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星座

华兴煎蛋面总店 华兴煎蛋面的做法

发布时间:2024-05-07 15:24:17作者:孤单的城来源:网友整理

华兴煎蛋面总店 华兴煎蛋面的做法

本文目录一览:

回玉林老窝逛了逛,回到20多年前,玉林有两家华兴煎蛋面

玉林芳草的下午,从煎蛋面开始[微风]

下午,回玉林老窝逛了逛。

回到20多年前,玉林有两家华兴煎蛋面。

玉林北路核动力院家属院对面那家更早些,他家的煎蛋面,冷淡杯很受欢迎。

我第1次吃华兴煎蛋面,就是吃的是这一家。是跟着一个核动力院的朋友和他两个同事晚上去吃的。

记得我们4个在街上走,他同事一直笑嘻嘻兴致勃勃地叨叨“煎蛋面冷淡杯”“煎蛋面冷淡杯”

我还问他冷淡杯是啥意思?

他说,就是晚上开干的街边卤菜就啤酒。

后来因为家住芳草附近,更多时候去的是离家更近靠近玉林生活广场的第2家。

那时候两家的味道都差不多。

每次去,必点煎蛋面。

煎蛋面装在一个高脚斗笠状的碗里。

面比较细,煮的不软不硬,口感劲道。浸在红红油亮的番茄面汤里。

制汤用的是小时候那种口味自然成熟翻沙的大番茄。应该是在油里细细炒过。番茄口感细密浓郁。面上会盖着一个金黄的煎蛋,蛋挺大的(我朋友说是鹅蛋)。煎得外焦内嫩。几乎盖住碗口。面上还有一层细碎的香葱。煎蛋都是现制的,点好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上桌。面瓷白,蛋金黄,番茄红亮,葱花油绿。

在晚上暖色的灯光下,你就会想到4个字~活色生香。

我通常先咬一口酥香的煎蛋,让其留个缺口,任煎蛋泡入番茄面汤吸饱其精华。再吃面,完了再吃煎蛋,最后了结汤里那几个大块的番茄。再喝几口汤汁。

其实,去吃华兴煎蛋面。更多时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因为他家的卤菜还特别好吃。尤其是卤兔头。这是我的主攻对象。流程通常是先抠眼珠子。然后掰开上下颚。兔颊上的脸肉是精华。精华之精华是兔脑花。

20多年前,考研究生的时候,每周五晚上,华兴煎蛋面,是我的必去之地。总觉得,在那里热气腾腾地猛吃一顿,这样的一周,才算是有个完满的了结。

下午到玉林,发现我以前经常去的芳草的那一家已经没有了,变成了另外一家小吃店。于是再找找另外一家。

玉林北路的那家还在,相比其他更多装修更时髦的小吃店而言,看起来比较陈旧了。

进店去,老板好像换了。想想毕竟这么多年了,这也正常吧。

点了一两煎蛋面。又跟老板说要两个兔头。但回复说没有兔头,只有鸭头。于是要了一个炖猪蹄。一个蒸牛肉。

吃完的感觉 - 猪蹄软糯,但蘸料形式已换,质量不复从前。蒸牛肉也很一般。关键是招牌煎蛋面的质量滑坡严重。面煮的太软了。蛋就是一般的鸡蛋,煎的干瘪枯柴,番茄和葱都没有香味。汤色没有诱人的红亮,和印象里的活色生香相去甚远了。

有点失望。还有点不太高兴。

于是顺着玉林的小街往前走。发现整个小街都重新装饰过了。开了非常多的饮食店。有各式的火锅烧烤,文艺气息比较重的咖啡,冷饮.....

看到“唐叔叔的素椒面”,装修不错,看起来让人很有食欲。老板也挺热情。点了一两他家最有特色的素椒面,一个凉糕和蒸牛肉。发现这家比华兴煎蛋面味道强多了。

吃完这家,才终于找到一点点开心的感觉。

继续在玉林晃荡,又从玉林晃荡到芳草街。

看到了芳草街派出所。想起多年前曾经在这里办身份证,当时穿了一件浅色衣服,被警察叔叔说拍照不合格。然后借了一件深色衣服套在外面拍照。

拍出来的身份照,当时自己还挺嫌弃,觉得怎么把我一小姑娘拍成了一个中年妇女?

现在想想,如今我比那个中年妇女还大了不少了......

走到芳草街,比起若干年前,新开的餐饮很多,门口还聚了不少人。

有人就有生活,就充满了烟火味。

有点后悔,觉得刚才应该少吃一点儿,在这儿继续吃多好。

看到转角有个卖蛋烘糕的小摊,有人正在等着出锅。凑过去一看,有各式口味。

突然就想吃点甜的。正好有经典的芝麻白糖口味。于是又要了一个。

看着摊主熟练的从原料桶里舀出面糊。在小小的锅里摊开,撒上黑芝麻白糖。再用金属小夹子把饼牵起来合成半月形,出锅递给我。

嗯,满足。

拿着蛋烘糕,边吃边走。天色已暗,街边的各种小店酒绿,人声愈加喧哗。

对面一对老夫妇手挽手走来,擦肩而过之际,听到老妇人跟老先生叹道:我都没有那个胃了。

我转身瞧瞧他们的背影,咽下最后一口蛋烘糕。

觉得,我也真的饱了。

#记录我的2023#

天府味道·小吃龙门阵:华兴煎蛋面之潮起潮落

在成都市中心最为繁华的地带,有条很不寻常的后街——华兴街,其与总府街平行,与洋气热闹的春熙路相对,以福兴街、商业场、署袜街、东风商场贯穿其间。街不宽,较简陋,但却相当有名气,不仅是成都最繁华的街道之一,更是一百多年来成都著名的美食好吃街,他让好几代成都人畅享口福之乐。虽然现今被城市改造折腾得不伦不类,但仍是成都人心中千千情结之所在,更是老成都饮食风情与饮食文化的缩影。

这条已变得较宽阔的后街,已然集中了不少小吃店、甜食店、面馆子、烧腊店、烧菜馆、蒸菜馆和餐饮酒家。说起华兴街的吃食,那简直就让你肠胃紊乱。传统小吃蛋烘糕、煎蛋面、麻酱粽子和凉粉;特色小吃卤鸭脚、鸡鸭翅膀、猪尾巴、兔脑壳和卤肉锅魁,是女孩子嘴里的香香,啃得是粉黛成了涂鸦,优雅尽失;甜食也很有特色,豆浆酸奶、油糕油条、汤圆、油茶和醪糟粉子是小娃儿和老年人的早点。

80年代的煎蛋面

华兴街的最诱人的特点是吃“宵夜”,每逢锦江剧场唱戏,开场前、中途休息和散场,好吃的看戏人都会来一碗酸辣面或醪糟粉子,要一个粽子或包几个鸭脚板、翅膀、猪尾巴。华兴街小吃就像是成都小吃的展场,仅面条就有煎蛋面、家常面、担担面、脆臊面、红油素面、牛肉荞面、甜水面、鸡丝凉面、海味面等好几十种,从早上一至卖到晚上两三点钟,从来都不熄炉火,啥时去都能一品味快。“番茄煎蛋面”便是其中风头最旺的,由于店面紧挨悦来戏园,川剧名角、梨园票友经常来此宵夜。过去的老店堂青蛙木屋、破损歪斜、低矮狭小,可确是天天食客盈门,屋檐下小坐姿矮板凳坐满一溜。

华兴街番茄煎蛋面、悦来戏园、卤肉锅魁、龙抄手、赖汤圆、夫妻肺片、雨田烧菜……成就了一条街的麻辣鲜香、吃喝盛景。在成都市中心繁华闹市春熙路口与商业场的背街上,华兴街,那是上世纪50-60年代最香艳的娱乐场所,老成都有名的吃喝玩乐一条街。1980-90年代,这里又成了烧菜、蒸菜、便饭、小吃等“苍蝇馆子”一条街,每到中午、晚上,便是人流如潮,几十上百家店家家爆满。就说番茄煎蛋面,那是红黄油亮、鲜香无比,其煎蛋外酥内嫩,汤鲜面爽,价格不贵,大众消费。他家的红糖粽子好吃得很。被周边商圈的“白领人士”奉为“体能加油站”、“爱情润滑剂”。记得去年的一天,新籍华裔作家胡仄佳到华兴街,来到华兴街煎蛋面,她要了一碗酸辣面和一个红糖粽子,吃后,连连说:“好吃!好吃!还是老成都味道,我要把这味道带到新西兰去。”

华兴街过去到现在都是成都是很有名的美食街。

番茄煎蛋面风情

说来也是,一碗面,浸含了老成都的味道与风韵,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事实是,这家破烂朽垮青瓦平房里的华兴煎蛋面确实十分喜人眼球,往来男女无不驻足关注。那用铜锅煮面,铜鼎吊汤,铜勺煎蛋,铜瓢炒料……到由清一色的男伙计吆喝着端面上桌,其间热闹喧嚣的市井气早已使你身心激荡。这家名声在外的小面馆实在是让人大吃好几惊。还未走进去,就听得堂馆小二韵味十足的成都话喊堂:“来客两位,哥子两个,一脸青、一脸红,汤宽,青重哈!”寥寥数语,言简意赅,全是行话。这“脸青、脸红”却不是形容顾客色相,而分别暗指“清汤、红汤”,“汤宽、青重”则是要“汤多、青叶菜多”。

人一坐下,不多一会儿,面前立即端来看似寻常的番茄煎蛋面,香浓饱蘸的红番茄汁浓汤红艳艳地冒着热气,翠绿养眼的木耳菜,象牙白的银丝挂面,一块两面煎得金黄油亮的鸡蛋盖在面上,撒着白绿相间的葱花,再用木筷轻轻一拨,星星点点的碎米芽菜带着馥郁的鲜香直冲鼻喉,让你的味蕾欢喜雀跃。这哪里是一碗面,完全是一次姹紫嫣红的梨园荟萃嘛。

番茄煎蛋面

趁热先挑起一夹面条送进嘴里,“滋溜溜”一吸进去,一股独特的鲜香美味直往口里串,细细的面条滑爽柔韧,煎鸡蛋外酥内嫩,木耳菜、青叶菜的脆嫩,加上鲜美的番茄味,真让人爽到了心底。吃完煎蛋面,若是吃情盛旺,还可再来个同样很点赞的红糖粽子或一碗粉子醪糟,咸鲜或香辣之后,加点甜点,那滋润、舒心真会美得人哭笑不是。

华兴煎蛋面除了煎蛋面,也卖些凉菜卤菜和水酒,一到晚上,街沿边密密麻麻的塑料小凳上,坐满了男男女女的屁股。其实,华兴煎蛋面白天卖面,晚上就是遍布成都的“冷淡杯”夜店之一,只不过多了一碗热腾香美的番茄煎蛋面, 让人在一夜的狂欢之后,吃上一大碗热气腾腾、又酸又辣的番茄煎蛋面方能心满意足地睡个安稳好。

90年代的华兴街煎蛋面

华兴煎蛋面的由来

这家煎蛋面其由来可以追溯到1901年。据华兴街煎蛋面现任老板傅治义回忆,1901年,他的爷爷傅如竹在长顺街213号以家为铺,专门特制铜锅、铜鼎、铜瓢、铜勺,始创“铜锅煎蛋面”。“煎蛋面其实就是我们家的家常面。我外婆是客家人,客家人好客嘛,但凡有远客来,我外婆、母亲就会先奉上一大碗‘煎蛋面’,也叫‘打间’(正餐前的零餐),客人一边吃煎蛋面,一边唠家常,然后外婆、母亲再杀鸡炖膀,盛情款待客人。煎蛋面不失格、有排场、也符规矩。”傅治义深情地回忆到。开张纳客之时,即受到少城内八旗遗老遗少、官宦富绅子弟、豪宅庭院闺秀的热捧。“傅家铜锅煎蛋面”成为成都首创风味面条之一绝。

而将华兴街煎蛋面真正发扬光大并家喻户晓的,是傅治义的父亲傅松成。傅松成是成都饮食业鼎鼎大名的白案名师,他于1932年将“铜锅煎蛋面”迁址东大街,此店于1938年毁于日军轰炸。同年,他又在春熙路南段(原址华华茶厅)重新开张,一直经营至1948年。1949年后落户华兴街,后因公私合营转为国有。1983年傅松成退休后,自己创业选址华兴正街6号,煎蛋面重新开张至于今。

山寨煎蛋面

那时的华兴煎蛋面,将鸡蛋、面条、番茄层层码成金字塔形,摆在店门口,由顾客自由挑选;还摆起大灶台,当街表演铜锅、铜勺、铜瓢、铜鼎协奏曲。最正宗的华兴街煎蛋面有红味与白味,细细的面条、烫烫的汤、红红的番茄外加一个黄白相衬的煎鸡蛋;白味咸鲜香美,红味酸辣鲜香,吃辣不吃辣,味道都格外地爽口舒心。

“麻辣、香辣、酸辣、葱香、原味”是华兴街煎蛋面的味型,也是老成都的味道。想要这一风味永恒不变,那须得一份坚守与执着。首先是原料的来路,面一定要是正宗的中江挂面,鸡蛋、番茄,一定要用牧马山产出的,就连海椒,也点名要用“二金条”。殊不知,这番茄和二金条海椒均由傅家人于明清朝时期由福建、江西引进,发展基地就在原傅家坝(今永安镇),即双流牧马山。其次,菜青要挑翘,葱要带土带葱头,如此成为华兴街煎蛋面一直保持百年成都口味不变的基因。再者,现煮、现炒,单锅烹制,使得煎蛋面汤汁充足,香味浓郁。这也是诸多吃着华兴煎蛋面长大的人久难忘怀的味道,是一代代成都人口碑相传的缘由。

现今的华兴街煎蛋面比过去冷清了许多

1990年代末到2000年后的几年,我在四川报业集团工作,大楼背后就是华兴煎蛋面。差不多这几年间至少有一半的中午都是靠煎蛋面、炖鸡面、排骨面度过的。尽管店房破旧、铺面狭小简陋、环境糟糕,但那生意与吃景,足以打动任何绅士淑女,只要好吃,能一享口福之乐,哪还管那麽多斯文与面子,你还生怕抢不到座位,占不到位子呢

2003年后,华兴街的整体改造与拆迁,迫使煎蛋面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不少老食客亦以同样的心情关注着“华兴煎蛋面”的存亡和去向。这年的9月12日,市政拆迁的最后期限,也是华兴煎蛋面营业的最后一天,老顾客们都不约而同地来了,想享受一下这“最后的午餐”或晚餐。

“听说今天最后一天营业,我中午来吃之后,晚上又来吃。”华兴街煎蛋面迎来了许多老顾客。赵师傅不停地招呼每个熟客,18年前,当赵师傅还是一个16岁的毛头小伙子,便从老家来到华兴街煎蛋面打工,挑面、放料、喊堂他都很在行,也认识了很多老顾客。看见他,都亲热地掏出香烟,喊一声“来,抽起。”“哎呀,都长这么高了,好帅个小伙子!”老顾客罗先生带着老婆、儿子来吃面,赵师傅兴奋地大喊。他乐呵呵地拍着罗先生儿子的肩膀,一边比划一边感叹说,“唉,以前来吃面的时候,你才这么点儿高,还是个娃娃,看嘛,现在长得比我还高了。”

“老板,二两要辣椒,加蛋。”“要得,就来!”伴随老成都的喊堂声,华兴街最后一碗热腾腾的煎蛋面端出。老板傅治义手扶一个木箱,接过10元钞票,熟练地从木箱子里找出3·5元,然后,“嘭”地合上。而这最后一天营业,傅治义对许多老顾客都免单,拉扯很久,坚决不收钱,他激动地说:“吃了几十年我们的面,最后一天了,就算我请客。”由于市政拆迁,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的成都名小吃——华兴街煎蛋面成为绝唱。

一碗鲜艳夺目,辣麻酸香的番茄煎蛋面,很让人方寸大乱。

煎蛋面之新生

在华新煎蛋面成功崛起的那些年月,成都四门都不难见到“华兴煎蛋面”,其中也还有卖出名了的,像玉林的一家煎蛋面就成了那些年玉林“鬼饮食”的夜宵明星。当然大多煎蛋面虽都打着华兴煎蛋面的牌号,但与华兴老号毫无关系,经营方式也不尽相同,多以家常小菜、烧卤炒拌为特色,煎蛋面也仅是其中一个品种,风味特色也只能说可以吃而已。面对这种情形,拆迁歇业后的几天,傅治义都在忙着找铺子,他不想让华兴街煎蛋面就此隐退江湖,鱼目混珠,败坏了祖传名声。几经周折,最终在华兴街附近的梓潼桥街,一座新建大厦的底层给“华兴煎蛋面”安了个新家。傅治义喜滋滋地又说道:“新店整体装修风格突出一个‘古’字,因为是百年老字号,老风味,要让顾客在装修后能感受到古风古味。”

店面扩大了,傅治义增添了一些祖上的家传小吃盐茶蛋和粉子醪糟等。“我的父亲傅松成曾是成都饮食业界的白案大师,包子、饺子、凉面、甜水面也是别具风味”傅治义说。旧貌换新颜的华兴煎蛋面装修典雅漂亮,出品美观精致,甚至推出了套餐,里面有煎蛋面、炖鸡面、红糖粽子、醪糟粉子荷包蛋等。而最受食客称道的还是煎蛋面与红糖粽子。

吃完了一碗煎蛋面和一个红糖粽子后,味道虽还和以前一样,总让人感觉得少了些什么,环境和经营模式的改变虽说无可非议,但传统与吃情食趣的衰落,却让人多少有些沮丧感。虽说一个面店的兴衰承传,潮起潮落,以及一个城市的味道,在一碗面条中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但他的失落似乎也是无可奈何的。

昔日的繁华热闹没有了,华兴街亦是今非昔比。

《四川省志•川菜志》编委会副主编 中国川菜名师教授堂顾问

《百年川菜传奇》《路边的川菜史》《辣麻诱惑三百年》作者

图文原创·江湖饕客 向东 2019.10.23 成都

回玉林老窝逛了逛,回到20多年前,玉林有两家华兴煎蛋面

玉林芳草的下午,从煎蛋面开始[微风]

下午,回玉林老窝逛了逛。

回到20多年前,玉林有两家华兴煎蛋面。

玉林北路核动力院家属院对面那家更早些,他家的煎蛋面,冷淡杯很受欢迎。

我第1次吃华兴煎蛋面,就是吃的是这一家。是跟着一个核动力院的朋友和他两个同事晚上去吃的。

记得我们4个在街上走,他同事一直笑嘻嘻兴致勃勃地叨叨“煎蛋面冷淡杯”“煎蛋面冷淡杯”

我还问他冷淡杯是啥意思?

他说,就是晚上开干的街边卤菜就啤酒。

后来因为家住芳草附近,更多时候去的是离家更近靠近玉林生活广场的第2家。

那时候两家的味道都差不多。

每次去,必点煎蛋面。

煎蛋面装在一个高脚斗笠状的碗里。

面比较细,煮的不软不硬,口感劲道。浸在红红油亮的番茄面汤里。

制汤用的是小时候那种口味自然成熟翻沙的大番茄。应该是在油里细细炒过。番茄口感细密浓郁。面上会盖着一个金黄的煎蛋,蛋挺大的(我朋友说是鹅蛋)。煎得外焦内嫩。几乎盖住碗口。面上还有一层细碎的香葱。煎蛋都是现制的,点好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上桌。面瓷白,蛋金黄,番茄红亮,葱花油绿。

在晚上暖色的灯光下,你就会想到4个字~活色生香。

我通常先咬一口酥香的煎蛋,让其留个缺口,任煎蛋泡入番茄面汤吸饱其精华。再吃面,完了再吃煎蛋,最后了结汤里那几个大块的番茄。再喝几口汤汁。

其实,去吃华兴煎蛋面。更多时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因为他家的卤菜还特别好吃。尤其是卤兔头。这是我的主攻对象。流程通常是先抠眼珠子。然后掰开上下颚。兔颊上的脸肉是精华。精华之精华是兔脑花。

20多年前,考研究生的时候,每周五晚上,华兴煎蛋面,是我的必去之地。总觉得,在那里热气腾腾地猛吃一顿,这样的一周,才算是有个完满的了结。

下午到玉林,发现我以前经常去的芳草的那一家已经没有了,变成了另外一家小吃店。于是再找找另外一家。

玉林北路的那家还在,相比其他更多装修更时髦的小吃店而言,看起来比较陈旧了。

进店去,老板好像换了。想想毕竟这么多年了,这也正常吧。

点了一两煎蛋面。又跟老板说要两个兔头。但回复说没有兔头,只有鸭头。于是要了一个炖猪蹄。一个蒸牛肉。

吃完的感觉 - 猪蹄软糯,但蘸料形式已换,质量不复从前。蒸牛肉也很一般。关键是招牌煎蛋面的质量滑坡严重。面煮的太软了。蛋就是一般的鸡蛋,煎的干瘪枯柴,番茄和葱都没有香味。汤色没有诱人的红亮,和印象里的活色生香相去甚远了。

有点失望。还有点不太高兴。

于是顺着玉林的小街往前走。发现整个小街都重新装饰过了。开了非常多的饮食店。有各式的火锅烧烤,文艺气息比较重的咖啡,冷饮.....

看到“唐叔叔的素椒面”,装修不错,看起来让人很有食欲。老板也挺热情。点了一两他家最有特色的素椒面,一个凉糕和蒸牛肉。发现这家比华兴煎蛋面味道强多了。

吃完这家,才终于找到一点点开心的感觉。

继续在玉林晃荡,又从玉林晃荡到芳草街。

看到了芳草街派出所。想起多年前曾经在这里办身份证,当时穿了一件浅色衣服,被警察叔叔说拍照不合格。然后借了一件深色衣服套在外面拍照。

拍出来的身份照,当时自己还挺嫌弃,觉得怎么把我一小姑娘拍成了一个中年妇女?

现在想想,如今我比那个中年妇女还大了不少了......

走到芳草街,比起若干年前,新开的餐饮很多,门口还聚了不少人。

有人就有生活,就充满了烟火味。

有点后悔,觉得刚才应该少吃一点儿,在这儿继续吃多好。

看到转角有个卖蛋烘糕的小摊,有人正在等着出锅。凑过去一看,有各式口味。

突然就想吃点甜的。正好有经典的芝麻白糖口味。于是又要了一个。

看着摊主熟练的从原料桶里舀出面糊。在小小的锅里摊开,撒上黑芝麻白糖。再用金属小夹子把饼牵起来合成半月形,出锅递给我。

嗯,满足。

拿着蛋烘糕,边吃边走。天色已暗,街边的各种小店酒绿,人声愈加喧哗。

对面一对老夫妇手挽手走来,擦肩而过之际,听到老妇人跟老先生叹道:我都没有那个胃了。

我转身瞧瞧他们的背影,咽下最后一口蛋烘糕。

觉得,我也真的饱了。

#记录我的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