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时神 羲仲怎么读

发布时间:2024-05-10 07:27:11作者:依稀久忆来源:网友上传

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时神 羲仲怎么读

本文目录一览:

山海经:伏羲女娲生四子为司时之四神,原型是青朱白墨四根木头?

上文我们从战国楚帛书中发现了,女娲与伏羲不是兄妹的秘密,那么关于伏羲娶了女娲之后的事呢?实际上,伏羲女娲兄妹两人的确诞下四子,而且均不是等闲之辈,是掌管二分二至的四神,他们是分守于四方的巨木,定立着世间的季节和年历。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一)楚帛书中的四方神木

关于四神的记载我们曾经有所提及,主要集中在《山海经》之《海外经》中: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海外南经》“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海外西经》“

“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海外北经》

“东方勾芒,鸟身人面,乘两龙。”—《海外东经》

四神

山海经的记载的四神,形象较为一致:都是结合体,坐骑为两龙(除禺强外),而且是方位神。但是楚帛书中却有着另外一套独特的四神体系,是司四时之世间神,四时即春夏秋冬,又指定立四时的四个历点: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

楚帛书四神

“未又日月,四神相戈,乃步以为岁,是隹四寺”,这里的四神就是上文所说的伏羲女娲四子。实际上,四神既可以是四方神,也可以是四时神,因为古人也以四方象征四时。春分主东、秋分主西、夏至主南、冬至主北。

四神

此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日月还未产生的时代,时间的决定完全依靠四神分立四方,轮流步算而得,他们交替步测,以此确定时间和季节。所以,四神便分立于帛书四个方位,不仅代表着步测方位的转变,也同样代表着季节的轮回!

当然,不仅楚帛书中将四方神与四时神统一,在《尚书·尧典》中所记羲和四子同样如此:

尚书尧典所记羲和四子

可以看到,羲和四子分别是: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帝尧派遣其分管东南西北四方与春夏秋冬四时,其实正是在履行着四神的职责;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个人的名称:

“仲”和“叔“明显是按照”伯仲叔季的排行来命名,至于名字的第一字则刚好是其母”羲和“二字单拆的结果。

楚帛书所见四神名称

于是,我们再看楚帛书中对于四神名号的记载,就会发现有相似之处,“长、二、三、四”这也是按照长幼之序来为四神排列的,所以再次证明四神正是女娲与伏羲所生四子。只是,四神的名字却与《海外经》中我们熟知的“祝融、蓐收、禺强、句芒”有所不同,均以四色巨木命名。

楚帛书中四神名号

四神中的老大,名叫青幹,也是东方春分之神,在帛书中位于右上角,是东方青木之名。

四神中的老二,名叫朱四单(兽),是南方夏至之神,在帛书中位于右下角,是南方赤木之名。

四神中的老三,名叫白黄难,是西方秋分之神,在帛书中位于左下角,是西方白木之名。

四神中的老四,名叫甶墨幹,是北方冬至之神,在帛书中位于左上角,四北方黑木之名。

因为帛书中很多字残毁,所以很多字均为释读,未必准确。以四色巨木指代分守四时的四神,实际上与《尔雅·释天》中记载四神的方式比较类似:

“春为青扬,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尔雅·释天》

(二)山海经中的四方神木

在楚帛书中,以地上四方巨木标志四时四方的做法,实际上对于解读《山海经》也极具启发意味,毕竟在《山海经》中也不乏类似于建木、若木、扶桑、三珠树等记载。那么,是否也可将之对应起来,我们姑且来试一试。

①扶木/扶桑——春分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大荒东经》

金乌扶桑

关于扶木即扶桑不必多言,大荒东经中的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三百里的巨木,如芥般小的叶子,显然不是普通的树木。此外引人注目的是,扶木更是金乌的栖居之所,同样的描述也出现在海外东经中,扶桑上有十日所居: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海外东经》

这两个不同的记载,应该都是在描述同一件事实。正因为扶木、扶桑的原型是测日授时的表木,古人借以观察太阳方位和运行的规律,所以扶木/扶桑才会和东方以及太阳密切相关,正是位于东方的神木!

②三株(珠)树——夏至

“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山海经·海外南经》

“三珠树在其东北方,有玉树在赤水之上”——《淮南子·墬形训》

三“株”树,也做三“珠”树,估计是根据文中“叶皆如珠”后改之,因为不论是“为树如柏”还是“为树若彗”,都表明其树不仅枝繁而且叶茂,所以不可能树上只有三片叶子,才命名其为”三珠树“。

神木

所以三株树,顾名思义应该就是有三株树木比肩而立,因为正值仲夏之时,而夏至测影就正好需要树立三根日表,所以三株树之数恰好与之相符合。所以,夏至时位于南方的神木正是三株树!

③建木——测影之木

关于建木,实际上也与测日之表有关,但是它并不属于四方神木,而是和登葆山一样,是为通天之梯。

“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山海经·海内经》

《海内经》中的建木更加独特,高达百仞,且木上有九枝下有九根,长的如此周正对称,显然不太可能是天生自然之树,应该就是表木。九枝可能正是安置九日之处,与《海外东经》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相关。

建木通天

“冬至日行远道,周行四极,命曰玄明。夏至日行近道,乃参于上。当枢之下无昼夜。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吕氏春秋·有始览》

此外,《吕氏春秋》中的说法更是直接,将建木放在关于日道运行的整体语境下,当日道之下,日中无影,就充分体现了“建木”投影的特点,所以建木同样与测日授时密切相关。

④若木

关于若木,相较而言就显得有点普通,“赤树、青叶、赤华”像是一棵天然的树木。

“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大荒北经》“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海内经》

若木

⑤扶木、建木、若木

“扶木在阳州,日之所曊。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淮南子·墬形训》

另外,我们还在《淮南子》中找到了“扶木、建木、若木”三木共存的记载,重点说了建木“日中无景”的特点与《吕氏春秋》类似,同时提到若木“末有十日”,说明若木并没有那么简单,可能与扶木类似,均与太阳金乌有关,两者位置也相毗邻(若木在建木西)。

神木

好了,阳Sir寻找无果,只发现了东方的扶木与南方的三株树具有明显的标志意味,与楚帛书所记载的四方神木类似。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或许其他方位的标志不一定是巨木,而是同样有标志作用的其他事物呢?留个尾巴,我们后面再另行探索~

山海经考古

我是阳Sir,拥有六块腹肌的迷途小书童,考古学之眼,看山海经世界,欢迎关注!

【古道遗韵】跟着非遗游文登:羲仲宾日的传说

王冬艳拍摄

春|天|悄|悄|地|来|了

春分

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我们都会迎来一个重要的节气——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是怎么来的呢?这得从文登旸谷山的“羲仲宾日”说起。

春分的由来

旸谷山全景

羲仲宾日的传说于2013年12月30日被列入文登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尚书》记载,早在4000多年以前,尧帝曾派遣大臣羲仲来到东夷一带的旸谷调查和总结四时二十四节气的发生规律,并拟定最早的历法,设礼仪祭祀太阳,后人称之为“羲仲宾日”传说。从文登界石镇的旸谷山周边“旸里店”“旸里”“旸里后”等古村名,《尚书·尧典》《文登县志》等文献记载以及民间口授相传的“羲仲宾日”的传说,以及旸谷山考古发掘实物来看,旸谷山是“羲仲宾日”之地有着极大的可能性。

文登境内与”曦仲宾日“相关的地名分布图

2013年11月23日,中国考古专家在文登召开了“文登旸谷山考古发现论证会”,国内权威专家一致认为,旸谷山石棺墓群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期遗存(距今5000—4400年),在时代上与尧、舜、禹的传说时代大致相吻合,文登旸谷山及其周边区域可以作为“羲仲宾日”地的重要探索地点。

尧命羲仲宾日处是中国天文历法的观测起源之地,伴随着旸里店、旸里、旸里后三村及旸谷山名的流传,使人们更加念念不忘上古时代的人们在极端落后的条件下创造了至今精确指导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经久不衰的农家历法文化。

趣味民俗

立蛋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何以成为“世界游戏”,尚难考证)

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

放风筝

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

春分的气候特点

风沙

春分时节,在我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在这些地区,大风卷起的扬沙、高空飘来的浮尘

低温阴雨

在春分时期,当有冷空气连续入侵我国南方,会出现温度持续偏低的春寒天气,此时,再有相伴的连阴雨,对农作物会有很大的影响。

倒春寒

初春时节,当气温回升比较快,之后又出现一段时间气温持续偏低,这种天气现象人们称作倒春寒。

春旱

华北有\"十年九春旱\"和\"春雨贵如油\"之说,进入3月后土壤解冻,小麦返青;春季作物由南向北播种。

来源:文旅文登

尧的故事

陶寺遗址地图。(陶寺遗址考古队绘制)

我国自古有“三皇五帝”的说法,然而“三皇五帝”指哪几位,历来众说纷纭。在角逐“五帝”人选的上古先贤中,尧帝入选了大多数版本。

那么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按照《史记》130篇第一篇《五帝本纪》记载,尧叫做放勋,他的父亲是黄帝的曾孙帝喾高辛,五帝中的第三位。本来帝喾死后,尧的异母兄挚成为帝,但干得不好,被弟弟放勋取代了,称为尧帝。

取而代之的尧是怎样一个人?《五帝本纪》写道,“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这是对尧品行的歌颂。尧具体功绩有什么?《史记》写道,尧命令羲氏、和氏制定历法,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命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等人到四方,按照天时指导民众耕作。如此看,尧通晓天文,也和古人所说上古之人皆知天文吻合。

更高明的是尧选人用人的能力。《史记》中对尧的记载大部分是讲他对下属的判断和选择。在治水问题上,下属推荐鲧,尧认为他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可用。大家要求让鲧试一试,尧也同意了,最终证明尧对鲧的判断准确,鲧治水失败。最终完成治水大业的是鲧伟大的儿子禹。

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他否定了共工,认为他好讲漂亮话,用心不正。又否定了自己的儿子丹朱,认为如果“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更好的选择是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即便放弃家族继承,尧也不愿意“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尧这种以天下苍生为重的意识,开创了古人推崇的“禅让制”。但尧选择舜,也不是拍脑袋,首先舜贤孝名声在外,是当时的知名人物。尧为进一步考察舜的品行,让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这两位就是著名的娥皇、女英。之后,尧对舜的考察长达20年。20年间,舜的表现得到天下人的信服。

尧死后,传位于舜,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到南河之南居住。而诸侯都不去觐见丹朱,只觐见舜。有狱讼也找舜解决,只歌颂舜而不歌颂丹朱。这样舜才又顺理成章成为帝。

尧的襟怀和舜的贤德,让他们成为后世典范。尧舜的时代成为古人心目中的理想时代。当历史进入20世纪,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学者,对大禹的生平及尧舜禹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古史并不可信的结论,认为尧舜的故事从春秋战国才出现,不是信史而是神话。到底有没有尧舜禹,从《古史辨》发表一直存在争议。由于长期没有考古证明,争论更多基于文献。直到陶寺遗址发现,出土城市遗迹和被认为写有“尧”字的陶器,才为这场争论提供了考古学的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