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作者:祁金利(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人的女儿要出嫁,邻居好心地给她出主意:到了婆家要多一个心眼儿,你不知道将来能不能过下去,所以一定要攒一些私房钱以备不测。该女嫁过去之后就悄悄地攒了私房钱,结果被夫家发现后遭到抛弃。这家人非常感谢邻人,认为邻人一是替自己着想,二是有远见,如果不是攒了私房钱,可能现在被抛弃后什么都没有了。
这其实是个悲剧。恰恰是邻居的这种留一手的建议,才导致了该女被抛弃的结果。是因为首先种下了不信任别人的种子,才结出了苦涩的果实。这家人没有看明白事情的因果,还把给自己指了邪路的邻居当成了恩人来感谢。
这个例子说的是因为想“留一手”,结果反而造成不良后果。在历史上也有因为没有留一手而造成惨痛结果的例子。
十六国时期,公元338年12月,鲜卑段部首领段辽,准备从密云山派使者向后赵石虎请降。不久又反悔,觉得投降石虎还不如投降前燕慕容氏更靠谱,于是重新派使者到燕国请降。后赵接到段辽的请降后,石虎派征东将军麻秋率领三万士众迎接段辽投降,并敕令麻秋说:“受降如受敌,不可轻也。”但是麻秋并没有把石虎的告诫特别当回事。
前燕国国主慕容皝亲自率领众将迎接段辽,双方秘密定下计策,准备攻击后赵军队。慕容皝派慕容恪在密云山埋伏了七千精锐骑兵。慕容恪也是有勇有谋的将领,结果在三藏口大败麻秋的军队,三万军队损失大半,麻秋徒步侥幸逃脱。石虎听说麻秋大败而还,大怒,削了他的爵位以示处罚。
与此相反,因为留了一手,而避免了被动局面的例子也不少。
公元前27年春,匈奴派使者伊邪莫演来汉朝参加朝觐大典后,将要回国了,伊邪莫演突然对汉朝礼送的使者表示要归化汉朝,说:“如果汉朝不接纳我,我就自杀,反正也不敢回去了。”使者觉得事关重大,赶忙汇报上来。西汉成帝让公卿们商议,有人说:“应该按过去的惯例,接受他的归附。”但光禄大夫谷永、议郎杜钦认为,现在情况不同了,匈奴单于已经屈礼称臣,列为北藩,遣使朝贺,无有二心,如今既然接受了单于朝贡的贺礼,又收留他的叛臣,这是贪图一个人,却失去了一个国家。假如这是匈奴单于假意试探我们呢?假如这新单于刚刚继位,想要委身于中国,但是不知道汉朝的态度有没有改变,于是让伊邪莫演诈降来试探我们呢?如果我们接受了他的投降,那双方的关系一定会受到损害。
谷永、杜钦进一步说,如果伊邪莫演的举动根本就是一出反间计,想要以此来制造事端呢?不如不接受他的投降,以昭明我们像太阳、月亮一样光明正大的信义,阻绝他们阴险狡诈的邪谋,安抚他们亲附汉朝的信心,这才是正道。成帝接受了谷永、杜钦的意见,派中郎将王舜去询问调查,结果伊邪莫演却改口说:“我生病发狂,妄言而已。”于是遣送他回了匈奴。伊邪莫演回到匈奴后,官位如故,只是不让他再见汉朝使节了。
事实证明,由于采取了审慎的态度,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留了一手,才避免了被动局面的发生,维护了汉朝和匈奴的和平关系,可谓功莫大焉!
正因为有因留了一手而做对了的例子,也有因为留一手而做错了的例子,所以才有必要区分,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多个心眼儿留一手,而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坦诚相见、抱朴守拙。
这首先就涉及到对形势、对对方、对事物的定性。如果面对的是敌对关系、不靠谱的关系、善变的势力,特别是在特殊的形势下,比如敌对双方矛盾尖锐,斗争形势错综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留一手的思维方式意味着负责和安全。
《孙子兵法》上说:兵者,诡道也!如果在百度上输入关键词“资治通鉴”“诈降”等关键词,会检索出很多有关条目。兵不厌诈的例子之多,由此可见。在这种敌对关系中,更多的教训是因为没有留一手而遭受惨痛失败的例子。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和平时期,对于自己的同事、同志、朋友、亲人、合作者、友军,则要以信任的原则来对待。留一手的思维方式,意味着先是用不信任的心对待别人,更多的情况是也一定得不到对方的信任。本文开始的例子就是这种情况。以信任的态度对待他人,也可能会被一些耍小聪明者钻空子因而吃亏上当,但归根到底是不会吃大亏的。
生活中还有大量既不对立又不亲密的关系,由于彼此不熟悉,甚至不容易判断到底应该留一手,还是应该无条件信任。实际上,大原则仍然是应当以信任的态度来对待。但加强沟通了解,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是减少误解和差错的必要举措。
来源: 前线客户端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