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罗本立合肥家人 罗本立罗法荣

发布时间:2024-05-18 09:21:35作者:若即若离来源:网友整理

罗本立合肥家人 罗本立罗法荣

本文目录一览:

一位黄埔生的宽窄人生

出生在四川省仁寿县汪洋镇,现年90岁的袁绍宏老人,从小立志报效国家,从就读黄埔参军只为抗日寇开始,历尽沧桑岁月,自立自強,以为国为民的初心为宽,以个人利益为窄。他认为,一个人的人生时段是窄狭的,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人生意义注定是宽广的。

■袁绍宏/口述 袁愈明 袁红兵/整理

世上感动人的爱有很多,但“我爱你,你也爱我”的真爱非常可贵。真爱亦有“宽窄”,窄处说,小爱为爱已;宽处说,大爱为爱国。大爱是崇高的人生修养,也是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

我叫袁绍宏,亲身经历见证过抗日战争、土地改革、整风运动、、改革开放……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细细回味一路走来的九十年:我爱祖国!祖国也爱我!我和祖国是真爱!

祖国遭难,我辈有责,最宽广的爱就是爱国、爱天下

从小立志报国家,参军只为抗日寇

走出家乡,天地宽。1929年3月,我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汪洋镇杨古塘。从小就立志要为国家做点事,12岁到成都南薰中学读了两年初中和一年高中,期期都考全班第一名。那时,日本飞机轰炸成都,皇城坝(今天府广场)一带被炸得遍地瓦砾,炸凤凰山机场,火光冲天。1944年,我刚满15岁,但家里供不起了,写信叫我回去种庄稼。

小爱的爱是窄众的,大爱则是一种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甘愿鞠躬尽瘁的宽广之爱。祖国遭难,我辈有责。我到成都征兵补训处报名参加远征军,但说我年龄不够,国家规定要16周岁以上才能当兵,于是我就到成都新南门赵良清开办的华蓉汽车修理厂当学徒。

如何实现“大爱”?首先要给内心装上强大的目标和希望,并为之努力。1944年底,华蓉汽修厂门口的木电桩贴了一则启事:黄埔军校第一预备学校招生。1945年3月,我考进了黄埔预备学校,仍然亲任校长。见到许多外国教师,原来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志愿者来中国支援抗战,他们中有的还是国外著名大学的教授。

一年后,预备学校迁往成都宁夏街北较场黄埔军校本部西院,改称预备班。预备班学生也照常进行军事训练、站岗,发、子弹,学习使用多种枪械,射击、投弹、摸爬滚打一样不少,随时准备着上战场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1945年8月15日,日寇无条件投降。我们在校园里敲锣打鼓,彻夜欢呼,庆祝胜利。

以为国为民的初心为宽,把大爱奉献给祖国与家乡建设

拒绝效忠去台湾,起义建设新中国

时为1947年8月,预备班毕业865人,有100多人转入海军官校,其余转入黄埔军校本部二十二期,编为三总队,三总队学生在校学习达5年,是黄埔史上在校学习时间最长的毕业生。1949年9月27日,校长关麟征(当时下野已辞任校长)流泪主持黄埔军校二十二期毕业典礼,他的演讲题目是“行为教育与为将之道”。

毕业后,我留校任教官。当时大厦将倾,人心惶惶,军校内形成了继续效忠的“效忠派”与主张迎接新中国的“迎新派”,两派教官学生近乎公开地激烈讨论、争论,“效忠派”约占三分之一,分批乘26架运输机去了台湾(蒋校长对到台湾的二十二期三总队学生特别器重,补发硕士文凭。后来罗本立任台军参谋总长、三军大学校长、上将,同班同寝室黄幸强任陆军总司令、上将,王多智任陆军副总司令、上将,曹思齐任陆军司令部参谋长、上将,这是题外话)。

1949年12月20日,我参加上校教官萧步鹏(地下党)领导的起义,编入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继续享受排长待遇),地址在新都。我们一边负责解放军干部的文化短训班,一边学习《土地改革政策》、《婚姻法》等书籍,我被评为“学习模范”。1950年9月,解放军减编复员,我响应祖国号召“回乡参加地方建设”,部队发给我《起义证书》和《复员军人证书》,按干部标准发1800斤大米(相当于10个月工资,到原籍乡上领米)。

回乡后,我担任汪洋乡文教部长,参加土地改革。后来公私合营,我作为公方代表之一,负责酱园厂、糖果厂、酒厂、染房、水烟丝厂的财务会计工作,最后纳入供销社。我那时年青精力旺盛,干劲冲天,自学了《珠算》、《会计核算原理》等专业知识,1956年仁寿县供销社安排我在财会培训班上讲“加工企业核算”,推行我提出的分产品核算成本,按月考核产品产出率,实行奖惩,以节约原材料、提高产量,增加利润,受到县供销社赞扬,开始在全县会计同行中崭露头角。

身正不怕影子歪,拥有“大爱”之心人生迎来“宽”境

“整风运动”提建议,有惊无险被采纳

五七年整风运动,层层开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帮助政府整顿工作作风。当时,我28岁,其实还是个懵懂青年,想展示能力,把意见写成书面材料交到区公所。我所提意见是:“镇上车站坝那台轧(棉)花机,是从苏联进口的,放在路边上一年多了,日晒雨淋,木框框包装箱开始朽烂了,无人过问无人管,修轧花站的地点迟迟定不下来,这是对国家财产不爱惜,是懒人作风,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建议:“先搭个席棚子为轧花机遮霜挡雨,轧花站应该尽快建起来。”运动后期收集、清理各种“意见建议”,区公所接受我的批评、采纳所提建议。

拥有大爱的人,自然地会被更多人信任。全区另外还有几个人提的意见也被区公所采纳,但有将近100人因提意见被定为“右派”,管制改造。这着实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后怕”!什么叫“胆战心惊”!后来仔细琢磨:我之所以平安无事,是因为我对工作有热情、对新中国有爱,提意见时没有“怨气”、没有“怒气”。

驻军首长察秋毫,“牛鬼蛇神”被甩脱。1967年3月,解放军七八支左部队一个连进驻汪洋区税务所内,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带队首长是李姓副营长。5月,召开全区第一次“公开批斗‘牛鬼蛇神’群众大会”,“”拟定的几十个“牛鬼蛇神”名单中就有我。李营长在批斗会前几天看到了关于我的“揭发材料”,或许是对黄埔同学的关注和关爱,也或许是对复员军人的关心和关照,专门找供销社分管人事的支部委员核实情况,又找我当面询问、了解,察看了解放军发给我的《起义证书》和《复员军人证书》,然后对两个“”头头说:“袁绍宏的问题,我们‘支左部队’经过核实,历史清楚、衔接连贯,没有问题,把他的名字从‘牛鬼蛇神’名单中删除。”我躲过了被批斗的厄运,这得感谢救星解放军。

磨难是一笔财富,走过人生窄径后卸下精神包袱命运自宽

“特务”枷锁终致癌,领导关怀获重生

当人生遇到不如意时,我们应该放松心情不断为自己鼓劲,不为困苦所屈服,不为艰险而低头,不为磨难所吓倒。

那时是1969年秋,两个造反起家的革委会头头检举我是“特务”,想借此立功升官。我被点名进了全区“一打三反”学习班,两个头头亲自“审问”,从第一期留级到第二期,熬呀,熬呀。我从学习班出来,虽然恢复了人身自由,可巨大的精神包袱却卸不下来。长时间的压抑、焦虑,我身体垮了,生病了。

病情越来越严重,1970年7月,淋巴发炎肿大,从颌下到颈部、再延至腋下,发展到10多个包块,最大的为8×10厘米。在汪洋区医院治疗不见好转,医生建议我到川医检查。但我却放不下工作,因一个多月后就是年终决算,换个人来可能摸不到头绪,拖过了决算工作时期又正值春节来临。

直到1971年农历正月初六,我才到川医治病,提取病灶活体组织检验,确诊为“淋巴恶性肿瘤,系多发性、低分化型、癌变晚期”,由于单位和家中无人陪伴,检验单是我到检验科取来交给主治医生张教授的。

知晓病情我反而放松了,沉积的压力和焦虑也放下了。心中牵牵挂挂的是:还有一大摊工作等着我、一大堆儿女望着我;心心念念的是:我要配合医生把淋巴癌医好,回去做我的工作,养我的儿女。

单位领导也关心我,寄来10斤盐肉和猪舌。张教授告诉我,吃饭与吃药同等重要,每天早饭我就馒头夹几片盐肉,吞不下去,我就拿出战场上消灭敌人那种勇气吞下去。经3个月治疗,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化疗、中草药三结合治疗方案,尽管头发掉光了,病灶包块明显萎缩,摘取肿瘤病灶再做活检,癌细胞大量死亡,呈干状。接下来分批清除肿瘤病灶组织,巩固治疗一个星期就出院了。张教授说,“淋巴癌好得如此快、如此彻底且无后遗症,堪称奇迹。”后来经三个月复查、一年复查、三年复查都无复发指征,今年是我癌症治愈后第四十八个年头,这得感谢单位领导的关怀!感谢祖国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参观三峡石碑要塞

对关爱与信任要懂得珍惜与回报,蝇头小利为窄,深厚感情为宽

组织信任暖心窝,民企高薪难诱惑

到了1976年,“”终于结束了,党和政府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那两个作恶多端的“”头头也被判了刑,一个六年、一个三年。1979年初,汪洋区公所通知我开会,组织干事段同志等两人拿出一个大公文袋说,“这是中关于你的检举调查不实材料,一共47份,我们代表区公所当着你的面做焚烧处理,不遗留隐患,请你在焚烧后签字确认。”

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此时此刻,我泪珠涟涟,这是党和政府对我的至真关爱和极大信任啊!

1983年是国家“顶替招工”关门之年。9月,县供销社通知我可以办理提前退休,解决一个子女工作,然后留用5年,我知道是上级领导变通政策关照我。可刚一退休就有两家民营企业争相聘请,开出了我三倍工资的报酬,当时我还真有点动心了。

汪洋区供销社李支书找我谈心:“你不要走,要帮我扎起!不仅仅是你做的账我们放心,而且你一走单位秉持正气的力量就削弱了!当然,你现在是退休留用,他们要挖墙脚,我们也没有办法,但你违背了我们当初让你提前退休的好意,有点对不起人哦!”

此时,我如梦初醒,怎么能为一点蝇头小利辜负自己同单位几十年的深厚感情呢?于是,果断拒绝了别人的高薪游说,5年聘期满了,又续聘5年,一直坚持干到64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人有责,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广与坦荡

春华秋实九十载,盼望统一遂心愿

一个人的人生时段是窄狭的,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人生意义注定是宽广的。祖国给了我荣誉,1986年12月,省政府给我颁发从事财会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1988年10月,财政部给我颁发从事财会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1991年10月8日,仁寿县委、县政府发给我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证书》。2007年,县委部安排我担任黄埔同学会仁寿联络组副组长、组长;2015年增补我为仁寿县第九届政协委员;2019年4月眉山市黄埔同学会换届,选举我担任黄埔同学会眉山市联络组组长。

2009年9月,在成都百花潭公园召开黄埔二十二期毕业六十周年同学会,台湾同学15人、大陆同学75人参加。相隔60年再重逢,彼此亲密无间,大家畅谈黄埔时光,谈祖国变化,谈婚姻子女,谈健康养生,谈和平统一。现在海峡两岸的黄埔同学都在努力奔走、联系、交流,盼望能在有生之年促成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成都百花潭公园和台湾黄埔同学合影

今年我已年过九十,回望这90个春秋岁月内心坦荡,我深深地爱着祖国!祖国也时刻关爱着我!我和伟大祖国是真爱!

爱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情怀,能够从人生经历的细节中散发出来。对祖国的大爱最为宽广无边,这种爱就像是河流,不管是急是缓,总是会源远流长。

▲参加眉山抗战老兵摄影展

一位黄埔生的宽窄人生

出生在四川省仁寿县汪洋镇,现年90岁的袁绍宏老人,从小立志报效国家,从就读黄埔参军只为抗日寇开始,历尽沧桑岁月,自立自強,以为国为民的初心为宽,以个人利益为窄。他认为,一个人的人生时段是窄狭的,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人生意义注定是宽广的。

■袁绍宏/口述 袁愈明 袁红兵/整理

世上感动人的爱有很多,但“我爱你,你也爱我”的真爱非常可贵。真爱亦有“宽窄”,窄处说,小爱为爱已;宽处说,大爱为爱国。大爱是崇高的人生修养,也是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

我叫袁绍宏,亲身经历见证过抗日战争、土地改革、整风运动、、改革开放……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细细回味一路走来的九十年:我爱祖国!祖国也爱我!我和祖国是真爱!

祖国遭难,我辈有责,最宽广的爱就是爱国、爱天下

从小立志报国家,参军只为抗日寇

走出家乡,天地宽。1929年3月,我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汪洋镇杨古塘。从小就立志要为国家做点事,12岁到成都南薰中学读了两年初中和一年高中,期期都考全班第一名。那时,日本飞机轰炸成都,皇城坝(今天府广场)一带被炸得遍地瓦砾,炸凤凰山机场,火光冲天。1944年,我刚满15岁,但家里供不起了,写信叫我回去种庄稼。

小爱的爱是窄众的,大爱则是一种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甘愿鞠躬尽瘁的宽广之爱。祖国遭难,我辈有责。我到成都征兵补训处报名参加远征军,但说我年龄不够,国家规定要16周岁以上才能当兵,于是我就到成都新南门赵良清开办的华蓉汽车修理厂当学徒。

如何实现“大爱”?首先要给内心装上强大的目标和希望,并为之努力。1944年底,华蓉汽修厂门口的木电桩贴了一则启事:黄埔军校第一预备学校招生。1945年3月,我考进了黄埔预备学校,仍然亲任校长。见到许多外国教师,原来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志愿者来中国支援抗战,他们中有的还是国外著名大学的教授。

一年后,预备学校迁往成都宁夏街北较场黄埔军校本部西院,改称预备班。预备班学生也照常进行军事训练、站岗,发、子弹,学习使用多种枪械,射击、投弹、摸爬滚打一样不少,随时准备着上战场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1945年8月15日,日寇无条件投降。我们在校园里敲锣打鼓,彻夜欢呼,庆祝胜利。

以为国为民的初心为宽,把大爱奉献给祖国与家乡建设

拒绝效忠去台湾,起义建设新中国

时为1947年8月,预备班毕业865人,有100多人转入海军官校,其余转入黄埔军校本部二十二期,编为三总队,三总队学生在校学习达5年,是黄埔史上在校学习时间最长的毕业生。1949年9月27日,校长关麟征(当时下野已辞任校长)流泪主持黄埔军校二十二期毕业典礼,他的演讲题目是“行为教育与为将之道”。

毕业后,我留校任教官。当时大厦将倾,人心惶惶,军校内形成了继续效忠的“效忠派”与主张迎接新中国的“迎新派”,两派教官学生近乎公开地激烈讨论、争论,“效忠派”约占三分之一,分批乘26架运输机去了台湾(蒋校长对到台湾的二十二期三总队学生特别器重,补发硕士文凭。后来罗本立任台军参谋总长、三军大学校长、上将,同班同寝室黄幸强任陆军总司令、上将,王多智任陆军副总司令、上将,曹思齐任陆军司令部参谋长、上将,这是题外话)。

1949年12月20日,我参加上校教官萧步鹏(地下党)领导的起义,编入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继续享受排长待遇),地址在新都。我们一边负责解放军干部的文化短训班,一边学习《土地改革政策》、《婚姻法》等书籍,我被评为“学习模范”。1950年9月,解放军减编复员,我响应祖国号召“回乡参加地方建设”,部队发给我《起义证书》和《复员军人证书》,按干部标准发1800斤大米(相当于10个月工资,到原籍乡上领米)。

回乡后,我担任汪洋乡文教部长,参加土地改革。后来公私合营,我作为公方代表之一,负责酱园厂、糖果厂、酒厂、染房、水烟丝厂的财务会计工作,最后纳入供销社。我那时年青精力旺盛,干劲冲天,自学了《珠算》、《会计核算原理》等专业知识,1956年仁寿县供销社安排我在财会培训班上讲“加工企业核算”,推行我提出的分产品核算成本,按月考核产品产出率,实行奖惩,以节约原材料、提高产量,增加利润,受到县供销社赞扬,开始在全县会计同行中崭露头角。

身正不怕影子歪,拥有“大爱”之心人生迎来“宽”境

“整风运动”提建议,有惊无险被采纳

五七年整风运动,层层开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帮助政府整顿工作作风。当时,我28岁,其实还是个懵懂青年,想展示能力,把意见写成书面材料交到区公所。我所提意见是:“镇上车站坝那台轧(棉)花机,是从苏联进口的,放在路边上一年多了,日晒雨淋,木框框包装箱开始朽烂了,无人过问无人管,修轧花站的地点迟迟定不下来,这是对国家财产不爱惜,是懒人作风,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建议:“先搭个席棚子为轧花机遮霜挡雨,轧花站应该尽快建起来。”运动后期收集、清理各种“意见建议”,区公所接受我的批评、采纳所提建议。

拥有大爱的人,自然地会被更多人信任。全区另外还有几个人提的意见也被区公所采纳,但有将近100人因提意见被定为“右派”,管制改造。这着实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后怕”!什么叫“胆战心惊”!后来仔细琢磨:我之所以平安无事,是因为我对工作有热情、对新中国有爱,提意见时没有“怨气”、没有“怒气”。

驻军首长察秋毫,“牛鬼蛇神”被甩脱。1967年3月,解放军七八支左部队一个连进驻汪洋区税务所内,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带队首长是李姓副营长。5月,召开全区第一次“公开批斗‘牛鬼蛇神’群众大会”,“”拟定的几十个“牛鬼蛇神”名单中就有我。李营长在批斗会前几天看到了关于我的“揭发材料”,或许是对黄埔同学的关注和关爱,也或许是对复员军人的关心和关照,专门找供销社分管人事的支部委员核实情况,又找我当面询问、了解,察看了解放军发给我的《起义证书》和《复员军人证书》,然后对两个“”头头说:“袁绍宏的问题,我们‘支左部队’经过核实,历史清楚、衔接连贯,没有问题,把他的名字从‘牛鬼蛇神’名单中删除。”我躲过了被批斗的厄运,这得感谢救星解放军。

磨难是一笔财富,走过人生窄径后卸下精神包袱命运自宽

“特务”枷锁终致癌,领导关怀获重生

当人生遇到不如意时,我们应该放松心情不断为自己鼓劲,不为困苦所屈服,不为艰险而低头,不为磨难所吓倒。

那时是1969年秋,两个造反起家的革委会头头检举我是“特务”,想借此立功升官。我被点名进了全区“一打三反”学习班,两个头头亲自“审问”,从第一期留级到第二期,熬呀,熬呀。我从学习班出来,虽然恢复了人身自由,可巨大的精神包袱却卸不下来。长时间的压抑、焦虑,我身体垮了,生病了。

病情越来越严重,1970年7月,淋巴发炎肿大,从颌下到颈部、再延至腋下,发展到10多个包块,最大的为8×10厘米。在汪洋区医院治疗不见好转,医生建议我到川医检查。但我却放不下工作,因一个多月后就是年终决算,换个人来可能摸不到头绪,拖过了决算工作时期又正值春节来临。

直到1971年农历正月初六,我才到川医治病,提取病灶活体组织检验,确诊为“淋巴恶性肿瘤,系多发性、低分化型、癌变晚期”,由于单位和家中无人陪伴,检验单是我到检验科取来交给主治医生张教授的。

知晓病情我反而放松了,沉积的压力和焦虑也放下了。心中牵牵挂挂的是:还有一大摊工作等着我、一大堆儿女望着我;心心念念的是:我要配合医生把淋巴癌医好,回去做我的工作,养我的儿女。

单位领导也关心我,寄来10斤盐肉和猪舌。张教授告诉我,吃饭与吃药同等重要,每天早饭我就馒头夹几片盐肉,吞不下去,我就拿出战场上消灭敌人那种勇气吞下去。经3个月治疗,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化疗、中草药三结合治疗方案,尽管头发掉光了,病灶包块明显萎缩,摘取肿瘤病灶再做活检,癌细胞大量死亡,呈干状。接下来分批清除肿瘤病灶组织,巩固治疗一个星期就出院了。张教授说,“淋巴癌好得如此快、如此彻底且无后遗症,堪称奇迹。”后来经三个月复查、一年复查、三年复查都无复发指征,今年是我癌症治愈后第四十八个年头,这得感谢单位领导的关怀!感谢祖国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参观三峡石碑要塞

对关爱与信任要懂得珍惜与回报,蝇头小利为窄,深厚感情为宽

组织信任暖心窝,民企高薪难诱惑

到了1976年,“”终于结束了,党和政府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那两个作恶多端的“”头头也被判了刑,一个六年、一个三年。1979年初,汪洋区公所通知我开会,组织干事段同志等两人拿出一个大公文袋说,“这是中关于你的检举调查不实材料,一共47份,我们代表区公所当着你的面做焚烧处理,不遗留隐患,请你在焚烧后签字确认。”

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此时此刻,我泪珠涟涟,这是党和政府对我的至真关爱和极大信任啊!

1983年是国家“顶替招工”关门之年。9月,县供销社通知我可以办理提前退休,解决一个子女工作,然后留用5年,我知道是上级领导变通政策关照我。可刚一退休就有两家民营企业争相聘请,开出了我三倍工资的报酬,当时我还真有点动心了。

汪洋区供销社李支书找我谈心:“你不要走,要帮我扎起!不仅仅是你做的账我们放心,而且你一走单位秉持正气的力量就削弱了!当然,你现在是退休留用,他们要挖墙脚,我们也没有办法,但你违背了我们当初让你提前退休的好意,有点对不起人哦!”

此时,我如梦初醒,怎么能为一点蝇头小利辜负自己同单位几十年的深厚感情呢?于是,果断拒绝了别人的高薪游说,5年聘期满了,又续聘5年,一直坚持干到64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人有责,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广与坦荡

春华秋实九十载,盼望统一遂心愿

一个人的人生时段是窄狭的,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人生意义注定是宽广的。祖国给了我荣誉,1986年12月,省政府给我颁发从事财会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1988年10月,财政部给我颁发从事财会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1991年10月8日,仁寿县委、县政府发给我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证书》。2007年,县委部安排我担任黄埔同学会仁寿联络组副组长、组长;2015年增补我为仁寿县第九届政协委员;2019年4月眉山市黄埔同学会换届,选举我担任黄埔同学会眉山市联络组组长。

2009年9月,在成都百花潭公园召开黄埔二十二期毕业六十周年同学会,台湾同学15人、大陆同学75人参加。相隔60年再重逢,彼此亲密无间,大家畅谈黄埔时光,谈祖国变化,谈婚姻子女,谈健康养生,谈和平统一。现在海峡两岸的黄埔同学都在努力奔走、联系、交流,盼望能在有生之年促成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成都百花潭公园和台湾黄埔同学合影

今年我已年过九十,回望这90个春秋岁月内心坦荡,我深深地爱着祖国!祖国也时刻关爱着我!我和伟大祖国是真爱!

爱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情怀,能够从人生经历的细节中散发出来。对祖国的大爱最为宽广无边,这种爱就像是河流,不管是急是缓,总是会源远流长。

▲参加眉山抗战老兵摄影展

“黄埔父子”同怀赤心

罗香山(1903~1963),谱名爱馨,肥东县长临河镇人,黄埔军校7期学员。1946年后,任安徽救济分署专员、淮南铁路特别党部委员;1948年底淮南解放后,回原籍任小学教师;1958年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1963年病逝。

他,亲历“西安事变”,一直和朱德、私交甚好;在统治时期,每逢朱德到洛阳开会,都会选择住在他家;为了运送物资给延安,他被下令“就地处决”,他就是爱国将领卫立煌的得力助手罗香山;他,不愿遵从父命,弃文从武,官至台湾的“参谋总长”,魂牵梦萦回到故土,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而自愿辞官,他就是台湾第一位放弃军衔的将领罗本立。

当罗氏后人罗法荣说起祖父罗香山和父亲罗本立的往事时说,两代父子,心中同怀爱国情,他们为此从不后悔。

和朱德结下友谊;罗香山随从卫立煌参加过抗日的南口、忻口、中条山等战役,负伤十余次。1937年,卫立煌出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时,朱德总司令率领的第十八集团军正在第一战区抗日作战。当时,担任长官部随从室主任兼警卫营营长的罗香山,同常来长官部开会的朱德以及常到长官部领取军需的十八集团军兵站分监彭雪枫,都结下友谊,并竭力保护他们的安全和支持他们的工作。

罗香山和朱德的关系非常密切。1938年初的一天,朱德到长官部开会,罗香山听说特务要暗害他,便派贴心警卫加以保护。散会后,亲自驾驶卫立煌的小轿车,率领一连警卫人员,护送朱德安全到达临潼十八集团军驻地。罗法荣说,当时朱德到祖父在洛阳的家中时,只穿着草鞋,祖母当即上街去帮朱德买皮鞋。可见,他们两个人的交情匪浅。朱德为他写了“坚持华北抗日,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条幅,上题“香山中校纪念”,并署名“朱德”,加盖印章。

亲押急需物资到延安;由于的控制,延安方面的物资急缺。听到这个消息后,罗香山立即行动,组织搜集70多辆卡车的物资、,并准备了一些现金,亲自带着300多人的队伍押送到延安。同志赞赏他的行为,并特地为此题词:“努力奋斗打日本救中国 为香山先生题。”不料,此事被当时在卫立煌处任职的一位情报处长知晓,他迅速密报给。没多久,就下了一道命令给卫立煌,说罗香山通共证据确凿,要“就地处决”。卫立煌没有听从,他私自放走了罗香山。此后,罗香山辗转回到了老家肥东。解放后,他一直担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罗本立,中国台湾地区陆军一级上将,十六年(1927)生,安徽合肥东南乡(今肥东县)长临河老家罗村人。1947年“目睹内患频仍”,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二十二期),后入三军大学战争学院将官班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旅长、第9师师长、第69军军长、陆军总司令部作战署署长、陆军指挥部参谋学院院长、第8军团司令、第6军团司令、陆军副总司令、三军大学校长、联勤总部总司令、国防部副参谋总长、国防部参谋总长、总统府战略顾问。他是蒋经国一手提拔的将领,在台军众多将领中,罗本立被视为一位务实、严明、有责任感的指挥官,更以身教为先、严以律己、才兼文武、治军严谨、廉洁自奉,在官兵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他常勉各级干部“心往下想、眼往下看、脚往下走、钱往下用”,深得袍泽爱戴。

他乡梓情结深重,1948年离开家乡肥东去成都上学时,他随身带了一张父母的照片,五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将这张照片带在身上,照片上还写了两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回乡祭祖的心愿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台军《陆海空军军官士官服役条例》规定,“一级上将”是终身役,除非本人主动提出辞呈并获得批准,否则没有届龄退伍的问题。因为碍于台湾地区高级将领不得前往大陆地区的法令限制,2005年9月,想要回安徽肥东祭祖的罗本立毅然提出了退伍申请,主动放弃“陆军一级上将”职衔,同时辞去“总统府战略顾问”一职,成为台湾地区第一个主动放弃军中最高职衔的一级上将。

2006年清明节,罗本立回到阔别近60载的家乡,思绪万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从1947年离家,到如今辞职返乡祭祖,他这一路经历了太多的沧桑。罗本立表示自己从军近60年未返家乡,希望能返乡祭祖,完成为人子孙应尽的本份。此刻,他的想法已经不是把自己当作一名军人,而是一个盼望回到故乡的游子。罗本立辞官回乡祭祖备受各界关注,因一级上将的职位在台军中实在是凤毛麟角,罗本立退役后,本就为数不多的一级上将更是寥寥无几。他是第一位主动放弃军中最高职衔的一级上将,这其实就是台军中高级将领表达对台当局推行“”不满的一种表达方式。

回到家乡,罗本立在儿孙的陪伴下到处走走看看,看看家乡的变化、看望村里的乡亲,和村里的老人回忆过去,跟乡亲们嘘寒问暖。罗本立在家中设宴热情款待四面八方的乡亲们,席间,他一一向乡亲们敬酒,并向乡亲们问好。2006年至2013年,每年清明时节罗本立先生都要回家乡祭祖,为家乡捐资助学(肥西中学、六安一中和青阳山小学)、修路、挖塘、栽树。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他,给乡亲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真是个好心人,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忘记我们啊!”年长的乡亲感慨万分。

故土情深毅辞官;1946年,罗本立考入中央大学,在读了一年的书后,他瞒着父亲罗香山弃文从武,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22期的学员;在1949年还未毕业时,就接到了撤退的命令,无法和家人取得联系,罗本立一路艰辛,从海南坐了29天的船到了台湾,一路官拜的“参谋总长”。阔别50多年后,罗本立在台湾见到他的大儿子罗法荣,这是他们父子的第二次见面;在罗法荣1岁多时,和父亲见过一面,没想到,再一次遇见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2005年9月中旬,他提出了退伍申请,并主动放弃“一级上将”职衔,同时辞去战略顾问一职,这是当时在台湾第一位主动放弃最高军衔的将领。因为“一级上将”是终身役,除非本人主动提出辞呈同时获得批准,否则没有届龄退伍的问题。而他辞官,只为了“从军60年未返家乡,希望能返乡祭祖,完成为人子孙应尽的本分”。

2006年,罗本立先生终于踏上了回归祖国故土的路途。

作者简介:刘为民,安徽肥东人,民革党员,政协委员,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演艺经纪人、资深策划人、影视制片人;中国演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香港爱心文学社刊特邀通讯员,民革合肥市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主任、安徽侨乡海峡两岸博爱牵手文化交流中心主任。

隐在安徽合肥,寻一个你所不知道的文化肥东

我坐着车在合肥的道路、村镇之间奔驰,隔着窗玻璃外,低头是路面一旁还未来得及融化的雪堆,抬头是天空里急着透过厚厚云层的蓝天。深深的吸一口这冬日里微凉的空气,一阵寒颤,似乎才清醒的走进这座未曾好好看过的城。与你相遇在合肥

肥东居皖中腹地,是省会合肥的东大门。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肥东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宋代包拯,清代李鸿章,当代张劲夫、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肥东风光秀丽,景观众多。自然景观有风光如画的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奇石密布的皖中第一高峰浮槎山,江淮分水岭上的璀璨明珠岱山湖,庐阳八景之一的四顶朝霞等。

人文景观有包氏宗祠、李鸿章家族遗存、曹植墓、六家畈古民居和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青龙褚老圩新四军旧址纪念馆等,其中瑶岗纪念馆是合肥市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命名为全省国防教育基地。

长临河古镇——小上海的枕水人家

走进,才发现那洒落着白发的老人,裹着厚厚的衣服,手下却在不停歇的忙着编织。我尽量用平稳的话语去问她:一个篮筐要编多久?她回到了我好多,我却只听懂了一句:要一天的时间……

吴家花园——深宅大院的前世今生

在 肥东 长临河古镇六家畈,一个小小的村镇里。遇见一处深宅大院,遇见马头墙的江淮民居,遇见清末那些我们不得而知的历史故事……

吴氏国公祠——光阴里的故事

有多少光阴里的故事,会顺着时光的脉络一点一点的渗透出来、清晰可辨……我们都是时光之外的人,需借着时光之里的证据,来说一说曾发生过的事、曾遇见的人……

花张挂面——探寻家的味道

花张人的早晨,是从一碗挂面开始的。从挂面下锅,到煮熟上桌,看似不到五分钟,但其背后却有着很深的工艺。王登前,是花张集的一位老挂面手艺人,他从事挂面加工制作,已有整整40年。家里现存的储存面粉的木桶以及发酵面粉的盆、钵都是从爷爷辈那儿传下来的,迄今100多年历史,也算是几件文物了……

【实用攻略】

【行程安排】12日 济南 → 合肥 入住 假日酒店13日 合肥 入住一品宴 肥东 宾馆AM.六家畈古镇(吴家花园)、红石嘴、四顶山PM.长临河古街、桥头集镇(蓝山湾、 龙泉 古寺、爱情隧道)14日 合肥 → 济南 AM.八斗镇(花张挂面、国公祠、 安徽 大鼓、曹植衣冠冢)PM.撮镇镇(VR小镇、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关于美食】

【六家畈古镇之吴家花园,一座深宅大院的前世今生】

冬日出行,总是会略感萧条,于是便避开山山水水的曲折,去一方小小的天地之间,回溯历史尘埃中留下来的惊叹和感怀。

于是,有了这次安静倾听的相遇,在合肥,一个算不上旅游 大城 的城市;在肥东长临河古镇六家畈,一个小小的村镇里。遇见一处深宅大院,遇见马头墙的江淮民居,遇见清末那些我们不得而知的历史故事……

这里是“吴家花园”。于我而言,一切模糊而又混乱,不甚了解之后是略知一二,由此,更是被这院子的一草一木,和那灰墙小瓦马头墙所吸引。吴家花园是 合肥 市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是江淮民居特色的代表性建筑,有灰砖灰瓦、有雄伟壮观的马头墙,无不在散发着浓厚的古色古香的韵味。

车子穿过有些窄窄的马路,正巧赶上镇子的集,透过玻璃看来往的村民,忙着讲价闲聊,就这样弯弯绕绕走过有些破败的民舍,来到六家畈吴家花园前,便被门口的两头石像吸引。在两侧便是介绍的吴毓芬和吴毓兰两兄弟的简短过往。于是,这“吴家花园”的历史根源便也有了概述。

吴毓芬,字伯华,淮军将领。在李鸿章率率领下因镇压太平军有功,吴伯华官 江苏 候补道,加按察使衔,同治四年(1865)吴伯华辞官返乡,殁后旨赠太仆侍卿。而吴毓兰为其弟,当然也是一同返乡,于是便在家乡六家畈建立了一座座富丽堂皇的深宅大院。

吴毓芬在此建立自己的官宅,在东侧吴毓芬的弟弟吴毓兰便建立了自己的民宅,官宅和民宅之间有一条三尺宽的巷子,名为“手足巷”。这两个宅子便构成了“吴家花园”的主体结构,而“吴家花园”也是李鸿章亲笔所提,至今里面也保存着许多的历史古迹。吴家花园于2015年开始恢复修建,2016年免费开放。

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最大限度的保持着吴家花园的原貌,当然也是融入了许多的现代的气息,随处可见的花花木木,风景、文物等,各种文化融入其中。

踩着手足巷,深入这座宅子,一进、两进,皆是不同的景,枯木逢春、镇井之兽为风调雨顺……这一切似乎都在讲述着历史轮回中,那些我们世人不曾参与的过往,是怎样的活灵活现。

院子里还未融化的积雪,透过一扇扇的门,想要看穿过往,却依旧被那冬日里的一抹绿给惊扰。多年前,是不是也会有可爱的人踩着吱呀呀的雪,在这庭院里一步一步的惆怅。在院子里的每一处,都有景观可寻。

抬头,积云的缝隙中时不时透出湛蓝的天,而那灰墙小瓦的屋檐,似乎见证了这座深宅大院的蜕变,沧桑浮华之后也变沉默和低调。再低头,便可看见园中的假山、池沼,自然之美便也与这建筑之美遥相呼应。

登上小姐楼,开启的窗边,是积雪的屋顶,透不出的 日光 ,被远处的树木遮挡,不知多年前这小姐怀着怎样的情愫度过四季,或欢腾、或安静……

小姐楼里有一处保留下来的床,但是看上面的雕刻便可见匠人的功底深厚,于现在的人看来,无不惊叹于那精细的技艺,人物也是栩栩如生,想来能把如此精致的老物件保留下来也实属不易。那床边的联袂更是引人深思:“一对玉人成好合,九天仙女下丸尖”……不知那最后“丸尖”作何解释?想来也该是他们对于文字的一种祈愿吧!

院子里的一抹黄,抬头是马头墙和一只飞鸟,阴沉的天气和料峭的树枝,我想这就是历史留下的遗憾吧,我们不曾抵达的过去,也是他们不曾来到的现在。于是,一切平衡而柔和。

吴家花园是 安徽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 合肥 市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在花园中你可以见到一些不曾认识的老物件,无论是不是曾留下的,但是这也是对过往最好的纪念。

【登四顶山,俯瞰这世间云雾之间更是透彻】【 安徽 肥东 振湖塔】

振湖塔,又名潜溪塔,位于 合肥 市 肥东 县 巢湖 之滨的六家畈镇潜溪村,坐落在四顶山。风水塔。 安徽 省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六角七级砖结构,高四十米,塔最上层顶端绘有仙鹤,每层周角均系有铜铃。

塔内螺旋式阶梯可登塔顶。因年久失修,有些倾斜和损坏。振湖塔为六家畈吴氏宗族之风水宝塔。建此塔一为长临河风水宝地,二为六家畈人外出经商返乡起到航标作用。此塔是 合肥 地区保存尚好唯一古塔。1992年5月4日塔被公布为 安徽 省文物保护单位。

【四顶山】

四顶山,位于 肥东 县长临河镇六家畈乡境内、 巢湖 北岸,海拔174米,山体面积2.67平方公里。因山有四顶,故名。四顶山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两全其美和独特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而雄居皖中。

四顶山在 合肥 市 肥东 县城南25公里、 巢湖 北岸。海拔174米。因山有4峰,故名。又传说古仙魏伯阳铸鼎炼丹于此,故又称为四鼎山。唐代有人建寺,后方自勉建朝霞书院于此,皆毁。四顶山有\"四顶朝霞\"景观。山上有洞穴奇石、 朝霞\"景观。山上有洞穴奇石、\"炼丹池\"。

初晴露旦,旭日东升,登山俯瞰,恍乎涌五色琉璃,故又名朝霞山。为古\"庐州八景\"之一。山上树木葱郁,怪 石林 立,石尖端常年滴水,俗称茶壶嘴。

登山远眺,百里 巢湖 片片风帆,姥山忠庙绮丽风光,尽收眼底.唐著名诗人罗隐有《四顶山》诗记其胜:\"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一山分四顶,三面瞰 平湖。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游人来至此,愿舍发和须。\"为 巢湖 风景区重要景点。

交通:1、南七里站- 金寨 路-长江中路-胜利路-老火车站-胜利北路- 临泉 路-新火车站2、博物馆- 安庆 西路- 蒙城 路-寿春路-长江东路-长江批发市场3、曙光影院- 和平 路- 全椒 路-屯溪路- 巢湖 路-长江中路-长 江西 路-省农机化校联谊活动有首届 中国 【长临河古镇,一个昔日被称为“小 上海 ”的枕水人家】

多年未曾遇见如此大雪的 合肥 ,在2018年的伊始,猝不及防的接纳了这一场上天的恩赐。我坐着车在合肥 的道路、村镇之间奔驰,隔着窗玻璃外,低头是路面一旁还未来得及融化的雪堆,抬头是天空里急着透过厚厚云层的蓝天。深深的吸一口这冬日里微凉的空气,一阵寒颤,似乎才清醒的走进这座未曾好好看过的城。

来到 合肥 ,车子沿着 巢湖 岸边的街道行驶,伴着清晨微薄的 日光 ,看着远处是虚晃的船只, 天水 相接的地方该是梦境的边缘,才会让人发着呆想要去探一探。

就这样跑着跑着,在 巢湖 一旁、 青阳 山脚下,被 长宁 河环绕的长临河古镇就这样与我们见面了。一口写着“古井”的古井和长临河古镇,被横跨在长宁 河之上的拱桥连接,于是,我们缓缓而上,准备去会一会这典型的皖色古街的韵味。

走在长临河古镇之中,踩着石板路,身边的游客不多,而居民却更显闲适。在长临河古镇中主要有两条老街,南北街长360米名曰老街;

东西街长240米,名曰东街,两条街形成一个“丁”字形,是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典型皖色古街。

传说长临河古镇像一艘宝船,绕过古镇的长宁河仿佛一条纤绳,拉着宝船驶入巢湖。丁字街为吴氏先祖设计,有两个寓意一是像锚和钉一样稳固宝船、稳固根基,二是盼望吴氏家族人丁兴旺、子孙发达。

【长临河民俗文化馆】

走在长临河古镇的古街道上,一边在心里比拟着先前这里的场景,一边却又被那开敞的门扉拉回现实,就这样,长临河民俗文化博物馆走进我们的视野中。这个建筑面积670多平方米的宅子,是三进式砖木结构的房子,在最早时它是淮军将领的老宅。目前则作为以“留存民间物件,展示农耕文化”为主旨的民俗文化博物馆,并且是对外免费开放。来到这里,不妨去里面更贴切的走进这个古镇的从前与此时。

馆中陈列了环 巢湖 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留存下来的1361件生产生活物件及史料,对研究江淮地区,尤其是环 巢湖 地域的民间文化,弘扬传统文明,传承人类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中你会认识并了解到当地的古民居、古民俗、古民风、古文化,这是江淮地区生产生活的一个缩影,更是农耕文化的一个片段。

【老街与阿婆】

从博物馆出来,天空的蓝依旧还是藏匿在厚厚的云层中,但日光却热烈的洒在青砖小瓦的墙壁上,阴影斑驳之间,是时光给予的感叹。

被修缮之后的长临河古镇上,游客不多,阿婆却依旧在自家开敞的门边,一边炸着糯米粑粑、一边与我们交谈,尽管夹杂的方言让北方而来的我,有些难辨识,却依旧被她纹丝不乱的夹着白头发的发髻打动。

长临河“青砖小瓦马头墙、木雕门窗冬瓜梁、小桥流水环村绕”的古镇风貌,或者你觉得有些夸张,这里不及太多的 江南 小镇,但是这里却有着不同于其他古镇的历史与文韵。

长临河有名是因为出了很多将领,走出过20名将军。曾经有三位长临河籍上将同时在任,长临河籍的将军刘和谦、罗本立还是前后任的参谋总长,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沿着不算宽的古街,缓缓踱步,不知是谁家的狗狗匆匆的从你的脚边窜过,然后后转身停留,好像是通了人性般,来嗅一嗅你来自何方?

穿着厚厚棉衣、带着帽子、手揣在兜里的阿婆,一点一点走进我的视野中,安宁 和美 好便是形容那时那刻最贴切的词汇吧。

走过房檐下悬挂的红灯笼、数一数脚下一块块的石板,后边来了一辆三轮,我躲在门边,看这里的喧闹与安静,似乎于我这个游客无关,却又莫名的被这里的一举一动感染和带入。猛地伙伴招呼我,有阿婆在自家手工编织篮筐。

走进,才发现那洒落着白发的老人,裹着厚厚的衣服,手下却在不停歇的忙着编织,我尽量用平稳的话语去问她:一个篮筐要编多久?

她回到了我好多,我却只听懂了一句:要一天的时间。方言真的是让人难交流,我闭了口,生怕恼了阿婆的兴致……

【吴氏旧居】

走到长临河古街景区东街25号,一座青砖小瓦房停留在我们的身边,与古街的宣扬比起来这里却显得宁静而素雅,这里便是\"测绘将军\" 吴忠 性先生的旧居。

旧居的正门不似我们常见的门扉正正的朝向正北或是正南,而它恰恰是朝北偏东,只因有\"日出东方,紫气东来\"之意。

在正门的门梁上,雕刻的花样,还有那向内的门钩,听伙伴讲起来才知道,这才是最最正宗古老的,现在的反而都是向外。

推门而入,在厢房之间是天井小院,为砖木、小青瓦结构,在道家养生学说中,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气,中居人脉,有天地人三者合一的象征意义,具有皖中徽派古民居建筑的特色。

整座旧居座南朝北,临街四间半正屋,正屋后面有二间厢房。

在厢房的院子中,迎春正开的洋洋洒洒,裹着厚厚大衣的我们,还在苦恼这微凉的冬日,而这花花草草却早已在欢迎着温暖 日光 的到来。

青砖小瓦马头墙、木雕门窗冬瓜梁,走在长临河古街上,一颗躁动的心便会慢慢的安静下来,你总会遇见不知从那个院子里跑出来的小狗小猫;

你也会遇见门扉里做着手工或者烤着粑粑的阿婆,她们面容和善、她们说着方言,就这样,时光缓慢而逝……

【 龙泉 古寺,寻一处历史遗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龙泉 古寺,地处 安徽 省 肥东 县桥头集镇 龙泉 山腰,寺因泉而名,山因寺而胜。

《临沂县志湖泉》: 龙泉 ,在城西南 龙泉 屯,停泓无际,绿竹环之,下流入水。

据现存的《 龙泉 碑记》记载:寺庙始建于唐朝初年,兴盛于明代,重修于清朝嘉庆五年。这以后,历经兴衰,几度重修,规模逐渐缩小。

70年代仅剩下民房改修的三进大殿和十余间寮房。世事沧桑, 龙泉 古寺今已面目全非,昔日顺山势层层而上的古寺,犹如一条伏卧的巨龙,如今已不见鼎盛时之全貌。唯有“龙嘴”中汩汩而出的 龙泉 水,涓涓成流,常年不断。

泉水清澈见底,泉里的太阳也发出金灿灿的光芒,和天上的太阳互相映衬,但却是天壤之别。据说过去泉里经常放养鲤鱼,小者尺余,大者数尺,但村人相戒为龙,莫敢取食。

水昼夜不息地流出来,来这里取水的络绎不绝,把这清鲜的活水取回家。

佛祖教人觉悟,劝人向善,讲的是众生平等;禅宗祖师宣扬的是悟透人生,放下妄念,净化心灵。

龙泉寺的山门两侧有联曰:到伽蓝睁开双眼,入寺院收束一心。只是在滚滚红尘之中,有多少人真的舍得了浮名浊利,抛得开锦衣玉食,放得下美女如云?【八斗镇之花张挂面,舌尖的美味、指尖的传承,探寻家的味道】

对于一个地道的北方人而言,如果几日不吃点面食,定会觉得日子里缺少了些什么。

平常的生活中,或许不能察觉出面食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在你待在异国他乡吃不到熟悉的味道时,才会发觉那些细微的存在竟也变得如此重要起来,似乎生活里点点的幸福感都是由它缔造的。

在庐东、在八斗镇、在花张集,这个不大的集市,却是被一样面食霸占了味蕾。这面食,不管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不是陌生的。

挂面,便是面条,只是这挂面是手工的挂面,是日复一日用双手和着 日光和微风,一下一下抻出来的。

不由得,那面里便带着那抻面人的喜怒哀乐,如那衣裳、围裙一抖弹出的面粉,洋洋洒洒流传了多年,直至今日,亲眼目睹,竟也对着挂面生出了别样的情愫。

儿时的记忆里,闷热的夏季,老爸总是会下一大锅的面,起过凉水的面条Q弹、加上黄瓜、加上西红柿炒蛋的凉面老爸总是能吃上几碗,似乎院子外的知了声都变的悦耳起来,整个夏季便也少不了凉面的踪影……

时光变迁,多年之后,我长大,老爸真成了老爸,但似乎对于“面”他依旧情有独钟,每每回家时,晚饭总会有一顿是少不了的面条。

而在花张集亲眼看见那手工的挂面,我似乎懂得了老爸对于面条的执念,不在只是美味而已吧。

爸爸对于面的热衷,正如花张人的早晨,都是从一碗挂面开始的。这个不大的集市,每天要消耗掉五百多斤挂面。从挂面下锅,到煮熟上桌,看似不到五分钟,但其背后却有着很深的工艺。

我们走进这个小小的村子,走近这手工制面的手艺人家里,亲眼目睹一场美味的诞生。王登前,是花张集的一位老挂面手艺人,今年64岁。

每天凌晨两点钟,他就悄然起床,洗漱整洁后,开始挂面加工。他从事挂面加工制作,已有整整40年。家里现存的储存面粉的木桶以及发酵面粉的盆、钵都是从爷爷辈那儿传下来的,迄今100多年历史,也算是几件文物了。

老人告诉我们每晚12点开始揉面、醒面,夜里两点开始面进行纯手工加工,面里只放些盐不放碱,碱虽然有助粘的作用,但不融、面色泽易黄不通透,水用井里地下水不用现成的自来水,

因为花张集处于江淮分水岭高地,易旱雨少,井水通过土壤层层过滤清澈见底,用井水和面通过反复柔、搓、锤、打、拉,最后盘条上筷后放到专用制作的保湿箱内让面自动收缩定型,整个过程需要近4个小时。

王登前住在花张集的东庄,整个庄子以前都是做挂面加工的。随着时间流逝,许多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能留下的人本就不多,更不用说在去做挂面了。

王登前的老伴无奈道:“我们没办法出去,要照顾老人,更是因为孩子他爸对于做挂面这门手艺,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丢呀,我们也只能是干一天算一天!”说话的同时,也不忘拿面棍往挂面架上插,插好后,开始抻面。

见王登前小心翼翼的将面条慢慢地开始抻,不快也不慢,要讲究技巧,不然这面定是成不了形。

抻面除了诀窍,还要掌握几大要素:阳光要好,风不能大、也不能小。风大挂面会吹掉,没风,挂面不能收水。见他们老两口来来往往从屋内拿面棍到屋外,一面抻面条、一面咧着嘴,似乎这样日复一日相同的动作没有一丝的枯燥,反倒成了这蓝天白雪的世界中一抹最温情的存在。

在东庄,像王登前夫妇俩现在仍在从事挂面加工的人家只有五户了。他们每天最多也只能加工一百来斤,而且供不应求。不过,也正是这些传统手艺者的坚持,让我们还能领略、感受到花张挂面这传承两千年的手艺,在当下仍有其极强的生命力和供不应求的场面。

我总觉得,对于手工艺人而言,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才是支撑着他们前行的根本吧,或者换句通俗的话来说,那些他们日复一日做的事都是可是骨子、埋在生活里生了根的存在,无法从身体和呼吸重剔除,

于是,就这样不辞辛苦、不计报酬的走下去。而对花张挂面而言,这传承两千年的手艺更是让人感动。

【627岁的吴氏国公祠,记载着多少光阴里的故事?】

飞檐翘角下的风铃随着风的韵律叮当作响,云层之上的天空蓝的如刚刚被清洗过般、透着清澈温软的气息。回忆过往的时候,总会仰着头发呆,任由思绪纷飞。又有多少光阴里的故事,会顺着时光的脉络一点一点的渗透出来、清晰可辨。我们都是时光之外的人,需借着时光之里的证据,来说一说曾发生过的事、曾遇见的人。

宗祠,算的上是时光之里的证据所在。这里的院墙灰瓦、这里的飞檐屋脊、这里的浮雕木刻,都在用点点滴滴的存在感来刷出时光之外的我们对历史、对光阴,最正确、最真实的认识和了解。古老的宗祠,留存着每一个姓氏家族的记忆和历史,纵使波折,却仍旧默默记录着光阴里的故事。

位于 肥东 县八斗镇的吴氏宗祠,便是一处可以追溯至光阴里的存在。吴氏宗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咸丰 年间遭洪杨之乱,片瓦无存。同治年间,族人筹款集资,另行选址,仿照原样重建宗祠。站定于宗祠之前,被偌大的“国公祠”三字先吸引了目光。

只是,这吴氏宗祠为何命名为国公祠?曾八斗镇大吴村人吴复,累年征战、军功显赫,被封各种称号,在死后被追封黔国公,叶落归根后,为旌表功臣,明太祖在吴复故居大吴街建祠一所,雕像祀之,授“国公祠”竖匾。

国公祠徽式建筑,一派青砖灰瓦,一座飞檐翘角的五凤楼,翘角四周悬挂着风铃;门前一双 石狮 守护着宗祠,煞是气派; 门廊呈“八”字形状,正面立匾“国公祠”,两旁有荷花、蜻蜓等彩绘图案;门上刻有金色对联:“带砺分封扬休虎拜,公侯锡爵食报鸡鸣”。

顺着那飞檐翘角的痕迹,追溯时光。总能给世人自省、悔悟的冲动,我们总是犯着错行走,终究美好收场。过往亦是如此,积雪虽晒了 日光 ,泛着耀眼的光,却依旧努着性子不融化,不知是眷恋着世间的温存还是害怕消失殆尽。不过,人生总归一场,光阴里的诉说我们听了就听了,无需太多牵绊,向前才是最本该的得到。

国公祠内的两院之间,中隔墙上留有一道圆门,墙上可见精美砖雕,另有二十四孝、八仙过海、花鸟龙鱼等图案,工艺手法也是十分精湛。

檐角之上还未融化的积雪,更是将人带入了时光之中,太阳藏在云层中透着隐隐的光,而我们,正巧在这里遇见从前的人。

院内的更是有 牡丹 、金桂等花草,虽说是寒冷冬季的缘故,那些枝枝叶叶却依旧为这园中添就了一抹绿色,让人很容易与满月形的大门联想起来,寓意“花好月圆”。墙上一角排列着续谱修祠的捐款芳名碑,体现着族人敬祖爱族的情感美德。

今日所见的“国公祠”是由吴氏子孙筹资,捡拾旧砖瓦,在原地址按原祠堂样式修复而成。每年清明,皖、湘、贵、川的吴氏子孙都要赶至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

也会有许多喜欢明代历史以及 中国 古建筑文化的游客来这里学习交流,更有爱好摄影的人也会来这儿采风拍照。

【曹植衣冠冢、VR小镇】【曹植衣冠冢,遗迹实地探访】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

相传曹植曾三顾八斗,第一次为公元213年,22岁的曹植随父征伐 孙吴 ,曾长期驻军在今八斗镇一带,并为当地群众修建了一步两眼井。

二顾八斗岭为公元215-219间,曹植督学,在八斗岭西南角修建学堂一座。三顾八斗岭为公元229年,曹植遭贬遣回 东阿 封地前给当地群众留下衣冠及其它随身物件,以为纪念。

曹植衣冠冢位于八斗镇八斗社区,具置:合蚌路34KM处西500米八斗中学体育场旁。原址于期间遭损,2015年重修曹植衣冠冢以纪念曹植与八斗的情缘。

【VR小镇】

合肥 VR小镇位于 肥东 县撮镇镇,总占地面积1508亩,总建筑面积约58.4万平方米,由全球VR科技体验中心、VR人才培训基地、VR科技转化中心、VR孵化解析中心四大功能板块构成。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VR投资、创业、工作、展示、体验、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合肥 VR小镇从项目立项开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龙华渔教育作为VR小镇的运营方,依托自身的龙头企业地位,引入了一批在VR行业中技术领先、高速成长的代表性企业,涉及VR设备、VR影视、数字娱乐、卡通动漫、无人机、智慧教育、三维数据等多个高科技领域,实现签约总面积5平方米,为VR小镇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合肥 VR小镇整体规划总占地面积150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58.40万㎡,建设地点位于 肥东 县撮镇镇桥头集路与裕溪路交汇处。建设内容包括VR体验轴、滨水观光休闲带、VR创业社区、VR企业社区、云计算社区、创意产业社区六大板块。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安徽省肥东 县撮镇镇,南临淮南铁路和合马公路,北靠312国道,西邻合肥 ,坐落在肥东县与合肥市的城郊结合处瑶岗村。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均为清末徽派建筑,占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前委旧址西边的是机要处旧址

总前委旧址原是清末五品顶戴中书科中书衔太学生王景贤的宅第,三进四厢两座四合院。房子屏门格扇,地板房间,雕梁画栋,古朴典雅。

小贴士:

门票:合肥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门票:10元/人交通:公交路线: 合肥 市内乘坐公交6路、15路、28路、106路、147路至 大兴 镇下,随后换乘当地巴士抵达目的地。自驾路线:沿裕溪路高架至大兴镇下高架,往前500米右拐进兴港路后直行,到达肥东撮镇,根据导航和指示牌走即可抵达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