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测算

乌鲁木齐的意思是优美的牧场 维语乌鲁木齐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4-04-30 02:27:44作者:流水随风来源:互联网

乌鲁木齐的意思是优美的牧场 维语乌鲁木齐的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新疆很多城市为什么都是蒙古语译音?乌鲁木齐为啥叫做鸟市?

小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新疆人

可今天要说的这个事

估计很多新疆人和小编一样

几乎一无所知

那就是关于新疆的地名……

今儿就带各位一起涨涨知识

聊聊关于新疆那些地名的故事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前身“迪化”,是清朝乾隆爷御赐得名。

1952年2月1日改名为“乌鲁木齐”,意思是“优美的牧场”。不过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这个名字可是来源于蒙古语!过去的25年小编一直天真的以为“乌鲁木齐是”是维吾尔语……所以,小编继续查寻了下历史,才恍然大悟!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爸爸和萌娃们就来到了美丽的乌鲁木齐南山牧场

15世纪中叶,从科尔沁草原为规避“兄弟阋墙”西迁而来的和硕特蒙古部落,迁徙到了今天乌鲁木齐附近的天山草原等地。如此美丽的牧场和草原,“乌鲁木齐”这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就是那时候由和硕特蒙古人,叫起来的。这样一来,乌鲁木齐来自蒙古语就解释清楚了。

当然乌鲁木齐拥有的不仅仅是广袤的草原,作为新疆的首府,这里还是全疆政治、文化、经济、交通的中心。如今的乌鲁木齐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作为“亚心之都”,正在祖国的西北方熠熠生辉。

▲新疆人还亲切的把这座繁华的城市成为”鸟市“

我们一般情况下都喜欢把一个城市进行简称。乌鲁木齐市也被简称乌市,新疆人也称他为“鸟市”。大家可以仔细看鸟和乌的区别,一个有点,一个无点。

为什么乌鲁木齐又叫“鸟市”

其实,叫鸟市是有事实根据的:1983年,乌鲁木齐市某挂面厂从日本引进了一条挂面生产线,随后又花了18万元从日本购进了1000卷重10吨的塑料包装袋。包装袋上的图案由挂面厂请人设计,制出样品后经挂面厂与进出口公司审查,交付日方印刷。当这批塑料袋飘洋过海运到乌鲁木齐时,细心的人晕了,发现“乌”字多了一点,乌鲁木齐变成了“鸟鲁木齐”,经过媒体的传播,社会的广而告之,乌市也就成了“鸟市”。

新疆人总喜欢戏称乌鲁木齐(乌市),为“鸟市”,一是因为新疆人喜欢开玩笑,称呼“鸟市”很有莫名的亲切感,说明新疆人幽默!二是“乌”字和“鸟”字的字形很接近,不差那么一点,说明新疆人大气。三是乌鲁木齐在新疆毕竟是首府,算是大城市,互相调侃一下,说明新疆人包容!哈哈,我也是瞎掰活,看完开心一下就行~

伊 犁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说的就是小编的家乡,塞外江南——伊犁

“伊犁”在维语是“宽阔、舒适”的意思;而在蒙语里“伊犁”即“伊勒”,是光明显达的意思。不是说好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吗?小编一直以为家乡的名字是哈萨克语……

▲一望无际的薰衣草,让伊犁河谷成为一片紫色的海洋。

比起塞外江南,小编更喜欢伊犁的另外一个名字“天马之乡”。早在汉武帝时期,那时的伊犁河流域还是“乌孙国”。乌孙国王为了答谢汉朝,特向汉武帝赠送数十匹乌孙马。

由于乌孙马的品种特别优良,并符合汉武帝“神马当从西北来”的占卜,便把乌孙马称作天马。从此,伊犁便有了“天马之乡”的美名。

▲此马只应天上有!

博 乐

博乐(Le二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小编依稀记得中国新歌声总决赛,华少宣布最后结果:今晚的冠军就是来自新疆博乐(yue)的蒋敦豪……

“博乐”得名来源境内的博尔塔拉河。博尔塔拉是蒙古语。意思为“银色的草原”,和乌鲁木齐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小编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叫“博乐”,不叫博拉、博塔之类的名字?于是小编又查了查历史。

▲赛里木湖,骏马浅吟,静谧怡人,竟让人舍不得打扰。

博乐一名历史久远,最早的记载是公元12世纪耶律大石建西辽后所建的“勃罗城”(在今博乐西南)。元代有“不剌”、“普剌”、“孛罗”等,由此可见“博乐”是由历史音译而来。小编认为,博是博尔塔拉的首字,乐和罗读音相似,但有快乐祥和的意思,这么以来就解释通了。

▲赛里木湖就像一块掉落到大地上的蓝宝石,惹人怜爱啊

察布查尔

上大学时做自我介绍,班级一个察布查尔的同学这样说道:大家好,我是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XXX,我是汉族!然后全班同学一脸茫然的看着他……

“察布查尔”来源于锡伯语,是“粮仓”的意思,早在清末明初锡伯米就早已名扬四海,如今的察布查尔县已成为三大水稻田种植基地之一。

▲察县的水稻田,一到夏天便是如此的生机勃勃,充满着收获的希望

说到察布查尔就必须要提“大西迁”这个重要历史事件。公元1757年,清朝平定准噶尔后,察布查尔变为荒无人烟的原野。7年后,清朝政府从东北调遣了3000多个锡伯族军民西迁到伊犁,进驻察布查尔屯垦戍边,这才有了今天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这一场大西迁,历经了整整16个月!(图:百度百科)

奎 屯

奎屯,小编初中三年是在这里度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奎屯的冬天。小编上面以及下面将要提到的这些地方,他们的冬天冬天和奎屯比,简直是春天啊!

“奎屯”,来源于蒙古语,意思简单粗暴“冷”,零下二三十度对于奎屯市民来说,早就习以为常。看到这里,又是来源与蒙古语,一定有故事。小编一查,果不其然!

▲奎屯河大峡谷,无处不透露着新疆特有的壮美!

奎屯为什么叫奎屯?小编查到从元始,奎屯为蒙古族曲儿只地,到清朝为厄鲁特蒙古的牧地,这段时间奎屯住的基本都是蒙古族。所以小编猜当时蒙古族朋友在冬天被冻的直哆嗦时,用蒙古话大喊:奎屯!这才有了今天“奎屯”这个名字!

▲如今的奎屯早已从附属牧地成为一座新兴的工商业城市

克拉玛依

如果小编说克拉玛依是全国人均最富有的城市,应该没有人会有异议。毕竟作为全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克拉玛依人一直都富的很低调……

“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译音,得名于市区东北角一群天然沥青丘——黑油山。怪不得人们都说克拉玛依是一座以石油命名的城市。作为一个好奇宝宝,小编在想为什么克拉玛依要叫做克拉玛依呢?结果,还真让小编查到了。

▲隆隆作响的钻井声,是每一个克拉玛依人自豪的呐喊!

1950年3月27日,中国和苏联政府签订在新疆成立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协定。在俄文资料中,黑油山被称为Kapaмɑй(即维、哈语“黑油”的音译)。但在后来几乎的正式场合和汉文文件,大家都使用黑油山这一称呼。

1956年2月下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主席赛福鼎·艾则孜来油田视察,建议按照维吾尔语的读音将黑油山油田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但各方用字不统一,克拉玛依、喀拉玛依、克热玛依等等。直到9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支援克拉玛依和柴达木油区》时,克拉玛依作为地名的用字才完全固定下来。

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1号井喷油,克拉玛依油田就此被发现同时10月29日也被定为克拉玛依市生日

喀 什

喀什应该是最能代表维吾尔族特色的城市。对于小编那些内地朋友和同学来说,喀什,那可是异域风情都要漫出屏幕的地方啊!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有很多的意思,其中一个小编觉得很符合喀什老城区的意境,“有各色砖的瓦房”来源于维语音译。喀什的老城区各式各样的砖房让这座历史古城一直保留这原有的异域风情和浓郁的民族气息。在这里一定要提一下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因为老城区几乎就是围绕它建设的。

喀什噶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末汉初,曾经被叫过:疏勒、任汝、疏附等等,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叫喀什噶尔的,小编也没有查到。不过可以确认的是在元代,马可波罗到过这里,那时候他记载的文献中就把这里叫做:可失合儿国(Kachgar),估计喀什噶尔的叫法就是这样流传至今的。

如今的喀什城内,新老并存,甚至可以说是有三个时间:老城时间、新城时间、特区时间。去过喀什的人都说这里就是三个世界,一切都在飞快的变化着。唯有喀什老城,那厚重的土墙挡住了嘈杂,在深邃的小巷里,时光似乎停滞了。

▲你可以一样望穿乌鲁木齐的五脏六腑,但你永远无法看透喀什那迷蒙的双眼

和 田

上大学时候,班里同学都以为新疆到处是和田玉,就像他们以为新疆到处都是吐鲁番的葡萄一样。所以他们时常会给我提这样一个”小请求“:腾飞,你暑假回来给我带块和田玉吧……你们把我卖了吧!

和田地区,古称“于阗”,意思为“产玉石的地方”,来源于藏语!清初才改为“和阗”。到了1959年,“和阗”又改成现在的“和田”。如今的和田玉早已名满天下,作为新疆的一个代名词被世人熟知。

▲和田河孕育了无数的和田儿女,同时也孕育了无数闻名世界的和田玉

和田历史久远,在汉代的时候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从那时候开始,这里就已经被叫做“于阗”,当然期间也出现过像豁旦、五端、忽炭同名异译的叫法。

有意思的是,在《大唐西域记》中称这里为作瞿萨旦那国,瞿萨旦那是”地乳“的意思,通俗讲就是玉。

▲穿过和田河的沙漠公路,胡杨纵生,多少朝代在这里更替过

吐 鲁 番

内地朋友一说到新疆,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吐鲁番的葡萄,这说明天下吃货是一家啊!历史悠久的吐鲁番,如今早已成为享誉世界的新疆标志了!

吐鲁番的名字,说法很多。第一种说法来自是藏语,由“吐藩”音译过来,有“水果多的地方”的含义。第二种说法是来自维语“吐尔番”,其意为“都会”,最后一种说法来自回纥语“最低的地方”。反正小编看到查询到这段历史的时候,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我大新疆,果然民族团结一家亲啊……

▲一座座晾房,是新疆人民传统技艺和古老智慧的体现

吐鲁番可以算的上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古城。因为最早在石器时代这里就用人类活动的痕迹。这里先后建立过姑师(后称车师)国、高昌国。经历过数个朝代的更替,一直到了元末,吐鲁番这个名字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

▲曾经的高昌国,如今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来告诉世人

这里曾经的辉煌和繁荣

阿 勒 泰

如果说新疆地大物博,资源富饶,那小编就一定要提一下作为新疆第一大“金主”的阿勒泰了,要知道“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说的就是这里。

“阿勒泰”来源于阿尔泰山。阿尔泰在突厥语和蒙古语里都是“金子”的意思,因为阿尔泰山蕴藏出产丰富的黄金。小编现在才知道,新疆的地名都这么低调有内涵。

▲晨光下的禾木,炊烟袅袅,牧歌阵阵

阿勒泰最开始不叫阿勒泰。在1919年设立阿山道,标志着那时的阿尔泰正式归为新疆,在1949年建国以后改称为阿山区,4年后由改叫阿泰县。一直到1954年才被国务院确认批准,改称为阿勒泰专区,隶属伊犁州,这一名字才一直沿用至今。

▲秋天的喀纳斯,就像上帝手中的调色盘,不小心遗落人间

昌 吉

昌吉就像是乌鲁木齐的后花园,开车20几分钟的路程;马上就要乌昌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乌市上班却住在昌吉。小编觉得,这简直就像廊坊和北京的关系一样了。

“昌吉”源于蒙古语,有场圃的意思,小编认为这和蒙古人热爱打猎分不开。这个一叫法始于元代。据《新疆图志》记载:“侍行纪云:《元地志附录》有仰吉八里……以此可知,“昌吉”是由蒙古语“仰吉”转化而来的。

▲繁华的延安路商业街

另外,自元代以来,除“仰吉八里”的地名称呼外,史籍中还有“昌八刺”(音读喇)、“彰八里”、“掺八里”、“昌八里”等地名称呼,这些称呼其实都是一音多译,它们其实都指的是—个地方,现在的昌吉市境内。

▲如今的昌吉早已一跃成为新疆经济建设发展的新贵

阿 克 苏

阿克苏苹果与前面提到的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一样深受咱们新疆人的喜爱,除了水多特甜这些共同点外,它们价格也便宜。不过这个城市拥有的,不仅仅是苹果。

“阿克苏”来源于维语,意思是“白色的水”,这么直白的翻译也是简单明了。直到今天小编才知道,原来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这里的,天山大峡谷也是这里……我真的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新疆人了!

▲白水浇灌的土地,生长出来的景色谷却是如此五彩绚丽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阿克苏的历史也非常久远。这里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因为这里先前是龟兹国的故地,而多浪河则在阿克苏境内一直流淌着。

关于阿克苏这个名字最早的出现,小编查到在1547年编刻的《边证政考》一书中提到:阿速一词,指的就是现在的阿克苏地区,直到光绪八年(1882年)设阿克苏道,阿克苏才被定名沿用至今。

▲沙漠公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一直延伸,孤寂壮丽

克孜勒苏

“克孜勒苏”意思是“红色的水”,和上面的阿克苏一样来源于维语。因为境内有一条克孜勒苏河,所以自治州成立时,决定以克孜勒苏作为自治州的名字。直到上了内高班,小编才知道原来这里的朋友介绍自己时是那么简单:我来自克州!说好的全称呢?

▲红水之州上的红色土地,延绵万里

同样这片红色河流孕育了许多古老的文明,而且可以追溯到17万年以前,从那时开始克孜勒苏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就这样经历了无数部族,帮落、朝代、国家的兴衰更替。

一直到1954年7月14日,以柯尔克孜族为自治民族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成立,这也是克孜勒苏这一名字首次出现,但一直未更变到今天。作为祖国的最西边,这里的山、水、人都世代守护这这片最遥远的地方。

▲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庄严肃穆

小编总结:新疆各地名大多来自各少数民族语言,包括:维、蒙、藏等等,如今的叫法大多是将少数民族语言直接音译过来。我们的城市故土一直在变,但无论怎么变化他们的名字不会变,在这里的记忆不会变。

新疆的地名

蕴含着各个地方悠久的历史

蕴含了各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管你走的多远

只要听见故乡的名字

都足以让我们热泪盈眶!

来源:最爱大新疆

新疆省会,为什么从伊犁迁至乌鲁木齐?沙俄是“罪魁祸首”

新疆,古称西域。从汉朝到唐朝,中央王朝一直对西域实行有效的管辖。公元8世纪中期,随着唐朝衰落,中央王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

此后的1000年间,中央王朝未曾再次直接掌管过西域。直到18世纪中期,清朝重新将西域纳入版图,并更名“新疆”。

▲18-19世纪的清灭准噶尔形势,伊犁为行政驻地

1762年,清朝置“伊犁将军”,总揽新疆军政,伊犁就此成为新疆的军政中心。

19世纪中期,清朝边疆危机爆发,新疆经历了一个失而复得的过程。为加强对新疆的管理,1884年清朝设置新疆行省,并将省会迁至700公里外的迪化(今乌鲁木齐,现自治区首府)。

清朝为何要将已设置百年的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迁往乌鲁木齐呢?

▲天山下的乌鲁木齐

一、故土新归

中央王朝对西域的了解始于西汉,汉武帝为击败匈奴,派张骞凿空西域,第一次了解到西域的情况。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公元前60年,大一统的汉朝收服盘踞此地的匈奴,设西域都护府,将西域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在这一时期,中亚的拜火教、南亚的佛教和中原的道教相继传入西域,但佛教是当地的主要宗教。

然而,对西域的管理往往是随中央王朝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的,一旦中央王朝陷入,对西域的管理往往就有名无实。

汉朝灭亡后,曹魏与西晋保持了对西域的管理。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南迁,中原进入长达400多年的时期,鲜卑人和突厥人相继成了西域的主人。

直到7世纪,重新完成了大一统的唐朝击败突厥人,重新在西域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再一次建立起对西域的管理。

▲唐朝重建对西域的管理

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从唐中期到清前期近1000年时间里,西域成为多民族与宗教“混战”的战场。

8世纪中期,吐蕃趁唐朝内乱攻占西域;9世纪,蒙古高原的回鹘人西迁至此,后演化为维吾尔人;10世纪初,伊斯兰教通过中亚传入西域。

12世纪初,契丹人西迁至此,建立西辽,将中原佛教和汉文化发扬光大;13世纪,蒙古人灭西辽;15世纪初,信奉藏传佛教的蒙古和硕特部西迁至此,使藏传佛教在西域特别是天山以北迅速传播。

随后大一统的明朝与蒙古人就哈密地区进行过100多年的争夺,但最终以明朝撤出西域而告终。

▲唐中期到清前期的西域示意

直到17世纪中期,清朝统一了中原。蒙古的准噶尔部则统一了西域,建起准噶尔汗国,汗庭设在伊犁。

双方经历了70年的战争,直到1757年,清军相继攻占天山南北,准噶尔汗国的统治土崩瓦解。在分别1000年后,西域再次重归中央王朝的版图。

▲18世纪60年代清朝疆域

此时的新疆西至帕米尔高原,北至巴尔喀什湖,东至阿尔泰山,南至阿尔金山,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乾隆皇帝取“故土新归”之意将西域命名为新疆。

但此时新疆并不稳定,外部,18世纪中期,哈萨克汗国逐渐被沙俄控制,哈萨克人经常偷偷越境游牧,试图蚕食新疆。

为稳定新疆局势,清朝任命大小和卓进行管理,但不久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朝花了4年时间才最终平定。

▲清《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

叛乱平定后,清朝意识到必须对新疆实行直接管理。

但新疆不同于内地,直接废除旧有基层组织难度巨大,因此,清朝选择了将军制度。不同于内地的行省,将军主要管理新疆的驻军屯田与巡守边疆,对民事的管理较少。

但在土地广阔,情况复杂的新疆,将军驻地的选择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乾隆时期新疆的范围

清朝将目光看向了原准噶尔部的汗庭——伊犁。

伊犁位于天山山脉西侧,三面环山,伊犁河在此冲积出一片近13万平方公里的谷地。

▲乾隆时期的伊犁河谷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疆之心”

从政治角度看,伊犁作为准噶尔的旧都,在此建立直接且有效的统治是防止准噶尔势力东山再起的关键。

从经济角度看,伊犁河谷是新疆降水最多,最湿润的地区,农牧业经济都很发达,能够容纳大量的人口,这与新疆其他沙漠地区相比有着显著优势。

从地理角度看,伊犁处于新疆的十字路口,向东连接北疆,向南控制南疆,向西向北可防止沙俄与哈萨克的蚕食。

从战略角度看,如果外敌入侵,伊犁是交通要冲,必须在此派重兵驻扎。

1762年,清朝在伊犁置伊犁将军,用以管理新疆的军政事务。

▲伊犁在原新疆21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中,位置相对居中

但对于21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一个伊犁是远远不够的,从伊犁前往南北疆仍需翻越海拔数千米的天山。

为此,清朝又在天山北麓修建迪化城,置乌鲁木齐都统;天山以南的喀什噶尔置参赞大臣,用以管理这些地区的军政。

就这样,一个以伊犁为中心,迪化和喀什噶尔为枢纽的新疆诞生。

▲伊犁、迪化与喀什噶尔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此后的近百年间,清朝从内地抽调官兵与移民进入新疆。开放边境贸易,吸引中亚大批商人到此进行商业活动,使得伊犁、迪化和喀什噶尔这些核心城市得到迅速地发展。

然而,到19世纪中期,新疆却迎来了一场重大的浩劫。

二、一蹶不振

19世纪中期的清朝和世界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清朝日渐衰落,内部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长江以南的太平天国,以北的捻军和陕甘地区的民众几乎同时起义,使得清朝自顾不暇。

欧洲的英法经历工业革命,急需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将侵略矛头对准了清朝。

在中亚,沙俄于1847年吞并了哈萨克汗国,对浩罕与希瓦等中亚国家虎视眈眈。

▲19世纪中后期俄国吞并中亚形势图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战争,沙俄趁清朝无暇西顾的时机,入侵新疆巴尔喀什湖地区。

1860-1864年,沙俄强迫清朝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了巴尔喀什湖东部和南部约44万平方公里的地区。

▲沙俄侵占新疆示意图(红圈处为伊犁)

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伊犁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伊犁河谷从新疆的中心地区变成了边疆地区。但是,更可怕的灾难才刚刚开始。

1864年,内地陕甘的引发新疆各地爆发反清起义,中亚浩罕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趁机侵入南疆。1865年,伊犁民众起义驱逐了伊犁将军,使伊犁变成了无主之地。

新疆混乱的形势使沙俄意识到这是再度入侵的绝好时机。1868年,沙俄向阿古柏提供支持,利用阿古柏成为侵略新疆的马前卒。

1871年5月,沙俄借口有俄民逃往伊犁,派出一支1700人的队伍以代清朝收复的名义进军伊犁河谷,伊犁民众奋起反抗,但由于装备水平的差距,在抵抗了50余天后,沙俄于7月4日彻底占据伊犁河谷。

▲1871年,沙俄出兵占据整个伊犁河谷(红圈处)

占据伊犁后,沙俄至少将6万民众强制迁至沙俄境内。并拆毁了包括伊犁将军驻地惠远城在内的多座城市。曾经的新疆军政和经济中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与人口损失惨重。

▲惠远城遗址

此时,清朝正忙于平定陕甘。1874年,日本试图侵略台湾,又引发了海疆危机。清朝也正在进行洋务运动,财政十分拮据。

面对复杂的形势,清朝内部出现放弃新疆,加强海防的想法。该想法被左宗棠强烈反对,他认为:如果放弃新疆,势必扩大沙俄侵略的野心,其必将进一步吞并蒙古甚至整个北方,清朝将永无宁日,因此必须收复新疆。清朝统治者十分清楚新疆的特殊地位,不惜以关税为抵押向汇丰银行贷款,为收复新疆筹措军费。

▲新疆的丢失势必引起整个北方

1875年,清朝命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左宗棠深知阿古柏只是表面问题,其根本还是要震慑沙俄等列强。因此,左宗棠提出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术。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1878年,清军消灭了阿古柏,将新疆大部收复。但此时伊犁仍被沙俄强占,已无法再发挥军政中心的职能。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要图

尽管清军并不敢直接用武力收复伊犁,但沙俄仍然产生了危机感,此时的沙俄刚刚进行完第十次俄土战争,财政已经枯竭,无力再进行一次大战,所以沙俄选择照会清朝商谈归还伊犁的事宜。

清朝先是派出使者谈判,但谈判结果却是沙俄割占伊犁河谷西、北、南三个方向的领土,清朝只能收回伊犁河谷东部的几座空城。

▲沙俄曾试图割走伊犁附近大部分地区

如此屈辱的条约令清朝难以接受,清朝先是严惩了谈判使者,接着命有丰富外交经验的曾纪泽再往沙俄谈判,并令左宗棠进军伊犁。

面对清朝的强硬,沙俄被迫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最终签订。条约中,沙俄同意归还伊犁的大部分地区,但仍然强占霍尔果斯河以西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意味着面积13万平方公里的伊犁河谷一多半被沙俄占据,伊犁将军所在的惠远城距离沙俄领土最近的距离只有30公里。

▲《中俄伊犁条约》中关于领土划分(黑圈为割走领土,黄圈为归还领土)

三、新的选择

1882年,左宗棠的西征大军尚未撤还,各地业已建立过渡性机构“善后局”用以取代原先的管理。

此时,在新疆建省的时机已然成熟。同年11月,清朝正式决定在新疆设置行省。

▲清末的西北方向丢失的领土(深色)

但此时的伊犁显然已不适合作为新疆的省会,沙俄十年的占领以及《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从多方面深刻改变了伊犁所处的地位。

从政治角度看,从1878年清军收复新疆到1882年伊犁回归的4年间,由于伊犁无法发挥军政中心的职能,新疆军政事务主要在北疆的迪化(今乌鲁木齐)和南疆的喀什噶尔(今喀什)两地处理。这使得两地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从经济角度看,沙俄十年的占领拆毁了伊犁河谷的大部分城市,并将伊犁的人口基本迁走。

从地理角度看,新疆已从乾隆时期的216万平方公里被侵占到剩160多万平方公里,伊犁河谷以西以北的领土全部被沙俄强占,伊犁河谷的大半也被沙俄占据。导致伊犁城面临一个“喇叭开口”的尴尬局面。曾经新疆的十字路口变成了直面沙俄的边境之地。

▲伊犁河谷被一分为二,伊犁的地位变得十分尴尬

此时,新疆必须有一个新的军政中心,天山南北的迪化与喀什噶尔成了两个重要的备选。

最终,清朝将新疆行省的省会设置在迪化。

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看,迪化在乾隆时期曾大量驻军屯田并置都统进行管理,这使迪化成为新疆仅次于伊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虽然长期以来南疆人口明显多于北疆,但广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使南疆的各城市距离非常远,交流不便。北疆经济比南疆更为发达,气候更为稳定。

在伊犁丢失期间,迪化也基本成为新疆政治和经济中心。

从位置角度看,在伊犁丢失新疆之心的地位后,迪化成为了新疆的中心:迪化则地近河西走廊,可以与中央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向东可以抵达吐鲁番,向南与南疆紧密联系;向西则可以沿着天山到达伊犁、塔城等边境地区,向东北则与准噶尔盆地相连。

南疆的喀什噶尔属于绿洲城市,被沙漠包围,气候干旱,地理位置又位于边境,不易对全疆进行管理。

▲迪化与喀什噶尔位置示意图

迪化成为新疆的省会后,成为了新疆最早开始近代化的地区。新疆最早的西式学堂、铁路、电报局等新兴事物皆出现于此,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迪化继续作为新疆的中心。因迪化本意为“启迪教化”,1954年,迪化更回本名乌鲁木齐,蒙古语意为“美丽的牧场”。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首府依旧设置在乌鲁木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

▲苏联解体后,伊犁河谷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地带

四、新的起点

时至今日,乌鲁木齐成为中国向中亚地区开放的桥头堡,因此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号“亚心之都”。

▲乌鲁木齐在丝路经济带的区位

但是,新疆之“心”从伊犁到乌鲁木齐的变化史,更多折射出的是晚清的屈辱。近代中国的贫弱导致国家领土任人瓜分,人民流离失所,新疆地区多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伊犁,这座承载了无数历史的塞外明珠,在近代侵略者烽火的燃烧中逐渐暗淡,丢失了新疆之“心”的特殊地位。

▲伊犁霍尔果斯口岸

新中国成立后,伊犁地区成立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尽管失去了军政中心的地位,但伊犁州的政治地位依旧突出,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副省级自治州。

▲伊犁州名义上还管辖塔城和阿勒泰地区(黄色部分)

作者|在舟

从事高中历史教学

责编|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