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慈利板板龙灯艺术节
活动导览图出炉啦!
走,看板板龙灯去!
↓↓↓
板 板 龙 灯板板龙灯艺术季
活动超前知
活动一:“龙灯舞盛世”板板龙灯展演
活动时间:3月16日18:15-22:00
活动地点:县人民广场大操坪、零阳街道和金慈街道部分街区
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县人民广场大操坪进行板板龙灯舞龙表演活动
第二阶段在零阳街道和金慈街道部分街区进行板板龙灯游园活动
(1)板板龙灯舞龙表演活动(18:15-20:00):
巨型字摆字、祭龙仪式、龙王点睛、起灯、传统阵型游玩(绕盘、太极图、扑儿闪翅、一笔福)。
(2)游园活动(20:00-22:00):
在零阳和金慈部分街道为广大群众祈福进行板板龙灯游园,游园线路:县人民广场大操坪—慈姑中路—转盘路口—零阳中路(步步高至火车站广场路段)—澧阳路—澧水大桥—县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旁十字路口(此路口西边前进500米为职专学校)(全长约4400米,时长约120分钟)。
活动二:“龙腾映青山”舞龙展演
活动时间:3月16日18:30-18:45
活动地点:县人民广场大操坪
主要内容:组织多支舞龙队伍进行联合表演,包括不局限于“ 舞八字花” 、游龙观凤、梅花状、跳龙、卧龙飞腾等动作及造型;参与板板龙灯游园活动。
活动三:“‘龙’浓故乡情”文艺展演
活动时间:3月16日——3月17日 10:00—12:00,
13:00—15:00,每天2场,共4场。
活动地点:县人民广场圆形舞台
主要内容:地方特色项目展演:传统汉戏,花灯戏,渔鼓,九子鞭等。
配套活动(一):“龙行慈姑城”旅游营销
3月1日——3月31日
县域各大景区景点出台优惠政策引流
3月16日—3月17日,各景区景点在县人民广场设立展台,优惠大大。
配套活动(二):“龙乐春风行”非遗进景区
3月1日——3月31日
非遗活动进景区
配套活动(三):“龙欢佳肴汇”美食展销
3月15日——3月19日上午8:30——21:30
县人民广场
地方特色美食等你来
配套活动(四):“龙幻游乐园”
儿童天地
3月15日——3月19日上午8:30——21:00
县人民广场
设立儿童游玩区,让儿童在艺术节期间安全快乐游玩
END一审丨罗 杰二审丨罗红艳三审丨方西平出品丨掌上张家界本平台为张家界日报社所有。任何单位、个人使用、转载或者传播张家界日报社旗下媒体版权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书面授权。除法定合理使用范畴外,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传播其享有版权的作品(作品形式不限于文字)。清晨,闲来无事,去公园转转。远远就看见天空中一条条彩带飞舞。整个天空都斑斓起来。
自己也不由得停住脚步,被这种欢乐的气氛所感染。在旁边看了一会,也跃跃欲试,开始总不得要领,彩带一会就缠绕起来,在热心大妈的指点下,慢慢地也开始舞起来。一下一下,使出吃奶的劲,龙在手中高飞起来。虽然笨拙,却也飞了起来。
人生就像舞龙,总有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不可能一直飞在天上。在高处时不要忘形,在低谷时不要颓废。只要你使出全力,总有高飞的时候。看到别人舞龙又轻松,又飞得高。自己使了很大的力气还是飞得不高,亦或是一下子摔了下来。别人光鲜的背后,付出了多少的汗水与艰辛,又何曾碰得头破血流。
人生的旅途就是不期而遇,这也是生命的奇妙之处,永远没有既定的模式,即使你算得再准,规划再完美,在生命的旅途中你还是会碰到很多不可预知的人和事,愿我们所遇皆是美好。
正月里的湘西,乍暖还寒,河面上结着薄冰,一阵冷风吹来,让人浑身打颤。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这段日子里,乡村里每天都会有舞龙灯队伍的到来,观看舞龙灯表演和用爆竹炸龙灯便成为人们最开心的事了。
那个时候,改革开放还没几年。乡里乡下,多数村寨的男人们还守望着祖上留下的几亩水田和几片大山。一年之中,只有春秋两季是忙碌时节,其他时候人们往往无所事事,任由时光白白流逝。但在一些姓氏稍大的村寨,人们心齐、点子多,又有祖上传下的舞龙灯的技艺,每年到了正月这个时候他们都要组织龙灯队外出表演。他们不仅传承祖上的舞龙灯技艺,活跃乡村春节气氛,而且又能为捉襟见肘的家里增加一些额外收入,改善并不宽裕的生活。舞龙灯时人们是要冒一定危险的,但在那个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能参加舞龙队表演,仍然是乡亲们眼中的香饽饽。
舞龙灯队出发表演之前,往往是事事要做到周密安排。首先是要确保舞龙灯队队员们的安全;其次是要选择乡亲们好客、人比较多或有同姓氏居住的路线,多增加收益;再就是挑选多名年岁高、口才好又懂得乡情的长者前去送请柬。送请柬队伍由多人组成,有锣鼓手和手举彩色油布做成的单个龙头灯的宣传人员。送请柬人员手中的龙头灯中间 安放着一支大蜡烛,有时遇上赶夜路,龙头灯就可以派上用场,给夜路人照明。送请柬人员,每到一个村寨,离村子还有一两里路时就敲响了锣鼓。
村寨里的人听到锣鼓声,小伙伴们总是奔走相告,大声呼喊:
“舞龙灯队要来了,咱们快去炸龙灯呀!舞龙灯队来了……”有时龙灯队很晚才来。我们村有些小伙伴白天贪玩,天一黑便早早地入睡了。但是只要一听说有龙灯队要来,便不顾一切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和鞋袜,拿上爆竹,焦急地等待龙灯队的到来,好去炸龙灯。
故乡的正月,人们用爆竹炸龙灯的历史由来已久,听村里的老人们说,在他们小时候就有了这个风俗,具体年代已经无从考究。由于盛行用爆竹炸龙灯,在许多村寨里都开设了爆竹私家手工作坊。每年的腊月和正月是爆竹的销售旺季,我们村子里每天都会有商贩挑着爆竹前来叫卖。家乡的爆竹品种多样,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威力小的,也有威力大的。它们多是用废纸、火药和黄泥包就而成,再用绳子绑成一团,有二十个一团的,也有三十个一团的。
我的母亲心地宽厚,与人为善。平时村里的小伙伴们不小心擦伤了手,她总是比他们自己的母亲还要揪心,主动地为他们寻医问药,母亲也就有了“好心婶婶”的雅称。
看着小伙伴们手里都有了几团爆竹,我和两个弟弟心里很是着急,恳求母亲给我们也买一些爆竹。在生活中母亲对我们很是关心爱护,对我们管教甚是严格。她生性我们兄弟几个会发生什么意外事故,只肯给我们买最小的、威力最微弱的爆竹,以免炸着别人和我们自己。我们心里很是不高兴,觉得母亲对我们太小气了。当时我们年龄还小,不能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逐渐地认识到母亲对我们是何等的疼爱。母亲这样做是希望我们用这些爆竹炸龙灯时,不仅给我们带来欢乐,同时也防止爆竹伤着我们和他人,母亲也最不希望伤着别人。我也从此明白母亲为何深受乡亲们敬重了。
我们村里的晒谷场位于村子西面梯田的中央,晒谷场面积很大,长五十多米,宽三十来米,是一整块大田用水泥铺就而成的。水泥地面光滑平整。晒谷场在上下水田的映衬下,宛如一轮残月镶嵌在山腰之上。晒谷场的上面是一块大田,田硬上可以站许多人,一来便于乡亲们观看龙灯队的表演,二来又便于乡亲们炸龙灯。晒谷场成了舞龙灯的最佳场地。
故乡的龙灯队多数为一条龙灯组成,这些龙灯形式多样,多是用竹条和木条做龙灯的龙骨架,再用彩色的绸布连接缝制做成龙身,在绸布上再绘上鳞甲,制成的龙灯形象逼真,在舞龙队队员们的挥舞下,犹如一条真龙在空中翻滚游动。
龙灯长度大小不等,有二十节的,有三十节的。我们村子以夏姓为主,人口众多,又热情好客,赠送给龙灯队的礼金多,每支到来的龙灯队都乐意把全套舞龙动作表演出来。在二十多分钟的表演时间里,乡亲们不但可以一饱眼福,而且还可以尽情地享受爆竹炸龙灯带来的欢乐。每次龙灯队到来,村里的乡亲们都是争先恐后地走出家门前去观看。在晒谷场的边上,梯田的田埂上,人山人海,都挤得满满的。村里的大人们怀里都抱着一团爆竹,手里拿着一支燃烧的檀香以便点燃爆竹炸龙灯。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们也站在人群之中。乡亲们有说有笑,翘首以待,此时舞龙灯还没开始。
舞龙灯之前,只见龙灯队队员个人都戴上了安全帽,脖子围上毛巾,脚上穿上雨鞋,站在靠近乡亲们站的晒谷场的边上,等待领队的号令下达,好进行舞龙灯表演,接受乡亲们的爆竹洗礼。
“舞龙灯开始了,舞龙灯开始了……”乡亲们欢呼雀跃地纷纷传递着这一重要时刻的到来。只见龙灯队的队员们在领队的号令下,个人精神抖擞,勇猛无比地抖起龙灯身子。大家齐声喊道:“给夏家垅的父老乡亲们拜年了,请乡亲们大胆地炸龙灯吧!”乡亲总是在此时叮嘱村里的妇女们看好自己的孩子,注意安全。事实上那时候我们家乡的爆竹,填充的火药不多,爆竹威力很小,对舞龙灯的队员们没有多大危险。乡亲们只是求得一种喜庆和欢乐,活跃一下过春节的气氛,传承家乡古老的过节风俗。
众人喊声刚落下,龙灯队的队员们便急促地敲起锣鼓,舞起龙灯来。晒谷场的边上和田硬上,乡亲们也纷纷点燃手中的爆竹。刹那间,四面八方的爆竹像夏日突降的暴雨,倾注在龙灯队队员们的头顶上、肩上、腰间、脚下等部位,进而接连不断地炸响。这些年轻的小伙子都是身经百战的舞龙灯高手,龙灯在他们手中忽而左右翻滚,忽而腾空,忽而下蹿,不停地变换着舞龙的姿态,看得乡亲们眼花缭乱。
乡亲们投掷的爆竹再多,炸得再响,他们仍若无其事地飞舞着龙灯。大多数龙灯队队员体力好,情绪高涨,个个生龙活虎,活跃了气氛,展示了他们队伍的实力,给乡亲们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印象。
当他们看到乡亲们投掷的爆竹少了或者是乡亲们欢声笑语变弱时,龙灯队的队员们总是大声地喊着:“乡亲们啊!你们的爆竹不是太厉害哟!快快扔爆竹炸龙灯喔……”这些激励乡亲们的话刚喊过,又是一阵暴雨般的爆竹倾泻在龙灯队的队员们身边不断地炸开了花。龙灯队队员们的呐喊声、吆喝声,乡亲们高涨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传向四方,好不热闹。
当年我和弟弟们年龄都还小,力气不大,投掷的爆竹十有八九炸不到龙灯队队员的身边。但这些热烈精彩的炸龙灯情景,家乡过年舞龙灯时那特有的气氛,为我们的年少时光平添了许多欢乐和笑声,直到现在仍难以忘怀。
记得有一年正月的一天,一支远方来的龙灯队在我们村子表演舞龙灯。他们在一天之中表演的场次多,替补队员少。炸龙灯开场还不到五分钟,龙灯队中有一名小个子队员因体力不支,脚下一软,不经意之间猛地摔在地上,站立不起来了。刹那间龙灯队乱成一团,而乡亲们手中点燃的爆竹仍然源源不断地扔向龙灯队。眼看龙灯队的队员就要受伤,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的母亲本能地扔下手中的檀香,顾不得给我们多说几句话,就大步流星地跑到晒谷场的中央。
母亲挥舞着双手朝乡亲们大声喊话:“乡亲们快停止扔爆竹啦……有人受伤了。”母亲及时站出来的大声呼喊,制止了乡亲们继续用爆竹炸龙灯,使龙灯队的队员们没有再受到更大的伤害。小个子队员摔伤了膝盖,鲜血已经渗透了裤子,伤口外还在不停地流着鲜血,如果不及时包扎处理,血流不止,就会危及生命。龙灯队的队员们,个个都心急如焚,找不出办法,那天村里医务室的医生王婶婶回娘家探亲没有回来,就在大家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母亲突然想起了,在我家里有纱布和云南白药。那些纱布和云南白药是我父亲年前邮寄来的,以备我们和乡亲们上山砍柴受伤之用。母亲连忙赶回家去,拿来了纱布和云南白药,为小个子龙灯队员包扎伤口,终于止住了流血。母亲出手救助龙灯队队员的感人事迹,使在场的乡亲们为之感动,在十里八乡传为美谈。
又过了几年,我们全家人离开家乡湘西来到中原南阳。闲暇时,母亲每每谈话起故乡所发生的往事总要提及出手救助龙灯队队员一事,我们听后都津津乐道,为母亲自豪,以母亲为榜样,学习母亲那种助人为乐、救死扶伤的高贵品质。
母亲姓艾,是我们家乡当地人口较少的姓氏。但离我们家二十里路外的艾家大寨,是母亲娘家的祖籍地,那里人口众多。该村里的龙灯队几乎每年正月都来我们村子表演。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则热衷于村子的公益事务,又是出手大方之人,总是给人提供帮助。
每年村里观看艾家大寨舞龙灯表演所出的礼金,母亲总是一个人支付,让全村人观看。为此,我和兄弟们总是埋怨母亲说:“怎么老是我们家出钱呀!别人家为何不出钱呢?”
每到此时,母亲总是笑着安慰我们说:
“你爸爸不是在外地油田工作吗?我们家过得比较宽裕,应该多帮助别人些。给家乡人办点好事,让别人家省点钱,别人就能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去。”如今我们长大成人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母亲是那种宽厚大方之人,在家乡人面前有很高的威望,非常受人尊敬。母亲希望家乡的人都能团结友爱,和和美美地生活。
因此企盼艾家龙灯队每年正月的到来成了母亲最大的心愿。每到艾家龙灯队就要来我们村子时,母亲总是笑容满面地早早迎候在村口,接纳请柬。当我们全家人离开故乡迁到中原南阳,母亲在清理家中物品时,我发现家中的书籍里已放满各种各样的请柬一百多张。母亲视这些请柬如同宝贝一样,倍加珍惜,不舍丢弃。
我们每每谈及请柬时,母亲总是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孩子们,咱们家能收到如此多的请柬,这说明乡亲们看得起咱家。咱们家生活过得宽裕些,多帮助一下乡亲们,万一咱们家遇上什么不幸,乡亲们也会出手帮助咱们的。这些请柬包含着乡亲们对我们家人的信任和尊重,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母亲继续提醒我们,今后长大成人融入社会有所作为时,千万不要忘记了养育过我们的家乡和家乡的山山水水以及那里尚尚不富裕的父老乡亲们。当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母亲的某些做法,但在后来多年的生活经历中,我逐渐体会到母亲所说过的每一句话的含义。那就是平时只有多关心帮助别人,当你困难时才能赢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每当艾家龙灯队到来时,母亲总是把我叫在她身边不让离开半步。此时母亲总是先把我介绍给龙灯队的队员们,告诉他们说:
“这是我们家的老大,希望你们多多帮助他成长,使他早一点长大懂事。”母亲这么做是想借此机会锻炼、培养我与人打资产的信心和胆量。
当母亲把大红纸封好的礼金交给领队时,龙灯队就开始在乡亲们面前表演了,而乡亲们手中的爆竹也扔向龙灯队,在龙灯队队员的身边接连不断地炸开了花。在整场龙灯队表演过程中,母亲总是一直关注着乡亲们和龙灯队队员们的安全,跑前跑后提醒大家伙注意安全,她生怕发生什么意外事故。直到龙灯队的表演完全结束,乡亲们停止炸龙灯,大家安全离开后,母亲这时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母亲就是这样一位为了大家的安全和欢乐,舍小家为大家公而忘私的宽宏大度之人。
不久前,我与故乡的亲人通电话,得知家乡的爆竹手工作坊因存在的安全隐患都早已被政府取缔,大家过年过节都用电光爆竹,而电光爆竹威力大,容易伤人,不适宜用来炸龙灯。党的富民政策好,大多数年轻人早已纷纷走出家门,走向全国各地打工挣大钱了。乡亲们的生活也早已今非昔比,许多农家还盖上了小洋楼,开上了私家车,过上了小康生活。如今家乡舞龙灯每逢年节还继续保留,但炸龙灯因危险性大,人们也不再急需那些小钱花,已经成为历史。
我离开故乡已经十九年了,虽然在中原南阳每到过年过节时,能看到龙灯队舞龙的表演,但与故乡舞龙灯时的气氛有着天壤之别,尤其是故乡的炸龙灯至今未再见过。那精彩热烈的炸龙灯场面使我魂牵梦萦,难以忘怀。
在我内心深处,真希望有朝一日在保证人们安全的情况下,恢复故乡的炸龙灯,传承故乡特有的风俗民情,给家乡的人们增添过年过节的气氛。那特有的热烈壮观欢快气氛,是别处无法寻觅的,我希望那一天能早日到来。
感谢母亲给我的教诲;感谢故乡的炸龙灯,带给我欢乐,伴随我成长,使我度过了许多美好难忘的年少时光。
我的故乡博山区博山镇南沙井村,地处淄河上游,北边来的淄河和从西边莱芜来的石河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冲积平原。三个沙井分别处在三角形平原的三条边上,即南沙井、西沙井、北沙井。当地的老百姓习惯称为“沙井”,皆因为在淄河滩上有口古老的大井及清乾隆时期刱修的诸葛井而得名。三个沙井中,南沙井最大,人口一千四百余人,是沙井的代表。
南沙井村前,除了这两条河交汇之外,在村大门前还有一个小广场,集场就在小广场。这里不仅是集场,而且还是每年元宵节乡亲们扮玩耍龙灯的“打场”。
每年的正月初十左右,当阳山下,淄水河畔,就会锣鼓喧天,扮玩的队伍串庄回来到这里打场,临近四庄的百姓都涌向这里看扮玩。龙灯、马子、秧歌、狮子、芯子、旱船、大头娃娃等都在这里亮相。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尤其是龙灯的匍匐运动,上下翻腾,龙头高昂,龙尾抖动。一会儿喷云吐雾,一会儿龙头高耸身子圈动,一会自由舒展,一会儿又冲向另一个角落,真是龙降吉祥,猎猎生风。周围的观众看到腾挪跌宕的龙灯,个个眉飞色舞,拍手叫绝。年长的还摆上香案果碟,虔诚的祈祷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久而久之,这种元宵盛会的龙灯便成了南沙的扮玩品牌:沙井的龙灯,沙井的马子、沙井的锣鼓,沙井的芯子……
特别是最近几年,沙井的龙灯和锣鼓代表镇参加博山区元宵灯会汇演,震撼了颜山孝水……那绚丽的色彩,磅礴的气势,别具一格的玩龙花样,在激昂铿锵的锣鼓伴奏下,更显得美轮美奂,开拓了山城百姓的视野,博得了阵阵的喝彩。那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被定格在人们的脑海和各大网站。
一时间,沙井龙灯成了博山南部山区的品牌。当我从百度、搜狐、新浪等各大网站搜索到这一幅幅龙飞凤舞的画面时,我激动万分,脑海里也随着龙灯的舞动翻腾起来……
我们南沙井村很早之前就有扮玩队伍,但没有“龙灯”,只有西沙井有。所以每年的正月十五我村长老都要到西沙井邀请他们来村耍龙降幅。后来西沙的龙灯在初期以“破四旧”为名毁坏了,龙衣拆了,龙身毁了,从此西沙井的龙灯消失了。改革开放以后,村民的生活水平高了,我村的老百姓每逢扮玩时,非常想念龙灯。光有马子、狮子、芯子等,没有龙灯总觉是一大遗憾。于是在村老年艺人的倡导支持下,专门购买了竹篾,轧制龙灯。别的地方,龙身要么细长,没有丰满的感觉;要么用细布筒连起像蛇皮扁癟;要么是几节凑起给人以脱节之感;要么缺少风采,没有神韵,总之其他地方的龙灯均不太理想。
在龙灯艺人的精心设计轧制下,一条又粗又长的“巨龙”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条巨龙长五十余米,龙身直径最粗处八十多厘米,龙尾细处也有五十余厘米,粗细匀称。龙身全部用几百个竹制的环状竹圈交叉连接而成,坚固灵巧,活动自如。外面罩上画有鳞状的龙衣,里面是蜡烛(现在改成了手灯泡)熠熠生辉。尤其是龙头,气宇轩昂,角鬣鳞齿分明,目光炯炯,气势非凡。身下的龙爪由十几根木棍擎起。那些舞龙的年轻人,在特有绣球灯地导引下,腾挪跌宕,喷云吐雾,行云流水,一时电闪雷鸣,大有龙出云霭、叱咤风云之气势,深受观众的赞誉。
有了龙灯之后,我村的村民每年元宵节期间都自发地捐资捐物闹元宵,扮玩的队伍不断庞大。狮子、旱船、马子、秧歌、龙灯等形式不断翻新,激增了热闹的氛围。原先的一条龙感到单调,于是在2007年之后,众人酝酿再轧制一条龙,来一个“二龙戏珠”。有了第一条的轧制基础,技术轻车熟路。众人热情极高,纷纷参与,终于在2008年又轧制了一条。
龙多了一条,自然舞龙者也要增一倍。于是年轻的妇女也纷纷参加了舞龙队伍,成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一景。舞龙非常辛苦,要有强健的体魄、聪明的头脑、灵活的腰肢才能胜任。往往一场下来,男青年都要汗流浃背,何况是妇女呢。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还真成功了。
一条是男青年舞动的红色“雄龙”,一条是年轻妇女们舞动的蓝色“雌龙”。尤其是这两条龙在各自“绣球”灯的导引下,那扛着巨大龙头的“老大”,更是让那些小青年们刮目相看。二龙戏珠,双龙闹海,成了南沙扮玩的品牌。博山镇成立之后,镇政府提出了:“有机农业镇、生态旅游镇、和谐新城镇”的发展目标,非常重视民间元宵娱乐工作,注重环境保护,注重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每年春节专门组织领导机构,指导支持各村元宵娱乐活动的开展。各村扮玩队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镇政府组织评比,获胜者代表博山镇参加每年一度的博山区元宵节娱乐活动汇演。
2012年元宵节,博山镇的扮玩队伍,挺进博山城,在颜山脚下,孝水河畔一展风采。当那些摄影爱好者看到南沙井的龙灯,在别致的沙井锣鼓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腾挪游动。这两条蛟龙,时而聚合,时而分离,红蓝相间,曲折盘旋的精美瞬间,大有蛟龙闹海之气势,纷纷拍照,定格于美好的瞬间。尤其是那女子舞龙队更是吸人的眼球,周围观众赞不绝口,纷纷举起大拇指,OK沙井龙灯,OK沙井锣鼓。
这一串串和谐的音符组成了一首首优美的乐章。把沙井的古老和将来,今天和明天活龙活现的展现开来。我为家乡有这样美好的龙灯、马子、狮子、秧歌等娱乐形式高兴,为别致铿锵的锣鼓骄傲,我更为家乡有这样美好的文化传承,和谐的人文气氛而自豪。 2012年7月10日
作者简介:黄丰年,山东淄博职业学院教师,党员。博山区石马镇南沙井村人,现居淄博张店。爱好文学写作,喜欢散文、纪实文学、诗歌创作。系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音乐家协会会员,音乐文学协会会员,淄博网络作家协会首批会员。在多家报刊媒体发表作品三百七十余篇。专著《金牛山大观》、《绿洲沃土》。
壹点号 文学博山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过了春节之后,小孩们就会盼望元宵节的到来。
我们这儿过元宵节都要吃汤圆、馄饨,象征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吃完晚饭后,就会发现田埂上,小路边,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火把,孩子们跳跃着,呼喊着,奔跑着…这也是我们这儿的风俗:
在一根竹棒上捆上柴,点上火,在自家的田头甩着火把,嘴里唱着歌谣:“点点柴,大发财”一把把火焰燃烧着,在田野里游动,像一条条火龙。大人们都会在村头,在田边看着我们玩“点点柴”,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或许在你看来,这只不过是农村野孩子玩的土把戏,可是它包含着农民对新一年收成的美好期盼,是一种别具农村特色的祝福方式。
节目,一个接一个。这不,刚从田里回到村子里,就听得村中心传来锣鼓声,礼炮声。调龙灯开始了!只见十来个身体健壮的男青年举着长龙灯,龙身通体发亮,龙珠引路,珠动龙随,龙身蜿蜒游走。
这可全靠舞龙灯人的本事,瞧,他们随着锣鼓声,一招一式整齐有力,配合默契。礼花在空中绽放,五彩缤纷,争妍斗丽,整个村子火树银花!哇,好美的夜晚的。深蓝色的天空五彩斑斓,礼花如彩球,似雪花,像流星雨。天空光彩夺目!
淳朴的歌谣,游荡的火把,喧天的锣鼓,舞动的龙灯的,绚丽的礼花,把元宵节“闹”得一片欢腾!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