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星座

地宫是啥意思 地宫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5-18 11:51:54作者:落荒而逃来源:网友分享

地宫是啥意思 地宫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康熙的地宫是什么样?如何看待他的地宫?

康熙,大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他的一生可算是波澜壮阔,自打八岁登基到六十九岁去世,足足的在皇帝宝座上了干了61年之久,他创造了中国封建王朝中执政时间最长的记录,同时在他担任皇帝期间,内整吏治,外对强敌,统一边陲,发展经济,使得大清朝从他的手中开始崛起,成为了同时期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帝国,中国目前的疆域也是在他的手中得以奠定,康熙皇帝算得上功成名就的一代君王。

玄烨死后,其子胤禛继位,他把父亲康熙帝的灵柩入葬于早已准备好的清东陵景陵地宫之中,(清景陵位于河北马兰峪)从此地宫大门封闭,但是1945年,沉寂了223年的地宫被伪冀东军区15军分区情报队队长张尽忠一伙用野蛮的方式打开,他们用暴力打开了几道地宫石门,康熙及皇后的棺椁被利斧劈开,里面的陪葬品悉数被洗劫一空,尔后,由于时局动荡,康熙的地宫大门洞开,无人收拾残局,由于夏季连日暴雨,这个地宫被大雨倒灌,成了积水两三米的深潭,至今这位史学家口中“千古一帝”的尸骨仍然被泡在冰冷的水中。

据清东陵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反馈,他们近些年来一直积极的向文物局打报告,希望能批准清理康熙清景陵地宫,并妥善处理康熙及后妃尸骨,但一直石沉大海,文物局一直没有批准,就这样,目前清景陵景区的方城部分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据清史专家分析,康熙地宫的规制应该和其孙乾隆帝的裕陵相同,为一条墓道、四道石门和三个主要堂券组成,平面呈“主”字形。见下图

再次,笔者也强烈呼吁一下,希望文物局能尽快批准清理已经被盗的康熙地宫,让这位古人得到应有的安置,让康熙地宫能开放,让喜爱历史的朋友可以早日参观。

假如让AI来想象一下秦始皇陵地宫,会是什么样子?

秦始皇陵可以说是中国最神秘的陵墓了,2000多年未被盗掘,而人们对其地宫的想象也是非常多的,那么如果给AI输出指令,让它来想象一下地宫的样子,会出现什么呢?

------------

给AI指令,画一张秦始皇陵地宫的样子:

感觉不够壮观,继续给AI指令:空间大点,来一个博物馆风格

要求“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中间是青铜棺椁,飘在水银河上

空间要大

华丽一点

再华丽一点

让AI再把空间搞大点,太小气了,毕竟是千古一帝。

再大胆一点

空间再大点

再大点,最好能装一个城市

两边是一群青铜做的巨大的人像

9个青铜人像把秦始皇棺椁举起来

地宫中有传说的会飞的“地宫金燕”古代飞行器

还有各种古代的武器机关

一架巨大的UFO在棺椁上方

UFO上面下来很多外星人

外星人集体跪拜

其中一位年长的外星人带来了一位远古灵童年,它就是转世成秦始皇的人

他们用全息投影给沉睡中的秦始皇看现在的世界

外星人通过高科技苏醒了秦始皇

地宫中有一个巨大的时空门,外星人的UFO就是通过这个时空门过来的

无数的UFO通过这里穿梭

时空门的造型用中国龙和秦朝武士的风格

外星人决定带走苏醒的秦始皇

时空门即将关闭,所有UFO都离开

时空门关闭,只剩下棺椁,等待未来的人们去探索

你们觉得秦始皇陵地宫会是什么样子?AI的想象力如何?

秦始皇陵地宫到底有多深,其棺木真的是用铜造的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他的一系列政策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影响中国历史2000多年,直至今天。而位于西安市东郊的秦始皇陵也成为历史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

时至今日,历史学界都在探索:秦始皇陵的地宫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在有关秦始皇陵地宫的记载当中,《史记》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穿三泉,下铜而至椁”。

其含义是:秦始皇陵的地宫穿越了三层泉水的深度,布设金属铜制造的棺椁。对于《史记》的记载,有的历史学家曾提出了质疑,认为司马迁的记载是夸张的,因为穿越三层地下水挖地宫,渭河的河水很可能就倒灌秦始皇陵地宫。

上图_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那么,《史记》有关秦始皇陵“穿三泉,下铜而至椁”的记载是否真实?秦始皇陵地宫的深度到底是什么样的数值呢?其棺木是否为铜造的棺椁?

要探讨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问题,需要结合秦国王陵以往的考古发掘数据,以及科学家物理探测的数据,在没有开挖秦始皇陵的前提下做出尽可能接近事实真相的推论。

上图_ 秦始皇陵

首先,通过研究已经挖掘的秦国王陵的墓室——秦公一号大墓的规制,以及秦始皇陵所在的地理位置的地形地貌,对秦始皇陵地宫的深度做出合理地推断。

这座墓葬位于宝鸡市凤翔县境内的南指挥村,整个墓葬的平面呈现出中字形的形状,整个墓葬深24米。总面积5300多平方米。秦公一号大墓对秦始皇陵地宫的深度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证:虽然说秦始皇本人一统天下,成为了帝王。其政治地位“皇帝”明显高于还是诸侯国国王的秦公一号大墓主人秦景公。

但是,秦始皇要修建自己的“地下世界”,还得受到关中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以及以往秦国国君墓葬规制的影响。毕竟西安和宝鸡凤翔县,在地理上都是关中平原,秦始皇修建自己的地宫,即便主观上想把地宫建立的很深,关中平原特定的地理条件也会制约秦始皇陵地宫的深度。

秦始皇陵所在的地理位置靠近骊山地区。骊山是秦岭北麓的支脉,海拔大约1000米左右。骊山山峦沟壑之间,形成了一道道南北走向的山谷,进而形成河流。而秦始皇陵的地理位置,就在骊山北麓河流形成的冲积扇上。

上图_ 秦岭位置所在

说的简单点,秦始皇陵所在的地理位置是地势相对平坦,有很多河流的冲积扇。在这样的地形上修建帝陵地宫,防止河水倒灌是极其重要的方面。秦朝丞相李斯在修建秦陵地宫的时候,不可能不注意到河水倒灌这个隐患。而秦始皇陵修建的时候,在陵墓西南侧修建的人工大坝,其作用很可能是防止河水渗入地宫,影响修建作业和日后的地宫安全。

华裔物理学家曾探索秦始皇陵地宫,得出结论:秦始皇陵墓的地宫深度为500米到1000米,但经过地质学探测的结果表明,500米到1000米的深度是完全不现实的。一旦达到这深度,秦始皇陵地宫就会出现河水倒灌的情况。

根据考古学家探测的情况,秦始皇陵地宫距离地表有26米深。这个深度基本符合关中的地理情况,也符合秦国王陵地宫(墓室)距离地表20多米到30多米的普遍规律,和秦公一号大墓的深度大体吻合。

上图_ 陈胜吴广起义进军路线

其次,汉承秦制,汉朝帝王陵墓地宫的考古情况也会从侧面印证秦始皇陵地宫距离地表20多米到30多米深的推论。

公元前206年,由于秦二世残酷的,秦帝国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中轰然倒塌。随后,又经历了多年的楚汉战争,到了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汉承秦制”又避免秦朝错误的大汉帝国诞生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汉帝国先后有12位皇帝安葬在关中地区,除了汉文帝和汉宣帝安葬在西安市东南方向,其余的10位帝王都安葬在咸阳城北塬地区的皇家墓葬区。由于汉承秦制而建立,汉朝帝王陵墓的规制也和秦朝大体相当,这使得汉朝帝王陵墓的考古勘探数据能对我们研究秦始皇陵提供一定的帮助。

上图_ 茂陵 (汉武帝陵寝)

在汉朝帝王的陵墓中,建立汉朝大一统霸业的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可以和秦始皇陵相媲美,由于汉武帝在位54年,茂陵修建时间在西汉所有的帝陵中是时间最长的。汉武帝曾动用天下1/3的财富来给自己修建茂陵。茂陵陪葬品数量惊人,其地宫规制庞大。根据考古学家的探索,茂陵地宫距离地面30到40米深,东西长100米,南北宽60米。这种地宫的深度比秦公一号大墓的墓室深10米左右。如果 “汉承秦制”,秦始皇陵地宫的深度,最深也就和西汉时期的帝陵地宫的深度大体相当。

所以,司马迁所描写的“穿三泉”这个深度,或许是司马迁的夸张描写。结合秦始皇陵考古学的勘探情况,以及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考古学界对“汉承秦制”的汉朝帝陵地宫的勘测就能得出结论:“穿三泉”在秦始皇陵地宫深度这里,可能性并不大。

当然,秦始皇陵地宫具体的深度,还需要考古学家的亲自挖掘秦陵地宫后再得出相关结论。以上的分析,只是接近事实真相的合理推论。

上图_ 秦始皇

“下铜而至椁”是什么意思?难道秦始皇陵的棺椁是金属铜打造的吗?有的学者推论说秦陵棺椁为铜制打造,但结合《史记》《汉书》的史料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 以珠玉,饰以翡翠”,“ 棺椁之丽,不可胜原”,“饰以翡翠”只能是木制棺椁了。

再结合战国时期到汉朝,已经挖掘的大型墓葬的情况进行推测(秦公一号大墓、海昏侯墓) ,秦始皇的棺椁是木质棺椁,而秦陵地宫内部可能没有空间,为黄肠提凑结构。但秦始皇陵地宫具体的规格结构和棺木材质,还需要秦始皇陵挖掘后才能得出结论。

作者:贞观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史记》《汉书》

〔2〕《关中盆地城市群地下文物遗迹精准探测——以茂陵为例》 孙萍萍、余常华、田中英、李泽玺、马球峰、张茂省、朵雪莲 西北大学地质系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法门寺地宫发掘:2499件珍宝埋藏地下1113年,图9是最重要的发现

【法门寺】法门寺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它因地宫中供奉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闻名于世。1981年8月4日,法门寺早连日暴雨,塔身突然由纵向一劈两半,一半轰然倒塌。1987年,为配合法门寺重建,考古人员对法门寺地宫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这是一组反映法门寺地宫发掘现场的照片)

【考古发掘现场】有人评价法门寺地宫发掘,“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这句评价没有错,确实如此。法门寺地宫的发掘是新中国“全国十大考古发掘”之一,先后出土了2400多件稀世珍宝,它们都盛唐时期的代表作,精美绝伦,显示了盛唐时期的国力情况。

【考古人员在提取文物】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因皇帝多次迎奉佛指舍利,因此被誉为“皇家寺庙”。当法门寺出土了佛指舍利后,震惊了佛教界,“玉棺启见佛指骨,曾使唐皇泪盈目;想见当年丈六身,一弹三界群魔伏;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

【考古人员在提取文物】笔者查阅当年的发掘报道,看到了这样一句,“法门寺地宫的开启,无论对虔诚的信徒,还是对普通的考古工作人员、以及无数仰承中华历史文化恩泽的子子孙孙,都带来了莫大的惊喜。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

【法门寺地宫走道】法门寺地宫的面积仅31.48平方米,自随文帝仁寿末年,法门寺开启地宫,出示佛骨供养。唐代自唐太宗准奏开启地宫,迎奉供养佛指舍利始,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等7位皇帝曾开启法门寺塔下地宫,奉佛骨舍利于长安、洛阳宫中供养。此后,法门寺则成为颇具规模的皇家寺院。

【文物堆成小山】“2499件稀世珍宝埋藏地宫1113年,震惊了世界。”这是当年所有考古人员参与法门寺地宫后,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附近的法门寺已经形成了四大陈列:“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茶罗文化陈列”、“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和“法门寺唐代茶文化陈列”。

【秘色瓷】在法门寺地宫发掘之前,关于秘色瓷只停留在史书中。法门寺地宫共发现了13件秘色瓷,至于如何烧制至今成谜,也无法复制。秘色瓷的釉面光滑明快,釉层均匀,釉质莹润,给人以高雅柔和、素洁明快的感觉。最让人吃惊的是,在光线照射下,碟内明澈清亮、玲珑剔透,像盛着一泓清水。

【八重函(最外层的腐朽)】八重函是供奉真身佛指舍利的一套盒函,为唐懿宗供奉。其中最外层是一个檀香木函(出土时已经腐朽),里面套装着三个银宝函、两个金宝函、一个玉石宝函和一座单檐四门纯金塔。八重函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的文物之一,足见它的珍贵。

【释迦摩尼佛指舍利】这是法门寺地宫最重要的发现,也是目前唯一一枚释迦摩尼的佛指舍利,“指节其色微黄,有裂纹和斑点。”法门寺地宫共出土了四枚佛骨舍利,其中三枚是“影骨”,所谓的“影骨”是佛祖弟子们用玉石按照真骨的形状大小防止。法门寺地宫佛指舍利真身发现地宫后室正面墙根下的泥土中,位于一个很隐蔽的角落。

【各种金银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中,仅金银器这门类就有121件。另外,琉璃器是20件、瓷器17件、珠宝等400多件。值得一提的是,法门寺地宫还出土了一套金银茶具,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组合最完整、等级最高的成套茶具,制作的非常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