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三脚虎是什么意思 三脚虎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4-04-26 15:26:11作者:及時行樂来源:网友整理

三脚虎是什么意思 三脚虎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一览:

汕尾海陆丰一代宗师“三脚虎”,他的传奇故事也拍成了电影

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海陆丰地面继南拳著名宗师刘亚梅之后,又出现了蔡莫拳一代宗师“三脚虎”。其武德昭彰,拳术精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辗转海陆丰、潮汕、惠州等地,被武林中人誉为“一代神拳”。当时粤东武林闻其名莫不崇仰敬服之;一些强横之徒闻其名亦莫不失神变色之。故其声名赫赫,蜚声于惠州东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陆丰沿海、香港及东南亚等地区。又因刘仕忠失去左手掌,却武功过硬,猛似老虎,无人可敌;久而久之,以至于人们不知其真姓名,都以“三脚虎”称之。

一、海防武风扬甲子 陋巷子弟出英雄

或问:“三脚虎”名谁?答曰:陆丰刘仕忠也。

刘仕忠(1897-1973),乳名刘娘祉。出生于清光绪丁酉二十三年的石帆都甲子港两城管区。族内虽办有刘氏书馆等私塾,但他幼年时家境贫穷,三兄弟排行他为老大。父母虽知读书的好处,却因没有束脩交给老师,无法供其在私塾里读上一二年书,只好辍学在家。过去农民子弟无文必武,加上自古以来甲子港属于海防军事要地,驻有旗军。明嘉靖《海丰县志》云:“其西置甲子所,附近石帆村居民勇悍,自能力战,鲜有败事。”旧时倭寇海贼经常出没于这一带,加上历年乌红旗械斗,邻近乡民深受其害。甲子各“社头”为防御海贼和预防械斗,鼓励青少年多习武。因此,民气强悍,崇尚武风。当地有此传统和民风,自然与武结缘,少年刘仕忠亦不例外。他喜看农村秋收过后演出的正字戏,尤其是《水浒》、《三国》等古装武戏;崇拜戏中的武侠义士,由此养成尚武的性格和侠义的情怀。他早年承练蔡家拳和莫家拳,并四处寻师访友,每到之处凡有武名者无不诚心上门求教。

清光绪末年,刘仕忠年方9岁,先后拜李佑、朱锦、肖庭广、蔡来等本地拳师门下习武。由于他天资聪明,只要师父表演一次,他就能做到过眼不忘,是武林界百年不遇的奇才。外号“菜斋佑”的李佑师父经常带他到甲子各庵寺、斋堂走动,首先教他南少林拳的基本功;接着他跟随外号叫“斧头锦”的朱锦师父学木匠,以学艺赚钱补贴家用。“斧头锦”教他蔡家拳基本功;蔡家拳特点是以快为主,敏捷多变、因势利导、不以力争衡。着重偏门攻击,快步抢攻,消身借力等;步法多以高四平马、拖步弓马、跪马、三角马、插步马为主;手法多以挂、插、哨拳、扫掌、插掌、顶掌、插指、凤眼拳为主;腿法以下盘连环标腿、中下盘踩腿、钉腿、勾弹脚、拨脚为主;肘法多见横捆肘、直顶肘、连环肘等。之后,又由肖庭广师父长期传授他莫家拳。《广东省志.体育志》载:“莫家拳由清乾隆年间南少林寺慧真禅师传给惠州府海丰县莫遮蛟(字达士,也叫莫达材),后传给惠州火岗村的莫清骄、莫四季、莫定儒等形成莫家拳。”此拳特点是偏身沉肩吊马,手法紧凑,善用腿法,步法灵活,攻守结合,刚中含柔。拳法多以冲、挂、劈、撩、鞭、抛及牛角拳、十字拳等;桥法有穿、剪、截等;肘法以顶肘为主;脚法有无影脚、穿心脚、撑鸡脚、虎尾脚、扫堂脚、后弹脚、剪脚等。腿法是莫家拳取胜的法宝,在技击上讲究近打远踢、长短配合。刘仕忠如初生的虎犊,立志钻研、刻苦修炼、持之以恒。长期的学武生活,将他锤炼成体格健壮、反应敏捷的青年武士。18岁时,他身材魁梧,高达1.76米。在当地已略有名气。

初造,刘仕忠闻说海丰县翁文榜拳师武艺高深,尽管自己拳艺已到了一定的造诣,便登门拜帖愿为入室弟子,学习其一招一式。三年学成后,又听到潭冲林义拳师的武术。林义外号铁牛,一身洪家拳功夫甚为了得,名扬海陆二县。即赶往陆丰潭冲山仔拳馆拜入门下,随其日夜习拳,并苦练铁沙、打砖墙等功夫,欲达到其铁布衫神功。经过十多年的勤学苦练,终于学全了洪、刘、蔡、李、莫广东五大门派的少林功夫,得到了各门派拳术之真谛。几年后,艺有所成,但他并不以此为足,仍四处寻师访友,欲寻找到隐居在世外的武林大师,以祈求高深技艺,练就一身精湛武功。

1916年,年满20岁的刘仕忠出师。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亲友的帮助下,他在捷胜镇北门设馆教徒,以便谋生。捷胜也是明清时期碣石卫一处守备所城,城内民风强悍,不仅文化名士多,也有不少拳师在此设馆。社会上有一些惹事生非的青年,自恃学了一招半式,常喜与人比武炫耀。见年轻的外地人刘仕忠竟敢到城内设馆,故意上馆门喧哗挑衅,民间谓之“踢馆”。刘仕忠与“踢馆”者多次说人情不允的情况下,不得已出手与之切磋,本想点到为止,不意“踢馆”者不依不饶,欺身进拳,欲使他当众出丑;刘仕忠正是血气方刚之时,出手稍重,打伤了挑战者,不得已浪迹江湖,到处为家。他痛感自己拳艺尚浅,出手不能随心所欲地掌控力道,以致误伤“踢馆”者。

1924年,时年28岁的他,流浪到潮汕地区设馆收徒。因其时土匪兵痞强横乡里,故入其门拜师者颇多,加上他教艺自有一套,认真负责,因此初有名声。他一边授徒教艺,一边暗中找寻名师,以求拳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任教期间,听说有武林高人张文永大师(江西赣州人士)。在粤东一带行医济世,武艺高深莫测,能观五形气色,又晓天文地理,身怀医卜星相之絕活。所以到处打探张大师的下落。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刘仕忠就在汕头市一间小旅馆上巧遇张大师,当面下跪要求张大师收他为徒,张观其身材、神魄、手脚果真是优秀的练武人才,谈吐亦知情懂礼。心里正为物色到千里马而高兴之际,可是转眼观他五形气色流年,不禁一时默然无语。预测刘仕忠到32岁时必逢命劫,幸尚有一线生机挽救,不知能否度过?不由叹了口气。心想:惜哉!惜哉!此子今年廿八,三十二命终,教之无用。仅向刘仕忠说一句话:“现机缘未到,待你32岁时有缘再到此地找我”。听了此话,满怀上进希望的刘仕忠,不由心灰意冷,失望地辞别张大师,又走上漫长的江湖之路,到处流浪。

二、结盟携手参加农运 遇劫转运再逢恩师

1928年1月,彭湃与叶镛、徐向前等率领红四师东征潮汕,一路上击破多处防线,在惠来、普宁、潮阳及揭阳一带建立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潮汕平原农运如星火燎原,蓬勃发展;当地青少年纷纷参加工农赤卫军,迎接红军的到来。这时期,刘仕忠行走在潮汕江湖上。一日,他在乡村一处小饭馆准备午餐时,恰好遇上当地四位工农赤卫队武装人员。带队者名蔡忠坤,以及蔡勤、陈乐和林荣德(北方人)等队员。进餐时,懂得武术的蔡忠坤见刘仕忠体格彪悍,一表人才;是当兵打游击的好料。由此向刘仕忠举手打招呼,邀其入座共餐。五人饭后一起闲谈,谈论的话题是:土豪劣坤为富不仁,横行霸道,政府无能,造成民生困苦,哀鸿遍野,难以度日。大家意气相投,志同道合,惺惺相惜。队长蔡忠坤看他是忠义人,5人当即拜香盟誓,义结金兰。并招他加入革命队伍,参加当地工农赤卫队。是年5月,在副师长余汉谋率领11师2000多人的进攻下,海陆丰县城相继失陷。且又有军队从汕头压境而来,为了避开强敌,红四师撤回海陆丰。在部队的围剿下,当地赤卫队遂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在一次激烈的阻击战中,队长蔡忠坤为掩护弟兄们撤退,被部队抓捕入狱。刘仕忠和其余结盟兄弟为营救大哥,乘着暗夜时分,决定用炸药炸开县政府牢房,救出蔡忠坤。不料在行动中,由于导火线燃烧迅速,刘仕忠举着的炸药包瞬间爆炸,左手掌当即被炸断,血肉模糊。几位弟兄立即护送他到当地用草药就医未愈,只好冒着被捕的风险,转到汕头市医院剪掉左手掌,保命过劫。

出院后,碰上正在大肆搜捕曾参加过工农武装的赤卫队员。他为避祸到香港开馆教拳三年。一天,他忽然想起张大师几年前所讲的“32岁时有缘再来此地找我”这句话,便返回汕头四处寻找这位江湖武林大师。为此,他特地住进过去相约见面的那个小旅馆,守株待兔般地等待着张大师的来临。也算他命中有缘,张大师果然守约来到这间小旅馆。他把自己断掌的經过說出來,張文永见刘仕忠失去了左手掌,认为他已度过了劫运。是年刚好是32岁。张大师心想:大难已过,缘份未尽,此子日后必定成才。于是收刘仕忠为徒留在身边,每天叫他将断手浸泡在其配制的采自江西深山的草药液中,一个时辰后,教他用断掌在铁砧上反复捶打。每日依序刻苦锻炼。几个月后,精心地将刘仕忠被炸断了的左手练得有如杵槌一样,具有惊人的杀伤力。竟成为一记无坚不摧的杀手锏。后来他只以右臂手掌应敌,如遇高手,则突发左臂断掌,其锐利如锥,力发千钧,应者辄倒,以此名闻于惠、潮、梅三州,故武林中人日后均称他为“三脚虎”!却说师徒俩結伴同行,四海為家;行侠仗义,救急扶危。一路上,张大师身传言教,不仅教他文化知识和医药诊治知识,而且将峨嵋派 “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嵋月,光辉耀江湖”内外功秘籍,以及少林高深的武技傾囊相授、点化他,使他脱胎换骨,尽得高深精绝的峨嵋派武技真传,也学到了南少林武学秘笈的精髓,为他日后创出“蔡莫派”武功奠下了扎实的基础。在长期与师父相处的日子里,刘仕忠了解到是年50岁的师父,原为清末江西赣州陂头乡秀才,不但武功精绝,更兼通天文地理,医卜星相,奇門遁甲,无所不晓。年青时为报强盗杀父之仇,弃文习武,远赴峨眉山学习峨嵋派武技八年。技成下山复仇后,再也不问世事。师父无妻无儿,孤身一人在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地赠医赠药,行医济世。虽然身怀绝技,却深藏不露。一日,张文永大师将爱徒刘仕忠叫到身边,吩咐他说:“‘千里同行,终须一别’;为师即将远赴四川峨眉、云贵高原一带去云游四方。你武功已臻大成,日后自会成名立宗,扬我门风。”

三、甲子面壁创新拳种 汕头比武建立门宗

再说刘仕忠艺成挥泪告别师父之后,回到了久违的家乡甲子鎮。终日闭门在家,面壁体悟,加深了对武功要旨的认识;将以前所学到的南少林门派的蔡家拳和莫家拳熔成一炉,再融汇朱,范,钟,六合,太极等多种拳法,以及武林奇人张文永悉心授予的峨嵋派绝技和少林内家心法,集南派少林之洪、刘、蔡、李、莫五大派精华,去芜存菁,融汇贯通,创出了一种技法独特、别具一格的新拳种(俗称三脚虎拳)。由此他成为蔡莫派的创派祖师。

何为蔡莫派拳术?蔡莫拳与其他少林南拳一样,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摧力,贯穿发劲,步法稳固,拳势激烈。发力时要求手、身、腰、腿的劲力贯串一气,手法丰富,善於近攻短打,招式毒辣刁钻。然而,蔡莫派拳术又有别於其他拳种的奥妙之处:其一拳一脚均着眼於实战,通常出手快捷有劲,攻中寓守、連消帶打;肘不出尽,肘部必须稍屈,留有一定的迥旋变化馀地,既可感觉到对方的力度变化,又不必回手即加反击。在攻守中善用砸、弹、顿、冲等等手法,擅于使用寸劲,突然发力,能穿透对手的五脏六腑、筋骨关节。掌法灵活主动,反击力如波浪般一浪随着一浪,绵绵不绝。

1930年,汕头市理发总工会吴会长,爱好武术,拥有会员数千人。先后聘请了几位武师,向会员传授武术。其中有位洪姓拳师,满面络腮胡子,身高1.9米多,体重200余斤,力沉臂长,技艺最为高深。吴会长虽甚倚重;但对其骄横轻狂,亦颇不为然。有一天,有位以前曾在三脚虎汕头拳馆学艺的会员,说起陆丰甲子镇有位外号叫三脚虎的师傅,技艺超人,功力深湛。并说起三脚虎在潮汕教馆以及参加农运武装斗争,以炸药炸开牢房救义兄的传奇经历。吴会长早已闻知三脚虎闻名潮汕地区的事迹,听后甚为高兴,派员直往甲子镇找到三脚虎,说明来意。此时已经悟通南少林各门派拳术的三脚虎,亦想出山传授新创立的拳艺,以弘扬蔡莫派的门风。遂同意来者邀请,一起赴汕头市理发总工会开设教馆。吴会长热情地招待他。不想洪武师会见三脚虎后,心生妒忌;尤其观察到三脚虎左臂欠掌而颇轻视之,屡次出言欺侮。三脚虎认为今后既忝为同事,自须友好相处,故不予计较,再三容忍之。但洪师傅得寸进尺多次藐视和挑衅。吴会长早已看在眼里,气在心里;认为对自己刚请来的客人无礼,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为了挫一挫洪武师的威风,他便办了一席大餐,请来各武师同餐共饮。酒过三巡,洪武师乘着微醉,口出狂言;欲与三脚虎比试高低。吴会长听后问曰:“刘师傅,你敢与之比划否? ”三脚虎领悟吴会长的意思。含笑答之曰: “可也!吴会长你既开声,何为不敢也。不过,不知洪师傅要比拳还是比器械?”洪武师道:“且慢!吴会长请你为证人,若果我胜之,请刘师傅离开工会自谋生路;若果我输之,我立刻卷铺盖走人。”洪武师虽然表面张狂,但其内心里也有个小算盘。心想三脚虎左手无掌无法抓棍,与之比棍必赢无疑。于是双方约定比棍术。二人便离开席位,走到宽阔的院落准备比棍术。洪武师令徒弟拿出其常用的镔铁棍,棍重35斤;洪师傅身高力沉,敞开胸襟,胸间一撮令人生畏的黑毛,益显得威风凛凛。其他武师也离开酒席,跟着走到院落里围观。比试开始,洪武师虎视眈眈,一根镔铁棍舞得风声滚滚……向着三脚虎挥舞而来。在呼呼的棍风中,只见三脚虎不慌不忙, 随地拿起一支竹棍,以迷踪步、跳涧等步法,侧身避过洪武师的铁棍;随手一点竹棍,施展阴阳弹箭棍的功夫,从地上腾空而起,踏在镔铁棍的棍尾上,借力翻过洪武师的身后,挥起竹棍又一点,棍尾如风驰电闪般点在洪武师的咽喉处。如果稍一用力,就可捅破咽喉致其性命。如是者三,每轮三脚虎的棍尾都恰到好处的刺在洪武师的咽喉表面而止,不伤其喉。围观的吴会长和众拳师,开始时被闪忽的对打弄得目花脑眩,分不清棍风人影;不仅为三脚虎担心。后来看到高潮处,竟然目瞪口呆;对蔡莫派的神出鬼没功夫,不由得从心里发出一连声叫好!棍术高强的洪武师羞愧满面,自然看出三脚虎不愿伤他,便知自己的棍术远在三脚虎之下,不得不愿赌服输,退席一走了之。其他几位武师都看出三脚虎功夫厉害,复席请三脚虎上座受敬。从此,吴会长就请三脚虎在会内设馆授徒,并且督促徒弟们认真学习蔡莫派武功。

四、救儿童铁臂击牛 真功夫扬名海陆

1938年,日本侵略汕头前夕,风声鹤唳,民心惶惶。形势颇为紧张,理发行业生意萧条,使汕头市理发总工会拳馆清淡,门下弟子无法安心学武。三脚虎也惦念起家中老少的平安。因此辞别吴会长回到陆丰。不久,捷胜弟子请三脚虎重返古城教馆。但不想刚到捷胜办馆,又发生了二十多年前的故事。有一位姓刘的拳师在别人的唆使下,上门前来找他切磋武艺。此时的三脚虎已不是青年时期的他了,对拳术的体会已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自能凭风听拳,感应来拳方向、力道及速度等,准确拿捏好瞬间出拳、收拳的火候,再也不怕误伤前来踢馆的拳师。二人甫一交手,三脚虎对於来势,不退反进,利用腰、膊扭动时所产生的回力而施以反击,以“风吹杨柳”、“内外连环手” 的近身逼打技法,一个箭步用右手把刘拳师的腰带连人从地面上提了起来,使他两脚不能着地。刘拳师感到非常惊讶,当场拜他为师。还有捷胜一位叫黄娘亮者,天生禀异与常人,其腹胸骨和胫腿骨很硬,且自小练有拳术功底。任人拳打脚踢,他毫无痛楚的感觉,身体不受丝毫损伤。被众人称为“铁罗汉”。他接踵来踢馆,欲找三脚虎难堪。当着簇拥围观的群众对三脚虎说:“刘师傅,你如果能打伤我的脚骨,我就立即拜你为师。”三脚虎闻言,即用无掌左臂向他的脚骨打去,黄娘亮顿时痛苦难当,大喊饶命。三脚虎马上把手收住。娘亮立刻跪地拜师,后来三脚虎用了很多心血把他培养成一个比较有名气的拳师。见到此场面,很多围观的年轻人亦踊跃拜三脚虎为师,入馆练蔡莫拳。是年,海丰县永丰剧团的著名演员陈宝寿、余德容、火拥等11位艺人,闻说三脚虎的功夫厉害,要拜三脚虎为师。这些艺人自小学戏,有的是武生旦,自然有相当出色的武术功夫在身。他们既想跟三脚虎学武,又怕三脚虎名不符实,败了自己的名气。于是想出一个办法,想当场试三脚虎的武功造诣。为避开古城闲人耳目,故与三脚虎相约于捷胜后山头,11人团团围住在三脚虎身边,大家拉脚捉手,将三脚虎从脖子到大腿团团抱住,意图将他掀倒在地。三脚虎稍一出力,11位戏旦牵扯不住,即刻倒地,有人跌得头破血流,叫娘呼爹。从此11位戏旦即拜三脚虎为师。

三脚虎在捷胜留下很多传奇故事。他初到东坑村开武馆的时候,有位村民牵着一头牛牯去耕田。但空旷的田间没有栓牛的地方,村民想用锄头疏通水路,又怕一放手,这只刚刚购买的牛就会跑掉。正在焦急之际,三脚虎路过此地,有心帮助这位彷徨的农民,就用左臂断掌将一条宽达30公分的田埂硬生生地钻出一个洞来,方便村民将牛绳穿过洞把牛栓住。又有一次,三脚虎到沙角尾村出诊行医,看见一群儿童在路上玩耍。突然有一头水牛牯冲向儿童玩耍的地方,形势极为凶险。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三脚虎赶上去右手一把抓住牛鼻圈,犹不能制服奔跑着的牛牯,被其力势拖曳着快跑;只好用左臂断掌对着牛的头部猛打一拳,这只凶猛异常的牛牯顿时颓委倒地。从而保护了路上玩耍的儿童,但他为此赔了牛主人的一笔钱。

在陆丰潭西墟,三脚虎同样也留下传奇故事。1942年秋天,三脚虎来到潭冲会城村设馆行医,住在林妈权家里,寒来暑往一住就是十年。三脚虎的到来,使潭冲十八村融汇入多门派的武术艺苑,自此武林高手层出不穷。三脚虎见林妈权为人诚实忠厚,性格内向不露,与他年龄相当,便结拜为异姓兄弟,教他武功及医药。会城村老少村民也将三脚虎视为亲人。三脚虎为人诊病,根据来人的贫富状况收取诊金。有时分文未取,还要倒贴药费。邻村溪美村,有位农户叫林某清,养有一头耕牛。为防盗贼半夜盗牛,他每晚都住宿在牛寮里。有一夜,竟然不小心将烟头丢在稻草中失火,耕牛被烧死了,自己也浑身烧伤。亲人们将他用门板抬到会城村林妈权家,请三脚虎医治。三脚虎拿出药粉、茶油等,叫林妈权帮手。师徒俩象抹油漆似的将他涂上全身药粉。见他家里贫穷,耕牛又烧死,不收他一分药费。数天后他痊愈请三脚虎师徒一顿简单的农家饭答谢。席间其家属大赞三脚虎的药粉好似仙药,一抹即愈。如此盛德,感激不尽。

有一夜,三脚虎在林妈权小商店与林俊生等6人闲谈笑话,半夜时感到饥肠辘辘,忽然想吃香喷喷的糯米甜粥。林俊生返回家里拿着五斤糯米谷来到小商店,取出木臼,倒进糯谷,一时找不到木杵。三脚虎说:“无妨”。伸出断掌便在木臼里旋转摩擦,瞬间将5斤稻谷褪弃谷壳,露出白花花的稻米。一天早晨,三脚虎因有心事在会城村前抽闷烟。村民拿着收割工具准备往田里割稻,路过村口见他无精打彩,故意激他表演功夫。有人逗他说:你是跌打医生,外边传说你是名拳师。为什么你能在外面表演,却不愿在村里表演一下功夫,让我们开开眼界?他听后闷声不响,拿起一把约三公尺多长、直径约12公分用于割稻的大竹棒,在村前晒谷场舞动起来,一阵阵旋风将地面上草屑卷起,在低空中旋转。此时刚好是村民出门收割时刻,众多围观者莫不啧啧称奇。自此村中始知三脚虎是有真本事的人。每当他傍晚和月夜在村前榕树下闲坐时,村老喜与他在麻石板上坐着闲谈,并邀请他表演各种拳术套路,他有时兴起也乐意表演给村民们看。村前是农户栓牛场地,排列着很多栓牛楔(木桩)。三脚虎在表演拳术套路起劲时,常常喜欢起脚将牛楔顺势踢起,一共踢了三条牛楔。且是足下留情,怕村民翌日栓牛麻烦,不敢多踢。即便是这样,围观的村民个个都伸出大姆指,发出欢呼声。

三脚虎根据自己长期在江湖上行医济世的经验,时常以蔡莫派“以武会友,以德服人”的宗旨,奉劝青年人不要打架和参与械斗。在会城村十年里,三脚虎经常到邻村及潭冲圩出诊。有一次他投墟路过大楼村时,遇上该村武师林某秀。林武师为了试一试三脚虎的功夫,仅向三脚虎打个招呼,就不由分说地一扁担向三脚虎扫去。说时迟,那时快;三脚虎随手将平时带在身上的长烟筒对着扁担一磕一撞,连消带打,不仅卸去了扁担横扫的力道,且将扁担挑起飞出二十多公尺远。二人各自赔笑,一个连说:“好功夫,好功夫!”一个却说:“承让,承让!”路过行人见二人比试功夫,消息即时传开。

新中国成立后,三脚虎返回甲子开跌打药铺,直至 1973年逝世,终年77岁。其长子刘远成,成为蔡莫派拳第二代掌门人。并有黄岱、陈妈如、陈述升、吴看、林妈权、张合及著名文武生陈宝寿、溜旦等传人。刘远成幼承庭训,年未及冠即习入门功夫,十多岁协助其父教务,随其父走遍潮汕、海陆丰、惠州各地,尽得其父真传。五十年代赴香港,创立“蔡莫派国术总会”,并任武术总教练,尤擅棍法,曾以一手“阴阳弹箭棍”折服不少拳师。而其最擅长的“近身攻防功夫”是武林一绝。1999年,刘远成在香港逝世,徒弟有刘标、向华民、江旺、吕堂、陈训典及誉满中外的武打明星向华强等。纵观三脚虎的一生,蕴藏着高深武艺;比武不伤对方,有正义感,乐意助人,赠医赠药,是为人们所敬仰的一代宗师。

叶良方 林达群

汕尾海陆丰一代宗师“三脚虎”,他的传奇故事也拍成了电影

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海陆丰地面继南拳著名宗师刘亚梅之后,又出现了蔡莫拳一代宗师“三脚虎”。其武德昭彰,拳术精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辗转海陆丰、潮汕、惠州等地,被武林中人誉为“一代神拳”。当时粤东武林闻其名莫不崇仰敬服之;一些强横之徒闻其名亦莫不失神变色之。故其声名赫赫,蜚声于惠州东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陆丰沿海、香港及东南亚等地区。又因刘仕忠失去左手掌,却武功过硬,猛似老虎,无人可敌;久而久之,以至于人们不知其真姓名,都以“三脚虎”称之。

一、海防武风扬甲子 陋巷子弟出英雄

或问:“三脚虎”名谁?答曰:陆丰刘仕忠也。

刘仕忠(1897-1973),乳名刘娘祉。出生于清光绪丁酉二十三年的石帆都甲子港两城管区。族内虽办有刘氏书馆等私塾,但他幼年时家境贫穷,三兄弟排行他为老大。父母虽知读书的好处,却因没有束脩交给老师,无法供其在私塾里读上一二年书,只好辍学在家。过去农民子弟无文必武,加上自古以来甲子港属于海防军事要地,驻有旗军。明嘉靖《海丰县志》云:“其西置甲子所,附近石帆村居民勇悍,自能力战,鲜有败事。”旧时倭寇海贼经常出没于这一带,加上历年乌红旗械斗,邻近乡民深受其害。甲子各“社头”为防御海贼和预防械斗,鼓励青少年多习武。因此,民气强悍,崇尚武风。当地有此传统和民风,自然与武结缘,少年刘仕忠亦不例外。他喜看农村秋收过后演出的正字戏,尤其是《水浒》、《三国》等古装武戏;崇拜戏中的武侠义士,由此养成尚武的性格和侠义的情怀。他早年承练蔡家拳和莫家拳,并四处寻师访友,每到之处凡有武名者无不诚心上门求教。

清光绪末年,刘仕忠年方9岁,先后拜李佑、朱锦、肖庭广、蔡来等本地拳师门下习武。由于他天资聪明,只要师父表演一次,他就能做到过眼不忘,是武林界百年不遇的奇才。外号“菜斋佑”的李佑师父经常带他到甲子各庵寺、斋堂走动,首先教他南少林拳的基本功;接着他跟随外号叫“斧头锦”的朱锦师父学木匠,以学艺赚钱补贴家用。“斧头锦”教他蔡家拳基本功;蔡家拳特点是以快为主,敏捷多变、因势利导、不以力争衡。着重偏门攻击,快步抢攻,消身借力等;步法多以高四平马、拖步弓马、跪马、三角马、插步马为主;手法多以挂、插、哨拳、扫掌、插掌、顶掌、插指、凤眼拳为主;腿法以下盘连环标腿、中下盘踩腿、钉腿、勾弹脚、拨脚为主;肘法多见横捆肘、直顶肘、连环肘等。之后,又由肖庭广师父长期传授他莫家拳。《广东省志.体育志》载:“莫家拳由清乾隆年间南少林寺慧真禅师传给惠州府海丰县莫遮蛟(字达士,也叫莫达材),后传给惠州火岗村的莫清骄、莫四季、莫定儒等形成莫家拳。”此拳特点是偏身沉肩吊马,手法紧凑,善用腿法,步法灵活,攻守结合,刚中含柔。拳法多以冲、挂、劈、撩、鞭、抛及牛角拳、十字拳等;桥法有穿、剪、截等;肘法以顶肘为主;脚法有无影脚、穿心脚、撑鸡脚、虎尾脚、扫堂脚、后弹脚、剪脚等。腿法是莫家拳取胜的法宝,在技击上讲究近打远踢、长短配合。刘仕忠如初生的虎犊,立志钻研、刻苦修炼、持之以恒。长期的学武生活,将他锤炼成体格健壮、反应敏捷的青年武士。18岁时,他身材魁梧,高达1.76米。在当地已略有名气。

初造,刘仕忠闻说海丰县翁文榜拳师武艺高深,尽管自己拳艺已到了一定的造诣,便登门拜帖愿为入室弟子,学习其一招一式。三年学成后,又听到潭冲林义拳师的武术。林义外号铁牛,一身洪家拳功夫甚为了得,名扬海陆二县。即赶往陆丰潭冲山仔拳馆拜入门下,随其日夜习拳,并苦练铁沙、打砖墙等功夫,欲达到其铁布衫神功。经过十多年的勤学苦练,终于学全了洪、刘、蔡、李、莫广东五大门派的少林功夫,得到了各门派拳术之真谛。几年后,艺有所成,但他并不以此为足,仍四处寻师访友,欲寻找到隐居在世外的武林大师,以祈求高深技艺,练就一身精湛武功。

1916年,年满20岁的刘仕忠出师。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亲友的帮助下,他在捷胜镇北门设馆教徒,以便谋生。捷胜也是明清时期碣石卫一处守备所城,城内民风强悍,不仅文化名士多,也有不少拳师在此设馆。社会上有一些惹事生非的青年,自恃学了一招半式,常喜与人比武炫耀。见年轻的外地人刘仕忠竟敢到城内设馆,故意上馆门喧哗挑衅,民间谓之“踢馆”。刘仕忠与“踢馆”者多次说人情不允的情况下,不得已出手与之切磋,本想点到为止,不意“踢馆”者不依不饶,欺身进拳,欲使他当众出丑;刘仕忠正是血气方刚之时,出手稍重,打伤了挑战者,不得已浪迹江湖,到处为家。他痛感自己拳艺尚浅,出手不能随心所欲地掌控力道,以致误伤“踢馆”者。

1924年,时年28岁的他,流浪到潮汕地区设馆收徒。因其时土匪兵痞强横乡里,故入其门拜师者颇多,加上他教艺自有一套,认真负责,因此初有名声。他一边授徒教艺,一边暗中找寻名师,以求拳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任教期间,听说有武林高人张文永大师(江西赣州人士)。在粤东一带行医济世,武艺高深莫测,能观五形气色,又晓天文地理,身怀医卜星相之絕活。所以到处打探张大师的下落。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刘仕忠就在汕头市一间小旅馆上巧遇张大师,当面下跪要求张大师收他为徒,张观其身材、神魄、手脚果真是优秀的练武人才,谈吐亦知情懂礼。心里正为物色到千里马而高兴之际,可是转眼观他五形气色流年,不禁一时默然无语。预测刘仕忠到32岁时必逢命劫,幸尚有一线生机挽救,不知能否度过?不由叹了口气。心想:惜哉!惜哉!此子今年廿八,三十二命终,教之无用。仅向刘仕忠说一句话:“现机缘未到,待你32岁时有缘再到此地找我”。听了此话,满怀上进希望的刘仕忠,不由心灰意冷,失望地辞别张大师,又走上漫长的江湖之路,到处流浪。

二、结盟携手参加农运 遇劫转运再逢恩师

1928年1月,彭湃与叶镛、徐向前等率领红四师东征潮汕,一路上击破多处防线,在惠来、普宁、潮阳及揭阳一带建立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潮汕平原农运如星火燎原,蓬勃发展;当地青少年纷纷参加工农赤卫军,迎接红军的到来。这时期,刘仕忠行走在潮汕江湖上。一日,他在乡村一处小饭馆准备午餐时,恰好遇上当地四位工农赤卫队武装人员。带队者名蔡忠坤,以及蔡勤、陈乐和林荣德(北方人)等队员。进餐时,懂得武术的蔡忠坤见刘仕忠体格彪悍,一表人才;是当兵打游击的好料。由此向刘仕忠举手打招呼,邀其入座共餐。五人饭后一起闲谈,谈论的话题是:土豪劣坤为富不仁,横行霸道,政府无能,造成民生困苦,哀鸿遍野,难以度日。大家意气相投,志同道合,惺惺相惜。队长蔡忠坤看他是忠义人,5人当即拜香盟誓,义结金兰。并招他加入革命队伍,参加当地工农赤卫队。是年5月,在副师长余汉谋率领11师2000多人的进攻下,海陆丰县城相继失陷。且又有军队从汕头压境而来,为了避开强敌,红四师撤回海陆丰。在部队的围剿下,当地赤卫队遂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在一次激烈的阻击战中,队长蔡忠坤为掩护弟兄们撤退,被部队抓捕入狱。刘仕忠和其余结盟兄弟为营救大哥,乘着暗夜时分,决定用炸药炸开县政府牢房,救出蔡忠坤。不料在行动中,由于导火线燃烧迅速,刘仕忠举着的炸药包瞬间爆炸,左手掌当即被炸断,血肉模糊。几位弟兄立即护送他到当地用草药就医未愈,只好冒着被捕的风险,转到汕头市医院剪掉左手掌,保命过劫。

出院后,碰上正在大肆搜捕曾参加过工农武装的赤卫队员。他为避祸到香港开馆教拳三年。一天,他忽然想起张大师几年前所讲的“32岁时有缘再来此地找我”这句话,便返回汕头四处寻找这位江湖武林大师。为此,他特地住进过去相约见面的那个小旅馆,守株待兔般地等待着张大师的来临。也算他命中有缘,张大师果然守约来到这间小旅馆。他把自己断掌的經过說出來,張文永见刘仕忠失去了左手掌,认为他已度过了劫运。是年刚好是32岁。张大师心想:大难已过,缘份未尽,此子日后必定成才。于是收刘仕忠为徒留在身边,每天叫他将断手浸泡在其配制的采自江西深山的草药液中,一个时辰后,教他用断掌在铁砧上反复捶打。每日依序刻苦锻炼。几个月后,精心地将刘仕忠被炸断了的左手练得有如杵槌一样,具有惊人的杀伤力。竟成为一记无坚不摧的杀手锏。后来他只以右臂手掌应敌,如遇高手,则突发左臂断掌,其锐利如锥,力发千钧,应者辄倒,以此名闻于惠、潮、梅三州,故武林中人日后均称他为“三脚虎”!却说师徒俩結伴同行,四海為家;行侠仗义,救急扶危。一路上,张大师身传言教,不仅教他文化知识和医药诊治知识,而且将峨嵋派 “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嵋月,光辉耀江湖”内外功秘籍,以及少林高深的武技傾囊相授、点化他,使他脱胎换骨,尽得高深精绝的峨嵋派武技真传,也学到了南少林武学秘笈的精髓,为他日后创出“蔡莫派”武功奠下了扎实的基础。在长期与师父相处的日子里,刘仕忠了解到是年50岁的师父,原为清末江西赣州陂头乡秀才,不但武功精绝,更兼通天文地理,医卜星相,奇門遁甲,无所不晓。年青时为报强盗杀父之仇,弃文习武,远赴峨眉山学习峨嵋派武技八年。技成下山复仇后,再也不问世事。师父无妻无儿,孤身一人在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地赠医赠药,行医济世。虽然身怀绝技,却深藏不露。一日,张文永大师将爱徒刘仕忠叫到身边,吩咐他说:“‘千里同行,终须一别’;为师即将远赴四川峨眉、云贵高原一带去云游四方。你武功已臻大成,日后自会成名立宗,扬我门风。”

三、甲子面壁创新拳种 汕头比武建立门宗

再说刘仕忠艺成挥泪告别师父之后,回到了久违的家乡甲子鎮。终日闭门在家,面壁体悟,加深了对武功要旨的认识;将以前所学到的南少林门派的蔡家拳和莫家拳熔成一炉,再融汇朱,范,钟,六合,太极等多种拳法,以及武林奇人张文永悉心授予的峨嵋派绝技和少林内家心法,集南派少林之洪、刘、蔡、李、莫五大派精华,去芜存菁,融汇贯通,创出了一种技法独特、别具一格的新拳种(俗称三脚虎拳)。由此他成为蔡莫派的创派祖师。

何为蔡莫派拳术?蔡莫拳与其他少林南拳一样,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摧力,贯穿发劲,步法稳固,拳势激烈。发力时要求手、身、腰、腿的劲力贯串一气,手法丰富,善於近攻短打,招式毒辣刁钻。然而,蔡莫派拳术又有别於其他拳种的奥妙之处:其一拳一脚均着眼於实战,通常出手快捷有劲,攻中寓守、連消帶打;肘不出尽,肘部必须稍屈,留有一定的迥旋变化馀地,既可感觉到对方的力度变化,又不必回手即加反击。在攻守中善用砸、弹、顿、冲等等手法,擅于使用寸劲,突然发力,能穿透对手的五脏六腑、筋骨关节。掌法灵活主动,反击力如波浪般一浪随着一浪,绵绵不绝。

1930年,汕头市理发总工会吴会长,爱好武术,拥有会员数千人。先后聘请了几位武师,向会员传授武术。其中有位洪姓拳师,满面络腮胡子,身高1.9米多,体重200余斤,力沉臂长,技艺最为高深。吴会长虽甚倚重;但对其骄横轻狂,亦颇不为然。有一天,有位以前曾在三脚虎汕头拳馆学艺的会员,说起陆丰甲子镇有位外号叫三脚虎的师傅,技艺超人,功力深湛。并说起三脚虎在潮汕教馆以及参加农运武装斗争,以炸药炸开牢房救义兄的传奇经历。吴会长早已闻知三脚虎闻名潮汕地区的事迹,听后甚为高兴,派员直往甲子镇找到三脚虎,说明来意。此时已经悟通南少林各门派拳术的三脚虎,亦想出山传授新创立的拳艺,以弘扬蔡莫派的门风。遂同意来者邀请,一起赴汕头市理发总工会开设教馆。吴会长热情地招待他。不想洪武师会见三脚虎后,心生妒忌;尤其观察到三脚虎左臂欠掌而颇轻视之,屡次出言欺侮。三脚虎认为今后既忝为同事,自须友好相处,故不予计较,再三容忍之。但洪师傅得寸进尺多次藐视和挑衅。吴会长早已看在眼里,气在心里;认为对自己刚请来的客人无礼,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为了挫一挫洪武师的威风,他便办了一席大餐,请来各武师同餐共饮。酒过三巡,洪武师乘着微醉,口出狂言;欲与三脚虎比试高低。吴会长听后问曰:“刘师傅,你敢与之比划否? ”三脚虎领悟吴会长的意思。含笑答之曰: “可也!吴会长你既开声,何为不敢也。不过,不知洪师傅要比拳还是比器械?”洪武师道:“且慢!吴会长请你为证人,若果我胜之,请刘师傅离开工会自谋生路;若果我输之,我立刻卷铺盖走人。”洪武师虽然表面张狂,但其内心里也有个小算盘。心想三脚虎左手无掌无法抓棍,与之比棍必赢无疑。于是双方约定比棍术。二人便离开席位,走到宽阔的院落准备比棍术。洪武师令徒弟拿出其常用的镔铁棍,棍重35斤;洪师傅身高力沉,敞开胸襟,胸间一撮令人生畏的黑毛,益显得威风凛凛。其他武师也离开酒席,跟着走到院落里围观。比试开始,洪武师虎视眈眈,一根镔铁棍舞得风声滚滚……向着三脚虎挥舞而来。在呼呼的棍风中,只见三脚虎不慌不忙, 随地拿起一支竹棍,以迷踪步、跳涧等步法,侧身避过洪武师的铁棍;随手一点竹棍,施展阴阳弹箭棍的功夫,从地上腾空而起,踏在镔铁棍的棍尾上,借力翻过洪武师的身后,挥起竹棍又一点,棍尾如风驰电闪般点在洪武师的咽喉处。如果稍一用力,就可捅破咽喉致其性命。如是者三,每轮三脚虎的棍尾都恰到好处的刺在洪武师的咽喉表面而止,不伤其喉。围观的吴会长和众拳师,开始时被闪忽的对打弄得目花脑眩,分不清棍风人影;不仅为三脚虎担心。后来看到高潮处,竟然目瞪口呆;对蔡莫派的神出鬼没功夫,不由得从心里发出一连声叫好!棍术高强的洪武师羞愧满面,自然看出三脚虎不愿伤他,便知自己的棍术远在三脚虎之下,不得不愿赌服输,退席一走了之。其他几位武师都看出三脚虎功夫厉害,复席请三脚虎上座受敬。从此,吴会长就请三脚虎在会内设馆授徒,并且督促徒弟们认真学习蔡莫派武功。

四、救儿童铁臂击牛 真功夫扬名海陆

1938年,日本侵略汕头前夕,风声鹤唳,民心惶惶。形势颇为紧张,理发行业生意萧条,使汕头市理发总工会拳馆清淡,门下弟子无法安心学武。三脚虎也惦念起家中老少的平安。因此辞别吴会长回到陆丰。不久,捷胜弟子请三脚虎重返古城教馆。但不想刚到捷胜办馆,又发生了二十多年前的故事。有一位姓刘的拳师在别人的唆使下,上门前来找他切磋武艺。此时的三脚虎已不是青年时期的他了,对拳术的体会已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自能凭风听拳,感应来拳方向、力道及速度等,准确拿捏好瞬间出拳、收拳的火候,再也不怕误伤前来踢馆的拳师。二人甫一交手,三脚虎对於来势,不退反进,利用腰、膊扭动时所产生的回力而施以反击,以“风吹杨柳”、“内外连环手” 的近身逼打技法,一个箭步用右手把刘拳师的腰带连人从地面上提了起来,使他两脚不能着地。刘拳师感到非常惊讶,当场拜他为师。还有捷胜一位叫黄娘亮者,天生禀异与常人,其腹胸骨和胫腿骨很硬,且自小练有拳术功底。任人拳打脚踢,他毫无痛楚的感觉,身体不受丝毫损伤。被众人称为“铁罗汉”。他接踵来踢馆,欲找三脚虎难堪。当着簇拥围观的群众对三脚虎说:“刘师傅,你如果能打伤我的脚骨,我就立即拜你为师。”三脚虎闻言,即用无掌左臂向他的脚骨打去,黄娘亮顿时痛苦难当,大喊饶命。三脚虎马上把手收住。娘亮立刻跪地拜师,后来三脚虎用了很多心血把他培养成一个比较有名气的拳师。见到此场面,很多围观的年轻人亦踊跃拜三脚虎为师,入馆练蔡莫拳。是年,海丰县永丰剧团的著名演员陈宝寿、余德容、火拥等11位艺人,闻说三脚虎的功夫厉害,要拜三脚虎为师。这些艺人自小学戏,有的是武生旦,自然有相当出色的武术功夫在身。他们既想跟三脚虎学武,又怕三脚虎名不符实,败了自己的名气。于是想出一个办法,想当场试三脚虎的武功造诣。为避开古城闲人耳目,故与三脚虎相约于捷胜后山头,11人团团围住在三脚虎身边,大家拉脚捉手,将三脚虎从脖子到大腿团团抱住,意图将他掀倒在地。三脚虎稍一出力,11位戏旦牵扯不住,即刻倒地,有人跌得头破血流,叫娘呼爹。从此11位戏旦即拜三脚虎为师。

三脚虎在捷胜留下很多传奇故事。他初到东坑村开武馆的时候,有位村民牵着一头牛牯去耕田。但空旷的田间没有栓牛的地方,村民想用锄头疏通水路,又怕一放手,这只刚刚购买的牛就会跑掉。正在焦急之际,三脚虎路过此地,有心帮助这位彷徨的农民,就用左臂断掌将一条宽达30公分的田埂硬生生地钻出一个洞来,方便村民将牛绳穿过洞把牛栓住。又有一次,三脚虎到沙角尾村出诊行医,看见一群儿童在路上玩耍。突然有一头水牛牯冲向儿童玩耍的地方,形势极为凶险。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三脚虎赶上去右手一把抓住牛鼻圈,犹不能制服奔跑着的牛牯,被其力势拖曳着快跑;只好用左臂断掌对着牛的头部猛打一拳,这只凶猛异常的牛牯顿时颓委倒地。从而保护了路上玩耍的儿童,但他为此赔了牛主人的一笔钱。

在陆丰潭西墟,三脚虎同样也留下传奇故事。1942年秋天,三脚虎来到潭冲会城村设馆行医,住在林妈权家里,寒来暑往一住就是十年。三脚虎的到来,使潭冲十八村融汇入多门派的武术艺苑,自此武林高手层出不穷。三脚虎见林妈权为人诚实忠厚,性格内向不露,与他年龄相当,便结拜为异姓兄弟,教他武功及医药。会城村老少村民也将三脚虎视为亲人。三脚虎为人诊病,根据来人的贫富状况收取诊金。有时分文未取,还要倒贴药费。邻村溪美村,有位农户叫林某清,养有一头耕牛。为防盗贼半夜盗牛,他每晚都住宿在牛寮里。有一夜,竟然不小心将烟头丢在稻草中失火,耕牛被烧死了,自己也浑身烧伤。亲人们将他用门板抬到会城村林妈权家,请三脚虎医治。三脚虎拿出药粉、茶油等,叫林妈权帮手。师徒俩象抹油漆似的将他涂上全身药粉。见他家里贫穷,耕牛又烧死,不收他一分药费。数天后他痊愈请三脚虎师徒一顿简单的农家饭答谢。席间其家属大赞三脚虎的药粉好似仙药,一抹即愈。如此盛德,感激不尽。

有一夜,三脚虎在林妈权小商店与林俊生等6人闲谈笑话,半夜时感到饥肠辘辘,忽然想吃香喷喷的糯米甜粥。林俊生返回家里拿着五斤糯米谷来到小商店,取出木臼,倒进糯谷,一时找不到木杵。三脚虎说:“无妨”。伸出断掌便在木臼里旋转摩擦,瞬间将5斤稻谷褪弃谷壳,露出白花花的稻米。一天早晨,三脚虎因有心事在会城村前抽闷烟。村民拿着收割工具准备往田里割稻,路过村口见他无精打彩,故意激他表演功夫。有人逗他说:你是跌打医生,外边传说你是名拳师。为什么你能在外面表演,却不愿在村里表演一下功夫,让我们开开眼界?他听后闷声不响,拿起一把约三公尺多长、直径约12公分用于割稻的大竹棒,在村前晒谷场舞动起来,一阵阵旋风将地面上草屑卷起,在低空中旋转。此时刚好是村民出门收割时刻,众多围观者莫不啧啧称奇。自此村中始知三脚虎是有真本事的人。每当他傍晚和月夜在村前榕树下闲坐时,村老喜与他在麻石板上坐着闲谈,并邀请他表演各种拳术套路,他有时兴起也乐意表演给村民们看。村前是农户栓牛场地,排列着很多栓牛楔(木桩)。三脚虎在表演拳术套路起劲时,常常喜欢起脚将牛楔顺势踢起,一共踢了三条牛楔。且是足下留情,怕村民翌日栓牛麻烦,不敢多踢。即便是这样,围观的村民个个都伸出大姆指,发出欢呼声。

三脚虎根据自己长期在江湖上行医济世的经验,时常以蔡莫派“以武会友,以德服人”的宗旨,奉劝青年人不要打架和参与械斗。在会城村十年里,三脚虎经常到邻村及潭冲圩出诊。有一次他投墟路过大楼村时,遇上该村武师林某秀。林武师为了试一试三脚虎的功夫,仅向三脚虎打个招呼,就不由分说地一扁担向三脚虎扫去。说时迟,那时快;三脚虎随手将平时带在身上的长烟筒对着扁担一磕一撞,连消带打,不仅卸去了扁担横扫的力道,且将扁担挑起飞出二十多公尺远。二人各自赔笑,一个连说:“好功夫,好功夫!”一个却说:“承让,承让!”路过行人见二人比试功夫,消息即时传开。

新中国成立后,三脚虎返回甲子开跌打药铺,直至 1973年逝世,终年77岁。其长子刘远成,成为蔡莫派拳第二代掌门人。并有黄岱、陈妈如、陈述升、吴看、林妈权、张合及著名文武生陈宝寿、溜旦等传人。刘远成幼承庭训,年未及冠即习入门功夫,十多岁协助其父教务,随其父走遍潮汕、海陆丰、惠州各地,尽得其父真传。五十年代赴香港,创立“蔡莫派国术总会”,并任武术总教练,尤擅棍法,曾以一手“阴阳弹箭棍”折服不少拳师。而其最擅长的“近身攻防功夫”是武林一绝。1999年,刘远成在香港逝世,徒弟有刘标、向华民、江旺、吕堂、陈训典及誉满中外的武打明星向华强等。纵观三脚虎的一生,蕴藏着高深武艺;比武不伤对方,有正义感,乐意助人,赠医赠药,是为人们所敬仰的一代宗师。

叶良方 林达群

中药材蛇莓

蛇莓

别名鸡冠果、野杨梅(《救荒本草》),蛇藨、地莓(《本草会编》),蚕莓(《纲目》),三点红、龙吐珠、狮子尾(《生草药性备要》),疔疮药、蛇蛋果、地锦(《植物名实图考》),三匹风(《草木便方》),蛇泡草、三皮风、三爪龙(《分类草药性》),一点红(《岭南采药录》),老蛇泡(《贵州民间方药集》),蛇蓉草、三脚虎、蛇波藤(《福建民间草药》),蛇八瓣(《安徽药材》),龙衔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小草莓、地杨梅(《陆川本草》),蛇不见(《江西民间草药》),金蝉草(《贵阳民间药草》),三叶藨(《四川中药志》),

出处《别录》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多少被毛。根茎粗壮。有多数长而纤细的匍匐枝。掌状复叶具长柄,疏离;托叶叶状,与叶柄分离;小叶通常3枚,罕有5枚,膜质,无柄或具短柄,倒卵形,长1.5~4厘米,宽1~3厘米,两侧小叶较小而基部偏斜,边缘有钝齿或锯齿,基部楔尖而全缘,上面近秃净,下面被疏长毛。花单生于叶腋,直径12~15毫米;花柄通常长于叶柄,柔弱,被疏长毛;萼片卵形或披针形,与小苞片同被疏长毛;小苞片阔,通常长于萼片,三角状倒卵圆形,3~5裂,很少全缘;花瓣黄色,倒卵形。花托球形或长椭圆形,鲜红色,覆以无数红色的小瘦果,并为宿萼所围绕。花期4月。果熟期5月。

本植物的根(蛇莓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道旁及杂草间。分布辽宁、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种子油中的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53.1%),非皂化物质有烃、醇和甾醇,甾醇中的主要成分是β-谷甾醇(占总甾醇量的89.5%)。

性味甘苦,寒,有毒。

①《别录》:\"大寒。\"

②《日华子本草》:\"味甘酸,冷,有毒。\"

③《分类草药性》:\"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热病,惊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痢疾,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汤火伤。

①《别录》:\"主胸腹大热不止。\"

②陶弘景:\"疗伤寒太热。\"

③《食疗本草》:\"主胸胃热气;主孩子口噤,以汁灌口中。\"

④《日华子本草》:\"通月经,熁疮肿,敷蛇虫咬。\"

⑤《纲目》:\"敷汤火伤。\"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消肿止痛,去瘀生新,浸酒壮筋骨。\"

⑦《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捣敷红线疔。\"

⑧《四川中药志》:\"凉血,通经。治惊痫寒热,疗咽喉肿痛。\"

⑨《闽东本草》:\"化痰止咳,祛风,活血。治伤风感冒,咳嗽,哮喘,风火牙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天行热盛,口中生疮:蛇莓自然汁,捣绞一斗,煎取五升,稍稍饮之。(《伤寒类要》)

②治伤暑,感冒:干蛇莓五至八钱,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吐血咯血:鲜蛇莓草二、三两,捣烂绞汁一杯,冰糖少许炖服。(《闽东本草》)

④治咽喉肿痛:鲜蛇莓草炖汤内服及漱口。(《闽东本草》)

⑤治小儿口疮:蛇泡草(研末)、枯矾末,混合,先用盐水加枯矾洗患处,再撒上药粉。(《贵阳民间药草》)

⑥治疟疾,黄疸:鲜蛇莓叶捣烂,用蚕豆大一团敷桡骨动脉处,布条包扎。(《江西民间草药》)

⑦治痢疾:鲜蛇莓全草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蛇头疔,乳痈,背疮,疔疮:鲜蛇莓草,捣烂,加蜜敷患处。初起未化脓者,加蒲公英一两,共杵烂,绞汁一杯,调黄酒二两炖撮,渣敷患处。(《闽东本草》)

⑨治蛇窜丹:蛇泡草适量,雄黄五分,大蒜一个。共捣烂,布包,外搽。(《贵阳民间药草》)

⑩治脓疱疮:蛇泡草炖肉吃,并捣烂外敷。(《贵阳民间药草》)

⑾治跌打损伤:鲜蛇莓捣烂,甜酒少许,共炒热外敷。(《江西草药》)

⑿治蛇咬伤,毒虫咬伤:鲜蛇莓草,捣烂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小面积烧伤:鲜蛇莓捣烂外敷。如创面有脓,加鲜犁头草;无脓,加冰片少许。(《江西草药》)

⒁治癌肿、疔疮:蛇莓三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⒂治瘰疬:鲜蛇莓草一至二两,洗净,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白喉

取三皮风鲜草,捣成泥状,加2倍量的冷开水浸泡4~6小时;过滤即成50%浸剂。服时加糖调味,日服4次。3岁以下首次量50毫升,以后每次20~30毫升;3~5岁首次80毫升,以后每次40~50毫升;6~10岁首次100毫升,以后每次60毫升;10岁以上首次150毫升,以后每次100毫升。经治471例,治愈率85%。

②治疗细菌性痢疾

以蛇莓制丸,每服3钱,或制成糖浆,每次20~40毫升(小儿减半),日服3次,5~7天为一疗程。对高热、脱水、腹痛等配合常规处理。观察50例,治愈46例,好转1例,无效3例。治愈病例多数在1~2天内退热(最短4小时,最长6天);2~3天内症状及体征消失(最短1天,最长6天);大便在3~5天内转为正常,培养转阴。用药最短2天,最长11天。治程中少数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余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③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

取鲜蛇莓2~4两(干品1~2两)、鲜白骨树根(乌桕树根)5钱(干品3钱),水煎二次分服。每天1~2剂。加减法:阑尾脓肿病例加皂角刺3钱,急性阑尾炎合并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加用行气活血之药,并稍加大蛇莓用量(每日鲜品不得超过6两,干品不得超过4两);如为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则配合通里攻下药,如铁扁担(鸢尾科蝴蝶花)鲜根5钱,磨水成浆顿服,或甘遂末每次3分冲服。卧床休息。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特别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病人,须采取斜坡卧位。其他酌情给予流质、半流质或短暂禁食。禁食者须注意水及电解质子衡,纠正酸中毒。共治疗50例,其中阑尾脓肿11例,合并局限性腹膜炎21例,弥漫性腹膜炎18例。结果治愈(自觉症状消失,体温、白细胞正常,腹部体征完全消失)38例,近愈(自觉症状消失,体温、白细胞正常,但腹部有轻度深压痛或遗留有索条状硬结)8例,无效4例。住院日数最短4天,最长43天,平均17天。治程中体温、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恢复正常,腹痛及压痛消失所需最短时间分别为1、2、3、5天,平均为5、8、5、11天。蛇莓、乌桕均有毒,但蛇莓1天量用至4~6两(鲜),白骨树根每天3~5钱,均未见毒性反应。部分病人服药后可有轻度阵发性腹痛,这是白骨树根导泻作用使肠蠕动增强所致,大便后阵痛即消失。

摘录《中药大辞典》

“蔡莫派”创始人刘仕忠,以断掌打倒一头牛,儿子无敌于九龙城寨

他曾用一只断掌打趴一头牛,这事许多海陆丰人小时候都听说过,到了不惑之年更是自己创立门派。

他所创立的拳法成为香港黑帮新义安龙头家族的传承,他儿子更是无敌于香港九龙城寨。

他就是来自陆丰的“三脚虎”,刘仕忠。

1897年,刘仕忠陆丰市甲子镇两城区,属于刘姓“娘”字辈,原名叫刘娘祉。

刘仕忠出生的家庭是个穷苦家庭,虽然刘氏一族在当地也算望族,族内有私塾,但刘仕忠读了两年书,家里就交不起学费了,只能说是勉强识两个大字。

自九岁那年起,刘仕忠就开始练武,并爱上武术成了一名武痴。这时候有人就好奇了,怎么都穷到上不了学了,还去跟人家练武?

实际上,刘仕忠出生的年头还在光绪年间,那个时候并不像现在,人人都识字,人人都得考上大学,更多的还是普通的种田老百姓。

更何况他是出生在甲子镇,甲子镇有甲子港,这个港口是个军事要地。早在明朝嘉靖时期常年有倭寇从这个地方入侵,当时的官兵战斗力并不强,打退倭寇的反而是甲子镇各个“社头”自己组建的武装力量。

为了补充这部分武装力量,当地人们更是鼓励青壮年们学习武术,使得当地民风尚武,也因此造就了当地民风彪悍。

到了清朝初期,汉人江山被满族人占领了,海陆丰当地居民组成“乌红旗”组织,起初是为了“反清复明”,后来康熙治理有方势头就稍微弱了,但这个组织一直演变,后来变成村子与村子间,社头与社头间的械斗,这一斗就是一两百年。

这正如乾隆没有治理好朝政使得清朝由他开始走向衰败,当年顾着游山玩水的他曾说过:“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用来形容海陆丰再合适不过了。

到了“战争”战败了,清被列强羞辱,当地又掀起了一阵“反清复明”的情绪,一直到依然还是有迹可循。

也就是说,海陆丰这个地方尚武的传统一直保留在数百年以后。

刘仕忠在九岁那年,跟了第一个师傅,外号“菜斋佑”,真名李佑,“菜斋佑”之所以叫“菜斋佑”是因为常年在各个寺庙、尼姑庵吃斋饭,刘仕忠一个小孩子跟着他能吃上免费的,也算是为家里减少负担。

除了让刘仕忠吃免费的午餐,“菜斋佑”还传授他南少林的基本拳法,为他日后学武打下良好基础。

稍微长大一点,刘仕忠也到了能赚钱补贴家里的年龄,便跟了第二个师傅“斧头锦”朱锦。

朱锦是个木匠,斧头是他的吃饭家伙,常年拿在手上,这也是他外号“斧头锦”的由来。

刘仕忠跟着他除了做木匠小工赚零花钱,还从朱锦身上学习武功。

朱锦主练“蔡家拳”,在当地颇有名气,“蔡家拳”以灵巧为主,犹如太极拳一般,着重于借力打力,主要是步伐游走与拳法相结合,寻找好机会再出手,讲究一招制敌,出手就是要害。

做木匠放假的时候,刘仕忠便去跟另一个师傅肖庭广学习莫家拳,莫家拳主沉稳,攻守结合刚柔并济,短长结合远踢近打,而这个“远踢”的腿法更是莫家拳的精髓所在,是莫家拳致胜的利器。

在武学这条路上刘仕忠那是天资聪颖,是百年一遇、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师傅只要把拳打一遍,他就能有模有样地跟着打出七八分。

1914年,刘仕忠十八岁,在学武这条路上已是有点小成就,在当地小有名气,毕竟人家不仅仅天赋异禀,还勤学苦练。

这点让人想起小学课本里的《伤仲永》,先天的天赋异禀是重要,后天的教育与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更是重要!

所谓学无止境,“武痴”刘仕忠慕名来到隔壁海丰县的翁文榜拳馆学艺,翁文榜拳馆当时在当地知名度也算挺高,刘仕忠在此受益匪浅。

没多久又回到陆丰拜在当地知名的山仔拳馆,山仔拳馆主林义,江湖人送外号“铁牛”,林义的一手洪拳在当地知名度很高,一身金钟罩铁布衫更是林义武学的精髓,林义本人更是把金钟罩练到了最高境界--“缩阳入腹”。刘仕忠亦学到不少,铜皮铁骨,一般的刀剑难以伤他分毫。

1916年,在20岁的年龄,刘仕忠武艺已是有所小成,虽然离“大师级”还有一段路,但至少也能达到“钻石级”了。

为了给家庭减负,在乡亲的金银支持下,自己来到捷胜镇开了武馆,捷胜镇原本武馆就不少,刘仕忠一个外乡人来这儿开武馆,难免会引来当地的地痞流氓找茬。

那天,几名小地痞来到刘仕忠武馆里收保护费,刘仕忠当然不给,都开武馆了,还需要人来保护?

小地痞们大放厥词,扬言要烧掉刘仕忠的武馆,刘仕忠只是不理,没多久就动起手来,刘仕忠将他们一个个打趴下。

这时候躺在地上的其中一个小流氓,手中点燃一个鞭炮往窗外一扔,喊道:“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不出一会儿,这帮地痞的头领就带着大队人马围住了刘仕忠的武馆,武馆被打砸一通,乡亲们真金白银资助的武馆,现在已是满目疮痍。

刘仕忠当年20来岁的年龄,正值血气方刚,见到这一幕那是怒火中烧,上前就是给领头的地痞一顿暴揍,“蔡家拳”、“莫家拳”、“洪拳”打完一套又一套,自幼学来的拳脚都用上了,这回他可没留手了,那领头的地痞受到这么多拳法的洗礼,已是七窍流血,就剩一口气吊在那里了。

马仔们见老大被打成这样,都吓尿了,平时在村里作威作福,见到真正的鲜血直流都不敢出声了。

但刘仕忠也不好受,这儿是别人的村里,在别人村里伤了人,捷胜镇再难立足之地了,武馆是开不下去了,只能是收拾行李,浪迹天涯。

而在漂流的这段时间里,刘仕忠反思自己的武功还没练到家、还未练到收发自如的状态,这是其一,其二就是自己容易发火,学武之人想要更进一步,心态必须常年处于平静状态。相比之下,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细细研究之下,刘仕忠发现,自己前后拜了“李、朱、肖、翁、林”五位师傅,这五位师傅的武功其实都是起源于福建少林武功的分支,就像金庸武侠小说里面,有了武功秘籍但没武功心法,学了至多也就比普通人强一点点。

刘仕忠看清这一点后,四处寻访名师,终于在1924年,28岁时遇到了张文永大师,直接上前跪倒想拜其为师。

能让武艺精湛的刘仕忠这么推崇,张文永当然不是普通人!从古至今传说的奇人异事那多了去了,张文永便是近代的其中之一。

张文永是清末江西赣州陂头乡的秀才,但早年家里被强盗洗劫一空,一家子妻儿老小被屠戮殆尽,张文永一怒之下弃文从武,直奔峨眉拜师学艺。

怀着报仇雪恨的心情,在峨眉山上一学就是八年,八年艺成下山第一件事就是手刃仇敌,自此之后就云游四海,靠着在峨眉山上学的医术悬壶济世。

张文永武学登峰造极出神入化、医术高明、知天文识地理、奇门遁甲三教九流皆有涉猎,除此之外能令他称为奇人异事的,便是那一手观面相的算命绝技。

看着眼前跪倒在地的刘仕忠,张文永先是眼前一亮,后又是一阵长叹。

眼前一亮是因为见刘仕忠有道灵光从天灵盖喷出来,年纪轻轻就有一身横练的筋骨,简直就是百年一遇的练武奇才,哪天打通了任督二脉,直接就是飞龙上天啊!

但老天是公平的,不能白送这么一个极佳的天赋,张文永再一看刘仕忠的面相,发现刘仕忠在三十二岁时将会遇到人生的一大坎,一个极有可能跨不过的槛,这是命数使然。

张文永十分惋惜的一声长叹,想着现在教了也是白费功夫,直接对刘仕忠说,咱们的缘分还没到,等你到了三十二岁,我再收你为徒。

听了这话,刘仕忠也只能是失望地告别张文永,再次浪迹天涯。

1928年,这一年刘仕忠三十二岁,他结识了蔡忠坤,蔡忠坤是当时工农赤卫队的队长,因与蔡忠坤非常投缘,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刘仕忠与蔡忠坤在小树林里,狂风呼呼作响,天上电闪雷鸣,俩人两眼相对干柴烈火,斩鸡头烧黄纸,在小树林里结义金兰。

从此刘仕忠跟着蔡忠坤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

但在一次敌军的围剿下,蔡忠坤为了让队友先走,自己成了俘虏。

刘仕忠偷跑回来营救结义大哥蔡忠坤,左手拿着炸药包想着炸开牢门,可当时的武器质量参差不齐,那个炸药包的导火线太短了,刘仕忠都还没扔,就在手上炸开了,左掌被炸得血肉模糊,只剩下左臂。

张文永的预言果然应验了!

经此一事,刘仕忠成了伤残人士,退出了赤卫队。又想起张文永的四年之约,便拖着断掌的左臂再次登门找上张文永。

张文永再次见到刘仕忠也是诧异,再看其少了手掌,便意识到刘仕忠命中的大劫难已经过去了。

随后张文永收其为徒,开始传授刘仕忠少林以及峨眉派的武功心法与秘籍,并研究草药,专门浸泡刘仕忠那断掌的左臂,再精心定制一套锻炼左臂的流程,如常年在铁砂里翻炒,在铁毡上捶打,没事就用断臂捣鼓稻谷、砸核桃等等。

刘仕忠的左臂变得无比坚硬,成了日后行走江湖的杀手锏。

刘仕忠每每与人切磋都是用右手应对,瞅准对手的破绽,那左臂迅速戳出,对手只能应声倒地,也因此江湖人称他为“三脚虎”。

除了教武功,张文永还将自己一身的医学传授给刘仕忠。

待刘仕忠学艺大成,张文永又要开始到四方云游,俩人依依不舍的伤感离别。

张文永对刘仕忠的评价颇高,称其武功已臻化境,已足以开宗立派。

告别师傅后,刘仕忠回到故乡陆丰甲子镇,成天呆在家里面壁悟道,他回忆着从小至今的一身武学,将他们重新理解融会贯通,将少林与峨眉的武学精要融为一体,取其精要去其糟粕。

终于在数月后,创立了“蔡莫拳”,“蔡莫拳”比起不少修身养性、花架子的拳法,更注重于实战。

攻击发力时全身上下从腿到腰、由身到拳,劲力一气呵成,能贯穿五脏六腑;防守时多用肘部,肘部微屈,静待反击,反击之力犹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

这一手着实震惊武林,依照刘仕忠的外号,江湖人给予尊称,称其为“三脚虎拳”。

除了拳脚功夫,单手的刘仕忠还将“蔡莫拳”延伸至兵器,那一手“阴阳弹剑棍”足以称霸一方。

但刘仕忠没有呆在家乡,反而是带着长子刘远成出门历练,常年行走在海陆丰、潮汕地区、香港等地。他与师傅张文永一样,靠着医术悬壶济世行走江湖。

这一天,他来到年少时候的伤心之地,捷胜镇。

在捷胜镇沙角尾村正要出诊行医时,碰巧路过农田,农夫的心比较大,没有把牛拴好,这牛见了红色就容易发狂,碰巧路边有几个孩童在玩耍,其中有两个是穿红色衣服的,这牛发挥了本性,快速地往孩童堆里冲了过来。

说时迟那时快,刘仕忠犹如“瞬间移动”般出现在牛的身边,抓着牛鼻孔的那个环,但牛已经兴奋起来了,顾不上闭环给的疼痛,反而是拽着刘仕忠继续往前奔跑。

刘仕忠也很无奈,本来想以普通人的身份跟这头牛相处的,但换来的却是牛对他的疏远,这时候他摊牌了,举起那断掌的左臂,只是蓄力一击,往牛头上招呼。

这牛先是一声悲鸣,后又委屈地躺在地上喘息,没多久就咽气了。

为了这件事,刘仕忠也只能是赔钱给养牛的农户,这也没办法,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在悬壶救世的这段日子里,刘仕忠是看人收费,遇到富户或者普通人,就赚一点点盘缠,遇到穷苦人家往往是分文不取,反而还留一点银两给人家。

在建国以后,刘仕忠回到故乡甲子镇,开起了武馆兼跌打馆,座下徒弟众多,门生开枝散叶,潮汕、海陆丰、香港、东南亚都有“蔡莫拳”的身影,“蔡莫派”成了广东粤东的第一大武学门派。

1973年刘仕忠享年77岁去世后,刘仕忠也被称为“一代神拳”,颇有《鹿鼎记》里“神拳无敌”归辛树的味道,在2018年刘仕忠的一生还被拍成电影《三脚虎》。

父亲去世后,刘远成也顺势成为“蔡莫派”第二代掌门人。

“蔡莫拳”在香港这一分支、乃至东南亚的分支,多是刘远成发扬光大的。

那时候刘远成靠着“蔡莫拳”、“阴阳弹剑棍”无敌于九龙城寨,成为新义安龙头一族向氏一门的武术老师,向华强九个兄弟的武艺皆由刘远成传授,甚至到了新义安第三代,龙头“太平山大状”向展伟、向华强的儿子向佐,亦是学“蔡莫拳”的。

并且刘远成还在香港成立“蔡莫派国术总会”,成为创会会长,武术总教练。

可见早年刘仕忠带着刘远成四处历练颇有深意,刘远成尽得父亲的真传,将刘仕忠一生所学发扬光大。

如今在南方武林中,刘仕忠开创的“蔡莫派”,俨然是一大支脉!

小岞菜市场,在这里遇见生活的艺术,别样的沿海风情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汪曾祺

对于菜市场的偏爱,其实不止文学界的”吃货”汪曾祺一人,古龙曾表示: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吧。而对于大美食家蔡澜来说,逛菜市场是他的最爱,因为菜市场里有着大众的温暖和世俗的热闹。

小岞菜市场

你看,三俩文学“大咖”对于菜市场的偏爱,足够引起我们的关注了吧,而在惠安,旅行的神奇之处在于,菜市场完全体现了惠安的市井百态。在小岞,你就能亲身体验到女人,就是这里的主力,霸气强韧、淡定且从容。

海鲜区,三俩穿着橡胶筒鞋的妇女聚集,有说有笑,或开着三轮车补货归来,或忙着跟客人讨价还价;蔬菜区,阿婆浇水、折菜、吆喝、称菜一气呵成,姑娘的手上早已被沉甸甸的物品挂满;肉类区,大妈娴熟地挥着刀切着肉,掂量的功夫日益见长,眼神依旧锐利……

这就是朝气蓬勃的小岞菜市场,一场生活的“艺术”才刚刚开始。独特的交通工具三脚虎,车身上贴着大大的广告,“国际”二字,让人恍然有种不是身在小渔村的感觉。摩托车呼啸着,与两旁的商贩,又构成了一副仿佛置身于越南的错觉。

湿漉漉的地面,该是浸润着太多海鲜的味道,没有任何花样点缀的黄色斗笠更显朴素,红色碎花头巾和蓝色的宽桶裤是这里的主色,偶有年迈的老人,保持着解放前小岞妇女的装饰,令人更加好奇。

红、蓝、绿、白、黑……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能够在一个菜市场,把所有的颜色集齐,就像是打翻了五彩斑斓的调色盘,令人惊喜。

小岞三面环海,在相对偏远闭塞的地理环境下,却演绎出了自己的风情,从而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前来旅游和一探究竟。而在这菜市场中,就包罗万象,不仅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海鲜特产,还能遇到最原汁原味的惠安女。

各种种类的海鲜产品

也许,人间烟火也不过如此,就是赶个早市带点鱼菜,顺便到附近的店面,挑选自己喜爱的花布。回家煮一桌丰盛的早餐,看着儿孙吃得津津有味就是一种幸福。

小岞的妇女,乃至惠东的妇女,都是典型的劳动妇女,男人们出海捕鱼以海为家,女人则养儿经商撑起了半边天。

别样风景滋生了别样市井和风情,如果你有来惠安,请一定要来菜市场走一走,这里有惊喜在等着你呦。

来源:惠安小屋、惠安旅游

小岞简介

小岞镇位于惠安东部沿海,东、南、北三面临海,西与净峰镇七里湖狭长地带接壤,成半岛地形。南部与崇武半岛呈犄角之势,形成大港湾,东望台湾海峡。有明·洪武年间东山卫城、南宋·宰相李文会府宅等胜迹。2012年获福建省第七批省级生态乡镇。

全镇陆地面积7.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盐场、2个开发区,有耕地3033亩,林地1100多亩,滩涂宜养面积达3000多亩。小岞镇拥有绵长曲折的海岸线,秀丽宜人的半岛风貌,动人心弦的东山日出等众多迷人的自然风景,尤其拥有独特而浓郁的惠女民俗风情,传承悠久的渔业文化,还有遗留至今的文化历史故迹遗址,是现代都市人尤其是艺术家们感受与表现惠女风情和海洋文化,体验原生态海岛渔村生活的理想之地,更是游人们在海岛休闲度假的绝佳场所。

怎么样,

有多久没去过热闹的菜市场?

如何讲价、买到最新鲜的食材

对于小鱼来说是个大问题!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鱼曝料”,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