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赵公明财神图片壁纸 赵公明财神图片大全高清

发布时间:2024-05-08 19:38:22作者:伸手挽明月来源:网友分享

赵公明财神图片壁纸 赵公明财神图片大全高清

本文目录一览:

赵公明为什么是财神?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提要: 赵公明别名赵黑虎、赵玄坛、赵公元帅等,“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阴间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司掌世间财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赵公明为什么是财神吧!

赵公明别名赵黑虎、赵玄坛、赵公元帅等,“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阴间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司掌世间财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赵公明为什么是财神吧!

赵公明为什么是财神?

赵公明于秦代出生在赵大村,传说出生时在三月十五日黄昏后天将黑时。赵公明家境贫寒,年青时为木材商打工,力大技精,背运木材。为人诚实守信,仗义勇为,深得工友信任。木材商十分赞赏,多次奖励。赵公明攒下钱财以后,又借贷工友的钱款,凭着勇气胆识和诚信,自任木商,进行经营。

赵公明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客户自然信赖他,争着和赵公明做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有人借赵公明的百金做生意,不料想遭遇天灾亏了本,一时无力偿还债务。赵公明仅仅让其还了一双筷子,抵消所欠的债账。为富行仁,义利双收。

赵公明不但周济贫困,出手大方,而且资助国家的军事行动,亲自参军打仗,十分勇敢。赵公明一边经营商业,一边到终南山楼观拜访高道,精研道理修得正道。赵公明驯养了一只曾经骚扰平原百姓的黑色老虎,人们视为奇迹,称为赵公明的黑虎坐骑。赵公明讲信用、扶贫助困、学道修行、和美处事、善于隐讳。集众多美德于一身,后人才将赵公明敬为财神。

赵公明是怎么死的?

1、在激战的过程中姜尚原本是打不过赵公明的,但却得到其师傅原始天尊,也就是赵公明的师叔的帮助,将赵公明的法宝定海珠收了回去,并将其给与了姜尚师兄。后来,姜尚师兄在南极仙翁的帮助下,对法宝定海珠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的开发,使法宝的功力比以前大大增强,法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当姜尚用法宝定海珠对付赵公明的时候,赵公明万万没想到定海珠的功力已到了如此厉害的程度,其功力抵不过,而被打死。

2、在赵公明与姜尚对峙的时候,虽然姜尚一方得到了法宝定海珠,也很大程度上对法宝定海珠的功力进行了开发,使得法宝的功力大大增强,但是他们对于能够顺利打败赵公明等人所持的胜算仍是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于是姜尚等人共同商议,计划以暗袭来击败赵公明。就是在对峙的过程中,先让哪吒、黄天化等小辈与赵公明进行较量,转移赵公明的注意力,消耗他的精力。然后,姜尚则趁机暗中用定海珠打伤了赵公明。

扩展:赵公明的师傅

赵公明的师傅是通天教主,通天教是明代许仲琳所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截教教主,混元大罗金仙,三教元首之一,道祖鸿钧的弟子,与老子、元始天尊一体同人,并称三友。在封神之战时被元始天尊与太上老君联合西方二圣准提道人、接引道人共破诛仙剑阵。因万仙阵后战败欲要重炼地水火风,与老子、元始被鸿钧赐罚,最后跟随鸿钧离去。

殷商末年,因阐教十二金仙一千五百年不曾斩却三尸,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又因昊天上帝命十二仙俯首称臣,于是阐教元始、截教通天、人道老子共商封神榜。此时成汤数尽,周室将兴,又逢神仙杀劫,最后约定由元始天尊封神,姜子牙代行。凡入三教门下皆可能封神榜上有名,上榜之人死后弥封才知端。

通天教主知晓门下仙徒在封神榜上有名者(即必死者_甚众。于是警告截教门下群仙,弥封名姓,当宜谨慎。可是通天教主又担心那些急公好义、根行浅薄的弟子、门人无法领悟,便透露天机在碧游宫外贴了两句话:紧闭洞门,静诵黄庭三两卷,身投西土(西岐),封神榜上有名人。

但最终不敌天数,截教弟子大多在商朝为官,随着闻太师的邀请、申公豹的挑拨与姜子牙对抗,因而不断被杀,凡是封神榜上有名之神均在劫难逃。由于阐教首徒广成子打死火灵圣母三谒碧游宫后,通天教主又受自己大徒弟多宝道人(火灵圣母的师傅)挑拨,在界牌关摆下了诛仙剑阵会斗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

元始天尊对太上老君言道,欲破诛仙阵,需四位有力量的联手,方可成功。恰逢准提道人来访,于是太上老君请得西方二圣准提和接引出面帮忙。四圣会诛仙,大破诛仙阵。通天教主失了四剑,又被老子打了几扁拐、挨了准提一击加持杵,大失颜面。

元始天尊便用符印祭拜六魂幡。幡下有六尾,其上各写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姬发、姜子牙六人之名讳,欲要在万仙阵中坏这六位的性命。可惜通天教主被委以重任的徒弟长耳定光仙背叛了,截教门人惨遭屠戮、被掳,最后只剩无当圣母和二三百名散仙。

通天道统大伤,心生不忿之念,重炼地水火风,再开世界,但是没有被鸿钧老祖允许,鸿钧赐罚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人红丸,命三人不得再互相争斗,将通天教主带回紫霄宫禁闭中,也让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各回道场,不得参与尘世斗争。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高清壁纸(426):武财神~赵公明

玄坛元帅赵公明,尊号:玄化财神天尊。

玄坛宝诰:至心皈命礼。位列玄坛。金轮如意。黑虎吼时。天下妖魔皆丧胆。金鞭起处。世间邪魅悉潜形。受命玉帝。管理财源。统帅雷部。号令瘟火。赏善罚恶。至公至正。大悲大愿。巡查坛院。玄坛赵天君。掌理天下财源。督财府中大元帅。玄化财神天尊。

其手下的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合称五路财神。

财神赵公明图像演变史

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王群韬

我国的财神文化源远流长,寄托了人们追求财富的朴素情感以及安居乐业、吉祥如意的美好心愿。自古以来,不止一位神灵被人们崇奉为财神,即财富的象征和财运的主管。这些财神包括: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赵公明、关羽,偏财神五路神、五显、五通等。在财神信仰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各式财神图像无疑是连接人们“拜财神”的崇奉实践与世俗生活内容的一个关键要素。尤其是道教尊奉的正财神赵公明的图像演变史,融合了道教神仙学说、民间文化观念、社会习俗等诸多要素,呈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

赵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元帅、赵公元帅,是道教及民间信仰尊奉的“第一财神”,与关老爷一同被奉为“武财神”。财神赵公明的具体形象主要反映于历代道教水陆画、善书版画、民间纸马年画等各种图像资料中,并且呈现出多种象征要素的叠合特征。

赵公明最早以“鬼将”形象出现于晋代干宝的《搜神记》。《搜神记》卷五云:“今年国家有大事,出三将军,分布征发。吾等十余人,为赵公明府参佐。”又云:“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等各督数鬼下取人。”赵公明、钟士季等三位将军麾下督率鬼兵,奉上帝之命到人间,通过致病的方式取人性命。由此可见,大约在公元四世纪初的东晋时期,赵公明最初形象是以督率鬼兵、下界取人性命的“鬼将”。

在早期道教文献中,赵公明也是以“瘟鬼”、“鬼帅”的形象出现。在成书于东晋时期的道教经典《女青鬼律》中,赵公明是“五方鬼主”、“五方温鬼”之一:“西方白气鬼主,姓赵,名公明,领万鬼,行注黑之病。”南北朝道书《太上洞渊神咒经》中也记载:“又有刘元达、张元伯、赵公明、李公仲、史文业、钟士季少都符,各将五伤鬼精二十五万人,行瘟疫病。”可见,赵公明最初是督率鬼兵、行注黑之病的“瘟鬼”、“鬼帅”,具有“行瘟使者”、“瘟神”之职司。

同时,具有“瘟”“鬼”底色的赵公明还叠合了“冥神”的象征要素。南北朝上清派道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将赵公明作为“冥神”进行描写:

右三尺,题其文曰:天帝告土下冢中王炁、五方诸神、赵公明等,某国帝王公侯官、生民男女甲乙,年如干岁,生值清真之炁……

此外,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大量随葬文书(墓志、镇墓文等)中,亦有“赵公明”以冥神形象出现的记载。由此来看,赵公明的早期形象叠合了瘟鬼、鬼帅(鬼主)、冥神的要素。然而,我们目前尚未发现这一时期的赵公明图像资料。

到了宋元时期,道教神霄派、清微派的雷法体系开始吸收赵公明作为“雷部元帅神”。日本学者松本浩一在《宋代的道教与民间信仰》中指出,“雷法”发端于民间之咒术,乃以雷之力量作为源泉,并通过不同之雷咒以役使雷部神将神兵来驱邪斩妖。在宋元道教雷法体系中,赵公明成为重要的天将、元帅神。并且,正是这一时期“雷法系”的道教经典,为赵公明图像的最早形态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我们从元末编定的道经《道元》中,找到了关于赵公明外貌、服色特征的具体描述:

主帅,扶天广圣崇妙西灵玉元洞清冲和飞神真君赵元帅公明,铁色面,圆眼,胡髭髯,戴铁幞头,黄抹额,金甲皂罩抱,绿靴,右手执铁鞭,左手提铁索,有黑虎随后。

与此对应,现存的宋元时期赵公明图像也直观地呈现了其“元帅神”形象。首先是宋画《道子墨宝》中的“都督赵元帅”(图1)。《道子墨宝》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这套作品一般被认为是宋代画家进行道教壁画创作的“粉本”(起稿图)。从《道子墨宝》所绘的“都督赵元帅”具体形象来看,赵公明头戴交脚幞头、着甲罩袍、长须髯、右手持铁鞭、左手牵铁索,与《道元》的描述基本一致。

图1 1 宋画《道子墨宝》中的“都督赵元帅”

图1-2 《道子墨宝》榜题

宋元时期民间刊刻的搜神类书籍中也保留了赵公明图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成书于元代中后期的《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中的“赵元帅”图像(图2)。从此图可见,赵公明头戴交脚幞头、着甲罩袍、长须髯、左手持鞭、右手牵铁索。并有文字说明:

元帅姓赵,讳公明,终南山人也。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功行圆成,奉玉帝旨召为神霄副帅。按:元帅乃皓廷霄度天彗觉昏梵气化生,其位在乾,金水合气象也。其服色,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者,金遘水气也。面色黑而胡须者,北气也。跨虎者,金象也。

图2 元刻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中的“赵元帅”

总的来看,宋元时期作为神霄派、清微派雷法体系中重要的元帅神,赵公明的外貌、服色形象呈现出相对固定的模式,其外观特征可以概括为:黑面虬髯、戴交脚幞头、金甲皂袍、右手持铁鞭、左手牵铁索、黑虎随从。并且,这些特征具有丰富的内涵:

“黑面虬髯”:面部黝黑(或紫黑)当与赵公明早期形象包含的“瘟”“鬼”要素特征相关,作为其神格在叠合式建构过程中保留瘟鬼(瘟神)、鬼帅(冥神)特征的象征性痕迹。并且,黑面虬髯(浓须)的外貌特征还进一步强化了赵公明作为将帅的威猛有力形象。

“戴交脚幞头”(铁幞头):幞头,又称袱头,是宋代官帽的一种。按宋代官方舆服制度,幞头有直脚、局脚(曲脚)、交脚、朝天、顺风五种。其中,交脚幞头通常为宋代武官、将佐所戴,其形制有圆顶、方顶之分,软裹、硬裹之别。硬裹幞头,初用木作“山”,放置在额前使巾衬起,再用纱裹之,使其外型平整固定,后改用铁丝织成内型,外糊绢罗,涂以黑漆,俗称“军容头”。在宋代,高级将领、中下级军官甚至士卒衙役都可戴交脚幞头。元代以后,这种“交脚幞头”仍十分流行。

“金甲皂袍”:内甲外袍的装束,是宋代高级将帅的标准配置。这一戎装配置,象征赵公明元帅作为较高级别武将的特征。

“持鞭牵索”:铁鞭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实战兵器,又象征着高级将帅的权力地位;铁索则可能是赵公明早期瘟鬼(鬼帅)形象的象征要素遗留痕迹。

“黑虎跟从”:黑虎跟从或跨黑虎,不仅增加了赵公明作为元帅神的威猛形象,而且还具有深刻的象征义涵。《道元》卷二百三十二《正一玄坛赵元帅秘法》中对此的阐释是:“跨虎者,金象也。”民间传说赵公明曾收服为害人间的黑虎,因而以黑虎作为坐骑。另外,中国民间有“骑黑虎”象征发财的传统观念,因而“黑虎”的要素也强化了赵公明作为财神的身份属性。

上述服色、外貌特征构成了赵公明威武勇猛元帅神形象的同时,还蕴含着其“主财利”即司掌财运的功能。综合《道元》的相关内容可知,按照古代的五行八卦理论,赵公明“其位在乾”,即乾卦所象征的西北方位,呈现的是“金合水炁之象”;头戴铁冠、手执铁鞭是“金遘水炁”之象征;黑面浓须是“北炁”,跨虎是“金象”,蕴含着“水中金”之义。

关于宋元时期赵公明“财神”属性的直接文本依据是《道元》卷二百三十二《赵元帅录》。其中提到了作为“神霄副帅”的赵公明具有“主财运”的神圣职能:

公平买卖,求财利,宜和合。但有至公至正之事,可以对神言者,祷之无不如意。若以非枉不正之事祷之,神必加谴。敬之毋怠。

赵公明元帅的神圣职能具有“公平买卖,求财利,宜和合”的重要内容。刘仲宇先生研究指出:“古代金为财富的正式代表,而民间复以水代表财。赵公元帅为金水相逢的象征,自然是财富的第一代表了。”这就将赵公明元帅神格方位、服色、相貌等要素属性(金象或金合水炁之象)与“主财利”之神圣职司密切联系起来,并且以“公正、正义”的道德观念作为其财神权柄运用的核心原则。

到了明代,随着真武大帝(玄天上帝)信仰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兴盛,赵公明元帅一度被吸纳进入玄天上帝麾下的神将体系,与马元帅、温元帅、关元帅等共同构成护法元帅团队。与此对应,这一时期有不少以真武大帝为主神的道教水陆画中也出现了赵公明神像。例如,现藏于日本东京灵云寺的明代道教水陆画《天帝图》中即有赵元帅(图3)。《天帝图》中的赵公明黑面圆目、戴交脚幞头、黄抹额、金甲皂袍、右手持鞭、左手牵铁索、黑虎跟从,依然延续了宋元时期的“元帅神”特征。明代民间搜神类文献中也保留了一些关于赵公明的图像。例如,在明初刻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赵元帅骑虎持鞭的版画图像(图4)。

图3 明代道教水陆画《天帝图》中的赵元帅

图4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赵元帅

到了明代后期,赵公明作为财神的形象得以进一步凸显,而这得益于明隆庆、万历年间刊行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封神演义》在民间社会的深刻影响。在《封神演义》中,赵公明原为峨嵋山罗浮洞道士,使用的兵器为一条钢鞭,且有定海珠、缚龙索两件法宝,后助商抗周,被姜子牙用计杀死。封神之时,姜子牙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神,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至此,赵公明的财神形象与“主财”职司通过其麾下四神——招宝、纳珍、招财、利市职司的明确分工而进一步凸显和体系化。不过,从现存的明代赵公明图像资料来看,其财神职能似乎尚未通过“显性”的方式(例如金银元宝、宝珠、聚宝盆等象征性要素)表现出来。

清代以降,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财神信仰大盛,民间社会的祈财观念也更加普遍和强烈,并且,人们对财富源泉、象征的崇拜也更直观地表达于各种图像资料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公明财神属性得以通过“显性”的方式展现,尤其是在清代民间社会广泛流行的财神图像(纸马年画等)中,普遍增加了元宝、聚宝盆、宝珠之类财富珍宝的象征物,以生动、具象化的方式凸显了赵公元帅主司财源之神圣功能。例如,清代民间流行的年画《诸神图》中,玄坛赵元帅不仅保留了头戴幞头、披甲罩袍、手持铁鞭、黑虎跟从的“元帅神”经典形象,还增加了手握珍宝的象征要素(图5)。

图5 清代年画《诸神图》中的玄坛赵元帅

出现于南宋、盛行于清代的“纸马”,即用以祭供和焚化的版印神像,民间俗称“神马”、“马子”、“甲马”,包含财神图像的纸马也俗称为“财马”。例如,在清代至时期流行的纸马年画《玄坛赵公元帅》中,赵公明不仅保留了全副戎装的“元帅神”经典形象,并且左手握元宝,前有聚宝盆,凸显了其财神职能;同时,赵公明身边的侍从也有手捧元宝、珍宝者,更加强化了其财神职司。可见,清代民间图像资料中的“赵公明”,在保留宋元以来元帅神要素特征的同时,增加了元宝、聚宝盆、珍宝等象征财富的具体要素,在图像学层面的直观地“显示”了赵公明的财神属性。

图6 清代年画财神赵公明

图7 纸马赵公元帅

7-2 财神赵公明纸马

耐人寻味的是,在清代以降的道教水陆画中,赵公明神像并未以“元宝”“聚宝盆”“宝珠”等具体象征物标明其财神属性,大多依然延续了其元帅神形象。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宗教形态的道教信仰在科仪实践中要用到的水陆画(神像)确实不宜太过直白地显露出对“俗世财富”的追求。由此来看,通过增加财富直观象征物的方法主要运用于清代以降民间信仰的图像实践中,而较少为道教科仪图像所采用。

图8 清代道教水陆画中的赵公明

直到时期,各种财神纸马仍在民间社会大量流行,图像上的赵公明大多捧着“元宝”、“聚宝盆”一类的财富象征物。此后,这种直观化的图像学表现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道教科仪图像和宫观造像。如今,我们在许多道教宫观中看到的财神赵元帅像,也捧出了“大元宝”、“聚宝盆”。

图9 明代道教水陆画赵元帅像

图10 清代道教水陆画黑虎赵元帅

责任编辑:黄晓峰

校对:张艳

「美图」财神爷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摘自:大胖胖a的博客

财神驾到:千年楷模、天下第一仁比干

去年的“神是要被管的!从11位财神谈春节期间被祭祀的神”一文,我和各位朋友谈了财神和中国的各路神的起源问题。话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简单地说,中国的神一者源于万物有灵思想;二者无论是本身的道教还是佛教都是多神教,所以中国的神特别多。就以财神为例吧,就足有十多个。正统的财神九个,东、南、西、北、中、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九方财神。

除了正统财神以外,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财神。文有文财神、武有武财神;好人有正统财神、坏人就有各路邪神。坏人也有财神吗?有呀,你觉得他是坏人,他和他的同党或和她一样的人还觉得自己是好人呢。秦桧还有三五知己呢。所以,像什么蔡京、五通神、黄大仙、狐狸精等等邪神就多了去了。

在民间,因为老百姓自古生活就不易,古代封建社会都在为肚子拼命,见到地痞点头哈腰、见到长官大人磕头问安、见到皇帝那是匍匐前进。也就是,封建社会的老百姓是有佛拜佛、有神请神,佛神不管用了,就是你是妖魔鬼怪也供着你。你别害我呀。这种心理普遍存在着。

您要说在这些财神里,谁最公正?谁最不偏不倚?什么比干、赵公明、关公、柴荣、李诡祖、范蠡、端木赐、刘海蟾等等,您觉得谁?

那当然是比干喽!

为啥?无心无私呀。

在中国神话小说中,第一名是《西游记》,第二名就是《封神演义》了。比干在《封神演义》中的戏份虽然不多,但对展现纣王的无道非常有价值。比干作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也确实被纣王剖心了。

比干作为忠臣、死谏者者的楷模是怎么死的

《史记》是怎么描述比干的?

司马迁说:“纣愈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

《封神演义》对比干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那么为什么要艺术加工?这就是作者作为明朝中后期人,由于那时八股取士、儒家思想僵化后,儒臣、儒人都已经将“天下、社稷、君王”的三者关系固化到“天下、社稷、君王”一体上。对于皇帝他们不敢当面批评,即使是昏君、暴君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大部分纣王无道都是妲己、奸臣撺掇的。从《史记》中的一句“爱妲己,(唯)妲己之言是从。”敷衍出很多故事。

比干的身份比较高贵,《史记》中只有“王子”二字,那么,这个“王子”是纣王的儿子还是纣王的父亲的儿子还是纣王的爷爷的儿子?这就自然有争论了。同时,从林姓起源也可以作为旁证。

林姓从西周开始创姓,林坚正是比干之子,生于公元前1029年。因为比干死后,其妻子妫氏逃到河南省卫辉市狮豹头乡龙卧村(当时称之为长林),在石室中生子,名坚。周武王以地名为姓,赐其姓为林。

按照林姓的排序,比干为太丁之子。太丁也即文丁。文丁之子为帝乙即位,帝乙之子为帝辛(纣王)。也就是比干是堂叔。林坚和纣王是一个爷爷。

比干被纣王杀害后,比干就作为忠臣、仁者甚至圣人的角色被展现。帝王先贤、文人雅士对比干的“死谏”精神为之赞颂。甚至被称为“万世师表”。

历朝历代对比干比较推崇

在层面,一直将“忠”作为最大的原则,比干作为“忠臣”也受到了历朝历代的崇敬。比干被称为“三仁之首”。“三仁”的“仁”是仁者爱人之意,爱人大者就是爱天下百姓。

那么,比“仁”更高一级的称谓就是“圣人”。所以,周朝中后期的天下人,就将比干视作“圣人”。即使是非中原的统治者,只要具备一定的“儒家化意识”也是如此。例如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作为统一北方且进行了“儒家化”改革的,孝文帝对比干的推崇、祭祀就很典型。

太和十八年、十九年,孝文帝两次经过比干墓的时候,都亲自为之写祭文、对其进行祭祀、为其树碑立刊等形式,宣传比干的忠君思想。

其后,孝文帝将尧舜禹、汉光武帝、帝、章帝、孔子、比干等人的祭祀仪式进行了法理性的祭祀。孝文帝的《吊殷比干文》写得非常好,就连南朝得到这篇文章后都非常欣赏且惴惴不安。原因何在?孝文帝写的这篇幅将汉文化的精髓已经学到,其文气势恢宏且有“并吞天下”之意。孝文帝自比周武王,当年周武王为比干立墓,今朝我为比干之赤胆忠臣而舞。

张良就曾经对刘邦说过,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间,式智者之门乎?希望刘邦广开言路、吸收人才。

在整个中国历史,比干的地位都比较高,例如孔伟、张静莎两位老师曾对文渊阁四库全书进行统计过统计,统计涉及比干之初一共5047处。具体是:经部文献涉及九大类,共有235种书,486卷,906处。史部15个大类,共有470种书,923卷,1 450处。子部14个大类,共有420种书,833卷,1 463处。集部5个大类,共有435种书,937卷,1 228处。

5047处有关比干,可见其在整个中国文化体系中有一定地位。因为,“忠臣孝子人人敬,佞党奸贼留骂名”。皇权、对其进行推崇,那么,民间自然会效仿之。

特别是比干被纣王剖心,人人都爱钱。爱钱是因为要享受,享受是为了满足人的私心杂念。比干连心都没有,那么,就自然没有私心杂念、处事公正无偏。由此,比干先从忠臣变为文曲星,这是文人知识分子的想法儿。但在民间,同样是“无心无杂念,无杂念即公正”的心理,又把比干的文曲星形象变为了财神。

文人知识分子寄托于文曲星,也是希望科考成功,也就有了名利双收。但老百姓更直接坦白,直接让比干成了财神。下文我们就谈谈这一转变背后的文化心理以及过程。

神是要被管的!从11位财神谈春节期间被祭祀的神

元顺帝一生何以悲惨?诸王、权臣、后宫、太子、奸臣全齐

严嵩为何会倒台?不知进退、上意难违与官民上升被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