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农村小院散养的鸡,为啥一到晚上就爱上树睡觉,不怕掉下来吗?
农村喜爱喂养一些鸡鸭鹅禽类是悠久的传统和习俗,尤其是特别喜爱喂养一些鸡,从民间传说之中就能看出对于养鸡的喜爱,民间有说法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对应的是一个事物的节日,也就是俗语所说的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据传说女娲娘娘从大年初一开始创造万物,初一用泥捏的鸡,初二是狗,人到初七才捏完所以大家也喜欢把大年初七叫做人日。
女娲娘娘第一创造的就是鸡,可见鸡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人类养鸡具有悠久的历史,鸡也是人类驯化最早的禽类,我国也是世界上养鸡最早的国家之一。除在西安半坡外,在距今4000年前的河南三门峡庙底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也发现了鸡的骨骼。可见养鸡历史之悠长。
鸡作为禽类之中较为好养而且价值极高的养殖品种,直到现在的农村,依然喜爱散养几只鸡,平时可以收些新鲜鸡蛋吃。在生活困苦的年代,家里收的鸡蛋还可以用来换钱、换盐或者是其他一些日用品,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农村散养的鸡,有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一到傍晚,这些鸡就会成群结队地开始上树,夜幕降临之前,这些鸡无一例外都会在树上找到自己的老地方乖乖的趴下,这些鸡为啥喜欢在在树上睡觉呢?不怕掉下来吗?
潜在基因先天性的行为:先来说一下鸡为什么喜欢上树睡觉,鸡上树可不是贪玩喜欢爬高高,而是基因使然的一种行为,鸡在没有驯化之前,是一种野生的鸟类。跟其他的鸟类一样,野生的鸡也是喜欢在树上筑巢、安家。大部分的鸟类都有这样的天性,在树上安家。首先有树叶树枝的遮挡起到安全的作用,二来能够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让巢穴能够干燥。
很多鸟类是处于食物链底端,鸡更是如此,天敌数量是非常繁多的,所以安全向来是排在第一位的,尤其是夜晚来临的时候。更是具有很多潜在的危险,上树就成为躲避很多天敌的最佳的方法。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高度的存在,能够让很多天敌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但无计可施。所以说鸡喜欢上树这样的行为,是鸡骨子里面的基因存在导致的。
村东老李喜欢养鸡,专门给鸡弄了个硕大的鸡笼子,可是让老李无奈的是,老李连续喂养了很多鸡,都被黄鼠狼给霍霍了,黄鼠狼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田鼠,但也会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去做出偷鸡吃的行为,黄鼠狼不但狡猾而且残忍,老李养的一笼十几只鸡,黄鼠狼根本就吃不完,但黄鼠狼却会很残忍把鸡全部给咬死。一只也不剩下。
老李后来又陆陆续续买了好几次鸡喂养,也采取了很多防治黄鼠狼的方法,包括买了两只大白鹅,把家里的院墙加固把墙缝隙填补,但这些做法依然收效甚微,黄鼠狼依然屡屡前来光顾。直到后来老李放弃了鸡笼,让鸡每天傍晚全部自动上树之后,这才彻底解决了黄鼠狼咬鸡,老李家里有几棵高大的槐树,不但高大而且枝繁叶茂特别的稠密,后来养的鸡每天定时在天黑之前上树,黄鼠狼来过几次无计可施,逐渐也就不来了。
大自然是弱肉强食的世界,一些弱势群体在自身能力有限,在正面冲突干不过的情况下,很自然地会采取其他的一些防御、躲避的方法。鸡上树也是如此,是很好的一种躲避天敌攻击的策略。高大的树木能够成为捕食者不可逾越的障碍,从而让凶险的夜晚变得安全了许多。
树木高大鸡能上得去?可不要小看鸡的飞翔能力。好歹人家也是有翅膀的,曾经一度也是翱翔在天空的一只飞鸟。虽然落地之后成为了家禽,但依然拥有一定的飞跃能力。尤其是对于上树,鸡有着相当聪慧的智力,鸡会先飞到稍微高一些的位置,采取逐渐上升的方式,兜兜转转的飞上树梢,也有一些强悍的鸡,直接从墙头上面开始起飞,一口气就能够直接飞到树梢。所以说高大的树木对于散养的鸡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轻轻松松就能飞上去。
鸡上树的时间早晚还被当做是天气预报,农村有句俗语叫做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指的就是鸡进窝的早晚对于明天的天气有一定的预测,鸡如果进窝或者上树比较早,那么明天必定是个大晴天,如果上树或者是进窝比较的晚,那么明天很有可能将会出现大雨滂沱,很多动物对于天气的变化极其的敏感,而且会做出一些相应的行为作为对策。
鸡上树、进窝早,是因为第二天是个大晴天,鸡不会因为天气影响担心觅食,所以就会早早地进窝、上树休息,如果鸡感觉到明天将会出现大雨,鸡就会延长当天的觅食时间,做好营养补充从而能够面对明天下雨难以觅食,所以说鸡也是极其聪明的,那么鸡在树杈上面睡觉,不会因为睡着了之后掉下来吗?
在农村生活过的有一个事情比较熟悉,那就是在养鸡的时候,一定要在鸡窝里面搭根棍子,每天晚上鸡会在这根棍上面睡觉,这也是根据鸡的身体结构产生的习惯,鸡不论是在鸡窝里面的棍子上,还是在树上的树枝上,都是喜爱抓着一根棍睡觉,这也源于鸡爪的结构,鸡爪会在鸡休息的时候,反而越抓越紧,鸡越松弛鸡爪反作用力越大,所以说别看鸡只是抓着一根细细的棍子,但是完全不用担心会因为睡着掉下来的。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文/农夫也疯狂
农村里,绝大多数的人家里都会饲养一些家禽,在过去像猪是必不可少的,而鸡、鸭、鹅这些动物,也是很多人家里都会养。有些人家里会因为农活需要,还会饲养牛、马、羊和骡子这些。而近些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并且科学技术也更加先进了,所以养猪的、牛、马、骡子的就少很多了。但是像鸡、鸭这两种家禽,在农村里还是十分常见的。尤其是家中有老人的,那鸡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正是数九寒天,马上就要进入三九天了,也就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要到了。这些鸡、鸭在寒冷的冬季是如何御寒的呢? 农村有着“鸡寒上树,鸭寒下水”的俗语,是什么意思呢?鸡站在树上岂不是更冷吗?其实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鸭寒下水
字面的意思也是比较简单的,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季的时候,鸭子会因为御寒,所以会下到水里面去。很多人的理解是,在冬天的时候,尤其是在三九天的时候,到处都是冰天雪地的,而在冰面上的温度,往往是零度以下了,因为零度了才会结冰。而在水里面,没有结冰的话,那温度应该是高于零度的,所以鸭子会到水里面去。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在一年四季,鸭子都会去水里的,并不是说寒冷了才下水。“鸭寒下水”原本是由“鸭寒下嘴”讹变而来的。老农民应该都很清楚,那就是当天气寒冷的时候,鸭子会把自己的嘴巴伸入到自己的翅膀下面取暖,就像是我们人类在冷的时候,会把双手插入裤兜里取暖一样的。因为鸭子的身上有厚厚的羽毛,而它们的头部的羽毛很浅也很少,所以最冷的往往是头部。
鸡寒上树
“鸡寒上树”的意思是说鸡在寒冷的时候会飞到树上去,民间的说法是在地上比较的潮湿、阴冷,尤其是在雪地里,而在树上则相对暖和一些。农村长大的朋友都很熟悉,鸡也是鸟类,也是会飞的,平时有些鸡就会飞到树上去。那鸡寒上树有没有道理呢?
这句俗语其实也是没有道理的,鸡在不寒冷的时候也会上树,而且在寒冷的时候,鸡上树的是比较少的。因为在树上其实风更大,也更加的寒冷。有鸡会上树,那是因为在雪地里确实比较寒冷,树上相对好一点。但是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上树的鸡都是把一条腿缩回去了,呈金鸡独立的姿势。而且“鸡寒上树”的原句是“鸡寒上距’,后来就讹变成为了“鸡寒上树”。而这个“距”就是足,也就是鸡脚。当三九天到来的时候,在农村经常看到有些鸡一只脚站着,然后把另外一只脚往上缩到了翅膀下面,而这个就是“鸡寒上距”。
现在明白了吧,农村俗语“鸡寒上树、鸭寒下水”是由“鸡寒上距,鸭寒下嘴”讹变而来的,这才是它们正确的御寒的方式。你见过这两种现象吗?喜欢文章的话,记得收藏、点赞和转发哦!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哦#谷丰计划#
春上枝头
杏花盛开的时节
雾
家
清晨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