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青龙节是几月几日(青龙节)

发布时间:2024-05-06 11:01:13作者:煮酒送别来源:网络

青龙节是几月几日(青龙节)

本文目录一览:

二月二“青龙节”,牢记“6习俗3忌讳”,老传统别犯忌讳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在农村人认为,二月二这天是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北方人称其为“青龙节”,南方人称为“踏青节”,这天后将迎来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景象,农民会借机春耕,龙王也会降雨,正好符合了“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古人认为,龙是百虫之长,有“兴云雨、利万物”的职责,而二月二这天为尧王的诞日,因而百姓都会在这天祈祷庆祝,希望龙王能够降下春雨,以便于风调雨顺、一年好丰收。

“龙抬头”的说法最早于伏羲氏时期,但它的主要由来其实和古人的星象崇拜有很大关系,到了周武王时期,“龙抬头、要耕田”就成了国策,君王要求所有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到了唐朝时,皇宫内也会展开“挑刺活动”,以表达对农耕的重视。元代时,这天又被称为“尹青龙”,大家都会出门挑水。

有人好奇,为何偏偏“二月二”会被认为是龙抬头之日?其实智慧的古人利用28星宿预测天象,二月二这天东方青龙的两个角升起,看上去如同“龙抬头”一般,因而古人会在这天祈祷,期盼有个好收成。

其实,二月二这天人们也会进行多种民俗活动,大家要牢记“6习俗3忌讳”,虎年迎好运,迎福纳祥!

一、牢记6习俗

1、吃龙食

二月二这天所吃的东西是有说法的,百姓们为了能够讨个喜庆,因而吃的东西都要以“龙”命名,如吃春饼为吃“龙鳞”,而吃饺子则被认为是“吃龙耳”,而吃馄饨则被认为是“吃龙眼”。

可以说,这天人们都会给美食起个有寓意的名字,而大家吃的美食还包括吃面条、油炸糕、猪头肉等等。

因二月二开始气温明显回升,芥菜这种野菜大量生长,人们也会用上芥菜制作美食,以增强抵抗力。

2、 剃龙头

二月二为青龙升天的一天,因而民间认为二月二这天剃龙头,可以让人在新的一年里鸿运当头,一年都能有精气神。

因而这一天理发店都十分忙碌,很多人赶着节日气氛前来理发。毕竟“正月理发死舅舅”,不少人正月里留的发型,要等到二月二这天才会理,以便于讨个好彩头,福星高照。

3、采龙气

因这一天是青龙龙角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因此古人在这一天要早早起来,通常天不亮就得出门,大家还要来到水库或河流边,一边面朝东方,一边深呼吸。

古人的这一行为,其实就是在采龙气,希望新的一年里天天有好彩头、好精神。

同时,人们还会在这天去河边挑水,将家里水桶装满水,以表达仓满粮满的意思。而“水”又通财,古人也希望新的一年财源广进。

4、祭社神

二月二这天除了是“龙抬头”外,其实也是土地神的诞日,因而它也被称为“社日节”。

在古人看来,大地滋养万物,而土地神则负责五谷生长,保佑人们温饱能够解决,因而这天要“祭社神”,希望接下来农作物可以丰收。

5、熏虫

二月二通常和惊蛰节气联系在一起,此时气温已迎来了快速回春,人们也开始脱掉外套,万物开始复苏,因而昆虫和冬眠的动物都会迎来苏醒。

而此时,虫蚊等东西也会变得逐步活跃,为了不被虫蚊叮咬,因而民间会在二月二这天“熏虫”,将刚越冬苏醒的虫子熏走。

6、照房梁

在二月二这天,家里的女性长辈要在天不亮时起床,并挑着灯笼四处转转,特别是要照照房梁,嘴里也要念叨着一些话,如“蟑螂蜈蚣无处藏”等,希望接下来一年全家都免去毒虫困扰。

当然,女性长辈还需要从灶台处取上一些草木灰,并用其在地上画成一个个圆圈,并将粮食放在其中,祈祷新的一年迎来丰收。

二、3忌讳要注意1、出嫁女不能回娘家

在古人认为,二月二这天出嫁的妇女是不能回娘家的,毕竟此时已到了春耕时期,接下来就要忙着农活。此时回娘家,婆婆也会不高兴。

2、忌洗衣服

民间认为,在二月二这天不能清洗衣物,不然可能就会将“龙皮”挫伤,从而使得龙王大怒,因而这天就算有脏衣服,也要等到第二天清洗。

3、忌针线

在二月二这天,妇女们是无法做针线活的,不然可能就会戳瞎“龙眼”,影响龙王视线,不能准确布雨。

不管咋说,二月二龙抬头都是一种美好的寓意,而这些讲究和忌讳也是图个吉利,大家咋看?

古诗里的二月二,是青龙节,中和节,春耕节,挑菜节,簪花节

仲春二月二古诗七首:二日旧传挑菜节,草芽菜甲一时生

农历仲春二月二是传统民间的节日,起源于古老的对天象和春天的祭祀。

上古运用的是天象纪年划分四季和节气,春季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称为“龙抬头”。

而雨水节气和惊蛰节气时段,雷雨增多,大地回绿,万木萌发,也有如青龙复苏。

一,二月二是青龙节,龙抬头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唐朝元稹《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

唐朝元稹虽然是写的雨水节气诗,但是这雨水节气中,平原见龙,对应的就是“龙抬头”时段。

古代的很多民间的节日和祭祀是以节气为核心。可以知道唐朝之前祭祀青龙,是在雨水节气左右,而节气和月历的有所隔差,雨水节气祭祀青龙应该是古俗。

而雨水节气也往往横跨正月二月,所以长期演化,定在了农历二月二日左右。

农村会有迎接青龙,土地神,雨神的祭祀活动。

因为这段时间对于农事来讲,也至关重要,是一年春耕的开始。虽然正月初就有打春牛的活动,但是大规模的春耕,往往在农历二月,或者雨水,惊蛰节气之后。

那么民间的节日得到重视是在唐朝中期的唐德宗时代,他采纳了丞相李泌的建议,将农历二月一日,定为”中和节“,实际作用也是让各级官员重视这农业最重要的时段。

百官上农书,表达重视农业,重视农本。

重要官员这天都有庆祝集会,普通官员放假,地方官员,则投入到民俗民风之中,强调春耕的重要,那么各地的青龙节,也就应该是这个时候,基本固定在中和节后的一天,二月二日了。

二,二月二是中和节和踏青节

而官方中和节放假一天,实际也从上到下,扩展了二月二的影响力,二月二日成为城市踏青聚会的良辰吉日。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 白居易《二月二日 》

在唐朝中晚期,二月二日已经是个相对重要的日子,比如年轻人专门等着这天,哪怕是下雨,也不影响他们出游的兴致,何况是这天雨后初晴。

长安的草地上已经是小草茁生,菜园里有新鲜的春蔬和野菜,雨后茂盛。

白居易特地谈到菜甲,固然是他对农桑的喜爱,但是很有可能,二月二吃春菜野菜的风俗已经深入民间,应着节令,大家都准备吃这天最新鲜的蔬菜和野菜。

那么年轻人在做什么呢,他们穿着最美丽的春衣,骑着高头大马,几个人一起在码头集合,打算渡过河流,去下乡旅游,去草地赛马。

二月二在唐朝已经是城市的人踏青的日子了。此时是最美的春天,小草萌发,天气温润,气温舒适,而长安附近的桃花杏花李花,甚至还有梅花,都在盛开。

”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

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唐 · 白居易 《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 》节录

老年的白居易和刘禹锡同龄,晚年都居住在洛阳,早春的时候,天气还冷,两个人已经年纪大了,不能像年轻人一样,耐得了早春的寒冷。

他写给刘禹锡,这早春不适合咱们,太冷了。我和你约在仲春二月二去踏青赏花,那个时候,春风和暖,春花如醉,咱们这两个老骨头可以一起喝酒,享受春光。

那么可以看到白居易看重的不是官方的中和节,而是民间的二月二青龙节。

也可以看到当时官方的中和节,实际是对二月二有着推动作用,人们本质上还是钟情传统的二月二青龙节。

三,二月二是春耕节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讶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唐 · 李商隐《二月二日 》

这是晚唐李商隐在四川过的二月二。这里是唐朝边境地带,但是二月二日非常热闹。

他沿着江上散步,和暖的春风吹过,他听到了音乐声。

这音乐声是民间过二月二青龙节的欢快声,人们在河岸的田野间穿行,迎神庆祝,而绝对不是都市人那种只是高乐游春。

因为这是江边,他看到的是繁茂的田野间水边盛开的桃花,长丝的柳条,有各样的紫色的蝴蝶和蜜蜂翻飞。背景却是大面积的农田,或者还有农田上盛开的菜花,才惹得这么多蝴蝶蜜蜂来。

重点就是,如果李商隐看到的是城市景区的人在赏花游玩,他不会写下下面深沉的感慨。

他说我在万里之外的这里,想回到家乡,像陶渊明一样耕种土地,和田园相伴。只是我在这里军营工作,已经三年,无法回乡。

这江边的潺潺流水,不要惊讶我这样的思乡,这水声如同春雨,都打在我渴望回家的心田上啊。

这民间二月二的原野和迎神的音乐声,让他渴望回到自己的家园和田园。此时他已经多病。但是站在这春气勃然的江边和田野上,他还是开心和舒展的。

二月二是春耕的开始,是春耕节,也激起了李商隐的田园梦。

四:二月二是挑菜节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宋朝贺铸《二月二日席上赋》节录

仲春时节正是原野野菜茁生之时,中国人的蔬菜本来就是由野生驯养而来,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草本不适合家养,但是在某些季节可以食用,药食同源。

饥荒战乱,土地贫瘠,疾病,各种原因都会让人寻找野菜,只是二月是草木最为茁壮初生的时期,许多可以吃的草芽茁生,如果不采摘,可能就随时变老或者化作绿肥。

肯定是先有挖野菜的传统,而后二月二才成为挑菜节。至少在唐朝白居易的二月二,他的眼睛就盯上了初生的菜苗。

到了晚唐,二月二踏青挑野菜回家成为传统,因为此时的野菜得地气之先,最可口,且有治病防病的功效,比如蒲公英利水,荠菜明目养肝。这些野菜不挖食,也浪费了,何况人工挖掘,只要不过分,是可以疏松土壤,让土地和苗木更肥沃的。

晚唐,五代和宋朝,二月二就还有民间的另外一个称呼,挑菜节。

这是宋朝的贺铸在宴席上,谈到二月二的风俗。

大家都出去找野菜,这样的活动,轻快古朴,这是贫寒中的乐趣,想起来就让人开心。

多少烦恼都在这无边向上的春色里化掉了。

你看那草也是青的树也是青的,江山城池在最美的春色里亲近我们,欢迎我们。

我在想,他是不是酒宴的凳子上还放着一大筐野菜,让他如此杯酒得意?

五,二月二日是簪花迎富节。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吾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南宋 · 魏了翁 《二月二日遂宁北郊迎富故事 》

二月二日戴花迎富的风俗起源于晚唐五代,正月是一年的岁首,年节庆祝长达一月,这个中间,衍生出送年送穷的说法,正月底折杨柳,表示送穷,而仲春二月戴新花,表示春天回归,一年开始,迎接富贵。

这种风俗在宋朝民间被强化,人们二月二踏青之时,带着满头鲜花,表示吉利富贵。

这也拉动了宋朝花木的需求。因为几乎每个重要的节日,宋朝人男女头上都顶着小山一样的鲜花。

其实这位诗人也是应着民俗调侃,他也重在参与其中。

比如大家一起去北边的郊区看花,还有个由头,叫作迎富。

他调侃说,若是富贵像贫穷一样赶不走,逼着我富贵,那我决不推辞。

这样的街头巷尾的传说,已经很久了,我也乐得和大家一起去看花赏花,簪花,去迎接富贵。

那么你就是知道海棠花为什么别名“玉堂春富贵”了吧,这种二月初的美花,正好开得是时候,踏青的时候带着一头归来,那叫头顶富贵花啊。

六,二月二日是花朝节

实际花朝节,从古到今,各地风俗不一,二月二有之,二月八有之,二月十五有之。

“花朝恰了一分春,雨雪阴霾占两旬。

翻忆昔年成感慨,长官出郭劭耕民。”宋朝 杨公远《花朝》

这首诗里的花朝显然是二月初,因为花朝节到来,正月就过去了。三春的初春也就结束了。

只是这年的花朝,20老天都是雨雪阴霾。

那么他回忆去年此时,天气好,是怎样一种景象呢,地方长官亲自到乡村,去勉励春耕的农民。

那么可以知道这首写的花朝,是在二月二青龙节春耕节。

实际二月真的是春天的花季啊,梅花落,桃李开,杏花开,菜花儿开,海棠花儿开,迎春花儿开,玉兰花儿开,是百花开放的美好季节。

整个二月都是花的生日。

你还知道二月二有哪些来历,掌故和别称吗?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皇娘送饭、御驾亲耕”——龙头节的来历和传说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在每年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传说尧王的父亲帝喾(帝俊)共有四个王妃:姜嫄(jiāng yuán)、简狄(jiǎn dí)、庆都、常仪。本来常仪的地位最低,可自从生了儿子,众人就另眼相看了。庆都一直为没有儿子烦恼。有人告诉她,神母庙求子很灵验,只要真心实意,没有不成的。庆都照女巫说的,在元宵节的晚饭后,去庙里摆上供品,然后恭恭敬敬地磕了仨头,双手合十,祈求神灵赐子。有年大旱,百姓生活困苦。天上有条赤龙,看见人间的凄惨境况,产生了怜悯之心,私下里下了一场雨。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把赤龙压在了一座山底下。百姓为赤龙求情,玉皇大帝发话说:“除非金豆子开花。”到了二月二这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个老妈妈,一个劲地喊:“卖金豆子!”人们很纳闷,买回家一看,是些黄豆。这些黄豆放在锅里一炒,噼里啪啦地开了花。玉帝得知,只得把那条赤龙放了出来,贬下凡间。

庆都从神母庙求子后,就天天盼着好消息。一天夜里,她梦见一条赤龙追随,从此,就怀孕了。到了第二年的二月二,先是电闪雷鸣,后又艳阳高照。院子里一道金光照耀,孩子降生了,起名叫放勋,就是后来的尧王。放勋聪明伶俐,从小就惹人喜爱,长大当了帝王后,每到二月二这天,就同百姓一起耕田。帝王耕田的习俗就这样传了下来。每逢过年的时候,集上卖的木版年画,“皇帝爷爷使金牛”,就是由此而来。

在我国北方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节日习俗:

风俗一:吃棋子和炒豆,象征着“金豆开花”。

炒玉米: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玉龙为解人间干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干旱之苦,帮助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风俗二:“吃龙鳞”。 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古谚所说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北京人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北京人的春饼讲究有几样小菜:凉拌豆芽、摊鸡蛋,天福号的酱肘子。

德州通德酿造有限公司

地 址:山东省平原县经济开发区西区中段12号

电子信箱90662531@qq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