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文化社会融合先行
中央、国务院近日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有力打击“”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昭示大陆和平统一的愿景和主动作为,顺应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指明福建更好发挥福建的优势、展现福建的担当、讲好闽台融合发展故事的新路径。《意见》提出两岸同胞要以心交心、以情换情、心灵契合、协以成事、商以成行、相向而行、融合发展,要让台湾同胞“愿意来、留得住、融得进、发展好”,福建全域要推动“应通尽通”“能融尽融”、心有所信、行有所成,聚焦如何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文化领域的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心灵相通,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建议加紧建立一批两岸青少年研学基地,鼓励更多台胞来闽就业,促进台生来闽求学研习。福建已在台胞参与乡建乡创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只有不断扩大台胞深度参与社区建设、基层治理、乡建乡创等实践活动的范围和项目,才能在更多的沉浸式体验和参与中加快两岸的文化社会融合。以市场驱动、政府引导推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经济纽带。以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都市文创农业等为突破口,助力小微台企台青台农融入大陆,推动协调性包容性发展,形成两岸融合圈。推荐在闽台胞加入福建各级科协、文联、社科联等行业性、学术性、专业性社会团体,使台胞有更多的获得感。全方位多领域扩大台胞社会参与面和融合度,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推进两岸社会心理融合,如选拔优秀的台湾教师在闽担任中小学科技副校长,突破台胞担任在闽非宗教社会组织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试点做法,鼓励台胞申请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让台胞有更多主人翁归属感。建议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和世界客家文化交流中心。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根脉文化是台湾闽南客家各文化共同根源和心灵的家园,要与台湾业界共同研究台湾几次大迁徙移民的形成、流播以及包括在台湾的发展历史与现实,使台胞寻根活动触摸到鲜活载体和有温度的乡愁,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改造中增加相关叙事历史人文资料展教,增强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命运共同体意识。把台胞主要祖籍地泉州与澎湖建设成为两岸融合发展实践基地,建设厦金共同生活圈,实现福建全域两岸共同市场福建样本。强化闽粤开台历史叙事,增进台胞家国认同与心灵契合,利用海内外社交平台和运用音乐、动漫、网游、VR、元宇宙等诠释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郑成功文化、船政文化等中华文化精神家园。建议加强闽台中医药文化交流合作,共同致力于加强国际市场的中医中药专利保护行动。建立海峡两岸中药材统一认证标准,共同编撰中医药教育教材,共同开展中医药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工程和中医药教育国际标准,共同设立中医药国际贡献奖,抢占中医中药国际话语权制高点。两岸书院文化是闽台区域文化的重要特征,两岸共同的书院文化能唤醒台湾同胞的文化自信自觉,坚定“两岸一家亲”文化定力。充分吸纳更多的两岸青年入驻两岸动漫产业基地,打造两岸城市IP。建议加强闽台各类智库交流与课题合作,办好海峡论坛等两岸重大交流活动。共同开展两岸史前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加强国际南岛语族起源及扩散、闽台史前文化关系等研究,推动南岛语族论坛和南岛语族国际研究所落地。以史前文化为媒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实施闽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和闽台族谱对接寻根活动,唤醒根植福建的闽台民间文书、宗族家谱、墓志铭碑、买卖地契、乡规民约、朝圣进香、庙会庆典文化审美,使闽台同名村村志研究找回思乡灵感和学术皈依,让更多台胞找到回家路。发挥闽台“五缘”优势,加紧族谱资料的研究,建立两岸民间族谱收集梳理研究出版和大数据库,挖掘谱牒文化数据资源,让两岸青年实现一键寻根、在线查谱、修谱续谱,以情理法构建“两岸一家亲”的新理念,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下的两岸共同市场路径。(作者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主任)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10月14日第08版)作者:骆沙鸣版面编辑:修菁新媒体编辑:洪琳“老委员”骆沙鸣的3个春天
“时间如白驹过隙,今年是第15个年头了。”怀揣促进两岸交流交往相关建议,住闽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继续进京履职。
受访者供图
翻开2008年3月7日《福建日报》的报道,骆沙鸣向大会提交这样一个建议:闽台两地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议推动海峡两岸共同发展海上大型风电产业。彼时,骆沙鸣第一次以住闽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开始履职之路。
从2008年春天出发,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骆沙鸣已是住闽全国政协委员中连任届数最多的一位。
15年来,他共提交了238件提案,相当一部分被列为重点提案、优秀提案和好提案;报送了1000余件短平快、小切口的社情信息,把“账单”转变成“履职清单”。
2012年,骆沙鸣入台交流,代表泉州人民赠送给台湾人民郑成功雕像,雕像树立在台南开山路上。受访者供图
《关于打造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合作试验区的提案》《关于共同推动两岸绿色物流协同发展的提案》《关于加快闽系红砖建筑闽台共同申报“非遗”工作的提案》《关于构建两岸区域经济命运共同体的提案》……翻开全国政协为骆沙鸣等优秀委员汇编的历年提案集,不难发现,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交往交融,是他作为一名界别委员始终不变的履职热情和家国情怀。
2015年,第七届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星选拔赛总决赛在泉州上演,骆沙鸣作为组织者参与其中。此前的第六届,则是他率团到台湾参加总决赛。受访者供图
“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到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从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到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福建在促进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我很荣幸能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与这一历史进程,见证可喜变化。”骆沙鸣动情地说。
平潭岛上的石头厝及海滨风光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今天的平潭综合实验区,碧海蓝天、路桥宽阔,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2009年提交有关开发建设平潭的提案时,平潭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海边小县。”忆起履职点滴,骆沙鸣百感交集,“当年我在省政协同志的协助下,经过深入调研、征求意见,从平潭开发对两岸交流交往有重要意义方面提交了提案。沧海桑田,现如今,平潭已成为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生动缩影。”
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骆沙鸣不仅仅关注拓宽两岸交往通道、推进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议题,多年来,他还积极为落实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的同等待遇同等便利积极奔走、献计出力。
2021年,骆沙鸣和台湾学生在泉州一起考察闽南文化。
时间来到2015年的春天。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总书记亲切看望民革界、界、台联界委员,参加联组会,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11位发言委员中,我是第6个发言的。”当天的情景骆沙鸣记忆犹新。说是发言,其实更像一次日常履职成果的报告,在8分钟的发言时间里,他主要聚焦如何让台胞在大陆生活更加便利,一口气谈了7个问题。“我发言时,总书记频频点头,不时拿笔记录,心里暖洋洋的。”骆沙鸣说,那年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台政策和举措。
现在,台胞持台湾居民居住证在大陆可以购买动车票、办理银行业务、网购、住酒店……这些曾经是骆沙鸣提案里呼吁的惠台措施,如今已成为台胞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19年春天,骆沙鸣成为第一个走上“委员通道”的住闽全国政协委员。
在当年的期间,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殷殷叮嘱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我的故乡在台湾,而44%的台湾同胞祖籍地就在我生长的城市泉州。因此,加大闽南文化等两岸祖地文化交流,对唤醒和营造两岸同胞的集体记忆,形成情感联结和增进台湾同胞的文化、民族、国家认知认同十分有益。”骆沙鸣借助“委员通道”,面向海内外积极呼吁。
2021年,骆沙鸣和台湾学生一起在金门供水的源头——泉州山美水库,同唱“两岸共饮一江水”。受访者供图
在骆沙鸣等委员的积极建言下,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过去一年,闽台融合持续深入:金门供水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来闽实习就业创业台湾青年累计近4万人;闽台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元……
两岸融合发展,骆沙鸣看在眼中、喜在心里:“我正针对RCEP生效后如何推动更多惠台政策落实进行调研,为福建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言,努力交出履职收官之年的出色答卷。”
(福建日报记者 林蔚 严顺龙)
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文化社会融合先行
中央、国务院近日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有力打击“”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昭示大陆和平统一的愿景和主动作为,顺应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指明福建更好发挥福建的优势、展现福建的担当、讲好闽台融合发展故事的新路径。《意见》提出两岸同胞要以心交心、以情换情、心灵契合、协以成事、商以成行、相向而行、融合发展,要让台湾同胞“愿意来、留得住、融得进、发展好”,福建全域要推动“应通尽通”“能融尽融”、心有所信、行有所成,聚焦如何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文化领域的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心灵相通,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建议加紧建立一批两岸青少年研学基地,鼓励更多台胞来闽就业,促进台生来闽求学研习。福建已在台胞参与乡建乡创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只有不断扩大台胞深度参与社区建设、基层治理、乡建乡创等实践活动的范围和项目,才能在更多的沉浸式体验和参与中加快两岸的文化社会融合。以市场驱动、政府引导推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经济纽带。以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都市文创农业等为突破口,助力小微台企台青台农融入大陆,推动协调性包容性发展,形成两岸融合圈。推荐在闽台胞加入福建各级科协、文联、社科联等行业性、学术性、专业性社会团体,使台胞有更多的获得感。全方位多领域扩大台胞社会参与面和融合度,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推进两岸社会心理融合,如选拔优秀的台湾教师在闽担任中小学科技副校长,突破台胞担任在闽非宗教社会组织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试点做法,鼓励台胞申请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让台胞有更多主人翁归属感。建议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和世界客家文化交流中心。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根脉文化是台湾闽南客家各文化共同根源和心灵的家园,要与台湾业界共同研究台湾几次大迁徙移民的形成、流播以及包括在台湾的发展历史与现实,使台胞寻根活动触摸到鲜活载体和有温度的乡愁,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改造中增加相关叙事历史人文资料展教,增强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命运共同体意识。把台胞主要祖籍地泉州与澎湖建设成为两岸融合发展实践基地,建设厦金共同生活圈,实现福建全域两岸共同市场福建样本。强化闽粤开台历史叙事,增进台胞家国认同与心灵契合,利用海内外社交平台和运用音乐、动漫、网游、VR、元宇宙等诠释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郑成功文化、船政文化等中华文化精神家园。建议加强闽台中医药文化交流合作,共同致力于加强国际市场的中医中药专利保护行动。建立海峡两岸中药材统一认证标准,共同编撰中医药教育教材,共同开展中医药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工程和中医药教育国际标准,共同设立中医药国际贡献奖,抢占中医中药国际话语权制高点。两岸书院文化是闽台区域文化的重要特征,两岸共同的书院文化能唤醒台湾同胞的文化自信自觉,坚定“两岸一家亲”文化定力。充分吸纳更多的两岸青年入驻两岸动漫产业基地,打造两岸城市IP。建议加强闽台各类智库交流与课题合作,办好海峡论坛等两岸重大交流活动。共同开展两岸史前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加强国际南岛语族起源及扩散、闽台史前文化关系等研究,推动南岛语族论坛和南岛语族国际研究所落地。以史前文化为媒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实施闽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和闽台族谱对接寻根活动,唤醒根植福建的闽台民间文书、宗族家谱、墓志铭碑、买卖地契、乡规民约、朝圣进香、庙会庆典文化审美,使闽台同名村村志研究找回思乡灵感和学术皈依,让更多台胞找到回家路。发挥闽台“五缘”优势,加紧族谱资料的研究,建立两岸民间族谱收集梳理研究出版和大数据库,挖掘谱牒文化数据资源,让两岸青年实现一键寻根、在线查谱、修谱续谱,以情理法构建“两岸一家亲”的新理念,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下的两岸共同市场路径。(作者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主任)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10月14日第08版)作者:骆沙鸣版面编辑:修菁新媒体编辑: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