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生肖

腊月歌童谣(腊月歌)

发布时间:2024-05-10 12:06:04作者:煮酒送别来源:用户分享

腊月歌童谣(腊月歌)

本文目录一览:

腊月歌!!!

腊月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

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歌!!!

腊月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

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歌!!!

腊月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

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农村3个古老童谣,道尽农村腊月习俗,提上句知下句的都是农村娃

农村过年的热闹,其实更大一部分是在准备年货的过程中。是随着年的临近,家里所呈现出的一种变化,如农家生起的炉火,把人整个烘暖,烘兴奋了。

农村娃从小会背农村口口传承的古老童谣。这些童谣形象又生动,也是北方进入腊月后,备年活动的真实写照。

一、给家人添置新衣物,买买买

“辞灶,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婆儿要件新棉袄。”进了腊月门儿,农村的闺女小子都兴奋起来,知道父母亲不管平日多节省,过年也会给自己买件新衣服,买花买炮,欢欢喜喜过大年。

这首童谣既说明农村过年的重视程度,其实又道尽中年农民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

闺女爱美,买个美美的发卡,头绳,小镜子,胭脂水粉,小子就爱鞭炮泥锅子二踢脚。小小孩老小孩,人老了也喜欢新鲜热闹,过年了,也得让他们高兴。

至于家里的顶梁柱,大多量力而行,不会给自己置办什么行头,把放在柜子里出门才穿的那套衣服,拿出来熨烫一下,又是一年。

二、贴窗花

在旧社会,农村没现在这么物质丰富,甚至连窗子都是木格子的旧式窗,上面也没玻璃,儿时糊的白色窗户纸。

阿兮小时候,干得最多的就是跟着姐姐们糊新窗纸,贴窗花。

要打浆糊,木格窗上的旧封窗纸一揭,风马上灌进来,手都冻僵了,还得快速把窗棂擦干净,再涂上浆糊,小心把薄薄的白色封窗纸糊上。再贴上各种红色窗花,窗两边的墙上,再贴上窗楹。

“过年啦,贴花啦, 满窗子,都红啦。 贴个猫,贴个狗,贴个小孩打滴溜, 贴个老猴抽烟斗,贴个没牙佬满窗走。”这童谣您还会背吗?

不知道为什么,阿兮此刻再背出来,居然泪盈满眶,艰苦的农村岁月里,农村人依然乐观,心怀希望。

三、腊月备年习俗

胶东农村的这首童谣,把农家腊月里的习俗,几乎是一网打尽,即是朗朗上口的童谣,也是民俗文化的最好传承。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谗,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过年,小孩子最兴奋。看着大人忙活,小孩子也是屋里屋外乱窜,按照农村老人说法,像“没戴笼头的小马驹,撒了欢儿”。

二十三辞灶,又称过小年,要送灶王爷爷上天,临行祭灶,必须有糖瓜(麦芽糖),粘粘的,粘牙。据说灶王爷这天要上天汇报看到的这一家人一年情况,老农心诚,自己想想一年里难免有做得不太好的地方,希望灶王能够上天言好事,粘住牙,少说不好的地方。

二十四日大扫除(未辞灶时怕惊动灶王,因农村大扫除很彻底,要把屋内所有东西和家具都搬到院子里,杆子上绑了笤帚,从屋芭到墙壁底下,犄角旮旯,都要清扫干干净净,墙壁重新粉刷(过去就是和了白灰,刷一遍到两遍)。

这事一般要绝早开始往外搬东西,然后大人在家里扫灰,孩子在院长里擦洗小件家具。粉刷完墙壁要停到下午两三点钟,等着粉干了,才往家里搬擦干净的大物件。

大瓮,面缸,家具,北桌子,先归位,炕上铺上揭的新席子,所有东西锃光瓦亮地重新摆放整齐,顿时有了辞旧迎新的感觉。

农村扫灰最累人,那么冷的天气里,洗洗涮涮,手冻成了红萝卜。

腊月二十五,要做包豆腐。北方冬天冷,做包豆腐或冻或炸或腌制,能吃一整个冬天。豆腐“都福”,寓意也好,农村人最喜欢。

腊月二十七,在阿兮老家一般就是杀公鸡,烀猪头下货和公鸡,打冻。

煮的这只鸡,也有讲究,要脖子杠杠起来,有昂首挺胸之姿,双足稳稳蹲卧,方便上供时摆碗。

还记得年初一拜年,村里人最爱看家家北桌子上的上供摆碗,见了姿态轩昂的公鸡,就啧啧赞叹,好像这姿态,也成为新一年里决定家庭运气的一个征兆。

二十八发面蒸包子或炸货,反正这些都是套数,年前必须备好。二十九日蒸大枣饽饽和圣虫,准备过年上供。

在阿兮老家有个习俗,年前把吃食都忙活好,正月里不新做,只熥着吃年前准备的吃食,寓意年年有剩财。

再一个说法,是说正月干活要忙一年,所以家庭主妇也想要清闲,希望新的一年里,可以少做点营生,多点收入。

年三十就不说了,我们胶东农村的规矩,就是守岁。一过十二点,就发纸放鞭炮,煮韭菜三鲜馅儿素饺子,抛奠,上供,一家人每人吃一两个,寓意吃元宝,有钱花。

简单睡一会儿,凌晨两三点起床,全家互问过年好,吃瓣橙子或吃块糖,寓意新年有甜头,心想事成。然后就开门,出去全村挨家挨户拜大年。

您老家还有那些民风习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分享。

农村农民农业,民谚民俗民风。欢迎关注阿兮随笔交流互动,为您分享农村事,共同探讨三农话题。

从小年夜到除夕,如何准备过年?一首腊月歌,安排得明明白白

小年的到来是春节开启的标志

我国的小年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尽管小年在南北方因重重历史原因而导致日子不同,但小年的到来就标志着中国人最看重的春节就要到来了,年味也逐渐的浓了起来。虽然在小年夜到大年夜这七天时间里没有别的节日,但在每一天却有着不同的春节习俗,例如“扫尘”“杀鸡”“采买”等活动需要人们去做,等年前的准备工作做完了,新年也就真的到来了。

一、民间流传的腊月歌

在我国民间流传有这样的一首民谣即《腊月歌》,歌谣写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民间歌谣十分形象恰当的描述了人们从小年夜至大年夜这几天的时间,为了迎接新年到来而做的准备工作。如今的年轻人由于其成长经历与老一辈的人大有不同,他们对于这些民间习俗其实是非常陌生的,而《腊月歌》内容简洁明了,将每一天需要的做的事务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传承民间习俗是十分有帮助的。

《腊月歌》示意图

二、灶王爷上天与玉帝下凡

自宋代小年与祭灶合二为一之后,小年便成为中国人在大年到来之前最为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要祭拜灶王爷,传说我国民间的灶神是掌管人间衣食和祸福的神灵,又被称为“厨房之神”,他在每一年的腊月二十三这一天都要返回天庭述职,向玉帝汇报人间的是非善恶。人们为了让灶神在汇报时多说好话所以要用隆重的仪式来供奉他,并希望用“糖瓜”来黏住他的嘴,也因此祭灶成为小年夜最重要的一项习俗。

人们在家中祭拜灶王爷

小年夜的到来标志着春节大幕正式拉开,但之后人们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第一项工作便是进行家里的大扫除,俗话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古人把大扫除称之为“扫尘”,最早起源于一些祛除邪魅的祭祀仪式活动,如今的扫尘已经不再具有宗教意味,逐渐成为了人们在年前进行的家庭大扫除行动,人们在这一天要全家齐上阵,仔细认真的打扫房屋、庭院里的每一个角落,同时还要洗涮锅碗瓢盆与拆洗被褥,衣服也要洗的干干净净。扫尘中的“尘”字与“陈”字谐音,人们扫尘即是希望扫除“陈旧”的烦恼,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二十四扫房子

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人们要做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迎玉皇,另一件则是磨豆腐。迎接“玉帝”下凡这件事还容易理解,但为什么磨豆腐这项活动要单独被人们列出来呢?其实这两项活动之间是紧密相关的。传说在灶神腊月二十三上天述职之后,玉帝为了检查灶神说的是否准确,便亲自下凡到人间体察民情,所以在这一天人们要谨慎对待,不说坏话不做坏事以使玉帝能对凡间留个好印象。然后还有这么一个传说故事:有一次玉帝到一户人家中拜访时碰巧这一家人在磨豆腐,玉帝品尝几口之后觉得非常难吃,进而他认为民间百姓的生活还是十分简朴的,在返回天庭之后便向民间播撒金银财宝以帮助百姓更好的生活。其实,玉帝尝到的仅仅是磨豆腐留下的,但人们为了能让玉帝分发金银财宝到民间,于是便在二十五这一天磨豆腐。其实磨豆腐还有另一重含义,豆腐的“腐”与“福”谐音,人们吃豆腐也是想在新的一年能够吸收进更多的福气。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三、买肉买面备年货

从腊月二十六日开始人们一般要开始购置年货了,民间俗语称“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意思就是说人们要在这一天去集市上购买新鲜猪或自己亲自杀猪以用作春节期间食用。在过去的农业社会里,平民百姓要想吃到猪肉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普通人可能一年到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狠心”去购买一定量的猪肉来吃,所以买肉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腊月二十六要割肉

腊月二十七则有着“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的民谚,意思是说人们要在这一天杀鸡,而且最好是公鸡,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们还是取谐音,“鸡”与“吉”谐音,人们在这一天杀鸡是希望来年能够吉祥如意,而雄鸡则更加的“雄壮”与“自信”。此外人们还要在这一天赶大集购置年货,这一天人们会到集市上购买对联、烟酒糖茶等诸多年货,年味也愈发的浓郁了。

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则有着“二十八,把面发”的传统,人们要在这一天开始准备面食。过去的人们没有如今的冰箱保鲜技术,所以不能提前太多天来准备面食,只有临近年关才开始准备和面蒸馒头。而在我国的部分地区还有“打糕蒸馍贴花花”的习惯,意思是说人们要在这一天把馍馍蒸好并制作年糕,而贴花花则指的是贴年画、春联和窗花。

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则被民间称为“小除夕”,这一天人们不但要蒸好馒头还要“上坟请祖上大供”。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如果某一年的腊月正好是“小月”那么便只有二十九天,腊月二十九也就成为了除夕夜,毫无疑问,腊月二十九是年前最忙的一天,在这一天除了要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还要上坟祭祖以尽孝道。此外二十九这一天也有“二十九、去打酒”的说法,意思即是这一天人们要备好新年的酒以迎接客人的到来。

腊月二十九上供请祖

文史君说: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但真正意义上的春节大幕拉开则是自小年之后。在小年到大年这七天左右的时间里人们要进行大扫除、购买年货等种种活动,十分繁忙。尽管迎接新年的准备工作是繁忙的,但件件事情都包含着人们对于未来的向往,这又是十分甜蜜幸福的。

参考文献:

1. 刘涛:《灶神起源中的文化崇拜》,《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第03期。

2. 王曼:《中国传统节日与祖先崇拜论析》,中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新闻多一度|进了腊月就是年,有哪些习俗?年三十为何时有时无?

今天(1月11日)进入农历十二月,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腊月,距离龙年除夕还有1个月。一进腊月就是年,腊八粥、腊八蒜、过小年、买年货,民俗里的腊月,充满仪式感。农历十二月为何叫腊月?有何习俗?为何年三十时有时无?

农历十二月为何叫腊月?

进入农历十二月,年味越来越浓了。十二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俗称岁尾,还有腊冬、残冬、腊月、冰月、余月等别称。其中,人们最熟知的别称当属腊月。

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先民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

腊月有哪些习俗?

进了腊月门,也就开始有了年味儿。“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民谣《腊月歌》“唱”足了腊月里的各种民俗大戏。

❉ 腊月初八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古时,腊八粥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所用材料多为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有营养。

❉ 腊月二十三

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其实,现代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或者只是趣味罢了。

❉ 腊月二十四

十二月二十四,告别“小年”,就该做迎接过年的准备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扫尘”,即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子”,南方叫“掸尘”。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一番新的气象辞旧迎新。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 腊月二十五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因豆腐与“头富”音相似,所以被寄予了新年要“富贵”的希望。说起“磨豆腐”,实际上是人们准备春节期间必备“年货”的开始。有人说,“豆腐能治中国人的乡愁、思乡病。”

❉ 腊月二十六

民谚称:“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以前,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多,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由于当时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十足。

❉ 腊月二十七

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 腊月二十八

关于腊月二十八的汉族民谚称:“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主食了。各地风俗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在腊月二十八过年,而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因为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 腊月二十九

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所谓大月是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你知道吗?从2025年开始直到2029年,连续五年的除夕都是“大年二十九”。

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

老北京腊月二十九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蒸馒头,这是为了过年准备主食,除了蒸馒头以外还要蒸花卷、豆包或者蒸一些小动物造型的豆包等,满族人家还要蒸喜饼、蒸枣泥方糕、蒸子孙馒头、蒸如意卷等,蒸豆包的时候还要在豆包上面用胭脂点一个小红点,以示喜庆吉祥。

小年究竟哪天过?

北方小年二十三,南方小年二十四,小年的“正日子”究竟是哪天?

其实,不同地域的人给小年赋予不同的概念,让小年衍生出了各种版本。只不过在全国各地,更多人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两天的“祭灶日”当作小年——人们从二十三这天开始购置年货,正式进入“过年节奏”。

细说起来,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历史更为悠久。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而关于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有一种说法是,清朝皇帝为了节省开支,在腊月二十三祭祀火神的同时也祭祀灶神,民间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形成了新的风俗。

还有一句流传很久的俗语:“官三民四船五”说的是在古代过小年的时间,官宦之家腊月二十三,寻常百姓腊月二十四,水上船家腊月二十五,而北方受到“官三”影响较大,渐渐调整了小年的时间安排。

明年起将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

1月10日,话题#明年起将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上了热搜。据悉,农历龙年的除夕为2024年2月9日,是“近几年最后一个年三十”。因为从2025年开始直到2029年,连续五年的除夕都是“大年二十九”。

年三十为啥时有时无?据介绍,我国农历中的月是按月亮盈亏圆缺变化的周期定义的,称之为“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为29.53天,并非整数,而一个月的天数要用整数表示,因此有时是小月29天,有时是大月30天。腊月逢小月的情形并不少见,2013年、2016年、2022年以及从2025年到2029年的连续5年,都没有年三十。

除夕这一天,年夜饭是阖家团圆的重头戏。据新京报报道,距离春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目前年夜饭市场已进入火爆状态,餐饮消费热度持续上升。北京多家知名餐厅的年夜饭预订已经趋近饱和,餐企推出的年夜饭半成品礼盒、预制菜礼盒的销售纷纷上涨。据悉,全聚德、西贝、北京华天旗下多家老字号、松鹤楼等知名餐饮企业的年夜饭礼盒近期销量持续走高。多家餐企预计今年春节销售将上涨。

更多阅读《餐饮板块走强,多家餐企年菜礼盒热销、年夜饭预订“升温”》

整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新京报

编辑 马浩歌

校对 吴兴发

双手简谱版:EXO《12月的奇迹》,弹起来吧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