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根据与他人的关系使用不同的称呼来表达礼貌,尊重或亲密关系。在与日本人打交道时,使用适宜的称呼尤为重要。
实际上,日语的称谓不是很复杂。通常在姓氏或名字后加上“酱”,“桑”等后缀。根据关系亲密的程度,日语后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ちゃん」
「ちゃん」」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酱”,在日语中是关系最为亲密的一种称呼,是「さん」的转音,接在名字后表示亲热。可以用在关系较好、彼此比较熟悉的朋友或夫妻、家人之间。此外,幼儿园或是小学老师叫学生名字的时候也会用「ちゃん」「ちゃん」。
例如:
お母ちゃん(妈咪)
木ゃん(阿木)
君「くん」
在称呼朋友或是年龄、资历比自己低的后辈时使用。常用于称呼男同学、男下属,不过在职场中也有男上司用「君」来称呼女下属。「君」带有亲密感,与「ちゃん」「ちゃん」相比还略带一些敬意在里边,不熟悉的人之间一般不用。
例如:
钱くん(小钱)
諸君(诸位)
さんさん
「さんさん」可以说是日语称呼中最基本也是最“安全”的一种称呼。当你拿捏不准和对方算不算熟悉或是亲密,不知如何称呼对方时,用「さんさん」是绝对不会错的。相当于汉语中的“女士”、“先生”、“同志”、“同学”,日语语感中这个称呼既带有敬意也有亲密感在里边。
例如:
お巡りさんさん(警察同志)
李四さんさん(李四先生)
様「さま」
「様」是比「さんさん」更为敬重的一种表达,相当于汉语中的“大人”。多用于称呼比自己年长、地位较高的人。
例如:
神様(老天爷,神灵)
お客様(客人,顾客。毕竟顾客是上帝!!)
陛下「へいか」
对天皇和皇后,皇太后等的尊称。
例如:
天皇陛下(天皇陛下)
另外,“ 友達”在口语中的用法更多,而最庄重的表述是“ 友人(ゆうじん)”。 “友達”与“友人”具有相同的含义,通常被用作书面语言。
朋友也分为距离结交。当您结交朋友时,您的好朋友中总会有一些密友。在日语中,“家人和朋友(しんゆう)”专门指非常亲密且体贴的朋友。它的中文含义与密友,密友,密友,好哥们和好女友相同。如果您说“尤达”是一个可以和您一起快乐地玩耍的人,那么“朋友”强调两者之间的精神和谐,并可以与您分享欢乐,悲伤和欢乐。
以上是日语称呼的一些盘点。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和道日语公众号,并将继续更新!
酱和卤,是两种十分常见的烹饪技法。最近,有网友问到“酱和卤有什么区别?”那么今天,就为大家简单讲解一下这两种技法的异同,以供大家参考。
酱
▼
“酱”技法,是将初加工后的生料放入预先调制好的酱汤锅内,用旺火烧开后改中小火长时间加热,使原料成熟入味,捞出冷却成菜的一种冷菜技法。
工艺流程:
原料刀工处理→入锅酱制→捞出冷却→改刀装盘。
操作要点:
1、配制高质量的酱汤
酱汤的调制方法相较于卤水来说,要简单很多。提前用老鸡、棒子骨等荤料熬成汤料,然后在汤料中放入常用香料和简单的调味料,比如盐、鸡粉、糖色等熬制而成。由于酱制的原料多带有浓郁的异味,所以香料包的配比非常关键。
2、原料的初步处理
由于酱制的原料都是生料,所以初步处理过程极为关键,尤其是一些异味比较重的荤料,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漂水(时间一般都在2小时以上)、焯水(冷水下锅,小火浸煮食材最为合适)和祛异味的腌制。
3、火候的控制
一般来说,酱汤烧开后才能下入原料,待酱汤再次烧开后立即转为菊花火来加热。整个熟制过程中,酱汤始终保持似开非开的状态。
卤
▼
“卤”技法,是将加工好的原料或预制后的半成品、熟料,放入提前熬好的卤水中加热使原料充分吸收卤味并成熟的烹调方法。
工艺流程:
原料刀工处理→腌制→预或熟处理→卤制入味→改刀装盘。
操作要点:
1、配制高质量的卤水
卤水的好坏,决定着卤制品的质量。卤水的制作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除了要吊汤、搭配香料和调料外,还需要放入油炸增鲜料和炸过增鲜料的油脂。尤其是香料的配比,较酱汤的香料搭配更为复杂。
2、卤制的火候
关于卤制火候,特别强调一点:很多师傅卤制的原料会出现破皮的现象,这说明火大了,所以在卤制一些乳鸽、鸭子、鸡等原料时,一定要将卤水的加热温度控制在95℃-98℃,使卤汤保持在似开非开的状态为宜。
3、防止串味
一般来说,卤制不同食材时最好采用专卤专用的方法。比如卤牛肉和牛杂、卤羊肉和羊杂、卤猪肉和猪杂、卤鸡和鸽子、卤鹅、卤豆制品、卤菌菇都要配置单独的卤水,不可混用。
4、卤水的保养
卤水的保养是门大学问。每天使用完卤水后,如何存放,如何补汤、补色、补味……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酱和卤的不同点
▼
自古以来,就有北酱南卤的说法,酱和卤两种技法其实是非常相似的,但是细细比较,它们在操作上还是有三个不同点:
一、用料
酱法只用生料,且仅限于禽畜肉类原料及内脏;而卤的用料就非常多样,既可以卤制生料,也可以卤制熟料,可以用来卤的食材非常多样,除了禽畜肉类及内脏外,还可以是禽蛋、豆制品、菌菇、海鲜等。
二、香料和调料
酱汤常用的香料就是基本香料;而熬制卤水使用的香料就非常复杂,除了常规使用的香料外,往往还会添加类似香茅、蛤蚧、南姜和一些中药材。
在调料的选择上,制作酱汤的调料就是简单的盐、糖色、酱油和鸡粉;而熬制卤水的调料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除了盐、糖色、酱油和鸡粉,还会根据所卤食材的不同加入鱼露、花雕酒,甚至还有酱、排骨酱。
三、味型
酱汤的味型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就是咸鲜味、五香味两种;而卤水则分为白卤和红卤两种,根据调料的不同,呈现更加丰富的味道。
如果你是广东人,那你一定听过这句话:
“生块叉烧都好过生你。”
这可以说是专属于广东人的骂人金句,杀伤力不大,但侮辱性极强。在《百变星君》《栋笃神探》等影视剧中,也都有用叉烧骂人的场面。
问题来了,叉烧这么好吃,广东人为什么喜欢用它骂人?就不能用别的食物替代吗?
骂叉烧才听得懂
不管在哪里骂人,都讲究一个要素——对方能听懂,听不懂的话不就白骂了吗?
而叉烧正是广东人最熟悉不过的东西。
广东叉烧最早被称为“插烧”,取其以叉子插着猪肉而又美味之意。叉烧有多好吃?周星驰在电影《食神》里这样描述:每一块叉烧的肉汁被封在纤维里面,有如江河汇聚,里面的筋络被内功震断,入口极之松化。
叉烧不仅美味,还历史悠久。
据清代粤菜典籍《美味求真》记载,在介绍“卷煎”做法时,有提及叉烧。这说明,叉烧在清代已经成形。而蜜汁叉烧则是在烧鹅技法从新会传到广州,再从烧鹅挂炉进行变革之后才出现的,约为道光二十年(1840年)。到了现在,当地的各个餐厅基本都会卖叉烧,广受欢迎。
可以说,叉烧一词早已经刻进了广东人的骨子里。
一般来说,骂人叉烧有两种意思。
一是父母教训淘气或者不上进的小孩“生块叉烧好过生你”,指人不及一块叉烧有用,叉烧至少好吃饱腹。由此延伸出了“叉烧族”一词,特指依赖父母却不孝顺父母、无所事事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啃老族”;二是叉烧原料以猪肉为主,因此骂人是叉烧也有说对方“愚蠢,肥胖”的意思。
除了叉烧,作为美食大省,广东还存在不少用食物进行人身攻击的口头禅,用得那叫一个五花八门。
先说蛋散,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搓成落油镬炸后蘸麦芽糖的小吃,通常用来骂一些人胆小怕事、没出息或不学无术。还有由猪肉和猪小肠制成的小吃——粉肠,被用来代指混蛋一词,自带轻蔑感。
在电影《食神》中就有包含此梗的对白——“就凭你一条粉肠四条蛋散想搞掂我?”。其中,“粉肠”指的是领头的混蛋,跟着的四条“蛋散”则是指没什么卵用的小喽啰。而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周星驰也有“就凭你一件番薯几件蛋散,就想取我唐伯虎的命?”这样的台词。
图源: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截图
另外,比较经典的还有“食蕉啦你”,是以香蕉代替排泄物,其含义和“食屎啦你”一样。在电影《赌神》里就有这么一个梗:周润发饰演的赌神高进对一个香港出身的科威特人说:“朋友,你回印度吃香蕉吧。”
电影《东成西就》也有一句著名的骂人话“香蕉你个臭芭拉(乐)”,没有太深的含义,主打一个骂人的气势和顺口。
图源:电影《赌神》截图
相反,骂人的时候用太生僻的东西做比较就可能没那么好的效果。
比如,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有这样一段剧情:千颂伊网购了螃蟹酱准备弄饭吃,却发现自己被骗了,螃蟹和蟹黄都很少,这时都敏俊在旁边说道:“这种家伙,就该大半夜坐在番峙坡上。”
然后,千颂伊压根没听懂……
图源: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截图
正是因为每个地方的人熟悉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拿来骂人的东西也有很强的区域性:
陕西人爱说“棒槌”,指傻子、笨蛋;到了北京,一句“你大爷的”能骂遍全城,因为北方的大爷往往是家里最有威望的人;而东北地区则有“兔崽子”“犊子”“熊样”等一系列用动物骂人的词汇,因为这些动物在当地比较常见。
但是,不管借用的东西多么千奇百怪,让对方get到意思才能达到骂人的目的。
骂人也能各式各样
食物这么好吃,为什么这么坚持用它骂人?除了够熟悉,还因为其能骂得够形象。
比如叉烧不仅好吃,而且做起来十分费功夫,所以用不如叉烧来代替“你这么不成器,枉费老娘辛苦养育”一类的话。再比如,用箩底橙、卖剩蔗形容剩男剩女,其原意为积压的货物,骂人时多指嫁不出去的女人。或是用水鱼(即甲鱼)来形容蠢笨易被骗的人或冤大头,因为它外貌看起来就是笨笨的。
除了广东,其他地区也有不少因食物的特征符合人的特点,采用食物骂人的例子。
比如河南会用“你的脑子跟糊涂面条一样”形容一个人脑子不灵光,因为面条糊在一起就理不开、一团乱;天津人则以滚刀肉来形容那种死皮赖脸、纠缠不清的人,因为滚刀肉就指切不动、煮不熟、嚼不烂的肉。
在国外,日本人会用“頭がピーマン(青椒脑袋)”来骂一个人脑袋空空、脑子不好使,因为青椒的内部是空的;而韩国人就爱骂“鸡脑袋”“鸡头”来代指“你小子”“你这丫头”之类的话,也可以形容一个人有点笨。
宝拉给德善补习功课时,被气得骂对方鸡脑袋|图源:《请回答1988》截图
有时候,有的人不好意思说太脏的话,对他们来说,用食物骂人就相对更友好。
《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就不擅长骂人,原本美国人多骂”son of the bitch“,而他改成了“son of a biscuit”,也就是去你个小饼干的意思。
总的来说就是,食物千千万,总有一款适合你。而且对想要尽量保持文明的人来说,还可以达到不带脏字的骂人效果。
图源:电视剧《生活大爆炸》截图
骂人的学问
在很多情况下,用什么词、什么语法骂人不是最要紧,意思和气势到位就行。
而为了达到在短时间内攻击对方的效果,脏话的音节都很简短,有的脏话本来挺长,说着说着也会精简,比如被鲁迅称为国骂的“他妈的”,一开始前面有个动词,后面还带着名词,说着说着就精简到三个字了。
也因此,学一门新的语言最先学会的一定是骂人的话,你或许不会说日语,但一定知道“八嘎牙路”,还有韩语“阿西巴”以及英语的“”等。
图源:电视剧《和平饭店》截图
如果你觉得用食物骂人也还是不够文明,想完全戒断脏话,那只能说很难,除非你戒断情绪。
从生理构造上来说,说脏话是人的一种本能。
人类大脑的分工很复杂,简单来说,外层区域掌管思维和理智话语,里面的额叶系统主管精神情绪,这里就是脏话的来源。通常情况下,外层区域让人们保持理性,告诉人们“说脏话是不好的,要保持文明“;而当大脑额叶系统情绪太过强烈,外层神经细胞阻挡不了这种情绪神经电流的猛烈撞击,脏话就会脱口而出。
如果一个人的边缘系统受损,他就可能句句带脏字,不是想骂人,而是真的控制不住。在上世纪80年代,医护人员就曾在研究中发现,一些边缘系统受损的人会患上妄语症,脏话说得像决堤之水。
而且,虽然说脏话不太文明,但它也有一些好处。
不仅可以发泄情绪,还可以缓解疼痛。
英国一所大学的教授史蒂芬斯和阿特金邀请了60多个本科生做了一项实验:
将大学生们分为两组,都把手放在冰水中,过程中一组可以说一句脏话,而另一组只能说一句中性的话。在5分钟内,实验者的手不能从冰水中拿出,且时间越长越好。
结果表明,说脏话的一组,手浸在冰水中的时间更长,而说中性话语的一组时间更短。因为骂脏话可以更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对痛苦的感知程度变小,忍耐力更高。
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为首的学界研究发现: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工作团队能够一同骂人,就更能够并肩协作。试想一下,和自己的闺蜜/兄弟一起吐槽某个人时,不仅爽,而且感觉两个人关系更近了。
如果骂人功力够深厚,还能把死人骂活过来……起死回生。
不得不说,有了脏话“真他妈幸甚至哉”,但也可不乱说,怕被打。
参考资料:
[1]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中国粤菜故事》
[2]陈茜苑. 中国骂俗、骂歌、骂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广东文化与饮食习俗[J]粮食经济,2003(09):51.
[4] 埃玛·伯恩/吉永劭 译:《我们为什么会说脏话》
[5]Vista看天下:中国哪里的方言骂人花样最多?
[6]网易文创:最爱用食物骂人的省,吵架都像在报菜名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