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节原来叫元旦?民俗专家说春节,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年味儿越来越浓了,这几天的你,是不是正沉浸在喜迎春节的欢乐氛围中,置办年货、添置新衣、制作年食……忙碌迎春固然好,关于春节的知识也不可少:你知道春节起源于哪个朝代吗?春节以前叫“元旦”为啥要改名?春节期间为啥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不能做?为什么要守岁?古人守岁会干啥……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听听专家咋说的。
春节起源于殷商,原来叫“元旦”
春节俗称“过年”,年就是稔,就是谷熟、丰收。年的历史很早,在上古传说中,轩辕黄帝时称“节”,是旌旗飘舞、庆贺丰收、欢呼胜利的意思;尧舜时期叫“载”,夏朝叫“岁”。
河南省委党校副教授周远方向记者介绍,能够查到文献记载的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传统上叫做“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后,我国开始使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年,为了避免混淆,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旧历元旦就改称春节。
春节习俗是实现从冬到春顺利转换的手段
众所周知,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详细规定了春节期间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事情——过年礼俗,比如春节期间我们要祭奠祖先、贴门神、守岁拜年;也规定了许多禁止做的事情——过年禁忌,比如不能说晦气的话,大年初一不能倒垃圾、不能动针线等。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周远方解释,古人认为春节是春、夏、秋、冬四季所构成的一个自然周期中最为重要的“节点”,是“一元肇始”。世界从冬到春的转换是否顺利,“万象更新”能否实现,春节是典型的通过仪式,作为“天地之心”的人类非常关键,人们在春节期间的习俗活动是帮助世界实现顺利转换的重要手段。
古人守岁会唱歌跳舞 唐朝开始燃放爆竹
守岁,又称照虚耗、熬年、守岁火、照岁,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除夕即大年三十。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遍燃灯烛通宵不灭,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河南的开封、南阳、三门峡等地,把守岁叫作“熬年”,信阳的息县等地称为“守皮袄”,安徽阜阳一带叫做熬精神。
关于守岁,周远方讲了一个民间传说:传说只要有恒心,在除夕晚上就一定会等到老天爷的闺女打开南天门向人间赐福,如果早睡了就没福了,所以民间认为这天要守岁。
没有春晚的古人除夕夜有啥娱乐活动呢?“古人会在庭院里点起篝火,唱歌跳舞来守岁。”她说,唐朝人王建就在诗歌中描绘了人们守岁时的场景:“金吾除夜进傩名,画袴朱衣四队行。院院烧灯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据记载,唐朝已经开始了燃放爆竹的习俗。
(大河网)
原创水印。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