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红纱日口诀(红纱日)

发布时间:2024-05-18 03:50:16作者:及時行樂来源:用户分享

红纱日口诀(红纱日)

本文目录一览:

闽清民俗风情:出行

今天是正月十二了

在过3天就是正月十五了

这个年算是过好了

该出门打工的也要出门打工了

往年的话还可以“勾溜”一下在出门

由于疫情的到来

以及三年没有十八坂了

所以各位过完十五就可以收拾一下出门去咯

说到出门

乐享闽清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在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的年代

闽清人是怎么出行的

闽清清自古地瘠民贫,尤其清道光年间,人口激增至10万多,单靠原来的农耕势难维持,故许多人需向外开拓。他们谋生的路线主要是:①工艺串乡;②去江河搞水上运输;③去南洋垦荒,种树胶;④长途挑货物出卖劳力;⑤上京出国、经商求学等。因域内山高沟深又无车缺马,故闽清过去只有以下几种交通手段:

(1)步行

行人背包袱、挑行李,沿村道、古道而行。古道(官路)开创于宋代,顺地势取捷径迂回于崇山峻岭中,山间有凉亭。古代闽清有两条重要官路:第一条是福延大路(即西驿道),由福州至南平,为唐元和二年福建观察使陆庶所建,是福州通向闽西闽北和出省晋京的交通要道。路宽6尺,多铺石块,全长200余公里,穿越闽清县境35公里。据讲早年举子上京考试即走此道。路线是:从县城出发沿小箬、大箬、安仁溪、嵩滩铺、牛头塘至水口宿夜,算第一站,去北京共72站。第二条是闽清通福州的要道。全长75公里。从县城出发经溪口、上埔、渡口,渡江至梅埔、石湖,入闽侯汤院,接西驿道至福州。此外,还有闽清至古田、闽清至永泰、闽清至尤溪三条古道及乡村纵横交错道路若干条。千里迢迢步行难免要过桥搭渡。桥多木板桥,每桥用若干块“桥透”接成。每一“桥透”用几块杉木厚板拼成,一般0.65米宽,4米长。桥下置3米高的木“桥脚”。“桥脚”与“桥透”,均用绳索拴连,走起来略可颤动,使人胆战心惊。渡是指人过溪要搭的舟渡。一般小溪无桥多涉水而过,大溪多有桥,无桥也有渡。渡船每船可载10多人,有“渡伯”专门摆渡。当地人每年收“渡谷”5斤左右,外地人收“渡债”若干。人工摆渡慢悠悠,等渡往往等得心烦。如有急事赶路,又红日西沉、云烟四起,更是忧心如焚。虽万唤千呼,但何济于事?每有“渡头落日人呼急,溪口烟生客到迟”之叹。尤当游子远行,又遇山洪暴发、浊浪排空、桥冲渡停,涛声咆哮,满目潇然,深感“出路半朝难”之苦。

(2)坐轿乘篼

篼是简式“竹轿”,用两人抬(轿四人抬),形如靠背竹椅,下设“脚踏”,晴雨天加竹骨“布罩”。闽清较大的村庄都设“扛轿馆”(多附神庙旁),常住轿夫,供役用。因当时官僚、豪绅、阔商、缠足妇女、新娘、老中医及妇女恶死的“外家人”都要乘篼坐轿。乘篼坐轿虽舒服,但一般人坐不起。最低每“铺”(10华里)要二斗米(12斤),算是当年高工价。故有“一扛扛、二染缸、三当店、四盐仓”的俗语。

(3)乘鼠船和木帆船

鼠船是闽清山溪的小木船,长二丈四尺,高、宽二尺五六寸,是浅水窄港的轻骑兵,只要有三尺宽、一尺深的水道即可通行,可载客10人或运货千斤。过去全县20多处街镇有鼠船码头。清末民初,鼠船可通建溪、沙溪、富屯溪源头。可惜上水速度太慢,但下水可日行百多里。早年邑人去南洋多步行或搭鼠船到县城,从县城搭“平水”(木帆船)下福州,再由福州乘汽船至马尾至厦门转香港,坐七昼夜洋船到新加坡,再转目的地。

因水路航行多有危险,陆路过溪渡水,又怕上游洪水突发被冲,加上社会不安定,故人们对出行每有恐惧心理。为了避凶趋吉,便产生了种种迷信习俗。如出门有“忌日”:有“七莫去,八莫转”(逢七逢八日不能出行,因七与死人“过七”“喊七”音同,八有“八败”之说,不祥);“逢四日莫出门”(因“四”与“死”谐音,不吉);“初一、十五日莫出门”(因初一、十五神鬼活动频繁,出行怕冲撞神鬼);“红纱日不宜出行”(历书上载“红纱日”不宜出行,俗有“红纱红纱,有去没回家”之说);“有不祥预兆不宜出行”(如蛇、虫入宅,碗碟打破,有人讲毒话等均以为系神灵预告);省璜、塔庄一带还有“初八、十四、二十三,男人出门无钱赚,女人出门无囝生”之忌语。因此,民间又有许多免灾避祸“措施”。如:小孩出门前母亲要把床草席翻起,并喊“吓弟今天去……地方”;小孩回家后,母亲说“吓弟转梨”之类话,然后将被席盖好,以免“魂掉外地”。撑船的人“水面讨食”禁忌更多,不但船有“二师父”(探花府郑一郑二郑三三位师傅里的郑二)神龛求庇护外,每天清早开船前多不讲话,更不能讲“拍破(翻船)、蛋(方言同浪音)、死亡”等话;吃饭时不能吃蛋或用碗覆盖或拖动,因“覆盖”暗示翻船,“拖碗”暗示船搁浅“犁”拖。如果有些话非说不可,也应用避讳语代之。如:人翻船到寸草俱无的地步,只说“寸草”,不说“俱无”;船触礁漏水要急拿“洋油箱”的白铁片钉牢堵洞,但只能说取“平安箱”片,不能说拿“堵漏片”。去南洋的人,出发前更是慎重,每是求神靠佛,神庙烧香许愿;如船过“白犬”岛,或“七洲洋”遇风暴,颠簸厉害,便高喊“神灵保佑”;平安到达目的地,信札回家,家人即备礼向神灵“还愿”。

随着社会进步,二十一年(1932年),县内建成梅湖公路,闽清出现了第一辆汽车,可惜因抗战路毁车停。新中国成立后,交通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1959年,外福铁路通车,接着先后建成各级公路71条,大小永久性桥梁489座,其中有两座跨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火车、汽车等各类机动车南来北往,摩托车、轻骑、自行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去年又开建京福高速公路。历来交通闭塞的闽清山区成为四通八达的地方。由于人们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破除迷信,崇尚科学,许多陋俗逐渐破除。

来源:梅城印记

综合编辑:乐享闽清

《西游记》提到的犯“红沙”日是哪几天,民间传恶星当值百事不宜

《西游记》提到的犯“红沙”日是哪几天,民间传恶星当值百事不宜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很是讲究“黄道吉日”和“黑道凶日”。

在四大名著《西游记》里,却提到了一个新鲜词:“红沙”日。

这个平日少见的词,就连爱读传统文化的“源易缘”小伙伴,刚开始也是没搞不明白。

(一)

在《西游记》第76回,唐僧取经团队,来到八百里狮驼岭,孙悟空降服众妖三头领。

三魔头却不甘心,设计“调虎离山”。要众妖抬着轿子送唐僧师徒四人下山,前往狮驼国。

此计,欲使得唐僧、孙悟空等四人首尾不得相顾。

当魔头率众妖来到唐僧跟前时,高喊的就是:唐老爷,今日不犯红沙,请老爷早早过山。

唐三藏问悟空:是什么人叫我。

悟空回答:那厢是老孙降伏的妖精抬轿来送你哩。

唐三僧朝天合掌道:善哉!善哉!若不是贤徒如此之能,我怎生得去。

请读者留意下原著中的“红沙”二字。

(二)

什么时“红沙”日,“源易缘”认为,这里应该和中国的传统《易经》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沙”,也作“煞”或“砂”写法。

“煞”又常写作凶神恶煞,是一种凶神,更代表一种凶险之气象。

民间的传统文化中,就流传有这样一首民谣:

起屋犯红沙,百日火烧家。嫁娶犯红沙,一女嫁三家。

得病犯红沙,必定见阎王。出行犯红沙,必定不还家。

出外犯红纱,必定不归家;得病犯红纱,儿子挂缪麻。

嫁娶犯红纱,实是破人家;盖房犯红纱,必然火烧家。

从民谣中,可见这四日是多么凶险的日子,不宜婚嫁、不宜出行、不宜盖房……

(三)

“源易缘”查阅资料发现,红沙日的查法是:

四孟金鸡,四仲蛇,四季逢丑红沙劫。

民间的传说中,一年每季度里,“红沙日”有三天,分别分:每季度的孟月酉日,仲月已日、季月丑日,是恶星当值。

“当值”的基本意思是“担任值班负责人。”

孟月、仲月、季月,分别代表着每一季度的第一个月、第二月、第三个月。

比如,2018年的春季第一月、二月、三月,分别可用作:孟春、仲春、季春。以此类推。

由此,“源易缘”获知,每一季至少有三天是“红沙”日,一年则至少有12天是“红沙”日。

民间习俗传说流传下来的到底有没有依据,无法查实。

但流行了数千年的文化,建议大家还是谨慎行事为好。

对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和建议,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原创声明: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刊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载,请通过本平台留言获得授权。)

《西游记》提到的犯“红沙”日是哪几天,民间传恶星当值百事不宜

《西游记》提到的犯“红沙”日是哪几天,民间传恶星当值百事不宜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很是讲究“黄道吉日”和“黑道凶日”。

在四大名著《西游记》里,却提到了一个新鲜词:“红沙”日。

这个平日少见的词,就连爱读传统文化的“源易缘”小伙伴,刚开始也是没搞不明白。

(一)

在《西游记》第76回,唐僧取经团队,来到八百里狮驼岭,孙悟空降服众妖三头领。

三魔头却不甘心,设计“调虎离山”。要众妖抬着轿子送唐僧师徒四人下山,前往狮驼国。

此计,欲使得唐僧、孙悟空等四人首尾不得相顾。

当魔头率众妖来到唐僧跟前时,高喊的就是:唐老爷,今日不犯红沙,请老爷早早过山。

唐三藏问悟空:是什么人叫我。

悟空回答:那厢是老孙降伏的妖精抬轿来送你哩。

唐三僧朝天合掌道:善哉!善哉!若不是贤徒如此之能,我怎生得去。

请读者留意下原著中的“红沙”二字。

(二)

什么时“红沙”日,“源易缘”认为,这里应该和中国的传统《易经》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沙”,也作“煞”或“砂”写法。

“煞”又常写作凶神恶煞,是一种凶神,更代表一种凶险之气象。

民间的传统文化中,就流传有这样一首民谣:

起屋犯红沙,百日火烧家。嫁娶犯红沙,一女嫁三家。

得病犯红沙,必定见阎王。出行犯红沙,必定不还家。

出外犯红纱,必定不归家;得病犯红纱,儿子挂缪麻。

嫁娶犯红纱,实是破人家;盖房犯红纱,必然火烧家。

从民谣中,可见这四日是多么凶险的日子,不宜婚嫁、不宜出行、不宜盖房……

(三)

“源易缘”查阅资料发现,红沙日的查法是:

四孟金鸡,四仲蛇,四季逢丑红沙劫。

民间的传说中,一年每季度里,“红沙日”有三天,分别分:每季度的孟月酉日,仲月已日、季月丑日,是恶星当值。

“当值”的基本意思是“担任值班负责人。”

孟月、仲月、季月,分别代表着每一季度的第一个月、第二月、第三个月。

比如,2018年的春季第一月、二月、三月,分别可用作:孟春、仲春、季春。以此类推。

由此,“源易缘”获知,每一季至少有三天是“红沙”日,一年则至少有12天是“红沙”日。

民间习俗传说流传下来的到底有没有依据,无法查实。

但流行了数千年的文化,建议大家还是谨慎行事为好。

对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和建议,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原创声明: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刊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载,请通过本平台留言获得授权。)

红沙日巧遇“红沙煞”

相传民间老百姓嫁娶,忌用红沙日。

万历初年,吴兴监察御史顾尔行巡按顺天府时,晚上住在某驿站的亭子里。

当晚月色朦胧云雾缭绕,夜深人静。御史着微服散步于路旁,忽然看见颓废破败的墙角中有一个红衣人,高有数丈,从腰带以下都看不见,徘徊在断垣墙壁之中。左右侍从大惊,急忙躲避走开。

御史从容正色的问他:“你是谁?难道是魑魅魍魉之类吗?

朱衣人俯下身子,躬身回答:“我不是魑魅魍魉,我是红沙煞神。前面有娶媳妇的人家要到了,我将要对他不利。今天幸好遇上先生,你是他的贵人,

其灾可以免了。”说完,突然就消失不见了。

倾刻间,远远的看见灯光隐隐约约,有吹吹打打的鼓乐声,绕着驿亭去了。

御史回来后拿出书箧中的五行通书,取年历校勘检阅,这天果然是红沙忌日。

第二天御史令传教谕给外面百姓,一切嫁娶的人家,不得用红沙日。御史在王征君座上亲口说的这件事的。

【蓝玉森】《转神历》曰:“红沙者,孟月酉、仲月巳、季月丑,其日忌嫁娶。”

储泳《祛疑说》曰:“巳、酉、丑之所以为煞者,先天数之四冲也。夫子、午之数各九,卯、酉各六,总为三十。自子顺行,极三十而见巳,是为四仲之正煞。寅、申各七,己、亥各四,总二十二。自子顺行,极二十二而见酉,是为四孟之正煞。辰、戌各五,丑未各八,总二十六。自子顺行,极二十六而见丑,是为四季之正煞。此申壬三煞之所由起也。”

按:红沙即身壬煞,储华谷以为极数。然驿马亦是极数,是不得以极为凶也。即谓驿马为三合、身壬为四冲,然四冲为建、破、平、收,而平、收亦不尽以为忌。况酉月巳日则是三合,亥月酉日则是生气,亦未可以其为四冲之总数而遂谓之冲。非若驿马,实有动象。若四季月丑日则真建破魁罡,不待以红沙面后为忌也。又一本孟月取巳、仲月取酉,皆与季月例同。《通书》、《万年书》皆不用,故今仍之,不以《转神》为据云。

王征君:清代医学家(1753-1821年)。字献廷,号九峰,江苏丹徒人。初业儒,后转而攻医,聪颖博学,终成名医,于乾嘉间颇有盛名,活人无数,后征为太医院院监,人称“王征君”。

红沙日巧遇“红沙煞”

相传民间老百姓嫁娶,忌用红沙日。

万历初年,吴兴监察御史顾尔行巡按顺天府时,晚上住在某驿站的亭子里。

当晚月色朦胧云雾缭绕,夜深人静。御史着微服散步于路旁,忽然看见颓废破败的墙角中有一个红衣人,高有数丈,从腰带以下都看不见,徘徊在断垣墙壁之中。左右侍从大惊,急忙躲避走开。

御史从容正色的问他:“你是谁?难道是魑魅魍魉之类吗?

朱衣人俯下身子,躬身回答:“我不是魑魅魍魉,我是红沙煞神。前面有娶媳妇的人家要到了,我将要对他不利。今天幸好遇上先生,你是他的贵人,

其灾可以免了。”说完,突然就消失不见了。

倾刻间,远远的看见灯光隐隐约约,有吹吹打打的鼓乐声,绕着驿亭去了。

御史回来后拿出书箧中的五行通书,取年历校勘检阅,这天果然是红沙忌日。

第二天御史令传教谕给外面百姓,一切嫁娶的人家,不得用红沙日。御史在王征君座上亲口说的这件事的。

【蓝玉森】《转神历》曰:“红沙者,孟月酉、仲月巳、季月丑,其日忌嫁娶。”

储泳《祛疑说》曰:“巳、酉、丑之所以为煞者,先天数之四冲也。夫子、午之数各九,卯、酉各六,总为三十。自子顺行,极三十而见巳,是为四仲之正煞。寅、申各七,己、亥各四,总二十二。自子顺行,极二十二而见酉,是为四孟之正煞。辰、戌各五,丑未各八,总二十六。自子顺行,极二十六而见丑,是为四季之正煞。此申壬三煞之所由起也。”

按:红沙即身壬煞,储华谷以为极数。然驿马亦是极数,是不得以极为凶也。即谓驿马为三合、身壬为四冲,然四冲为建、破、平、收,而平、收亦不尽以为忌。况酉月巳日则是三合,亥月酉日则是生气,亦未可以其为四冲之总数而遂谓之冲。非若驿马,实有动象。若四季月丑日则真建破魁罡,不待以红沙面后为忌也。又一本孟月取巳、仲月取酉,皆与季月例同。《通书》、《万年书》皆不用,故今仍之,不以《转神》为据云。

王征君:清代医学家(1753-1821年)。字献廷,号九峰,江苏丹徒人。初业儒,后转而攻医,聪颖博学,终成名医,于乾嘉间颇有盛名,活人无数,后征为太医院院监,人称“王征君”。

“黄道吉日”是怎么来的?

黄历是在中国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万年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在民间又俗称为“通书”,但因通书的“书”字跟“输”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胜”。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记载每天的宜忌、干支、值神、星宿、月相、生肖运程、吉神凶煞(黄道、黑道)等。“黄道”本是天文学上的专门术语,天文学上还有白道、赤道,但并无“黑道”;“黑道凶日”这概念是古代黄历编制者相对“黄道吉日”而创的术语。

“黄道吉日”就是“黄历”中的特有词汇,指的是诸事皆宜的日子,是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出来的。黄道,是天文学上的一个名词(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黄道天空分布着十二神煞,它们分别是青龙、白虎、明堂、天刑、朱雀、金匮、天德、玉堂、天牢、玄武、司命、勾陈。

黄历里将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陈,称为六黑道,认为犯之不吉,将有大祸;将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称为六黄道,所谓“黄道吉日”就是这六神所在的日子。这一天,百事吉利,不避凶忌,万事如意。

如元无名氏《连环计》第4折:“今日是黄道吉日,满朝众公卿都在银台门,敦请太师入朝授禅。”此说虽有迷信之嫌,但它寄托了中国古人趋吉避凶的良好愿望。黄道,有时还专指天子所经行的道路。如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7卷:“高庙驻跸临安,艰难中,每出犹辅沙藉路,谓之黄道。以三卫兵为之。”

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的“黄黑道日”,对国人的用事择日趋吉避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选择,这种择吉文化自古以来已深入中国人的思想,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择吉习俗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它具有相当广泛的文化蕴含,择选吉日其根本就是寻找、确定用事活动的适宜时空点,能充分地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由此之间的和谐关系所造成的适宜机遇,从而达到趋吉避凶、吉祥如意的结果。

《汉书天文志》记载:“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就是说,太阳在中道运行,月亮的运行有九条轨道。中道就是黄道,又叫作光道。宋朝沉括的《梦溪笔谈象数二》中说:“日之所由,谓之黄道。”意思是,太阳运行的途径,称为黄道。

黄道吉日分为大黄道吉日和小黄道吉日。小黄道日是以月建为首顺排的十二建星,因为没有大黄道日通用,所以就称为小黄道日。有六个黄道日和六个黑道日: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可用,闭、破不相当。

小黄道日,没有明显的黄黑道的区别,吉凶也不是固定的。如“建”日,“叠吉星则大吉,叠凶星则大凶”,意思就是建日这天如果和大黄道日、天德、月德等吉星在同一天并临,这天就是吉利的;建日如果和黑道日、离绝日、红砂日等凶星在同一天出现,这天就不吉利。

古有“太岁当头坐,无灾必有祸”。所以,太岁头上不能动土。如马年生人不可选择子鼠日,虎年生人不可选择申猴日,兔年生人不可选择酉鸡日,蛇年生人不可选择亥猪日,反之也不利;至于龙狗牛羊则不忌,但命局中不要遇见刑伤或鬼杀,碰巧遇见者也不可以。

“吉日”一词,也并非带有迷信的含义,它是代表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一种愿景,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至于《老皇历》上所指导的看病、做衣服,甚至连洗澡、理发都要找好日子,那就大可不必遵循了。因为那已是过去式,在传统民俗文化中也确实有一些糟粕,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时候,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中国古代的人们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方能成其大事,用现代科学的观点解释,也有一定道理。其中“天时”一说,很大程度上包括气象条件在内。

来源:《阅读时代》2022年第03期

作者:孟先生

编辑:邓汝濛

缅怀英烈 寄托哀思 三亚市公安局组织民(辅)警祭扫烈士陵园

祭扫活动现场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烈精神,4月3日上午,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三亚市公安局组织70名民警、辅警代表到红沙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在祭扫活动中,全体人员在纪念碑前庄严列队、肃穆伫立,共同瞻仰纪念碑,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鲜花,向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鞠躬默哀,寄托无尽哀思,表达对先烈的崇高敬意。随后,大家庄严举起右拳,重温入警誓词,以铮铮誓言铭记入党时的庄重承诺和继承先烈遗志、践行革命精神的坚定决心。最后,全体人员怀着对革命先烈们的无比崇敬之情围着烈士陵园绕行一周。

三亚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后辈应沿着先烈的足迹,肩负新时代的重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为自由贸易港(区)建设扛起一名公安人员的责任担当。

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通过此次祭扫活动,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一定要努力学习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以他们的革命精神为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鼓足干劲、奋力拼搏,不断推动各项公安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