已经摒弃了传统烧纸方式,采用鲜花文明祭祀。
尤其是在疫情严峻的当下,我们倡导网上献花或者是植树等方式寄托自己的哀思。如果是植树祭祀的话,那么所种的树的种类主要有刺柏和冬青。这种文明祭祀方式不会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不会影响他人的生活。与此同时,我们要积极摒弃传统的祭祀用品,树立文明祭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美丽地球家园。
“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人的一生最长不过百年,与父母、子女、爱人相伴的时间,其实细数起来,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而已,“人死如灯灭”,当亲人离世后,我们与他们之间的联系似乎便只有回忆。
丧葬文化是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一种中华传统,是对已故亲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回忆、纪念他们的一种方式,其中的守灵、焚烧纸钱等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因着时代的发展,封建思想的摒弃,每逢清明,居住在城市中的新一代会扫墓祭祖,烧纸钱在城市中并不常见,但这一祭奠亲人的方式在乡村中却依旧沿用。
受老一辈人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多人觉得,烧东西是连接另一个世界的“开关”,将纸钱烧掉,已故亲人在另一个世界便有钱花。
同理,烧掉衣服,也是希望亲人在另外一个世界可以不缺衣服避寒保暖,烧掉用纸扎成的车房,则是希望在另一个世界的他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
当然,这种做法并没科学依据,于现代社会而言,也不应该提倡,但这虽是封建迷信,却也表达了在世之人对亲人的惦念,同时也是思念之情无法缓解的一种慰藉。
不过,烧纸钱是迷信,烧衣服却并不完全是迷信,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那么人死后,为什么要烧掉生前的衣物,科学依据又指的是什么?
古人遗物的忌讳首先,对于故去之人,大多数人是怀有敬畏之心的,与此同时,对于他们遗留下来的物品,也多有忌讳。
亲人离世后,出于敬畏之心,其生前的衣物是不能随意丢弃的,这是对亲人的极度不尊重,而因着心里的忌讳,除了极为亲近的血亲外,不会有人敢穿着逝去之人生前的衣服。
也没有人会将死者生前的衣物送给亲友,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富裕生活,早就不用再过战乱年代缺衣少食的生活。
不能丢、不能穿、又不能送人,所以将衣服烧掉就是最好的选择,不过在旧时的贫困山区里,日子过得清苦的百姓也没有这些忌讳。
战乱时期,颠沛流离的百姓们,经常过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甚至连身上的衣服也常常是衣不蔽体,夏天还好,到了冬天,经常会有冻死的难民。
那个时期,衣物和粮食都是同样珍贵的,没有人会丢弃粮食,也没有人会烧毁衣物,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了三年又三年这是常有的事。
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自然没有人再讲究避讳与晦气,亲人离世,不过是草草的葬了,而其留下的衣服则是要留给其他家人穿的。
更有甚者,当流浪之人死在街边后,他身上的衣物还会被其他人扒去,不过在当代社会,这种现象已经不会再发生了。
避免睹物思人除了有忌讳之外,将衣物烧掉也是为了避免其他亲人因为睹物思人而在情绪激动之下做出傻事,避免悲剧的发生。
当最为亲近的人离世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在悲痛的心情无法调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常常会做出冲动的行为。
若是在这时再看到已故之人的遗物,难免会因为睹物思人而陷入更悲痛的情绪之中,甚至还会因此而做出伤害自己的事。
在影视剧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主角在看到故去之人的遗物时,常常会因此而神伤。
《甄嬛传》中,故去的纯元皇后便是皇帝的一个心结,因此,他才会在甄嬛被设计穿上纯元的旧衣后大发雷霆,甄嬛因此获罪,实在无辜。
所以烧掉衣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不仅能让在世的亲人能尽快地从悲伤中走出来,也能规避掉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人有生老病死,这是没有办法阻止的,尽管从古至今,一直有人在不间断不放弃的研究长生不老之术,但这显然是天方夜谭,人的身体机能逐年衰弱,是不可逆转的。
所以与其沉迷于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不如过好当下每一天,健康饮食、劳逸结合,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实现长寿。
除了以上说的2点外,为什么烧毁衣物其实还有一个较为科学的解释,那就是阻止病毒的传播。
阻止病毒传播因为人的死亡,除了自然的衰老死亡外,还有染病去世的,尤其是患上难以救治的传染病,其接触过的东西,都有可能沾染上病毒,尤其是穿过的衣物。
病毒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尤其是传染性强的病毒,可能通过空气传播,也会通过厨具和快递传播。
譬如患有幽门杆菌的病人,若是不与家人分碗分筷进食,家人被感染的概率极高,常见的流行性感冒则是通过空气传播,只要室内空气不流通,就会感染更多的人。
同理,故去之人若是因为感染了病毒离世,那么他的衣物上也会沾染上这类传染性极强的病毒,那么在此情况下,烧毁衣服便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甄嬛传》中的沈眉庄之所以染上了瘟疫,便是因为用了华妃送来的沾有病毒的茶具,从而一病不起。
在古时,因感染上瘟疫而去世的人都是要被火烧处理的,连尸体都要火化了,更何况是他们用过的器具,所以烧毁衣物,也是在阻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当然,并不是所有故去之人都是因为患上传染病去世,那些因其他病离世的人,虽不会留下传染性的病毒,但会留有一些细菌。
譬如因身体瘫痪而常年卧床的人,床上与衣物上很容易滋生细菌,所以烧毁衣物会避免这些细菌影响在世亲人的健康。
结语古人有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从古至今,有不少传下来的民风民俗,其中虽有不少封建迷信,不应该大肆弘扬,但其实也没必要去恶意攻击。
譬如丧葬习俗中的烧纸钱和烧衣物,在不影响他人,不破坏社会安定的前提下,这种对亲人表达哀思的方式应该得到尊重。
能流传至今,流传千百年的习俗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所有那些不分缘由便恶意抨击封建思想,封建习俗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